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2012丽水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教学设计选登 《10* 松鼠》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
景宁县民族小学 严家来
一、理念支撑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核心任务。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较强的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素养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学提倡学生开展独立阅读、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这既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二、教材分析
《松鼠》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这是一篇写物的文章,课文从外形、习性、行为这三个方面介绍了松鼠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在本节课中,在我安排的是从外形上感受松鼠的美丽,从习性、行为这两个方面感受松鼠的机灵和可爱。
三、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型特征、生活习性,知道松鼠是一种很讨人喜欢的小动物。 2.运用批注法,了解本文的说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鉴赏说明文的能力。
3.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物的兴趣,逐渐养成“读书留痕”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与《太阳》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看大屏幕,“形状象耗子,生活象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打一动物) [松鼠]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写的说明文《松鼠》,去获取更多关于松鼠的知识。板课题。
【设计意图:谜语引入,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呢? 2.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呢?请学生说一说。
3.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呢?请快速浏览课文,完成以下表格: 自然段 1 2 3 主要写什么?(列小标题)
4 5 注意:老师走下去巡视,发现有价值的填写。
反馈:取一学生的表格,在实物展台上反馈,交流,相机板书:
漂亮的外形 驯良的习性 乖巧的行为
概括起来说一说:课文围绕松鼠,先写了 ,再写 ,最后写 。
【设计意图:本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因此引入“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降低学习难度,从而又让学生掌握方法,一举双得。】 板块三、走进松鼠,习得学法
1.我们先走进松鼠“漂亮的外形”相机出示: 2.反馈: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段,圈一圈你喜欢的词,划一划你有想法的句子,用简单的一个词或一个短句写一写你的感悟和心得,就写在你的书本上。(可从词语、修辞、情感等方面来考虑)
多漂亮,多可爱的松鼠啊,让我们一起读出来
3.小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写批注”方法抓住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学习了松鼠的漂亮,像这种在读课文是把自己想到的,体会到的写在文字的旁边,就是“批注法”。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以后要经常去实践。出示范例:
拟人 轻巧 真可爱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真聪明 比喻 4.学法迁移:课文中松鼠讨人喜欢的地方还有很多,请同学们继续用这种“批注法”,继续学习课文2——5自然段。 重点反馈:
(1)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 A.“当”的读音:读第四声。
B.这句话介绍了松鼠横渡溪流的方法,松鼠不仅知道把树皮当作船,还知道把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表现出了松鼠的智慧。此时,你还觉得还是一只小松鼠吗?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充满智慧的水手啊。
C.像这种把树皮比作船,把尾巴比作帆和舵的也是比喻。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不仅表达出了松鼠的智慧,更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 出示句子,重点品读: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A.“触动”是怎样的一种动?(很轻很轻的动)不是晃动,更不是摇动,可见松鼠确实是非常
警觉。
B.这句话作者用了三个动词“跑”“躲”“逃”来表示松鼠对于微小危险的快速应变能力,从
而更显出它“十分警觉”的灵性,由此表现出它的“乖巧”,抓住了松鼠活动时的动作,写出了松鼠的警觉,也表达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以下简单反馈几个点:(抽5人左右——同桌互说交流)
(3)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是,有存储意识,真聪明。) (4)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好可爱)
(5)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你走进了松鼠的内心了。)
(6)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7)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设计意图:“批注法”的教学,先扶后放,让学生习得方法,并运用学法,懂得读书留痕的道理)
板块四、文字对比,领悟写法
同学们,是一篇说明文,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在表达上一样么?出示: 《太 阳》节选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1.太阳这篇说明文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而《松鼠》这篇文章呢?(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小结:像《太阳》中的这样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进行语言表达,在说明文中叫一般性说明文,特点是:语言平实精炼。
而像本文这样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的说明文,就叫文艺性说明文,
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让人有想象的空间,享受美的情趣。(板:文艺性说明文)
【设计意图: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最主要的就是在语言表达上,因此让学
生充分感知两种语言表达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板块五、拓展阅读,我笔书我心
同学们,老师课前收集了布封写的其他的文章,让我们再来感受他的这种写法吧。你可以用刚才的批注法在文中批注,也可以读完后写一写你自己的心得感受。(完成作业纸)
天 鹅(节选)
布 封
我们看见天鹅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吗,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驰,向前倾着,愈向前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道地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反馈交流。
预设:好一只高傲的天鹅 真是一只高贵的天儿呀 你体会到了排比的写法,真棒! 【设计意图:一是想让学生再次感受文艺性说明文的生动形象;二是让学生对“写批注”这一学习方法的再实践;三是对学生语言表达凝练的一次操练。】
板块六、课外拓展,延伸阅读
同学们,本文的说明语言准确生动,作者用文学笔调向我们勾勒了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特别是突出了它令人喜爱的特点。在他的巨著《自然史》中还有很多动物都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出示:
布封和《自然史》书本。
【设计意图: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小结,二是对学生课外拓展阅读的引导,三是对学生以后读书方法上的引导和希望。】
板书设计:
漂亮的外形
松鼠 驯良的习性 讨人喜欢
乖巧的行为
《10* 松鼠》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角度看,《鲸》侧重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看,《鲸》语言精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不仅了解松鼠的特点,更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习得。
一、引入部分,我出示谜语样子像老鼠,爬在树枝上,生活像猴子,忙着摘果子.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是松鼠,但要利用谜语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出理由,同时获得猜谜语方法,抓住特点,得出谜底后引出新课。
二、在学生读文之后,研究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从学生零碎的、片面的回答引出必须要有一种较好的方法来概括,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默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后,再进行区别合并,教师加以总结,得出写了松鼠漂亮的外形、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引导学生进行了边读边思考,边落笔的学习方法。
三、抓住本文重点部分,了解松鼠的外形是如何的美丽和可爱,如何的讨人喜欢的。先引导读松鼠漂亮的外形部分,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学习,通过勾画出描写松鼠外形漂亮的句子,再圈出表现漂亮的关键词,并说说体会到了什么,最后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本上。告诉学生这种学习方法叫“批注法”,是我们每个人读书时最常用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读书,是要留下自己的读书痕迹的。接着,再引导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来学习课文2——5自然段,从而达到学法迁移和运用的目的。
其四、对于学生对本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我则是从两个维度来引导学生进行体会:一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运用“批注法”学习松鼠的漂亮的外形、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等内容时,充分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带来的表达效果;二是引入《太阳》一文节选,让学生通过对比,知道一般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的区别,从而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表达特点。
其五、本节课中,由于学生在概括个自然段主要内容、写批注体会松鼠讨人喜欢两个环节中动笔写的时间较充分,因此就没有安排让学生进行对一小动物外形描写的写话训练,而是让学生继续用“批注法”对布封写的另一篇文章《天鹅》学习,既是对学习方法的巩固,又是对学生阅读的拓展,更是学生对文艺性说明文的再一次认识。
在这样的环节下教学,学生学的深入,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皆能表达出来。我感不足的是,由于学生对“批注法”不够适应,平时的阅读量不够,体悟不多,再加上大多数没有看过松鼠,而且课前没能进行预习,没有找资料,因此个别学生不发言,上课的发言氛围有点闷。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争取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10* 松鼠》教学预案与教后反思
青田县城西小学 刘江蔚
【教材分析】
《松鼠》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写的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它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它以准确说明文前提,以形象化的描写为手段,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都与一般平实性说明文有很大不同。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感受了解课文是从外形和习性两方面介绍松鼠的。
2.通过对比阅读感知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初步学习采用拟人化手法生动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习运用生动说明的方法描写小动物。
【教学教程】 一、直接揭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松鼠》看老师写课题,注意鼠的笔顺。读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这是一篇说明文,学习说明文,我们就要把握说明的主要内容。请你边默读课文,边搜集你了解到的松鼠的信息。
2.投影交流学生搜集到的信息,指导归纳整理成外形和生活习性两方面。
小结:课文是从外形和习性两方面来介绍松鼠的,以后我们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介绍小动物。(板书:外形、习性)
【设计意图:本文是篇文艺性说明文,以散文式来写,读起来自然亲切,但要去梳理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时候却发现内容是互相交错的,并不十分清晰,因此,我尝试让学生先理出自己读完课文后知道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再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发现是从外形和习性两方面来写的。由具体到概括,让学生体会到可以从这两方面去介绍小动物。】
三、对比阅读,感受生动的描写方法 1.研读松鼠形象
咱们了解了松鼠这么多信息,那文中的松鼠长得什么样呢?快读读课文第一段,划出描写松鼠外形的句子吧。
交流出示句子: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1)齐读句子,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说说松鼠给你留下的印象,注意不重复。
2)接学生的话:瞧,松鼠就是这么清秀,这么敏捷,这么机警。同学们,清秀,敏捷,机警,这些词语我们一般都是用来形容谁的?可现在作者却用它来形容谁?你有什么感受?
