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是因为农业生产具有( ) A.地域性 B.商品性 C.季节性和周期性 D.科学性
解析: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具有时间上的规律,影响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具有季节变化并有一定周期性,所以农业生产中必须因时制宜,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答案:C
2.上海市郊区建设蔬菜、肉、奶、禽、蛋生产基地,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好 B.有城市自来水灌溉
C.市场需要 D.靠近城市,生产技术水平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大城市附近的城郊农业特点的理解。大城市人口多,生活消费量大,有着市场方面的优势,而蔬菜、肉、奶、蛋等保鲜要求高,易腐烂变质,靠近城市可以方便运输,减少运费,降低成本,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AB对任何一个农业区位都需要,具普遍性,故不是城郊农业的最主要因素。选项D对城郊农业有一定影响,也不是最主要因素。
答案:C
3.以下地区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地形条件的是( ) A.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地 D.东南丘陵
解析:本题涉及到中国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学生既要了解我国各地区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又要了解各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地处干旱地区,降水较少,水分条件成为发展农业的限制条件,需加强灌溉,改造水分条件;三江平原的沼泽地过湿,也应改造水分条件;东南丘陵由于地形坡度较大,需修筑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故正确答案为D,易错选的是C。
答案:D
4.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 B.水稻种植业主要以大农场经营为主
C.要使水稻稳产,政府需大力投资水利工程建设 D.水稻种植业属密集农业、自给农业、种植业
解析:水稻是喜高温需水量很大的作物,主要分布于季风气候区,故A正确;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多发,所以水利工程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保障,故C项正确;水稻种植业按投入和产出分类属密集农业,按产品性质分类属自给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属于种植业,所以D选项正确;水稻生产因人多地少,多以家庭为单位,属于小农经营,所以B选项错误。
答案:B
5.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自然区位条件是( ) A.有良好的海洋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 B.地广人稀,且有大面积热带草原气候区
C.都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这些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 D.草类茂盛,有大面积优良的天然草场
解析:此题考查形成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具有较大的迷惑度。选项A错误,因为题干所问是自然条件,而运输保鲜技术属社会经济条件,非题干所问。选项B错误,世界草场资源有温带草原和热带草原,如美国、阿根廷、新西兰等国的大牧场皆属温带草原非热带草原。选项D也是错误的,并非所有的大牧场放牧业都是草类茂盛,像一些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因降水稀少,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只能发展畜牧业,所以 选项C正确。
答案:C
6.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C.是一种粗放经营、家庭经营的生产类型 D.农忙与农闲有机结合,灵活性强
解析:从农业类型来看,商品谷物农业属于密集型农业、商品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的基本特征,所以B项正确。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多为地广人稀,劳动力资源不丰富;A项错误。商品谷物农业需投入大量机械、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尽管是家庭经营但非粗放农业,故C项错误。商品谷物农业不同于混合农业,D项错误。
答案:B
7.下列工业企业与其所属工业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大同煤矿——劳动密集型 B.上海宝山钢铁厂——资源密集型 C.杉杉西服厂——资金密集型 D.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密集型
解析: 本题涉及工业类型的划分,属于工业投入的有关知识。大同煤矿等采掘工业靠近自然资源,即煤炭分布区,所以属资源密集型工业;上海宝山钢铁厂附近资源没有煤和铁,尤其是铁,需要从遥远的澳大利亚等国运入,所以其主导因素是接近消费市场,而且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西服厂主要依靠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属劳动密集型,而卫星发射中心需要高科技的保障,属于技术密集型工业。
答案:D
8.当今世界的工业布局受能源的地域限制明显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
①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技术的出现②新材料的出现和新的自然资源被发现③新的电子工业的兴起④煤炭资源的开发规模迅速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出现可以实现远距离送电,核电站建设的地区适应性强,新兴电子工业耗能少,所有这些都使工业布局进一步摆脱了能源的地域限制,向着更广泛的空间、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新材料的发现扩大了工业原料的来源而与能源无关。由于煤炭的能量密度小,长距离运输会加重运输负担,增加运输成本,因此用煤炭作能源对工业布局的地域限制往往比较明显,扩大其开采规模并不能改变其能量密度,也就不能改变其对工业布局的地域限制。
答案:B
9.下列四组国家中,工业部门齐全,技术与资金密集型部门都尤为发达是( ) A.意大利、巴西 B.日本、法国 C.德国、印度 D.美国、瑞士
解析:近代工业从18世纪中期在英国起源后,已经扩散到世界各国。目前发达国家早已进入工业化社会,从世界范围看,工业集中分布于欧洲、北美、日本等少数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努力推进自己的工业化。因此本题实为考查两类国家在工业发展方面的差异,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虽然已形成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工业以基础工业、传统工业占优势,而题中的发达国家中,工业部门、工业类型也各有差异。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多中小型而非资金、技术密集型;日本、法国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
10.上海建立宝钢的最大区位优势是( ) A.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交通运输便利 D.劳动力资源丰富
解析:宝山钢铁公司附近没有煤和铁,其发展钢铁工业所需的煤主要来自安徽、淮南、山西等地;铁矿石主要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进口,但上海地处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和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市,有着钢铁工业广阔的消费市场,加上地处长江入海口,河海兼备,有着便利的水陆交通运输,所以宝钢的区位优势是交通运输便利和接近消费市场。
答案:B
11-12.读图,表示的是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判断11~12题。
11.区位选择与下图所示发展阶段相符合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解析: 阶段I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原料、燃料皆为近距离运输,这类工业多为原料笨重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成本较高的工业,例如甜菜或甘蔗制糖,水产品加工工业,钢铁工业等。
答案:A
12.下图反映出,对该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烧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解析:由于工业所用原料范围越来越广,可代替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
答案:C
13.一般说来,企业早期的增长战略多为( ) A.横向一体化 B.纵向一体化 C.多样化 D.国际化
解析:由于横向一体化与原生产活动有关,易于实现,因此一般来说,企业早期的增长战略多为横向一体化。
答案:A
14.下列工业分散现象受廉价劳动力因素驱使的是( ) A.“硅谷\"企业在东南亚设分厂
B.鲁尔区的钢铁企业在荷兰沿海建炼铁厂 C.上海的纺织企业在新疆建纺织厂 D.美国的汽车企业在瑞士建齿轮厂
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内地的得克萨斯等州,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答案:A
15-16.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回答15~16题 15.该厂产品可能是( )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电子工业方兴未艾,为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本题企业在我国建厂,并产生工业集聚。产品面向国际市场,从订单到生产到运到市场仅用1天时间,生产速度快,运输快捷,所以这类工业的产品一定是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依靠空运投放市场。
答案:B
16.该工厂布局首先考虑靠近( ) A.海港 B.航空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
