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导致了食物与木材、薪柴等需求 的增加,从而引起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及林地的退缩; 国家森林转型,是指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
进,整个国家的森林退缩态势出现减缓直至停止,并开始转 变为扩张。一般认为,“经济增长路径”是发达国家的森林
转型实现途径,而发展中国家的森林转型经由“森林稀缺路 径”实现。“经济增长路径”是指通过经济发展,增加非农就
业机会,促使大量农业劳动力脱离农业生产,继而造成劣质
耕地退耕,实现森林恢复;而“森林稀缺路径”是指社会对森 林产品需求增加,价格上涨驱动扩张。许多研究表明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发生森林 转型,并普遍认为中国的转型是采用“森林稀缺路径” o然
而冲国的森林转型将有可能从政策驱动的“森林稀缺路径” 逐渐转为社会经济发展所驱动的“经济增长路径”。原因是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业劳动力向
二、三产业迅速转移,导致农村地区农业劳动力大量减少, 继而在山地丘陵等边际地区出现大范围的耕地摇荒现象, 具体会在下文中进行更为详细的阐释。1.1.2我国耕地挥荒的3种形式(1)耕地闲置形式。各行业产业结构的完善,推动了劳
动力的进步,使绝大部分人力劳动解放开来,主要劳动力都 偏移到城市中,基于此,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耕地闲置
的情况。而耕地闲置可以分为以下2种:一是土地上完全
不种植作物。使土地处于显著状态,在无人管理的条件下, 大大地降低了耕地的质量。二是在耕地租赁处理的过程中, 将田地租赁给与作为生产相关联的企业。虽然看似与农作
物生产有关,但在实际耕作处理的过程中,此类企业为了实 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不惜一切代价地使用这个化学药
品,严重地影响了土地的耕作条件,在完成一季或几季生产 之后,就会使土地产生明显的肥力下降问题。以上这2种
应用条件,都会对土地的使用条件造成危害,并在引发连锁 型的土地危害,严重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出席发展。而这一
现象,在全国农村地区都有所显现,是我国农村发展所面临 的典型性问题。(2) 耕地荒废形式。自然因素的条件下,部分自然灾害
频发的地区,会在出现自然灾害的同时,逐渐缩减耕地范围, 并导致土地资源的荒废。而在人为因素的影响条件下,由 于受到城市化发展与农药使用问题的影响,会使得土地资
源的可耕种条件不断下降。在这一条件的影响下,更加激
化了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的废弃,增加了荒废土地所占的比
例空间。从化工角度出发,我国属于化肥消费大国,化肥使
用总量,位居世界首位。农户在使用农资产品的过程中,化 肥的使用占据了农资投入的90%,虽然在提高作物产量上
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在设计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户的过 量使用,造成了土地污染。尤其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多 季节种植,使得田间的化肥积累更加明显。(3) 耕地占用形式。在退耕还林政策的作用下,有效地
限制了我国森林面积的衰退状态,也减少了我国的耕地总 量。然而,在耕地占用的问题上,主要受到开发建设的影响, 在城市、村镇、居民这3种占用条件的影响下,直接导致了
耕地面积的衰退。城市占用耕地,主要受到城市化发展的 控制。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条件下,原有的城市
空间,已经无法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不断向周 围的农业用地扩展。而在这一条件的影响下,势必会侵占 原有的耕地条件。同样,在村镇单元中,也会通过政府等公
用设施的建设占用耕地,虽然这种建设方式的初衷是善意 的,但在无形当中,也对耕地的总量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 减少了村镇周边的耕地资源。1.2耕地摺荒的原因1.2.1务农机会成本上升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被定义为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
弃的东西。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可定义为农业劳动力选择 务农而丧失的选择另一种经济活动的最大收益。从行为主
体出发,弃耕是耕作者放弃对土地耕作的一种土地利用行 为决策。农户主动的弃耕行为是通过对经营或放弃农地的 利润比较后作出的理性选择,通常包括摇荒和农地经营权 的转移。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是人口城市化阶段影响农户 土地利用决策的重要因素。就案例区而言,随着务农机会
成本的不断上升,农地边际化问题愈麵著,主要体现在务 农机会成本高的农户身上,表现为低租金转让土地、土地赠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3期 测调查思考送、土地粗利用等。由于案例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且具备 务农机会成本低的农户,因此案例区不存在耕地摺荒问题。
1.2.2农地边际化加剧农地边际化加剧是导致耕地摺荒现象产生的主要因 素,具体体现在以下3方面:(1)在农地边际化加剧条件下,
农户会将多余的劳动力配置到其他事物上,从而减少劳动 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投入比例。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实际
