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佛教成语选编

佛教成语选编

2021-09-25 来源:乌哈旅游
佛教成语选编

佛教成语选编 1.一口吸尽西江水 2.一切众生

3.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4.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5.一动不如一静 6.一丝不挂 7.一尘不染 8.一瓣心香 9.七手八脚 10.七颠八倒 11.人穷智短 12.八面玲珑 13.三生有幸 14.三灾八难 15.三姑六婆 16.三教九流 17.三头六臂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9.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20.千差万别 21.口碑载道 22.大千世界 23.大吹大擂 24.大吹法螺 25.大发慈悲 26.大慈大悲 27.大彻大悟

28.女大十八变 29.寸铁杀人 30.弓折箭尽 31.不二法门 32.不可言宣 33.不可思议 34.不即不离 35.不看僧面看佛面 36.五体投地 37.六耳不同谋 38.六根清净 39.匹马单枪

40.天花乱坠41.天女散花 42.少见多怪 43.认贼为子 44.心心相印 45.心到神知 46.心花怒放 47.心领神会 48.心猿意马 49.手忙脚乱 50.方便之门 51.水中捞月 52.水泄不通 53.水涨船高 54.水到渠成 55.水乳交融 56.火烧眉毛 57.火中生莲 58.牛鬼蛇神

59.牛头马面 60.牛头不对马面 61.仙露明珠 62.功德无量 63.功德圆满 64.半斤八两 65.半路出家 66.只重衣衫不重人 67.四大皆空 68.打成一片 69.生老病死 70.白玉无瑕 71.吐丝自缚 72.因果报应 73.因风吹火 74.回头是岸 75.在劫难逃 76.多口阿师 77.好肉剜疮

78.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 里

79.安身立命 80.有口皆碑 81.死马当活马医 82.百了千当

8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84.老僧入定 85.肉眼凡胎 86.自由自在 87.自作自受

88.衣钵相传 89.佛口蛇心

90.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91.佛眼相看 92.佛头着粪 93.作贼心虚 94.冷暖自知

95.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96.忍俊不禁 97.见兔放鹰 98.邪魔外道 99.依草附木 100.味同嚼蜡 101.呵佛骂祖 102.拂袖而去 103.披毛戴角 104.抛砖引玉 105.拈花微笑 106.拖泥带水

10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108.泥牛入海 109.泥船渡河 110.沿门托钵 111.盲人摸象 112.金刚怒目 113.门外汉 114.勇猛精进 115.急来抱佛脚 116.恒河沙数 117.指东话西

118.皆大欢喜 119.看风使舵 120.看破红尘

12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122.若即若离 123.降龙伏虎 124.面壁功深 125.香火因缘 126.香花供养 127.香象渡河 128.借花献佛 129.冤有头,债有主 130.哼哈二将

131.家丑不可外扬132.旁门左道 133.破颜微笑 134.神通广大 135.笑面夜叉 136.臭肉来蝇 137.茹苦含辛

138.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39.唯我独尊 140.将错就错 141.张三李四 142.得未曾有 143.得其三昧 144.救苦救难 145.杀人不眨眼 146.清规戒律 147.现身说法 148.庄严宝相 149.逍遥自在

150.逢场作戏 151.雪上加霜 152.顶礼膜拜 153.单刀直入 154.寻行数墨 155.拣佛烧香 156.森罗万象 157.游山玩水

158.无佛处称尊159.无事不登三宝殿 160.无风起浪 161.猢狲入布袋 162.发人深省 163.善男信女 164.菩萨低眉 165.超凡入圣 166.开山祖师 167.圆孔方木 168.摇头摆尾 169.极乐世界 170.猿猴取月 171.当头一棒 172.当头棒喝 173.万古千秋 174.万劫不复 175.万家生佛 176.万籁俱寂 177.叶落知秋 178.叶落归根 179.解铃还是系铃人 180.游戏三昧

18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182.电光石火 183.电光朝露 184.顽石点头 185.僧多粥少 186.梦幻泡影 187.对牛弹琴 188.敲骨吸髓 189.紧箍咒 190.纶音佛语 191.聚沙成塔 192.蒸沙成饭 193.暮鼓晨钟 194.担雪填井 195.昙花一现 196.磨砖成镜 197.醍醐灌顶 198.随波逐流 199.头头是道 200.龙蛇混杂 201.龟毛兔角 202.韩卢逐块 203.骑牛觅牛 204.骑驴觅驴 205.想入非非 206.宝山空回 207.悬驼就石 208.馨香祷祝 209.鉴貌辨色 210.驴前马后