解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电子工业方兴未艾,为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本题企业在我国建厂,并产生工业集聚。产品面向国际市场,从订单到生产到运到市场仅用1天时间,生产速度快,运输快捷,所以这类工业的产品一定是轻、薄、短、小的电子产品,依靠空运投放市场。
答案:B
17.德国鲁尔区传统工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丰富的水资源 B.丰富的铁矿资源 C.丰富的煤炭资源 D.便利的交通条件
解析:德国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鲁尔煤田储量大,开采条件好,成为形成传统工业的主导因素,鲁尔区铁矿资源贫乏,但离法国东北部铁矿区较近;便利的交通和水
源条件,属于鲁尔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但不是主导因素。
答案:C
18.有关新兴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术工业区 B.新兴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知识密集 C.新兴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中小型企业为主 D.新兴工业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解析:该题考查新兴工业区种类及其特点差异等方面的内容。新兴工业区有两种类型,以意大利普拉托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区和以美国“硅谷”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工业区,二者都属于新兴工业区,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前者以轻工业为主,对从业人员科技水平要求不高,故题中A、B项错误,后者主要生产电子产品,多属于生产资料,非轻工业产品,故题中D选项也错,二者共同的特点是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故该题只有C正确,易误选A 、B、D项。
答案:C
19.下列农业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的是( ) ①水稻种植业 ②园艺业 ③乳畜业 ④游牧业 A.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园艺业和乳畜业是两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因其产品不易保存,所以需要快捷的交通条件。
答案:B
20.下列农业投入属于科技投入的是( )
①培育良种 ②改革耕作方式 ③平整农田 ④增加农业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按照教材,农业上的科技投入是指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
答案:A
21.谷物和牲畜混合农场将耕作、放牧、休耕进行轮作的主要原因是( ) A.牲畜需要不断地更换环境 B.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C.有利于节约用水 D.有利于农业的管理
解析:混合农业将耕作、放牧、休耕进行轮作,土地既能得到休养生息,又因为轮作时,放牧的过程可以肥田,所以土壤肥力得以保持与提高。
答案:B
22-23.我国天山附近牧民夏季在山上放牧,冬季在山下放牧,据此回答22~23题。 22.这种农业按投人多少分类属于( )
A.种植业 B.畜牧业 C.粗放农业 D.密集农业
解析: 我国天山附近的牧业,主要是“靠天养畜”,这种放牧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属于粗放农业。
答案:C
23.造成这种迁移农业证明了农业生产具有( )
A.季节性 B.地域性 C.周期性 D.不稳定性
解析:我国天山附近的牧业,主要是“靠天养畜”,这种放牧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属于粗放农业。
答案:A
24-25.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据此回答24~25题。
24.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
解析: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大面积发展“温室大棚”,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进行反季节种菜,使北方蔬菜价格降低。
答案:A
25.“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解析: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大面积发展“温室大棚”,充分利用热量资源进行反季节种菜,使北方蔬菜价格降低。
答案:C
26.随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解析:当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以后,城市发展迅速。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大,为此,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答案:D
27.塑料大棚中蔬菜、花卉的种植农业属于( ) (1)自给农业 (2)粗放农业 (3)密集农业 (4)商品农业 A.(1)(2) B.(3)(4) C.(2)(3) D.(1)(4)
解析:塑料大棚中蔬菜、花卉的种植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而且产品是以销售为目的。
答案:B
28.下列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位于东半球的北半球
②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是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 ③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中央大平原
④大牧场放牧业多分布在面积广大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美国,位于西半球、北半球,故①项不对,其余三项正确。
答案:B
29.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培育良种、改进耕作制度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
解析: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是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
答案:A
30.从经济利益考虑,厂址应选择在( )
A.能源丰富的地方 B.原料充足的地方 C.生产成本低而获利高的地方 D.接近消费市场的地方
解析: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很多,从经济利益考虑,厂址应选择在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
答案:C
31.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国在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的过程中,新建的企业有( )
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石油化工;④机械工业。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 D.②③④
解析:钢铁、机械属于鲁尔区传统工业部门,20世纪60年代以来进口石油,发展了石油化工,新建了汽车工业。
答案:A
32.下列关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以重工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资本的集中程度高 ④资本的集中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企业规模多为中小型,资本的集中程度低,并以轻工业为主。
答案:D
33.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主要工业分布格局是( ) A.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 B.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 C.以资金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 D.以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
解析:一般情况下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多发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经济水平教高的地区,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科技发达地区可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
答案:B
34.关于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②是以钢铁和化学工业为核心形成的大型钢铁工业地域; ③化学工业主要是指依托北海油田建立的石油化学工业;④鲁尔区的改造措施之一是将钢铁、化工厂大量迁向南部,形成新工业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根据教材5.9节《传统工业区》内容。
答案:A
35.定制产品与标准化产品的主要区别是( )
A.更有利于规模化生产 B.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C.更有利于适应市场 D.更有利于节约能源
解析:定制产品按客户的不同要求标准和数量来生产,更有利于适应市场。
答案:C
36.从投入—产出的工业联系看,下列工厂中宜靠近钢铁厂的有( ) ①机床厂 ②计算机厂 ③服装厂 ④造船厂 ⑤汽车厂 ⑥电冰箱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①④⑤
解析:机床厂、造船厂、汽车厂需要大量的钢铁厂的产品作为原料,因此靠近钢铁厂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效益。
答案:D
36-39. 阅读下列材料,判断36-39题。 材料1 1992年化纤产量 1994年印花布产量 纺织品出口国 纺织品主要进口国 中国占世界10% 亚洲占47% 亚洲地区 发达国家 韩国占世界8% 台湾占世界12% 材料2 1999年开始,我国纺织工业全面减产压锭,许多老的生产设备被淘汰、更新。到2000年底,纺织工业才开始整体纽亏为盈。
