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煩,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處事的首要條件。耐煩,表現在外,是低頭下視;蘊藏於心,是沉著默照。耐煩的人,能夠包容一切人事物境的紛攘,不怕干擾;耐煩的人,能夠觀照內心的雜念妄想,消融煩惱。因此,無論在什麼時候,做人要耐煩,才能有人緣;做事要耐煩,事業才能成功。耐煩的好處有四點: 第一、耐煩的人,讀書才會深入
沒有讀書習慣的人,才開始發心要讀書,拿起書本來,總覺得是一件枯燥乏味之事。你必須耐煩地,一而再,再而三咀嚼書中奧義玄理,反覆思維古聖先賢之道,才能讀出哲理,甘之如飴,優遊法樂之中。所以宋朝朱熹在《訓學齋規》說:「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這就是耐煩的基本條件。如果心不在焉,眼睛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只是散漫誦讀,又怎能深入呢? 第二、耐煩的人,做事才能圓融
《禪苑清規》記載:叢林裏的化主,在前往檀家時要「預先點檢門狀、關牒、書信,恐有差誤,及備茶湯人事之物,低心耐煩,善言化導」,才能稱職。叢林如此,其他亦是。所以,耐煩的人做事,不會虎頭蛇尾;耐煩的人做事,不會後繼無力;耐煩的人做事,深思熟慮,所以能夠融會貫通,事理圓融,這就是耐煩的好處。 第三、耐煩的人,事業才會成功
一個人無論是從事什麼事業,沒有耐煩恒心,很難把事情做得成功。有「人間瑰寶」之譽的敦煌石刻,從開鑿,歷經數代增建,漸成千餘石窟群。如果沒有這些耐煩的僧人、藝術家,前仆後繼,個個窮盡一生的智慧與生命來雕琢,那能完成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奇偉傑作傳於後世? 第四、耐煩的人,修行才有成就
念佛的人,經年累月,時時刻刻,分分秒秒,不曾離開一句阿彌陀佛;苦行的人,窮一生之力,早晚誦經、禮拜、禪坐、服務,他不會感到無所事事。因為他耐煩,一以貫之,非要念出自性彌陀,見到自己真如佛性不可。因為他能夠這樣耐煩,所以修行能夠成就。
1
耐煩的好處(二)
觀察一個人的性格,先要看他有沒有耐力:他耐得住苦嗎?耐得住餓嗎?耐得住忙嗎?耐得住罵嗎?耐得住冤枉嗎?耐得住委屈嗎?耐得住之外,耐煩是一個人應備有的重要性格。不能耐煩的人,做這件事想著那件事,做那件事又想著其他另外的事,在這個地方想到另外的地方,到了那個地方又覺得不習慣。
不能耐煩是性格上的缺點,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必會大打折扣,所以人應該養成耐煩的性格。人生有哪些事需要耐煩呢?
一、等人要耐煩。和人約會,有的人不守時,對這種人你還是要耐煩地等候。有時候對方乘飛機,飛機遲到一兩個小時是常有的事,你能不耐煩等候嗎?其實,等人是藝術,被人等候是罪過;學習耐煩等人,也是做人的藝術和修養。
二、交友要耐煩。我們交朋友,不能經常讓朋友聽我們使喚,我們也要為朋友付出一些服務,尤其朋友必定也有他的性格。如果我沒有耐煩的習慣,在朋友之前一直顯得煩躁、不滿,怎麼能交到好朋友呢?
三、聽話要耐煩。聽老師上課,不管你有沒有興趣,為了分數,不得不耐煩。聽名人講演,有時候也有一些冷門的講題,不一定都能聽得很有興致,但為了禮貌,也要有始有終地聽下去。聽老人的嘮叨、朋友的善意勸誡、家人的叮嚀,都要耐煩,你不耐煩聽,怎麼能獲得別人的諒解呢?
四、處眾要耐煩。在大眾中,團體行動經常要排班,你等我,我等你,必須要耐煩,你體諒我,我體諒你,也要耐煩。所以,在大眾團體裏生活,快慢要有序,尤其要有合群的性格,這個人的個性很急躁,那個人的性情很緩慢,我都必須耐煩。你不耐煩,就不能處眾,不能處眾,如何立身社會呢?
