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综合国力的较量(十一)——人口与国力(下)

综合国力的较量(十一)——人口与国力(下)

2022-05-22 来源:乌哈旅游
综合国力的较量(十一)——人口与国力(下)

作者:暂无

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4期

★影舞者

上一期中我们已经分析了粮食、能源和人口的关系,本篇我们继续分析人口和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问题。很多人不太担心可再生能源,但却比较害怕不可再生能源的枯竭,其实这个基本不用担心,因为我们要注意一个基本概念,矿产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铁、铅、铜矿等也都分品位,我们在一个报告上看到的储量数字,只是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以经济的成本可以开采的储量,一旦技术进步或者开采成本下降了,储量的基础还会继续变化。比如澳大利亚皮尔巴拉的铁矿,现在的数字已经是惊人的百亿吨规模,而这还是根据相当高的富矿标准来预估的,如果将标准降低一些,储量基础还会有惊人的增长。当然,有一些资源确实还是得多加注意,比如氦,主要产自美国的几个特殊的天然气井,目前来看一旦枯竭,还真的是缺乏替代来源。再如磷矿,其富集的地质构造很少,但要注意的是,这些资源是否会枯竭和什么时候枯竭,和中国人自己的人口多了20%还是少了10%基本没有关系。中国人口从1975年到现在号称少生了3亿人,但同期全世界增加了30亿人口,中国可以少进口和消耗世界的自然资源,但世界不会帮中国人解决养老问题。

人口与经济

当代中国人有一个错误概念,那就是中国的穷是人口多造成的,这简直可以说是岂有此理,人多时饭量大,但是人多难道不是力量也大么?这本来就是个高度辩证统一的问题,2000万的秦朝人可以吃饱饭,5000万的汉朝人就饿肚子了么?一亿人口的明朝和4亿人口的清朝人又是怎么活过来的?多来几个人就多做几份工,韩国从50年代的2000万人口增加到到现在的5000万人口的过程是一个越来越富裕的过程,因为人们的教育普及了,经济积累了,结构优化了,生产效率提高了。

事实上中国现在所取得的几乎一切经济成就,都是和人口数量大、人口密度高直接相关的,比如现在风光无限、刚在美国上市的阿里巴巴,我们不妨问问马云,中国如果只有1亿人口,淘宝还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么?电子商务美国人搞得比我们早,但是现在中国的淘宝以其极度丰富的商品和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而著称,而这正是因为有足够多的商家和足够多的消费者,使得各种商业上的改进提高都可以有足够的回报。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问全球通、华为、奇瑞、小米等中国企业,如果不是中国自己作为拥有近14亿人口、世界最大人口规模的单一市场体量,以这些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创新能力,还能像现在这样发展壮大么?

事实上正是因为有巨大的人口规模,只要是普通消费者有能力消费的领域,比如手机、个人电脑、家电等,靠着中国内部市场我们都可以轻松让每个这类行业都能成长出自己的行业巨头,因为这类产品不需要太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就可以实现个人采购和使用,那么14亿人口的中国,和3 000万人口的泰国是一个概念么?小国的厂商如果是后来者,一开始就必须首先去和苹果、西门子、IBM等国际巨头直接竞争,而中国国内厂商哪怕只是占领国内的部分市场,就已经足够构建起庞大的营销体系和客户群,进可攻退可守,这是让其它国家的厂商羡慕不已的无比优势。

而在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高端产业领域,人口多的优势也毫不逊色,早在刚建国不久,中国就从苏联迅速引进和部署了全套的工业体系,还将包括导弹、核武器、核潜艇等高端军事技

术研发体系也建立起来,单是航空工业发展所需要的众多风洞设施,就不是小国可以建立和维持的。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体量足以承接起整个体系,很多国家都试图想在这些方面不受制于人,但国力人力决定了他们难以做到。而所有这些领域形成一个内部完善技术体系的好处是不言自明的,很多高度发达的国家现在也只搞几个领域,走小而专的路线,那不是因为高明,而是因为无奈。如荷兰曾经可以生产福克民航客机,拥有很不错的民航飞机生产企业和产品,最终还是无力维持,而如果我们假设荷兰是1亿人口而不是1800万,那么局面显然就将完全不同。中国的人口规模使得中国不只可以每个产业、每个领域都铺开,还可以每个领域都把上下游全线都做好布局。

