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JournalofHu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Nov.2005
■毛泽东研究
论毛泽东的科技思想
毛新宇
Ξ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与军事历史研究部,北京100091)
摘 要: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发展大致经过了长沙求学时期、延安时期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在毛泽东密切关注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他从国家整体发展高度,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和思考科技发展问题。他提出了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论断,倡导用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来开展科技研究,他认为自然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是人们争取自由的武器,科技事业的发展要重视培养科技人才,要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武装我国的工业、农业和国防,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的科技思想,以民族性、战略性、辩证性为基本特点,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科技思想;自然科学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35(2005)06-0005-06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长沙求学时科技思想的萌芽期;第二个阶段是延安时科技思想的逐渐形成期;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是毛泽东科技思想的成熟发展期。
毛泽东在家乡读私塾和在湖南省立图书馆工作时就接触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毛泽东在“五四”期间和建党初期,也广泛接触自然科学知识,同时非常重视科学思想的宣传和教育。1921年8月,毛泽东在湖南长沙与何叔衡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宗旨是“:研究各种学术,长期发明真理造就人才,使文化普及于平民,才学周流于社会。”自修大学研究范围为科学、哲学、文学三类。毛泽东在亲自起草的《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批评了那种学生终日埋头上课,而不知上课之外另有天地的弊端,提倡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认为自修大学是一种平民主义的大学,自修大学的学生可以到学校里研究,可以在家里研究,也可以在各种店铺里、团体里和公事的机关里研究。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科技思想形成时期。在抗
战时期,边区的经济、文化建设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毛泽东认为马列主义书籍中有许多自然科学知识,不了解自然科学就不能真正弄懂马列主义。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延安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讲了话。他在讲话中指出:自然科学是很好的东西,它能解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问题,所以每一个人都要赞成它,每一个人都要研究自然科学。有人认为中国历来就没有自然科学,这是不对的。中国自有人类生活以来都要吃饭,要吃饭就要进行生产,就有自然科学的萌芽。后来逐渐发达,不过过去没有把自然科学发展成为一个体系罢了。自然科学是人们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人们为着要在社会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人们为着要在自然界里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里得到自由。自然科学是要在社会科学的指挥下去改造自然界,但是自然科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发展却受到了阻碍,所以要改造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包含有自然科学,大家要来研究自
Ξ收稿日期:2005-08-28
作者简介:毛新宇(1970-),男,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军事战略和军事历史研究。
5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会有许多不懂的东西,那就算不得一个最好的革命者。根据他的讲话精神,在自然科学研究会的组织领导下,延安先后成立了化学、生物、医学、气象、地质等十几个学会。
当时,延安还创办了十几所学校。比较著名的有自然科学院、农业学校、纺织学校和通讯学校。在当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这是多么难能可贵。除了延安以外,其它抗日根据地也成立了许多自然科学学会和学术团体。这些学会的成立,促进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培养了科学人才,普及了科学知识,帮助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军工生产。
延安各种学会和院校培养的人才,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干部准备。许多人都成为新中国科技战线上的领导和骨干力量。这一切都和毛泽东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文化教育是分不开的。1941年,毛岸英、毛岸青还在苏联。1月31日,毛泽东在给他们的信中指出: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学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新中国成立后,从50年代开始至“文革”前,在毛泽东科技思想的指导和毛泽东的号召下,我国科技战线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在抗美援朝和“三大改造”结束后,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经济建设的同时,开始大规模发展中国的科技事业。1956年4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由周恩来、聂荣臻等领导牵头,成立了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并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个规划调整了科研力量和机构设置,确立了新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60年代,我国已经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70年代成功地发射人造卫星。
毛泽东曾预言:将来的中央委员会会有许多科学家、工程师担任国家的领导人,那时的中央委员会将是一个科学中央委员会。如今,毛泽东的预言实现了。1949年10月,毛泽东任命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11月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通过建国以来的艰辛探索,毛泽东逐渐形成了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明确认识。6
国家集中一切可能的力量、调动各种资源开展科学研究,使新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基础科学研究体系。从毛泽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再到江泽民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论断: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科学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成为指导中国科技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的重要理论指南。
1955年1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主持中央书记
处扩大会议,向李四光、钱三强等科学家了解有关铀矿资源及太阳能工业情况。同年7月,中央指定陈云、薄一波、聂荣臻组成小组,全面负责组织太阳能事业的发展。
1955年3月,毛泽东在《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要我们更多地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更多地懂得自然科学,一句话,更多地懂得客观世界的规律,少犯主观主义错误,我们的革命工作和建设工作,是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1]
的。”
1956年1月25日,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的
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一文中还说“: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
[2]的先进水平。”同年9月10日,在《关于第八届中
央委员会的选举问题》一文中指出“:搞经济,我们也有了一些经验,现在搞这些新的科学技术我们还没有经验。世界上新的工业技术、农业技术我们还没有学会,虽然我们已经有了六年的经验,学会了许多东西,但是从根本上说,我们还要作很大的努力,主要靠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学会
[3]更多的东西。”
1956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
干的一件事叫革命,现在干的叫建设,是新的事,没有经验。怎么搞工作,比如炼铁、炼钢,过去就不大知道。这是科学技术,是向地球开战。”“如果对自然界没有认识,或者认识不清楚,就会碰钉子,自然界就会处罚我们,会抵抗。比如水坝,如修得不好,质量不好,就会被水冲垮,将房屋、土地淹没,这不是处罚吗?”