五、學習要耐煩。人非生而知之,一切都要學而後才能知之。學徒學習一項手藝,需要幾年的時間,不耐煩,怎麼學得會?學習語言,不管英語、日語,幾年的時間可能都學不好,我怎能不耐煩呢?世間的學問之多之複雜,都要靠我們的耐煩一一去研究,深入才能成其淵博的知識。
六、成熟要耐煩。田裏的稻麥,不成熟不能收割,你要耐煩等它成熟。桃李水果,要等它成熟,才能採摘,不成熟,生澀難吃,採收了又有什麼用呢?一個人要成熟,道德修養、知識見解、禮貌習慣、進退威儀,都要耐煩地養成。世間的人,有的人少年老成,表示他成熟,有的七八十歲的老人,火暴性格,沒有做人的修養,是因為不能耐煩的關係。
2
耐煩的好處(三)
耐煩關乎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其重要性不容漠視。耐煩並不完全是靠學習得來的,而是需要時間的磨煉,尤其需要自我的克制,需要在現實生活中養成。平時生活裏需要耐煩以對的事,再舉六點如下:
一、生病要耐煩。汽車壞了,要修好才能上路;身體病了,要養好才能做事。有的人生病不耐煩,急於出院重回工作崗位,這樣不但對工作沒有幫助,反而加重病情。孫運璿先生的名言:「你病了,帶給家人多少的麻煩!」所以一個人不要任性,不要隨意,要耐煩照顧好身體,自己的健康是家人的幸福。
二、守信要耐煩。做人要守時、守信、守節、守道,信用是立身處世之本。人無信不立,從中國的造字來看,「信」之一字,就是「人」和「言」,人言要可「信」,才會受人尊敬。為了要守信,做皇帝都要「君無戲言」,做君子也有所謂「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工商界也都是「童叟無欺」、「信用第一」,信用就是自己的名譽,沒有信用的人名譽掃地,沒有人願意和他往來,所以對信用必須要耐煩遵守。
三,工作要耐煩。世間沒有白吃的午餐,凡一切所有都要靠我們工作所得而來。工作的訣竅就是勤勞、耐煩。工作不勤勞,主管不歡喜,工作不耐煩,不能把事情做好。無論什麼工作,粗重細活、輕易艱難,都應該耐煩地完成。這就必須養成對工作的責任感,以及對工作耐煩的性格,否則投機取巧終非長久之道。
四、家事要耐煩。再偉大的人,對家事不能不關注。艾森豪總統每天只要一回家,即刻走進廚房,幫太太煮飯炒菜。家是全體家人共有的,所以家事應該共同負擔,舉凡打掃整潔、洗滌碗筷、整修環境,都應該有自己的一份。家人共同負擔家務,家庭才能和樂。
五、孝親要耐煩。為人子女不能不孝順父母,孝親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煩的性格。因為年老的父母,乃至祖父母,必定動作緩慢、說話嘮叨、思想觀念落伍,假如你不耐煩,勢必讓長輩不歡喜。所以,孝順之道,不止是奉養、尊敬、體貼,尤其耐煩最為重要。
六、人情要耐煩。世間的人情,所謂「禮多人不怪」:你要做到「禮多人不怪」,必須要耐煩。要寫一封信問候長輩,不得不耐煩寫信:必須去探望的親友,不能因為塞車不耐煩,就不去探望。人情往來要送禮,不能因為想不出應送什麼東西,就不耐煩去送禮,人際間要應酬,如果你因為不善講話,就不耐煩去應酬。這都是做人有虧,不能不慎。
軍人作戰,不到緊要關頭不濫發一槍,會議高手,不到要緊時刻不亂發一言。主婦煮飯,飯未煮熟,鍋蓋不可妄自一開,母雞孵蛋,小雞尚未孵成,不可妄自一啄。所以,在事務裏面要耐煩,在人情裏面要耐煩,在時空裏面要耐煩,耐煩是人生成就事業的增上緣。所謂「耐煩做事好商量」,耐煩做人,才能把人做好。
3
耐煩行善
在唯識學上,人們每天念起念落,不外五十一種心所,而這五十一種心所中,卻只有十一種全稱肯定地是善法。我們如果拿篩子來篩,恐怕惡法出現的或然率要高得多,因此稍不留神,就可能掉落惡法陷井,而淪為魔子魔孫。情況既是如此險惡,「眾善奉行」自然當為每位佛教徒奉作金科玉律。偏偏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每天都載滿了殺人搶劫,色情買賣,股巿漲跌,政治紛爭的報導,耳目所及,無非是這些人性的齷齪面。膽戰心驚之餘,想要做點好事,都要緊張萬分,深恐被偽善者所欺瞞;至於真正行善者,還要鼓足勇氣,忍受別人將信將疑的眼神。
王鼎鈞教授言:「做事要耐煩,做好事尤其如此。做壞事的人自知理屈,能忍受一切盤根錯節之處,做好事理直氣壯,容易憤慨負氣,以致人間好事多磨,而壞事常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這個道理吧!想想那些毒品走私者,任憑海關員警如何緝捕防範,他們依然千方百計,無孔不入。惡人積極行惡,善人消極行善,這世間怎不充滿罪惡並日趨汙穢呢?
可是「萬法唯心造」,世間所呈現的一切,原是眾生心力所造,我們又怎能就此甘心下流?我們要再三呼籲佛教徒,大家要「耐煩行善」,切莫因濁惡滋盛而裹足不敢行善;切莫因流言誹謗或效果未彰,便率性不幹。要知所有的善事,表面雖是利人損己,實質上都是植節養德。他若相瞞,自有因果,我心真切,功德自成。矜功自伐,得理不饒人,往往賁事,又豈是有福之人?