36.发达国家的纺织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原因是( ) A.发展中国家资金雄厚 B.发达国家老工业区污染严重 C.纺织业为环境指向型工业 D.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廉价丰富
解析:从材料分析,纺织业属劳动密集型工业。
答案:D
37.按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分析,纺织工业属于( )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解析:纺织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答案:C
38.下列工厂,按投入—产出排列正确的是( ) A.纺纱厂、毛条厂、织布厂、服装厂、染纱厂
B.服装厂、织布厂、染纱厂、纺纱厂、毛条厂 C.染纱厂、织布厂、纺纱厂、毛条厂、服装厂 D.毛条厂、纺纱厂、染纱厂、织布厂、服装厂
解析:根据与棉纺有关的工业及它们之间的投人——产出的关系,选出正确答案。
答案:D
3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纺织业属于( ) A.资源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资金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解析:纺织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答案:B
40.下列属于同一发展类型工业的是( ) A.激光工业、装配工业 B.钢铁工业、服装制造业 C.微电子工业、航天工业 D.电视机装配、采掘工业
解析:微电子工业和航天工业均属知识密集型工业。
答案:C
41.图1—7中各地段最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是( )
A.①村落 ②林地 ③耕地 B.①林地 ②果园 ③耕地 C.①耕地 ②林地 ③村落 D.①林地 ②村落 ③耕地
解析:读剖面图及纵坐标的数值,按海拔由高到低,坡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林地、果园和耕地。
答案:B
42.从环境效益考虑,下列四幅图(图1—8)中城镇工业布局合理的是( )
解析:图中工业布局需要考虑两点:一要避开居民区盛行风的上风向;二要位于河流下游,避免流经居民区的河流上游的污染,故D图正确。
答案:D
第六单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B.聚落是人类某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C.聚落是一种文化景观,不受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D.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解析:这是一道概念考查题,解这类题目,要求抓住概念关键含义。本题聚落是指聚居地,它包括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各种社会活动、劳动、生产的所有场所,从这点出发,此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D
2.下列哪一项是能决定一个聚落是城市聚落,还是乡村聚落 ( ) A.所占面积 B.就业结构 C.人口数量 D.形态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聚落的类型、特征等方面的理解。从城市与乡村知识比较中,初看起来,选项A、B都可以选,但这并不与题目要求相符。题干的要求是“哪一项最能决定一个聚落…”,故此题还考了审题能力,通过“最”字说明了只选一项,A项所占面积尽管一般城市较大,乡村较小,但并不是绝对的。而B项就业结构指的是居民主要从事的职业,以农业为主的是乡村,以非农业为主的就是城市。因此选项为B。
答案:B
3.我国西北部聚落分散的主要原因是( ) A.平原面积小 B.水源供给不充足 C.交通便利 D.山地面积广大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聚落集中与分散的原因,及不同地区的 地理环境因素对聚落的影响。选项C是聚落集中的原因。而选项ABD都是聚落分散的原因,但西北地区聚落发展的限制因素是水源。
答案:B
4.下列城市中,按工矿城、农林城、旅游城顺序排列的一组专业性城市是( ) A.徐州——郑州——杭州 B.长春——伊春——宜春 C.鞍山——舟山——黄山 D.金昌——南昌——西昌
解析:城市按其职能可分为工矿城市、农林城市、旅游城市、政治职能城市等等。本题考核学生对我国一些城市职能的掌握情况。涉及的地名多、还有少数地名在教材中未涉及到,如伊春是黑龙江省森林工业发达的城市,但随着国家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部分原来以木材加工为生的需转产到其它行业。宜春是浙赣铁路沿线江西东部的一个城市。因此,本题对学生的知识面有较高要求,同时也考核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如考生可以从鞍山是我国的钢铁工业城市,舟山群岛是我国最大群岛,舟山是我国最大渔场,推出舟山为一个农林城市;黄山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推出黄山为旅游城市,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
5.由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 A.ab B.ac C.bc D.ca
解析: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差异极大。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主要体现为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高,主要体现为城市人口比重大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①起步晚,发展快。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所以,b可以表示当前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发展趋势,c则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发展趋势,答案C正确。
答案:C
6.有关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环境质量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膨胀而上升 B.许多城市在其周围建设新城和卫星城
C.合理规划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但不利生产协作 D.绿地面积的多少不能成为衡量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标志
解析:此题是考查关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内容的理解程度。因为城市环境质量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膨胀而下降,故选项A错。建设卫星城市可以控制大城市的规模,故选项B正确。合理规划城市有利于生产协作,选项C也错。绿地对城市具有很大的生态环境作用,故选项D不正确。
答案:B
7.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的重要意义在于( ) A.分散大城市的人口、资金和技术
B.减少或避免人口和工业过分集中带来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 C.杜绝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D.扩大城市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
解析: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确实使资金、技术向郊区扩散,但不是主要目的,所以选项A错,这样做也不能杜绝大气污染,所以C错;这样做不是为了扩大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而是为了控制大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所以选项D也错误。
答案:B
8.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
B.聚落是指房屋建筑集中的场所,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C.聚落一旦形成,就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而发展壮大 D.聚落是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解析: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聚落作为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答案:D
9.聚落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和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最真实、最鲜明地反映了人地关系,具体表现在( )
①第一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期,先后出现了聚落的两大类型——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②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 ③聚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析: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它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聚落作为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答案:D
10.关于世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正以空前的速度不断增长
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速度较快,主要原因是国内农业和工业生产持续上升,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适应
C.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 D. 城市化发展最早的是德国
解析: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但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地价上涨等原因,城市化进程大大减慢,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选项A不正确,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所致,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不适应,因而城市
