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世界,物流业以迅猛的势头发展,物流这个名词越来
越多的被人所关注,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新兴的产业。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物流产业正呈现出一种良好的态势发展,只有将中国的物流公司做大做强,才可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随着经济全球化,美国、欧洲等大型物流企业实施跨国购并、联合与合作,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我国应该多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搞好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现代世界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我国首先应当发展人才战略,大力培养中国的高级物流人才。其次,还要多进行中国的产业结构改革,在拥有一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的同时,建立一条覆盖全国发高速物流体系。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
世界经济一体化
组织体系全球化
当今世界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的态势,在近20年里,世界物流由初级阶段逐渐发展成熟。如今,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强,国际间的物流合作越来越密切,从而,物流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世界物流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一)世界物流市场发展迅猛,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呈现快速发展随着企业和用户对于物流“第三利润源”认识的不断深化,物流受
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物流产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据统计,从1996年至2002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年均增长率约为13%,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流向“物流”这个新兴产业,带来了物流产业的繁荣。(二)电子物流逐渐兴起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电子物流的兴起。电子物流是通过与供应链伙伴共享数据、知识和信息,将关键物流过程转换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系列通讯、计算与协同技术。电子物流提供商借助于电子物流技术,在供应链可视化和一体化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点到点的解决方案,并在线追踪发出的货物,在线规划运输路线,在线进行物流调度,在线进行货运检查。电子物流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传统物流运作模式,使物流服务呈现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三)物流企业的购并与合作日益增多
随着经济全球化,美国、欧洲等大型物流企业实施跨国购并、联合与合作,大力拓展国际物流市场,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这必然带动国际物流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将进一步推动国际物流企业之间的购并与合作。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凭借其管理、技术、资金和资源等优势,构筑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从而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
(四)信息技术提升物流装备和管理服务水平
先进物流企业广泛应用计算机、通讯、光电一体化、语言识别等高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物流过程的可控性,逐步实现物流服务的信息
化。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重要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世界物流市场格局和面貌。(五)物流服务的优质化和全球化
随着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总体上看,物流服务的优质化是物流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物流成本已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客户更多的是注重物流服务的质量及效率。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消费趋势的加强,物流服务也必将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六)物流服务网络化
现代物流为保证快捷、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需要大型物流组织建立完善的网络体系,达到最优的库存水平和库存分布,实现机动、快捷的运输和配送。网络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之间实现计算机联网,另外,与下游顾客也要建立计算机网络通信;二是组织的网络化,即所谓的组织内部网,包括整合与外包在内的企业供应链网络。(七)第三方物流提供供应链管理是物流行业升级的基本模式生产和销售企业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纷纷选择物流外包,作为其实现高度专业化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此激励下,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经销等企业,以及新进入物流领域的各类企业,纷纷增强物流管理功能,依靠对物流各个环节扩大高增值服务,转向提供供应链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八)绿色物流是物流发展的长期趋势