211.钻冰求酥 212.钻冰取火 213.鹦鹉学舌 214.称心如意 215.舍身求法 216.群魔乱舞 1.一口吸尽西江水

禅宗比喻融贯万法。《五灯会元·卷三·庞蕴居士》:“后参马祖,问曰:‘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士于言下顿领玄旨。”

2.一切众生

佛教称所有的天、人、畜生、地狱、饿鬼。也就是一切有情识作用的生命。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誓欲剿除天下妖邪鬼怪,救度一切众生。”《红楼梦·第七七回》:“我佛立愿,原是连一切众生无论鸡犬皆要度他。”或称为“一切有情”。

3.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出世为生,生天指死。全句意指死去活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连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泪。”亦作“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4.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涅槃”是佛教用语。指佛教修行者的终极理想。为梵语nirva的音译。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指灭一切贪、瞋、痴的境界。因为所有的烦恼都已灭绝,所以永不再轮回生死。涅槃并非死时才能证得,肉身尚在者称有余依涅槃,肉身已死者称无余依涅槃。一般也用来尊称出家人去世。俗以出世为生,涅槃为死。“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意指死去活来。《水浒传·第三九回》:“一连打上五十下,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亦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5.一动不如一静

南宋孝宗游幸杭州灵隐寺,有僧净辉相随,见寺前有飞来峰,问

净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一动不如一静。”典出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比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劝人行事谨慎小心,以静制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况且下水顺风,相去已百里之遥,一动不如一静,劝你息了心罢!”《红楼梦·第五七回》:“紫鹃停了半晌,自言自语的说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

6.一丝不挂

了无牵挂。语出《楞严经》:“一丝不挂,竿木随身。”意思是钓鱼人

虽然钓竿随身,钓丝上空无一物。宋·黄庭坚《僧景宣相访寄法王航禅师》诗:“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比喻人虽活于世上,当无所牵挂,不为尘俗所牵累。宋·苏轼《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遍界难藏真薄相,一丝不挂且逢场。”后将钓丝转为布丝,一丝不挂遂指赤身裸露。宋·杨万里《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四首之一:“放闸老兵殊耐冷,一丝不挂下冰滩。”或作“寸丝不挂”。

7.一尘不染

尘,比喻物欲,佛家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一尘不染”指修道人六根清净,不受尘俗干扰。《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他从小出家,真个是五戒具足,一尘不染,在皋亭山显孝寺住持。”《红楼梦·第一一三回》:“我想他一尘不染,是保得住的了,岂知风波顿起,比林妹妹死的更奇。”后比喻品性高洁廉明。《清史稿·卷二九九·路振扬传》:“向闻振扬操守廉洁,今览此奏,非一尘不染者不敢言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8.一瓣心香

心香,指虔诚的心。佛教徒以燃香供养三宝,对于未燃香而其心相同者,称为“心香”。《南朝梁·简文帝·相宫寺碑铭》:“窗舒意蕊,室度心香。”“一瓣心香”,比喻心悦诚服,有似于焚香供佛般的诚敬。宋·王十朋《行可生日》诗:“祝公寿共诗书久,一瓣心香已敬焚。”

9.七手八脚

形容人多,动作纷乱没条理。《五灯会元·卷二○·育王德光禅师》:“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金瓶梅·第七回》:“七手八脚将妇人床帐、装奁、箱笼,搬的搬,抬的抬,一阵风都搬去了。”《红楼梦·第七十回》:“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

10.七颠八倒

(1)形容复杂难言。《五灯会元·卷八·招庆道匡禅师》:“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云:‘七颠八倒。’”(2)形容纷乱。《朱子语类·卷五一·梁惠王》:“只当商之季,七颠八倒,上下崩颓。”《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家下人等见凤姐不在,也有偷闲歇力的,乱乱吵吵已闹的七颠

八倒,不成事体了。”(3)形容晕头转向,神魂颠倒。《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只为这冤家害的我一丝两气,七颠八倒。”

11.人穷智短

人的处境穷困,知识浅薄,言行就显得笨拙而不聪敏。《五灯会元·卷一九·五祖法演禅师》:“僧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答曰:‘人穷智短,马瘦毛长。’”亦作“人贫智短”。