是呀,在作者眼里,松鼠已经成了它的一个朋友,一个人了。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几句话,边读边
想象松鼠的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研读让松鼠活泼、可爱的形象深深地刻入脑中。为下面的比较做好准备。】 2.对比阅读,
1)创设情境,出示对比内容
同学们,老师在动物博物馆的松鼠馆里看到是这样介绍松鼠的: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体毛灰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窝。
2)对比阅读,体会语言生动
读这段话,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信息?同样是写外形的,这儿是怎么写的?与课文句子分组对比读。
说说,此时你眼前各自出现了怎么样的松鼠。
3)小结:作者用拟人等手法把松鼠写活了,而老师出示的松鼠就像是一只模型,没有活力。 4)引读,感受松鼠形象:瞧,松鼠多可爱:它们目光——,眼睛——,身体——,四肢——此刻它的尾巴呢?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体会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活、形象,平实性说明文的简洁。】 5)自学第2-5自然段,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
小结过渡:作者把松鼠的外形介绍得多可爱,多生动呀,(指板书)其实,在介绍习性时,作者也用了很多这样生动的语言,请你读下面的2-5自然段,划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并在边上记下自己的阅读体会。
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相机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十分警觉”;体会通过松鼠搭窝的顺序体会它的聪明。
作者笔下的松鼠是多么可爱,多么聪明呀,如果像老师这样介绍,你还会有这么丰富的体验吗? 松鼠亦称“灰鼠”,哺乳纲,松鼠科。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体毛灰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窝。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感受两各种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风格,体会各自的表达效果。】 3.总结语言特色
瞧,这么一比较,我们发现,课文中的语言显得特别具体,生动,形象。像这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就叫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生动说明是它的主要语言特点。
像老师出示的这段话,文字比较少,但却介绍了松鼠丰富的知识,这属于平实说明。它的主要特点是准确严谨,言简意丰。
如果我们要给动物园的松鼠做一张简介,你会选择哪种说明 如果你是动物园里的解说员,你会选用哪种说明。
看来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是两种不同的说明语言风格,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出恰当的选择。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感受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同时体会到语言表达方式没有好坏之分,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欣赏及恰当选择表达方式的能力。】
四、迁移训练
1.创设情境,老师在动物博物馆的猫馆前看到了猫的绍是这样的
猫,哺乳纲食肉目。头圆,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走无声。行动敏捷,喜食老鼠、鱼。
如果你是博物馆的解说员,你可以这样向游客介绍吗?要做好解说员可不容易,咱们要先备好解说稿,请你模仿课文的语言,介绍猫的一个方面,在作业纸上先写下来。
2.交流
【设计意图:本文文笔非常优美,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去介绍小动物的一个方面,是课堂的拓展延伸。】
3.总结,阅读资料袋,推荐阅读布封的文章。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需要大量的阅读,尤其是五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更要鼓励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去大量阅读优秀作品,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外形
10、松鼠
习性 (文艺性说明文) 生动形象
{
教后反思
把课备到心中,把学生装到心里
——有感于《松鼠》的教学
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描写准确,生动形象,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在一课时中,让学生能体会到它的语言特点,成了我思考的方向。教学中,我安排三个环节:收集信息,梳理内容;对比阅读,体会语言风格;迁移练习。但这次评比课堂中,我完全没有把自己的设计意图表达出来,对自己的课堂状态我很不满意,课后,我做了一些思考:
一、要时刻关注学生
当我走上讲台,拿起话筒的那一刻,我忽然发现,学生很紧张地望着我。我愣了一下,学生这么紧张,怎么办?不如先来个游戏,于是安排了一个简单的游戏,但游戏中并没有让学生放松下来,一直到上课,学生仍然是很紧张,不能很好地进入课堂。
课后我想,学生紧张是肯定的,因为这是陌生的环境,又有那么多老师在看着他们,能不紧张吗?这是陌生的老师,一点都不了解,他能不紧张吗?我没有很好地从学生角度来思考,来安排课前谈话,最终 ,自己也游离于课堂之外了,那又怎么能带学生进入课堂?
由于压力大,自己准备又不充分,课堂上,我很拘谨,漏洞百出,从一开始的课题就写错了位置。而我又没能及时自我调节,没能调节学生,导致成了低效课堂。
二、备课时没有从学生习惯出发。 教学中我第一环节就预设:
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说明文,就要了解课文说明的事物的相关信息,请拿出作业纸,边默读课文,边用关键词摘录你捕捉到的有关松鼠的信息。
五年级学生,边默读,边摘录,这本不是什么难事,但很多学生都没有按提示去学习。仔细一推敲,我这样安排,就没有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出发,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教”的需要。在平常的课堂中,学生往往是自由朗读课文,先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后,才会去梳理内容,而我在学生一接触完全陌生的文本时,就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不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结果,学生摘录出的信息很少,耗时却很多,效果不理想。如果我分成两步,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再用浏览课文用关键词去摘录的话,可能耗时反而更少,信息可能还会更多。
三、心里想着学生比心里想着教案更重要
在准备时,吴老师反复跟我强调,要把课备到心里,眼中要看着学生。但我却没有做到。由于备课中,关于对比教学这一环节,我一直在犹豫用哪种方式去比,直到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心中还没决定。课堂中,我也时不时地想这事,没有去关注学生,结果就像杨老师点评时说的一样,对比,没有体现层次,没有比出意义。
这次课堂教学评比,我感到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教学思想,没有上课的良好状态。但我也感到收获很多,因为在这次上课与听课的过程中,对于生本课堂,我又多了一些思考,我更深深地体会到了“把课备到心中,把学生装入心里”的意义与重要性。
《10* 松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朱路萍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训良、矫健、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自读课文,从课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的描写中理解松鼠外形、性格、行为特点,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猜猜老师的“姓”。说说老师的外貌,抓住特点。
【设计意图:消除师生紧张心理,让孩子的注意力由原先对陌生环境的关注,过渡到对谈话话题的关注。建立融洽关系,消除对老师的隔膜,迅速地建立起与老师的亲切感。】
二、导入揭题
1.第一次配合着上课,我给大家带来了见面礼,瞧,它款款地走来了!(出示松鼠的照片)能用一个词语形容松鼠给你的印象吗?
【设计意图:许多学生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松鼠,但脑海中都或多或少对松鼠有一些大体的印象
和看法,通过松鼠图片的出示,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阅读兴趣,直观形象地感受松鼠可爱的形象】
2、那么,在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的笔下,松鼠又是怎样的精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组第10课《松鼠》。(板书课题与作者)
三、出示学习要求
1.这是本单元我们要学的第一篇课文,先来看看单元提示吧。出示。谁来说说学习要求? 2.《松鼠》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学习提示语,明确指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44页,仔细读读,想想:这篇课文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谁来说说?因为我们没学过《鲸》这篇课文,所以这第二个要求等学了鲸以后再来解决。老师把它替换成: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设计意图:通过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语学习,学生会慢慢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过程,为学生预习略读课文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使学生有“法”可依。少走弯路。】
四、初读课文
1.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三个学习要求与松鼠亲密接触吧!请同学们对照着屏幕上的学习要求,开始自学吧。
2.屏幕出示生词,学生开火车读。正音。齐读。 五、再读课文、学写批注
1.默读课文,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呢?请对每个小节作简要的概括。汇报小标题。形成板书:外形;活动范围与时间;活动习惯;住处;生长
【设计意图:这环节让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汇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整体感知能力。】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布封眼中松鼠的外形吧。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句子中你体会到松鼠的漂亮?
3.比较句子读。好在哪里?“清秀”一般指谁?(少男少女)“矫健”,“轻快”一般形容谁?(运动员)这些词一般用来写人,这里用来写松鼠,想一想,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喜欢这漂亮的小松鼠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你的喜爱吧。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4.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面对这么漂亮,驯良,乖巧的松鼠,朱老师忍不住写下了这样的批注:“清秀”、“闪闪发光”两个词语用了拟人手法把松鼠写得非常惹人喜爱。把尾巴比作帽缨,形象、生动、美丽. 这真是一只漂亮的松鼠呀!
5.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学其他段落,找找课文中有没有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细致的描写,划一划,也像朱老师那样做做批注。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第一段“清秀”这个词让学生感受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的生动形象,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从而凸显本单元和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练写批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小练笔、拓展
学到这,作者为什么喜欢松鼠,你明白了吗?接下来我们也像布封一样,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采用比喻、拟人手法写一写下面这些小动物。交流。
今天我们学了松鼠这篇课文,感受了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作者为什么能准确、生动写出松鼠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让我们走进他的世界。出示资料袋。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把松鼠写得这么生动,他的语言读起来那么轻松亲切呢?
