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法制化
2021-03-04
来源:乌哈旅游
内容提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法制化是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需要.是完善询 问法律制度的需要,是规范专题询问实践的需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立法 工作应按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在立法内容上需要着力解决基本原则 明确化、运行程序明细化和询问后果刚性化等问题,而对专题询问与一般询问 的关系等有争议的问题也应正视并尽可能做i:l:l规定。 关键词:人大常委会 专题询问 法制化 i'd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f' ̄-lJl'ft: 文/杨树人(四川行政学院,四川成都610072) 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是指人大常委会在审议 题询问的准备工作广泛、深人。专题询问的准备工 议案和有关报告时,向有关国家机关及其部门提 出问题,由有关国家机关及其部门的负责人作出 答复的活动。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首次 专题询问之后。各地方人大常委会纷纷开展此项 作包括确定询问专题、制订工作方案、与受询问单 位沟通协调、提出和确定询问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等.而询问往往具有临时性.不需要大量的准备工 作。第五.专题询问旨在推动问题解决.询问多为 T作。目前,专题询问尚处探索之中,其制度规范 和具体运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而对专题询问的基 本方面和主要环节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和机制. 知情性质的询问,它往往把批评和建议隐含在发 问中。第六,专题询问运用频度较低,而询问由于 相对简便.每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都可能提出询 问。因而开展频率难以预计。… 同时,与质询、撤职、罢免等刚性监督手段相 实现专题询问的法制化。才能保证此项活动得到 及时规范和制约,进而增强其权威性和实效性。 比,“专题询问程序更加简便。方式更加灵活.目标 一、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法 更加明确,针对性实效性更强,互动更加充分,有 利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充分行使监督权。对加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t2] 制化的必要性 (一)专题询问法制化是人大监督制度创新的 需要 可见。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与拓展。是人大 常委会监督方式在实践中的突破性创新。而“从人 民代表大会监督的实际内容看。它的最大特点在 于它是一种全面的法律监督,监督的核心是保证 国家法律的施行,其监督行为也是严格按法定职 权和法定程序进行的。” 因此,有必要通过专题 询问法制化.以实现其从实践创新到制度创新的 转变。 尽管监督法等法律都对人大常委会的询问权 做了明确规定,但专题询问与询问相比有如下特 点:第一,々题询问事先有选题.而询问在任何议 案或报告的审议时都可能发生。第二。专题询问针 对重大事项.而询问往往针对的是审议活动中.人 大常委会委员不了解、不熟悉的相关事项。第三, 专题询问的组织化程度较高,而询问不需特别组 (二)专题询问法制化是完善专题询问法律制 度的需要 织,代表、委员个人在审议中可自由发问。第四。专 关于人大常委会询问制度的早期规定散见于 [作者简介】杨树人,四川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教授 [收穑日期]2014—06—20 42一 —2014年第4期 立法法、预算法等法律中。2006年制定的监督法第34条 尝试阶段,基于平稳起步的需要,而在询问前印发“询问提 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 纲”.框定询问范围和问题.让应询者提前准备好相关资 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 料,询问前与被询问者加强沟通、协调,限制提问者的范围 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 和内容等做法似乎有其合理性。但这容易让人对专题询问 问。”该法律规定首次明确了询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 产生套路化、程式化的印象。另外,“一些地方人大迫于形 督方式之一,并拓展了与询问相关问题的规定,成为各级 势压力开展专题询问,在操作上‘应景作秀’,走走过场,摆 人大常委会开展询问工作的直接法律依据。但关于人大常 摆样子,‘导演’询问的痕迹明显,追求一种‘花拳绣腿’式 委会询问权的现有法律规定仍有不足:第一,规定笼统和 的宣传效果。”¨5 这些现象如果持续且大量存在。可能使专 原则。缺乏操作性:第二,未明确规定询问的相对独立性; 题询问流于形式,影响到该监督方式的实际效果。 第三,没有明确规定专题询问。 直接对专题询问立法始于地方人大。迄今为止。已有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专题询问办法》、《宁波 二、专题询问法制化的主要设想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办法》、《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专题询问暂行办法》三部地方法规专门就专题询问 (一)专题询问法制化的主要方式 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定。