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导学人教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 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含答案

语文导学人教中国小说欣赏讲义:第一单元 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含答案

2024-04-04 来源:乌哈旅游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1课 《三国演义》——曹操献刀

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与《三国演义》有关的名言警句。 2.读:品读课文,多角度分析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 3.练: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的方法。 4.写: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

一、诵记名言警句

与“三国”有关的名言警句

1.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 2.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6.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7.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二、了解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据一些片段材料说,他性格孤僻,“与人寡合”,因“遭

1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终”。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另有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2.相关链接

《三国演义》描写了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集中描绘了各个社会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的斗争。通过这些斗争,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书中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将魏国的曹操作为奸邪狡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曹操献刀》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有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此后,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骑军马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肆无忌惮。不久,董卓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大排宴会,遍请公卿,曰:“……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丁原、卢植、司徒王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官皆散。后吕布杀丁原而投董卓,董卓废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国相,又因所谓“怨诗”而杀帝。彼时,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越骑校尉伍孚欲杀董卓,未果,卓问曰:“谁教 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在这种形势下,袁绍与王允书,图谋杀死董卓……接下来的情节即为节选内容。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到陈留招天下士人,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刘、关、张。董卓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八路诸侯为吕布战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3.文体知识

小 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创作出来的,虽然“他”不同于真人真事,但是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

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到了现代又衍生出了一种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

2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三、夯实基础知识 1.字正音准 (1)单音字

①小酌.(zhuó) ②马羸.(léi) ③暗忖.(cǔn) ④散讫.(qì) ⑤惶遽.(jù) ⑥鞍辔.(pèi) ⑦刀鞘.(qiào) ⑧成皋.(ɡāo) ⑨下榻.(tà) ⑩沽.酒(ɡū) ⑪矫.诏(jiǎo)

⑫隐讳.

(huì) (2)多音字

①牟牟取móu 

姓牟Mù

②觑面面相觑qù



觑起眼睛qū

屏风pínɡ③屏

屏营bīnɡ

④宿

sù三天两宿xiǔ

屏除bǐnɡ

宿舍

星宿xiù

(3)辨形组词

①讫收讫

迄迄今 ②羸羸弱赢输赢 ③榻床榻蹋糟蹋 ④簿簿册薄薄弱 ⑤谯谯楼

樵樵夫

⑥缚捆缚

搏脉搏

2.涵咏词义 (1)词义理解

①弄权:把持权柄,滥用权力。 ②跋扈:专横暴戾,欺上压下。 ③惶遽:惊慌。 ④审究:审问。 ⑤奄有:完全占有。 ⑥向晚:接近傍晚。 ⑦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2)近义词辨析 ①年轻·年青

辨析 二者都与年龄有关。“年轻”指人的年纪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青少年时期。

例句 a.他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但看上去还很年轻。

3

“年青”指处在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b.我们当代大学生都是年青人,要立志成为祖国的优秀建设者、开拓者。 ②质疑·置疑

辨析 两者都有“提出问题”之意。“质疑”指提出疑问;“置疑”指怀疑(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置疑”“不容置疑”。

例句 a.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质疑问难的过程。 b.对于这个问题,大家是不容置疑的。 四、速读感知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小说节选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曹操借刀。②曹操献刀。③路遇陈宫。④错杀伯奢。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情节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作者在情节安排上是按照时间顺序和事件的进程来进行的。王允在生日宴上的哭诉,曹操为匡扶正义,挺身而出,勇借宝刀准备刺杀董卓,然后暗藏宝刀去面见董卓,正欲下手之时,被董卓从衣镜中察觉,于是曹操借口献刀,又借口试马,逃离洛阳,在中牟县遇陈宫,获救。在成皋借宿吕伯奢家,因疑心太重,痛下杀手,杀死吕伯奢及其家人。 这样安排故事情节,使情节紧凑,发展合理,让读者易于接受。 3.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选文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曹操献刀》通过“借刀”“献刀”“遇陈宫”“杀伯奢”等一系列情节,刻画出曹操的“奸雄”形象,尤其是“献刀”“杀伯奢”两节,更是将曹操的诡谲多变、多疑嗜血的本性活化出来,使一个随机应变、自私自利、心狠手辣的曹操“站”在了我们面前。

一、重点突破

1.品味主要情节中的语段,分析本文是如何成功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的,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文本内容 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曹操借刀 哭死董卓否?” 操径入。

4

表现性格 心明,果断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 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 反衬手法 动作描写 曹操献刀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操言:“我是客商……” 路遇陈宫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 错杀伯奢 答案