12.八面玲珑

玲珑,明亮的样子。“八面玲珑”,形容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语出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诗:“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楼。”宋·葛长庚《满江红·钧天高处》词:“八面玲珑光不夜,四围晃耀寒如月。”《古典复音词汇辑林·册一引马熙·开窗看雨诗》:“洞房编药屋编荷,八面玲珑得月多。”后转而形容人处世圆滑,面面俱到。宋·夏元鼎《满庭芳·久视长生》词:“虽是无为清净,依然要,八面玲珑。”《续传灯录·卷二六·明州青王佛智瑞裕禅师》:“无孔铁锤,八面玲珑,多虚少实。”《孽海花·第七回》:“原来宝廷的为人,虽是八面玲珑,却十分落拓。”

13.三生有幸

佛教指前三世修来的福分,今多用以谦称荣幸之至。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小生久闻老和尚清誉,欲来座下听讲,何期昨日不得相遇?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孽海花·第一二回》:“贱妾蒲柳之姿,幸蒙太太见爱,今日登宝地,真是三生有幸了!”

14.三灾八难

三灾,原指佛教所说的大小三灾。大三灾是指“风灾”、“火灾”、“水灾”。小三灾是指“刀兵”、“饥馑”、“疫疠”。八难,指八种难以入道的状况,即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长寿天、聋盲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众生在这八种情况或苦、或乐、或残废、或过分聪明和没机会见佛,都很难修行。《西游记·第八回》:“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后来“三灾八难”也用来形容人多灾多病。《红楼梦·第四五回》:“赖嬷嬷向孙子说:‘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照样打出你这么个银人儿来了。’”

15.三姑六婆

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旧时均被视为非高尚职业的妇女。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也。”后亦借指爱搬弄是非的妇女。《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话说三姑六婆,最是人家不可与他往来出入。”《镜花缘·第一二回》:“况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红楼梦·第一一二回》:“包勇骂妙玉说:‘我说那三姑六婆是再要不得的,我们甄府里从来是一概不许上门的……。’”

16.三教九流

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三教九流”指各种学术流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后亦用于指社会上各种行业或各色人物。《镜花缘·第九九回》:“细细看去,士农工商,三

教九流,无一不有。”亦作“九流三教”。

17.三头六臂

本指某一种天神的长相。《法苑珠林·卷五》:“(阿修罗)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后用以比喻人神通广大,力强可畏。《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汾州善昭禅师》:“如何是主中主?师曰:‘三头六臂惊天地,忿怒那咤扑帝钟。’”《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也只是一个人,须不三头六臂,我不信。”《水浒传·第二八回》:“我只道他三头六臂,有那咤的本事,我便怕他。原来只是一颗头,两条臂膊。”

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五灯会元·卷一○·西余体柔禅师》:“一人把火,自烬其身。一人抱冰,横尸于路。进则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水浒传·第三四回》:“闪得我如今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着我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19.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形容极为贫苦,连容身之地都没有。《五灯会元·卷一三·扬州丰化和

尚》:“僧问:‘上无片瓦,下无卓锥时如何?’师答:‘莫飘露么?’”《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故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或作“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20.千差万别

形容差别很大,各不相同。《五灯会元·卷一○·报慈文遂导师》:“僧问:‘如何是无异底事?’师答:‘千差万别。’”《朱子语类·卷六○·尽心》:“今人直是差处多,只一条大路,其余千差万别,皆是私路。”亦作“万别千差”。

21.口碑载道

口头的称颂,有如石碑文字,充满道路。语本《五灯会元·卷一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人行人口似碑。”形容到处都是称颂的声音。《红楼梦·第九一九回》:“自从老爷到了任,并没

见为国家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载道。”

22.大千世界

古印度的宇宙观,后影响佛教,成为佛教的宇宙观。其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以铁围山为外廓,同一日月所照的空间,称为“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因一个大千世界是由小中大三种千世界组成,故称为“三千大千世界”,简称为“大千世界”(见《大智度论·卷七·释初品中》)。后泛指广阔无边的世界。《镜花缘·第一○○回》:“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算不得大千世界小小文章。”

23.大吹大擂

用力吹法螺、击法鼓。《金光明经·空品》:“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后用来形容众乐齐奏。《三国演义·第四○回》:“许褚方欲前进,只听得山上大吹大擂。”《儒林外史·第一○回》:“黄昏时分,大吹大擂起来,娄府一门官衔灯笼就有八十多对。”后来引喻指言辞夸张、毫无根据。如:“他就是不务实际,终日大吹大擂的,如何能有一番作为?”