同时,一些地方在《<监督法)实施 鉴于专题询问尚处于实践探索之中,笔者认为,专题 办法》、《人大常委会询问和质询办法》等法规中也对专题 询问的法制化只能按步骤分阶段。循序渐进地推进。 询问作出了明确规定。此外.还有众多的地方人大制定了 第一步,制定规范专题询问的文件。全国及地方各级 专门规范专题询问的文件。这些法规和文件,对人大常委 人大常委会在总结专题询问的经验,借鉴其他地方专题询 会专题询问的原则、主体、内容、对象、步骤及结果等问题 问的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分别制定规范专题询问工作的内 作了不同程度的规定,但这些规定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 部文件,重点解决开展专题询问的程序问题。 内容简短,规定较为粗略;第二,各地的规定存在较大差 第二步.制定有关专题询问的地方法规。在专题询问 异;第三,效力范围较窄。 趋于常态化,相关实践较为成熟的地方。有立法权的人大 总之。我国现有相关专题询问的法律规定还有许多不 及其常委会。通过立法的方式,制定《开展专题询问监督的 足,难以具体指导和规范专题询问工作。也影响了专题询 实施办法》,对专题询问对象、内容、程序、处置等环节作出 问法律制度的外部统一和内部协调.因而有必要加以完 具体明确的规定。使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工作初 善。 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同时。如条件许可,应尽量让该法规 (三)专题询问法制化是规范专题询问实践的需要 的效力范围及于所辖全部地域。 目前。专题询问虽在全国及地方人大常委会普遍开 第三步,修改完善《监督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询问制 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度的规定。当全国范围内专题询问的探索比较成熟,相关 首先,开展专题询问的次数较少。专题询问问世5年 制度基本成型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及时启动立法程序, 来,全国人大常委会运用的频度最高(每年3次)。而地方 在《监督法》中增加有关条款,一方面明确规定专题询问, 人大常委会的开展情况并不平衡,虽然目前各省级人大常 甚至可以把询问分为一般询问和专题询问两种类型。另一 委会均已开展过专题询问,但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方面对专题询问的内容形式、程序规则、法律后果等问题 研究室三局的综述显示.2011年有21个省级人大常委会 作出尽可能详细的规定.以便专题询问工作能够在法律的 针对26项议题开展了专题询问。2012年有24个省级人 保障下有序地开展。同时,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 大常委会针对30项议题已经开展或计划开展专题询问。”[4] 法等有关法律。以解决法律之间在专题询问制度上的冲 不难推知,目前我国市县级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的频度也 突。 较低。 (二)专题询问法制化应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其次。专题询问的监督力度不强。专题询问不具有质 1.专题询问的基本原则明确化。专题询问法律制度的 询、罢免等监督方式的刚性。这种较为“温和”的监督形式 刨设,必然涉及其法律原则的确立。专题询问的基本原则 要取得实际成效,既取决于受询问者的法律意识和政治自 不仅贯穿专题询问法律规则和程序的始终.也指导专题询 觉,也受制于相关制度是否成熟和配套。 问的开展和实施。专题询问法律文件中,至少应规定以下 再次,专题询问中缺乏实质的公众参与。专题询问过 基本原则:第一。依法询问原则。专题询问制度与我国的根 程中动员公众参与,既有利于提升专题询问的实效.也有 本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紧密相关。不论其制度设 助于督促国家机关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但目前大多数专 计和实际运作都不能违背宪法、有关组织法、代表法、监督 题询问中,列席人员主要是有关机构负责人、人大代表以 法等的规定。第二,集体行使原则。集体行使职权原则是民 及媒体记者等,很少面向社会,安排公众旁听。 主集中制在人大监督中的体现,同时《代表法》等法律也对 最后,专题询问过分关注形式。由于专题询问尚处于 此有明确规定。因此专题询问从计划拟定到实施及后续工 一43— Denieraet and the Rule of Law 作都必须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集体的作用。第三.注重实 效原则。人大常委会监督的目的是支持、督促“一府两院” 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因此,专题询问的“专题”选择,现场 询问的“广度”和“深度”,特别是后续的监督整改工作等应 是专题询问工作的重心和关键。第四。公开透明原则。专题 询问的权威性和公众参与都离不开公开透明。因此.专题 询问的相关信息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 应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向社会公开。 2.专题询问的运行程序明细化。专题询问的运行程序 是否科学规范是专题询问成功与否的保证。因此,专题询 问的法制化应保证专题询问的运行程序尽可能明细化。专 题询问一般包括以下五个重要环节。 (1)确定询问“专题”。