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孙子的五种善战思想

孙子的五种善战思想

2021-04-18 来源:乌哈旅游


孙子的五种善战思想

千百年来,《孙子》之所以备受人们的推崇,被誉为“兵经”、“兵圣”、“兵学鼻祖”,影响遍及世界,其主要的奥秘就在于它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客观规律性的“善战”思想。所谓“善战”,就是以最佳的方法夺取战争的最大胜利。《孙子》的“善战”思想,充满于全部13篇之中,统而观之,主要有以下各点。

重战、慎战、备战——安国全军

《孙子》开宗明义,首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提出了对战争应持的态度问题。基本思想就是要重战、慎战、备战,以确保“安国全军之道”。《作战篇》反复指出:“带甲十万”要“日费干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这是出于对战争后果的考虑,同样,《火攻篇》不厌其烦地告诫人们:“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正是从“安国全军”出发,《九变篇》提出有备无患的严肃要求:“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这就是《孙子》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五事”“七计”——运筹全局

《孙子》提出对战争应持冷静、理智、现实的态度之后,紧接着便给“善战者”提出一个如何谋划战争幸局的理论,这就是《计篇》所讲的“五事”、“七计”。“五事”,

即“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以“道”为首,包括政治、经济、军事、自然诸条件在内的多因素制胜的理论。“七计”,就是从七个方面分析、对比敌我双方的情况,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以此判断双方的优劣,制定作战的方针,预见战争的胜负。“五事”“七计”的内容是一致的,前者阐明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后者阐明了制定战略决策的方法和依据,从而给军事家提供了一个研究战争、指导战争、统筹全局的理论武器。

以“全”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

自古以来,战争的直接目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在如何消灭敌人的问题上,《孙子》从“善战”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令人惊奇而神往的最高目标,即以“全

”争胜——“不战而屈人之兵”。它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又说:“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这就是《孙子》对善战者所提出的最高要求,即全国、全军、全旅、全卒、全伍地降服敌人,不战而屈人之兵,非攻而拔人之城,从而取得消灭敌人的最佳效果。正如曹操所言:“不与敌战,而必完全得之,立胜于天下,不顿兵血刃也。”

“全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真谛,在于以武力为后盾,慑服对方,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是中国古典的“威慑战略”思想,并为现代“威慑战略”论者所重视。

知彼知己——先胜后战

《孙子》的基本理论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历来被视为《孙子》“善战”思想的精华与核心。这句名言的最大价值,就作战指挥的根本规律而言,阐明了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知彼知己。知彼知己不仅要从战略高度上了解和把握“五事”“七计”,而且要了解和掌握作战全过程中敌对双方不断变化着的各种具体情况、举凡庙算定谋、兵力部署、战法运用、临机应变等等,皆属知彼知己的范畴。《孙子》要求知彼知己不可偏废,反复指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第二个环节是先胜后战,即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引出克敌制胜的规律,找到克敌制胜的方针、计划、办法、措施,然后付诸实践,确保百战不殆。如果能够完全做到知彼知己和先胜而后求战,当然就会百战不殆!《孙子》的这一理论,充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至今仍是科学的真理,是一切“善战”者的无价之宝。

因利用权——诡道制胜

《孙子》的善战思想,除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基本理论外,更为丰富而精彩的内容,是关于以因利用权——诡道制胜为特点的各种用兵之术。

1.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认为,掌握主动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因而反复指出:“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警告“善战”者不可丧失主动而陷入被动,否则就会濒临战败或死亡。

2.藏形造势。形和势,是我国古代两个重要军事范畴,都是讲战场指挥艺术问题。所

谓藏形,就是把自己的实力、行动、企图严密地隐匿起来,毫无形迹,或示假隐真,使敌莫测,而一旦投入战斗时,则以暗暗集结的优势兵力,有如从天而降,自地而出,给敌以意外突然的打击。所谓“造势”,就是在“藏形”的基础上,创造各种有利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部队的战斗力。

3.奇正相生。在军事上,《孙子》首论奇正,后世因之,诸家多所阐释,视为“用兵之钤键,制胜之枢机”,从而成为我国古代兵法中一门特殊的指挥艺术。

4.避实击虚。要做到避实击虚,关键在于通过主观指导创造必要的条件。对此,《孙子》主要论述了三种手段。一是示形惑敌,即《虚实篇》所说的“形人而我无形”,从而达到“以众击寡”的目的。二是《虚实篇》所讲的“攻其所不守”和“攻其所必救”,借以调动敌人、疲惫敌人,使其由强变弱,从而达到以佚待劳、以实击虚”的目的。三是兵贵神速,从而达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目的。

5.因敌制胜。这是《孙子·虚实篇》中的一句名言,即“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句话的实质,就是根据不同敌人的不同特点。及其不同变化,要灵活机动地用兵,临机制变,“应形于无穷”,切忌墨守陈规和囿于经验。

古人说:“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的“善战”思想,既包括研究和指导战争全局的规律,也包括研究和指导各种作战行动的规律,从而构成一个博大精深而严密的理论体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