情节 文本内容 众官皆哭。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还能曹操借刀 哭死董卓否?” 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辞别众官而去。 操径入。 操暗忖曰:“此贼合死!” 操又思曰:“此贼当休矣!” 操惶遽,乃持刀跪下曰:“……” 操谢曰:“愿借试一骑。” 操言:“我是客商……” 路遇陈宫 操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吾将归乡里,……吾之愿也。” 陈宫收拾盘费,……投故乡来。 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错杀伯奢 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陈宫寻思:“我将谓曹操是好人,弃官跟他;原来是个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为后患。”

5

奸诈,狡猾 多疑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表现性格 心明、果断 有志,有勇,有谋 目的性强,勇敢果断 善度情势 临危不乱,随机应变 奸诈,狡猾 有大志 有感召力 多疑 残暴不仁 自私 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 反衬手法 语言、 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曹操献刀 心理描写 动作、 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 侧面烘托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语言、 自私残忍 心理描写 侧面烘托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2.课文写众臣在王允家中聚会时,写到了王允和众官的哭,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对社会动荡尤其是董卓弄权、社稷不保而表现出的一种悲愤。二是面对这样的局势众人却无计可施,从而衬托出曹操的与众不同、谋略过人。试想王允“掩面大哭”,众官“皆哭”,唯独曹操没哭,反而说了这样一番话:“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当王允质问时,他又说了慷慨激昂的一番话:“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一番豪言壮语,既显示出曹操的明大义、识大体,又表现出他的胆识过人。三是设置悬念,为下文曹操的出场做铺垫。读这段文字,自然会激发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王允及众官为什么要哭?有什么难言之隐,还是有什么伤心之事?从而能够更好地吸引读者。

3.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而在小说中他却是个十足的奸雄形象。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来写曹操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儒家的政治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结合着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贤臣的渴慕。 二、疑点探究

4.《三国演义》等艺术作品中的曹操和历史中的曹操有何区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千多年来,曹操在文艺作品中是一个被严重歪曲和丑化了的人物,许多史书把曹操写成一个暴君,小说《三国演义》也把曹操刻画成一个阴险毒辣的奸雄。出现在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是个大粉白脸,连三岁小孩都知道曹操是坏蛋。总之,小说和舞台上的曹操是个十足的奸雄形象。但对历史中的曹操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

陈寿说:“(曹操)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鲁迅说:“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总之,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三、美点赏析——多种手法表现人物

5.课文塑造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运用对比和衬托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作品中的人物有主次之分,次要衬托主要是本篇描写人物的一个重要手法。如写陈宫对待曹操错杀吕伯奢及全家的表情时,陈宫“默然”,而曹操却堂而皇之地认为自己错杀有理。

②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闻

6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体现的是他的政治韬略和“易水壮士”般的英雄气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则暴露出他的自私、狠毒的本性。 四、随堂写练

6.《三国演义》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如关羽斩华雄,先极写华雄的勇猛,连斩四员大将,关羽出战后,也不写其交战的经过,只写关外鼓声喊声如地塌山崩,转眼关羽已提华雄的头掷于地上,出战前酾下的杯酒尚有余温,这是先以华雄的连斩四将来对比并衬托出关羽的勇猛。

请运用对比手法写一个片段。30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如果哼一首自己最喜爱的歌,并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耳旁的风声和自己的歌声,那么当你睁开眼睛时,你会发现天空是“白色”的,因为此刻你的心情是白色的。那种纯洁无瑕的思绪,将你的内心带到了另外一片天地,在那儿你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白色天空”。而在这片白色天空里,充满了祥和与宁静;因为只有当自己拥有了这种心境时,你才能欣赏到那片“白色天空”。

同样,在低矮的屋檐下,当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时,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便笼罩在你的周围,那种沉闷的感觉占据了你的心头,伴着阵阵雷声,一场暴雨倾盆而下。此时,你的心情一定很压抑,而且有一种说不出,但又很不舒服的感觉,如果这时有人问你天空是什么颜色,毫无疑问,你一定会回答是“黑色”的。

三国之“脸”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在合与分的轨道中回旋,拉开三国的帷幕。

战争风云,变化多端,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

孔明之脸——睿智哀伤

卧龙一出见寰宇,初出茅庐的你,三烧曹营,令曹军闻风丧胆,你的脸上充满智慧与谋略。羽扇纶巾是你的风度,抒写着聪慧的历史。从草船借箭到三气公瑾,从七擒孟获到六出祁山,一张睿智的笑脸传遍中原。

7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你睿智,同时在你的脸上又充满哀伤。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你受先帝临终之托,“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你哀伤先帝不听你良言劝告,你哀伤后主昏庸无能,你哀伤自己未能完成先帝之遗愿。

