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22-12-15 来源:乌哈旅游
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2、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4、、能发现和提出用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解决问题,并尝试解决。

5、感受退位减法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减法的实际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计算,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教学难点: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1、小棒、计数器 2、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9课时

第一课时 买铅笔

教学目标:

1、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谈话:小动物们非常喜欢学习,它们也经常买一些学习用品。下面老师带同学们到动物文具店去看一看,看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学生独立观察,先在小组说说自己对图意的理解,然后让学生个别汇报自己对图意的理解。

2、请学生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兔妈妈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兔妈妈说:“我买9支铅笔”。兔妈妈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 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 10-9=1 1+5=6 (3)、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4)、9+6=15 15-9=6 ……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做一做、说一说(书2页) (1)、让学生拿出计数器摆一摆,想一想应该怎样拨珠子。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边拨珠子边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9 17—9 四、巩固练习(3页练一练)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圈一圈,算一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算法和得数。 3、看图列算式

学生体会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说一说,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列算式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归纳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捉迷藏

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捉迷藏吗?你们都是怎样玩捉迷藏的?今天我们一起去玩捉迷藏。

2、投影出示4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3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现在草地上有8个小朋友,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藏起来的小朋友有多少个? 2、 列出算式,13—8 三、讨论13—8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3分成10和3, 10-8=2 2+3=5 (3)、把8分成5和3, 13-3=10 10-5=5 (4)、8+5=13 13-8=5 ……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看一看、说一说(书4页)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四、巩固练习(5页练一练)

1、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算一算 11—8 14—8

3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运算的道理。 2、画一画,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合理教师就予以肯定。 3、看图列算式

(2)看图说明图的意思,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列出算式。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认真观察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规律。 5、摘苹果

(1)看图说图意 (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怎样连线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归纳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捉迷藏

(1)13-8=5 (2)13-8=5

10-8=2 13-3=10

2+3=5 10-5=5 …… (3)13-8=5

因为8+5=13所以13-8=5

4

第三课时 快乐的小鸭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学会“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铅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一群可爱的小鸭子在河边的草地上玩耍,有一些小鸭子到河里快乐地游起泳来,他们玩的可真开心。

2、投影出示6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2只小鸭子一起在草地上玩,7只到河里游泳,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草地上还有多少只? 2、 列出算式,12—7 三、讨论12—7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2分成10和2, 10-7=3 2+3=5 (3)、把7分成5和2, 12-2=10 10-5=5 (4)、7+5=12 12-7=5 …… (5)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你的计算过程(书6页)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书上先圈一圈,计算得数。 (3)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学生说计算过程。 5、算一算, 摆一摆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1—6 14—6

5

四、巩固练习(7页练一练)

1、算一算,用小棒或计数器说明你的计算过程

14—7 12—6

(1)让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进一步建立实物和算式的联系。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理解算理。 2、画一画,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画法和算法,进一步巩固数线的用法。 3、看图列算式

(1)看图,清楚表达图中的意思,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5、小熊射门 (1)看图说图意 (2)独立计算得数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四、拓展练习(投影出示图片)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归纳“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算式。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快乐的小鸭

(1)12-7=5 (2)12-7=5

10-7=3 12-2=10

2+3=5 10-5=5 …… (3)12-7=5 因为7+5=12 所以12-7=5

6

第四课时 开会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探索、交流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

2、理解比较意义下的减法,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 3、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熟练准确计算“十几减9、8、7、6”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比较意义下的退位减法、准确列式计算。。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学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新学期开学了,班干部同学们要开一个会,交流一下大家新学期的打算,11个人只有7把椅子,够用吗?

2、投影出示8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11名班干部要开个会,只有七把椅子,还缺几把椅子? 二、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

1、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强调一一对应,有利于发现缺了几个。 2、说一说缺了几把椅子。(4把) 三、列式解答

1、指名列算式。11—7

2、小组交流:为什么这样列式?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9页练一练) 1、每人一把,还差几把?

(1)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2)通过画图或列算式解决问题 2、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看图列出算式,理解减法的含义。 (2)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解答。(学生如果提出还缺几个盘子等问题,只要合理,教师应给予肯定。) 3、看图列算式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4、括号里填几?

7

(1)独立完成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理解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5、填一填

(1)学生独立计算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找一找每组算式的规律。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8

第五课时 跳 伞 表 演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具准备:铅笔、圆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复习旧知。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了“谁比谁多几”的内容,今天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还记不记得是怎么解决的。(教师演示:左手拿3枝铅笔,右手拿2枝铅笔,老师提出问题:说说哪只手拿得多?多多少枝铅笔?)(列式的方法:3-2=1) 2、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答得真棒!今天,老师带大家观看美丽的大森林举行的一场精彩的跳伞表演。

3、投影出示10页的主题图,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我看到飞行员在表演跳伞,降落伞有红色的、蓝色的,还有黄色队。 (2)我想到了红伞比黄伞多多少个?蓝伞比黄伞多多少个?红伞比蓝伞多多少个?

(3)黄伞比红伞少多少个?黄伞比蓝伞少多少个?蓝伞比红伞少多少个? (4)红伞和黄伞共有多少个?红伞和蓝伞共有多少个?黄伞和伞队共有多少个?

二、探究新知。

1、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 (3)用圆片或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9

红伞比黄伞多几个? 14—6 =8 蓝伞比红伞少几个? 14—7 =7 2、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三、比一比,算一算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11页练一练) 1、谁摘得多,多几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2黄花比红花少几朵?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3、谁多?多几只?