除了人口总数,中国还有一个决定性的优势,那就是人口密度。有些人总以为人口密度高是中国的弱点,但其实东亚季风性气候和肥沃的土壤,自古以来就可以承载高密度的人口,适当的人口高密度带来的经济优势就是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我们知道,商业很讲求扎堆效应,也就是说,哪怕是大家都卖电脑产品,算是互相竞争的关系,但大家把店开在一起,形成一个电脑商城也可以都赚更多的钱,因为顾客都会选择来这里。对于顾客来说,在一条街或者一个商场里把各种选择都看到,综合成本大大降低了,而电脑商家互相之间的合作也更容易。从而使得商品的周转频率大大加快,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获利。说到底人类社会的本质在于聚居和交换,从快递行业也可以看出来,越大越繁华的都市,快递会越方便迅捷,那些人口稀疏的小城市就享受不到很多现代经济的快捷便利了,因为数量太少的情况下,要么快递费用高得顾客承受不了,要么快递公司亏损几个月关门大吉。

俄罗斯经济为什么总也没有起色,除了我们熟悉的俄国人的民族性格和传统、发展战略等因素外,部分原因其实也是客观条件限制所致,俄罗斯1700万平方千米土地,人口却只有1.4亿,即使莫斯科的人口密度都是相对较低的,过低的人口密度会导致交易成本过高,再加上俄罗斯的寒冷期过长,交通不便,很多在其它国家普通的经济活动也需要支付较高的生产和交易成本,从而让很多经济和社会活动成为不可能。

在这里说句和人口无关的题外话,在俄罗斯这种条件下,应该走的路子是像北欧的瑞典、挪威等一样,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成为世界经济链条里依托高素质和丰富资源的高端竞争者,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在那些寒冷国家里,从芬兰、瑞典、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北部等,全部都是高度发达的经济体,俄罗斯人如果想摆脱历史的宿命和苦难的历史,还是要针对自己的国家状况选对路子。

说回到中国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现在有着很多高达几千万人口聚居的城市群,如京津冀乃至推而扩之环渤海城市圈、沪宁杭城市圈、广深港澳城市圈等,这些规模宏大的城市圈之间再以航空、高铁和高速公路相连,很容易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都是依托自己的人口结构和密度以及文化传统实现了经济的起飞,尤其是韩国最为典型,它的人口刚刚勉强够一个大国的标准,大约5000万,这使得它可以建立基本完整的工业体系,电子、汽车、造船、钢铁、化工等都比较成规模,在世界上也具有不错的竞争力,同时其也形成了较为雄厚的技术积累,在世界新技术产业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人均耕地只有0.4亩,有人可能会说韩国和日本都需要进口粮食和矿产资源,中国能靠进口解决问题么?但要注意的是,首先中国的人均资源量要远好于日韩,人均耕地三倍于韩国,完全可以靠自己解决大部分的食品问题,进出口只是调剂余缺。

人口与军事

说到军事,其实中国的军迷是很幸福的,因为中国是世界屈指可数的可以拥有完整的军工体系和完整的军事力量体系的大国,放眼世界,只有美国在这方面是最纯粹、最完整的大国,其它类似的只有一个勉强的俄罗斯和一个可能的印度。俄罗斯以其1.4亿人口规模和其制造业日益萎缩、严重依赖出卖自然资源的经济水平,本来是不足以支持和美国对应的完整大国体系

的,它现在主要是在吃苏联时代留下的老本,而且这个老本现在也只是勉强完整而已,很多已经缺失,比如分到乌克兰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就带走了大飞机设计的重要资源和人才。更重要的是,解体后的俄罗斯无力在所有领域内继续强力推进发展,如反导技术,俄罗斯就长期分不出足够的人力物力加以推动,而只能将重点放在改进和加强以S300为基础的防空导弹系统,让它们具备一定的在末段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以解决部分需求。更典型的例子是舰船和无人机领域,俄罗斯现在一方面在从法国进口“西北风”级两栖舰,一方面也在试图从以色列甚至阿联酋采购无人机,可见其相关技术体系之凋零。