布置作业:课后读一读布封的《自然史》,了解更多的动物朋友。
【设计意图:让略读课文成为“学法”应用的练兵场。设计小练笔的形式使学法得以迁移,达到学以致用。重视课后资料袋,课外延伸,激发阅读欲。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教学反思:
说真的,刚接到通知,五年级上《松鼠》这篇课文时,我真是一头雾水。略读课到底该怎么上?哪些地方该略?哪些不该略?到底该在什么地方、方面去略?一系列问题缠绕着我。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文中针对当前略读课文教学的三大误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置之度外,过度放手;教法单调,缺乏个性。反思略读课文的两大功能:巩固迁移功能和拓展延伸功能,笔者提出了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留够时间,课堂自读求足;立足提示,课堂结构求简;找准重点,课堂引导求精;沟通内外,课堂延伸求宽。基于以上参考,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课讲完了,现在该是好好反思的时候了,静下心来,回顾自己上的这节课,有成功也有不足。
1.首先我依据本册教参中略读课文教学的步骤设计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读一读阅读提示,让学生找出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问题,围绕“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这一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然后交流汇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然后抓住“从哪里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和“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这两个重点问题,再一次让学生默读课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教学思路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的思路。这样,学生会慢慢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过程,为学生预习略读课文做一个很好的铺垫。使学生有“法”可依。少走弯路。
2.找准重点,课堂指导求精。略读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任其自流和过度放手不能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不能从阅读方面得到很大的益处。所以教师需走出难以割舍,精雕细琢的误区,要抓住重点,课中指导求精,使精力花在刀刃上。A、找准单元学习重点。B、找准文章学习重点。本单元是说明性文章,使学生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本课的重点其中之一是写动物的说明文,除了运用一些说明方法以外,为了把动物写的生动,还可以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的表达手法。在教学中,我把作者描写松鼠漂亮外形的部分作为重点指导。多媒体课件出示后,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师生对读,填词语读等多种方式来体会松
鼠的漂亮的外形特点。并引导学生抓住“清秀”这个词让学生感受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表达方法,把文章写的生动形象,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从而凸显本单元和本课的重点。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科学的言语训练是学生学习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设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那么,怎么样的训练才是科学的课堂训练呢?我在教学环节中先示范如何写批注。然后再请同学默读2——5自然段,也学着写写批注。让学生在有感受的句子及词语等地方随机写下自己的感悟体会,让学生在书写体会的过程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
4.让略读课文成为“学法”应用的练兵场。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小练笔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5.重视课后资料袋,课外延伸,激发阅读欲。略读课文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适当向课外拓展、延伸。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课文后面都有资料袋内容的。那么设计资料袋的内容就有编者的意图。所以,我在教学时,没有忽视它的作用。指名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能把松鼠写得这么生动,他的语言读起来那么轻松亲切呢?唤起学生阅读布封《自然史》里关于其它小动物的描写。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最终实现向课外完全独立阅读的过渡。
教学之后留下一些遗憾,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多种阅读方法彰显的不够。编者安排略读课文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训练学生略读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目的之二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在略读课文中,他们就可以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这对他们来说,学习上的自主性提升,长期下来略读能力逐步提高。如,扫读、跳读、快速默读、精略读结合等阅读方法的提高。这一问题是我在教学中忽视的,我只是让学生默读,自由读来读懂课文。在教学第一个问题时,我应该让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更高,汇报问题时就不觉得呆板了。学生还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为今后自己的课外阅读做准备。 课堂环节虽然比较完整,也突出了略读课文的特点。但是各个环节都没有深入探究,只是点到即止。
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落实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这需要平时不断的训练学生,真正把学习落到实处,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一个重点
这次市小语优质课的“同课异构”活动让我看到了精彩,“同课异构”活动又让我找到了不足。活动即将结束,但对略读教学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止。
《10* 松鼠》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遂昌县实验小学 顾梅娟
设计理念:
本文从松鼠的外形、活动和行为等方面向我们介绍了一只漂亮、乖巧、驯良的小松鼠。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一般的说明文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整篇文章中拟人化的手法的运用,更是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文本阅读与实践很大的和谐统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点,在设计中,我力求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感觉体验、感情朗读、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对话。
2.理解文本与学以致用的和谐统一。抓住文中的语言训练点: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小动物的外形和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小动物的活动特点,理解并加以运用,让理解文本和学以致用在本课中和谐统一。
3.一课一得。在课堂中,让学生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是如何运用的,这样表达有何好处?并能在自己的小练笔中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是从那几方面介绍松鼠的?
2.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知道作者是怎样将这份喜爱之情表达出来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介绍布封,导入新课。
1.ppt出示布封画像: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谁来叫一叫他的名字?
2.布封是谁?谁能看着大屏幕说一说?Ppt出示:布封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和作家。 3.他用40年的时间写了一本巨著叫:《自然史》,这本书一问世就轰动了欧洲,震惊了全世界,这是为什么呢?自己去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学习中,充分运用资料袋里的内容,让学生从作者入手,从布封的著作入手,引入课文的学习,激起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让我们走进布封写的《松鼠》,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读题,板书题目。 2.走进课文,读一读,说说这只小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
3.布封在这篇文章中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小松鼠,你能找出来吗?出示总起句。在这儿,布封点出了松鼠的哪几个特点?(漂亮、驯良、乖巧)
4.用一句话简单概括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用上关联词:不但„„还„„来说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
【设计意图:学生的概括能力是我们中高年级应着重训练的一项阅读技能。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应根据文本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踏实训练。】
三、再读课文,学习拟人
(一)感受漂亮
过渡语: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第一段,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并体会体会。 交流句子: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
1.你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地方感受到的?
2.打比方的句子:这句话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什么?(帽缨)什么是帽缨?出示图片:骑士帽顶上的红色装饰物就是帽缨。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学生齐读。缨字的后鼻音读得真标准,再大声地读一遍。多漂亮的松鼠啊,谁能把这份漂亮读出来?
3.这里写了松鼠的尾巴,还写了什么?自己去读一读。(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
4.拟人:作者还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松鼠的漂亮?看谁的眼睛最亮。(拟人)你从哪儿看出是拟人?(歇凉)是啊,拟人就是把动物当作人来写。这段中,还有哪里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面容清秀、身体矫健、玲珑的小面孔)作者为什么要把小松鼠当作人来写?(表达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谁能通过朗读,把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读出来,自己练练,待会儿请人读。
5.小结:多漂亮的小松鼠啊,难怪作者说(齐读):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非常讨人喜欢。
【设计意图:按一定的顺序写动物的外形或人物的外貌是学生习作中的难点。应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落实在课堂上,就像写松鼠外形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拟人化的描写在本段中也很突出,本段教学,旨在师生的共同学习、交流中知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表达的是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二)认识驯良
过渡语:在第二段中,作者也用了许多拟人的手法来写松鼠,请你们默读第二段,划一划,你都找到了哪些拟人化的写法。 交流句子: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1.读了这句话,你觉得松鼠最喜欢干什么?(在树上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 2.请你划出描写松鼠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3.这些动词一般是形容谁的?(人)而作者将这些描写人类动作的词语用在松鼠的身上,这是一种怎样的修辞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喜爱之情)你来读一读。
4.那这段中你还找到了哪些拟人化的句子。指名说。
5.松鼠住在树上,等我们晚上休息了,它才出来活动,不打扰人类,多么驯良啊!难怪作者会这样说:(齐读总起句)
【设计意图:在前一段学习拟人化写法的基础上,自己读,自己找,感受用拟人化写法描写动物的活动特点的方法。】
(三)亲近乖巧
过渡语:布封写松鼠的乖巧也用了许多拟人化的写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3、4、5自然段,找出来,读一读。
1.学生找、划。
2.指名说。(基本要求:先读划出的句子,再说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最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3.布封就是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松鼠的乖巧,难怪他会这样评价松鼠:(齐读总起句)
4.小结:其实整篇文章都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这是这篇文艺性说明文的最大特点,也是布封作品的最大特色,同学们,老师真希望你们课后能去读一读这部作品,它叫什么?(《自然史》)。
【设计意图: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自己交流体会。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小练笔,运用拟人
过渡语:同学们,擦亮你的眼睛,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小动物,现在,就让我们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来写一个片段,你可以描写这种小动物的外形,但要注意写的顺序。也可以用拟人的手法写一种动物的活动特点。例如猫的顽皮、狗的淘气等等。
1.学生习作。
2.习作反馈:抓住写作顺序、拟人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评价。
【设计意图: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学习是关键,学以致用是目的,这一环节,就是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在反馈过程中,紧紧抓住写作顺序、拟人化写法两点进行交流反馈,为学生的知识内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学反思:
《松鼠》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拟人化的写法是这篇文艺性说明文的最大特点,也是布封作品的最大特色。所以,在本堂课中,我着重抓住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让学生认识拟人,找到拟人化写法的句子,学习拟人化的写法,运用拟人化的写法描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从扶到放,始终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自己独具个性的阅读中习得知识,体验情感,形成能力。纵观这堂课,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紧围目标细品评
本堂课,我主要抓住拟人这一修辞手法进行教学,从认识拟人到找拟人化的句子进行交流体会,到运用所学的拟人化写法写一种小动物。我始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抓住文本中有代表性的例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例如:松鼠外形这一部分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松鼠漂亮的句子,然
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松鼠的漂亮写出来的?接着,抓住拟人化这一特点,让学生细细品读。在第二、三段的教学中,从扶到放,仍然抓住拟人化这一重点,进行品读、感悟。特别是在最后的习作评价中,也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从学生的写作顺序和拟人化的运用两方面来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细致地评价。整堂课,重点突出,符合略读课文一课一得的特点。
2、尊重学生扬个性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本堂课中,我始终是一个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理解不到位,表达不清时,我能再给他们一点时间去阅读文本,引导他们认真思考,而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3、心中有生关乎爱
在课堂上,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时刻把学生的学习状态、习得情况,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并时刻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让自己的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例如:学生在交流松鼠的乖巧这一部分时,一个孩子将“榛子”读成了“秦子”,此时,教师能放下自己的教案,认真地教他读一遍,然后将这个字的拼音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让所有的孩子给它注上拼音,读一遍。这样的教学才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是真正的爱学生。
4、关注语感巧引导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老师认真聆听、敏锐发觉、巧妙引导。如:在梳理了文章的脉络后,我让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一下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松鼠的?说完后,我又让学生用上关联词“不但„„还„„”来说一说。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了这样一句话:这篇文章不但写了松鼠的漂亮和驯良,还写了它的乖巧。这句话,从语法上来说,不会错。但是,听着总让人觉得别扭。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就出在驯良该放在前或放在后的问题。漂亮讲的是外形,而驯良和乖巧讲的是松鼠的习性。对于缺乏语感的孩子来讲,这一点他是意识不到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先让他们想一想,驯良该和谁放在一起更恰当,再让学生站起来正确地说一说。这样一句引导,看似简单,但是对学生的语感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当然,在这堂课上,还有许多地方是做得不够的,就像学习作者写作顺序的那一部分,当学生还不能说出来时,我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去再读文本,而不是自己分析。有人说,学生最感兴趣的课堂才是最成功的教育。因为学生只有感兴趣才愿意表达。我们老师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有做到不为设计所限、不为时间所制,静下心来聆听学生的诉说,才能真正尊重学生,尊重一个个有着丰富情感的独立个体。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做到“教”与“学”的对话,也才能真正拥有“枝头春意闹”的盎然生机。
《9 欢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缙云县实验小学 施竹慧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以及教科书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丰富的想象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大自然中的“田野、枫林、蓝天、大海”等共庆祖国妈妈的生日。由于学生对“国庆”认识不够,对“国庆”的重大意义不甚了解,所以课前准备是关键,通过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学中,做到依托教材,创设情境,借助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节日的喜庆。同时,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对识字写字的指导要做到重点突出,扎实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换偏旁、形声字等方法识字本课生字,通过多音字分类认读学习多音字“乐”,并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词组。
2.通过观察发现、关键笔画形象提醒,正确书写“欢、庆、旗、帜”4个字。
3.结合图片,想象画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受欢庆、喜庆的气氛,产生对祖国的热爱
之情。
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国庆话题及图片欣赏引入(略)
【设计意图:从课始结合实际,运用图片创设国庆的喜庆气氛,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铺垫。】 (一)揭题导入
1. 课件出示课题,谁来读课题。(指导像说话一样读词语)
2.识记“庆”,读准后鼻音。欢就是快乐,庆是庆祝,连起来说欢庆就是欢乐地庆祝,你瞧,我们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词语的意思,多有趣呀!