1956年,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一文
中强调“: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但是,已
[1]
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他还说
毛泽东认为,无论研究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要坚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实事求是;(2)严谨周密的调查;(3)谦虚谨慎。
关于自然科学的性质,毛泽东认为是人们争取自由的武装,自然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利用却是有阶级性的。毛泽东还认为,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人类手工劳动生产技能却具有民族性。
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毛泽东认为有以下三点:第一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功能;第二是提高国家军事能力和巩固国防的功能;第三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功能。毛泽东历来重视重大科技决策问题,因为这是一种带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这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决策共有四次:第一次是制定科技发展长期规划,提出向科学进军;第二次是关于发展原子弹、氢弹的决策;第三次是搞人造卫星的决策;第四次是关于赫鲁晓夫提出和我国建立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建议,被毛泽东坚决拒绝的决策。第四次决策涉及国防安全和国家主权,所以毛泽东坚决回绝了赫鲁晓夫的请求。当赫鲁晓夫表示在核潜艇研制方面拒绝和中国合作时,毛泽东下定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决心。
毛泽东还提出四条发展科技事业的指导方针,这些方针是:(1)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尽量争取外援;(2)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办大事;(3)利用政治优势,大力协同集体攻关;(4)尊重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搞百家争鸣。
毛泽东历来主张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他的理想是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分子知识化,这样,可以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大弊端。毛泽东对知识分子和对工农始终是有区分的,但又从统一战线的角度来看问题,认为我党已有了掌握知识分子能力的有利条件。
1956年,中央在北京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
中国必须掌握尖端国防科学技术,先进武器必须搞。从航空航天事业看,我国航空工业从1951年起步,1956年就造出了高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跻身于世界少数能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行列。50年代末期我国研制P—2导弹,开始有苏联专家帮助,后来,苏联专家撤走并中断全部技术资料供应。我国导弹研制人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于1960年底,将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送上蓝天。
1959年底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
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拿汽车来说,我们这个大的国家,最少应该有三四个像长春汽车厂那样的制造厂。就是在搞大的、洋的方面,我们也不能指靠[4]人家。”
20世纪60年代,围绕原子弹、氢弹、导弹等国
防科技项目是上马还是下马,产生了尖锐的矛盾。1961年7月,贺龙、聂荣臻在北戴河召开国防工业
会议,会议决定原子弹、氢弹、导弹等国防科技项目坚决上马。这一决策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明确支持。
毛泽东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哲学观指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倡导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研究哲学,同时在哲学的指导下学习研究自然科学。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世界在时间、
空间上都是无穷无尽的、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论断。毛泽东这一科学论断,对世界物理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科学家根据这一论断提出了层子模型,西方科学家提出了夸克模型。
197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格拉肖在世界
第七届粒子物理学研讨会上提议,把比“夸克”层次更深的粒子命名为“毛粒子”,以纪念毛泽东提出的“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论断。毛泽东始终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无处不在的。
毛泽东对待知识分子、科研工作者的思想一方面肯定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加强党对知识分子的领导;同时,又强调知识分子、科研人员要同工农群众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书本上所学的知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人民服务。
的会议。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讲话要点是:(1)知识分子是可以被改造的;(2)我们党现在要搞技术
和文化革命;(3)搞技术革命,没有科技人员不行;(4)我国人民应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在科学、文
化、技术、工业各方面都好的国家;(5)我国要培养大批知识分子。
毛泽东历来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教育和科技
7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人才的培养。在延安时期就创办各种院校,大量培养科技人才和科技部门党政干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改革的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教育向广大工农群众开门的问题;二是发展改革高等教育问题。要发展尖端技术,就要大量培养人才,要有自己的人才培养基地。毛泽东亲自任命陈赓为我国第一所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并亲自审阅学院第一期教学计划,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发展我国尖端技术的殷切之情。
毛泽东作为政治家、战略家、哲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认识不同于一般领导者,就在于他从国家整体发展高度,以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和思考科技发展问题。他在这方面的思想有如以下几点:(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洋为中用;(2)发展科技要为国民经济建设、巩固国防服务,做到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军用和民用相结合;(3)打破常规,大胆创新,立足赶超。毛泽东对技术革命内涵作了界定,认为小的技术改进叫技术革新,在技术上带根本性的有广泛影响的大变化,叫技术革命。1969年6月6日,毛泽东在《对空军部队技术革新情况报告的批语》中指出“:对每一具体技术改革说来,称为技术革新就可以了,不必再说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指历史上重大技术改革,例如用蒸汽机代替手工,后来又发明电力,现在发明原子能之类。”关于科技创新,毛泽东的基本观点是,人类总是不断有所发现、创新、前进;悲观主义是没有出路的,科学研究本质在于有所发现和创新。
