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模考二教师版

模考二教师版

2021-10-30 来源:乌哈旅游
2018届高三年级盐城三调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2018.

(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曹雪芹以前,没有人做过自叙传性质的小说。曹雪芹虽然勇敢地创始了,却也不敢 说是自叙;所以他在第一回中吞吐含糊 了空空道人和“石头”上的故事。因为他的第一回语意吞吐含糊,而中国向来又没有自叙传性质的小说,于是从前研究《红楼梦》的人总是 地用心思:或谓此书为政治小说,有民族主义的排满思想;或谓贾宝玉影射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或谓此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

A. 明目张胆 假托 含沙射影 B. 彰明较著 假托 转弯抹角 C. 彰明较著 假借 转弯抹角 D. 明目张胆 假借 含沙射影 1.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能力。第一空,明目张胆:明目:睁亮眼睛;张胆:放开胆量。原指有胆识,敢做敢为。后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彰明较著: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根据语境选用成语“彰明较著”。第二空,假托:1.借故推托;2.冒名顶替;3.假借;凭借。假借:1.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2.六书之一。 指借用已有的形近、音同的字,表示不同意义的词;3.又如借水名的油作油脂的油。根据语境选用词语“假托”。第三空,含沙射影: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转弯抹角:抹角:挨着墙角绕走。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根据语境选用成语“转弯抹角”。故选B。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理解词语含义,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如南辕北辙:本想往南,而车却向北行。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买椟还珠:买下匣子,而把匣子里的珍珠归还卖主。比喻没有眼光不识货,取舍不当。句中表达的是取舍不当这一意思,只能用“买椟还珠”。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

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B.回归祖国后,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C.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D.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减少诉讼、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A项结构混乱,“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句式杂糅,删去“顺利回国”; C项语序不当,“将在2020年计划”不合事理,应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D项不合逻辑,“防止”与“免遭”否定不当,“免遭”应改为“遭到”或“受到”;故选:B。 3.阅读下面这首词,选出正确的一项( )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它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依照字数多少划分,本词属于

A. 小令 B. 中调 C. 长调 D. 长短句 C

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力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

A.所以,处于噪声环境中长时间地活动,就很容易使人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B.因此,人如果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就很容易出现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C.所以,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对于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的人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的。

D.因此,对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来说,时间长了,就很容易产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 4.【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作答本题时,应注重两个角度:一是语段的意思,二是四个选项的区别。语段主要

介绍了噪声分贝的大小与人的视力的关系问题,由这些内容可知,该语句应该表述的是人们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会影响视力。B项的表述主体是“人”,与前文衔接最紧密,故选B。 5.文学作品往往呈现作者不同的思想倾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表达追求涅槃永生的佛教思想。 B. “生灭原知色即空,眼看倾国付东风”,表达诸行无常的佛教思想。 C.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表达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的道家思想。 D.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民胞物与的儒家思想。 5.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了解把握能力。A项,出自李白《游泰山》。翻译:如何找到长生不死之药,然后展翅高飞飞向仙山蓬莱与瀛洲这样的人间仙境。这是道教思想,而「涅盘」是佛教修行者的终极理想,意译为“灭、灭度、寂灭”,指灭一切贪、瞋、痴的境界,因为所有的烦恼都已灭绝,所以永不再轮回生死B项,出自陈宝琛的《落花诗》。翻译:在生灭之间早知万物万象是一场空,眼看春花都要交付给东风。“倾国”是借代,本来指的是美女,在这里指“花”。在这首诗里作者充满了人生的问题,透过诗词,以及对佛教真实智慧的开悟,把它表达出来。C项,出自陶潜《饮酒》。翻译:这样的生活中有着真淳朴实的意境,我已经了然领悟,心想辨明分说,却一时不知如何表达。“忘言”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妄言。”据此,诗中陶潜要表达的是,他在与大自然景物融合之中已经体会领悟到一种人生的况味(得意),达到了“忘言”的境界。《人间词话》称此诗已入“无我之境”。D项,出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翻译:如何才能得到广阔的房子,收容天下的贫寒之士,使他们都能遮风挡雨,展露欢颜?充分表露推己及人的仁爱之心。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