(1)、说一说片所表达的内容找到数学信息。 (2)、列式计算

(3)、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 4、

(1)先数出几种图形的数量,强调“不要漏数”。 (2)进行比较,集体订正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0

第六课时 试一试(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

3、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投影仪、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谁家养过鸡?你帮妈妈捡过鸡蛋吗?今天就和老师一起去小明家帮他去捡鸡蛋。

2、投影出示11页的主题图,认真观察,说一说图意: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只生了5个,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二、想一想,列算式

1、 想一想,猜一猜,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怎样列式? 2、 列出算式,11—5 三、讨论11—5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解题。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把自己的算法和小组学生说一说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汇报多媒体课件演示计算方法。 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11—2 = 12—3 = 13—4= (1)、投影出示,让学生认真观察,想一想应该怎样算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从11—2 开始减号前面的数和减号后面的数都加1,得数一样。 四、巩固练习(12页5、6、7题) 1、送信

(1)独立计算卡片上的题目。

11

(2)根据结果找相应的邮箱。 (3)集体订正。 2、说一说

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同一个数,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老师比学生少几人?

(1)明确题意,独立解答。

(2)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解答。只要合理予以肯定。 五、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试一试 11—5 =6 11—2=9

12—3=9 13—4=9

12

第七课时 美丽的田园

教学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投影仪、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13页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在碧绿的田野上有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儿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1)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解答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7(只) (2)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8+6=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什么。

(3)交流:在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实践应用(14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13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1)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14

第八课时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2、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

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教学准备:投影仪、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二、巩固练习(15页练习一) 1、圈一圈,算一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圈图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画一画,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画。 3、

(1)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每组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相同,后面数一个比一个多1,结果一个比一个少1.

4、谁钓得多?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好缺几张椅子? (1)独立列式计算。

(2)体会比较意义下减法的意义。 6、写算式。

(1)独立列式计算。

(2)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7、

15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正确数出图中每种小动物的只数。 (2)提出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解答。

8、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试着算一算。 (1)看题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提出想解决的问题。 (3)列式解答。 9、看谁说得多。 (1)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怎样才能把所有的算式都写出来,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16

第九课时 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重、难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1)可以找的数相同的。 (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 (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3、做个减法表。

(1)认真观察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交流。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减法表。

2、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写完整。 四、总结

17

二 观察物体

第一课时 看一看(一)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2、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1.(学生)玩具老虎

2.(老师)PPT ,实物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用电脑出示课本第全景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引起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探索新知

生:交流,同桌说一说。全班汇报。

小霞看到了小兔头上有漂亮的小花小宇看到了小兔的一只耳朵 师:为什么都是同样的小兔,他们看到的形状不一样呢? 生:思考小女孩坐在小兔的正面小男孩坐在小兔的侧面 师:肯定评价

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出示18页例题

提问:小霞看到的是哪幅图?

生:思考交流讨论小霞坐在小兔后面,看到的是小兔的背面,选第二幅图 师:鼓励评价拿出玩具老虎,同桌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生:同桌面对面观察老虎交换位置说自己看到的形状 3 巩固新知

做书上练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4 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组讨论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18

第二课时:看一看(二)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从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准备:1.(学生)玩具车

2.(老师)PPT ,实物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用电脑出示课本全景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 探索新知

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交流,同桌说一说。全班汇报。

小明看到了车的警灯小华在车的侧面小亮在车的后面

拿出玩具车,三人一组观察车的三个方向抽学生说自己从哪个方向看到了什么?

分别从车的上面,侧面,后面观察 生1:我从上面看到了警灯和车顶盖 生2:我从侧面看到了车门和轮胎 生3:我从后面看到了车牌和尾灯

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肯定评价 3 巩固新知

出示20页例题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 解决问题完成例题 拿出书包观察侧面,做出选择 4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 ?

19

三 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数花生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包花生米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小朋友,今天你们是不是带了花生呀?我们来数一数自己带了多少花生好不好?引起兴趣 学生自由数 2 探索新知

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全班汇报。给与评价 3 巩固新知

数一数(第23页第一题)

再数一数(用刚刚汇报的多种方式都试着数一数) 圈一圈(第23页第四题) 再用圈一圈的方式完成第四题

练习课后第三题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第23页第三题)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4 学生反馈

练习课后第二题接力赛生生练习:小组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三个人接着说

师生练习: 34、36、38、()()、()、() 20、30、40、()、()、()、(); 45、50、55、()、()、()、(); 22、32、42、()、()、()、(); 练习第五题

晴天和多云有多少个,说说你怎么数的,看谁数的快。总结怎么数的

20

第二课时:数一数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多样性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教学准备:1.(学生)一百根小棒(牙签)和十根橡皮筋(扎头发那种)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数PPT上的小棒

复习一捆小棒有十根,九十九根小棒填一根就是100根

(二十九加一根是30,三十九加一根是40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2 探索新知

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师:课件演示100个小方块,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个小方块。估计一下有几个小方块

生: 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A、1个1个数,课件演示得出:100个一是100。

B、10个10个数,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 ①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一根一根的数 ②同桌合作数小棒100根。十根为一捆的数

生:汇报交流,那种方法更好,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的认识。

3 巩固新知 学生反馈 练习25页第1、2、3题 练习第四题

师:评讲 讲例题,再添多少就变成一百了? 总结再练习

思考练习第五题,古人计数

21

第三课时:数豆子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大花生、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估计有多少颗,说说怎么估计的。

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2 探索新知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数一数 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拨一拨 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写一写 怎么写呢?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36、40、100 3 巩固新知