3.来,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欢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又”,捺变点,留出位置让给右边,右边下面是竖撇,从竖中线起笔,要穿插到左边,庆,写好几个压线笔。(板书课题。)
4.除了欢庆国庆,还可以说欢庆什么?(随机评价)
【设计意图:揭题环节,发挥其多效教学意义,后鼻音的指导,词语的理解,字形的范写,以及理解运用,层层深入。】
(二)初读识字
1.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P44,人坐正,书拿好,请听我读。特别注意听清你不认识的字。(范读,评价倾听。)
2.接下来请小朋友轻轻起立,像老师一样读读这首小诗,读完一遍就坐下去继续读,争取把它读正确。(巡回纠正站立姿势。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的节奏读。)
看小朋友读得这么带劲儿,词语宝宝乘着气球来了。 3.看气球图片认识词语:
第一组:洁白 (个别认读,读准字音) 第二组:献上、奏起 (1)个别读,正音。
(2)奏:这个奏字很有意思哦!用手弹出乐曲叫弹奏,用嘴吹出乐曲叫吹奏,用乐器表演乐曲,
叫演奏。(词卡认读)
(3)齐读。 第三组:乐曲、旗帜 (1)个别读,正音。 (2)学习多音字“乐”。
①课件分行出示词语:快乐、欢乐、乐哈哈……
乐曲、音乐、乐器……
②自己读读。个别分行读。
③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发现:表示快乐心情时读“lè”,和音乐有关的读“yuè”。 ④出示拼音,分组读。
⑤按照我们发现的读音特点,你能读正确这个词组吗?(出示词卡:欢乐的乐曲),随机点拨轻读“的”。
(3)学习“帜”。
①认读词组。(出示词卡:火红的旗帜) ②识记生字“帜”,指名读正确。
③引导发现字形特点:你瞧,“帜”的左边是一个“巾”,巾字旁表示这是布做的,表示意思,那右边的“只”表示读音,一边表意思,一边表读音,所以这是一个——形声字。“帜”就是表示绸布做的旗子。它跟“旗”的意思是一样的。
④换偏旁识记:它还会变魔术呢?看仔细喽,卡片:有巾就是帜,旗帜的帜。有丝就是织;(什么织?谁来接着变?)有言就是识;有禾就是积,积木的积。有巾就是帜,旗帜的帜。
⑤指导书写“旗帜”。变过魔术,接下来我们还能把这个词写漂亮呢!
A.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左右结构,写得左窄右宽。大部分的旗子都是方形的。„„)
B.看老师写,小手指书空。
旗:方字旁的笔顺,是先横折钩后撇,这横折钩可是有讲究的,写的时候要注意,横要往右下斜,折往左下斜,再钩进来。右边不要忘了撇、横,像小人,扛着旗子,下面一个其实的其。
帜:巾字旁,写得瘦长,竖像旗杆,又高又直,是垂露竖,右边是表音的只。最后一笔是长点。 C.打开作业本P18,第一题,认一认,写一写,就写在开头两格。每个字练写1个。 D.幻灯点评。评价自我修改,或者再写一个,有进步就给自己加颗星。 4.小朋友真厉害,都进步了!小朋友轻轻地收好笔和本子,让我们一起 去放飞气球吧!(整合读词语)
5.它们飞回诗中去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了,你也再去读读,一定能读得更通顺了!自由读。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但识字写字教学也要重点突出,不能每个字都平均用力,因此在字音上重点解决多音字“乐”,字形上以“旗帜”为学习重点,字义的理解是“奏”的结合实际的拓展,并通过课件气球、魔幻卡片等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识字。】
(二)想象朗读
1.气球高飞,全国各地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小诗中写了哪些地方的欢庆场面?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句。
2.谁来读一读第一行。哪个地方?范圈,请小朋友也拿起笔,把这个词圈出来。 3.放:诗中还写了哪个地方的欢庆场面呢?请小朋友默读课文,也像老师一样圈一圈。 4.交流。课件示范圈画,同桌互相检查。
5.重点学习(田野):我们走进田野,去看看那里的欢庆场面吧! (1)指名读。
(2)引导想象:你看见了田野献上哪些果实呀?随机评价再读。
评价:真会读书,你们从句子中,想出那么多果实,(点击课件)那么美的画面来。 (3)画面辅助再次赏读:正像秋天的图画里说的,山野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出示课件《秋天的图画》插图句子。来,一起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4)指导感情朗读:田野献上了如此丰厚的礼物,让我们再满怀喜悦地读一读这一行。 (预设点评:这么多果实,我都要流口水了!哪里献上——注意停顿,献上什么?田野读稍稍慢点儿,我们看到的画面就更加宽广了。啊,金黄的果实,多美啊!一片丰收景象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田野是怎么给祖国妈妈礼物的?如果能加上动作,这画面就更美了!读得好的送出卡片。)
(5)齐读:像她们一样,美美地读一遍。 6.自由学习练读并汇报其他几行
引:那枫林、大海、蓝天又是怎么欢庆的?自个儿读一读,像刚才一样边读边想象画面。(投影出示句子)
7.反馈读其他句子,你最喜欢读哪一行?觉得自己读得最好! 用你的朗读让大家看到美丽的欢庆画面。
预设一:枫林:
出示画面,评价朗读:火红的枫叶,不就是一面面鲜艳的旗帜吗?(随机送出卡片) 预设二:蓝天
蓝天白鸽,多美的画面呀!谁也能读好这一句,鸽子代表着和平,在和平的日子里人们才能尽情欢庆!(随机送出卡片)
预设三:大海
①想听听大海那欢乐的乐曲吗?来静静地欣赏吧!听各种浪涛声。你听,这乐曲的曲调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多像是一首欢乐的乐曲啊!
②我们合作来读读这行诗:看老师的手势,高,你们的声音也高,低,你们的声音也低。男生女生准备,一起来奏出大海的欢乐乐曲。(送出卡片)
8.整合朗读
田野、枫林、蓝天、大海,它们都在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来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 (1)请有卡片的小朋友上台,举起卡片,带领我们一起来欢庆吧! (2)生拿卡片引读,板贴卡片。
(3)看,田野——引读,动作词示红。加上一些动作就更能表达我们欢庆之情了。 (4)现在谁能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把我们带进一个又一个欢庆的画面。自己先练练。 (5)指名读:好(我们也来像她有节奏地读一读!)不好(老师也想再挑战一下,范读)。 (6)多么快乐,让我们一起加上动作来读一读。齐读。
(7)整合背诵:是啊,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无论田野、枫林,还是蓝天、大海,都异常美丽,让我们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一起来感受祖国欢庆的气氛吧!