24.大吹法螺

法螺,一种生活在海洋的软体动物,是僧道作佛事用的乐器。“大吹法

螺”比喻善说佛法,能传播很远。《金光明经·空品》:“吹大法螺,击大法鼓。”后讥讽人好说大话。如:“他又对自己的英雄事迹添油加醋,大吹法螺。”亦作“大肆吹嘘”。

25.大发慈悲

慈悲,佛教用语。慈指给予众生安乐,悲指拔除众生苦难。“大发慈悲”形容对人表现慈爱或怜悯之心。《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兄弟是为百姓请命的意思,还望老同年大发慈悲,就是兄弟也感之不尽了。”

26.大慈大悲

佛家用语。大慈,指爱一切众生。大悲,指拯救一切受苦难的人。

“大慈大悲”形容救度众生的广大慈悲。《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亦形容人心肠好,非常慈悲。《水浒传·第四回》:“万望长老收录,大慈大悲!看赵某薄面,披剃为僧。”

27.大彻大悟

原为佛教用语,表示达到了“彻悟”的境界。“悟”指“觉悟”,对真理的领悟。修行者对于真理刚刚有一定的感悟,仍然是凡夫、俗人;修行者完全领悟了真理,叫做“彻悟”,那就是圣贤了。“大彻大悟”也用来形容:彻底觉悟了,完全明白了。

28.女大十八变

龙女神通广大,善于变化。见《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幽州谭空和尚》。后借以泛指女性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的变化多端。《清平山堂话本·花轿莲女成佛记》:“从来道‘女大十八变’。”《红楼梦·第七八回》:“老太太挑中的人原不错,只怕他命里没造化,所以得了这病。俗语又说:‘女大十八变’。况且有本事的,未免有些调歪,老太太还有什么不曾经验过的?”

29.寸铁杀人

寸铁,指极短小的兵器。以寸铁杀人,比喻事在精不在多。语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杀人手段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

30.弓折箭尽

西川定慧禅师向罗山大师学佛法而不得,失望之余,感叹说:“我在西蜀峨眉山脚下拾得一只蓬蒿箭,拟拨乱天下,今日打罗山寨,弓折箭尽也。休!休!”事见《五灯会元·卷八·西川定慧禅师》。此语比喻无力再战或无法可想。

31.不二法门

本指超脱一切,用心不二的习佛之法。《维摩诘所说经·卷中》:“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后引申指独特的、唯一的方法。《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这是专制国的不二法门,现在俄

国何尝不是如此。”亦作“不二门”。

32.不可言宣

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意会。《景德传灯录·卷二五·天台山德韶国师》:“僧问:‘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和尚如何为人?’”

33.不可思议

(1)在直观中才能证悟的真理或境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六十》:“种种台榭,不可思议,皆于岸上,次第行列。”(2)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含有神秘奥妙,出乎常情之意。《孽海花·第三四回》:“然我们族姓里,实含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潜在力,结果外族决不能控制我们……。”《老残游记·第三回》:“此人名震一时,恐将来果报也在不可思议之列!”

34.不即不离

本是佛教用语。谓众生和佛的关系,既不是等同,也不是两个个别体。《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后多比喻对人的态度,既不亲近,也不疏远。如:“她不即不离的态度,让他苦恼万分。”

35.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看本人的情面,也看第三者的情面。指总要给点面子。《金瓶梅·第一四回》:“大官人,没耐何,不看僧面看佛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务望娘舅不看僧面看佛面,只算看我母亲的面罢!”亦作“不看金面看佛面”。

36.五体投地

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着地,佛教徒沿

用此礼以敬三宝。《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后比喻非常钦佩。《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安龙媒对你这样的天人,只有五体投地了。”《老残游记·第六回》:“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37.六耳不同谋

语出《五灯会元·卷三·泐潭法会禅师》。一人有二耳,三人有六耳,

如有三人知道,事即不能保密。

38.六根清净

佛教谓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都可以看、听一切和得到一切愉快的觉受。《妙法莲华经·卷六》:“即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后泛指断绝尘世间的一切欲念。

