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霞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8 )
【摘 要】通过开展新媒体新技术在思政课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平台、方法与评价等方面的功能,同时也需要在思政教育管理中进一步增强新媒体技术设施,为促进思政教育创新提供坚实基础。【关键词】思政;新媒体;调查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以学校为范围、以课堂为形式、以师生人际交流为渠道的传统方式,随着现代传媒技术发展,逐步运用广电、投影、网络、动画、视频、在线课程、微课等新技术手段,推动思政教育走向现代化,这就需要从新媒体技术角度分析思政教育成效,促进思政教育创新。鉴于一些学校已经广泛开展了新媒体技术辅助下的思政教育,开展了针对性的调查研究,调研主要借助于云平台进行,约300名学生参与调研,通过调研明确了新媒体的思政功能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广泛的参考意义。
一、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定位
思政授课方式多种多样,也是决定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遴选了互动式、情景式、研练式、专题式等教学方法,适应了新时期青年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特点,为促进思政课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针对“思政课应当采用哪类授课方式才能提高吸引力”的调研中,选择视频观看与解读的占33%,选择课内外活动的占27%,选择分组讨论的占18%,选择课堂讲解的占14%,选择网络自学的占6%,选择其他的占3%。可见,学生对与依托于信息化手段开展的视频与网络等在线教育十分推崇,对于参与性活动兴趣很高,应当作为主要的思政教学方式改革方向加以研究与推广。而对“思政课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是否必要”的调研中,选择非常必要的占36%,选择可以尝试的占33%,选择很有必要的占29%,选择没有必要或其他的各占1%。这说明思政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师生共识,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思政课要积极引入信息化元素,在信息中心和专业信息化建设组织的支持下,促进网络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创新信息化教学法,促进思政教育在信息化手段支持下,收到更好的教育成效。调查显示,新媒体能否产生吸引力,不在于新媒体本身,而在于课堂内容的科学性。针对“学生在思政课上的逃课、说话、玩手机、看课外书等现象”的调查,学生认为其原因是: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的占47%,选择教学吸引力不高的占25%,认为思政教师纪律要求不严的占12%,认为思政课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的占9%,选择因参与其他工作或活动导致者占7%。由此可见,加强课内容整合优化、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是提高思政效果的必要选择,而强化全方位育人意识,各个条线树立思政教育主渠道意识,避免盲目组织学生参加其他活动,为思政教育提供支持。作为问题导向的解决方向,思政课要做到贴近学生,就要回应和关切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并运用思政理论予以解答。
二、新媒体传播思政信息的功能选择
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础而区别于传统的广电、平面媒体而言传播媒介,它通过网络通信、手机短信、视频、聊天工具、微博、论坛等终端,向用户提供可互动的有效、简短信息,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了传播方式、传播格局和舆论格局的变革,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和信息渠道,也为思政信息传播提供了新平台。在“您更倾向于那类新媒体所传播的思政理论信息”的调研中,选择微博微信的占29%,选择信息化课程平台的占27%,选择主流网站的占19%,选择智能客户端的占10%,选择社交软件的占10%,选择其他的占6%。应当看到,新媒体适应了信息社会原住民的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给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加以运用,使之为思政课建设服务。新媒体在思政教育中应当服务于教育主题,防止娱乐化,提高严肃性。在针对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关注哪方面的思
政相关信息”的调研中,选择学校与班级思想文化活动的占49%,选择国内外党政军动向的占15%,选择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占15%,选择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占11%,选择文体娱乐的占4%,选择其他的占7%。这表明思政课在校本化与区域化地方知识融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从而是思政课做到点面结合,理实一体,促进思政教育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的课程。
三、新媒体思政教育管理功能的发挥
实践表明,思政课的实际效果与教师是否严格管理有着直接关系,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率及就业率,对思政课采取过度宽松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与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了育人效果。在此情况下,采用传统的以分压人的办法也是行不通的。通过对教育实践中老师们采用的多种办法进行调研,能够归纳出相对可行的办法用于思政课堂管理。在“思政课教师课堂组织教学应采用的手段”调研中,选择手机或网络签到的占40%,选择教师点名的占15%,选择班主任与辅导员检查的占14%,选择学生会自查的占10%,选择督导教师督查的占9%,选择党团组织检查的占4%,选择学工处检查的占3%,选择其他的占6%。可见,所有与学生工作相关的部门参与课堂组织管理,学生都是认可的,当然,任课教师采用点名或电子签到等形式加强人员管理,是其中的主流,这既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课堂组织教学的必要步骤。通过管理功能的运用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在新媒体运用中可能出现的消极现象。从内容来看,新媒体使用中不可避免地要利用网络资源,但由于网络海量资源的审核鉴别难以全覆盖,导致学生面对极其丰富的资源缺乏鉴别力,甚至面对网络诱惑无法自拔,形成网络依赖,影响了学生分析思考的积极性。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网络观看电影视频、开展网络游戏、进行交友聊天等占80%以上,真正用来学习的时间还不到20%。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网络构成了学生思政学习的虚拟环境,网络工具的人机互动信息获取方式,有可能使大学生脱离了现实生活,人际交往能力不断下降,孤僻封闭,甚至转变为心理障碍,影响心理健康。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借助于新媒体的便捷性及早发现学生心理状况,“育德育心”相结合,使思政工作做细做实。[1]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特点,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形式的转化,将长篇的文字材料精炼化、音频化、图像化,便于学生观看学习。在思政教育中采用案例分析、电影赏析、图片漫画等形式,将纯粹说理的材料进行丰富,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感性认识,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和领悟。
四、思政运用新媒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思政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情景剧、模拟活动等,均需要进行大量前期准备,其现场展示也需要专业化的教育场所,具有基本的教学器材、音响等设施,为各类展演活动提供便利。此外,不同课程的思政教学也需要设置相对集中的资料室、学习室、研究室、文印室、机房等配套设施,才能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达到相互匹配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文红.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2.2:98-99.作者简介:陈霞(1979—)女,硕士,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与思政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一般资助项目《新媒体语境中高校思政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研究》(17SZB-13)。
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