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活化英语作文
“生活化”英语作文 湖北英山县第二中学张佰春
农村普通中学的学生最怕的学科是英语,更怕的是英语作文。为了激发学生英语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我在英语作文初始阶段采取“生活化”作文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的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双赢。
一是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生活化”作文。学校开展“说文明话,作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活动,许多同学奇装异服、穿拖鞋上学、乱丢乱扔,面对这些现象的心理感受写成英语作文,应是有话可说;面对这些现象如何有效规范,写成英语作文,也应是有内容可写。许多同学破坏公共设施、翻越围墙、冲击校门,面对这些现象写成英语作文,发出倡议或规劝,达到帮助别人、提升自己的目的。二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化”作文。如某学生在星期六放学回家后,突发感冒,星期日下午不能到校住宿,得给班主任老师请假。采取的方式是电话请假,电话接通后,班主任张老师不在家,是她儿子小明承接,请小明代为转告。据此,要求学生写一篇对话式英语作文。要求短小精悍,因为打电话不能啰嗦,要节省电话费用。
三是与学生学业成绩联系的“生活化”作文。如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英语水平能力测试,笔试通过后要进行面试。面试实际上是一篇重要的口头英语作文。针对英语面试时的心理状态,记下当时感受的英语感受作文。
“生活化”英语作文,让学生首先不会感到无话可说;“生活化”英语作文,让学生不再感到无处落笔;“生活化”英语作文,让学生学得有兴趣,不再愁眉苦脸;“生活化”英语作文,让老师教得愉快,不再无计可施。“生活化”英语作文,实现了师生教学双赢。
438700湖北英山县第二中学张佰春 第二篇:英语生活化 快乐学英语
英语生活化 快乐学英语
新《纲要》表明,只要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对幼儿语言发展进行开发,就会有不小 的收获。其实,幼儿要比成人学习英语更有优势,他们会用模仿或其他自然方式来 学习一种、二种甚至是几种语言,而且还不会混淆。因此,经过实际的感触、理论的 熏陶,发现真正能让幼儿感兴趣、面貌一新、高效率地接受英语的方式就是“让英语 生活化,让幼儿在快乐中学英语!”
一、英语生活化,注重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就是生活化教育,日常教育。幼儿从第一天入园,礼仪岗的老师就可以 用热情的态度,友好地和幼儿打招呼:“Hello!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 进入班级后,班主任也可以微笑着对幼儿说:“Good morning!Nice to see you!” 让幼儿第一时间就溶入良好的英语氛围中。在教学开始之前,即使人声嘈杂,一句 “Please be quiet!”“Please sit down!”就可让幼儿安静地与小椅子交 朋友;吃饭之前,“Let’s go to pee-pee and wash your hands!”等提示也
会让幼儿养成饭前上厕所洗手的好习惯;午餐时你可以说,“It’s time for lunch!” 当小朋友闹矛盾时,不妨引导他们相互道歉:“I’m sorry!That’s OK!”这样 更容易深入幼儿心灵。吃点心时,也可以问一问:“What’s this?”引导 他们用英语说:“Apple/Banana„„”然后引出 “Here you are!”
