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1 1.1工程简介及技术标准 ................................................................... 1
1.1.1 工程简介 ........................................................................... 1 1.1.2主要技术标准 .................................................................... 1 1.1.3编制依据 ............................................................................ 1 1.1.4主要工程内容 .................................................................... 2 1.2自然条件 ....................................................................................... 3 1.3工程特点分析及对策 ................................................................... 3
1.3.1工程特点 ............................................................................ 3 1.3.2主要施工对策 .................................................................... 4 1.4 工程投资控制 .............................................................................. 4
1.4.1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 4 1.4.2 合理使用现场变更、设计变更 ....................................... 5 1.4.3 准确处理现场签证 ........................................................... 5 1.4.4 加强投资控制管理 ........................................................... 5 二、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 5 2.1工程施工管理目标 ....................................................................... 5
2.1.1质量目标 ............................................................................ 5 2.1.2工期目标 ............................................................................ 6 2.1.3安全目标 ............................................................................ 6 2.1.4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目标 ................................................ 6 2.1.5 水保控制目标 ................................................................... 6 2.1.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 6 2.2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 6 2.3主要临时工程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 7
2.3.1主要临时工程规划 ............................................................ 7
2.3.1.1施工驻地 ................................................................. 7 2.3.1.2钢筋加工场 ............................................................. 7 2.3.1.3混凝土拌和站 ......................................................... 8 2.3.1.4试验室 ..................................................................... 8 2.3.2施工平面图 ........................................................................ 8 2.4设备使用计划 ............................................................................... 8 2.7 施工进度安排 .............................................................................. 9
2.7.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 10 2.7.2总体进度计划 .................................................................. 10 三、主要工作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 10 3.1.测量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 10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1.1高程控制网点的建立 ...................................................... 10 3.1.2平面控制网点的建立 ...................................................... 11 3.1.3建筑物轴线的定位及标定 .............................................. 11 3.1.4高程控制 .......................................................................... 12 3.1.5装修工程施工测量 .......................................................... 12 3.2钻孔灌注桩 ................................................................................. 13
3.2.1 工艺流程 ......................................................................... 13 3.2.2 施工准备 ......................................................................... 14 3.2.3 钻孔 ................................................................................. 14 3.3 承台及地梁的施工 .................................................................... 21
3.3.1 基坑开挖与桩头处理 ..................................................... 21 3.3.2混凝土垫层 ...................................................................... 22 3.3.3钢筋绑扎 .......................................................................... 22 3.3.4混凝土浇筑 ...................................................................... 23 3.3.5混凝土施工措施 .............................................................. 23
3.3.5.1控制要点 ............................................................... 23 3.3.5.2配合比设计 ........................................................... 23 3.3.5.3混凝土拌和 ........................................................... 23 3.3.5.4养护 ....................................................................... 24 3.3.6土方填筑 .......................................................................... 24 3.4主体工程 ..................................................................................... 24
3.4.1主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 24 3.4.2钢筋工程 .......................................................................... 24
