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经济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规范重点

经济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规范重点

来源:乌哈旅游


经济师如何写论文

经济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规范 ●孟建伟

经济论文的格式规范,是指整篇论文应包含的各

个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的具体写作程序和写作的原则性要求。这些规范性的要求,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研究表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共识,是符合认识规律、表达规律和接受规律的,最终又通过一定文件确定下来的书面表达标准(如国家标准局批准的《科学技术报

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制定和推广使

用这些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更加便利和卓有成效地进行科研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传播。由于这些规范顺应了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大趋势,因而绝不能将之等同于所谓的“八股”。

经济论文可以粗略地分为理论探讨型和数理分析型两大类。类型不同,其格式规范的内容也有所不同。理论探讨型经济论文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等部分。数理分析型经济论文的组成部分除了含有理论探讨型的一些基本内容外,其正文部分表现为理论分析与调查研究方法、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结果与分析等项内容,因而其结构内容与科技论文极为接近。

在日常工作中,理论探讨型经济论文的使用范围较广,使用频率也较高,因而一般的作者应主要熟悉和掌握这种类型论文的写作格式规范。

1、标题。标题应简明、准确地概括出论文最重要的内容(中心论点或研究的对象、范围,用语应简炼、精当,字数最多不超过20个字(外文不超过10个实词。标题所提供的内容应为实际信息,并避免使用代号、公式和缩略语。标题语义未尽时,可采用副题予以补充说明。例如下列论文的标题:

(1《农产品提价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2《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3《拓展资本产业》

——中国资源配置系统的市场化进程

题(1明确提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题(2则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和对象;题(3的正题反映的是研究的对象和作者的基本意见,但语义不详,因此又通过副题加以补充说明。

2、作者。位于标题之下,是表明论文责任人的标识。论文属个人研究成果时,署个人真实姓名;属集体研究成果时,可按贡献大小依次排列名次,有时亦可署课题组或单位全称。

3、摘要。摘要是论文基本思想的简要陈述。陈述时应遵循与正文内容“等量”的原则,既能概括出全文的

主要思想和信息,又具有可独立使用、引用、推广的作

用。在摘要的各项内容中,“结果”和“结论”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整个摘要的字数在200-300字为宜(外文不超过250个实词。摘要中应尽可能不用图、表和非公用符号。国际交流的论文应有外文(多为英文摘要。

4、关键词。关键词是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术语或词组,位于摘要之下,一般为3-5个,最多时不超过8个,词与词之间空一格,不加任何标点。关键词可从标题中选取,标题内容不足以显示文中某些关键信息时,可就文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来概括。例如:《论经济增长与环保协调发展》一文的关键词是:“经济增长 环保 协调”;《资产重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一文的关键词是:“资产重组 战略发展 宏观调控”。显然,前文的关键词是从标题中直接选取的,后文关键词的第一项为标题的成分,后两项则是从论文内容中概括出来的。关键词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选取、概括,必须有“论题类属”的部分。

此外,如有可能,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择。用于国际交流的论文,还应标注与中文对应的英文关键词。

5、引言。引言又称绪论,可根据需要,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依据、背景、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课题研究的价值或意义,以及研究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结论等等。引言中的材料不要太具体,同时在内容上应注意避免与摘要雷同。

6、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核心部分。正文的写法虽不能做统一规定,但却必须做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结论客观,层次分明。

正文部分的重点之一在于安排好结构,其主要方式有总分式、递进式和并列式,可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合理选用。

7、结论与建议。这是论文主要的、最终的、总体的、综合性的观点和意见。由于结论或建议可能在正文中分别有所表述,因此在写这部分时应注意两点:(1不能是正文各层小结(或分论点的简单重复或机械相加,而应是各部分思想内容的综合与升华;(2如果正文中的表述已经到位,此部分则无必要再行赘述。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在论文撰写中所参阅或引用的有关专著、报刊及其它一些正式的文字资料。根

据国家标准局《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 7714-87,参考文献分为专著(图书、连续出版物(报刊、专

011—●学习园地

《经济师》1999年第8期

刊文献、专著中摘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摘出的文献。其中专著和报刊较为常用,其基本著录格式为:专著 著者.书名.其他责任者,版本(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码

