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

浅谈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

2024-04-15 来源:乌哈旅游


浅谈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

摘要: 作为一种高新的教学技术,信息技术正逐渐风靡校园,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能充分激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要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使得校园课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就是通过探讨教育技术和创新的相关概念,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同时探讨了教师在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过程中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以配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并且给予了一定的方法和建议,以供研究。 关键词:教育 创新 教学整合 信息素养 一、前言

二、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的相关概念 1.教育技术 2.教育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 1.必要性

2.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措施 四、教师的信息素养 1.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2.提高信息素养的策略 3.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五、总结

一、 前言

当前,以多媒体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适当地采用多媒体手段,可将无声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利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不断普及,教学过程中,引进高新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以及教学过程的逻辑化和教学资源的全面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等,这些已经是现当代教育的方向和目标了。基于这些,我们很有必要就“教育技术”问题作些探讨和深化,以便提高认识。

二、 教育技术与教育创新的相关概念 1.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有多种定义,有:作为领域的教育技术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教育技术。在美国,教育技术是以领域的面目出现的;在中国,教育技术被视为学科的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引入我国的。为便于国际交流与合作,1993年我国正式确定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学专业,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也于2002年11月更名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下面是在我国有代表性的两个定义:“教育技术”一词也是当今国际通用的标准表达方式。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有多个定义,至今尚无统一的描述。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物化形态)的和无形(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运用的物质工具,如幻灯、投影、计算机等;无形技术既包括解决教育问题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涵的教学思想、理论。

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提出了教育技术的定义(即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该定义明确指出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其研究领域是设计、开发、运用、管理与评价。该定义在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广泛使用和引用,在事实上成为教育技术的标准定义。虽然以后又出现了AECT’05定义,但与94定义相比并没有大的变化,也没有受到重视。虽然不同的定义表述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认为:(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2)教育技术围绕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3)教育技术的基础要素包括方法、工具、技能等;(4)其主要任务是各类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和组织实施,通过管理和评价追求教育的最优化。

2.教育创新

教育创新(Educational Innovation) 即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创新活动。具体的教育活动有具体的教育目标,总的来看,教育的目标就是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教育创新活动应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展开。

教育创新的内容十分广泛折叠,包括教育体系、教育结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课程教材以至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等,几乎涉及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自产生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着创新活动,如学校的创立、课本的出现,都属于教育创新。

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具有创造能力并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创新。如1989年美国提出的“2061计划”指出,科学技术是今后人类生活变化的中心,没有任何事情比进行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改革更为迫切。教育创新主要分为:

1、教育观念的创新。拥有相对成熟而又开放的教育观念,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教师一方面立足自身教育生活经验的积累,不断反思总结、提升;另一方面,积极接纳外在的优秀教育理念,保持个人教育思想空间的源头活水,在个人教育经验与外在教育知识的不断交流碰撞之中。获得个人鲜活的教育理念的生长、生成。

2、个人知识的创新。作为教师,知识更新的问题不再只是一种外在规定,而成了一种内在需要,敢于面对知识更新的时代需要,开放自己的知识结构,有选择地吸纳能提高个人综合素养、更好地引导

学生的知识,以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生存姿态,去实践“教学相长”这古老的教学格言。

3、教育行为的创新。教师的教育创新最终要落实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之中。落实到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之中。当然,教师的教育行为创新,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在观念和知识引导之下的创新,是有内涵的创新。新本身不是一种价值,只有当教师行为的创新真正体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对教育的真知,这种创新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有价值的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 1.必要性

人类已经跨入21世纪。知识经济呼唤信息技术社会,也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正在飞速的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学习,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在这之前,学生的学习仍然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后将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改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后,教师可以改变原来直接的口述这一单一途径,通过信息技术将教学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学习者,使知识传授途径多样化。同时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自主的学习,简