3.4.2.1材料进场与检验 ................................................... 24 3.4.2.2钢筋的下料与加工 ............................................... 25 3.4.2.3钢筋搭接 ............................................................... 26 3.4.2.4 钢筋运输 .............................................................. 26 3.4.2.5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 26 3.4.2.6成品保护 ............................................................... 28 3.4.3模板工程 .......................................................................... 28
3.4.3.1各部位施工工艺流程 ........................................... 29 3.4.3.2垫层模板 ............................................................... 29 3.4.3.3梁、板、柱模板 ................................................... 29 3.4.3.4楼梯模板 ............................................................... 32 3.4.3.5模板拆除 ............................................................... 32 3.4.4混凝土工程 ...................................................................... 33 3.4.5脚手架工程 ...................................................................... 34
3.4.5.1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 34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4.5.2站房外脚手架施工 ............................................... 34 3.4.6砌体工程 .......................................................................... 37
3.4.6.1砌筑概况 ............................................................... 37 3.4.6.2施工工艺流程 ....................................................... 37 3.4.6.3砌筑施工 ............................................................... 37
3.5屋面工程 ..................................................................................... 38 3.6装饰装修工程 ............................................................................. 39
3.6.1外装修工程 ...................................................................... 39 3.6.2内装修工程 ...................................................................... 40
3.6.2.1内墙面装修 ........................................................... 40 3.6.2.2踢脚线及顶棚工程 ............................................... 40 3.6.2.3施工中注意事项 ................................................... 41
3.7门窗及油漆、涂料工程 ............................................................. 41
3.7.1门、窗安装 ...................................................................... 41 3.7.2油漆、涂料施工 .............................................................. 42 3.8室外工程 ..................................................................................... 42 3.9给排水工程 ................................................................................. 43
3.9.1管材及连接方式 .............................................................. 43 3.9.2管道敷设 .......................................................................... 43 3.9.3管道保温 .......................................................................... 43 3.9.4管道试压 .......................................................................... 44 3.10空调安装 ................................................................................... 44
3.10.1管道材料 ........................................................................ 44 3.10.2安装 ................................................................................ 44 3.11太阳能安装 ................................................................................ 44
3.12消防 ................................................................................... 45 3.13通信沟、槽、管、洞 ....................................................... 45 3.14机房法拉第笼 ................................................................... 45 3.15防雷装置 ........................................................................... 46 四、质量控制措施 ........................................................................... 47 4.1质量保证体系 ............................................................................. 47
4.1.1质量方针 .......................................................................... 47 4.1.2总体质量目标 .................................................................. 47 4.1.3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 47 4.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48
4.2.1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 48
4.2.1.1原材料质量验收 ................................................... 49 4.2.2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 50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4.2.2.1混凝土搅拌 ........................................................... 50 4.2.2.2混凝土运输 ........................................................... 50 4.2.2.3混凝土浇筑 ........................................................... 51 4.2.2.4混凝土振捣 ........................................................... 52 4.2.2.5混凝土养护 ........................................................... 52 4.2.3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 53 4.2.4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54 4.2.5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55 4.2.6 预防混凝土表面缺陷措施 ............................................. 55