【设计意图:本文的体裁是诗歌,因此教学中应该从文体出发,以读为主,读出画面,读出感受。本环节通过有重点地指导,引导想象画面,自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地朗读中,巩固识字,体会欢庆的节日气氛,】 (三)整合升华 引读:十三亿孩子——。
1.那祖国妈妈的孩子有谁呀?有你们,有老师,全校师生,还包括整个景宁县的人们,整个浙江省的人,包括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人口。这么多人都在欢庆祖国妈妈的生日呢,出示普天同庆的画面。
2.全文整合:
祖国到处是一片欢腾,让我们再一起合作,把这首诗献给祖国妈妈。分组,起立齐配乐齐诵。 【设计意图:把对欢庆的感受从十三亿孩子中,引入自我,升华对祖国妈妈生日,普天同庆的亲身体验之感,从而在朗读中更好地表达情感。】
四、书写结课
听到这么有感情地朗诵,祖国妈妈一定非常开心,我们再来写几个漂亮的字一起送给祖国妈妈,欢庆它的生日。
1.抄写“欢庆”。
2.提前祝祖国妈妈生日快乐,送上一句祝福。
【设计意图:贯穿欢庆,以我手写我心,感情读,静心写,把写字融入欢庆主题。】 板书:
9 欢 庆(田字格)
蓝天 枫林
田 野 大海
教后反思:
这几天,我像着魔了一般,在体会,在揣摩,在思考:《欢庆》这样一首小诗要教什么?要怎样教?终于,在那高昂的配乐朗读中,课堂划下句号。但是,由此带来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冷静下来,课后思课,反思如下:
一、学情学具趣识字
第一,教什么?学情为本定目标
学生重点要学什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二年级的孩子,识字写字是重点。但是,这是总而言之。具体到这首小诗,要教什么?这是拿到教材之后首先思考的问题。本课,大部分的生字简单,新词语也不难,甚至,学生稍微读一读整首诗就能正确流利。全部教?重点不突出!通过一番思索,凭借上一届学生的学情,听取二年级老师的意见。最终将“教什么”确定如下:一是,教学几个比较难读的生词,比如:洁白、奏出等,将此块内容目标定位在“会读”;二是,重点聚焦“乐”这个多音字的教学,这个读音就低段学生而言,极其容易读错,更没有分辨读音、据义定音的意识,因此将此作为生字教学的重点;三是,抓住“帜”,通过换偏旁渗透“形声字”的语识,并顺势指导书写“旗帜”,这两个本课中最难写的生字。
第二,怎么教?学具为辅巧识字
内容确定了,目标定好了,详略分好了,怎么教呢?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而要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关键的因素还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花很大的功夫,想很多的办法。再者,二年级的识字量也大,因此识字的趣味性也决定识字的效率。
有了这样的思考,开始思索趣味性强、识字效率高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结合课文的情境,我们将生字的认读与五彩喜庆的气球相结合,先是气球飞入带来生字,再是在生字复现时,美其名曰“放飞气球”,读对一个放飞一个,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对于多音字据义定音这一难点,我们颇费了一番周折。要是直接出示字典,先明义,再据义确定读音,练习巩固,这样未免太理性了,而且走的是“演绎”的思维。那,如何让学生走一回“归纳”的思维之路,让学生自主发现规律、学会正确读好这个多音字呢?我们依据“归纳”的思路,出示含有“乐”不同读音的两组两组词语。第一步,先读正确,第二步,自主发现,第三步,教师小结强调。课堂上虽然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还存在一些错误,但是,学生很显然已经有了分辨这个多音字的意识。
最后,制作词语卡片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识字的方式,可以根据音、形、义,针对生字的特点进行设计,有趣又有效。对于“帜”的教学,我们就采用了卡片的方式,声旁不变,形旁不断变换,美其名曰“变魔术”。
在做好识字教学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能静下来心来写好字,写字的指导不能是浮光掠影。“旗帜”一词,通过观察,形象化的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写字中记住并写好关键笔画,旗子大多是四四方方的,写好方字旁中的横折钩,巾字旁的竖像高高的旗杆,又高又直。给予学生充分时间,静心写字,并在反馈交流中进一步提高。遗憾的是在识字环节时间不够紧凑,朗读环节整合读,让学生用字卡,时间有点拖沓,造成最后一个静心写字的时间没有留出,很是遗憾。
不过,通过一系列的学具辅助,在课堂实践中比较有实效,学生倾听很认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收到了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图文相辅巧学文
第一,教什么?依据文体明重点
很明显,《欢庆》是一首诗歌,诗歌教学的重点是什么?许多的大师都认为诗是不可解的。而
且,依据课标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味到那份意境。那么,诗歌教学的重点应当是朗读与想象。
因此,我们将《欢庆》的重难点定位在朗读与想象结合起来,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出层次,读中感悟各族人民为母亲过生日的情景,从中体会喜庆、欢乐的气氛。
那么,整首诗而言,重点的朗读在哪里?感情的升华在哪里?
我们将前四句作为实践朗读感受意境为重点,后两句作为深化感情的触发点。初步确定选择其一有重点地指导朗读,接着扶放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朗读,通过图文结合,丰厚学生想象,最后整合读。
第二,怎么教?图引乐辅美美读
首先,初读彰显充分,整体感知。课堂上,在通过课前谈话和老师的范读创设了一定的课堂基调之后,让学生起立读,坐下接着读,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读完课文2遍以上,对课文形成初步的感知。紧接着,在学习字词的过程中,又结合生字进行词组的难点突破,学完字词后,又一次对整篇课文的再次朗读,以达到读正确,读通顺。
其次,细读图文相辅,扶放结合。重点朗读板块,重点指导“田野”,让学生想象画面,加动作,注意停顿,语调变化,读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有方法可循,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然后是默读,在一步步的示范中,让学生也动笔圈圈,渗透作批注的学习方法;并通过举一反三,辐射到其他三句的朗读;通过自由读、图画引导丰厚想象,再个别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分读等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而在每一次的朗读中,从读准字音,到想象画面,再到读出自己的感受,都有所不同的朗读目标,在一遍遍的朗读中,让学生得到生字的复现巩固,得到对课文理解体会的不断深入,也在不断地朗读中得到语感的提高。
但是在实际课堂中,对田野的重点指导还不到位,还是有点急着走过场,对学生的朗读关注不够,因此在朗读点拨,引导想象上有点形式化,没有达到朗读指导的层次性提高。在最后整合读,为发挥卡片的作用,而读了好几遍,也是缺乏朗读层次上的提升,由于时间仓促,个人课堂应变不够,卡片顺序的错位,更是让整合读有些遗憾。 三、曲终人散意尤在
崔峦先生指出:“语文教学要切实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自主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教练、辅导员,学生是主角、主人。‘教’完全是为了‘学’,要服从、服务于‘学’。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绝不仅仅是完成教案上预设的每一个步骤,要注重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为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和欣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在课堂上才会出现预设以及超出预设的亮点和高潮。从“教什么”到“怎么教”,不要想复杂了,一切为了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扎实,真实,一切会变得简单。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艺术,本次的教学实践,让我走进了一个反思的驿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做一个智慧的语文教师。
《10 风筝》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丽水市实验学校 兰春红
教材分析:
《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秋天”为专题,抓住秋天的特点,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的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的美好景色。这些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可以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韵味,体会秋天的美好。本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本文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自始自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是生字教学还是教学的重点,可以适当放手,抓住难点部分进行重点教学。他们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理解作者如何将这种心情写具体,以及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仍然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能把生字写正确,写美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质疑、朗读体会做风筝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体会作者是怎么样把孩子们的快乐写具体的。 4、摘录体会到快乐的句子。
教学重点:感受做风筝和放风筝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难点:感受做风筝、放风筝带来快乐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么把孩子们的快乐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唤起情感,引入课题。
【环节目标】通过古诗导入,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出示图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那老师考考你们。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谁会读?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风筝资料,默读,了解风筝的演变。 出示风筝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读准课题。 【教学反思】
本次课前谈话,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具体落实时,教师的提问指向性如能更明确,则本环节的教学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梳理主线。
【环节目标】:根据学生学情,确定生字教学重点,突破字音和书写难点。通过给内容排序,在梳理主线的同时,让学生了解记事文章的写作顺序。
1、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 出示:磨坊 歇息
自己读,个别读,借助拼音正音,齐读。 出示:依然 垂头丧气
读准字音。指导书写。注意两个字中竖提的笔画。 小结:写字的时候,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 4、再读课文思考:围绕风筝,作者写了什么? 5、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排序。
小结:记事文章要按先后顺序,先发生的事情先写,后发生的事情后写。
6、这篇课文就是围绕风筝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这几件事。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7、出示第一段: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个别读,哪个词语最能看出作者的心情?(板:快乐)
这节课,我们就先走进二三自然段,和作者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板:做、放)
【教学反思】 1、
中年级生字的教学,要不同于低年级的教学,有重点,有扶有放,这点在本环节中体现得较好。特别是“依”和“丧”的书写指导,抓住重点笔画竖提进行教学,扎实有效。 2、
三、质疑做风筝,感受快乐。
【环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主,通过质疑,引导学生通过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和感悟,感受做风筝带来的快乐,并以朗读再次感受快乐。
1、自由读,质疑。
2、学问学问,要学要问,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这次你可以拿起笔,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横线,打个问号。
3、交流:
预设一:憧憬是什么意思?