物流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及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物流发展的长期趋势是绿色物流。绿色物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二、当前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
(一)制约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
1、生产力水平落后。1998年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65%左右,其中美国为71%;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6%;而中国2001年第三产业产值仅占GDP的33.6%。第三产业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物流属于第三产业,从其比例看,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对物流的需求严重置后。
2、体制的问题。我国多年来基本是计划经济加地域经济,地区间经济封闭;物流相关部分分别由铁道、交通、民航、内贸等不同部门管理,物流体系的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由于内贸、外贸分离,导致对内、对外物流分离。企业“大而全、小而全”成为基本国情,社会化物流受到严重制约。
3、观念上的问题。多年来,中国崇尚自力更生的信条,企业办社会是普遍现象,许多生产企业仍热衷于自营物流方式。调查显示,生产企业53%,商业企业39%有车队;生产企业59%,商业企业44%有仓库,汽车空驶率高达37%。在物流中淘金成为众多生产企业的选
择。
4、社会化物流水平低。由于物流知识普及不够,一方面生产企业对第三方物流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社会化的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功能单一,经营规模小,而物流企业自身的包袱导致所提供的服务价格居高不下,这也是制约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概括地讲,中国需做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培育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培育,两者只有互动,共同培育,才能形成健康的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和各省市政府已开始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一项涉及经济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来抓。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支撑点之一。可以说,当今中国,现代物流已经走到了经济发展的前台,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这是因为:
1、生产与物流相互依存。我国工业生产中,物流所占用的时间几乎为整个生产过程的90%,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比重,账面反映为40%,全社会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而美国物流费用支出仅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9%,且呈下降趋势。我国的物流还有广阔的空间。
2、生产企业对物流的重视从营销策略到营销战略。专业化分工导致对市场专业物流的需求加大。许多生产企业为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
足消费者需求,将主要精力用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开发,如新产品和技术的创新等,开始尝试将本企业的物流业务整体转交给物流企业来承担,希望通过专业分工协作提高运行效率。由专业物流企业设计物流方案并提供产品促销、仓储、加工、配送、信息等一条龙、全过程物流服务。物流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产的集中化趋势,需要物流实现规模化、网络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技术和产品比较成熟的生产企业显现集中化趋势,如家电等行业,采取低成本扩张等方式迅速壮大企业实力。一方面,企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其产品需要经过各种通道送达全国乃至国外客户手中,需要网络化的物流企业做为其分销网络的组成部分帮助其实现销售,拓展市场;另一方面,竞争导致产品本身成本的压缩空间减小,希望通过物流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服务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康佳、长虹每年都有几百万台家电产品需要集散和配送,钱江摩托、济南轻骑等厂家每年要有上千万辆摩托车需要运送。每个大的商场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物流网作为支撑。(三)当前我国物流市场的细分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六大趋势
①吃穿用的高档化。三亿人口进入小康,生活讲究精细,追求名牌(20-30岁),如大屏幕高清晰等。
②新三件。私人汽车、住房、现代通讯,带动相关产业120多个。