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昭述闻之,以戒监军。监军自是不复为暴。比去,众遮道罗拜,指妻子曰:“向非公,无噍类矣。”

徙淮南转运使兼发运使,加直史馆。徙陕西转运使,纠察在京刑狱,为三司户部副使,累迁刑部郎中。陕西用兵,提点陕西计置粮草,还授度支、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

都转运使。河决澶渊,久未塞。会契丹遣刘六符来,乃命昭述城澶州,以治堤为名,调兵农八万,逾旬而就。初,六符过之,真以为堤也,及还而城具,甚骇愕。

初置义勇军,人情汹汹,昭述乘疾置①日行数舍,开谕父老,众始安。宣抚使表其能,除龙图阁直学士、知澶州,又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

河北始置四路,以为真定府路安抚使、知成德军。大水,民多流亡,籍僧舍积粟为粥糜,活饥民数万计。改龙图阁学士、知秦州。谏官、御史言昭述庸懦,不可负重镇,留真定府。

居四年,入领三班院,以翰林侍读学士知郑州。未几,知通进银台司,判太常寺,复领三班,累迁尚书右丞。从袷享②致斋于朝堂,得暴疾卒。赠礼部尚书,谥恪。

李氏居京城北崇庆里,凡七世不异爨,至昭述稍自丰殖,为族人所望,然家法亦不隳。 .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注 ①噍类:活着的人或活的动物。②疾置:古时为供紧急传递公文的使人途中停宿、换乘马匹等而设置的驿站。③袷享:古代天子诸侯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谋遂寝 寝:停止 B.向非公,无噍类矣 向:过去 ..C.开谕父老 谕:告诉 D.然家法亦不隳 隳:毁坏 ..B [向:如果。]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昭述被曹利用举荐为判官,后又因曾被曹利用举荐而获罪,出京担任常州知州,但很快又被提拔,担任三司度支判官。

B.李昭述任湖南潭州知州时,驻守的士兵因痛恨监军严酷残暴,想要叛乱,李昭述及时制止了这件事,并以此告诫监军。

C.李昭述以修筑河堤为名,调集军民八万人用了十天时间修建了澶州城,这让契丹使臣刘六符非常惊骇。

D.真定府路发生水灾,李昭述救活的饥民数以万计。他被任命为秦州知州等,但因谏官、御史向皇上的进言而留任真定府。

B [由原文“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负?’其谋遂寝”可知,是驻守的士兵自己放弃了计谋的实施,而非“李昭述及时制止了这件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

(1)李昭述拿官仓中的粮食作为俸禄,并且以此供养他的僚佐属官,人们于是安定了。 (2)李氏居京城北崇庆里,凡七世不异爨,至昭述稍自丰殖。

(2)李氏家族居住在京城北崇庆里,共七代没有分家,到李昭述时稍稍有家财。 9.从为官的角度看,李昭述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李昭述是一个严格执法,率先垂范,深受爱戴,雷厉风行,勤政为民的官员形象。

解析 答题时,一定要从传主的事迹入手,李昭述一生为官多任,关于他的为官事迹有多处,如悉复侵地、取仓粟为奉、调兵农八万修城、安抚流民等,从以上信息中概括出李昭述的品质即可。

三、古诗文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临 江 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 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腌菜和盐,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0.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5分) 10.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1分)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2分)

11.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1.①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②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答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

四、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知天上宫阙, 。(苏轼《水调歌头》) (2). ,肇锡余以嘉名。

(3).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5).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二人同心,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系辞上》) (8). 宁可枝头抱香死,_____________。(郑思肖《画菊》) 五、 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意大利] 迪诺•布扎蒂