“Thank you!”“No,thanks!”幼儿生活中,英语其实无处不在,在潜移默化中 教授幼儿讲礼貌、说英语,这才是我们期待的“学以致用”。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英语教材,饶有趣味地教学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英语内容
幼儿年龄较小,接受知识能力有限,教学内容应多选取孩子经常接触的实物,如水果、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多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如Apple Tree、Hello、Good morning、Two little eyes等,只有这样,才不至让幼儿混淆内容
并丧失兴趣。像《FUN FOR KIDS亿童幼儿英语》里面的内容就很丰富,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动画VCD里的动画形象逼真,情节丰富,幼儿都很喜欢。里面的 儿歌和歌曲朗朗上口,非常能够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在了解英语内容的基础上
不知不觉习得英语。总之,为幼儿选教材一定要关照“感兴趣、爱好、容易学”等原则。
2.在情境中的形象化教学
幼儿的特点为好玩、好变、好动、可塑性强,教师教学时必须照顾到他们这些 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建议多采用游戏,利用幼儿爱玩的特点,使幼儿在没有外界 压力的情况下由枯燥地学变为轻松愉快地玩游戏,在学中玩,玩中学,引导幼儿不知 不觉地学英语。另外,幼儿的模仿力强而理解力差,记忆力好但也容易忘却。他们对 英语感到很新奇,但如果把语言教学搞成单纯机械模仿与反复背诵,显然会让
“玩游戏”枯燥乏味。因此,每次教英语时,老师都应尽可能地设置情境,让幼儿 在情境中学习英语。
三、教师在英语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1.保证教师的发音正确
有时候幼儿跟读发音会走样,作为教师应容忍他们的这些毛病,正如他们在这个 年龄段说母语也未必清楚是一样的!鉴于这一情况,《FUN FOR KIDS亿童幼儿英语》 还配有神奇的点读笔,帮助教师、幼儿甚至家长解决发音难题,让幼儿学到标准的 英语发音。
2.适当适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
“失败乃成功之母”,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幼儿心灵较脆弱,无法经受 失败的“打击”,教师一味地指责、批评只会削弱幼儿的兴趣。特别是对待性格内向 的幼儿,更不能轻易批评,应该更亲近他们,多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小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逐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愉快、恬静、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会使幼儿学得更轻松,进步神速。
四、在环境布置中融入英语教学内容
“利用环境的创设教育幼儿”是幼儿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
不管是幼儿园 的大环境,还是室内或区角的小环境,都能使幼儿通过环境布置感受英语的氛围。
如,随处可见的英语标识——在楼梯或走廊墙上布置“Upstairs”、“Downstairs”、“Look out!”、“Be careful!”等标贴;创设丰富的主题墙——在学习主题
“Happy family”时,教师可在主题墙上布置主人公Bobo的家庭树,让幼儿从家中 自带全家福,丰富墙面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在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与教材 配套的动画VCD、点读笔,让幼儿在画画与音乐、情景与对话的共同作用下,感受 英语的语言环境。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为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必须在英语 教学活动中充分抓住幼儿的兴趣,在情境中“快乐教学”,通过穿插各种游戏或利用 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让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幼儿都能在情境中学习英语,让幼儿耳濡目染,感受英语在实践生活中的魅力,快乐的接受英语! 第三篇:作文生活化
作文生活化
生活化作文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作文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让学生不再把作文当成一种负担,我为达到此目标也是做了很多尝试。
记得这一学期第一单元讲完。习作要求让写描景的文章,虽有四篇课文做例子,但学生们还是感觉头疼,写不出来,本来天气就热,大部分学生都昏昏沉沉,有气无力,是按原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搬的了事,任务虽能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就给学生来个情感大调动吧,但这么仓促的时间里,又能干些什么?忽然,我想到了我们美丽的校园。学生一听今天的作文指导课搬至室外,哗,全体鼓掌。学生情绪这么高涨还怕写不好作文,我领着学生从校门口开始,在校园转了一圈。第二节,学生性趣盎然的写起来,都有东西可写,有的抓住校园的一点去写,有的写了校园的全貌,并且学生的想象力都异常丰富。他们有的把影子称作调皮的小家伙,还有的和影子玩起了捉迷藏,„„
第二单元是写观察日记,学生对此一概不知,很渺茫,我发现最近卖橘子的比较多,于是就让学生观察橘子,并且让第二天带来个,谁知一到课堂学生就来劲了,写的写观察的观察,并且都有内容可写,有的还用上了很好的比喻,例如写橘半是一群弟兄抱在一起,保护膜是穿的外衣等等,真是写的活灵活现的,并且大家还都很快乐。并且我在批改作文的时候也有自己的方法。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经常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的作文总是放几沓,把同一层次的作文放一起,层次不同评定等级的标准不同。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再接下去尽量少写错字,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的来。
最后我想对所有的语文老师说:把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如能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如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学生也会体会到写作的快乐,作为语文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让作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且是最愉快的一部分,这是小学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也是我们尚且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生活化作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文 摘】当前,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追其根源主要是学生脱离生活,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教育界呼吁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希望通过丰富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思考生活,赋作文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生活认识水平增强作文创新能力。基于杜威、叶圣陶等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的启发,本文提出了以下生活化实施策略: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作文教学手 段生活化,作文评价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化