化发展不合理且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选项B也不正确;城市化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产业革命的国家,因而也是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故选项D也不正确。
答案:C
11.乡村城镇化实现的关键是( )
A.乡镇企业的发展 B.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C.资金投入 D.交通发展
解析:城镇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提高,特别是乡村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又促使城市的发展或乡村城镇化的实现。
答案:B
12.从地形上看,世界城市分布状况是( ) A.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上 B.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热带平原和盆地 C.濒海、濒湖或沿河的平原地带 D.山区基本上没有城市分布
解析:C
答案: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因素通过影响人口分布来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13.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干或过湿,一般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B.由于城市人口密集,数量大,需水多,所以城市最好建在雨水充沛的热带雨林区 C.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高纬度地区
D.在我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所以没有大城市的分布
解析:气候优劣影响着城市的分布。
答案:A
14.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很大,通常属于不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位置是( ) A.两条河流汇合处 B.河流发源地 C.过河点位置 D.河口位置
解析:河流发源地一般水流较急、地势高,不宜通航,人流、物流少,不宜于城市的形成发展。
答案:B
15.新中国成立后,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出现的城市有( ) A.鞍山和包头 B.攀枝花和大庆 C.大同和开滦 D.株洲和石家庄
解析:B
答案:注意前提条件是新中国成立后。
16.在铁路枢纽上兴起的一组城市是( )
A.郑州、石家庄、宝鸡 B.杭州、哈尔滨、长春 C.宝鸡、成都、重庆 D.株洲、南昌、福州
解析:郑州位于京广和陇海铁路线的焦点,石家庄位于京广和石太、石德铁路线的焦点,宝鸡位于陇海和宝成铁路线的焦点。
答案:A
17.历史上作为一个首都而兴起的一组城市是( ) A.西安、郑州、洛阳、徐州 B.北京、杭州、雅典、罗马 C.开罗、巴黎、重庆、南宁 D.广州、太原、拉萨、兰州
解析:北京、杭州-中国六大古都之一,雅典-古希腊的政治中心,罗马-古罗马的政治中心。
答案:B
18.下面哪一组国家的首都都是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 ) A.中国、日本、蒙古、印度 B.德国、英国、埃及、南非 C.美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 D.智利、阿根廷、奥地利、俄罗斯
解析:美国建都华盛顿;澳大利亚建都堪培拉;巴基斯坦建都伊斯兰堡。
答案:C
19-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9~21题。
石家庄市原不过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汉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汉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也获得了较快发展,成为河北省的行政中心。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100万,而正定县城仍不过是座3万人的小城。
19.在石家庄与京汉线相交的两条铁路是( ) A.胶济线、石太线 B.石太线、京广线 C.京广线、石德线 D.石德线、石太线
解析:石德线-石家庄至德州、石太线-石家庄至太原。
答案:D
20.石家庄市发展成为1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华北平原,地形平坦开阔 B.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发达 C.铁路的修建和发展 D.原有的工农业基础好
解析:见本题所给的材料
答案:C
21.上述事实说明了( )
A.一个地区交通干线的变化,会影响该地区城市的兴衰
B.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发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发展壮大 C.交通发达的铁路枢纽都发展成为省级行政中心 D.能否成为100万人口大城市,关键是人口的发展
解析: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从交通对城市的区位影响看,城市的分布趋势是向交通方便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各大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或者是交通枢纽上。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会给该地区城市的分布及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如扬州、济宁等城市的发展。
答案:A
22.图2—9中四个典型的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依次是:石家 庄、株洲、郑州、宝鸡,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
图2—9
A.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郑州 ④宝鸡 B.①石家庄 ②郑州 ③株洲 ④宝鸡 C.①郑州 ②石家庄 ③宝鸡 ④株洲 D.①石家庄 ②株洲 ③宝鸡 ④郑州
解析:石太、石德→石家庄;湘黔线、浙赣线→②为湖南株州;宝成、宝中→④为宝鸡
答案:A
23.下列因素属于现代影响城市区位新的主要因素的是( ) ①军事 ②宗教 ③科技 ④旅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现代社会中,影响城市兴起发展的新区位因素有科技、旅游等。
答案:B
24.下列著名的几大城市带不属于沿海分布的是( ) A.波士顿——华盛顿 B.鲁尔区
C.东京——横滨 D.大阪——神户
解析:鲁尔区的城市带是因那里的工业而形成的,分布在内陆。
答案:B
25.世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是( )
A.1750年以前 B. 18世纪中叶开始 C.19世纪的lOO年里 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解析: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答案:D
26.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包括下列中的:
①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②加强对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限制上海工业的进一步发展;④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 ⑤扩大城市的规模,限制外来人口(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解析:见教材6.5节。
答案:D
27.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系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 A.一般在中小城市中表现最突出 B.在发展中国家暴露得最早
C.是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D.在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中解决得最好
解析:出现逆城市化是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
答案:C
28.出现在某些大城市中的酸雨是一种环境污染,它是一种( ) A.生物污染 B.噪声污染 C.水体污染 D.大气污染
解析:酸雨是由于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过多而形成的。
答案:D
29.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主要包括( )
A.确定工业生产内容和产品数量 B.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C.建造立体叉道路或地下铁道 D.进行城市功能分区,不能交叉布局
解析:工业生产产生的工业三废以及工业生产产生的噪声直接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所以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主要包括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
答案:B
30.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具体措施有( ) A.限制并逐步取消大城市
B.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要排放工业“三废” C.把大城市转移到郊区
D.扩大城市绿化带,发展多层高架道路,对车辆进行严格规定
解析: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等。解决要针对问题;制定出具体措施。
答案:D
31.当今世界城市分布的新特点之一是( )
A.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 B.城市群和大城市带的出现 C.城市规模日趋缩小 D.城市分布日趋均匀
解析:见教材6.4节
答案:B
32.目前,许多大城市生态平衡失调的关键在于( ) A.绿化面积小 B.交通拥挤不堪
C.城市规模无限扩大,人口膨胀 D.物质和能量难以输入
解析: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导致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等,使城市生态平衡失调。
答案:C