4.2.6.1麻面 ....................................................................... 55 4.2.6.2蜂窝 ....................................................................... 56 4.2.6.3孔洞 ....................................................................... 57 4.2.6.4露筋 ....................................................................... 57 4.2.6.5缺棱掉角 ............................................................... 57
4.3砌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58 4.4屋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59
4.4.1找坡层和找平层 .............................................................. 59 4.4.2保温板 .............................................................................. 60 4.4.3卷材防水层 ...................................................................... 60 4.4.4保护层 .............................................................................. 61 4.5装饰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61
4.5.1抹灰工程 .......................................................................... 61 4.5.2门窗工程 .......................................................................... 62 4.5.3涂刷工程 .......................................................................... 62 4.6 给排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62
4.6.1 给水工程 ......................................................................... 62 4.6.2 排水工程 ......................................................................... 63 五、安全管理 ................................................................................... 63 5.1安全方针 ..................................................................................... 63 5.2安全管理目标 ............................................................................. 63 5.3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 64 5.4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 64 5.5安全生产管理重点 ..................................................................... 65 5.6安全保证措施 ............................................................................. 65
5.6.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 65 5.6.2开工前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 66 5.6.3开工前的安全检查 .......................................................... 66 5.6.4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 67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5.6.5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 67 5.6.6专业性的安全检查 .......................................................... 67 5.6.7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 67 5.6.8隐患整改 .......................................................................... 68 5.6.9 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编制审批制度 ......... 68 5.6.10 施工安全措施费 ........................................................... 69 5.6.11具体分项安全措施 ........................................................ 69
5.6.11.1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 69 5.6.11.2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 70 5.6.12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 ............................................... 72 六、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 ............................................................... 73 6.1预警机制 ..................................................................................... 73
6.1.1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 ...................................... 74 6.1.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 74 6.1.3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 75 6.2应急指挥中心 ............................................................................. 75
6.2.1值班人员行动 .................................................................. 75 6.2.2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的行动 .............................................. 75 6.2.3应急级别划分 .................................................................. 76 6.2.4报名系统和通告程序 ...................................................... 76 6.3具体应急预案 ............................................................................. 77 七、文明施工及标准化工地 ........................................................... 77 7.1 文明施工目标 ............................................................................ 78 7.2 文明施工措施 ............................................................................ 78
7.2.1 健全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 ......................................... 78 7.2.2 细化标准化文明工地细则 ............................................. 79