(1)出示课件:看,课文中告诉我们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
(2)这就是老师从词典里查到的意思:向往。赶紧拿起笔,把它写在憧憬的下面。 (3)以后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请词典、词语手册等工具书来帮忙。
预设二:为什么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活?
(1)出示句子: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2)个别读。做好了的风筝,却什么也不像了,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风筝呢?请你回到第二
让学生了解记事文章的写作顺序这一环节,巧妙、有效。
段,联系上下文再读读。
(3)理解依然。这样一只什么都不像的风筝,我们为什么会依然快活呢?再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风筝带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所以就算什么也不像,我们依然快活。更深层次理解“憧憬”。
(4)指导朗读。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憧憬”一词时,先通过词典进行理解,再联系课文进行深层的理解,这是落实课标对中年级教学的要求: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依然”时,采用的是换词法,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且教学形式丰富。
2、“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但是由于是初学质疑,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加强指导,使学生的提问更有质量。
3、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问答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向深入,才能使课堂生成成为教学的亮点。
四、细读放风筝,以情促读。
【环节目标】通过体会放风筝时动词的运用,感受放风筝的快乐,并在此情境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情促读,以读悟情。
1、默读课文,哪里让你感受到快乐?拿起笔,划一划句子。 2、通过放风筝的动作体会快乐。
出示句子: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
(1)指导学生读句子,出示课件,填动词。
一个人用手( ),另一个人( ),( )远远的地方,( )“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 )。
(2)这些动词,让我们眼前仿佛看到了一群放风筝的孩子。引导学生从动词中体会作者的快乐,并进行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朋友,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小结:听着听着,我仿佛看到了那群放风筝的孩子,他们的风筝飞起来了。 3、朗读体会快乐。
出示句子: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指导朗读。
小结回归: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心情地奔跑,快活地喊叫,放飞希望、放飞憧憬,是多么快乐的事呀,让我们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这种快乐。
【教学反思】
1、填动词,体会作者通过写放风筝的动作来表达作者的快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落实了教学难点,增加了学生积累,培养了阅读能力。
2、以读为主,学生在读中更深层次地感受作者的心情,理解课文,增加积累。 五、回读课文,升华情感。
【环节目标】通过回读,再次感受作者的快乐。
1、多快乐呀,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2、那么,在找风筝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教学反思】
这一环节中的回读,使整堂课的教学融为一体。 六、摘抄句子,积累语言:
【环节目标】通过摘抄感受到快乐的句子,进行语言积累。
1、拿出课堂作业本,翻到第14页。把带给我们快乐的句子抄在第三题的收藏屋里。请你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写,开头空两格,注意书写姿势。 【教学反思】
把带给我们快乐的句子摘抄下来,正是落实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要求的具体体现,为学生习作作准备。
附 板书设计:
做
风 快乐
放
筝 ?
找
《9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龙泉市实验小学 刘艳香
课时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会读“洋溢欢笑”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3.通过对文章故事情节地梳理,能把这个童话讲给别人听;
4.通过对比学习,感受到巨人花园在没有围墙前和有围墙后的不同。 教学重点及难点
引导学生梳理文章故事情节,通过对比学习,感受到巨人花园在没有围墙前和有围墙后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插图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座神奇的花园。板书课题。这个有趣、神奇的故事就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创作的。齐读课题。
2.瞧,这就是“巨人的花园”,这个花园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生动有趣,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在巨人的心里,这些孩子就是最美的花朵。这个洋溢着孩子们欢笑的花园,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捧起课本.认真读课文,跟着文字走进这座神奇的花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初读感受。
2.出示词语。齐读。
3.出示课件
,理解“洋溢”的意思。
4.训斥是什么意思,文中就藏着它的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出示:叱责。
5.教学会写字,师重点指导“添”。学生练写、展示、交流。 6.齐读词语,你发现左右两列词藏着什么奥秘吗?
【设计意图:分组词语教学,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分,让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了最初的感知,并为本堂课重难点的突破做好铺垫。】
三、感受花园之神奇
1.课文几处写到墙,请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句子。学生交流
2.这是一堵神奇的围墙,他的变化带来了花园的变化。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完成作业纸上的表格。 花园的神奇变化 ①砌起围墙前,花园 ③围墙破损后, ⑤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 ⑦拆除围墙后, 3.学生交流。
4.同学们看着这个表格,回家一定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列表格,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既是对文章内容的熟知,也培养他们从文本获取信息的能力,能讲这个童话故事,并为本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做准备。】
四、对比感受花园的神奇 (一)感受花园的美、乐、奇
1.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没有围墙前花园的美丽景色。 (出示第一自然段)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什么? 3.孩子们喜欢在这个花园里做些什么?
4.这个花园也很欢迎孩子们的到来呢1(出示课件,想象说话)迎来了孩子树木欣喜若狂,并用鲜花把自己打扮一新,还挥动手臂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鸟儿们„„花朵„„
5.小结:是呀,因为这是一个漂亮、快乐、神奇的花园!
6.教师引读:这么神奇、美丽的花园,村里的男孩们都喜欢到那里玩,因为„„ 村里的女孩们也喜欢到那里玩„„
7.齐读,读出花园的美、乐、奇。 (二)感受花园的荒凉、奇特
1.冬去春来是大自然的规律,春天到来的时候,墙外已经鸟语花香、春意盎然,巨人的花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出示句子: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鸟儿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弃读。
2.此时的花园特别在哪里?瞧,作者用了对比让我们感受了花园的神奇。
②砌起围墙后,花园 ④孩子们遭到巨人训斥后, ⑥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3.自由地读读这两句话,相信你能读出这种不同。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读这两句话。 4.(出示课件)对比朗读。
师引读:没有围墙的花园,春天„„(学生读) 师引读:砌起围墙,即使是春天来了,巨人的花园„„
【设计意图: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对比,通过对比学习,感受花园在没有围墙前是一座美园、乐园、奇园,有了围墙后却成了荒园的神奇变化,感知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带来的神奇感受。】
五、留疑激趣
巨人裹着毯子,还瑟瑟发抖。他想:“今年的春天为什么这么冷,这么荒凉呀„„”这是为什么呀,仅仅是因为那一堵墙吗?这个问题我们留着下节课解决。
【设计意图:最后,再次回归这堵墙,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孩子们探究的欲望。】
教后感想: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接触了不少童话,童话本身以其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这些爱幻想的孩子。孩子对童话的浓厚兴趣使本篇教材具有莫大的磁性,但磁性到底能吸引住多少孩子,得靠教师的精心引导,因为孩子们毕竟没真正掌握阅读童话的技巧。
在教学时,我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感受这个童话丰富地想象带来的神奇色彩,让他们学有所获。
具体的措施:
1.通过对文章故事情节地梳理,能把这个童话讲给别人听;
2.通过对比学习,感受到巨人的花园的美丽、神奇,以及是孩子们的乐园。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欠佳,使有些教学环节显得有点拖拉,课堂不够高效。今后还要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9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莲都区囿山小学 黄碧霞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巨人的花园》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学段特点和教材特点,以生本、文本为抓手,以各种读书方式、比较感悟、想象说话、拓展训练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指导书写“添”,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句。 2.通过朗读、品味、想象,感受童话故事情节的曲折、语言的奇妙。 3.能正确、流利、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激发阅读童话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童话故事情节的曲折、语言的奇妙,体会童话故事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趣聊童话 激童话之趣
1.交流,激发兴趣。看童话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你喜欢它们什么?
2.导入,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走进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完美之作——《巨人的花园》。 教师板书课题,随机指导“巨”的笔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生活中童话的记忆,让学生畅谈喜欢童话的原因,引导出童话特点,为学习文本埋下伏笔。从学生熟知的童话引出新课,既自然导入新课,又是平时阅读的迁移,为学生的阅读提质。】
二、初读课文 纠文字之音
1.通读。请同学们放出声音自由、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生字读音学习。黄老师倾听大家朗读的时候,发现这些词语的字音很容易读错。大家看大屏幕,自己试着读读看。谁愿意领读,她读正确地就跟着读,读错了,你帮忙改正。
3.“添”的书写指导。这些词语当中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添”,大家和老师一起写写:三点水点出弧度,左边头顶一个天,天下满怀一颗心,注意这是心的变形,改卧钩为竖钩。大家学着老师的样子,端端正正地把这个字写在书上44页的生字表的上方。写好的同学可以再选择一个来写写。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仍然是阅读的重要基础,在课堂上要给予明确要求,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以达到《新课标》上要求的“正确、流利地朗读”,同时,指导难写字的书写。本环节体现学段特点,教学有的放矢。】
三.理清脉络 悟情节之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花园的句子。
孩子们,这篇文章写巨人的花园,这是一座怎样的花园呢?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我们从课文里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多读几遍。请同学们注意,浏览就是大致地看,简单地说就是读到写花园的地方,放慢速度,拿起笔划出来,没有写花园的地方就跳过去,孩子们开始吧!