33.下列关于逆城市化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家调派各类人员支援边疆建设,是逆城市化现象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就是逆城市化
C.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流动,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 D.政府通过法令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叫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在发达国家,从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出现了与城市化过程相反的人口流动现象。这就是逆城市化。
答案:C
34-37.图2—10是2001年3月6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图,读图回答34~37题。
图2—10
34.各城市空气质量状况相比较( ) ①太原优于天津,天津优于兰州 ②重庆优于郑州,郑州优于上海 ③哈尔滨优于昆明,昆明优于珠海 ④昆明优于重庆,重庆优于兰州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并不大,但理论联系实际较为密切。如空气质量的优劣主要从数值上判断。
答案:D
35.按“城市——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排列,与图示情况相符的有( ) ①上海——可吸入颗粒物——燃煤取暖 ②太原——可吸入颗粒物——扬尘及燃煤取暖 ③珠海——可吸入颗粒物——沙尘暴 ④重庆——SO2——燃煤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并不大,但理论联系实际较为密切。
对具体的污染源分析,只有了解各城市的气候类型、位置、地形特征,如上海地处亚热带,取暖并不为主;珠海地处东南沿海,不存在沙尘暴的直接侵袭的相关知识后才能解题;而
答案:B
36.冬季兰州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原因有( ) ①地处黄河谷地,污染物不易扩散 ②工业废气及居民取暖的烟尘数量较大 ③偏北风从西伯利亚带来大量工业废气 ④长时期受低压系统控制,污染物难以扩散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并不大,但理论联系实际较为密切。以兰州为代表的北方城市其污染源是工业和居民取暖所用的煤炭所致,再加以兰州属典型的河谷地形,污染更甚。
答案:A
37.减轻西北及华北冬季大气污染的可行措施有( ) ①变分户燃煤取暖为集中供热 ②该季节停止各类建筑施工 ③将石油化工企业迁至南方
④大力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该题重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并不大,但理论联系实际较为密切。北方对能源的利用依然以煤为主,要想改善环境,一方面是集中取暖提高对煤炭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是植树种草,改善环境,减少沙尘暴的产生和影响。
答案:C
第七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下列运输特点中,属于铁路运输的是( ) A.速度快 B.可以从“门口到门口” C.运费最低 D.运载量较大
解析:此题已经明确指明铁路运输方式,学生应该了解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相比,铁路有如下特点:运输量大,运费较低,连续性强等。
答案:D
2.图3—5反映了各种运输方式距离与运费的关系,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3—5
A.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汽车的运费最高 B.在O--a距离范围内,水路运输的费用最高 C.在a--b距离范围内,铁路运输的总费用最低
D.汽车适用于短途运输;铁路适用于长途运输;水运适用于远距离运输。
解析:本题是将教材中交通运输特点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公路、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运费与距离相关曲线示意图,同时结合数学知识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解题时要注意三种运输的交点。
答案:A
3-4.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每年的“春运高峰”和“五一”、“十一”的假日消费黄金周。出行难总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话题。因此,我国需建设更多的铁路,包括发展高速铁路。
3.贯穿我国南北的铁路大动脉中,将修建高速铁路的是( ) A.宝成线 B.京广线 C.京九线 D.京沪线
解析: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对我国首先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的了解情况。
答案:D
4.在西部大开发中,铁路等基础建设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铁路建设( ) A.投资规模巨大,建设周期长 B.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均收入 C.加快商品流通,促进共同发展 D.投资回报高,实现持续发展
解析:解第本题时如只从铁路建设自身特点的角度考虑,忽视了铁路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忽视了“必须先行”、“主要是因为”等关键词,就会误选A、B、D。铁路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商品流通的大动脉,故正确答案应选C。解答此类题,一要审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找准关键词。如本题的“必须先行”、“这主要是因为”就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为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思路。
答案:C
5.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是( ) A.交通运输线 B.交通运输网 C.交通枢纽 D.交通运输点
解析:交通运输需要交通工具,如火车、汽车、轮船和飞机,交通工具的运行离不开交通运输线,即铁路、公路、航道和管道等。因而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是交通运输发生的最基本因素。
答案:A
6.人们出行,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是( ) A.港口 B.汽车站
C.火车站 D.航空港
解析:汽车站,点多面广是人们接触最多的交通运输点。
答案:B
7.陇海线和京沪线、京广线、宝成线交汇的城市依次为 ( ) A.徐州、郑州、株洲 B.郑州、徐州、西安 C.徐州、洛阳、宝鸡 D.徐州、郑州、宝鸡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的掌握程度。每条铁路线都有其交汇的枢纽城市,只是有大有小之分。题中提到的陇海线是我国最长的东西干线铁路,京沪线、京九线、宝成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干线,它们沿途经过的交汇点(枢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因此解答此题注意两点:首先是找出四条铁路的交汇城市,其次按题目要求将交汇的三个城市从东到西排列顺序。
答案: D
8.有关上海港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航行条件看,上海港只是一个海港
B.上海港航道上经常可看到挖泥船作业,这是区位中的一个有利因素 C.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可以涵盖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 D.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解析:任何港口的发展都应以发达的城市为依托,上海港也不例外。上海港的经济腹地包括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的广大内地,既是河港又是海港。但因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分叉多,致使流速减慢,造成泥沙淤塞河道,为了维持航道有足够的水深,需要经常采用挖沙船作业,以保证航道畅通。
答案:D
9.现代化大城市的道路网多由若干条环线和若干条放射状线组成,有关这种格局的优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便于车辆直接出人市区,避免在市内绕行. B.便于过路车辆进入市中心区
C.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运输效益 D.减少穿经市中心区的车辆及其拥堵
解析: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是由若干条放射线和若干条环行线组成的。其特点是:①放射线有利于车辆出入市区,行驶距离短,但容易造成市中心交通拥堵,增加污染。②环形线可以减少出入市中心的车辆,减少拥堵及污染。③放射线和环形线结合既能减少行驶距离,便于出入市区,又能减少穿经市中心的车辆,减少拥堵及污染, 提高运输效益。
答案:B
10.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以把它的研究开发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世界各地,而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一样方便,这有赖于( ) A.交通运输网 B.邮政网络 C.电信网络 D.“金桥”工程
解析:电子通信属于电信通信的范畴,它以计算机为核心,利用计算机,通过数字网,快速实现声音、图像、文字和数字的传输,使计算机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交流和对话。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答案:C
11.影响商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 )
①自然地理位置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 ③气候条件④经济地理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商业城市的区位因素。影响商业城市区位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理位置,而交通运输仅仅是经济地理位置的一方面;气候条件只是影响城市分布的非主要因素;经济地理条件,概括地说即是经济地理位置。
答案:C
