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的“价值观导向”□ 范金燕
〔摘要〕在心理辅导课上,如何找到“分享无对错”和“价值观导向”之间的契合点?一堂好课是让学生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想法、感受)就好,还是辅导教师把握价值导向,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本文认为以上两点不应该成为对立面,而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辅导教师在一堂课的四个阶段中,尽可能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让学生在安全、信任的氛围中说真话,表真情。但是,“真话”不一定是对的,很可能是错误价值观影响下的言行。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期,此时他们在课堂中、书本中,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进行着价值观的碰撞、对比和思考,逐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据此,心理辅导课需要有价值观导向,而且在四阶段中呈现不同的比重和方式。本文结合课例,具体分析了如何平衡“自由分享”和“价值观引导”,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价值观导向;自由分享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8-0035-03
一、热身阶段的课例再现
七年级的一堂“学习态度为哪般?”课上,辅导教师以一首《上学歌》的音符设计击掌活动:“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唱着这首欢快的歌走进学校的心情,而今再问问自己,对待学习是否还有这份热情呢?
在合唱歌曲环节,有几个调皮的学生大声地唱出了改编版:“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其他人被他们带得哄堂大笑。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如果直接呵斥捣蛋的学生,效果会适得其反。
辅导教师抓住了现场生成的资源,说:“小时候我们高高兴兴地上学,而今有的同学对学校的喜我能感受到一些同学对学校生活存在抵触情绪。今
天,就让我们重新思索一下对学校生活和学习应该持怎样的态度。”(点题)
高一年级的一堂“同桌的你”课上,辅导教师以“逆向划拳”游戏作为热身阶段的活动,规则为:同桌两人一组,做“石头剪刀布”划拳游戏,输的一方迅速做出“抓住对方手”的动作,与此同时,赢的一方迅速做出“收回手”的逃离动作,要领是“输者抓,赢者逃”,最终定胜负。
一分钟体验之后,辅导教师从三方面由浅入深作引导:
一是现象层面:在活动中,你抓住同桌的次数是多少?你成功逃离被同桌抓的次数是多少?
二是感受层面:在活动中,你有着怎样的感受?三是认知层面:你在活动中领悟到了什么?学生的分享令人惊喜,有的从突破思维定式的角度阐述;有的认为每个人对输赢的定义有差划拳输了”的状态就像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一
爱之情没有了,我相信你们说‘炸学校’不是真的,异;有的认为,活动对自己的启发很大,“第一步
2019年第18期(总第401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5
■ 课程思考
样,失败一次之后我们敢不敢再次去抓,如何把握 “反败为胜”的契机?倘若选择停滞不前,那么就不可能再次取胜。
这段话由学生分享出来,胜过教师总结,在此过程中,辅导教师只要把握住方向即可。
二、转换阶段的课例再现
一堂主题为“团队建设”的心理课上,为了增强新班级的凝聚力,教师设置了“爱好大集合”小组展示环节,规则:6人一组,小组内交流姓名、家乡、爱好,同时把一个共同的爱好通过肢体动作展示出来,不可说话,只通过非语言在全班展示。
展示环节中,各小组的爱好大都在预设当中,但是接下来的一组的展示别出心裁,考验着辅导教师的回应技术。只见6位学生站在讲台前,同时分别作出不同的动作,有的双手掐脖;有的模拟手拿绳子,挂在脖子上,露出舌头;有的模拟手握刀,插入腹中;有的背靠大家,张开双臂,做飞翔跳跃状;有的模拟手拿刀片,正割着手腕处......几位表演者动作虽不同,但无不面带恶作剧般的笑意。讲台下的学生一看就明白,他们表演的是自残和自杀,于是哄堂大笑起来。
辅导教师看出来他们是在求新意、博眼球,但是对这样强烈的暗示性表演,不可不做引导。
学生回答:“自残、自杀。”
教师:“自残和自杀在生活中确实存在,可大家是否想过,人们为何会选择走这一步?”
学生七嘴八舌说着原因。
教师:“选择自残或自杀,就是让身体的痛取代心里的痛,因为心里太痛了,痛到无法排解。所以,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梳理自己的心情,如果遇到自己很难排解的负面情绪,记得寻求帮助,及时调整,不让它威胁健康……”
在此情境下,教师做澄清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可能有的学生正处在情绪低落期,想过自残或自杀,只是还未付诸行动。
在一堂主题为“寻找快乐”的心理课上,辅导教师以快乐的手指操游戏开场之后,顺势引入主题: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教师问:“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做什么事令你
感到快乐?”
学生举手发言,七嘴八舌,气氛浓烈,所答均合情合理。突然,有一位高个子男生站了起来,大声地说:“我抽烟喝酒时最快乐!”话音刚落,全班发出了阵阵笑声和起哄声。面对此景,该如何应对,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
辅导教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
有的学生说:“这样不好,抽烟喝酒有害健康!”有的说:“老师和家长明确表示小孩不能喝酒、抽烟,这是违反纪律。”
有的说:“虽然这样能满足一时的快乐,但长此下去不仅伤害身体,还会产生亲子矛盾。”
有的则赞同:“没什么不好,只要他觉得快乐就好啊,管那么多道理和纪律。”
教师顺势引导:“快乐是否有底线?是否只是自己快乐了就好呢?”