对于科学技术和政治的关系,1963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一文中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
[4]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毛泽东提
泽东以哲学家的敏锐目光,将科学实验当作人类实践基本形式之一,是推动科学认识发展的重要环节。1963年,毛泽东进一步把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当作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三项伟大运动,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关于科技发展与社会制度和群众运动的关系。发展科技事业,是仅仅依靠科学家和知识分子关起门来搞科研,还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走进工厂农村,在生产实践中解决科研问题,在当时,党内思想有分歧。毛泽东一贯倡导走群众路线,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大力推广“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精神。毛泽东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而李四光、华罗庚等杰出科学家是与工农相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楷模。这方面的经验是很宝贵、很值得总结和发扬的。
毛泽东高度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1963年12月16日,毛泽东在《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一文中指出:“三大革命运动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不能完全采用实验的方法,例如研究政治经济学不能用实验方法,要用抽象法,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的。”他说“:科学研究是有实用的,还有理论的。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有专人搞,不搞理论是不行的。要培养一批懂得理论的人才,也可以从工人农民中间来培养。我们这些人要懂得些自然科学理论,如医学方面、生物学方面。”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三个基本特点是民族性、战略性、辩证性。民族性的特点是指毛泽东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国际力量对比来思考科技发展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忧患和紧迫意识。毛泽东还强调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强调自力更生,以我为主,洋为中用,打破常规,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注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对科技事业的关注始终以战略家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展开,主要表现在:(1)决断早。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毛泽东就号召向科学进军,进行技术革命。(2)视野宽。毛泽东始终把科技事业当作整个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有机部分来考虑,把发展科技事业当作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手段。(3)眼光远。毛泽东立足于国家长期发展来思考科技发展问题,注意科技发展带来的长远效应。他提出的关于从政治性中央向科学性中央转变的思想,关于用技术革命改
出,科技人员要又“红”又“专”,要求将二者结合,既反对空头政治家,又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
关于科学技术和哲学的关系。毛泽东历来重视从哲学角度思考自然科学的问题,他认为,从本质上说,哲学和科学密不可分;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毛泽东历来用马列哲学来指导自然研究。毛8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变整个社会面貌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他的长远考虑。
毛泽东是辩证法大师,在思考科学技术发展的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特点[5]。毛泽东关于用哲学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关于基本粒子无限可分的思想,关于政治与科学关系的论述,关于发展经济和科技之间关系的论述,关于专业队伍和群众关系的论述,关于军用和民用关系的论述,都充满了辩证法的光辉。这些思想成为毛泽东运用辩证法的典范,体现了一个哲学家的理论旨趣和特殊风格。
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在毛泽东密切关注和直接领导下进行的。毛泽东科技思想主要是一些战略思想,也可以说是从战略方面提出的思想。所以,它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作用是根本性、基础性的,主要表现在:(1)明确中国科技事业在整个国家建设中的战略地位;(2)通过团结教育原有的科技知识分子和大量培养新中国的科技人才,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科研能力的结构比较合理、层次比较齐全的科技人才队伍;(3)奠定了有中国特色的新式教育基础;(4)作出了重要战略决策,使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辉煌成就。重大科技成果有“:两弹一星”、人工合成胰岛素、银河计算机、电子显微镜、射电望远镜、高度照相机,各种新型材料、电子元器件、精密机床仪器表等。我国已有能力建造大型钢铁基地、大型水电站、万吨远洋轮、重型机械制造厂。农业方面运用科技改良土壤,进行水利建设,加强了对黄河、长江、淮河的治理规划。我国还建立了比较合理的卫生防疫体系。基础科学理论,如数论、计算科学、核物理、化学、射电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
毛泽东科技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是要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武装我国的工业、农业和国防,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为实现这种战略构想,在毛泽东的关怀和倡议下,党中央采取了两项重要措施:一是制定全国性科技发展长远规划并加以实施,开展群众性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二是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又制定了1963到1972年十年科技发展规划。规划的实施,使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新的科技部门,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科研体系,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带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
门的诞生和发展,改变了我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落后局面。通过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先模仿、再改进创新,大面积推广,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和提高了我们的技术能力,直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国的社会面貌、经济、科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综合实力得到极大提升,国防力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将台湾