③生命生物工程。凡有利于人的健康,青春保护、寿命延长的都
属此概念。保健、化妆品(目前城市15%的人使用)。④精神产品。教育、文化、娱乐、媒体、留学⑤服务业。体力、智力、金融保险、运输、信息业等。⑥三农。农村、农民、农业;2、现代物流市场可分成三块可将消费群体按收入划分为:
①5000元以上高收入群体,这部份人消费的产品大量是国外的,而不是国内生产的一般产品;物流量占10%,价值为60%;②5000--1000元中等收入人群,消费品大量是国产货,这个群体占到40%左右;物流量占40%,价值占30%左右;
③1000元以下消费群体,众多的应该属城市的待岗、失业的和一些农民;物流量占50%,价值占10%。
伴随着三种收入消费群体,物流的需求层次也相应分成三部分:最上层的宝塔尖是一块,份额并不大,20%消费群体,物流量占10%,物流价值占到60%左右。从业务量来讲,主要是国外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合资企业和中国的一些搞高附加值的企业。目前主要是与外资企业具有战略伙伴关系的物流企业在干。
第二个消费群体的流通国有物流企业占据相当的份额。占物流市场总价值的30%,物流量占40%。随着加入WTO,这块领域是竞争的焦点,国外企业将用低成本、廉价、优质服务的策略,与国内的物流企业竞争。这就是我们下一步面临的非常艰难的一个问题。第三个消费群体收入低,实际上就是以农民为代表的农副产品的
物流配送。农产品本身就是低附加值,且地域辽阔,组织成本高。物流价值占10%,物流量占50%。
三、中储从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探索和实践物流企业的还可分为:实体物流企业、物流管理公司、物流技术公司。但目前三类企业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实体物流企业又分为以仓储为主和以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一)我国储运企业发展的历程
物资储运在我国储运业中比较具有代表性,从其发展的进程基本上可以看到整个国家储运业发展的概况。从时间上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生产上指令性计划,劳动工资上统配统调,财务上统收统支。
第二阶段:七九年至党的十四大前。我国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过渡政策。储运企业实行计划为主、老货主为主、生产资料为主,计划外为辅、新货为辅、生活资料为辅的,即所谓“三主三辅”的经营方针。思想观念上基本上是产品经济,但实际市场经济内容已非常丰富。
第三阶段:十四大至十五大,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市场化进程。从计划到市场,物资储运经历了痛苦的转期,大量仓库出现资源枯竭,如中储沈阳虎石台一库历史上库存达到过27万吨,吞吐数十万吨,这个时期出现大面积空闲场地,对市场经济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
第四阶段:十五大以后,理论上进一步突破,国企改革的方针明确,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按劳分配,技术参股、兼并、破产、关闭、重组等得到广泛探索。
(二)传统储运对现代物流的继承性和改造的艰巨性
传统储运如加工、配送、包装、货运代理等有着向现代综合物流发展的先天条件和业务的继承性,这与完全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是不同,可以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注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原有资源和互不相同又相互关联的功能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较大跨越。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企业也都是在原有仓储运输的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
1、中储向现代物流转变的优势:
(1)物质资源优势。所属企业分布在主要中心城市和东部地区,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占地面积1100万平方米,库房面积库房面积157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111条,100公里;吞吐量:3000万吨;年平均库存140万吨。为客户的物流需求带来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2)客户资源优势。经过多年业务和积累,中储已建立起自己独有的客户群,现有客户两万余家。通过提升业务功能,提供综合配套和延伸服务,逐步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需要,同时不断开发新行业及新客户,调整收入结构,将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的步伐,经过深入挖掘,可转变为竞争优势。如仓单质押业务、进出口业务、全程代理业务等。
(3)网络资源优势。中储在全国中心城市和重要港口设有子公司及控股公司120多个,控股上市公司1个,大中型物流中心54个,物流及销售网点160多个。储运协会会员的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100多个仓库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为建立覆盖全国的物流配送网创造了条件,为实现物流业务网络化运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4)管理资源优势。中储拥有丰富的仓储、运输、加工、配送等专业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
(5)品牌和信誉优势。中储品牌的综合内涵及市场价值开始显现,各类客户对中储品牌的认可度愈来愈高,同时带动了服务质量的升级。中储总公司被列为国家经贸委34家现代物流工作重点联系企业之一。2002年中储被授予“中国物流实验基地”。
(6)本土化优势。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在中国难以找到市场。马士基最先搞船业务,后搞分拨中心,收费标准高,非中国企业能承受。中储是与中国的企业同步发展起来的,按照这些企业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对中国产业发展具有互动效应。