39.匹马单枪

比喻不靠他人帮忙,独力行事。《景德传灯录·卷一二·汝州南院和尚》:“汝州南院和尚问:‘匹马单枪来时如何?’师曰:‘待我斫棒。’问:‘上上根器,人还接否?’师曰:‘接。’”《三国演义·第九二回》:“(赵云)匹马单枪,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亦作“单枪匹马”。

40.天花乱坠

传说佛祖讲经说法,感动了天神,天上各色香花从空中纷纷落下。典出《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第一》。后用以形容说话言词巧妙,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而不切实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一》:“凭那哥哥说得天花乱坠,只是不肯回去。”《红楼梦·第六四回》:“说得天花乱坠,不由得尤老娘不肯。”亦作“天花坠地”、“乱坠天花”。

41.天女散花

《维摩经·观众生品》:“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着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华,同“花”。本以花是否着身验证诸菩萨、声闻的向道之心,声闻结习未尽,花即着身。后多以“天女散花”形容抛洒东西或大雪纷飞的样子。唐宋之问《设斋叹佛文》:“龙王献水,喷车马之埃尘;天女散花,缀山林之草树。”宋陆游《夜大雪歌》:

“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42.少见多怪

见识不广的人见到新鲜的事物,就以为怪诞,不可信。源于中国

第一篇佛学论文——汉末牟融的《理惑论》。当时佛教传入未久,有人问: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恐怕只是说得好听,未必是事实吧?牟子用了一句俗谚回答:“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43.认贼为子

认盗贼作儿子。佛家用以譬喻人内心昏昧,以妄见为真觉。《圆觉经》卷下:“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楞严经》卷一:“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无常,故受轮转。”后亦泛指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44.心心相印

本指禅宗修行者,师徒间不须经由文字、言语的传达,即能相互契合,了悟禅理。语出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自如来付法,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引喻彼此心意互通。《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如今听了张金凤这话,正如水月镜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锁,息息相通。”《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

45.心到神知

心意虔诚地礼敬神明,神自然知道,而无须繁琐的礼节。亦用以比喻礼敬他人,不必当面。《镜花缘·第五九回》:“莫若竟呼姐姐,把老师二字放在心里,叫作心到神知罢!”《红楼梦·第一一回》:“大老爷原是好养静的,已经修炼成了,也算得是神仙了。太太们这么一说,就叫作心到神知了。”

46.心花怒放

佛教以清净的本心譬为莲花,故名“心花”。《圆觉经》:“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刹。”唐译《华严经》卷六六:“又如满月出现虚空,令可化者心花开敷。”南朝梁简文帝《又请御讲启》:“俾兹含生,凡厥率土,心花成树,共转六尘。”后来多用“心花怒放”比喻心情开朗愉快。

47.心领神会

不必明言,心中已完全明白、彻底领会。出于禅语,原作“心融

神会”。《续灯录》卷九:“入室扣请,心融神会。”禅宗反对执着语言文字,主张内心的证明,所谓“单传心印,开示迷途,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碧岩录》第一则)。不假文字而“心融神会”,这就是禅宗参悟的关键。

48.心猿意马

心神散乱,把握不定。《大日经·住心品》分析六十种心相,其中之一为“猿猴心”,谓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缘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故称“意马”。在佛学上,“心”是精神现象的总称,能变现物质现象。“心”有真、妄之别,“心猿意马”之“心”显然是指“妄心”。就“心”的生灭流变而言,称为“意”。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入定修道的障碍。如唐代玄奘法师上唐太宗表文谓:“愿托虑于禅门,澄想于定心。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弛。”最早把“心猿”和“意马”连用的例子是唐代《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如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拴,将繁华不挂眼。”

49.手忙脚乱

形容做事慌乱,失了条理。《五灯会元·卷一一·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答:‘千眼都来一只收。’问:‘如何是境中人?’答:‘手忙脚乱。’”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醒世恒言·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父子三人量画定了,动起斧锯,手忙脚乱直做到晚。”亦作“脚忙手乱”。

50.方便之门

本指佛家用灵活的方式劝诱各种人信仰佛教。后指给予便利。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病,益伸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51.水中捞月

比喻无法办到的事情。或以为此语由“猿猴取月”演变而来。《西游记·第三五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五钱银

