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技术

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技术

2024-05-02 来源:乌哈旅游
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技术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5期

冯天佑 谢绍军

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技术是一项结合钵育摆栽与机械插秧技术共同优点的新型技术,为验证钵体毯状苗育秧在水稻上的增产效果,为农场水稻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更好的应用该技术,也是为寻求水稻高产的一条新途径,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依据,特进行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基本情况

试验设在浓江农场第九作业区,草甸白浆土。前茬作物为水稻,土壤基本理化性状为:有机质50.7g/kg、PH值5.5、速效K 163mg/kg、速效P 21.lmg/kg、碱解N 246mg/kg。

1,2供试品种

龙粳26主茎叶数11片。

1.3试验处理

处理1:采用中国水稻研究所开发的钵体毯状秧盘育秧。4月6日播芽种(农场统一供应的芽种),采用旱育秧。5月15日使用高速洋马插秧机插秧,秧龄40天,密度30cmx12cm。

处理2:采用目前垦区使用的常规子盘。其它措施同上。

1.4试验设计

1.4.1采用大区对比法,每处理面积666.7m2。

1.4.2每30盘一亩地,示范面积69亩。

1.5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措施

1.51插秧

插秧时本田浅水,洋马高速插秧机调整插秧横向取秧次数为18下,插秧密度为行距30cmx株距12cm,亩插1.85万穴,每穴3-4株,亩插基本苗5,5-7.5万穴。

1.5.2施肥

4月30日耙地,耙最后一遍地前将底肥全部施入,667m2总施肥量设计在30kg,尿素12kg,二铵7kg,33%硫酸钾11kg,N肥按照5、3、2的施肥膜式,P肥底肥100%施入,K肥底肥60%施人,插秧前一星期亩用30%阿罗津乳油60ml进行第一次封闭,插后一星期用667m230%阿罗津乳油50ml进行二次除草,其它管理措施按《三化栽培》技术要求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表1水稻秧苗素质调查表

表1数据表明:钵形毯状秧盘秧苗与常规子盘秧苗相比较:秧苗株高相差不大,但茎基部粗度增加0.6mm、根系增加1.4条、带蘖率增加27.5个百分点。良好的秧苗素质为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奠定了基础。

表2数据显示:钵形毯状秧盘秧苗的平方米穗数、实粒数等经济指标均比常规子盘秧苗高,其中平方米穗数增加了72.8穗,每穗实粒数增加1.7粒,亩产达到664.OOkg、增产率达14.1%。这充分说明了钵形毯状秧盘秧苗缓苗快,低位分蘖多,增加有效穗数的显著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3.1采用钵形毯状秧盘育秧加强主要技术措施

3.1.1播种量控制在每盘芽种90克,插秧后达到每穴3-5棵苗。

3.1.2根据试验结果,摆盘前苗床必须做到“松、平、细、直”的标准,利于秧盘与苗床结合紧密,不易落干。松即土质疏松;平即床面平整,每10平方米高低差不超过0.5cm;细即床面土块直径小于0.5cm;直即苗床边缘每10延长米误差不超过lcm。

3.1.3钵形毯状秧盘厚度较大,易变形,底部与苗床土壤结合不好,增加浇水次数,人工费用增加。应与微喷结合应用,利于保持苗床湿度一致,为培育壮苗提供了条件。

3.2采用钵形毯状秧盘育秧机插技术效果显著

与洋马高速插秧机配套使用,插秧作业效率高,缺穴率低,极大的节省人工费用;缓苗快,低位分蘖多,增产14.1%,增产效果显著。

3.3建议大面积推广此项技术,水稻钵形毯状育秧栽培技术是一项结合钵育摆栽与机械插秧技术共同优点的新型技术,适合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

(作者单位:156335黑龙江佳木斯市建三江农垦分局浓江农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