孟德之脸——阴险豪迈

后人评价你的阴险,割发代首,脸上却充满阴险之容。杨修之死,脸上洋溢阴险之本性;挟天子以令诸侯,暴露出你阴险之脸。

可我更看重的是你的豪迈,讨董卓、诛吕布、灭袁术、征袁绍……你率领士兵南征北战,尽显你的豪迈之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你横槊赋诗,豪迈的气概在你脸上荡漾,你款待云长,厚葬关羽,豪迈的气质又充溢你的笑脸。

云长之脸——诚信孤傲

后人都说你的诚信,桃园三结义的情分永远在你脸上体现。纵使曹操热情款待,你依然过五关斩六将追随刘备;即使你已立军令状,在华容道上你毅然放过曹操,留下一张诚信的笑脸。

可是孤傲又在你的脸上呈现。你小看老将黄忠,轻视猛虎马超。你一直以为,有你在吕蒙他休想夺去荆州,擅自出城,终在魏、吴夹击下走投无路,兵败麦城,留下无限的凄凉,孤傲再一次在你的脸上抒写情怀。

公瑾之脸——智慧狭隘

你与孔明齐名,谁都知道你的谋略与才干,谁都认识你那张智慧的脸。赤壁之战,智慧的脸上飘逸着无尽的风采。

可为何你的心胸如此狭隘?奈何被孔明三气就一命呜呼,还空发“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呢?原来你的脸上还有狭隘的成分。孔明识破你的苦肉计,你出言要杀诸葛亮,当时你的脸是何等的悲愤与狭隘!

……

亘古的风顺着历史的轨道徐徐拂来,在历史的墙面上留下永久的回忆。 不同的脸展现不同的风采,不同的脸呈现不同的结局。 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

点评 阅读完此文,你应该会有这样的感觉:作者有较深厚的文学底蕴,有很好的文字组织

8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能力。的确如此,文章借《三国演义》中的四个主要人物,表现了“脸”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的主题。开头两段,简洁明快,直奔主题,“三国的演义实则是一部关于脸的战争”,脸的不同,代表的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性格品质的不同。四个小节,四个小标题,清晰明确,点明四个主要人物的特征。结尾两段,呼应前文,深化主题,“不同的脸展现不同的风采,不同的脸呈现不同的结局”,作者在这里只是借古人来表达今人对“脸”的内涵及“脸”与人生关系的思考,并且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孔子和弟子们在一起,谈的都是事关天下苍生的大事,他们不会求田问舍,不会蝇营狗苟,....他们是胸怀天下而又能洞穿未来的大丈夫。

②如果校园足球能够突破现有瓶颈,推进体育真正融入、回归到教育体系之中,无须拔苗助...长,足球苗子自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

③《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④三国时,人民选择逃离,必然与曹操的残暴有关。荆州是逃难者的乐园,来自徐州的难民对曹操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

⑤中国电影人的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因此冯小刚、张国立等人欲创办电影职业学校来提升电....影创作队伍的水准。

⑥世界把他忘了,他也好像忘了世界,从37岁至50岁,他只是和他的学生们厮守,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

A.①②③ C.①④⑥ 答案 B

解析 ①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像狗那样苟且偷生,形容人不顾廉耻,到处钻营。使用正确。②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使用正确。③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使用错误。④没齿难忘:终身不能忘记。不能用作贬义。⑤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与前面的“专业素质”搭配不当,应改为“参差不齐”。⑥优哉游哉:形容闲适从容。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9

B.③④⑤ D.②⑤⑥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三国演义》中,曹操不仅是有雄才大略的乱世英雄,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

C.针对当前医疗卫生市场混乱、药价偏高,国家相关部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医药管理部门加大治理整顿医药市场的力度,狠刹药品购销活动中的回扣风。

D.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六个年级,还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流火》。 答案 D

解析 A项主宾搭配不当,“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难得的表演机会”不一致。B项“不仅是……更是……”应为递进关系,但前后两个分句为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C项“针对”缺少宾语,应在“药价偏高”后加“的现象”。 3.将下面几句话按正确的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曹操自知自己如天上蛟龙,拥有胆力,但他的“宁负天下人”,则离圣贤十万八千里。 ②曹操与刘备煮酒论的是英雄,不是圣贤。

③刘备满口仁义道德,却满腹“宇宙之机”,离圣贤也很远。 ④他不能做“内圣外王”之王,只能做“内雄外王”之王。

⑤两者都需要智慧,除此之外,英雄的主要特征是“胆力”,而圣贤的主要特征则是“道德”。 ⑥曹操称他为英雄时,他吓得手足无措,乃是曹操实际上道破他也是胆力过人、能缩能伸的野心家。

A.②⑤①④③⑥ C.①②④⑤③⑥ 答案 A

解析 首先可以确定首句为②;⑤紧承②,“两者”即指②中的“英雄”与“圣贤”;①后为④,因④中“他”为曹操;③中的“也”字很好地说明了叙述刘备的句子放在曹操之后。⑥开始主语为“曹操”,但下文还是叙述的刘备。