7.2.2.1项目部文明管理 ................................................... 79 7.2.2.2混凝土拌和站文明管理 ....................................... 79 7.2.2.3钢筋加工场文明管理 ........................................... 79 7.2.2.4施工现场文明管理 ............................................... 80 7.2.2.5施工人员文明管理 ............................................... 80
八、环保措施 ................................................................................... 80 8.1 环保目标 .................................................................................... 80 8.2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 81 8.3 环境保护措施 ............................................................................ 81
8.3.1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 .............................................. 81 8.3.2合理规划施工用地措施 .................................................. 82 8.3.3临时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 83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8.3.4生活区环境保护 .............................................................. 83 8.3.5植被保护 .......................................................................... 84 8.3.6施工作业的环境保护 ...................................................... 84 8.3.7竣工环境恢复 .................................................................. 85 8.3.8土地复垦保证措施 .......................................................... 85 8.3.9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86 8.3.10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 86 8.3.11防止水污染措施 ............................................................ 86 8.4水土保持措施 ............................................................................. 87 柱模板计算书 ................................................................................... 88 梁模板计算书 ................................................................................. 100 板模板计算书 ................................................................................. 114 钢管落地脚手架计算书 ................................................................. 122 防护棚计算书 ................................................................................. 133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唐山西站信号综合楼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及技术标准 1.1.1 工程简介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工程—唐山西站信号综合楼,设计地上二层,建筑高度8.80m,总建筑面积1043.6m2,建筑基底面积519.7m2,室内外高差0.30m,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挖孔灌注桩基础。
1.1.2主要技术标准 ⑴ 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 ⑵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⑶ 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 ⑷ 防火设计:耐火等级二级
⑸ 屋面防水等级及设防要求:I级,设防要求为2道 1.1.3编制依据
⑴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ZTSG-7标段招标文件及承包合同 ⑵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电气施工图纸。
⑶ 国家、行业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及标准。 《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DB13(J)/T145-2012)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3—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建筑地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版))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50140-2012) 《严寒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JGJ26-2010) 《河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B(J)63-2011) 1.1.4主要工程内容
本房屋主要施工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工程,主体框架,墙体工程,门窗工程,屋面工程,外装饰工程,内装饰工程,油漆涂料工程,室外工程。
基础工程:桩基采用钻孔灌注桩,桩径0.6m,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承台混凝土强度C30。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1.2自然条件
⑴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0℃ ⑵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29℃ ⑶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8m ⑷ 基本风压值:0.40kN/m2 ⑸ 基本雪压值:0.35 kN/m2 1.3工程特点分析及对策 1.3.1工程特点 1、施工条件差
春季多大风天气,夏季降水量较大;沿线交通发达,材料、机具运输方便。
2、工程施工内容多
站房工程包括新建站房、室外工程、站区工程。站房工程施工的工序包括:土方开挖、基础施工、站房基础承台及基础梁施工、站房主体结构施工、站房水暖电预留预埋、站房回填土施工、站房填充墙砌体砌筑、站房室内外装修施工、站房屋面施工、站房室内给排水、暖通工程施工。
3、交叉作业多、协调多
该工程包含地基基础、站房主体、装修、设备安装等,施工范围广、难度高,各个工序间、站场与站房、土建与安装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都存在着既相互交叉、又相互联系的关系,所以要充分发挥集中统一指挥的协调作用,确保施工现场管理协调有序,使工程各项既定目标顺利进行是施工管理的重点。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4、本工程屋面防水采用厚型卷材防水材料,施工时要注意粘贴质量。 1.3.2主要施工对策
根据本房屋的结构形式及现场施工条件,计划采取以下措施确保本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⑴ 加强原材料控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集中拌和供应。 ⑵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使表面平整美观,满足质量要求。 ⑶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协调一致达到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不仅要有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还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协调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项目组织结构中,成立专门协调小组,由专人负责进行计划、协调工作,解决站房与站场之间、站房与“四电”工程之间的配合问题。
⑷ 认真做好关键线路的控制,根据工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网络图。
⑸ 成立重、难点工程QC小组及专家组,专门解决施工中技术复杂、工序干扰和确保工期等重点问题,统筹组织施工。
