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2020-10-24 来源:乌哈旅游
《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教学体会与思考

作者:李艳军,刘永昌,张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7期

李艳军,刘永昌,张薇

(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石河子832003)

摘要:《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新开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育种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为了顺利开展这门新开课程,笔者总结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克服这些难题的方法以及改进这门课程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作物育种;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11-02

作者简介:李艳军(1978-),女(汉族),新疆昌吉人,博士,新疆石河子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棉花分子育种。

《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与《作物育种学总论》和《作物育种学各论》等理论课程相配套的育种实践课程。以往作物育种的教学往往侧重理论,没有把育种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育种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农学院于2014年开设了《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共计32学时,该课程的开设能使学生将作物育种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培养学生掌握鉴别育种资源,驾驭育种资源和育种方法的综合能力。课程内容囊括了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育种方法,具体描述育种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技术,共编写了20个实验,包括田间实验和室内实验。该课程为新开课程,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该课程所涉及的实验贯穿于作物整个生长季节。如:3月份进行小麦抗寒性鉴定,5月中旬完成小麦、油菜的杂交实验,7月上旬进行棉花杂交工作。7-9月份,作物收获时进行田间取样,之后在室内进行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鉴定实验,同时进行田间测产试验。然而,在实际的课程安排过程中,该课程无法跨越整个作物生长季节。这主要由于以下2点原因,1.按照教务处的安排,每周需安排2-4学时,32学时的课程16周即可完成。2.根据培养计划,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14周以后要进行分段实习,分配到各个农牧团场及种子公司,因此,教务处要求14周(6月中旬)之前必须结课,这直接导致很多实验无法正常进行,如玉米、棉花的杂交,作物的考种、测产等7月份之后才能完成的实验。为了完成课程的所有实验,授课老师会在实习期间召集学生,但由于学生的实习地点过于分散,部分远距离的学生无法参与课程。上述时间方面的问题,导致这门课程难以顺利进行。

二、地点问题

这门课程有部分实验需在田间完成,然而由于学校的不断扩建,部分试验田距离教学大楼越来越远,这无疑成为该课程顺利完成的最大障碍。上课之前,师生需坐半小时公交车,再步行1公里路才能到达田间试验地点,上完课再原路返回。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耗费大量时间,50多名学生的安全问题、期间产生的交通费用均成为授课教师关注的关键问题。

三、实验内容有待优化

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几大作物的田间鉴定、杂交、育种程序的参观、考种、测产,内容非常丰富,但这些实验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需要优化实验内容,考虑如何将这些独立实验有机的结合,将实验内容与课堂的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系统地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然而,由于涉及棉花、小麦、玉米、油菜和大豆几种作物,生长进程不同,繁殖方法不同,育种途径各异,这为实验的整合带来了一定难度。

四、缺少种子生产相关内容

这门课程名称为《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然而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考虑到种子生产相关实验可能与学生种子生产实习过程中的部分工作重复,仅设置了作物育种相关实验,没有设置种子生产相关实验。如:普通休眠种子处理方法、种子真实性鉴定、种子物理特性测定、种子包衣技术等。种子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参观种子公司的生产流程、农牧团场的生产现状,同时参与部分简单的工作,没有技能训练型实验、验证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的设置,因此应考虑加入相关实验。该课程应紧扣种子产业需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授课教师认为上述几个问题已成为这门课程顺利开展的绊脚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对这门课程进行改进,笔者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与《农学实践》、《种子生产实习》课程相结合目前,为了解决时间问题,在秋收季节授课教师和实验师预先在田间对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株选、采样和贮存等工作,为第二年的室内考种实验做准备。这种方式无疑存在两个弊端:其一,学生失去了一次参与育种实践的机会,本应由学生完成的实验任务,却不得不由教师完成;其次,受贮存空间的限制,样本的采集量较少,有时只能对单一材料进行考察鉴定,无法完成不同品系或品种间的比较实验,有的材料过少,无法保证人手一份,达不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农学实践》课程是种子科学与工程的专业必修课,学院为每个班级分配1亩地(离教学楼近),学生要参与从种到收获全过程。如果能将《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与《农学实践》课程相结合,即可将所有实验贯穿其中,时间和地点问题均能迎刃而解。在学生进行种子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可将种子生产相关实验贯穿其中。学校正在投入建设生产实习基地,这为学生实习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解决实习点分散的问题,实现学生集中实习,从而为《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中育种和种子生产相关实验的开设提供便利。

二、设计综合型实验

在保留原有田间鉴定、有性杂交技术和室内考种等技能训练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的同时,将独立的实验进行整合,设计综合型实验。如让学生从种植作物开始,要求学生完成整地工作、小区规划设计、田间管理、采收及统计分析整个过程。在苗期进行相关的鉴定实验,在花期进行花粉生活力测定、有性杂交、后代植株性状的观察、田间株选、抗病性鉴定等实验,在后期进行生育期观察记录、选株、考种和测产等工作。学生在完成综合型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如田间统计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等,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突出教学重点

由于涉及棉花、小麦、玉米、油菜和大豆几种作物,生长进程不同,繁殖方式不同,育种途径各异,这为设计综合型实验带来了难题。新疆是棉花、小麦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因此,可以将教学重点放在棉花、小麦两种作物上,从田间小区的规划、到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性状的

观察与鉴定、有性杂交、株选、考种和测产等工作,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棉花、小麦两种主要作物的育种实践工作。同时兼顾玉米、油菜和大豆等作物相关的训练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如有性杂交,室内考种等实验。

四、改变考核方式

这课程为考查课,学生只需完成每个实验相应的实验报告,就可以获得成绩。为了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和参与育种实践工作,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一个实验。通过学习,学生已经系统的掌握了棉花、小麦的育种实践工作,可要求学生设计完成与玉米、油菜和大豆等其他作物相关的实验,学生要查找某种作物育种相关的资料、借鉴棉花和小麦的育种工作,完成作物的有性杂交、抗病性鉴定、田间性状调查与鉴定、考种或测产等工作。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弥补玉米、油菜等作物实验内容少的缺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正掌握作物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五、提高自身素养

每位教师都局限于某一种作物,如笔者多年从事棉花育种工作,对于其他作物育种过程中性状的调查、选株等过程的了解来自书本,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向从事其他作物育种工作的老师学习,熟悉每种作物的育种过程,加强相关课程如作物栽培学、植物病理学、生物统计学等的理论学习,加强生产实践和调研能力,不断提升自我。

《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实验》课程是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我们要不断地对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改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作物育种工作的各个环节,深刻意识到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专业、爱专业的思想,能够在作物育种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应华,吴红芝,许彬,杨正安,龙雯虹,吴兴恩.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6(3):75-77.

[2]李艳军,刘永昌,张新宇.关于《农学专业外语》教学的体会和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193-194.

[3]谭彬,孙守如,陈延惠,贾芝琪.《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88.

[4]王守义,李圣福,宁堂原,郭风法.种子学实验技术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2):117-1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