干什么事?况又去与媳妇商量,多分是水中捞月了。”亦作“海中捞月”。

52.水泄不通

连水都无法流通,形容拥挤不堪。《五灯会元·卷一六·投子修颙禅师》:“楞伽峰顶,谁能措足?少室岩前,水泄不通。”《儒林外史·第五回》:“众回子因汤知县枷死了老师夫,闹将起来,将县衙门围的水泄不通。”亦用以形容防备极严密。《三国演义·第九二回》:“近闻诸葛亮杀败夏侯楙,困于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围之中而出?”。

53.水涨船高

水面涨升则船浮得高。《五灯会元·卷九·芭蕉继彻禅师》:“水长船高,泥多佛大。”后多作“水涨船高”。比喻人或事物,随着凭借者的地位提升而升高。《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长姐儿更不想到此时,水涨船高,不曾吃尽苦中苦,怎得修成人上人。”

54.水到渠成

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成功。《景德传灯录》卷十二载,僧问仰州南塔光涌禅师:“文殊是七佛师,文殊有师否?“师曰:“遇缘即有。”又问:“如何是文殊师?”师竖拂子示之。又问:“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宋苏轼《与章子厚书》:“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然俗所谓水到渠成,至时亦必自有处置。”

55.水乳交融

佛教常以水乳来比喻事物结合之紧密或难于分辨。《最胜王经》六:“上下和穆,犹如乳水。”《正法念处经》:“譬如水乳同置一器,鹅王饮之,但饮其乳汁,其水犹在。”此喻也常为禅师所借用。《五灯会元》卷九:“师呵呵大笑:‘如水乳合。'”同书卷十七:“玄黄不辨,水乳不分。”后常用来比喻结合紧密无间,关系十分融洽。

56.火烧眉毛

火都快烧到眉毛了,形容情势非常急迫。语出《五灯会元·卷一

六·蒋山法泉禅师》:“问:‘如何是急切一句?’师曰:‘火烧眉毛。’”后引喻作只顾眼前的意思。《镜花缘·第三五回》:“小弟此番揭榜虽觉孟浪,但因要救舅兄,不得已做了一个‘火烧眉毛,且顾眼前’之计,实是无可奈何。”

57.火中生莲

比喻虽身处烦恼中而能得到解脱,达到清凉境界。源出佛教《维摩诘经·佛道品》:“火中生莲华,是可谓稀有,在俗而行禅,稀有亦如是。”谓火中生莲是难得的,在有俗的世间行禅亦是难得的。俗语中常比喻稀有难得的事物。唐·罗虬《比红儿》诗之三五:“常笑世人语虚诞,今朝自见火中莲。”宋·苏轼《陆莲庵》诗:“陆地生花安足怪,而今更有火中莲。”

58.牛鬼蛇神

牛鬼,佛教传说中阴间的牛头鬼卒。蛇神,传说中人面蛇身之神。牛鬼蛇神泛指各种奇形怪状的鬼神,或赞美诗作意境虚幻怪诞、神奇莫测。语出唐·杜牧《太常寺奉礼部李贺诗集序》:“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幻诞也。”后亦借指各种坏人。《老残游记续编·第二回》:“近来风气可大不然了,倒是做买卖的生意人还顾点颜面,若官幕两途,牛鬼蛇神,无所不有!”

59.牛头马面

佛教传说地狱阎罗王众多鬼卒中有“牛头鬼”及“马面鬼”。比喻各种丑恶的人。《喻世明言·卷三二·游酆都胡毋迪吟诗》:“阶下侍立百余人,有牛头马面,长喙朱发,狰狞可畏。”

60.牛头不对马面

系从地狱鬼卒“牛头马面”衍化而成。意谓毫不相干,对不上号。《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61.仙露明珠

形容人气质风度秀异出尘。唐·太宗《大唐三藏圣教序》:“有玄奘法师者,法门之领袖也。幼怀真敏,早悟三空之心;长契神情,先苞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62.功德无量

本指功劳、功业极大。语出《汉书·卷七四·丙吉传》:“拥全神德,成育圣躬,功德已无量矣。”后为佛教专用语。功德,指行善所生的利益。功得无量形容善行所生的利益非常广大。《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只说龙华寺里的和尚募化添造一座大殿,只少二千五百块洋钱,要是肯捐,功德无量。”