2.反馈找出的句子。 学生反馈找出的句子。
出示句子,学生自由读,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但不知道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快地游戏,他们大概是从围墙的破损处钻进来的。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开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3.指导朗读,提升朗读质量。 指名指导读。 预设:
读得好:听着你的朗读黄老师仿佛就走进了这座花园。读书就要入情入境的读,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其他句子,谁来。
读得不好:马上接过话筒,教师引入;狂风大作,雪花飞舞。你再来。 接着读其他句子。读得好的: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仿佛都看到„„
谁再来读读其他句子,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读到这你心情怎么样?我们把这份失落送到句子中。再来读读。
4.理出文章脉络,感悟故事情节。
孩子们,读着,读着,你发现巨人的花园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教师引出形成板书: 花园-荒原-花园-荒原-花园 是谁使花园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你看,花园、荒原的变化都跟随巨人的态度变化而变化,就是这份神奇变化,让我们的故事曲折生动,吸引了我们。板书的:情节曲折
5.回到文本,师生合作读。
现在,我们拿起书,跟随着巨人,一起走进神奇的花园。黄老师来读巨人部分,你们来读这花园变化的句子。
6.过渡引出下一环节。
孩子们,咱们在巨人的花园里感受着花园的神奇,体会着童话情节的曲折,其实王尔德的童话里还藏着奇妙的语言呢。板书:语言奇妙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本环节通过自由读、指导读、合作读等方式,以读促悟,披文入情。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而让朗读提质,同时回归文本、感悟情节曲折,再次激发阅读童话的乐趣。】
四、紧扣花园 悟语言之味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你从哪些词句中发现了这份神奇?
1.这个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开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1)找出“一伸手、马上”
你的眼睛真敏锐,一下就抓住了“一伸手,马上”这两个词,是啊,太神奇了! (2)拓展说话
小男孩的手此时此刻就是魔法棒。小男孩对着草地,一伸手„小男孩对着柳树一伸手„小男孩对着泉水,一伸手„
童话就是这么有趣,“一伸手、马上”就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份神奇。
2.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1)找出“仍然”
你从哪个词发现了这么神奇,你眼睛真敏锐!一下就抓住了仍然这个词。 (2)感悟“对比”的写法
是的啊,这是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方发生的变化。 我们男女生分开读读,女同学读第一句,男同学读第二句。 孩子们,为什么写巨人的花园,还要写花园以外的村子里呢?
哦,原来这儿藏着对比的写法啊!来,我们一起读读,用我们的朗读读出语言的对比。 你看,“仍然”简单的两个个字眼就让我们瞬间感受到花园的变化奇妙。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像这样,我们接着去探寻其他奇妙的语言。
3.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1)找出“与此同时”
你从哪个词语发现了这份神奇,谁还找到这句话,你来说说。 与此同时是什么意思。 (2)句式训练。
是的,巨人的花园刚刚还是草翠花香,转眼间-----,刚刚还是绿树成阴,转眼间----- 这么神奇花园,还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也用“刚刚还是„转眼间„”来说说,可以用上课文里的词,还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词语。
难怪有人说:语言文字是上天赐予人类最神奇的工具。你看,一个词,一句话就把我们带到了一座神奇的花园。
【设计意图:《语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的语言实践与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和机会。本环节抓住体会“童话语言的奇妙”开展三个片段的教学,第一个片段以想象为主,第二个片段以读带悟为主,第三个片段以想象拓展说话为主。同时三个片段也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渐做到由扶到放。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五、课堂练习 语言之积累
相信,这座神奇花园的样子已经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了,我们赶紧拿起笔,把描写花园的句子写在作业本的第四题上,能干的同学可以选择默写。(随机批阅)
[设计意图:积累是学习语言的最好的方式。利用《课堂作业本》,积累文本中影响深的语言,从而内化成学生的语言,以达到学以致用。]
六、小结课堂 做学习之引
孩子们,巨人的花园,神奇的花园,藏着花园的秘密,还藏着王尔德语言的秘密!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寻花园里巨人的秘密。
【设计意图:一节课学习的结束,也是下一节课学习的开始,点拨出下一节课学习的重点。】 [板书设计]
巨人的花园
添 情节曲折 花园 花园 花园 语言奇妙 荒园 荒园
教学反思
1.贯穿全课的“趣”
《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童话故事。为了充分体现童话特点,让四年级的孩子学得有趣,我以“趣”为暗线开展教学,以趣聊童话、趣读童话、趣悟童话三大板块实施教学。三大板块下来,孩子们徜徉在快乐的学习当中,也凸显了学段特点和教材特色。
2.挖掘文本的“理”
这里的“理”主要是指“文理”,就是指文本自身所蕴含的作者的思路、作品的文路以及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等,是语文作为工具性学科的本质特征。一篇好的作品不仅具有形象性,也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思路,这是文章的骨架,它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文章内部,把握和领会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逻辑,使教学走向有效与深刻。《巨人的花园》值得关注的至少有两点:
一是情节曲折凸显故事有趣。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花园神奇的变化,通过学生初步读、找出读、反馈读、指导读、合作读、感悟读等方式感受童话故事的曲折,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体现学的主体。
二是重点词句彰显语言奇妙。情节是文本的骨架,那么语言就是文本的血肉。只有感悟到语言的妙处,才是真正在学习语文。教学中我抓住三个重点句教学,通过朗读、比较、想象、拓展说话等实施教学,感受到了语言的神奇和魅力,达到了学习语文的主旨。
3.值得效仿的“法”
此“法”就是“得法”,得教学之法。本教学中有些教学环节可以效仿,仅供老师们参考: 一是用读来感悟故事情节。本课故事情节曲折一看便知,但教师如果一语道破,就显得苍白,如果让学生反复感悟,就觉得枯燥。我采用让学生找出描写花园的句子指导朗读后,和教师合作读。既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受了故事的曲折,还再次回归文本,提升朗读能力。
二是选择重点语句构成整堂课教学。文本的教学显然不能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只有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这“适合”既是指适合学生理解的,又是对文本解读有益的。我虽然只抓住了五句话教学,而五句话中又侧重感悟三句话,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可以打磨的“动”
教材是死,给教材“动”就是课外丰富内容;教学设计是死的,给设计“动”就是不断预设各种环节,但对于活灵活现的学生,这些都是太小的“活”。所以一堂课讲授的成功在于灵动、互动、洋溢着美感。能种下一颗种子——绿化一片心灵。而这份成功需要我不停地打磨,比如打磨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甚至是关注学生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动作,还有每一次思维。
《9 巨人的花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庆元县城东小学 蓝小花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冷酷 训斥、洋溢、火辣辣、凝视”等词语,理解洋溢的意思及用法,能把笔画多的生字写正确、漂亮;积累文中描写景色的词语,并试着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巨人的花园景色变化的过程,了解对比、拟人方法的运用。
3.进一步感受童话故事的神奇,加深对童话的喜爱。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通过图片、文字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把学生带到童话的神奇情境中。以朗读为经,以语言文字运用为纬,通过读课文、品语言、悟神奇、写童话等方式感受童话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紧扣巨人的花园景色变化这一主线,通过朗读、表格梳理、拓展原文感悟童话的神奇。 [教学难点]
运用表格的方式梳理巨人花园的景色变化。 预设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目标: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感知童话的特点,激起阅读兴趣。 1.孩子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吧?咱们来玩个看图猜故事的游戏好吗? 《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灰姑娘》、《小红帽》
2.在这些童话故事里,魔镜会说话,南瓜变马车,大灰狼会扮成外婆,小木偶还能去旅行呢。童话故事真神奇。板书神奇。
3.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去感受一下这篇童话的神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文本,了解大意 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让我们赶紧读一读课文。
初读要求:1、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2、读完后想一想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词语,书写生字
目标: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训斥、洋溢、火辣辣、凝视”等词语,指导书写笔画、部件较多的生字“凝”;理解“洋溢”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1.大家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你们。 瑟瑟发抖 纷纷逃窜 四处逃散 拔腿就跑 冰雪覆盖 火辣辣
训斥 洋溢 凝视 冷酷 (1)第一组谁来读。
(2)第二组谁来。提醒大多数ABB式词语后面两个叠字读第一声。 (3)第三组出现的生字最多,谁来? ①来看看这个溢字。最早的溢就用这种图形
来表示它的,水多得满出来了就是溢。洋也是
满的意思,洋溢就是指水满出来了。那这个词在课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啊,咱们读读课文中的句子,一起读。
洋溢指: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齐读)