练习书上27页第1、2、3题

练习书上27页第4题 师:讲例题,评讲 4 思考

找找生活中的100

22

第四课时:谁的红果多

一、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主题图,小熊是21个红果,小猴是18个红果。 2、学生观察,谁的红果多,谁的红果少。为什么? 观察,讨论 (二)探索新知

1、现在知道了谁的红果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4、看一看,填一填,认识直尺上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三)练习巩固

课后1、2、3、4、5题

23

第五课时:小小养殖场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出示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 探索新知

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师: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观察PPT 想一想羊有几只?书30页 生:完成书上31页练习一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 3 练习巩固

猜数。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其他孩子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练习31页第2、3题

24

第六课时:做个百数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 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

师:数学王国里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娃娃们是怎样排队的?(小组讨论) 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边数边填,完成百数表)

填完以后数一数。 2 探索新知

师:这张百数表中藏这好多有趣的奥妙呢!

(1) 横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41、42、43、44、45、46、47、48、49、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4、5、6、7、8、9最后一个是整十数。] (2) 竖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5、15、25、35、45、55、65、75、85、95个位上都是5,上下两个数相差10,第一个数是一位数,其他是两位数。]

(3) 斜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11、22、33、44、55、66、77、88、99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相同。……] 师: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几张“魔力框”看看魔力框里的数有什么联系。(小组交流) 分别出示三张框。 3 练习巩固

课后练习1、2、3、4

25

四 有趣的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

教 学目 标

1、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 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 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发展空间观念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 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通过积木中的三棱柱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三角形

1、小组的桌面上都准备了许多各种形状的物体,谁愿意和我们说一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出示一块积木(三棱住)并问学生:你能看到它上边的那个面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多数是改变积木的位置)

3、教师提出:如果不能转动这块积木,还有被的方法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说一说。(利用沙子)

4、教师出示一个三角形的图贴在黑板上,这是什么图形?板书:三角形

活动二:小组实际动手操作共同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圆

1、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学具中的小印章,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小组汇报。由学生拿着印章盖的印,边指边说)

3、都来试一试,看看是不是可以得到一个圆形。 4、教师出示一个圆(大一些),这还是圆吗?贴在黑板上。板书:圆

活动三:从实际物体上再次体会面在体上,并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1、教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在这两个物体上有没有你们认识的

26

图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实际操作加以验证。

3、如果不去转动这个长方体,你用什么方法才能让大家知道上面和下面都是什么形状的?(描的方法)

4、学生亲自动手试一试,教师出示并板书。

活动四: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加深认识

1、 今天真高兴!我们有在一起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他们吗?

2、教师出示下图: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活动五:做“找朋友”的游戏,进一步加深认识并体会面在体上

1、今天我们的老朋友淘气、笑笑和机灵狗也来了,他们也喜欢玩积木,可是不小心弄丢了一些,想请你们帮一帮,愿意吗?

2、淘气说:我要得积木有两个面是圆形;笑笑说:我要的积木的面都是长方形;机灵狗说:我要的积木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

3、赶快想一想,是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在你的学具中找一找。

活动六:总结全课,体现课内向课外开放 1、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今天认识的这些图形上什么样的,记住了吗?

3、好,今天回家后请同学们在你的家中找一找它们,想办法画下来。

27

第二课时、动手做(一)

教 学目 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

1、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2、学生说一说后自己动手试一试。 3、把长方形、、圆和三角形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可以怎么折?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后自己动手剪一剪、比一比。 活动二:利用分好的图形拼图 1、教师出示下面的图: 2、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试着拼一拼这些图形,说一说是由什么图形拼出来的。 3、你还能拼出别的图形吗?(以小组为单位)

4、教师出示:教科书上的“王冠”图,先说一说象什么,再剪下附页的两个长方形,沿虚线剪开拼出更多的图形。 活动三:折纸游戏

1、用正方形的纸折出纸飞机。

2、有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

3、将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四个大小一样的三角形剪下,进行拼图。 板 书 设 计

28

第三课时、动手做(二)

教 学目 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 学 重 难 点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认识七巧板、制作七巧板 1、教师出示一张完整的七巧板的挂图

2、说一说七巧板是由那几种图形组成的?有几个正方形?有几个三角形?那些图形比较大?那些图形比较小?有没有一样大的图形?

3、每一位同学都有一张空白的七巧板,请你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剪下来。

活动二:利用做好的七巧板拼图

1、拼出一个正方形可以怎样拼?拼出一个三角形可以怎样拼? 2、拼出美丽的图案:学生自己动手拼 3、听“守株待兔”的故事

4、下面的图说的就是“守株待兔”的故事,请你拼一拼。

5、发挥你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形,并展示给同学们! 活动三: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今天这节课你上的高兴吗?怎么高兴?

2、回家后继续用七巧板拼图,并搜集有关七巧板的资料。

29

第四课时、动手做(三)

教 学目 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初步学习一些设计图案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 学 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 教 学 过 程

活动一:欣赏美丽的图案

1、利用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图形组合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兔图案,你们看:教师出示图:

2、看看每一副图象什么?和他们的名字一致吗? 3、说一说,每一副图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4、教师可以在补充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活动二:自己动手设计美丽的图案 1、想一想、涂一涂

(教师先让学生自己仔细的观察,然后自己独立的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2、小小设计师

(1)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横竖对折后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找到四条公共边的中心点,连成一个小的正方形,在把小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和原正方形的四个顶点连接。多做几个,拼一拼,并在相应的位置是图上颜色。 (2)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按照下面的方法做一做。

(3)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30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与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培养学生独立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与复习测量、平面图形与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与测量的方法,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及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 型: 练习课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宣传画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世纪欢乐园大幅宣传画)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一(1)班的张老师想组织同学们去世纪游乐园放风筝。但是他们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你们愿意帮忙吗? 生:愿意!