63.功德圆满

佛教用语。本指已经圆满地完成利他的善行。后引申为事情圆满的结束。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限三日功德圆满,脱了孝服,换上颜色衣服,倒陪房奁,定将小姐送与将军。”

64.半斤八两

半斤和八两轻重相当。比喻彼此不相上下。《五灯会元·卷一四·瑞岩法恭禅师》:“望空雨宝休夸富,无地容锥未是贫。踏着秤槌硬似铁,八两原来是半斤。”《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八出》:“两个半斤八两,各家归去不须嗔。”亦作“八两半斤”。

65.半路出家

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自幼出家的?还是有过丈夫,半路出家的?”比喻中途转业改行。

《醒世恒言·卷三十三·十五贯戏言巧成祸》:“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66.只重衣衫不重人

只重外表,不重内在,形容人很势利。《五灯会元·卷一七·三圣继昌禅师》:“五陵公子争夸富,百衲高僧不厌贫。近来世俗多颠倒,祇重衣衫不重人。”《黑籍冤魂·第二○回》:“这训蒙本来没有道理,但官场是个势利世界,只重衣衫不重人的,你出客衣服,总须办几件。”

67.四大皆空

佛教用语,解说有二。第一种解释:佛教以地、水、火、风四大为构成物质的元素。四大皆空谓构成一切万物的元素都非实有,无自性。亦即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后来泛指一切都虚空而一无所有的意思。

68.打成一片

把零星的、部分的连结成一个整体。《五灯会元·卷二○·育王德光禅师》:“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积累将去,久之自然接续,打成一片。”今亦指人与人相处,生活亲近,感情融洽,不分彼此。如:“他才上任不久,就已和大伙儿打成一片了。”

69.生老病死

本指佛教“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等“四苦”,后泛指人生中诞生、衰老、疾病、死亡等生命现象。《敦煌变文·八相变》:“生老病死相煎逼,积财千万总成空。”明·何良俊《世说新语补·卷八·雅量》:“裴晋公不信术数。每语人曰:‘鸡猪鱼蒜,逢着则吃;生老病死,时至则行。’”

70.白玉无瑕

洁白的玉上毫无瑕疵。比喻人或事毫无缺点,十全十美。《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汝州风穴延沼禅师》:“白玉无瑕,卞和刖足。”《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犀佩记·势逼改嫁》:“我是个白玉无瑕,怎肯使蝇相累。”亦作“白璧无瑕”。

71.吐丝自缚

蚕吐丝作茧困缚自己。后比喻为自作自受。《景德传灯录·卷二九·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72.因果报应

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佛教谓生死轮回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因果关系。一切有意志的行为,不论善恶或中性,都必导致来世的乐、苦或中性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换言之,一切众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形态都是过去意志行为的结果。这种因果关系,在未解脱之前,永不休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说起来,话长得很,这里还像有点因果报应在里面呢。”

73.因风吹火

顺着风势吹火,比喻趁着有利的形势做事。《景德传灯录·卷一

三·汝州风穴延沼禅师》:“问:‘如何是临机一句?’师曰:‘因风吹火,用力不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寠易心,此乃女中豪杰。仆因风吹火,谅区区何足挂齿!”《歧路灯·第二十一回》:“承奉他们的色笑,偏会顺水推舟,怂恿他们的行事,又会因风吹火。”亦作“顺风吹火”。

74.回头是岸

佛教以苦海喻世界,只有藉宗教修持,方能断灭欲望,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槃境界。“回头是岸”即劝人莫陷溺于苦海中,能知回头,方能登于

涅槃彼岸。后多用来比喻悔过自新或促人向善。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兀那世间的人,那贪财好贿,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何不早结善缘也。”

75.在劫难逃

“劫”为劫灾的省略。佛教谓世界在劫末时,会起水、火、风三灾把世界一切物质都烧成灰烬,大风一吹一切皆无。后用“在劫难逃”指处在劫灾,无所逃避,比喻没办法避免的灾难。

76.多口阿师

多嘴的人。宋·圆悟《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五灯会元·卷五·药山惟俨禅师》:“师书‘佛’字,问道吾:‘是甚么字?’吾曰:‘佛字。’师曰:‘多口阿师。’”