当前,小学生作文教学重写法,轻过程,已严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这种教学方法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要改变这种局面,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由“封闭课堂”走向“开放课堂”,走作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一﹑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教师重知识传授轻情意培养,重技能训练轻自由表达,这导致作文教学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这种没有实践、没有体验、没有情感的写作让生活经验还十分贫乏的小学生苦不堪言。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了“教育即生活”这一极具生命力和号召力的教育主张,对学校教育脱离现实生活,难以适应生活需要的弊端进行了抨击,他指出:“如果我们的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具有任何意义的话,那么它就必须经历一个相应的完全的变革”。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 “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这些话都充分表明:小学作文教学应当重新树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语文教学观。
所谓作文教学生活化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独立地去观察分析生活,赋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作文创新能力。
二、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其实“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的人经常要做的事吗?”作文与生活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看田间绿草,听林中小鸟啾啾,写封信,写张请假条等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生活需要作文,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必须学会从生活中取材。下面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作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即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作文教学与家庭生活。
(一)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
关于社会生活的素材,举不胜举,比比皆是,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大自然的花开花落阴晴雨雪等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将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生虽然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刻,体验也肤浅,但这并不妨碍学生关注生活。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大自然神奇美妙,一切都在他们身边,只要他们稍微留意下就可以积累多种写作素材,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应试教育,在这种情形下,学生是否关注社会生活,其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是否丰富直接影响了学生这篇作文的好坏,因而关注社会生活是学生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里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讨:
1、社会生活中的体验。作为教师应该给多点学生自由,引领他们走进社会,接触各色各样的劳动者,了解各行各业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体验劳动成果的快乐与满足。比如说,可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小交警”、“清洁队跟班一日”、“我是售货员”、“我是小记者”等活动,增强学生自律意识和升华学生热心助人的情感。笔者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放学后给街上店铺的招牌找错别字,找出越多越好。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我们发现了很多店铺的招牌或者名称都是有错别字的,这不但巩固了我们的识字基础,而且使我们多了一份对生活的关注。
2、大自然中的体验。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引领学生走向自然,不但符合他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看祖国河山,听鸟兽虫鸣,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笔者在琼海大路青天小学实习期间就有这种深切体会,我们通过郊游的形式让学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学生在那里野炊,参观、玩耍,获得了大量教科书上所没有的第一手材料。这种开放式作文教学得到很多教育者的认同,它不但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了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使他们从小在体验中形成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情操。
总之,实践性的生活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关注人生,用心体味生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学会感恩;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学会分辨是非的能力。它是联结生活与作文的桥梁,将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输入新的血液,给我们的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二)作文教学与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有计划开展校内活动是引导学生参与生活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见识,获得生活情趣,还可以丰富学生情感。杜威认为在学校开展各种活动把学生引进生活氛围浓郁的情境可以增强学生个人体验,有利于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他指出:“哪里的学校设置了实验室、车间和园地,哪里充分地运用了戏剧、游戏和活动,哪里就存在种种机会。” “使学生在代表重要社会情境的主动作业中有机会获得观念和知识,并有机会去体验这些观念和知识。”我们都知道学生课余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比如课间的十分钟往往只能解个上厕所之急,加上学习的重担,读书的孩子往往失去应有的童真与活力,为改变这种不良状况教师在校给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是非常有用的。有一次活动课,笔者给学生安排了乒乓球和羽毛球比赛,比赛过程中本人也跑去和男生打乒乓球,学生见教师也来参加都显得异常兴奋,团团围了过来为笔者加油,还个个争抢着要和笔者一比高低。由于教师的参与,学生感受特别深刻,这次活动课后很多学生把这件事写进了日记本,有些同学对人物描写还非常细致。教师把学生引进一个广阔的空间来进行作文教学,不必刻意只要乐趣,能做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你就成功了。这样的作文课我们教师又何乐而不为?