(二)设置问题,共同解决 1.准备工作

(1)师:大家想一想,要想去世纪欢乐园放风筝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桌两位

同学讨论商量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2)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生1:需要租车! 生2:要买门票!

生3:要买好吃的和带上风筝! ……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都比较好,要先选好车、订好门票才能去。

31

(3)师:大家联系前面的学习,帮张老师解决了订门票的问题。刚才有同

学还提出了租车问题。这是张老师在车站调查的每种车的座位情况,请大家来看一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大客车可以坐48人,面包车可以坐6人,中巴车可以坐10

人。

生2:大客车比面包车多坐42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 48-6=42(人)。

生3:一辆面包车和一辆中巴车一共能坐16人,因为6+10=16(人)。 生4:三辆车一共可以坐64人,因为48+10+6=64(人)。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他们班有66个同学,怎样租车比较合适呢?请

你先想一想

再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租的理由。

生1:租11辆小车!因为每个小车只能坐6人,租11辆正好66人。 生2:太麻烦了,而且都租小车还会比较贵。我觉得租1辆能坐48人的大车,再租

2辆能坐10人的车就行了!因为48+10+10=68(人),多2人,所以够坐。

(师生一起讨论哪种方案比较合理。)

(5)师:在停车场有一辆漂亮的汽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3幅图)谁能说一说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分别看到的是车的哪个部位?汽车上美丽的图案由哪些图形组成,你会用七巧板拼吗? 生1:小男孩看到的是车的尾部,小女孩看到的是车的侧面。 生2:图案是由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组成的。 师:它们分别有几个?

生3:正方形有1个,三角形有5个,平行四边形有1个!

师:你们会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吗?你还能拼出其他漂亮的图案吗?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到达世纪欢迎园

师:经过大家的帮助,一(1)班的同学终于顺利到达了世纪欢乐园。 (1)吃果子(第1题)

师:张老师请大家品尝带来的果子。 ①先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②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2

(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2)放风筝(第2题)

师:吃完了樱桃,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放起风筝来,天上的风筝可真多呀,每个风筝上

都写有一道算式题,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请你在书上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3)做小花(第4题)

师:同学们的风筝放得可真好,张老师要发一些小花,当作鼓励。他请了两名同学来

帮忙。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做的情况吧! (小组合作完成,集体交流。) 3.游玩归来(第5题)

师:在回来的路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由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方法和答案。) 4.师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 (三)我的成长足迹

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大家有了很多的收获。那请同学们回忆这学期所学习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与同伴说一说。比如你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最有趣的数学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等。 (先小组内互相说说,再集体交流、展示。) (四)实践作业(第3题做一做)

师:请同学们课下动手做一做,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33

五 加与减(二) 第一课时 小兔请客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教学准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天)春天来了,小草绿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也该出来活动了,你们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呢?(课件显示情境图)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 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①一共有几盘果子? ②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重点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 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0=或30+20=

(4)师:那20+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30=50; ②因为2+3=5,所以20+30=50;

③因为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④用数一数的方法10,20,30,40,50;

⑤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再拨3个珠子,合起来5个珠子表示50,所以20+30=50。

34

师:那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 (学生交流。)

2.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情境图,学生说图意。)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 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引导帮助。)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0-10=40或50-40=10。)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每一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如果有的学生知道,就让学生介绍。) 边说边板书如下: 20+30=50 50-10=40 加 加 和 被 减 差

数 数 数 减 数

(教师再次举例说明。)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师:吃完了果子,小兔子还给同学们出了几道题呢!(课件显示下图) (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小猴子、小兔子、小刺猬玩得非常高兴,又来了几只小动物,他们做起了找朋友的游戏,你能帮他们找到自己的朋友吗?

3.师:它们做完了游戏,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森林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看!它们正在布置会场呢!(课件显示情境图)它们在说什么呢? (学生叙述图意,并解答。可能出现的算法有:80-30=50(张);30+(50)=80(张)。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

4.师:开完了联欢会,小动物们也该回家了,你们看(课件显示)。 师:这两辆车够坐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说思考过程,只要说得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 板 书 设 计

小兔请客

35

20+30=50 50-10=40

加 加 和 被 减 差 数 数 数 减 数 数

第二课时:采松果

一、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初步理解用加法计算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今天上山去了,快看,他们的收获可真不小! (二)讨论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大家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2.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知道如何列出算式呢?

生:25+4=?

(学生大部分已经能够说出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暂时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数器等,也可以请求同组的同学来帮忙。

(学生动手探究,互相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参与引导。)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5:我是列竖式计算出来的,是我妈妈教我的。 (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竖式。)

生6:我是口算出来的。反正我一看就知道25加4等于29。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想出这么多的算法。那么你觉得在计算时要提

36

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

生1:要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 生2:要个位加个位,不要加到十位上。 生3:大家要认真计算,不要粗心。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数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单? 生1:我认为口算最简单。

生2:我也是认为口算简单,因为列竖式我还不是很会。 3.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他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组1: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我们的算式是25-4=21。直接用5-4=1,20再加上1就是21。 师:谁听懂他们组的意思了?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生1:他们的意思是用5减4就足够减了,还剩下1,20根本用不着。所以25-4=21。

组2:我们解决的问题是“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算式也是25-4=21,也是用口算得出来的。

组3:我们解决的是“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多少个”这一问题,算式和口算方法与他们小组是一样的。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呢?

