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数学中关于动点的最值问题

中考数学中关于动点的最值问题

2022-02-14 来源:乌哈旅游
中考数学中关子动点的■值问墨 江苏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225700 邓昌滨 在平面几何问题中,当某点在给定条件运动 时,求某几何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即最值问 题.这类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 它能全面的考 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各 种能力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仅以2008年江苏中 考压轴题为例进行分析,供参考. 1 利用函数的性质求最值 例l(2008年连云 港)如图1,现有两块全等 的直角三角形纸板I、Ⅱ, 它们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1和2.将它们分别放置于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 AAOB,ACOD处,直角边 OB,OD在 轴上.一直尺 从上方紧靠两纸板放置, 图1 让纸板I沿直尺边缘平行移动.当纸板I移动至 APEF处时,设PE,PF与OC分别交于点M,Ⅳ,与 轴分别交于点G,H (1)求直线AC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P是线段AC(端点除外)上的动点时, 试探究:①点 到 轴的距离h与线段BH的长是否 总相等?请说明理由;②两块纸板重叠部分(图中的 阴影部分)的面积s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 这个最大值及s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解 (1)由直角三角形纸板的两直角边的长为 1和2,知A,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2),(2,1).易 得直线AC所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一 +3. (2)①点肘到 轴的距离h与线段BH的长总相 等.因为点c的坐标为(2,1),所以,直线OC所对应 1 的函数关系式为Y:÷ .又因为点P在直线AC上, ‘ 二 所以可设点P的坐标为(n,3一a).过点 作 轴的 垂线,设垂足为点 ,则有MK=h.因为点 在直线 OC上,所以有 (2h,h).因为纸板为平行移动,易 得RtAPHG,i,ARtAPFE,有丽GH= EF= I.故伽 =+P-=÷(3一口).所以OG:OH—c日=口一 专(3—8)=寻(口一1).故G点坐标为(寻(。 1), 0).又点P的坐标为(口,3一a),可得直线PG所对的 函数关系式为Y=2x+(3—3a).将点 的坐标代 入,得h=4h+(3—3口).解得h=a—I.而BH= OH—OB=a一1,从而总有h=BH. ②由①知,点M的坐标为(2a一2,a一1),点Ⅳ 的坐标为(。,÷口). S:S△0 Ⅳ一S△0 c=+Nn×OH一+oG x h= ÷×× n×。一 。×。一 × ×T ××( a-)=一1 ) 一  口1口2‘+丢口+ 口 一寻=一号(。一吾) +詈.当口:丢时, 有最大 值,最大值为詈. S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为(÷,导). 评注 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分析运动变化的过 程,用点P的横坐标a的代数式表示描述点的运动 过程,把动点视为静点参与运算,列出关于a的函数 关系式,证明线段相等,再根据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求 得最值问题. 2 利用轴对称变换求最值 例2(2008年南通)如图2, D 四边形ABCD中,AD=CD,/_DAB =/_ACB=90。,过点D作DE上 AC,垂足为F,DE与AB相交于点 E. (1)求证:AB・AF=∞・ CD; 图2 (2)已知AB=15cm,BC= 9cm,P是射线DE上的动点.设DP=xcm(x>0), 四边形BCDP的面积为ycm . ①求Y关于 的函数的关系式; ②当 为何值时,APBC的周长最小,并求出此 时Y的值. 证明 (1)因为AD=CD,DE上AC,所以DE 探究1 在旋转过程中: (1)如图3-2,当 =l时, P与EQ满足怎样 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 垂直平分AC,所以AF:CF,/_DFA= DFC= 90。,/DAF:/_DCF.因为 DAB= DAF+ CAB=90。,/CAB+ B=90。,所以 DCF: /_DAF= B,易得ADCF AABC,所以 CD= rc即 CD= .∞,所以AB・AF=CB・cD. 解 (2)①因为AB=15,BC=9,/ACB= 9o。,所以Ac=,lAB2—8c = ̄/l5 一9 =12,所 以CF=A,=6,所以Y= ,tI ( +9)×6=3x+27( >0 . ②因为BC:9(定值),所以APBC的周长最 小,就是PB+PC最小.由(1)可知,点C关于直线 DE的对称点是点 ,所以PB+PC=PB+ ,故只 要求PB+ 最小.显然当P、A、B三点共线时PB+ 最小.此时DP=DE,P日+PA=AB.由(1), /_ADF= FAE, DFA=/ACB=90。,得△DAF —AABC.EF∥BC,得A :BE: : ,EF =÷,所以 F:BC=AD:AB,即6:9=AD:15, 所以AD=10.titAADF中,AD=10,AF=6,所以 DF:8.