另一方面,一个国家基础的支撑能力实际上与GDP有关联,但又不完全一致,比如澳大利亚的GDP接近1.6万亿美元,和俄罗斯差距不大,但澳大利亚就无法撑起如俄罗斯那样的相对完整的军事力量和军工架构,因为澳大利亚只有2500多万人口,而很多岗位就是得靠足够的人力才能完成,假设俄罗斯以200万人投入军工,那么只占其总人口的1.4%,而如果澳大利亚这么做就要用去十分之一的人口或者说几分之一的劳动力,在和平年代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接着我们谈一下那个“可能”的印度,印度在大国中一般来说都应该放在特例篇中探讨。有些人看到人口问题很自然地就会想起印度,不是说人口多有很大的好处么,为什么印度还这么差?这里其实就牵涉到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区别了,人口多、人口年龄结构良好是一个很好的条件,但并不是万能钥匙。印度人口达到了12亿,密度也挺高(甚至是过高了),但我们要注意以下的条件:延续几千年顽固的种姓制度;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不同宗教间不可化解的恩怨;全国一千多种语言造成的不同区域、不同阶层的割裂状态;主体民族印度斯坦族在人口中并不占半数的现状;各地土邦与农民的对立,以及由此造成的国内左派游击队的割据等,这些都是其它现代国家所没有的独特历史包袱。而且印度的上层统治阶层不止在种姓上疏离下层,还十分骄傲自大,对于外部有益的经验往往采取抗拒的态度。因此印度这个国家虽然号称实行了民主制,也有很庞大的年轻人口,但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远不如中国,在世界上也是最不发达的经济体之一。

不过要注意的是,即使如此,印度依托于其庞大的人口和国家规模,一样在航天、航空、信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很多成绩,如前不久进行的火星探测、新研发的运载火箭等,都是必须承认的成绩。并且印度也是世界位于前列的军事大国,其军队总规模近百万人,印度空军已经建立了拥有数百架三代战机的战斗机部队,也正在发展弹道导弹、核武器和反导系统等尖端武器系统,当然还有主战坦克、核潜艇、航母等等。虽然几乎你能想到的各种大国标签的系统,尽管至今为止成绩单不是那么让人满意,甚至于沦为笑柄,但可以想象未来印度必然还会继续努力填充和完善这个军事高科技体系,所以笔者把它列为一个可能的全体系大国。当然就经济而言,印度也会继续利用庞大的人口基数所形成的市场规模作为筹码来寻求发展优势,这个就不多说了。总之印度受限于国内基础条件,其庞大人口所能发挥出的国力是很有限的,它现在仅仅是大略地构建了一个体系的雏形,未来在经济和军事上能有什么发展,还是要取决于它能在多大程度解决自身的问题。

说回到军事和人口问题,其实军事是人力优势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1941年,8000万人口的德国利用其占领的奥地利、法国等国的资源,并带着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的武装力量一起进攻1.8亿人口的苏联的时候,可以靠着工业化程度高、士兵素质好、指挥体系完善等条件弥补军队数量的不足,而在部分时间或部分区域取得军事优势,胜利的希望还是有的。但是如果人口对比是4000万对1.8亿呢?那希特勒恐怕根本就不会去发起这样的战争,而在当时的中国和日本之间,中国在抗战爆发时因为历史原因还远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农村也极其贫困,但即使在1937年那么窘迫的状态下,中国也照样顶住了日本的大举进攻,因为5亿人口的中国以举国之力可以动员出几百万军队,依靠地形固守住了从陕西到河南、湖北和湖南一线,让只能在前线集中几十万机动兵力的日军最终也失去突破的能力,当时世界上能做到这点的也就寥寥几个国家而已。正是依靠几亿同胞的奋战,中国最终在1945年以四大战胜