生1: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生2:因为妈妈比小松鼠多的就是小松鼠比妈妈少的。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第1题(出示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学生独立读图,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生:19-9=10(颗)。

2.第2题(出示情境图)。

师: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

37

生:25-2=23(米)。

3.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4.第4题:想一想,填一填。

师:仔细观察每组中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生:我发现每组两个算式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 师:你能试着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学生积极举例:

(1)34+5=39,5+34=39;(2)21+7=28,7+21=28; (3)83+4=87,4+83=87;(4)52+7=59,7+52=59; ……

师:如果不用你计算得数,你还能快速地举出类似这样的算式吗? 生1:47+68=,68+47=。

生2:395+126=,126+395=。 生3:1000+800=,800+1000=。 ……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能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那么你认为这节课自己表现如何?

师: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能够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有效合作。希望下一节课继续努力。

38

第三课时:青蛙吃害虫

一、教 学目 标

1.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2+5 70-60 78-6 39-4 26+3 88-5 30+20 83+6 2.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谁?(出示一个青蛙手偶)我们来听听青蛙说什么?(让青蛙做个自我介绍。)

师:小青蛙对人类是有益的,以后我们不但自己不要去伤害它们,而且还要阻止别人去伤害它们,做一个保护有益动物的好孩子,你们愿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吃害虫。(揭题板书)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利用主题图(课件)自编一个青蛙妈妈带小青蛙捉害虫的故事情境。

2.师:青蛙妈妈说:“我吃了56只害虫。”小青蛙说:“我吃了30只害虫。”听了它们的话,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呢? 生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 生2: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几只害虫? ……

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你们打算怎样列式呢?

39

生:56+30。

师:56+30=?该怎样计算呢? (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计算方法

师:四人一组合作利用桌上的学具,来摆一摆、拨一拨,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2.小组汇报交流

生1:摆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来是86根。 生2:从计数器上拨珠,56里有5个十和6个一,再加3个十,合起来是8个十6个一,就是86。(师边听边整理计算过程。)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3.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师:你们明白了,老师也明白了,现在老师也来提个问题:为什么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 (2)汇报交流。

(3)师强调: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 4.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师:56-30=?该怎样计算? (教学过程与56+30相同。) (四)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趣味游戏,练一练第3题。

2.同学们,刚刚在做游戏的时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是怎么回事?大家瞧!(出示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适时告诉学生啄木鸟也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 3.练一练第2题。

师:同学们,青蛙妈妈和小青蛙忙碌了一天,青蛙爸爸为慰劳它们,特意为它们举行了一场跳水比赛。看,多热闹呀!(课件) 师:大家从图中能获得什么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师:忙了一天,青蛙该回家了,看荷叶上最后还剩下几只青蛙?(5只)那么谁知道跳下去几只青蛙?比比看谁最先算出来。(算式不要求统一。) (五)总结评价,知识延伸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呢?我们和青蛙一块度过了愉快的

40

40分,对它也有了一些了解,对它有兴趣的,回家查一查:一只青蛙一年大约可以吃掉多少只害虫呢?现在请听一首关于青蛙的儿歌(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新课)。

第四课时 拔萝卜

一、教 学目 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三、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 四、课 时安 排1 五、教 学 过 程

(一)借助情境,设疑激趣

师:秋天到了,山坡上的萝卜丰收了。这一天,兔妈妈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一块儿上山拔萝卜。(板书课题:拔萝卜)为了调动兄妹两人的积极性,兔妈妈提议:让小白兔和小黑兔比赛,看谁拔的萝卜多,就奖给谁小书包。两只小兔听了,乐得都蹦起来。他们用力地拔呀拔呀,累得满头大汗都不肯歇,终于和妈妈一起把萝卜拔完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比赛结果吗?猜一猜,谁会赢?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拔萝卜挂图。猜对的学生表现出兴奋的样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www.xkb1.com (学生们争先恐后,都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图中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那么,根据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们争先恐后,都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1:小白兔和小黑免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 生2: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根萝卜? 生3: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多少根萝卜?

41

生4:小白兔再拔几根萝卜,就和小黑兔同样多了? (教师把这四个问题板书到黑板上,问:谁还有问题?) 生5:小黑兔再给小白兔几根萝卜,他俩就同样多了? 师:这个问题不简单,你为什么会这样想?

生5:因为白兔妹妹力气小,拔得少,所以哥哥想把他的送给妹妹一些。这样,两人不就都可以得到书包了吗?(该生不仅积极动脑想问题,而且有一颗爱心。教师很是激动,马上奖给他一颗黄色的智慧星和一颗红色的友爱星,对他的思想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并指出这个问题很不简单,目前你们还没有能力解决,如果谁有兴趣,下课后老师和你们一块探讨。) (三)探索算法,解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想自己解决问题吗? 生:想。

师:在这些问题中,你们最想解决哪个问题呢?(大多数学生提出先解决“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这个问题。这一段的设计主要是尊重学生,让学生参与决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生:36+23=59(根)。(一部分学生直接说出计算结果。)

师:算出得数的同学,现在用小棒或计数器验证一下自己的计算结果,其他同学探究36+23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生1:我是心算的,个位上6+3是9,十位上3+2是5,合起来是59。 生2:我是这样想的,6+3=9,30+20=50,50+9=59。 生3:36+3=39,39+20=59。

