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讨论
作者:李劲秋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年第11期
【摘;;;;; 要】;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需要改革,需要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主动,并转变以记为主的思维模式,变成以思考为主的学习方法。文言文教学只有变教师讲为学生提问、学生讨论,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地去品味文言文中的语言,教师也才能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这种模式可分为两类:一是由老师包办代替分析文章,一句一句地讲,一个字一个字地分析,一段一段地概括大意,学生以听为主,兼作笔记;二是好一点的,在课堂上多提问,但是所提问题又是老师事先设定好了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变相地成为了学习的奴隶。笔者就曾见过一位老师上公开课,在多媒体上课,他精心地做了课件,将全文都打在了屏幕上,还细心地将重点的字词句式标注了出来,用不同的颜色来显示,可以说一目了然;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思考他所给出的问题,不管问题简单还是复杂,不管有无注释,不管学生已知还是未知,都要讨论一番。这两类模式其实都是强迫学生学习,并不能做到训练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形成迁移知识的能力。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需要改革,需要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热情[1],让他们产生学习的主动,并转变以记为主的思维模式,变成以思考为主的学习方法。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养成这种习惯,文言文教学应变教师讲为学生提问、学生讨论的方式。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他们真正不懂的问题;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也只有提出问题,充分讨论,小心求证,学生才能获得真知。
笔者有一次上《赤壁赋》[2],有学生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第四段“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的“将”是什么用法?这个字的解释我在备课时还真没有注意到,于是我便发动学生讨论。有同学说,注释中解释“盖”为假设语气,那么“将”就不能表假设了,又有学生发言:“自”是“从”的意思,“将”也不能翻译为“从”了。那么,到底是什么用法呢,笔者便带着学生查词典,发现“将”在此处译为“必,必定”“如果,假若”比较合理。又有同学说,是不是注释对“盖”讲错了,好像“盖”并没有当成假设语气的用法。我又组织大家对“盖”字进行了研究。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盖”解释为发语词要合理些,没有意义。再回过头来解释“将”,那么“将”就可以解释为“如果”了。
笔者认为,文言文教学只有变教师讲为学生提问、学生讨论,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地去品味文言文中的语言,教师也才能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有一次,笔者讲《论语》中的名句:“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3]。首先,分析了“乐”的读音,引出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秋雨,说他曾经读错过,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有个学生想得深,继而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智者要乐水,仁者要乐山呢?其他学生对这个问题也产生了兴趣,一个个都思考了起来,我也抓住契机,让学生充分讨论起来。有学生说:水嘛,是清澈见底的,像镜子一样可照出万事万物,而智者,即聪明的人,看问题看得很深,很明白,这不就像镜子一样吗?而山嘛 ,能容纳万物,仁者,即仁厚的人也往往大肚,有同情关怀之心,能包容一切,二者有相似之处。有学生则说:水嘛,是流动的,不枯竭,不腐臭,聪明的人,好动脑筋,经常思考问题,不迟钝,不呆板;山,立于平地,耸入云天,巍然屹立,讲仁义的人呢,坚守自己的节操,不为外物所惑,岿然不动,孔子抓(下转33页)(上接31页)住它们的共同点来说,很恰当。我肯定了学生们的答案,然后,给他们引出了孔子的原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原来,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 性情好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学生听了,都觉得孔子的这个比喻很形象生动。通过提问与讨论,学生的理解就更深入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书是权威的版本,应该说是比较完美的,但是,在文言文方面,有些地方的意思让人费解。而学生提问和讨论,可以对内容进行补充,从而获得真知。如《愚溪诗序》课后练习三,选了《说苑·政理》中的“愚公谷”的故事[4]。有学生看了这篇文章,就提出了疑问:这位老人家为什么被认为是愚蠢的呀?大家也觉得这问题很新鲜,来了兴趣, 一个同学说愚公听信了少年所说的话,让少年牵走了小马驹,被别人骗了,所以愚蠢。还有的同学说,愚公做了傻事,本应该瞒而不说,被取名为“愚”[5],本应该觉得羞愧,现在却以丑为美,张扬开来,生怕别人不知道,真是愚啊。学生们想得、说得差不多了,笔者就给学生补充了剩余内容。原来,正是因为那位老人知道监狱断案不公正,自己无处申辩,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老人并不愚啊,而是遭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所以被称为“愚”。作者引用“愚公谷”的故事是为了披露官场的黑暗,君主的昏庸,是和全文主旨的表达紧密联系起来的。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一块硬骨头,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但这一切恐怕是教师自己造成的,如果能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早预习,多提问,充分讨论,对扭转文言文难教的局面应该大有帮助。当然,这需要教师大胆、坚持,从而养成学生自学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赵志昇,丁丽娟. 有效教学·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4.
[2] 袁行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2-33.
[3] 王万举. 为什么说“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J]. 家庭百科报,2006(10). [4] 刘向. 说苑要览图文本[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2:15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吴克让. 文言文学生辞典[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4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