国的身份得到了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奠定了世界主要强国之一的地位,这些也都是直接来源于巨大人口带来的力量和威望。

而即使现在,中国人也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人口基数造成的军事安全上的好处。我们知道朝鲜保持了100万军队,相对于其2000万人口相当于20个人养一个兵,韩国是60万军队,相对于其5000万人口是80个人养一个兵,美国有140万现役军队,相对于其3.12亿人口是220个人养一个兵。那么作为拥有全世界最庞大军队的中国呢,230万军队只不过让中国人背上了600个人养一个兵的负担而已。大国需要一个政府、一整套部门、一支军队,小国也同样需要一整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大国在国力上的效率是天然的,欧盟即使总人口和GDP都比美国多一些,但却永远不可能获得美国那样的力量,因为它的资源不得不在几十个国家内做着低效率的重复。

中国的未来与人口

前面分析了这么多,笔者其实最想说的就是,中国千万不要把这个自己的核心优势给丢失了,自古以来,中国的人口优势就是自己的核心优势,富裕不是因为人口少,贫困也不是因为人口多。有些人会说,我平时去省人民医院那是人山人海啊,我去商场是摩肩接踵啊,我想给孩子报个好点的幼儿园那是挤破头也进不去啊,这不是因为人口多?对此,笔者只能说中国是有些地方特别挤,是因为优质的服务业资源太稀缺,是发展的问题而不是人口的问题。觉得中国13.6亿人口太多那就看一个省吧,广西省5000多万人口,觉得合适吧?有人会争辩哪有这样的,但实际上其它国家不就是这么大的国土这么多的人么!不妨还是拿5000万人口的韩国来比一下,广西面积是韩国的2.3倍,人均耕地是韩国的两倍,怎么就不能比了?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正如前面反复说的那样,人类社会其实现在大部分自然资源都不缺,以油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还有充沛的活力,而新能源时代也逐渐接近突破,像俄罗斯那样依赖石油的暴利是注定不能走得太远的。在21世纪真正稀缺的关键资源是知识人才,是人类社会自身的再生产和高质量培育。如果哪个国家能拥有一个庞大、年龄结构合理、普遍接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群体,就必将在21世纪居于极其有利的地位,即使有些技术不是原创的,依托这个人口基数也可以在很多领域后来居上成为规则和体系的参与者乃至控制者。

不过目前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就总数而言,直到20世纪的中期,中国人口一直占据世界的接近1/4,现在则降为大约1/5,而每年新生儿数量则已经是约1/10,说要知道从19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中国的中小学入学人数已经降了差不多一半,很多学校都被裁撤和合并了。笔者至今不理解这样减少自己的年轻人口能给人口继续膨胀的世界节省多少自然资源,但这种做法的效果我们每个中国人都会很快品尝到,那就是汹涌而至的老龄化会迅速让养老体系崩溃,一系列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我们中国人不要只注意集中财力物力做的那些大事,也要为本民族的未来时刻打好算盘算好账。

说到底,中国是有条件有希望发展为一种大一统的超巨型国家的:靠着自身内部的市场和资源就可以构建起一个世界,从而可以在经济、军事以及文化上对周边乃至世界构成绝对优势,从而成为这个星球运转的中心,但这需要我们选择好自己的发展战略,切实的规划好民族的未来,人口由于有个很强的滞后性——婴孩成长为可以生产和战斗的力量需要至少约20年,而一开始如果不生小孩反而会让父母更轻松、更能干活从而对经济反而是利好,因此更应该审慎对待。作为人类自身再生产结果的人口问题一旦处置错误,就会让整个民族在漫长的时期里处于十分被动乃至悲惨的境地。我们身边的日本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20年前的日本多么风光无限,其产业大有并吞全球之势,可是由于在其高峰时没有注意也没采取多少措施抑制人口出生率下滑的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日益深陷泥沼,其当年相当于美国GDP的80%,现在则

只有30%,而且关键是从其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出生率来看,看不到日本还有扭转这个趋势的能力。希望我们中国能避免其错误,迎接自己的未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