在城郊这所专门关押无期徒刑犯人的巨大监狱里,有一条看似十分人性,实则极为残忍的规定。

每一个被判终身监禁的人,都有一次站在大众面前向全体市民发表半个小时演说的机会。犯人由牢里被带到典狱长和其他人的办公室所在大楼的露台上,若演讲结束听众鼓掌,演讲者就重获自由。

这听起来好像是天大的恩惠,其实不然。首先,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它让希望变成折磨。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一切都由典狱长决定。有可能才入狱半小时就被带上露台,也可能需要漫长的等待。有人年纪轻轻入狱,走上命运的露台时已经垂垂老矣,几乎已丧失说话能力。

可供参考的,就是那些已做过演说但未获青睐的前人的经验。但这些被“筛掉”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吐露演说的内容和群众的反应,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既然我要在牢狱里度过余生——他们心里一定那么想——那你们也都留着吧,休想我会帮你们,反正我本来就是坏蛋。

最棘手的却是那些来听演讲的市民。我们固然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外面那些自由的男男女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宣布有犯人要上露台讲话,他们就蜂拥而至,不是因为有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上,事关重大,而是带着逛庙会、看戏的心情而来。他们是来看热闹的。他们口哨、脏话齐飞,外加阵阵哄笑。本已心情起伏、全身无力的我们,面对这样的舞台能做什么?

虽然传说中曾经有无期徒刑犯通过了这个考验,但只是传说。确定的是,从我入狱至今这一年来,还没有人成功过。差不多一个月一次,我们中的一个会被带上露台讲话。之后一个不少又全都被带回牢里。群众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守卫通知我,轮到我上场了,时间是下午两点。再过两个小时,我就要去面对群众了。我一点儿都不怕,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我相信自己已经为这个找到了答案。我想了很久,整整一年,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不敢奢望我的听众会比其他牢友所面对的听众有教养。

他们打开牢房铁门,带我穿过整个监狱,爬两级阶梯,进入一间庄严的大厅,然后站上露台。我身后的门被锁上,我一个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

我连眼睛都睁不开,光太强了。然后我看到至少有三千人,包括最高法官,都在盯着我。 台下发出长长的嘘声,骂声四起。“喔,绅士出场了!你说话啊,无辜的受害者!快逗我们

笑,说点笑话来听。你家有老母在等你,对不对?你想死你的小孩了,对吧?”

我双手扶着栏杆,不为所动。我心里已盘算好了,说不定这是唯一能救我脱困的妙计。我无动于衷,无所谓,既不要求他们安静,也不做任何表示。很快我就欣慰地发现,我的举动让他们不知所措。显然,在我之前站在露台上的牢友都用了另一套策略,或许大吼大叫,或许用软话请求下面安静,结果都不讨好。

我还是不说、不动,像尊雕像。嘈杂声渐渐平缓下来,偶尔还冒出一两下嘘声,然后一片静默。

不动。我鼓起全部的勇气,不出声。

最后,一个和气、诚恳的声音说:“你说话啊!你说,我们听。” 我孤注一掷。

“我为什么要说话?”我说,“我站在这里是因为轮到我了,如此而已,我并不想感动你们什么。我有罪。我不想再看见我的家人。我不想离开这里。我在这里过得很好。” 台下的人交头接耳。然后有人喊:“别装了!”

“我过得比你们好。”我说,“我不能说细节,不过我兴致一来,便穿过一条没人知道的秘密通道,可以从我牢房直通某栋美丽别墅的花园,当然不能跟你们说是哪一栋,反正这附近多得是。那里的人都认识我,很照顾我。还有……”

我故意停下不说,卖个关子。台下的人群一脸的迷惘与失望,好像眼睁睁地看着手中的猎物跑掉。

“还有一位少女深爱着我。”

“够了,不要再说了!”有人痛心大喊。得知我过得那么幸福,想必触痛了他的伤口。 “所以你们最好别来烦我!”我声嘶力竭,“我求你们,好心人!可怜可怜我吧!让我留在这里!嘘我,快,嘘我呀!”