生4:我是把23分成20和3,36+20=56,56+3=59。 生5:我是用竖式计算的。(师板书“竖式”。)

师:你们谁会用竖式计算呢?你们是怎么知道这种算法的?用竖式计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算法。

(教师指名生5在黑板上边板书竖式,边说计算过程。)

生5: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先写36,再在36下面写上23,并把加号写在23前面,写完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算6加3等于9,9要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十位上3加2等于5,5写在横线下的十位上,5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59。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呢?xkb1.com

生5:因为6和3都表示几个一,2和3在十位上,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对齐。

42

师:用竖式计算是在我们用口算感到困难后,可以选择的一种较好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两点:(1)相同数位对齐,计算的结果要像排队一样,横线上的两个加数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千万别站错队哟;(2)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加号要写在第二个加数前面。

师:同学们一下子想了这么多算法,说明大家都动了脑筋,老师也为你们感到自豪。那么,在有了自己的算法,并且听了别人的算法后,你现在比一比,然后再想一想,哪种方法适合你自己,最后把你喜欢的算法告诉你的同桌。

师:以上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指名班上交流。) 生1:我喜欢用竖式计算,因为它算起来比较简便,不容易出错。(许多学生都喜欢用这种算法,大约有一半多。)

生2:我喜欢用口算,因为这种算法快。(这一少部分学生都是平时计算能力强,计算快的。)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剩下的2,3,4题,四人一小组,你们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 (学生四人一组选择讨论解决问题,气氛热烈,但个别组组员讨论不怎么积极,教师帮助引导他们。) (小组汇报。)

组1:我们组共探索了三种算法。第一种是:先算36-20=16,再算16-3=13;第二种是:先算30-20=10,再算6-3=3,10+3=13;第三种是用竖式计算:先写36,再在36下面对齐写23,在23前面写上“-”,然后画一长横线,在横线下面对齐写得数,个位上6减3得3,十位上3减2得1,合在一起就是13。

师:其他组还有别的算法吗?

组2:我们还有一种算法,就是先算36-3=33,再算33-20=13。 师:现在大家想一想,在这么多算法中,你将选择哪一种,为什么?(同桌两个小伙伴悄悄地说。) (四)巩固应用

1.师:这节课在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中,大家积极动脑,发现了这么多计算方法。下面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自己的方法是否快捷简便,从而在反思中再一次确定适合自己的算法。) 2.(出示58页第4题)。

(学生独立做题,四人板演,最后讲评。)

43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觉得开心吗?哪些地方你们学得很愉快?你们都学会了什么? (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回顾与评价,学会反思。)

第五课时:回收废品

一、教 学目 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进行计算. 3、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教 学重 难 点 “比多比少”进行分析. 三、教 学准 备课件学具 四、课 时安 排1 五、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要爱护环境的情境

教师活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在学校的走廊里,或是在公共场所在你的旁边有一个垃圾袋,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能见到垃圾就拾起的做法进行表扬,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并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教师活动:为了表扬同学们这种爱护环境的做法,老师给同学们放一段动画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想法。) 1.活动一

教师活动:图上的小朋友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说给全班的学生听. 你们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画中三个小学生拾垃圾的关系分析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师走到各小组中与生共同讨论研究。) 进行反馈: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

44

(1).小丽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2).小芳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教师活动:我们现在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小丽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 学生同桌摆,小组内交流摆的方法。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小棒来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活动: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将它写在练习本上。

课堂反馈:学生发表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 2.活动二

教师活动:你们能摆一摆小芳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并把算式列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内通过交流,摆小棒,最后将算式列出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操作、探究的能力。) 3.活动三

教师活动:现在咱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要说一说塑料对人类和庄稼的危害,谁愿意扮演淘气,谁愿意扮演笑笑?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起到了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同时通过课前搜集塑料袋对人类的危害的资料,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 三、解决应用、巩固新知 1.看图提出问题、算一算.

(1)让学生充分地动脑思考。

(2)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2、画一画,算一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3、说一说,算一算。 (1)看图说图意 (2)列算式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任选2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45

第六课时 练习三

一、教 学目 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三、教 学准 备:口算卡片 四、课 时安 排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二、巩固练习(61页练习三) 1、拨一拨,算一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拨一拨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2、看一看,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填。 3、算一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竖式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一说错在哪里。

46

5、小熊投篮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比一比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森林医生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一说错在哪里。 8、解决问题(8、9、11题)

(1)看图,清楚表达图中的意思,尝试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指名说算法,学生进一步体会加与减之间的关系 (3)列式解答。

9、写算式看谁写得多。 (1)独立解答。 (2)组内交流,怎样才能把算式都写出来,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10、顽皮的小狗

(1)、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1、神奇的

(1)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算式

三、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47

数学好玩 第一课时 分扣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分扣子的实践活动,了解分类是需要标准的,在不同的分类标准下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初步提高把握图形特征、抽象出多个图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数据的能力。

3.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在回顾、整理、交流活动中,初步学会全面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 二、教具准备 课件、磁力扣子。 三、学具准备

根据教材内容准备纸质扣子,每组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提问题

1.小熊一家必须通过5个问题猜出20个怪物中谁是城堡的主人才能离开城堡,怎样提这5个问题呢?请你来猜一猜。

2.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分扣子,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通过分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分扣子 【活动一】

拿出1号口袋。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类,再动手试一试。

48

1.课件。小提示: (1)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每种分法还能继续往下分吗?(一种分法指的是什么?是分的过程中的某一步吗?)