12.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口商品是 ( ) ①橡胶、咖啡 ②铜、铝土矿 ③玉米、畜产品 ④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从而导致主要出口商品存在着差异。发展中国家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出口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如橡胶、油棕、咖啡等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铁、铜、石油、铝土矿等矿产品。而发达国家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小麦、玉米和畜产品等少数几种农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
答案:A
13.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能灵活机动地实现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周转和联系的是( ) A.海上运输 B.内河运输 C.铁路运输 D.公路运输
解析:公路运输在各类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为机动灵活。
答案:D
14.有关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和贸易 B.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河运、管道 C.交通运输有五种主要的运输方式
D.邮电通信可以分成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两大部分
解析:见教材7.1节
答案:B
15.在选择交通线路的走向时,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地貌类型 C.水文情况 D.气候条件
解析:A
答案: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对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影响已经降低。
16.关于上海港区位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港濒临东海,港阔水深 B.主要港口沿长江分布,航道宽阔 C.腹地为我国最发达的东部沿海经济地带
D.以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外贸基地为依托
解析:见教材7.3节。
答案:D
17.有关京九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京九铁路位于京沪线和京广线的东侧 ②京九铁路经过大别山、井冈山等革命老区 ③京九铁路的建设起决定作用的是自然条件
④建设京九铁路能够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修建京九铁路可以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活跃整个路网,使横向铁路的运输效率和运输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极大地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答案:D
18-21.2001年的两会期间,代表和委员们广泛讨论了我国新世纪的“四大工程”,即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青藏铁路。据此回答18—21题: 18.“四大工程”中属于交通运输建设项目的是( )
A.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B.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C.西气东输、南水北调 D.西气东输、青藏铁路
解析:常见的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西气东输是属于管道运输。
答案:D
19.关于西藏自治区的交通运输现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到目前为止,是我国惟一没有通铁路的省级行政区 B.当前的对外联系,主要是通过高速公路 C.“西气东输”,就是把西藏的天然气送到广东各地 D.西藏自治区境内只有省级综合运输网
解析:注意已经建成通车的青藏大铁路北段(西宁-格尔木)位于青海省
答案:A
20.青藏铁路的规划建设表明( )
A.自然条件是影响铁路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B.先进的科学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建设中的自然障碍 C.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填补地区空白 D.社会经济因素有时对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并不明显
解析:见教材7.2节关于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B
21.西藏自治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 ) A.境内没有大河
B.河流冰期长,不利于通航 C.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 D.政府对发展内河航运不够重视
解析:西藏自治区的地势高,河流的落差大,水量也大。因此河流流速快,不利于通航
答案:C
22.我国一艘货轮满载货物从上海运往伦敦,应走的最短航线是( ) A.上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伦敦 B.上海—太平洋—麦哲伦海峡—大西洋—伦敦
C.上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伦敦 D.上海—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伦敦
解析:自上海到伦敦,最短航线应选择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答案:A
23.我国最大的两个商业中心是( ) A.北京和天津 B.上海和北京 C.广州和沈阳 D.上海和广州
解析:见教材7.6节
答案:B
24.以下七项中,属于电子商务范畴的是( )
①广告宣传 ②汇款业务 ③贸易洽谈 ④网上学校 ⑤网上支付 ⑥电视会议 ⑦签订合同 A.①②⑤⑥ B.①③⑤⑦ C.④⑤⑥⑦ D.②④⑥⑦
解析:凡在网络上开展经营方面的活动,包括广告宣传、贸易洽谈、签订合同、完成贸易的各种手续,实现支付等,都属于电子商务的范畴。
答案:B
25.南北和东西干线交汇的铁路枢纽有( ) ①洛阳、株洲 ②商丘、怀化 ③杭州、郑州 ④大同、石家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注意是干线相交,涉及到京广、京九、京沪、焦柳、陇海、贵昆—湘黔—浙赣—沪杭线。
答案:A
26.以下有关城市商业中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于人口流动量大的地区 B.形成于人口居住密集的地区 C.为满足人们购物需求而形成
D.是一种从事商品买卖的单一性服务机构
解析:见教材7.6节商业中心的概念和形成。
答案:D
27.以交通为最优原则的商业中心一般建在(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B.街道两旁 C.商品生产基地
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解析:以市场为最优原则的商业中心建在城市几何中心处,以交通为最优原则的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答案:D
28.既是全国商业中心,又是水陆枢纽的城市是( ) A.上海、北京 B.广州、兰州 C.武汉、重庆 D.沈阳、西安
解析:北京、兰州、沈阳、西安是全国商业中心,不是水陆枢纽。
答案:C
29.关于几种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公路运输是一种机动灵活、周转速度最快、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最强的运输方式 B.铁路运输是当代陆上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因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运费低、连续性好的特点,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公路运输
C.海洋运输运量最大,因其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大,速度慢的特点,所以在当今国际贸易运输中已不占重要地位
D.管道运输是目前运输石油、天然气最理想的运输方式,具有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连续性和灵活性最好的特点
解析:见教材7.1节7.1
答案:A
30.在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作用最大、影响最广、公众关注程度最高的通信网络是( ) A.邮政网络 B.卫星通信网络 C.微波通信网络 D.国际互联网络
解析:见教材7.5节电子通信
答案:D
31.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现在的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B.我国只进口工业制成品 C.我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广州
D.我国加入WTO后必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
解析:我国现在的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但加入 WT0以后为增强市场竞争力,仍需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答案:D
32.世界上三大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是( )
A.上海、新加坡、纽约 B.伦敦、纽约、苏黎世 C.巴黎、新加坡、东京 D.华盛顿、法兰克福、香港
解析:世界上三大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伦敦、纽约、苏黎世,其他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巴黎、法兰克福、东京、香港。
答案:B
33.发达国家进一步扩大商品输出,同时大量输出借贷资本是在( ) A.16世纪下半叶 B.18世纪中期 C.20世纪上半叶 D.19世纪下半叶
解析:发达国家不仅输出工业制成品,还输出大量资本、技术
答案:D
34.下列电信设备中,属于终端设备的是( ) A.传真机、电话交换机、电缆 B.海底光缆、用户电报机、计算机 C.数据终端、图像终端、通信卫星 D.电话机、电视机、用户电报机
解析:ABCD中属于终端设备的有电话机、电视机、用户电报机、数据终端、图像终端等。
答案:D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海港的经济腹地覆盖长江三角洲,因此有利于港口的发展 B.水域条件良好的港口总会发育成大型的港口 C.上海港的发展以上海市为依托