务农的劳动力,已经从1991〜1995年时的93.82%下降
到了 2010〜2011年时的42.45%,兼业户、非农就业户 规模不断增多,非农就业已经成为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主 流趋势。(2 )农地边际化促进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发生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就研究区农业生
产(以粮食成产为主)能力有所下降。(3 )农户土地利用存 在区域差异性。例如,丘陵山区部分旱地已经退出了农用
范畴,从整体层面来看,农户耕地规模有所减少,但主要粮 食作物的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与商品率并没有降低,劳 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了 35%以上,商品率
高了 141%以上,丘陵山区的水稻总产量与家庭占有量均 略有提高;而在平原地区尽管因为土地流转等因素的影响, 农户家庭实际经营的耕地面积有扩大,但水田改旱地的现
象普遍,区域上的水稻总产量与农户家庭平均占有量出现 了较为明显的下降。2 土地流转对缓解耕地摇荒的作用2.1两者负相关关系显著负相关关系决定利用土地流转进行耕地摺荒治理存在 一定可行性与重要性。在对山区耕地流转与耕地摺荒进行
单因素相关分析时,发现耕地流转率和耕地摟荒率的负相 关关系加强,戎=0.595,达到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标准。 与此同时,根据散点负相关关系可知,R—0.7584,表明相
关程度较高。因此,一定区域范围内山区耕地流转率越高, 则耕地摇荒率就越低,加强耕地流转可有效改善耕地摇荒
问题,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2.2具体影响因子2.2.1耕作条件驱动在明确认知上去耕地流转与耕地摇荒存在负相关关系 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寻耕地流转对耕地摺荒存在的缓解
作用。可从耕地条件做更为深入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我 们可依据耕地农业生产价值将耕地分为不同等级的地块, 探寻各地块耕地条件与耕地摇荒之间存在的负相关关系指
数。研究发展优质耕作条件(I等)的耕地,其流转率与摇
荒率负相关关系显著性最高,劣质耕作条件(N等)的耕地, 其流转率与摺荒率负相关关系显著性最低。这表明,优质
耕作条件耕地,土地流转对耕地摺荒缓解的作用更强。耕 地摇荒的产生主要受IV等耕作条件的影响较大,以耕地条
件为WS标准,探寻耕地搏荒发生概率,发展I等杯条件 与n等耕作条件的差异不大,m等耕作条件在一定程度上
12《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3期可作为耕地摺荒发生与否的基础线,当耕作条件低于m时, 则表明该地块极易发生耕地摇荒现象,反之不易发生耕地
摺荒现象。以村级尺度为视角进行分析,发展耕作条件与 摇荒率的关联性并不高,样区优质耕作条件的耕地同样会 出现耕地摇荒问题。追其原因,村级尺度下样区耕地流转
行为的产生,除受耕地耕作条件影响外迪受其他因素影响。 耕地耕作条件相对较好的村庄,其耕地流转率虽然高于耕
地耕作条件较差的村庄,但仅是略高。这表明耕地耕作条 件无法有效解释村样本间的土地流转,并不是引发土地流 转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素。2.2.2 土地租赁市场驱动耕地耕作条件不是引发土地流转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
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耕地资源合理利用与配置受土地租 赁市场发育程度影响较大。在以耕地流为评价土地租赁市
场发育标准的条件下,土地流转率高的村庄,耕地摺荒率较 低,表明优质耕作条件耕地流转率与耕地摇荒率的负相关 性仍较强,可推测出完善土地租赁市场,有利于优质耕作条
件耕地资源利用率提升,发挥优质耕作条件对土地流转率 的影响作用。与此同时,土地租赁市场的完善,虽然对劣质 耕作条件耕地摺荒组织作用虽不显著,但有利于山区土地
恢复,为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良好基础O3 结论与建议3.1提高耕作条件在地块尺度上,山区优等耕作条件的耕地摇荒率显著
低于劣等耕作条件。因为,耕作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耕作 效益,而当土地租赁市场环境一定的前提下,耕作条件好、
产出率高的耕地更容易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达到耕种目标,
摇荒概率则更低。对此,建议通过提高耕作条件,使耕地富 有更高的农业生产价值,发挥农业经济促进作用,使其能够 在相对完善的土地租赁市场中具备经营权流转的可能,以
提升耕地利用率,改善耕地摇荒问题。3.2推进土地租赁市场化改革在以土地流转为手段进行耕地摇荒问题处理时,需注 重土地租赁市场的完善与优化。在此背景下,优质耕作条 件的耕地将具备更多的土地流转机遇,实现耕地耕作价值 的发挥,减少优质耕作条件耕地资源的浪费。对此,放弃这
类土地,使其退出农业生产虽降低了耕地经济价值,但是实
现了生态价值的提升,为山区土地环境恢复、生态环境保护 等提供了驱动力。因此,从整体层面来看,推进土地租赁市
场化改革,提升土地租赁市场水平,有利于提高耕地资源配
置科学性,达到耕地摇荒治理目的。参考文献:[11李升发,李秀彬.耕地摇荒研究进展与展望[J1 •地理学报,
2016,71(03):370-389.[2]田欧南.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农
业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9-05-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