单的来说就是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政治教学中既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要向学生系统的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他们如何去逐步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政治思想觉悟。这一性质和任务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要把教材中的有关理论与各种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正确观察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认识和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用理论指导指导自己的行动。如果这些内容只利用老师去传授去讲解会显得枯乏无味、苍白无力,学生也不好去理解。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网络是使用,网络作为知识和信息的载体而存在,是一种教学和学习的工具和媒体,具有巨大的信息容量,各类时政问题和社会现象讨论分析均可予以提供和参与讨论,是学生在学习了政治课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将政治理论与网络提供的大量材料结合起来,提高认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协作精神。

总的来说,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也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而生,而且不断的发展。只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求实施素质教育,着力点在于挖掘人的潜力,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发展人的能力上。而现代技术教育相对传统教学具有交互性。自主性和个性化三个重要特点。它强调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为主,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一改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育为师生教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现代技术教育运用与课堂教学,将发挥极大的作用: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设疑激思,调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指导观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解答疑难困惑

借助教育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来表达难以用语言讲清楚,难以用视觉看明白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3)可以能强能力

通过多媒体来加大重点知识的训练力度;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 (4)可以益智

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通过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2.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措施

信息技术与学科相结合就是以学科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学科的教学中去。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有效的互补优势,提高教学效益,因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运用。但是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教育中我们提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但并不是说可以无目的的、随意的整合,解决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认为教师应该首先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1)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作用,切忌喧宾夺主。 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野、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采的人机交谈的信息环境。但是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新课程标准》规定即一堂课中学生应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

(2) 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制作教学课件,优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时间里整合,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又借

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因而,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3)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师和学生的整合,提高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师生是共同的学习伙伴。针对部分教师及学生计算机知识相对贫乏的问题,首先,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比如必须学会用信息数据库来处理各种教育信息、使用各种传播或交流工具、会使用必要的软件制作工具、能用先进的工具软件设计或集成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等等。惟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此外,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其次,要求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学会使用与学习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信息收集、整理,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四、教师的信息素养 1.提高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师范生无疑应该努力的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来应对新时代的学生。具体说来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能力。

所谓信息意识,就是对信息的敏感性问题。我们要培养自身的

信息意识,就是说要善于收集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甄别其中的有用、有效信息。理论课专题三中,我们看到了谷歌搜索的技巧,可以逐步的缩小搜索范围,较为精确的定位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信息知识,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上周在实验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幻灯机放映图片、视频等一些基本技能,也了解了卫星接收系统的配置原理,这样会有助于我们未来的教学。

信息道德,即是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必须是符合伦理道德的。

信息能力,要求我们学会对信息的搜索、分类、整合、运用的能力。作为现在的我们,可以在学习中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一些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以便日后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编写测验试题等。这让我想起了上学期学的考试学。本以为是讲一些关于考试技巧类的事,谁知道是讲以后老师如何命制试卷的。我感觉这个课还是很不错的。以后我们应该多练习,以提高信息搜索、识别、运用能力。 2.提高信息素养的策略

在信息时代,要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提高必然促成其角色的转换。如何培训适合网络

教学,具备较高网络网络素养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目前,我国不少学校存在设施不足、陈旧落后的情况,阻碍了新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步伐。中小学校充足而配置合理信息基础设施以及适合中小学教学和学习的丰富的信息化课程资源,是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必需物质基础,是教师实现角色转换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2)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信息时代,教师要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就必须强化信息观念,深刻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方法,以提高自身素养,适应信息化教育的要求。

(3)加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首先要从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出发,培养教师的信息意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这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条件。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的素质结构中一直忽视甚至缺乏教师的信息素养这一项指标。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各级行政部门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识尚未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许多教师一时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不少教师