(3)音量最小、最先举手的小组优先汇报。 2.学生汇报。

(1)请小组两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分扣子过程,一人讲解,一人动手分扣子。 (2)教师记录分扣子的过程。

(3)再请一组同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在黑板上演示,课件出示记录过程。 (4)比较两次分类,你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

拿出2号口袋,两人一组,先讨论一下可以怎样分,再动手试一试。 1.课件。

(1)想一想分类的顺序,小组内两人说一说。

(2)用课件出示6种分类顺序,安排学生分别进行动手操作。

(3)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在6种不同分类顺序下的分类结果,进一步感受结果的一致性。 2.自我评价。

(1)通过今天分扣子,你有什么收获吗?还有什么问题? (2)填写“自我评价单”,同组两人互相说一说,互相鼓励一下。 (三)讲故事

从刚才的分扣子活动中,你有没有受到一些启发?能通过分类找到城堡的主人吗?

49

第二课时 填数游戏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2.在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填数游戏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森林学校的小动物们最近很喜欢玩填数游戏,今天小羊、小狗和小兔各自都带来了一个游戏,咱们也一起参加吧。 (二)合作闯关 1.出示下图。 2.游戏规则。

(1)每个空格只能填1,2,3中的一个数。 (2)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字不能重复。 听了游戏规则,你想对同学说说填数时注意点什么? 试着做一做。

3.小组讨论:你想从哪个空格开始填,为什么? 4.汇报。

(1)从哪个空格开始填起? (2)你能接着填下去吗? (3)检查。

5.还可以从哪个空格开始填?为什么?

6.对比:为什么可以从这个空格开始填,也可以从这里开始填第一个数呢? 7.小结:你们真会观察,会从只有一个空格的横行或者竖行开始填数,真棒!

50

(三)更上一层

1.请你猜一猜游戏规则是什么? 2.出示游戏规则。

(1)每个空格只能填1,2,3,4,5中的一个。 (2)每一横行、每一竖行的数字不能重复。 3.我们在纸上自己先试一试,开始吧。 我看到同学们都先填这三个5,5,3,为什么? 4.小组讨论:剩下的这四个空怎么填呢? 5.全班汇报。 6.检查。

7.小结:你们真会观察,想出了这么多种办法解决问题,真是了不起! (四)数字迷宫 1.出示下图。 2.读规则。

(1)按顺序画出从51到100的行走路线。 (2)遇到空格要填一个数才能通过。

3.小组讨论: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你的行走路线。 4.全班汇报。 5.检查。

7.小结:在填数游戏中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办法,关键是大家都很善于观察。 (五)全课小结

我们平时玩的好多游戏中,都有很多的数学知识。

51

第六单元 加与减(三)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发展估算和提出、解决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会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1、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握10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 3、根据问题情境提出简单的问题,能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52

第一课时 图书馆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多样化。 2、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3、学会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知道“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律。 4、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培养综合学习能力。 二、教 学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掌握进位加的算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结合小棒操作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三、教 学准 备:计数器、课件 四:课 时安 排:1 五、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新课

师:同学们,生活中到处都能碰到和数学有关的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去书店买课外书,看看在那里会碰到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第一步:让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图上的条件提数学问题。

第三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2、探讨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28+4=( )

53

(2)分4人小组交流算法。 (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数小棒,先摆28根,再摆4根,然后把4根小棒一根一根

地加到28根上,一边加,一边数,数出最后的结果。

算法二:先算28+2=30,再算30+2=32。 算法三:先算8+4=12,再算20+12=32。 算法四:列竖式:

(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4)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分组进行交流,并说明自己选这种算法的原因。

三、练习“试一试”

(1)先请学生独立做题,然后全班交流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2)第三层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做题;分4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计算方法。 四、小结

这节课,大家学到什么?

师:同学们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数学问题,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存入“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

54

第二课时 图书馆练习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

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并能正确计算。 三、教学准备: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1 五、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和进位加法的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二、综合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35+8 = □ 24+7 = □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分4人小组交流计算结果。 2、用竖式算一算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演示。

(3)集体订正,说一说错在哪里。 3、兔哥哥采了多少个? □ ○ □ = □(个)

让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4、画一画,算一算

55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演示。 5、森林医生

森林里有几棵小树生病了,啄木鸟医生飞来给小树捉虫子,同学们,你们能向啄木鸟一样,很快找出病因吗? 6、填“>”“<”或“=”

(可以让学生先计算得数,再进行比较, 做完后组织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对算式进行比较)

7、这一排一共有多少人?

(看图,清楚表达图中的意思,独立列出算式。) 三、小结

师:同学们也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数学问题,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存入“问题银行”以后再解决。 四、学生自评

要学生说一说自己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如果好,好在哪里?如果不好,以后打算怎么做?

56

第三课时 摘苹果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怎样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学们,今天我们又遇到了一件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苹果园丰收了,笑笑和淘气他们去摘苹果,可他遇到了难题,同学们,咱们帮帮他吧。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淘气摘了17个,笑笑摘了38个。箱子能装得下吗? (1) 讨论:“箱子能装得下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估算一下箱子能装得下吗?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 (3)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 17 + 38 = □ (4)人一组交流算法,组长统计算法。 (5)全班同学交流算法。 三、练习“试一试”

57

37+24 46+35 25 46

+18 + 35

(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满十进一”的计算法则。) 四、综合练习

1、估一估,哪两袋珠子合起来够穿一条项链 43颗 19颗 38颗 (1)让学生估一估。 (2)分4人小组交流结果。 2、算一算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指名演示。 3、用竖式计算

26+7= 18+27= 3+39= 26+27= 18+47= 23+29=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指名演示。(3)集体订正 4、森林医生

森林里有几棵小树生病了,啄木鸟医生飞来给小树捉虫子,同学们,你们能向啄木鸟一样,很快找出病因吗?

