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唐宋诗词欣赏

唐宋诗词欣赏

2021-02-05 来源:乌哈旅游
古体诗近体诗

1.古体诗、近体诗的定义

我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这种分类方法是随着格律诗的问世,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盛行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故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体”。相对地,唐代以后合乎格律要求的诗被称作近体诗。

1.古体诗、近体诗的种类、特点

古体诗的种类颇多,有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杂言诗(通常归入七古)、古绝、乐府诗、柏梁体、歌行体、入律古风等。

举例 杂言诗:李白《蜀道难》 古绝:李绅《悯农(二首) 乐府诗:曹操《短歌行》李白《将进酒》

歌行体:白居易《长恨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大类,每类均有七言和五言两种,此外,句数对于八句的律诗又称排律。

3.古体诗、近体诗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句法、对仗、用韵、平仄四个方面:

1、从句法上看:古体每句字数不定,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句子参差不齐的杂言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四句,多则几十句。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2、从对仗上看:古体诗的对仗是极端自由的。一般不讲究对仗 ①在近体诗中,同字不相对;古体诗则同字可以相对。

②在近体诗中,对仗要求平仄相对;古体诗则不要求平仄相对。 ③在近体诗中对仗求其工,在古体诗中对仗求其拙。 近体诗除首尾两联不要求对仗外,其他联均要求对仗

3、从用韵上看: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而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只用平声韵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偶数句均押平声韵!

4、从平仄上看: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最大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

塞下曲六首( 之五) 李白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唐宋诗比较

《诗词散论?宋诗》中说:“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

《洞庭湖》(之一) 《题郑防画夹》(之一)

李白的《洞庭湖》(之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天南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此诗只是写洞庭西望之所见,信手拈来,毫不着力,读来的确是蕴藉空灵,情在景中,这是以韵胜。

再看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之一):“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这首诗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诗人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前三句的烘托作势,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费匠心,深折透辟,即以意胜。

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

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苏轼《题西林壁》意思较为深刻,以气骨见长;但情辞之丰腴则有所不如

区别联系:思想内容、创作风格 思想内容

由于唐宋时期不同的时代背景,造成了唐宋诗歌不同的风格面貌。在盛唐时期形成的唐诗,由于社会背景相对比较稳定和繁荣,所以唐诗中体现了特有的积极、乐观、向上和洋溢

着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光彩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质,,概括起来就是“雄壮浑厚”。最能体现唐诗气象的是李白和杜甫, 他们共同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激情飞扬

而宋朝时期由于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国势, 所以宋诗始终笼罩着沉郁悲凉之气;。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落雪泥”平淡瘦劲。

同为悲春伤秋之作,唐人杜甫,与宋人晏殊就表现了不同的气象出来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中秋月》晏殊

一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同样是写“悲”, 宋诗是“ 悲凉”, 而唐诗则是“悲壮”。

创作风格

(1)唐诗善于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的方式出之,以情韵取胜;宋诗则多喜说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

(2)唐诗多以强烈的激情去感受现实生活,重视生活感受的直接抒发和描写,显得浑厚博大;宋诗多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客观事物,“以方学为诗”比较喜欢用典,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

(3)唐诗语言流丽;宋诗则往往把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中,结构手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倾向。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诗人只是叙事写景,松风山月、解带弹琴,均可资以悟道。最后以不答作答,耐人寻味。理寓于景,意在言外,这是唐诗说理的特色。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口语化的开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仿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用典(俞伯牙与钟子期、阮籍)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理趣:朱熹 等闲识的东风面,万紫千红都是春”

问渠哪的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理透彻但不够含蓄

宋诗三大特色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 1.以文字为詩, 即「以文为詩」,把散文的一些章法、句法、字法引入詩中。 2.以议论为詩 重說理,尚议论,以理趣见长。

3.以才学为詩 大量用典,多模仿前人詩句,讲究「无一字无来历

诗和词的区别

【一】从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始于南梁,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诗则可以从《诗经》追溯起。

【二】从题目方面:

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三】从和音乐的关系方面:

古代称不合乐的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统称为诗歌。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四】从形式方面: 1、句式不同:

诗有律诗和绝句,有七言和五言之分,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且词有词牌,词在每种词牌名下有固定格式,每句几个字都有要求。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

《如梦令》的词牌格式(例词:李清照)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仄仄仄平平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同:

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 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

3、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

格律诗除首尾两联不要求对仗外,其他联均要求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这两点可以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

从题材内容方面:“诗言志”(多写家国之事、人生沉浮);“词言情”(多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如谭嗣同《狱中题壁》一诗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