D.目前,世界上进行国际贸易的港口有200多个
解析:见教材7.3节《交通运输网中的点》中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
答案:C
36.近年来,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A.发展中国家出口大量农、矿产品
B.进出口高科技产品的增长率大于其他制成品
C.发展中国家进口资本、技术 D.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
解析:进出口高科技产品的增长极大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答案:B
37.下列各组中的两项业务分别属于邮政通信和电信通信的是( ) ①寄信、汇款 ②电子信箱、发电报 ③汇款、电视会议 ④寄包裹、打电话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是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
答案:C
38-39.读某市道路示意图图3—11,据图完成38-39题: 图中商业中心,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发展起来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以市场最优为原则发展起来的商业中心一般建立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
答案:A
图3—11
39.该市的道路网是( )
A.方格—环形式 B.环形—放射式 C.方格—环形—放射式 D.无规则式
解析: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中,方格间应有对角线相连
答案:B
40.当今国际贸易的基本格局是( )
A.发达国家要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B.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小麦、玉米、乳畜等几种农产品,出口商品单一 C.近年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占市场比重日趋增加
D.为改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应加强“南南合作”
解析: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发达国家对高科技领域产品开发的重视,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占市场比重日趋增加
答案:C
41.下列四项中,属于国际金融业务范围的是( ) ①长短期资金借贷 ②有价证券交易 ③黄金、外汇买卖 ④信息与劳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④是属于国际贸易业务范围。
答案:A
42.为了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不平等关系,发展中国家之间应加强( )
A.南南合作 B.南北对话 C.北北合作 D.东西对话
解析:“南”指发展中国家。
答案:A
第八单元 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 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则表现为生态破坏;从全球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答案:D
2.挪威、瑞典许多湖泊鱼类大量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排人湖泊,鱼类中毒死亡
B.工业生产中的废水未经处理,大量排入湖泊,使水中养分剧增,藻类过度生长,造成水中缺氧,导致鱼类死亡
C.由于燃烧煤、石油等,加上天然森林被大量砍伐,产生“温室效应”,鱼类因不适其增温环境而死亡
D.由于燃烧煤、石油等,排人大量粉尘、S0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导致鱼类死亡
解析:由于西北欧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产生S02等酸性气体,通过大气运动,带到挪威、瑞典的上空,造成酸雨危害,导致鱼类死亡。
答案:D
3.有关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的增长 B.资源的合理利用 C.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 D.生产与治理同步
解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等原因造成的。故正确答案是C。
答案:C
4.下列资源属于不合理利用的是( ) A.黄土高原上大力发展种植业
B.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大力发展种植业 C.毁林开荒,建造梯田
D.草原上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牧畜业
解析:本题四个选项中的A、B、D三项都是合理利用资源,只有C项是不合理的,因为毁林开荒,可导致气候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引起生态破坏。
答案:C
5.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的生态破坏已得到全面控制 B.中国的环境污染仍在不断蔓延
C.环境问题是工业社会的产物 D.固体废弃物不会产生环境污染
解析:目前美国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程度在加剧,故A项错,环境问题自古有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个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进入工业社会后,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故选项C不对。固体废弃物是可以借助物理的乃至人为的力量进行扩散,产生污染,故D也是错误的。
答案:B
6.对“可持续发展”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可以维持经济不间断发展
B.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C.可继续进行社会再生产
D.使人类活动对环境不要构成影响,以免将来它对人类发展构成危害
解析: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虽然环境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很大,但毕竟是有限的。如果盲目增加人口,盲目发展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资源短缺和枯竭,环境污染和退化,削弱人类未来生存条件的基础,损害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为此,把人口、环境、经济统一起来考虑规范人类的行为。人类影响环境是不可避免的,人类与环境要消除对立,促进统一,做到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答案:B
7.关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方案,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是第一位的 ②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④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是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类是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必须通过发展来实现。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基本国情决定了“发展”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在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中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个关键转变。
答案:B
8.下列举措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 ) A.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带 B.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C.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 D.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
解析:凡是既能增加经济效益或环境生态效益,又对子孙后代生存和发展无害的举措,都是正确的。上海对河流的治理、交通线两侧的绿化、将垃圾分类回收,建立现代农业园区都是符合
可持续发展的举措。
答案:D
9.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B.冶炼厂的白色粉尘 C.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D.白色建筑废料
解析:白色污染是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的污染。
答案:A
10.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B.草原垦殖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重要选择 C.大量开采矿产资源
D.发达国家把重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解析: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答案:A
11.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
解析: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答案:C
12.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 ) 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注意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D
1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趋势的正确叙述是( )
A.目前欧洲人口的增长速度比亚洲快 B.近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C.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D.目前世界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中;发达国家占大部分