②洋溢被广泛应用在生活中。
(1)六一联欢会时,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 )。
(2)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彩旗飘扬,到处洋溢着( )的气氛。 2.回过头来看词语。红色的字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辣、凝、覆、溢、训、酷
3.指书书写“凝”。(像这样笔画多,部件多的字写的时候要既紧凑又舒展。中间部分要紧凑一些,右边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能写得太开。最后一捺因为有足够的空间所以可以舒展一些。轻顿平行向下运笔等到和左边差不多平时再潇洒地捺出去。)
4.在生字表旁边写一个。同桌相互批改,看看你认为好的批个五角星。 四、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运用用关联词串联课文大意 目标:借助关联词语概括课文大意。
1.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么神奇的故事呢?谁能根据提示说一说。自己先在心里说说看。谁来说说看。
起先,巨人(有一座漂亮的花园),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后来,巨人把孩子(赶走了),花园就(没有春天了)。最后,再(一个小男孩)的提醒下,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
没有春天。)
2.像这样叙事性课文,我们可以用上“起先,后来,最后”这样的关联词来概括大意。 五、品读花园的美丽
目标:抓住关键词品读花园的漂亮,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
1.巨人的花园从一个漂亮的花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板书:乐园这中间有哪些神奇的情节发生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漂亮的花园。谁来读一读课文的这段话。
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漂亮的花园。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那里玩。
2.默读,圈出让你感受到花园漂亮的词语。
3.我发现大家都圈出了词语,而且圈的都是四字词。 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白雪一片
(的确,课文就是通过这些四字词写出了花园的漂亮的。那怎么样才能把花园的美用朗读表现出来呢。)
指名读,随机指导(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像画面)。齐读 4.这么美的花园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描述它。生说
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词语,给大家一分钟时间看谁记得多,谁就是咱们的记忆大王。 春天:草长莺飞 莺啼燕语 鸟语花香 夏天:郁郁葱葱 骄阳似火 夏树苍翠 秋天:秋高气爽 果实累累 满山红叶 冬天:白雪皑皑 粉妆玉砌 万里雪飘
下课后能把刚才记忆的词语写在第一自然段的旁边,才是真正的记忆大王! 六、借助表格梳理花园景色变化
目标:1.借助表格梳理花园景色变化。2.通过表格、拓展原文,了解对比、拟人的方法,感知童话情节的神奇。3.运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写话,做名副其实的童话大王。
1.同学们,巨人的花园不光漂亮,还很神奇,它的景色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2.快速浏览课文3-8,找出描写不同人物出现时花园景物不一样的关键词,填在表格里。 3.学生填表
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出花园景色的变化 人物出现 巨人回来后 孩子钻进来 巨人赶走孩子 赶不走的男孩 我的发现: 花园的景色变化(关键词) 北风呼啸 隆冬来临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阳光明媚 草翠花开 鲜花凋谢 树叶飘落 冰雪覆盖 绽出绿芽 开出花朵
4.交流说说发现
预设: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巨人是冷酷、自私的,课文用了对比的方法。 5.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神奇。
6.这篇童话在编入教材的时候作了删减。原文中还有一段话表现了花园景色的神奇。 出示:由于看不见孩子们,小鸟便无心唱歌,树儿也忘了开花。有一朵花儿从草中探出头来,看见那块告示后,它对孩子们的遭遇深感同情,于是又把头缩回去,继续睡觉了。
7.默读。你从哪感受到了神奇。作者巧妙运用拟人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神奇。 8.在这些出现的神奇的人物中,你觉得最神奇的人物是谁?
①“这个小男孩一伸手,桃树马上绽了了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齐读
②一个动作引出了花园神奇的变化,小男孩还会有什么动作,引出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也来当当童话大王,试着写一写。
③小练笔:
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小男孩一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词语:转身 跺脚 抬腿 眨眼 微笑 吹气 奔跑 俯视 草长莺飞 莺啼燕语 鸟语花香 郁郁葱葱 夏树苍翠 秋高气爽 累实累累 满山红叶 )
④交流反馈 七、结课
目标:激起阅读期待
童话故事就是由这样一个个神奇的小情节组成的,当这一个个小情节得到了解决,故事也就接近尾声。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花园神奇的变化,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巨人和孩子的内心,感受另一种神奇。
教后感想
七色花,七色心
庆元县城东小学 蓝小花
第一次在这样的大礼堂里上课,我有些发慌。越临近上课,心跳得越厉害。然后,上课,下课,评课,公布结果,吃午饭,启程回庆元。忽然之间,这一切又发生得那么短暂,我的大脑好像被挖空了似的,什么都消失殆尽了。想起赵老师要大家赶在国庆节前将反思上交,于是,赶紧将那些散落的花瓣,织在一起,串成这一朵七色小花。
一种感动
来到景宁,我们住进了金鹤大酒店。收拾完行礼,我才发现自己将“课堂评比推荐表”忘在家里了。第一反应,怎么办?待会要怎么跟赵老师说。知道赵老师是个做事极认真的人,而且原本对
赵老师就有点怕怕的感觉,我手足无措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只好硬着头皮,怯怯地对赵老师说:“赵老师,我那个推荐表要晚点拿来。”赵老师一下就明白了,他亲切地对我说:“那你就晚点给我吧!”到现在我还没有把表格给赵老师,其实中间还有点别的小插曲,只能到时邮寄给赵老师了。
从知道上课内容的那天起,我没有一个晚上是能好好睡觉的。遇到雯岚老师的每个早上,她的第一句话总是“昨天睡得好吗?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了。”每次要讨论什么的时候,吴老师都说,“还是我到你们学校来吧,你就不要来来回回跑了。”那天上完课后,看到吴老师高举的双手,我知道,那最大的掌声是送给我的。
这几天一直伴在我左右的自然是玉燕校长了。试教下来,哪个环节不理想,吴老师就会细细地指导。末了,不忘说上一句“今天表现得不错的”。尤其是我从台上下来后,吴老师就给我讲了她自己第一次到市里上课的情景,还说比她以前厉害多了。我知道,吴老师是想用她自己的故事宽鼓励我,心中不免多了些暖暖的感动。
一些遗憾
“课是常上常新”,谁说不是呢?遇到的对象不同,预期的结果自然也不同。我自己并不擅长朗读,一直就很担心朗读指导这一块做不好。在品读“花园的美丽”这一部分时,预设中也有当学生不能一次就通过朗读表现出花园的美时的情景,想着自己应该要怎么指导。可是试教的时候,我发现他们都读得很好,抓住几个关键词,一下就把花园的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于是,心里想当然地觉得他们是可以一次就读好的。当请408班的孩子“通过朗读表现花园的美”的时候,那个小男孩打了我个措手不及。“你已经很努力了。”然后我就请大家先读读圈出的词语,接着就齐读了事了。因为我那时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如果再读不出来怎么办?我心想就这样过去算了。现在想想还真是后悔。要是那时,好好的指导一下那个小男孩的朗读,或许孩子们收获的东西就更多了。“你已经很努力了。要不,你先把咱们圈出来的词语读一读。读的时候咱们还可以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自己看到的画面”“你再来试试。”如果我能放下所有,只关注学生,即使其他的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我想也是值得的。
在积累词语这一环节,小手举得特别多。其实我应该多请几个同学的,大概是紧张的缘故,我只请了两位同学说,就夸他们积累的词语很丰富了。试教的时候要好些,都能等到学生把春夏秋冬的四字词说一说,这才真正看出他们有很多的词语可以用来描述四季的景物,这时再来积累老师搜集的一些,就显得水到渠成吧。
最后的写话环节,其实很多同学已经写好了,而且都写得很好。但是交流的时候没能展现在大家面前,多少有些遗憾。
一点伤感
评课的时候,我从评课老师那里获取了一些信息:他含蓄地批评了我的课平淡,缺乏激情。之后,我也问了自己学校的老师,也有说在台下听课,声音有些轻。我一愣。老实说,课上到后来,我觉得自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教室上课一样,没有刻意地要表现出激情。而且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说话就是这样,语速不快,不紧不慢的样子。这也是我致命的缺点。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语文课是要有激情的,充满激
情的课堂更容易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虽然知道自己的不足,却一直没能有所突破,这让我很懊恼。
一句批评
课后,吴玉燕校长指出了我的不足。她指出我反馈中的一个错误。她告诉我,这就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做足功课的结果。当学生说“洋溢着欢笑”,可我却要改成“洋溢着欢乐的笑容”,结果画蛇添足了。是啊,我有预设了几种可能出现的答案呢?没有,我还想着靠自己在课堂上发挥呢,结果可想而知。吴老师也说,这也恰恰说明了我还缺少锻炼,在这样的大舞台历练得越多,成长就越快。
一次成长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由于各种原因,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并不能得心应手。对于读,朗读指导上没到位。后来孩子们当童话大王,进行小练笔的时候,因为时间安排上的偏差,交流的同学不够多。另外内容现内容之间的衔接有时也不够紧凑。教育机智发挥不到位,课堂上自我表现力不够强,这些都是我急需改进的地方。当然促使课堂教学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地磨炼,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实践与反思中成长。
一分收获
回顾这几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次比赛,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语文的魅力。上课的老师自信地站在台上,她们散发出的个人魅力,也让我体会到这一点。对于自己能够站上这样的舞台,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幸福。不仅是课堂教学,对文本的理解及新课程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任务有了更深的理解。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自己平时勤学勤思,加强自己文学素养的提高,就能够脱颖而出。
一份憧憬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中间的历程或许煎熬,但令人向往;或许效果差强人意,却一次次地想要展示;或许平添几丝皱纹,却仍觉得温暖。抱着一份憧憬,我期待未来,期待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