4.东汉末年人物鉴赏家许劭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此评价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请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曹操如果处在太平盛世,就是能臣;如果处在混乱之世,就是奸雄。 (2)曹操如果治理国家,就是能臣;如果扰乱国家,就是奸雄。

解析 评价语是对人和事物的评价,一般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人物主要侧重人物的性格及其

10

B.①④②⑤③⑥ D.②⑤①③⑥④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内在精神。写评价语要简洁明了,可以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增加文采。许劭评价中的“治世”“乱世”可有不同的理解。

5.阅读下面的材料,如果你是易中天的支持者,请你仿照画线处的句式批驳对方的观点。

易中天,他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一品“三国”,便“品”出粉丝无数,也让《品三国》的版权在拍卖声中得到140万元的高价。随之掌声纷至沓来,口水接踵而至;网络论坛更是热热闹闹,众说纷纭。然而几组关键词逐渐浮出水面:崇高、庸俗、学术性、大众化、严肃性、娱乐化……发人深省。有人认为:易中天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既不能显示文化,更不能显示学术的严肃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易中天品说“三国”,把“三国”变成了大众盛宴,既做到了老少咸宜、妙趣横生,更做到了将学术作品大众化。

解析 内容上针对“混嚼”“肥皂剧”从其反义的角度加以表述,句式上要用“既……更”这一表递进关系的复句。 二、阅读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孔明寻思,恐二人有失,又唤高翔曰:“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可以屯兵扎寨。与汝一万兵,去此城屯扎。但街亭危,可引兵救之。”高翔引兵而去。孔明又思,高翔非张郃对手,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唤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后屯扎。延曰:“某为前部,理合当先破敌,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孔明曰:“前锋破敌,乃偏裨之事耳。今令汝接应街亭,当阳平关冲要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切宜小心在意!”魏延大喜,引兵而去。孔明恰才心安,乃唤赵云、邓芝吩咐曰:“今司马懿出兵,与旧日不同。汝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以为疑兵。如逢魏兵,或战或不战,以惊其心。吾自统大军,由斜谷径取郿城。若得郿城,长安可破矣。”二人受命而去。孔明令姜维作先锋,兵出斜谷。

却说马谡、王平二人兵到街亭,看了地势。马谡笑曰:“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王平曰:“虽然魏兵不敢来,可就此五路总口下寨;却令军士伐木为栅,以图久计。”谡曰:“当道岂是下寨之地?此处侧边一山,四面皆不相连,且树木极广,

11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此乃天赐之险也,可就山上屯军。”平曰:“参军差矣。若屯兵当道,筑起城垣,贼兵纵有十万,不能偷过;今若弃此要路,屯兵于山上,倘魏兵骤至,四面围定,将何策保之?”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平曰:“吾累随丞相经阵,每到之处,丞相尽意指教。今观此山,乃绝地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军士不战自乱矣。”谡曰:“汝莫乱道!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吾素读兵书,丞相诸事尚问于我,汝奈何相阻耶?”平曰:“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倘魏兵至,可以相应。”马谡不从。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王平欲辞去。马谡曰:“汝既不听吾令,与汝五千兵自去下寨。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王平引兵离山十里下寨,画成图本,星夜差人去禀孔明,具说马谡自于山上下寨。(节选自《三国演义·失街亭》)

6.下列对马谡到街亭之后的表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谡到街亭看了地势,“笑”诸葛亮“多心”,流露出目无统帅、不尊重上级、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心理。

B.“笑”王平“女子之见”,拒绝王平“屯兵当道”的谏言,表现出目无军纪、独断专行的恶劣作风。

C.“骂”王平“乱道”,死守旧兵书上“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老套子,破坏诸葛亮扼守街亭要道,防止魏兵偷袭的重大战略方针。他轻敌自恃,盲目自信,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D.扬言“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须分不得功”,赤裸裸地暴露出他那冒险邀功的个人欲望。 答案 A

解析 A项的分析曲解人物心理,本文并没有写马谡不尊重上级、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个心理。

7.分析选文第一段内容,概括孔明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马谡、王平领兵去后,诸葛亮犹恐有失,又命高翔屯兵列柳城作为救援,命魏延驻扎街亭之后作为策应。这层层设防、前呼后应的部署,进一步表现了诸葛亮谨慎缜密的性格以及善于分析形势、判断无误的指挥特征。

8.这段文字详细地写了马谡和王平在安营扎寨问题上的不同意见,其作用是什么?

12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塑造马谡只会纸上谈兵而实际上并没有指挥之才的形象,与前文马谡称自己“自幼熟读兵书”相照应。(2)表明马谡刚愎自用、不听劝告是街亭失守的关键,马谡被军法惩处是必然结局。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