我意识到群众中传开一股愤恨不平之意,他们恨我,只是还在怀疑我说的是真是假,我真的快乐吗?他们苦恼不已。他们依然犹豫不决。

我整个身体探到露台外面,做作地颤着声音喊:“答应我,大慈大悲的先生小姐们!你们又没有任何损失!求求你们,嘘我这个幸福的犯人吧!”

人群中传出一个恶毒的声音:“你想得美!才没那么好的事!凭什么让你很幸福?” 说完就鼓起掌来,第二个人跟进,然后十个、百个,全场响起一片如雷般的掌声。 我胜利了,这些白痴。我身后的门打开了。“你走吧,”他们说,“你自由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8期)

13.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答案】守卫通知“我”上场的时候,“我”非常镇定,一点儿都不怕,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因为经过整整一年的准备,“我”对演讲成功拥有充分自信。这个自信源自于一年来“我”对其他牢友遇到的情况的了解,源自于“我”对没有教养的听众的了解,源自于对人性中恶的一面的了解。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本题表面看是对一句话的理解,但句子中有“找到了答案”字样,所以,本题属于“情节概括题”。“情节概括题”的答题思路就是找对应点,而对应点在上文的2—6节。 14.为什么说狱中演讲是“极为残忍的规定”?请简要分析。(4分)

①首先,机会非常难得。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有人一直等到垂老。这种等待无异于精神折磨。

②其次,没有经验可供参考。那些演讲失败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

③最后,来听演讲的市民并不在意犯人的命运。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对犯人起哄,并且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小说情节的能力,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要抓住小说这个文体特征,检索文本的信息,锁定答题区间,归纳情节内容。信息是从3—5小节中筛选出来。

15.小说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①情节结构上,这个结局与前面主人公的精心准备紧密照应,又与其他犯人的命运形成对比;②人物形象上,主人公获得自由的结局恰恰印证了主人公的智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艺术效果上,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发了读者的深层次思考;④内容主旨上,有利于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能力层次是D级(鉴赏评价)

【解析】答这类题应从这样几方面考虑:①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需要考虑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开头(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中间(推动情节发展)、结尾(呼应上文)等。题干提到“结尾”,应考虑呼应关系。②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上的具体作用。“我”是一个有头脑、有智慧的人。③从情节与小说艺术效果的关系角度考虑。这个结局出乎读者意料。④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

关系角度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这篇小说意在揭示人性中的丑陋。⑤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常用答题术

语有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16.探究标题“凭什么让你很幸福”的丰富意蕴。(6分) 4. 【答案】

①监狱管理者不想让犯人幸福,因演讲获胜而获得自由只是他们的一场恶作剧。②听众不想让犯人幸福,因为任何人幸福都会让他们嫉妒。③狱友不想让你幸福,你的幸福会让他们感到痛苦。④所以,整个社会是扭曲的、变态的。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是F级(探究)。

【解析】标题的内涵应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表面意,其次是深层意、象征意、比喻意等等。标题是个问句,“凭什么”意思就是不能让你幸福;“你幸福”就会激发“我”的嫉妒心,就会让“我”痛苦。 六、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闻笑有感 茅盾

①笑是人类所独特擅长。简直可以说,愈是思想情绪复杂且多矛盾而变态的人,笑之内容也愈为复杂而多变态;原始意味的笑——即天真的笑,差不多很难在这样人们的脸上找到了,通常我们见到的,倘不是虚伪的笑便是恶意的笑。