5、我们去春游

每辆车最多能坐60人, 哪两个班坐一辆车最合适?

让学生看图并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58

第四课时 练习四

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题卡 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1、圈一圈,算一算。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分4人小组交流计算结果。 2、画一画,算一算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指名演示。 3、找朋友

(1)学生先独立思考,弄清题意。

(2)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把得数相同的小动物连在一起。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4、用竖式算一算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演示。

(3)集体订正,说一说错在哪里。

5、把这些茶杯全部放进纸箱里,能装得下吗? (1)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解决?

59

(2)你估计一下大概有多少个杯子?你是怎样估计的? 6、淘气套中了两个共得42分 (1)让学生独立思考。 (2)集体订正。 7、填什么数,才能打中? (1)让学生看懂图意。

(2)注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3)本题具有开放性。 8、数学游戏 两人轮流选数。

(1)每人每次选两个数相加,结果要小于100。 (2)填表并把选过的数划掉。

(3)比较两人的得数,把大的得数圈起来。 (4)连续玩5次,谁的圈多谁就胜。 (5)教师向学生说清楚游戏规则。 (6)指导两个学生进行游戏。 (7)组织全班进行。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时的分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

60

第五课时 阅览室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计算器。 课 时安 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学校图书馆,看看在那里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 二、学习新知

1. 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2)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以“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为例。 (1)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2)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61

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 (3)10 -7 =3 ,20 + 3 = 23 。

(4) 30

- 7

注意:用竖式计算时,学生容易忘记减被借走的“1”,教学时要结合摆小棒或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写竖式时,一定要把被借走的“1”点在十位上,这样才不容易忘记。

3.教师小结后,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算法进行当堂练习。 (1)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 = □(本) (2)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 = □(本)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做题;分4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试着完成,指名板演。让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画一画 2.完成课本第76页“试一试”第2题

指名回答,并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完成课本第76页第1、2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说说发现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吗?

62

第六课时 阅览室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式题的准确性。 2、在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在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头饰 课时安排:1 教 学 过 程 一、基本练习 1、想一想,算一算。

10-7= 13-5= 100-1= 30-7= 23-5= 100-2= 50-7= 33-5= 100-3= (1)独立完成后思考每组题有什么规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2、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40-9= 81-4= 73-8= 56-7= 62-6= 9+45= 46-8= 36+5= 49+27= 91+9= 85-15= 32-8=

63

3、14 +6 +12 二、竖式计算 1、用竖式算一算

-7 -8 +9 -16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演示。

(3)集体订正,说一说错在哪里 2、森林医生

森林里有几棵小树生病了,啄木鸟医生飞来给小树捉虫子,同学们,你们能向啄木鸟一样,很快找出病因吗?

三、数字游戏:

1、找规律填数:(独立思考后,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1)24、31、38、 、52、 、 。 (2)69、62、 、48、 、 、27。 2、过河比赛(四人一小组)

每人戴一个头饰,分别代表小猴、小兔、熊猫、狐狸过河,一轮后交换头饰做另一组题,四轮过后,小组内互查,订正,一题没错才能过河,表扬4次都过河的学生。

小猴 小兔 熊猫 狐狸 76+5 37-8 54+6 84-5 47-5 46-7 64+7 60+24 32-7 40+28 83-9 28-2 48-9 23-6 56-7 73-5 三、数学活动

64

1、周末到了,妈妈拿着40元去超市买东西,出示图片:

火腿肠:15元 烤鸡:18元 蛋糕:16元 色拉油:24元 妈妈可以买什么?帮她出出主意(讨论:看那组的方案多) 方案: (1)买火腿肠和烤鸡:15+18=33(元)

(2)买烤鸡和蛋糕:18+16=34(元) (3)买色拉油和蛋糕:24+16=40(元) (4)买火腿肠和蛋糕;15+16=33(元) (5)买火腿肠和色拉油:15+24=39(元) 2、妈妈给笑笑姐姐8元,让她到书店买书。出示图片

《童话故事》42元《奇妙世界》8元 《科幻故事》12元《可爱的动物》10元

(1)笑笑姐姐想买《童话故事》,还差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作业

调查自己和同桌各有多少本课外书,填入P61表中,根据你所调查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65

第七课时 跳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 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 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66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 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 3.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 (2)交流算法。 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 4 0 - 2 8 1 2

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

67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 (1)个人试做。 (2)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78页,“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79页“练一练”第1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跳绳

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 •

68

第八课时 跳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

48-15= 91-3= 34-22= 23-5= 56-34= 42-9= 47-27= 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自主学习

1.课件出示“100-48=?”。

(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①从100中减去40再减去8;

②把48看成50,“100-50”,多减了2再加上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 (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

(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

69

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掉。 • •

1 0 0 - 4 8 5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 完成课本第80页第2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3. 完成课本第80页第6题。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四、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第7题。

可以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第4、5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70

第九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再用竖式算一算。

90-47= 57-19= 100-28= (集体订正)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1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得数对不对,再学着分析错误的原因。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 3.完成课本第83页第8题。

练习时,可先计算出结果写在鱼尾上,再将3个得数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提示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排列顺序。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82页第4题。

71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2.完成课本第82页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四、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83页第9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买法,只要总价不超过50元。 五、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3页第10题。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再一次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也很多,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们。

7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