2、转变的艰巨性:
(1)体制改造的艰巨性。物流业是充分竞争的领域,目前国有独资的体制缺乏活力;这些年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但有些根本性的问题触及不够,尤其是人员观念转变的任务艰巨。
(2)市场化进程缓慢。中国加入WTO后,传统企业将面临国际
竞争,国企机制转换方面市场化进程缓慢,不能有效调动人的积极性,大锅饭机制仍占主导地位,衙门多,官多。
(3)国有老企业的历史包袱沉重。债务包袱,特别是计划经济观念根深蒂固。如盘活资产上阻力重重。设施装备落后等。(三)中储在体制和管理上的创新实践
中储总公司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1962年成立,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家为了统一调拨当年生产准备的生产资料而在全国设立的,是个典型的以仓储业为主的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仍保留了完整的全国网络体系。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曾因盲目追求多元化和对市场规律认识不清而受到过巨大创伤。沉痛的教训使中储重新确定了做中国一流现代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通过大力度的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实践,从1997年起开始从低谷中走出,连续实现盈利。主要做法是:
1、清晰产权。1996年底,财政部批准中储系统资本金上划,当时在内贸企业尚属首家。这是中储系统开始向现代企业迈进的里程碑,结束了储运存在了近40年的以行政隶属关系为主要特征的组织领导体制,总公司与下属企业建立了资产纽带关系。总公司起到了“国有资产投资主体”的作用。这是现代企业制度中“产权明晰”要求的一种具体体现。这一重大突破为中储后来的一系列改革,明确了企业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为中储系统的公司制改造奠定了重要基础。2、股份上市。1996年中储争得了国内A股上市的机遇,1997年1月,中储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为“再造中储”找到了一条途
径。随后,总公司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壳资源,通过配股将总公司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上海的四个库、南京、无锡仓库先后配入上市公司,通过配股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进行项目投入,提高盈利能力。通过不断配股或收购,达到中储整体改造的目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净资产由上市时的5020万元增加到7.5亿元,增长近15倍。上市以来共募集资金3亿元。中储股份总股本已从上市之初的5163万股扩大到现在的3.1亿股,其中国有法人股从3263万股扩大到1.8亿股,社会流通股从1900万股扩大到1.26亿股。已从一个地域性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综合物流企业。中储股份不仅接通了金融管道,是募集资金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通过资产重组,达到资源优化配置,转换经营机制的目的。
3、体制改造。资本金上划后,总公司与下属74个企业建立了直接的投资关系,为了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体制,针对大部分原二级公司债务大、包袱重(离退休干部多)、经营和管理职能混淆等状况,总公司决定将原二级公司改造为子公司,组建地区事业部,形成总公司(本部)、事业部、子公司及总公司、控股公司的组织领导体制,并相应确定职责、权限、义务。此次根据中储的实际进行的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近年中储系统在按公司制企业的要求,进行投资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对发展前景好的业务,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促其加速发展。如北京中储国际货代公司由总公司货代部改制而成。1999年改制,总公司持股40%,经营者和职工个人持股60%。
4、管理升级。传统储运向现代物流转变的核心问题是真正树立服务意识。而服务只有实现标准化,才能树立品牌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标准化的服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中储1999年对原有业务流程,根据现代物流特点重新进行整合,制定了统一、规范的储运业务新流程。新流程更加贴近市场,注重客户管理,强调了“集中受理,一条龙服务”的模式。中储的大部分企业通过了ISO9000体系认证。
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是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实体网络与计算机网络结合。中储标准化业务流程为基础,开发了一套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以仓储物流资源为基础,横向联合仓储和运输网络系统、纵向连接行业分销系统,智能的、服务方式柔性、运输方式综合多样、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全国性物流服务网络系统。
标准化问题一直是我国物流现代化的瓶颈。做为具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专业物流公司,中储积极参与国家物流标准的制定。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委托,由中储制订的国家标准《数码仓库应用系统规范》、《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已经国家技术监督局核准正式发布实施。《物流业仓储业务服务规范》、《物资银行业务服务标准》正在制定中。6、设施改造。