②但是也还有若干种类的笑,其动机似可索解却又未必竟能索解。譬如青年的疯女人,一丝不挂出现于大街,此时围观者如堵,笑声即错杂起落,如果再有一个无赖之徒对疯妇作猥亵之动作,旁观者就一定会哄然大笑。这样的笑,当然并不虚伪,确是\"真情之流露\",远远听去,你会猜想这所笑者一定是一件可喜的事;那么,这是恶意的笑了,可又不尽然,当然说不上含有善意,但围而观者之群其中百分之九十九与此疯妇确无丝毫的仇恨,既无仇恨,则看见她在那样悲惨的境地而犹受无赖子的欺侮,纵使不生同情亦何必投之以恶意的笑呢?这样看来,恐怕只能把这种变态的笑解释为并无意义的动作,这恐怕是神经受了不寻常的一刺骤然紧张而起的一种反应,这中间并无恶意,当然也未必带有幸灾乐祸的成份。但“一半是神,一半是兽\"的万物之灵,在这当儿,却突然褪落了\"神\"的光圈,而呈现了赤裸裸的\"兽\"的本色,大概也是不能讳言的事罢?

③在街头遇到了这种的笑,并不比在雅致的客厅中遇到了虚伪的笑,更为舒服些,不过

那不舒服的滋味应当是不相同罢?前者是悲哀而后者是憎恶。在前者,我们感到文化教育力之不足,在后者,我们看见了相反的作用——\"人\"非但未能净化,反倒被\"教养\"得更卑鄙龌龊了!我不得不承认:那种无意义的原始性的傻笑,虽使我听了战栗,可是比起客厅中高贵人们的虚伪的——可又十分有礼貌的笑,至少是“天真\"些罢?

④不过在大街上那样笑的机会究竟不多,常见者乃在室内。在文雅的背景前,有\"教养\"的嘴巴绘声绘影地在叙述一些惨厉的故事的时候,听到了那样野性的放纵的笑声,迫使人毛骨悚然,当亦不下于在大街。这时的笑,当然决无虚伪,可也不见得如何\"天真\",这里可以嗅出自私的气味,讲述者和听而笑者似乎都把这当作一种娱乐,一种享受,他们似乎习惯了要把血腥的人类灵魂被践踏的故事当作饱食以后的消化剂,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开心的资料。

⑤人们说近来有些话剧,偏重\"噱头\",于是慨叹于\"低级趣味\"之盛行,但是,见\"噱头\"而笑,即使是\"低级趣味\"罢,亦不过趣味低级而已;事有甚于此者,即并非\"噱头\"而且简直是不应当笑的地方,也往往听到喷发的笑声,叫人突然觉得这就是疯女人出现在大街上所引起的同样的声音。

⑥到了还没看腻\"噱头\"的小市民群的钱袋也不大宽裕而不得不依靠那些连\"噱头\"都已看腻转而要从血腥与眼泪——别人的痛苦中找寻娱乐的人们作为基本观众时,我们的戏剧将怎样办呢?

⑦也许这是杞忧,现在这大时代有的是能使人痛快地一哭因而也就能健康地一笑的题材。但是看到那依然如故的\"尺度\",我不能不担心我这个忧虑迟早要成为问题了。(有删改) 17.请简要归纳文章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首先,指出有若干类型的笑,其动机复杂;其次,举例阐述动机复杂的原因;最后,指出这种笑是人的兽性的表现。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8.文章批判了哪几种类型的笑?请简要概括。(6分)

①缺乏人性带有兽性的笑;②卑鄙龌龊虚伪的笑;③恶意的笑;④低级趣味的笑;⑤对别人的痛苦,对人类灵魂被践踏的笑。

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到五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19.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忧虑”的内涵”(6分) ①无视大时代能使人痛快一哭健康一笑的题材;②一味迎合怀有不健康心态的观众(小市民群);③任其发展,会败坏社会风气(或助长人的兽性,或践踏人类苦难)。 评分建议: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在艰难中创业,在万马齐喑时呐喊,在时代舞台上叱咤风云,这是一种追求。在淡泊中