(三)作文教学与家庭生活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很大程度来源于家庭。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作文训练当中,可以实行让学生多“说一说”、“演一演”、“做一做”的方案,比如给学生布置一些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买菜、购物、做饭等等,然后让他们写一写,说说亲自当家的感受。在“小鬼当家”活动中,有位学生写《我学剖鱼》一文中有这样的感受:“„„我双手捞起一条滑溜溜的鲫鱼,把它
放到砧板上,左手按住它的头,腾出右手拿起菜刀,刚想刮鳞片,鱼儿不知哪来的劲,一挣扎,‘扑’的一声,头尾都翘了起来,我的妈!吓得我扔下刀往后退,这真是‘鱼儿好吃,剖鱼难’。”这段话一开始就连用了好几个动词,把剖鱼前的准备工作写得形象生动,真可谓生活体会有多深,写的就有多真,这就是实践出真知的结果。
三、作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的途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生活对作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想教好作文,学生要想写好作文两者都应该走进生活中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就没有真切的感受,也就没有丰富的情感,这样一篇作文永远都是干巴巴的,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让作文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呢?下面只要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一)溶入社会,走进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古迹、自然风光等语文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比如面对污水横流、乱砍乱伐、废气污染、温室效应等问题,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了解它们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将会带给人类的危害。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可以引导高年级的小学生写调查报告,利用互连网和书本查找相关资料,写成真实可靠的文章,为自己的家乡甚至社会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写调查报告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是自己和小组成员艰辛劳动的成果。教师带领学生溶入社会,走进生活,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提前接触各种社会现实,为其走进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二)注意观察,积累经验
要写好作文,注意身边的人和事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学生常见或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恰当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就笔者来看教师在引导学生写关于观察类的作文时可以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学会观察事物特点,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二是学会及时记录新
发现,并且能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张卡冰老师在指导作文时认为:我在教学写作《我们的校园》时,先带学生到校园各处观察,引导他们抓住景物的特点,展开联想,能挖掘平时没有发现的地方。再按照方位顺序,从校园门口的两棵松树写起,教学楼,左侧的操场——学生的乐园,以及后面的学生公寓。并且重点要求抓住一个地方具体来写。观察后,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推荐代表做导游,向大家介绍校园风景,教师及时指导评论,分析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的地方。其实无论对哪些学生,如果他们能长期进行这种作文写作,坚持观察积累,就能丰富写作素材,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三)亲身实践,体验生活
光看是不够的,看多了就会麻木,生活化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与生活亲密接触,真正做到事事在作文,处处有作文,给学生树立“四季变化皆是景,嬉笑怒骂皆成文”的信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现实社会中去获取习作的源泉,如:植树节去植树、星期天去淋花,还有帮邻居阿姨看孩子、去市场买菜,去当售货员等等。也许学生根本就不会去做这种事,因此有条件时教师可以亲自带学生到外面看一看,做一做,比如星期天去扫街道,做为人民服务的“小红帽”,早上带学生去菜市场做做志愿者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这种实践活动,不但能得到市民的认可增加学生的自豪感,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高尚的劳动情操。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丰富了生活经验,提高了对生活的认识,从而为写作奠定基础。
四、搭建融洽作文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途径是多样化的,那我们应该搭建什么桥梁来融洽两者的关系呢?下面也从四个方面来谈实施策略。