解析:目前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基数大和出生率高等原因,人口增长速度比发达国家快
答案:C
14.下列论述:①竭泽而渔;②焚薮而田;③斩伐养长;④菹泽草莱。 其中蕴含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斩伐养长是指对森林资源要采伐和抚育结合,菹泽草莱是指保护川泽及其生物资源
答案:D
15.下列关于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 )
①人口数量增长迅速;②自然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利用率高;③环境问题集中在城市,农村尚未发现;④生态破坏范围扩大,程度加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包括庞大的人口压力,令人担扰的资源短缺及严重的环境危机。
答案:C
16.以下一些主张和观点,哪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不惜代价实现经济增长 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解析:结合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不能象发达国家那样先污染后治理。
答案:C
17-18.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回答17~18题: 17.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解析: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城市绿化尤为重要。
答案:B
18.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解析:结合当前的实际解题。
答案:D
19.能正确体现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历史过程的是( ) A.崇拜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B.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C.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D.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崇拜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解析:人类文明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答案:C
20.有关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一直呈上升趋势
B.目前发达国家人口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 C.发达国家中人口年龄构成合理
D.目前欧洲有些国家人口已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解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人口与环境问题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目前欧洲一些发达国家人口已呈零增长或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D
21.利用核能发电,如处理不好,也会带来环境问题,核电站可能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放射性物质的排放 B.热水排放污染附近水域 C.废气排放 D.粉尘排放
解析:核电站排放废水,因为温度较高,会污染附近水域,影响鱼类生存。
答案:B
22.找出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错误叙述( )
A.尽管各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相同的 B.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C.人类的经济活动,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导致生态破坏
D.荒漠化成为全球性重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都说明环境问题已发展到全球性问题
解析:结合教材8.1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中的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来理解。
答案:A
23.属于当前全球突出的环境问题正确组合的有( ) ①噪声污染和水土流失 ②土地荒漠化和臭氧层破坏 ③全球变暖和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水污染和湖面缩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全球突出性的环境问题,有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空洞等。
答案:B
24.从世界范围看,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人口压力外,还有( ) ①世界自然资源分布不平衡 ②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④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人口压力,不合理利用资源,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答案:C
25.环境问题的本质是( ) A.发展问题 B.人口问题 C.资源问题 D.协调问题
解析:见教材8.2节
答案: A
26.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 C.温室效应增强和荒漠化 D.水土流失
解析: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植被被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
答案:D
27.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含义的是( ) A.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今天的收入
B.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现在和将来应给社会上所有人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 C.为了避免危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现代人应减少和节制需求
D.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解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答案:B
28.属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活动方式是( ) A.提倡使用“一次性筷子” B.保持我国耕地面积的总量不变 C.垃圾的回收利用
D.大力开发我国的石油资源,建设十来个“大庆”
解析:资源的开发利用要针对其特点,不能无节制开 采利用也不能不加利用。
答案:C
29-31.某英国公司打算在印度孟买建一化工厂,回答29—31题: 29.这一思路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
B.发达国家把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发达国家把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具有比发达国家更好的投资环境
解析: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这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B
30.这种行为最主要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持续性和共同性原则
解析: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之一是发达国家的污染转移,这违反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答案:A
31.读图4—3,若从孟买环保考虑,较合理的布局是( )
解析: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区,风向为西南风、东北风,工业布局在西北郊或东南郊。
答案:D
32.大型水电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改变径流的季节分配
解析:大型水电工程在雨季可以把径流的一部分存储起来,以弥补非雨季的径流的不足。
答案:D
33.如果农田长期施用(NH4)2S04,那么农田土壤的PH值会( ) A.逐渐上升 B.逐渐下降 C.不变 D.无规律
解析:农田长期施用(NH4)2S04 ,那么农田土壤的酸性将增强,PH值将逐渐下降。
答案:B
34.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B.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C.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D.废弃持续发展是目的
解析: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答案:D
35.解决人类环境矛盾的惟一的办法是( )
A.从环境中尽可能多的索取,以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B.为了保护环境,停止社会发展
C.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D.让下一代去解决这个矛盾
解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答案:C
36.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A.将坡度大于
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B.大规模改良现有草原,发展林木生产 C.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面积植树造林 D.森林是可再生资源,应大力增加采伐量
解析:坡度较大的丘陵地区,发展耕作业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坡度大于 还林还草,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答案:A
耕地应退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