坚持,在天下沸沸扬扬时沉默,在名利场外自甘于寂寞和清贫,这也是一种追求。(周国平)

追求

如果人的命运似洪水,那么追求便是其永久的奔流。——题记 小溪追求长途跋涉的路,告别巨石留给它的夹缝,最终汇入了大海;春笋追求节节攀升的路,穿越困囿于幽深的梦境,最终登上了凌云;山花追求对外开放的路,摆脱蓓蕾的封闭,最终呈现了如火如荼的绽放。人亦应追求自己的理想,让思想涌动,让心潮奔流,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让心奔向天空流向海洋。

“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对其父表明心志的一首诗。明确而又坚定的立场,使得他不惧困难,不断追求。正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所描绘的那样。为了纠正一些医药著作的错误,他历尽艰难,跋山涉水,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为其追求的人生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想而知,李时珍如果没有此种追求精神,他就不可能写下巨著,他就不可能在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史上做出如此大的成就。

历史并不遥远,现实就在眼前。为了追求杂交水稻的高产,辛勤工作于田间地头一生的袁隆平;为了追求社会安定,在边境地区摸爬滚打的缉毒警察明正彬;为了追求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突破,为了追求为人民服务的人民书记牛玉儒……他们为了自己的追求,奉献了一生,有的舍小家顾大家,有的牺牲生命……

当然灿烂的阳光下,也有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那便是阴影地区,那便是缺乏追求,一生平平庸庸度过生命的人。方仲永,一个三岁便可指物作诗立就的人,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更高追求,靠天资聪颖,最终遗憾地成为俗人一个。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方仲永有所追求,他就不会满足现状,就会发奋读书,说不定他就会成为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就会成为豪放派代表“苏轼”;他就会成为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可惜……

为了追求就应当有保尔一样的坚毅,就应当有郝思嘉一样的乐观,就应当有海一般的胸怀,就应当有山一般的巍峨沉稳。耕耘中的汗水不一定会浇灌出令人欣慰的金色收获,因为付出与得到的天平也会发生不尽如人意的失误;追求的脚印不一定就会寻觅到万事如意的归宿,因为适得其反的弯路总要为初涉征途的陌生者铺上自我磨砺的基石。但是请相信,最终追求过后,肯定会是鸥翔鱼游的水天一色,走出荆棘,眼前便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便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材料内容是“在艰难中创业,在万马齐喑时呐喊,在时代舞台上叱咤风云,这是一种追求。在淡泊中坚持,在天下沸沸扬扬时沉默,在名利场外自甘于寂寞和清贫,这也是一种追求”,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关键词都是“追求”,但前后两个部分对“追求”的认识有所不同。首先分析前一句,“在艰难中创业,在万马齐喑时呐喊,在时代舞台上叱咤风云,这是一种追求”,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体现出锐意进取的精神,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然后分析后一句,“在淡泊中坚持,在天下沸沸扬扬时沉默,在名利场外自甘于寂寞和清贫,这也是一种追求”,这种追求是对自我操守的坚守,也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坚守;综合二者来看,无论是追求轰轰烈烈,还是追求淡泊自守,这都是人生态度的反映。追求不是一个空洞虚无的东西,而是很实在的,甚至是触手可感的,它从人的言谈及行为举止里可窥一二,那么文章也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来组织材料。如果写作者对于人生有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感受和体悟,可以写一篇感人至深的哲理类散文,如果有较多的新颖材料,可以写成议论文,探讨“追求”对于人生的意义、追求的大小高低与人生的意义,不同的追求折射不同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同的人生意义。考生可以立足于前一句或后一句来立意,也可以综合两句进行立意。素材提供

如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的追求;“精忠报国”“还我河山”“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是岳飞的追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追求。 参考如下: 追逐梦想

何处散发弄扁舟 人生的追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 追求无极限

追求是永不放弃的奔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