期刊 著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讫页码 报纸 著者.题名.报名,出版年 月 日(版次 例如:(1孙勤.成本会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2于富生,黎文珠,王俊生.成本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曹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辑刊, 1998(1

(4张密生,郑俊萍.信息高速公路与高等教育发展.高等建筑教育,1998(2:13~14 (5洪银兴.抓住产业升级才能抓住新机遇.新华日报,1997-05-22,第7版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著录内容如果以“注释”的形式标出,则其格式可做适当变通。如:(1孙勤:《成本会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版,第××页。

(2曹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1期。 (3洪银兴:《抓住产业升级才能抓住新机遇》,《解放日报》1997年5月22日第7版。

上述规范,均属“论文”的共性要求,经济论文的写作,不能脱离这些共性要求,否则容易导致经济论文文体特征的随意性,进而影响作者思想见解的顺利传播。

(责编:贾伟

(上接第109页 6、a 7、d 8、b 9、d 10、b 11、c 12、d 13、d 14、d 15、b 16、a 17、b 18、c

19、b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de

2、de 3、bcd 4、ace 5、abce 6、abe 7、abc 8、abc

9、bd 10、bcd 三、是非判断题1、< 2、Ε 3、Ε 4、< 5、< 6、Ε 7、Ε 8、<

、ae 12、bce 、bcde 、abc 、bce 11131415

9、< 10、Ε 11、Ε 12、Ε 13、Ε 14、Ε 15、Ε 16、Ε 17、< 18、< 19、Ε 20、Ε 21、< 22、< 23、< 24、< 25、Ε 26、< 27、< 28、Ε 29、Ε 30、<

四、简答题

1、为了保证国家对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在企业财产的收益、处分等方面,分别行使八项职责。

(1考核企业财产保值、增值指标,对企业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进行审查和审计监督;

(2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决定国家与企业之间财产收益的分配方式、比例或者定额;

(3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决定批准企业生产性建设项目,但依法应由企业自主决定的投资项目除外;

(4决定或者批准企业的资产经营形式和企业的设立、合并(不含兼并、分立、终止、拍卖,批准企业提出的被兼并申请和破产申请;

(5根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审批企业财产的报损、冲减、核销及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者重要建筑物的抵押、有偿转让,组织清算和收缴被撤销、解散企业的财产;

(6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厂长的任免(聘任、解聘和奖惩; (7拟订企业财产管理法规,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8维护企业依法行使经营权,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干预,协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2、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地位不同。合资企业的法定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必然是中国法人。合作企业的组织形式不局限于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是中国法人,也可以不是;

(2出资方式不同。合资企业的任何形式出资都必须折价入股确定比例,作为合营各方承担风险,分享利润的基础。合作企业的出资则不必以货币计值折价入股,仅作为合作条件。合作各方风险分担及利润分享比例依照合作合同的规定;

(3收益分配方式不同。合资企业合营各方只能按各自在注册资本中所占股权比例,以现金分配利润。合作企业的收益分配方式则不局限于现金利润,可以是实物分成或其他方式;

(4回收投资方式不同。合资企业的合营各方都只能从企业的盈利中回收投资。合作企业中的外方除了从企业盈利中回收投资外,还可以从营业收入,提取的折旧费中回收投资;

(5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合资企业法定的管理方式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合作企业除此方式外,还可以实行双方联合管理及委托第三方经营管理的方式;

(6结业清算方式不同。合资企业解散时要进行清算。企业清偿债务后的剩余财产作价后按合营各方的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合作企业解散时,如外方投资在合作期内已提前回收,则清算后,企业清偿债务后全部剩余固定资产不再作价,无条件归中方所有。如果财产不足以偿债,应按合作企业合同规定的责任由各方分担。

3、第十二条、第三十六条没有错误。 第二条: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改为有限责任公司。

第十一条:注册资本至少应为1000万美元,以达到注册资本占投资总额2 5和法定最低比例。

第二十五条:改为董事长由合营一方担任的,应由他方任副董事长。

第四十三条:改为对合营企业合同的修改,必须经合营双方签署协议,并报审批机构批准后生效。

第六十二条:改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应适用中国法律。(责编:贾伟 — 1 1 1 —

《经济师》1999年第8期●学习园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