(一)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时候,要从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生活开始,教师指导从作文内容着手是解决作文难,无话可说的关键。当前学生作文效率低,内容枯燥,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作文缺乏生活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从生活中引水,寻找生活化的习作内容。
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⑧这句比喻形象地点出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取水”。
(二)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
有了汩汩流淌的“活水”,还需要把 “水”巧妙顺利地引进 “田”中,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的通力合作。
1、准备阶段生活化。生活化作文与传统作文的区别之一也就在于写作前的准备,传统作文根本就没有准备阶段,全凭平时积累,生活化作文则重视写作前的素材积累,在写作之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写作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就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观察去实践,体验,感悟。带着任务,学生就会有目的的观察所要寻找的事物,摒弃了平时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的心态,带着好奇,带着憧憬,他们会为自己的无意的发现而惊喜,这往往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不断去探索,那么在写作的时候他们就能对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有感而发。如写关于动物的文章,在写作前一段时间,教师就应告诉学生习作的要求,范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对动物进行观察,条件允许的话,教师还可以把些小动物带进教室,让没养动物的同学也亲自养养,观察他们的外型、吃相、习惯、爱好等,体验这种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准备前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作文的源泉,有了第一手真实的生活素材,加上丰富的感情的沉淀,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写作愿望,有一吐为快的需要了。
2、指导过程生活化
小学生正处于非常崇拜,依赖大人的年龄阶段,这种心理导致他们对事物懒于思考,当出现问题就把希望寄托在大人身上。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困难,或思路阻塞或材料短缺而觉得无话可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把目光转移到可以帮自己解决问题的物体上,不是抄袭范文就是向家长和教师求助,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分析困难症结所在,通过旁敲侧击的点拨,引导他们自行克服困难。作文指导生活化主要通过活动实现:
(1)社会活动。优秀的作者不是在教室里就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学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能让学生感知人间冷暖,悲欢离合。社会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提倡个人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感知,体验,积累素材,教师在这过程中充当带头人,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如,栽花种草,参观访问,打扫卫生,帮孤寡老人做家务活等,这些活动过程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体验。
(2)校园活动。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在校园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人际交往,沟通交流,团结友爱。这些活动可以通过表演、游戏、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
(3)家庭活动。今天的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过着衣来身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庭的过分溺爱,使他们体会不到父母生存的艰辛,体会不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进行家校联合活动,给学生适当安排一些家务活动,如,写作文《第一次„„》就可以鼓励学生回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加劳动,在锻炼自己能力的同时感受劳动的快乐。如第一次洗碗、煮饭、钉纽扣等小事都可以从小培养。
(三)作文评价生活化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独自面对一大叠作文逐字逐句的批改,耗时费力,又不能及时反馈,真是吃力不讨好。学生关注的永远是他的分数,当他们拿到作文本,他们只会扫两眼分数立即把作文本盖上,这种情况根本就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那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活作文评价究竟应该怎样呢?
1、作文评语多样化
实习的时候我认真观察了那里语文教师作文的评改情况,发现每个教师在评改作文时都会写下几句评语,好的几乎都是那几句话,作文思路清晰,内容详实,观察仔细,写字工整漂亮;不好的则是这几句话,都不知你写了什么,离题,重做。这些话语总是那么生硬、呆
