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民营经济成为椒江文化建设的新引擎(最新)

让民营经济成为椒江文化建设的新引擎(最新)

2022-01-09 来源:乌哈旅游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访谈

让 民 营 经 济 成 为 文 化 建 设 新 引 擎

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谈建设文化民生工程

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实际情况,正在积极探索用多种所有制方式共建文化民生工程,让民营经济成为椒江文化建设的新引擎。

“文化民生工程”是政府的“德政工程”

王建平说,椒江区正在建设的“文化民生工程”,是解决农村和城市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一项“德政工程”。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城市规划和拆迁等问题,属于经济、物质层面的民生;而群众得到精神激励和智力支持,接受终身教育,享受体育和医疗服务、图书影视消费、旅游休闲,以及参加各种文娱活动等,属于精神层面的民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应是文化民生的两个基本方面。

“文化民生工程”,就是政府通过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改善“文化民生”的工程。椒江区实施文化民生工程有一些具体目标,如:加强三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开展三大计划(城市艺术计划、一镇一品计划、百分之一文化计划),

1

打造三大品牌(广场文化、精品剧场、乡村文化),深挖三大文化(海洋文化、古章安文化、戚继光抗倭历史文化和解放一江山岛红色文化),通过实现这些目标,提升台州主城区的文化品位,提高对群众的文化供给和服务能力。

民营资本投入更显文化“民生”性

王建平说,要以市场化的方式建设文化民生工程,在椒江区,就是要让民营资本逐步成为文化民生工程的重要支撑。民营资本的投入更显文化“民生”性。

长期以来,椒江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三大缺失”:

一、理念缺失。人们往往只注重文化的社会效益,而不敢讲经济效益,更没有看到文化的产业属性,因而导致两个结果:一是文化事业的管理者和文化企业的经营者,缺乏发展创新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致使许多国有文化单位至今还停留在出租房产收取租金聊以度日的被动状态;二是民营资本对投资文化产业有畏难情绪,以为搞文化产业是“赔本买卖”,致使文化投入严重不足。

二、机制欠缺。在目前文化单位的事业性质和落后的文化动作机制下,办大型的文化活动还是政府大包大揽,这使得一些“国”字号的文化单位,缺乏市场进取精神,所从事的艺术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游离于社会、游离于经济的实际发展和群众需求;同时,民营经济又缺乏了独立承办大型文化项目、文化活动的机会。

三、产业缺失。椒江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发掘、利用不够。看台州其他县(市、区),临海拥有“古城文化”、天台拥有“天台山文化”、仙居拥有“杨梅文化”、三门拥有“青蟹文化”、黄岩拥有“橘

2

文化”、温岭拥有“石文化”,椒江至今仍未能形成一种有地方特色的主导文化。

王建平说,民营资本投入文化民生工程,就能逐渐改变上述“缺失”现象。民营企业有资金、有人才,可以弥补政府投入不够和文化人才缺失的不足;民营企业扎根于社会,对于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了解地更加深刻,其提供的文化服务更有针对性,更受群众的欢迎;民营企业对市场的敏锐性,其开发的文化产品会更有竞争力,在确保公益性的前提下还可以实现部分的利润,从而可促使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有两个事例可以说明问题。在椒江区域内,台州新华书店大胆引进民营资本,创办了全省第一家股份合作制的台州书城,这个台州最大的图书城不但满足了主城区群众的阅读需求,而且效益良好。椒江区民营“吴子熊玻璃艺术馆”已经蜚声海内外。

激发企业家的文化民生责任

王建平说,椒江区提倡一种新理念,即“企业参与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是一种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的承担更多主要是依靠企业的自觉行为,政府的责任是引导、保护、激发他们的热情,不搞强制摊派。

今年以来,椒江区组织开展“企业家文化民生责任大讨论”活动,已确定将进行年度文化贡献评选活动并给予表彰,促成民营企业家参与文化民生工程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扩大民营资本投资文化民生工程渠道,避免企业投资的盲目性和无序

3

性。这些政策和机制主要有:

1、“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今年,区委、区政府设立的500万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引导民营经济投资经营影视制作、文艺演出、文化旅游、网络传媒、体育健身等文化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2、 “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即在城市建设项目投资总额中提取百分之一资金用于城市雕塑等公共文化艺术设施建设。目前椒江区内已出现了《海之子》、《红苹果系列》、《玻璃之路》等10余件城市雕塑,在许多企业厂区内,也建设了代表企业精神的“文化长廊”和《云水长和》等雕塑,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3、“政府排菜、企业点单”。政府在年初作文化建设规划时,吸收企业家参与,让他们及早参与决策;之后,政府公示全年群众性文化活动计划项目,让企业自主选择感兴趣或合适的项目进行投资。

4、村、社区文化共建机制。扎根在村、社区中的民营经济本身就具有草根文化特质,与农村、社区的基层群众共生共荣,他们参与村、社区文化共建会显得更加融合。这方面,椒江正在探索的形式有:企业与周边群众共享文化基础设施;企业资助村居建设文化阵地;企业文艺团队参与基层文化俱乐部展演活动;企业与村居共同承办节庆活动;企业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向周边群众免费开放等。

4

创建“市场加公益”文化发展新模式

王建平说,企业参与社会文化民生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色彩,但也有树立形象、追求利润的用意。政府应坚持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他们在更多领域参与文化民生工程建设,不能因为他们有逐利的因素而有所限制。我们应创建“市场加公益”的文化发展新模式。

“精品剧场”模式。即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引进和展演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儿童剧、越剧、歌舞剧等,企业冠名和赞助大型节庆活动,提高文艺演出市场的层次和品位。在今年的“兴港之夜”广场文化展示活动、椒江区庆“七〃一”系列活动和元宵灯会上,都可以看到民营积极活跃的身影。

“文艺创作”模式。即民营企业投资拍摄电影、电视剧,或投资成立艺术团。如,投拍电视连续剧《海之门》;台州大唐机电贸易公司的唐信池等7位民营企业主投资500万元,拍摄了即将公映的电影《天命之年》;有台州民营文化机构筹划,得到了爱华集团等民营企业资金上的支持,拍摄以浙江骄傲人物罗雪华伟大的母爱为蓝本的电影《娘》;再如,星星集团组建的台州最大的艺术演出团体——“星星艺术团”,年轻营性演出80多场,演出收入近150万元。

“非遗文化抢救”模式。即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并将其逐渐推向市场。如海正集团、方远建设集团、东港集团三家民营企业共同出资,参与抢救台州的濒危剧种、国家级非物质

5

文化遗产——“台州乱弹”。重新组建“海东方乱弹剧团”,邀请国家一级导演和戏剧专家进行艺术指导,整理出一整套包括编导、音乐、舞美的完整的表演体系,先后编写出《白蛇前后传》、《武松和潘金莲》、《探庄》、《借妻》等9部大戏和10余出折子戏。其中《借妻》荣获浙江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和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演出金奖。

(本报记者 洪卫 椒江区委宣传部 倪国正)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