「願將穢土三千界,盡種西方九品蓮。」這那裏是口中說說的弘願。它需要佛教徒群策群力,積極行善,面對目前惡劣的處境,不逃避,不厭棄才能成就的呀!經上云:「三賢十聖忍中行。」三賢十聖尚且必須在忍中上弘下化,那麼凡夫如我等,又怎能夠例外呢?
4
耐煩有恆
在近代「速食文化」的潮流影響,現代人凡事都講求速成,修行的人希望當生成就;個學問的人希望即刻金榜題名,經商的人希望一夕就能致富等等。
俗語說:「強摘的花不香,強採的果不甜」,無論做什麼事,沒有經過養深積厚、韜光養晦,哪能把事情做好?
因為「一年的樹木只能當木柴燒,十年的樹木只能當桌椅用,百年的樹木才能成為棟樑。」
因此,「飯未煮熟,不能強自一開;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能夠經得起歲月的熬練,能夠厭煩有恆,才是成功的根本。
「耐煩」是一種藝術,「有恆」是一種希望。
耐煩、有恆,讀書才會通曉;耐煩、有恆,修行才有成就;耐煩、有恆,做人才能通達。
古人為了功成名就,十年寒窗,萬卷苦讀,因為有恆而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 例如漢朝董仲舒,年輕時代立志向學,三年不窺園,終於成為一代的名儒學者;晉朝王羲之,臨池磨硯,寫完一缸水又再換一缸,終於成為曠古的書法大家。
耐煩有恆,才會根深柢固;根深柢固,枝葉才會繁茂。 世界上,只要肯耐煩學習,沒有不能成就的事。
甘肅有名的敦煌石刻,是經過多少朝代,成千上萬的藝術家們窮盡一生的智慧與生命,才能完成的奇偉傑作。
如果沒有這些藝術家耐煩有恆的雕刻,今日如何能有萬丈光芒的藝術品流傳於世?
耐煩有恆對於成功立業實在太重要了;然而「不耐煩」幾乎成了今日青年們的通病;沒有恆心,也看出今日青年們的膚淺。
現代青年缺乏安住的耐心定力,不但身心浮動,經常更換工作,尤其對工作不耐煩,沒有恆心,不能安於自己的崗位,如此怎能讓主管放心的把責任交付給他?
一個不能受到主管信任、器重的人,如何能成為堅固不移的磐石呢? 所以今日吾人應該時時自問:我讀書耐煩嗎?我工作耐煩嗎? 我對人耐煩嗎?
如果不耐煩而又沒有恆心,即使掘井九仞,最後還是功虧一簣,仍然沒有水喝。 所以立身成功的秘訣,只在於「耐煩有恆」而已。
5
耐煩
處事須耐煩,能耐便有識量,著一急性不得,蓋事多忙中錯也。(劉忠介) 一經焦躁,則心緒少佳,辦事必不能妥善。(曾文正) 若遇棘手之際,請從耐煩二字痛下工夫。(曾文正) 遇事祇一味鎮定從容,縱紛若亂絲,終當就緒。(菜根談) 祇一箇耐煩心,天下何事不得了?(呂新吾)
當急遽冗雜時,祇不動火,則神有餘而不勞,事從容而就理;一動火,種種都不濟。(呂新吾)
處順境、則退一步想,處逆境、則進一步想,最是要訣。餘每當事務叢集、繁冗難耐時,輒自解曰:「事更有繁於此者,此猶未足為繁也。」則心平而事亦就理。(澄懷園語)
事之最易令人心灰意冷者、曰困難,然余嘗試困難之結果,求得其原素有二:一曰手續較繁,一曰需時較久;故祇須具有耐煩與持久之精神,即無困難可言。
無論遇到何種困難,祇要能耐心努力前進,自會有一種信念湧現出來,足以打破困難。
先學耐煩,快休使氣,性燥心粗,一生不濟。(呂近溪)
語云:「登山耐險路;踏雪耐危橋」。一「耐」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坷坎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墮入榛莽坑塹哉?
耐煩做人
耶穌帶彼得遠行,路上看到一塊馬蹄鐵,彼得懶得彎腰,耶穌彎腰將它撿起。耶穌用馬蹄鐵換的錢買了十八顆櫻桃。在走過荒野的時候,耶穌掉下一顆櫻桃,乾渴的彼得立刻彎腰撿起吃掉;耶穌又掉下一顆櫻桃,彼得又彎腰撿起吃掉。這樣,彼得彎了十八次腰。耶穌笑道:「要是你此前彎一次腰,就不會在後來沒完沒了地彎腰了。」
——摘引自《小故事大道理》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