板、俗套。学生看多了也就麻木了,丝毫引不起注意,抱着要骂就骂要批就批吧,没关系的心态。当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评价要体现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1)针对性评语。这种评语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作文做出恰当的评价,可以针对某个词、句子、某段文字或整体结构,文章思路,语言等对他们的优缺点做个详细的点评,使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又还需要改正。比如,假如学生作文里有句话:“弯弯的月亮像香蕉”,那么教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就可以画条香蕉送给学生,有条件的可以打个香蕉印章再配上相应的评语:“你写的真是太妙了,把月亮的形状和颜色通过香蕉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通俗易懂。”相信这种评语点评方法会更受学生欢迎。
(2)启发性评语。学生作文哪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或对习作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来或在旁边提出自己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形成爱思考的习惯。比如,“弯弯的月亮像香蕉”,如果教师不同意这一看法就可以把两样物品画出来做个比较,还可以配个问号,增强学生的探索欲,不过可能这些评语可行性有限。
(3)激励性评语。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⑨现在都提倡欣赏教育,所以对习作中的优点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激励性话语也不宜过多,要针对习作内容而言。这种做法也可以通过符号点评方式来进行,比如利用星星印章配上鼓励话语。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审视当今小学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版);2009年Z1期。
(2)张岩;《论小学生写作的指导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第五篇:关于生活化作文
作文生活化研究心得
关于生活化作文,很多教师都在探讨,观点和措施都很多、很好,这里我不想从长线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体验与积累上赘述,只想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临场作文时突出生活化应注意的方面。
一、改变观念,注重章法。
这里的观念,就是写作文的目的,让学生在每次作文前自问:“我写这作文是干什么的?”写作文不是应付,不是只为了完成任务,而是在得到教师的欣赏,获得高的分数时,也培养自己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换句话说,自己与人交流、与人沟通的能力在作文中增强了,自然也就能得到教师欣赏,得到高的分数。不要让学生只为分数而放弃写身边的生活,不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有些虚构胡编的文章得个高分,但毕竟少。更可怕的是,那影响了自己的成长,至少是影响了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从一定意义上讲,作文与人的个性健全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
写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在作文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反映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熟悉的世界。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挖掘人的潜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不断完善。作文本应是积极地、能动地反映生活,最终指向人的生活,指向人的发展。积极周旋于应试与素质教育间的我们,如果明白了新课标的良苦用心和实际指导作用,就应该明白临场作文时学生对写作目的的自问,是学生能接受而且应该接受的。
如果说观念的改变是“放”的话,那么,章法的注重就是“收”。对小学生而言,模仿是作文入门最快的途径之一,是进一步学习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入门当有法,循序渐识真,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生活化写作的
“章法”(或者说是“套路”),就可以快速打开行文的思路,熟能生巧,模仿创新。章法模式是一种构思范例,或者说是文章的结构模式。小学阶段划分段落层次及归纳段意就是很好的寻找章法模式的途径。
比如,三年级下册的课文《赶海》,先总写由一首歌引出童年趣事,然后具体写赶海的乐趣,特别是抓螃蟹的乐趣,最后由一首歌曲呼应开头,结束全文。如果教师细心发现,引导学生利用,临场作文时,是非常适合写出生活化的作文的。“教学有法”而“用无定法”,学生自由快速选用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生活化的佳作几率大大增加。
二、描写细节,再现生活。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主要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教师都会强调要掌握写法,把握规律。写人记事的话,可写一件或几件事来反映人物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如果写一件事要讲究记叙的“六要素”完整,内容要具体,详写事件的经过;如果写几件事,就要注意事件之间的联系、明确中心,安排好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什么详写,什么略写。如果要突出生活化,就需要特别注意描写人物生活中的细节,再现当时的生活。比如课文《孔繁森》《李广射虎》等,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都选取了当时生活的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至于写景状物,既要略写人物(观察者)的活动,又要详细描写观察景物,写出景或物的动态与静态,以突出景与物的某一特点或观察者的感受、思考。如课文《雨后》《夕阳真美》《荷花》等。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关键的一点是在写作时有细节描写,以体现生活味。许多学生写作文,往往对事件、客观事物或者当时的心理状态描写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因而作文一般。描写,是小学生作文首先应掌握的一项基本写作技能,也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写好生活化的作文,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用好描写细节的方式。