的信息知识的了解不够,信息思维能力弱,信息敏感度低,不能使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提高不快。所以教师要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处处强化信息意识,如在网络上多阅读、多利用计算机写作、多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等等。 3.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也是教育的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重要程度也越来越强。而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和顶梁住,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的成长将影响着学校的成长和可延续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影响着孩子未来的发展,当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教育、多媒体教学已经进入校园,过去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以现代技术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新的活力。这样以来,我们教师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要做以调整和改变,那些一支粉笔、一本书就能完成任务的思想和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了。目前,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对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先进知识的能力,还应具备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和指导学生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媒体的表现形式及构成形式,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方法,学会各种课件的制作,以满足教学的发展。

常言到:“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为此学校先派人出外培训,回来负责培训我校的其他老师,所以负责培训的老师经常要学在别人的前面,经常上网搜集、查阅资料,到学校图书室翻阅报刊书籍,然后以自身的学习经验来指导本校老师,有时学校还开一些教师交流活动,同时邀请一些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当面指导,隔一段时间就要诚邀专家来我校开设专题讲座和培训。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及时给予帮助,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我校的图书室和教室里也添置了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书籍和报刊杂志,以供教师学习和参阅,并且在每个办公室也配备了电脑,以备老师随时查阅资料,来提高老师的素质,提升我校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学习培训时,有的老师是有些顾虑和畏惧的心情,因为刚接触这样的新事物,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经过其他老师的引导和劝解,老师们开始试着慢慢接触这些东西,时间长了,好多老师有原来的讨厌逐渐变成喜欢了,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互帮互学,持之以恒,尤其是那几位老教师,也不甘于落后。学校为了教师的互动学习,对一些优秀的课件展览评比和交流,大大激发了老师对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力。鼓励老师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优化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结构,达到培养创新的精神。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终身教育,有助于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意识

随着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创新已成为教育的使命。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一种创新的意识不断学习,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意识的驱动器就是终身教育,因为只有自己不断地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具有对教育变革的远见。任何一名小学教师,如果仅靠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远远无法满足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教师作为知识源泉和智慧结晶的传播者,应指导和协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提高运用信息能力。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事实材料的提供者,还要帮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终身教育的实践对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社会,注重现代人才的需要和发展的教育。只有从学习的观点出发,率先学会终身学习,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打造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些都需要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终身教育。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为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目前,主要的研究趋势和热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虚拟现实,此技术可以模拟建立与真实环境相近的学习场景,使学习者似乎身临其境。

(2) 电子出版物,是指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各类电子读物,它可以使学生者更方便、更快捷、更广泛地获取知识

(3) 超媒体技术,是超文本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是一种非线

性的多媒体信息网络结构和信息管理技术,也可以对各类教学信息,如图片、声音、图像以及动画等进行有效的处理和管理。

(4) 远距离教学,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实现全球范围的课程传递和教学。在我国,远距离教学研究的重点是放在课件开发平台、界面设计、新教学模式的探索、课件的内容和形式、评估方式以及通讯交互方式等方面。

(5) 网上学校,是指将一所学校所具有的全部功能搬上网络,在网上学校,学习者可以在网上直接进行入学报名和注册、学习、考试、获得学分等。

(6) 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是指基于网络来进行群体形式的学习。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应用中的效益,而且,也有助于对学习者合作精神的培养。去年我国进行的“国培计划”的远程教育就属于此类形式。

在信息技术广泛进入教育领域的今天,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要冲破陈旧教育观念的束缚,认识到现代教育改革给信息技术教育带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师要想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应该将“发展信息化技术教育,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作为信息时代赋予我们当代教师的职责,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从而使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我们要把实现教育信息化,作为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不能单纯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教育信息化,让电脑代替教师上课,而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看问题。教育信息化应从教材

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等多方理解,即信息化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是实现教育跨域式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我们相信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教育信息化一定会展示出更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靳双琳 《浅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方法》 河南省焦作卫生学校

[2] 杨兆辉 《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中学

[3] 朱有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洮南市万宝乡中心小学

[4]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科学研究》 [5] 牟景文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一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