代表驱逐出联合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关系正常化。从此,一大批国家和中国建交,新中国终于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走上了世界历史舞台。
毛泽东科技思想,在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延安时期,革命、军事处于第一位,经济建设要为战争服务,毛泽东也没有忽略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他倡导成立自然科学院,成立自然辩证法研究小组,重视建立各种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更是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提出要搞技术革命。倡议编制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下决心搞原子弹、氢弹、核潜艇、人造卫星。作为一个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和最高决策人,能够如此重视科技发展问题,提出那么多思想,作出那么多重要决策,确实显示了一个伟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雄伟气魄。
毛泽东科技思想在当代的意义表现为:第一,对毛泽东思想研究,过去偏重政治、军事、哲学方面,对毛泽东科技思想研究还处于相对薄弱状态。毛泽东思想是我军的指导思想,在科教兴国的今天,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变,要加强毛泽东科技思想研究,以弥补这个缺憾。第二,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科技思想同样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毛泽东科技思想,也有助于深刻、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科技的一系列论述。第三,毛泽东科技思想中的组织全国科技力量、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制定我国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的思想,科技发展必须和国家需要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思想,关
9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于必须打破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关于积极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的思想,关于重点发展、大力协同、集体攻关的思想等重要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事业,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是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中国人民对民族振兴和科学事业发展有充分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在《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一文中即指出,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的后面一步一步的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难道这事做不到的吗?是吹牛皮、放大炮吗?不,是做得到的,既不是吹牛皮也不是放大炮。只要看我们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我们不是在我们的国家里把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从根本上打倒了吗?我们不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15年的努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也达到了可观的水平了吗?我们不是也爆炸了原子弹吗?过去西方人加给我们的所谓东亚病夫的称号,现在不是抛掉了吗?为什么西方资产阶级
能够做到的事,东方无产阶级就不能够做到呢?这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任何反动势力阻挡不了的。1964年12月13日,毛泽东在《对政府工作报告稿
的批语和修改》中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100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
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让我们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共同努力吧!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苏 越,麻保安.重读《实践论》《矛盾论》的新认识[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59-62.
OnMaoZedong’s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hought
MAOXin-yu
(ResearchInstituteofMilitaryStrategyandMilitaryHistory,PLAAcademyofMilitarySciences,Beijing100091,China)
Abstract:MaoZedong’s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houghtwasroughlydevelopedinthreeperiods,namelyinhisstudyinChangsha,hisstayinYen’anandinthe1950s&1960safterthefounding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Underhisdirectleadership,MaoZedongpaidmuchattentiontothedevelopment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cause.He,fromalong-runstrategicperspective,viewedandthoughtabout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2mentfortheentiredevelopmentofthenation.Heputforwardthescientificstatementthatmattercanbeinfinitelydi2videdandadvocatedtoconduct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researcheswithscientificspiritandattitudes.Hesug2gestedthatnaturalscienceisclasslessandisalsotheweaponofpeople’sstruggleforfreedom.Hefurthersuggestedthattodevelop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cause,moreattentionshouldbeattachedtothetraining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alents.Theindustry,agriculturalandnationaldefenseinChinashouldbearmedwithworldadvancedtechnology,soastobuildChinaintoastrongsocialistcountry.MaoZedong’s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houghtisofthenational,strategicanddialecticalfeatures.ItisanimportantpartofthesystemofMaoZedongThoughtandisofmuchsignificanceforthe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causeinModernChina.
Keywords:MaoZedong;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thought;naturalscience
(责任编校 龙四清)
10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