小学阶段的写作,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叙述、描写的技巧,以及叙述与描写结合的写作技巧。当然,技巧的掌握都是在服务于生活化作文这一核心内容,学生写作时,可以自由选择平时训练的内容,来具体地写自己的见闻、感想,也可以描写事物的形、色、声、味等多方面的特点,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比如,三年级的第一次习作:“„„今天我
们就来试一试。写什么呢?起床啦,洗脸啦,刷牙啦,打电脑啦,招待客人啦,和小朋友一起玩啦„„什么都可以写。”这就是非常关注小学生熟悉的生活的写作,让学生从生活开始,从生活选材,写出有生活味的文章。一位学生写:“今天我和姐姐玩海宝。海宝是他父亲在外边带回来的。我们在玩的时候不小心弄断了海宝的腿,后来我找到胶带把腿粘上了,今天我玩得很开心。”我找这个学生面批,问:“海宝的腿怎么弄断的?怎样把腿粘上的,我怎么不会呢,教老师一下,好不?”学生很兴奋,具体谈了断和粘的过程,然后我说:“如果把这也写进去,和原来的作文比较一下,谁更好呢?”我又请其他两位学生来试试,结果都认为,还是加进细致地描写断和粘过程的作文好些。学生也心悦诚服,高兴地修改了。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临场的发挥是建立在平时有目的、有计划训练的基础上的,基本功练得好,写作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突出生活,再现生活,把事物写具体,写真切,写出生活味并描写细节,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三、突出个性,感受生活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作文的生活化往往体现在选材、立意与表达的个性化上,有真切生活感受的作文是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特征的。小学生临场作文应该选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小学生对生活的个性化感受,不是刻意追求不适合他们的对生活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形成对生活某一方面的独到、深刻的见解,讲究什么深度;也不是要求文章要有新的发现,解决什么新问题,只是要求真实地写自己的新鲜而独特的生活,真实地表达对人、对己、对事的不同于别人的看法。
比如,针对“我的理想”,有的小学生写“赚钱发财、当官贪污、诈骗抢劫、假装乞讨”等等,谁说这些想法没有生活的烙印,不是他们对生活的个性感受?不要用大人的对错来压抑小学生的看法,只有他们敢于真实地说,教育才有针对性,不是看起来没有问题的教育才是教育。突出个性、感受生活的生活化作文,自然或不自觉地运用个性化的生活语言,不会是陈词滥调、人云亦云,来自生活的稍加取舍的语言是活泼灵动的。读书看报,碰到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听广播、看电视,甚至听别人说话,
得到的美妙言语;平时碰到的成语、歇后语、名言警句等等,只要自认为生动美妙的,就记下。同时,生活中碰到的生字词,要查字典。融入学生自己的个人喜好,作文就容易做到别具一格。
让作文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里,作文教学就会充满生命活力。来自生活的语言材料、故事材料等,都是我们小学生作文的血肉。平时写日记,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来积累材料固然重要,但更要注意梳理,作文时才不至于大海捞针,绞尽脑汁搜索枯肠,甚至胡编或者抄袭。大家都知道,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观点不明确自然带来选材的模糊与表达的含糊。多感受生活,自然也就有更多想说、想写的念头,临场作文也就有了丰富的观点库、材料库、语言库。写身边的人和事,写起来也就出口成章,轻松作文啦!
四、训练思维,历练悟性
小学生作文指导的训练过程,既是文字章法的训练过程,也是思维逻辑的训练过程,同时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陶冶过程。有所见、所闻、所读后,才会有所思,思维源于生活。我借鉴高中语文名师上海程红兵老师的“作文与思维训练”的教学模式,在小学生的平时作文教学中尝试思维训练。在原点思维、多元化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收敛思维等六方面选取原点、横向、纵向、逆向四个思维训练为重点,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一定效果。
我常选用学生爱吃的食品中小卡片上的问题,作为作文训练的材料,比如“大小像猫,长像像虎,请猜猜是什么动物”。学生七嘴八舌,当有人猜出是“小老虎”时,大家笑声一片,在开心中掌握了原点思维。思维训练后,学生考虑问题就有了灵性,体现出悟性,在临场作文时就能立意出奇、出新,反映对生活的新体验、新思索。小学生生命发展的第一条规律,是感觉系统的发展先于词语系统发展。小学生体验优先,让小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中学写作文,在章法、技巧、思维的训练中升格作文,才能写出优秀的、真实深刻的生活化作文。小学生学作文,应该进入他们的生活,进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作文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充满生活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