(1)利用中储股份的融资。2000年二次配股共募集资金2.38亿元,配股资金全部用来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物流设施的更新改造。在上海、天津、无锡、南京等地建设现代化物流中心,开展城市配送;在
天津新港投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项目,在青岛黄岛建设物流中心,为港口物流和城市配送服务;在郑州开发区扩建“恒科实业”,确保主导产品电子吊秤在技术性能和市场上的优势,在中国电子秤市场占50%市场份额。
(2)借助城市规划。客观上,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有的仓库逐渐被商业区和居民区包围;市区对货车的交通管制越来越严格;以及城市重新规划和环保等要求,仓库要向交通便利、有利于为目标客户降低成本的位置转移。与城市规划结合,整合原有物流资源,既可以在最短时间、最低投入实现城市物流的合理布局,也有利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是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双赢”。如:2001年10月26日开业的中储石家庄物流配送中心,是用150亩的老库区与80年代机械委所属石家庄汽车制造厂进行置换,用补偿资金建设2.7万M2沉降式站台流转库的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成总面积210亩,
总值上亿元,仅用半年时间改造完成,是该市与国际物流业接轨的最大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目前已开发了TCL、美的、格兰氏、丝宝、鲁花、三菱等大客户的物流业务。该置换项目不仅盘活了中储的自身资产,也有效利用了社会闲置资源。
2002年2月投入运行的成都中储物流中心也是通过置换建成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建成的13500M2高站台、钢结构流转库,已被海关确定为公共保税库,并与香港中华药业、雀巢等大客户签署协议,成为其在成都的配送中心。
目前沈阳和上海利用城市规划进行重组工作正在进行。
(3)吸引外资。2002年7月,中储与天津天保控股有限公司,日本冈谷钢机株式会社三方组建了合资物流公司,该公司首期将建成3.3万平方米大型现代化物流中心。三方通过优势互补,利用天津保税区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国际物流环境,借助中储全国的物流网络资源和管理经验,引进外方现代管理技术和产经验,共同搭建国际物流平台。
7、人才培训。2001年中储对8个地区事业部、直属公司干部进行调整,调整了34人,班子平均年龄从52岁降至45岁,大专学历从76%上升至87%。近两年中储又引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600余人。中储近几年举办多期物流高级培训班六期,聘请高校知名专家授课,主要培养金融、外贸、保险、运输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共培训管理人员400余人,其中100多人参加国外培训,一些年轻干部已充实到领导岗位,为中储开拓全程物流组织等业务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储还采取总部与地区事业部、子公司人才交流的方式,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干的舞台。(四)中储的业务创新实践
1、静--动。计划经济时期,中储做为国家当年生产准备的“蓄水池”,每年的物资平均周转次数为2次,现在为年平均周转10次。部分生活资料甚至每周周转一次。全系统吞吐量以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年吞吐达到3000万吨。平均库存量却大幅下降。仓库打破了静态、封闭的状况。
业务结构处在变化之中,由原来单一的生产资料向生产、生活资
料并存,且生活资料的比重不断扩大。形成了原材料物流、产品物流、港口物流、项目物流、贸易物流的运营模式。仓库逐步向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为一体的物流中心转变。
2、单一功能--复合功能。中储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系列化服务,注重多元功能整合。已从单一的储运功能向多功能转变:(1)现货市场交易功能。仓库变成生产资料批发、零售市场,实现商流与物流的结合,是我国生产资料营销模式的一大进步,缩短了流通时间,节约了流通空间,降低了流通成本,将在较长时间与直销、代理、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并存。中储从90年代初开办第一个生产资料市场以来,目前已建成钢材、建筑材料、汽车、木材、塑料、闲置设备、农副产品、化肥、日用百货等市场近30个,其中大型金属材料市场10个,年交易额300多亿元。客户包括全国各大钢厂、汽车厂、纸品生产厂及分销商等。
(2)分销功能。仓库有贴近用户的特点,生产企业为了加速其产品走向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已将物流企业纳入其分销渠道。中储目前已成为众多钢厂、纸品厂、汽车厂的代理分销商,将传统意义的物流功能向上、下游延伸,形成了供应物流和分销物流模式。如南京分公司为南京地铁、扬子石化等大工程提供工程建设不同材料的采2002年中储总公司系统共销售钢材55万吨。购、配送的一条龙服务。汽车销售代理也初具规模。
(3)仓单质押功能。仓库在法律上有控制货物的权力。在当前全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完备,信用危机频频出现的情况下,仓库协助银行
控制金融风险的价值开始显现。目前中储的南京、上海、成都、天津、沈阳、无锡等10几家物流中心与13家商业银行合作,为有库存又急需资金的客户开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利用物流中心的信誉和现代化信息手段,为银行降低金融风险,为客户融资,授信额度已达10亿元,质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家电、纸张、化工等五大类。实现银行、客户与物流中心“三赢”。