最后,教师作小结:“快乐是在不妨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自身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种愉悦的感觉。”
三、工作阶段的课例再现
在一堂初一年级的主题为“好习惯养成记”的心理课上,教师抛出问题:谈一谈你的三个好习惯。一名男生嗖地起身,大声说:“玩游戏!”全班哄堂大笑,大家都知道这位男生是班上出了名的“游戏
教师没有呵斥他,而是顺势问他:“为什么你觉得这是你的好习惯呢?”
男孩说:“玩游戏可以让我争强好胜,不轻言放弃;教会我援助他人,不能只顾自己……”
教师转头问学生:“看来玩游戏也有好的方面,可为什么大部分人会认为玩游戏是不好的习惯呢?”
一位女生答:“因为玩游戏占用学习时间,控制不好就会沉迷游戏。”
一位男生不服气,说:“全校第一名的张兴(化名)一回到家就玩游戏,还不照样拿第一!”
他的这番话瞬间引来一群学生的喝彩。教师顺势引导:“说得好,看来玩游戏本身没错,关键是怎么玩、什么时候玩、玩多久……”
在一堂高一年级的主题为“交换人生”的心理课上,在“我拥有的五样”活动中,辅导教师让学
教师直接明了地提问:“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大王”,此举有故意捣乱的嫌疑。
3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第18期(总第401期)
课程思考 ■
生写出目前为止自己拥有的、感到珍贵的五样东西(人、物或品格等),待大家写好之后,引导学生进自己迫不得已依次放弃“拥有的五样”,直至只剩下一样。
烦躁,认为现实生活中不会出现如此残忍、不可共选择,不删了……”
如何回应?笔者认为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做出两种方式的回应:一是个别关注,以眼神或者单独言语确认产生“阻抗”的学生的想法及状态;二是将问题抛给全班学生:生活中是否存在这样“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形呢?学生分享完毕之拥有时懂得珍惜,失去时懂得放下,那就是最好的人生状态。
四、结束阶段的课例再现
一堂五年级的主题为“做情绪的主人”的心理情绪词语大PK、心理邮箱”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旨在让学生识别情绪并学会初步管理情绪。结尾师生共唱《幸福拍拍歌》,师生边唱边跳,欢快地结束本课。整堂课设计得有层次感,但教师的最后一句小结,却让这节课有些失色。辅导教师说:“最后祝福同学们天天开心,永远开心!”这是美好但实际上人不可能永远开心。
我们对情绪的正确认知应该是:情绪无好坏之分,不管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同时,个人遇到消极情绪不可怕,关键是学会采用倾诉表达、改变想法和转移注意力等方法去应对和管理情绪。
不同于个体咨询的价值中立,心理课堂中有价值导向。心理课重视“体验和分享”,遵循“分享无对错”的观点,但有价值观导向性。我国台湾学者贾馥女士曾明确说:“教育在本质上就是有价值导向的,不可能价值中立。”学校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未成年学生,他们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引领和推动。那么该导向何处?笔者认
为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第一,坚守主流价值观。从人类“真、善、时,容许世间 “假、恶、丑”的存在,可以呈现、释放和表达。心理辅导课不是给学生呈现真实情境,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例如,课例资源”和“后天努力”之间的关联,正视社会上拥有多少先天的资源,关键在于是否敢于为自己争取和努力。
第二,尊重多元价值观。和谐,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一种声音,而是一百个人发出一百种不同的声音,而他们同时尊重彼此。课例“价值观拍卖会”精力),每个学生都希望买到最想要的用毕生大部分精力去追寻的代表自己价值观的东西,有人看重财富,有人看重感情(亲情、友情或爱情),有人看重社会认可,有人看重精神价值。在这堂课上,辅而不是讨论哪类价值观更好。在课堂中,教师应把握好一个尺度,那就是:不管你选择过哪种生活,看重哪样价值,都不能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损人伤己。
第三,不惧怕价值观碰撞。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辩论赛、推荐会、拍卖会、头脑风暴等小组讨论值观得到呈现和碰撞。例如,在课例“关于爱情”中,辅导目标是让学生正确看待“爱情”、不轻易走进爱情以及如何面对中学时期的异性感情。据此,辅导教师设置了“高中生是否可以谈恋爱”的话题,采用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派,各抒己见。最终,不管是哪一派获胜,辅导教师都需要向学生传达一点:爱是让双方变得更好而不是更糟,爱是责任。
注: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积极心理资本建设与高中生学习内驱力激活”研究成果。立项编号:17PTYB098。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赣州,341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
入另外一种难于抉择的情境:由于某种不可抗力,美”角度出发,让生活更美好,更有希望。同
在舍弃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出现了阻抗,感到“白月光”的世界,而是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容的情况。有一位男生大声地说:“只有小孩才做“交换人生”中的“特权游戏”直观呈现“先天
面对这种情况,辅导教师是否要做出回应?“特权”的存在。游戏的引导方向是:个人不管
后,辅导教师总结:生活中“拥有和失去”共存,中,面对仅有的5000元代金券(代表一生的时间与
课上,辅导教师通过“雨点变奏曲、情绪万花筒、导教师营造的氛围应该是多元多样和差异共融的,
祝福,但却传递出一个信息:开心好,不开心不好,的形式,引导学生实现“自由分享”,让不同的价
2019年第18期(总第401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