此环节是专题询问工作。该环节 主要应规定确定“专题”的时间。确定选题应考量的因素, 怎样提出和筛选选题 最终如何确定选题等问题。首先应 在年初(或上年度末)选定询问专题,指定负责机构,并纳 入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其次,询问“专题”应围绕改 革发展稳定大局、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 题。最后,经过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征集汇总专题后.再由 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最终确定。 (2)制定和落实专题询问方案。此环节是为专题询问 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主要涉及专题询问的负责机构,制 定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询问专题、目的、形式、时间和场合 等),组建工作机构,做好与被询问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等。 (3)调查研究。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落实专题询问的具 体问题。主要是通过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等方式,了解与询 问专题相关的信息,以形成若干专题询问问题。在获得最 终确认后,提交给受询问者。 (4)组织专题询问。此为专题询问的核心环节。主要涉 及专题询问与审议活动的结合方式,开展专题询问的会议 形式(通常有小组会议、联组会议和大会),专题询问的主持 人、询问人员及发问方式、受询问人员及问答方式。专题询 问的公开方式等。此环节中.为保证询问的公开性,应允许 电台、电视台、网络进行直播,允许人大代表、市民进行旁听。 (5)跟踪督办。此为提高专题询问效益的关键环节。该 环节主要应明确对专题询问中的意见和建议如何进行权 威性处理,人大常委会可以采用哪些手段督促受询问部门 落实或整改相关工作。 3.专题询问的后果刚性化。专题询问的根本目的是加 强和改进人大监督,推动有关部门做好本职工作。从某种 程度上说,专题询问的效果,更在于答复后的行动。因此, 增强专题询问后果的刚性程度,更有利于提高专题询问的 实效。为此,在专题询问的立法工作中,可以作出如下规 定:第一,专题询问结束后,可以当场进行满意度测评,并 把测评结果报送有关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开。第二,专题 询问结束后,应将询问意见、不满意或发现的问题,以及落 实或整改的要求等,形成人大常委会的正式决议。送交受 询问部门及有关方面。第三.对落实整改不满意、且关系重 一44一 大的问题,常委会可以采取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罢免等刚 性的监督手段。 (三)专题询问立法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第一,笔者认为,询问是监督法规定的监督方式之一, 同时,通过询问也可能发现专题询问的“问题”.从而启动 专题询问。但专题询问与一般询问虽有联系但也存在重大 差异。从其宗旨和特点上看,专题询问是与询问并行的相 对独立的一种监督方式。所以,专题询问是可以与一般询 问并存的。在相关立法时,应妥善处理二者关系。先对一般 询问作原则性规定(保留现行监督法的规定即可),再通过 另设条文重点且明确规定专题询问的相关问题。 第二,专题询问可否单独进行?监督法规定的询问。因 审议活动而引起,那么专题询问就会失去了相应的独立 性。但在专题询问实践中。通常是先确定专题询问问题.再 经过充分的准备,而后在听取相关专题报告基础上。进行 专题询问。可见是否必须听取专题报告并不必然影响专题 询问的质量,而且实践中已存在不听取专题报告而直接询 问的情形,因此相关立法应对此加以明确。 第三,专题询问中可否随机提问?能否追问?专题询问 过程中的随机提问可能出现受询问者难以甚至不能回答 的情形,但却可以增强专题询问的活泼性.避免照本宣科 的“背书式”问答。同样,允许对不满意的答复或超出原拟 定问题进行追问.可能增强询问活动的紧张度和对抗性,但 却可以将询问引向深入。起到纠正答非所问、避重就轻等现 象的作用。这些问题如何解决需要相关立法给以明确。 第四,列席代表或者其他人员可否提问?列席专题询 问的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或其他旁听者可以从不同 的角度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但也可能打乱询问秩序.甚 至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这同样需要立法者仔细权衡并加 以明确。 第五,专题询问如何与其他监督方式衔接?专题询问 需要与质询、罢免、特定问题调查等监督方式配合,才能增 强专题询问的实际效果。那么,在专题询问过程中,什么情 况下启动其他监督方式?如何启动这些监督方式?专题询 问法制化过程中不应回避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淑娟,马洪强.人大专题询问制度化研究[J].人大研 究。2o13(o8). [2]张蔚然,郭金超.人大“一年三推”专题询问夯实中国监 督制度基石[EB/OL].http://www.chinanews.corrdgn/201O/12—24, 2745433.shtml [3]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四版)[M],北京:法 律出版社。2003.365. [4]钱吴平,莫南.专题询问“破冰”两年[J].浙江人大,2012 (10). [5]黄晔,任言实.从尝试走向常态一人大开展专题询问的 实践与思考[J].人大之声,2Ol 1(1o). 责任编辑: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