(4)加工功能。各金属材料物流中心均开办了金属材料的剪切加工、拉直、拉细等业务,其中,中储与宝钢、日本三菱商社合资的钢材剪切加工中心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年加工能力12万吨。从中储2001年剪切加工收入比2000年同期增长40%的趋势看,物流中间加工的需求很大。许多仓库开办改包装等中间加工业务。(5)配送功能。配送是物流企业的基本服务功能,中储承诺为客户提供24小时配送服务,目前城市配送网络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根据客户需求,配送的方式主要有:生产配送:按生产线的作业节奏,准时按需将生产的备件送到生产线,再将产成品运送到全国市场;销售配送:做为生产企业异地的配送中心,按客户指令送到目标市场,配送半径约200公里。供应配送:为重点工程采购所需不同品种规格的材料,并按时送到工地。商业配送:成为连锁超市同城及异地多家分店的配送服务商,提供准时、快捷的门到门服务。如中储沪西公司为正大易初莲花在上海、武汉、杭州等地的5个连锁超市配送。客户有海尔、长虹、康佳、厦华、澳柯玛、LG、美的、厦新、爱立信、鲁花、丝宝集团等生产企业等几千家。
(6)信息服务功能。库存聚集了大量的市场信息,是市场价格、供求情况的晴雨表,准确适时的市场信息对客户做出正确的决策极为重要。中储的大部分现货交易市场为客户提供互联网宽带接入服务,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建设产生的货物流量、流向及价格等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实时的信息发布与查询。
(7)其它功能。如期货交割库功能,10个库成为有色金属交易所的指定交割库,如上海期交所80%的铜存在上海江湾库,60%的铝存在中储沪西库。保税功能,如天津招商保税库,成都物流中心公共保税库等。
(8)集约功能。根据客户多元化需求,将全过程物流方案设计、加工、配送、分销、国际货运代理、进出口贸易、现货交易市场、起重运输机械制造与修理、检验、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电子衡器生产等功能进行整合。目前,中储正在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上物流服务平台,对中储分布在全国的物流中心进行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
3、据点经营--网络经营。网络是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标志。生产企业一地生产、全国销售的特点,大部分需要异地物流服务,提供全程或全国物流整体方案,如果没有网络很难快速反应,规避全程服务的风险。中储通过强化总部的业务总揽和利用信息技术,目前已初步建成了城市配送网络,解决了返程的空载问题,成为客户产品进入市场的安全、畅通的物流通道;为海尔、长虹等一批大客户服务;初步形成了全国的贸易网络,开展进出口代理业务和国内的金属材料分
销;沿海形成国际货运代理网络;现货市场体系建立了行情发布系统,形成了供求信息网络。物流网络体系相互融合,拓展了服务的空间和增值服务的内涵。
4、国内--国际。中储的国际货代业务从80年代末开始起步,多年来一直稳步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大连、青岛、连云港、秦皇岛、湛江、郑州等全国港口城市和内地设立了21个货运代理公司,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为主要服务对象,与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跨国的多式联运业务、货运代理业务、报关等业务,成功地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来宾电厂、首都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等进行全过程货运代理服务。
中储以进出口贸易为龙头,带动全程物流的发展。国内与国外,物流与贸易有机结合,使中储整合内外部资源的能力不断增强。如中储总部与沪西分公司联手,从德国进口复合地板,从单纯的存储业务逐步扩展为进口报关、报检、存储、理货、配送的全过程物流服务。
5、传统--现代供应链管理。中储近年大力发展全过程物流组织和运营,总部统一组织,共同开发各地需要一地生产、全国销售的知名品牌的全程物流业务,成功地在全系统运作了以下项目:澳柯玛太阳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项目,泰达股份有限公司项目以及百绿集团项目和中化国际化肥公司项目。为这些公司提供全国物流代理业务,由中储负责在全国23个城市设立区域分拨中心,其中,杭州、福州、长沙、贵阳、昆明、南宁、兰州、黑龙江、济南、南昌等10个省市
的物流业务网点不是中储的直属企业,在增强总部的业务总揽功能、整合社会仓储资源、与同行物流企业变竞争为合作关系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前,与中储协会的遍布全国的100多个仓库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物流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使各环节无缝衔接。全程物流服务的关键是运输环节的组织及车辆管理。中储在运输业务上采取以自有的车辆为核心,组织整合社会车辆,目前中储自有车辆300余辆,而可支配社会车辆3000多辆。
从世界物流企业发展趋势看,呈现一种新的变化,运作模式趋于集中,世界十大物流企业,皆为集权运作模式,其盈利模式主要集中在空运、快递和陆路运输。我们正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储特点的运营和盈利模式。今后传统储运改造为现代物流企业的方向把握:1、建立物流运营快速组织体系(应该扩充)仓储网络和物流平台展仓单质押融资业务
3、建立城市配送网络
2、建立全国性4、积极稳妥地开
6、加强对物
5、尽快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流应用技术的研究和使用7、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物流团队
注释: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中间人,以签定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为其他公司提供所有的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
参考文献:中国物流网
中国营销网
广州货架厂www.linghangjs.com
仓库重型货架厂www.td-rack.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