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

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

2021-08-21 来源:乌哈旅游
2009年11月

第7卷第4期总26期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jingUnion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ov.2009

Vol.7No.4SumNo.26

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

(日)胜又浩[著],刘海利[译]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 510632)

[摘 要] 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是日本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川端康成的获奖,是

因为评审委员们从他那里找到了“异国情调的日本、异国情调的诺贝尔”;大江健三郎的获奖,则

是评审委员们在他那里发现了“在美、在思想上,都绝不主张日本的美之所在,也绝不自吹自擂”,他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殖民地的”优等生作家。获奖讲演《暧昧的日本的我》戏仿《美丽的日本的我》,适成鲜明的对照。[关键词] 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诺贝尔文学奖;戏仿  若把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相提并论,不言而喻是因为他们是现在日本仅有的两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审委员是以什么方式,从日本选出这两个人来,我们不得而知,然而结果是他们干得都很漂亮,因为在日本文学中,从多种意义上说来,这两个人是适成对照的存在。

得知川端康成入选诺贝尔文学奖时,很多人都有个疑问:他那《雪国》《、山音》《、千只鹤》和《睡美人》的世界,西方人当真明白吗?不过,本来这种议论就没有多大意义。这种单纯的民族主义者在何时何地都不少见,比如,就像有的日本人听说谁是外国的《源氏物语》研究家,压根就不相信一样,有的英国人一提到日本的莎士比亚学者、翻译家,也是嗤之以鼻。然而,很早以前本居宣长②就曾说过:难道有真正理解《源氏物语》的日本人吗?怀疑西方人读不懂川端文学的日本人也不能保证自己就读得懂川端文学。即使西方人他也许不懂,但他有爱川端文学、欣赏川端文学的权利,这是谁都不能禁止的。同样,我们也可以任意欣赏莎士比亚和希腊神话,西方人也可以自由地误解《源氏物语》和

[收稿日期] 2009-11-20

芭蕉。

因此,在褒贬不一的误解漩涡中游过来的川端康成才说,这就和选美一样,于是就抽空去了一趟瑞典。换言之,不要发“懂与不懂”这种小孩子式的议论,西欧世界在自己这里、在自己的国家里寻找异国情调的日本、异国情调的诺贝尔,并且我也得到了他们的承认,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地去领奖吧。于是,他就穿上了带着家徽的和服,发表了讲演《美丽的日本的我》后,④一走了之,让外国的日本文学研究者误译百出,就连日本国民不查字典也不得其解。我感到这就是当时川端康成的姿态。

比起这个川端康成来,身着燕尾服,用英语宣读英文讲演稿《暧昧的日本的我》的大江健三郎却非同小可。可以想象,他充分意识到了作为学长的获奖者川端康成,并希望自己尽最大可能敬而远之,他也想寄予同情,可是再一再二,戏仿(Parody)就是难免的了。要说这是机缘,就有些不近人情了。

  中村真一郎⑤在报纸上曾委婉地指责道:据说“暧昧的日本”这句话很流行,但是,这是对“复杂”

)男,日本法政大学名誉教授,著名日本文学评论家,主攻方向:日本近代文学。[作者简介] 胜又浩(1938—)女,新疆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文学硕士,主攻方向:日本文学。[译者简介] 刘海利(1973—① 本文译自《日本文学志要53》,1996年3月。第52~53页。内容摘要和关键词为译者所加。

② 本居宣长(1730~1801),日本江户中期的国学家、歌人。日本国学四大家之一。著有《古事记传》《、源氏物语玉之小

节》等。

③ 芭蕉(1644~1694),日本江户前期俳人,被尊称为“俳圣”。著有《芭蕉七部集》和《奥州小路》等。

④ 原文为“美しい日本の私”,本文直译为《美丽的日本的我》“; 昧な日本の私”也相应直译为《暧昧的日本的我》。⑤ 中村真一郎(1918~1997),日本小说家、评论家、诗人。其关于大江健三郎获奖的评论,散见于1994年11月至1995

年初的《朝日新闻》等。

第7卷第4期(日)胜又浩:川端康成与大江健三郎

129

“多元的”高度文明的无知“,是抛弃传统的殖民地的心情的怠慢”。有这种意见也是理所当然。而如果议论起来的话,结论可就不是这么简单的了。只是有一点再清楚不过,那就是当他说日本是“暧昧”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判断标准绝对不是日本的。它与已经成了过去完成时的《美丽的日本的我》———不容比较与批评,就仿佛说了不懂就自己去查字典一样———与川端康成的自己规定成鲜明对照。

我作为一个读者,对大江健三郎这个作家总是在否定意义上接受事物、不断思考,对他的谦虚、诚实和勤奋,决不怀疑,也不是不抱敬意。但是,我觉得《暧昧的日本的我》却有些不对味了———从前,那些谦虚、诚实、勤奋的帝国大学的学生们说日本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文化,让他们的恩师科贝尔博士①大吃一惊,倍感悲哀!用学到手的西方的基准来思考,用憧憬到的西方的价值观来看日本这个国家,进而哀叹赶不上这个基准的日本,使自己深感耻辱,这种类型的日本近代可悲的知识分子———我不希望大江健三郎在这个方向上代表日本。

1968年,东京奥运会4年后,三岛由纪夫②剖腹自杀2年前,在这个时代,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们把鲜花献给了一个代表异国情调的日本作家,把他介绍给世界。26年后,现在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日本,这次他们选择了在美、在思想上,都绝不主张日本的美之所在,也绝不自吹自擂,他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殖民地的”优等生作家。这到底是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们的洒脱,还是他们的谋略?

(责任编辑 孙俊青)

①科贝尔(RaphaelvonKoeber(1848~1923)),俄裔德国哲学家,1893~1914年,在东京大学讲授康德哲学,第一个开设

美学Π美术史学讲义,为哲学家九鬼周造、和 哲郎和美学家深田康算、大西克礼等的启蒙老师。

②三岛由纪夫(1925~1970),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著有小说《金阁寺》《、丰饶之海》和剧本《鹿鸣馆》等。1970年,因煽动日本自卫队政变未遂而剖腹自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