77.好肉剜疮

把好肉当疮挖掉。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五灯会元·卷二○·慧通清旦禅师》:“说佛说祖,正如好肉剜疮;举古举今,犹若残羹馊饭。”

78.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好事情不容易传扬,坏事情却往往传得很快。《五灯会元·卷九·寿州绍宗禅师》:“‘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金瓶梅词话·第四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晓得了。”《喻世明言·卷二·陈

御史巧勘金钗钿》:“石城县把这件事当做新闻,沿街传说。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亦作“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79.安身立命

安身,得以容身。立命,精神安定。安身立命指有了容身之处,生活有着落,精神上有所寄托。《五灯会元·卷四·长沙景岑禅师》:“汝向甚么处安身立命?”《水浒传·第二回》:“那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文明小史·第三十七回》:“你们正在青年,须要晓得安身立命的道理。”亦作“立命安身”。

80.有口皆碑

众人的嘴,都如记载功德的石碑。语本《五灯会元·卷一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人行人口似碑。”比喻人人称赞、颂扬。《老

残游记·第三回》:“老残道:‘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

81.死马当活马医

比喻在绝望的情况下,仍尽力挽救。语出集成和尚编《宏智禅师广录·卷一》:“若恁么会去,许你有安乐分,其或未然不免作死马医去也。”《晚清文学丛钞·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所言,我也细想过多次,但我的政策,全是俗话说的:‘死马当活马医!’”

82.百了千当

一切都十分妥当。《景德传灯录·卷一三·汝州风穴延沼禅师》:“问:‘百了千当时如何?’师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五灯会元·卷一七·宝华普鉴禅师》:“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着些精彩,究教七穿八穴,百了千当,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亦作“千了百当”。《朱子语类·卷三四·述而》:“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一刀两段,千了百当!”

8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

是道行造诣虽深,像达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一样,还须再进一步,才能达到十方世界。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旧中书南厅壁间有晏元献(晏殊)《题咏上竿伎》一诗云:‘百尺竿头袅袅身,足腾跟掛骇旁人。’”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

84.老僧入定

原指修行很好的老和尚安住在定境中。后形容一个人正襟危坐,不受外境的诱惑。《孽海花·第二○回》:“看时,却是个黑瘦老者,危然端坐,彷佛老僧入定一样。”

85.肉眼凡胎

平常人的眼睛和肉体。形容见识平凡。《西游记·第一五回》:“弟子肉眼凡胎,不识尊神尊面,望乞恕罪。”亦作“眼肉胎凡”。

86.自由自在

不受任何拘束,随心所欲,安详悠闲。《五灯会元·卷八·华光院范禅

师》:“‘牛头(即法融大师)未见四祖时如何?’‘自由自在。’‘见后如何?’‘自由自在。’”西游记·第五回:“那齐天府下二司仙吏,早晚伏侍,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红楼梦·第七九回》:“我何曾不要来。如今你哥哥回来,那里比得先时自由自在的了。”亦作“自繇自在”。

87.自作自受

自己招惹事情,由自己承担不良的后果。《五灯会元·卷一二·金山昙颖禅师》:“僧问:‘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师答:‘老僧。’僧云:‘自作自受。’”《水浒传·第二回》:“这个不妨。若是打折了手脚,也是他自作自受。”《红楼梦·第五十一回》:“他这会儿不说保养着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

88.衣钵相传

本指佛教禅宗师徒间传授禅法,以衣钵为信物。语出《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传·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

付授。”后泛指思想、技术、学术等的传授。《镜花缘·第六○回》:“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亦作“衣钵真传”。

89.佛口蛇心

比喻人嘴巴说得十分仁善,却心怀恶毒。《五灯会元·卷二○·净慈昙密禅师》:“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二○出》:“好两个佛口蛇心,你且去殿上伺候,怕有客来,好生支应。”亦作“蛇心佛口”。

90.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谚语)比喻人的仪表须靠穿着打扮。《醒世恒言·第一卷》:“常言道:‘佛是金妆,人是衣妆。世人眼孔浅的多,只有皮相,没有骨相。’”《醒世恒言·卷二○·张廷秀逃生救父》:“张权将廷秀打扮起来,真个人是衣妆,佛是金妆。廷秀穿了一身华丽衣服,比前愈加丰采。”或作“人要衣妆,佛要金妆”。

91.佛眼相看

以佛之慈悲相待,喻好意看待,不加伤害。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