所以DE:DF+FE:8+ 9:2 5. 所以当 = 时,APBC的周长最小,此时Y= 129 丁‘ 评注 本题可转化为直线上一点到直线同侧 两点的距离和最小问题,一般我们先用“对称”的方 法化成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然后根据“两点 之间的线段最短”,从而找到所需的最短路线. 3 利用动点的范围求最值 例3 (2008年徐州)如图3.1,一副直角三角板 满足AB=BC,AC=DE,/_ABC=/_DEF=90。, EDF=30o. 操作 将三角板DEF的直角顶点E放置于三 角板ABC的斜边AC上,再将三角板DEF绕点E旋 转,并使边DE与边AB交于点P,边EF与边BC交于 点p. (2)如图3-3,当 CE=2时,EP与EQ满足怎样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根据你对(1)、(2)的探究结果,试写出当 C丽E=m时,EP与EQ满足的数量关系式为——, 其中m的取值范围是——(直接写出结论,不必 证明). 图3-1 图3-2 图3—3 探究2若 =2,AC=30em,连结PQ,设 AEPq的面积为S(em ),在旋转过程中: (1)S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若存在,求出 最大值或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随着S取不同的值,对应AEPQ的个数有 哪些变化?求出相应S的取值范围. 解 探究1 (1)作EM上AB于点 ,作EN上BC于点Ⅳ, 连结BE,因为/_ABC=90。,所以 MEN=90。.因 为AB=BC,CE=EA,所以BE为/_ABC的平分线, 所以EM=EN.①若点M、P重合,显然EJP=Ep. ②若点M、P不重合,因为/MEP: ⅣEQ=90。一 /_PEN,所以Rt/xEMP lit/XENQ.所以EP= EQ. (2)作EM上AB于点 ,作EN上BC于点Ⅳ, 因为/_ABC=90。,所以EM∥BC,所以AEMP一 /XENO,所以丽EM= =了1同理 EN=.了2.因为 AB= c,所以丽EM= 1①若点 、P重合,一…, EP .1= = .②若点 、尸不重合,因为 = ⅣEQ=90。一/PEN,所以AEMP一△E.JvQ,所 以器=Ep一 =一 一EN 2 。钥1 .综上,、j一’ EP=D一2 1 (3)由上可侍 EP= 1,i ̄EF: ,则。E=AC 47 盔貂 髡孚 舅 笔 2 中学数学杂志2008年第l0期 = ,当E在边Ac上由C向A移动时,要确保EF 一 ,所以 个,当S:50或62.5<S≤75时,对应AEPQ有1 个. 与BC有交点Q,EQ最大时,EQ上Bc,此时EQ= EF= ,EC=4Yx,EA=AC—Ec= 此时m= CE= 4Y。 二_x =√石+2,故。< ≤2 。圆 S=75时 + . 探究2 S=50时 S=62.5时 图34 图3-5 图3-6 (1)设EQ= 则.s Q= = ,P・EQ:EQ 评注 本题以学生熟悉的三角板为背景,通过 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激 其中10 ≤ ≤10 故如图3-6,当 = 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题的关键是将所求问题转 EN=10 cm时,S△ 0取得最小值50cm。;如图 化为动点Q在BC上时EQ的最值问题,渗透了化 归、分类、数形结合、特殊化诸多数学思想方法,全面 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几何变换,探索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5,当 =EF=10,3-cm时,5△ 。取得最大值 75cm . (2)如图3-5,当 =EB:5 l0cm时,S△ o= 62.5cm ;故当50<S≤62.5时,对应AEPQ有2 立意新 设计巧 ——-2oo8年安徽省中考数学压轴题赏析 246501 王元凯 安徽省宿松县实验中学 2008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道压轴 题是这样的: 刚回营地的两个抢险分队又接到救灾命令:一 分队立即出发赶往30千米外的A镇;二分队因疲劳 【日) (6) 【c) 可在营地休息D(0≤0≤3)小时再赶往A镇参加救 灾. 一分队出发后得知,唯一通往A镇的道路在离 营地10千米处发生塌方,塌方处地形复杂,必须由 一1 分析与解 分析 解决第(1)问的关键是考虑二分队在 行进过程中是否在塌方处受阻,若受阻则应计算出 停留时间;解决第(2)问须结合题意进行分类讨论, 分队用1小时打通道路.已知一分队的行进速度 为5千米/时,二分队的行进速度为(4+o)千米/ 时 并能准确理解字母。的含义:解决第(3)个问题的 关键是能看出图象的变化趋势,准确理解图像上每 段的起点、终点在情境中的实际意义,并能对图象 (1)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问二分队几个小 时能赶到A镇? (2)若需要二分队和一分队同时赶到 镇,二 分队应在营地休息几个小时? ①和图象②进行对照比较,从而找出可能合理的图 象的代号. (3)下列图象中,①②分别描述一分队和二分 队离A镇的距离Y(千米)和时间 (小时)的函数关 解 (1)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则n=0,速 1n 度为4千米/时,行至塌方处需 =2.5(小时),因 ql" 1n 系,请写出你认为所有可能合理图象的代号,并说明 它们的实际意义. 为一分队到塌方处并打通道路需要 +1=3(小 J 时),故二分队在塌方处需停留0.5小时,所以二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