1.4 工程投资控制 1.4.1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项目的工程材料费用一般要占总成本的65%左右,显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因此在施工阶段,双方必须按照合同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从而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1.4.2 合理使用现场变更、设计变更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地质、水文、不可抗拒的灾难及其他无法预料的因素存在,合同条件会发生变化,甚至非常大的变化,合同变更处理是投资控制一项重要内容。
1.4.3 准确处理现场签证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前期未能预测或受当时 客观条件限制,引起各种原因的变更,将对施工方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甲方的控制人员应深入施工现场,配合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量减少设计变更,控制现场签证。
1.4.4 加强投资控制管理
建立和健全投资控制责任制度;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编制资金使用计划,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计划,是按总目标的要求和分项工程的施工安排进行资金分配;工程进度款是根据“分段销售,多次结算”的原则,按照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申请支付工程价款,用以补偿工程施工中的资金耗费。
二、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2.1工程施工管理目标 2.1.1质量目标
符合国家和河北省工程建设有关标准、规定及设计文件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2.1.2工期目标
本工程2014年11月6日进场,计划开工时间为2014年11月10日,主体工程2015年5月中旬完工,装饰工程在2015年7月中旬完工。满足合同及总体进度要求。
2.1.3安全目标
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事故。由于该主体位于路基上,所以在边坡位置设置防护网,保证人身安全。
2.1.4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目标
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工程绿化完善美观,节能、节材措施落实到位,努力建成一流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房屋建筑。
2.1.5 水保控制目标
加强施工期水位水量监控测量、信息反馈工作,杜绝施工中发生地表水及地下水大量漏失。施工期产生的污水经沉淀池处理后,达标排放。水保措施落实到位,减少水土流失数量。
2.1.6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职业健康安全卫生管理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确保项目施工程序符合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卫生要求,保障职工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2.2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管理层由项目经理、书记及总工程师组成,内设六部一室,即工程技术部、安质部、财务部、物资部、计划部、征迁部、综合办公室,项目部下设架子队,采用架子队管理模式。架子队均配置专职队长、技术、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质量、领工、工班长、安全、材料、物资人员,且全部为我公司正式职工,作业队所有劳务人员纳入工区统一管理。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本房屋的具体施工由房建架子队进行施工。
项目经理项目书记总工工程部安质部物资部计划部财务部征迁部办公室房建架子队 施工组织机构图
2.3主要临时工程规划及总平面布置 2.3.1主要临时工程规划 2.3.1.1施工驻地
房建架子队驻地设在改IDK451+750处,施工营地内设生活营地、材料堆放场、材料库、停车场及修理房等。生活营地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厨房、浴室、厕所等,房屋均采用彩板房结构。
2.3.1.2钢筋加工场
施工场地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少占地、环保、经济”的原则进行布置,在满足施工的条件下,做到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达标。
综合楼使用的钢筋由3#拌合站钢筋加工场生产,运至现场拼装。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2.3.1.3混凝土拌和站 计划就近使用商品混凝土。 2.3.1.4试验室
试验室设于拌和站内,根据承担任务情况配备相应试验及检测仪器。按照相应要求进行现场检测和取样带回检测。按照国家、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进行试验和检测,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2.3.2施工平面图
图2.3-2施工平面布置图
2.4设备使用计划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设备配备
序号 机械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钢筋切断机 电焊机 钢筋弯曲机 钢筋调直机 发电机 旋挖钻 挖掘机 起重机 装载机 插入式振动器 规 格 GQ40 C9-ot-02-02 WJ40-1 GT10 HGI-200 ZR220A-2 R215-7 QY25C SEM652B HZ-50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 3 1 1 1 1 1 1 1 2 备 注 2.5 劳动力使用计划 劳动力使用计划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工 种 钢 筋 工 钻孔工 砼 工 电 焊 工 机 修 工 普 工 电 工 木 工 砖 工 架 工 抹 灰 工 涂 料 工 油 漆 工 人 数 5 6 6 2 1 10 1 6 8 6 4 4 6 进场时间 2014.11.10 2014.11.10 2014.11.10 2014.11.10 2015.05.10 2015.03.10 2014.11.10 2015.03.1 2015.03.1 2015.03.1 2015.03.15 2015.05.1 2015.05.1 工 作 内 容 本劳动力需用表人员数量为动态管理,人员高峰时约90人左右。 2.6施工材料
管材、井盖座、砖、砂、水泥、石子、钢筋等。 2.7 施工进度安排 2.7.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⑴ 坚持经济、合理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理技术,应用科学的组织方法,合理协调好本建筑各施工作业单元的施工顺序。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⑵ 坚持整体推进,均衡生产,确保工期的原则。在充分响应施工承包合同及经理部规定本分部总工期及各节点工期要求的前提下,确保各专业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衔接合理、切实可行。同时充分考虑年施工期、气候条件以及交叉施工对施工进度可能带来的影响,均衡施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施工进度及工期。
⑶ 根据总体施工计划的指导思想,并充分考虑全局工程的施工。 ⑷ 按施工部署,分区段、分工点制定工期计划,组织平行施工、流水作业,根据现场情况动态调整,实现总工期目标。
2.7.2总体进度计划
本工程2014年11月6日进场,计划开工时间为2014年11月10日,主体工程2015年5月中旬完工,装饰工程在2015年7月中旬完工。满足合同及总体进度要求。
三、主要工作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3.1.测量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3.1.1高程控制网点的建立 1、水准基点联测
工程开工前与设计院进行现场高程控制点的交接,签写交接纪要,在现场桩位明确、资料齐备的条件下,联测高程点,并复核桩位高程与交接资料是否匹配,并将现场水准点全面复测结果形成报检资料。
2、加密高程控制点
在与设计院交接水准点的基础上向场区内加密高程控制点。选点原则为在主要建筑物开挖线外,地质坚硬、稳定、不下沉,且通视情况良好。场区内至少布设三个加密水准点,以便施工过程中可以随时加以检测。布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设高程加密点后由水准基点出发,线形经过每个加密点,最终闭合到水准基点上,测设次数至少不少于一个测回(往返为一个测回),在外业资料满足限差的前提下,进行内业平差计算,得到各加密高程点的高程,并将结果形成报检资料,在得到监理批准认可后方可开工。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1.2平面控制网点的建立 1、现场交接桩及控制桩勘测
与设计院交接现场桩点及与之相匹配的相关资料,明确控制桩的坐标与设计总平面图是否同一坐标系,如果不是,相互关系如何。签写交桩纪要。对现场交接桩进行外业勘测,得到相关角度、距离关系,形成勘测资料。
2、控制网点的施测与校核
在总平面图上标定各控制网点坐标后,并计算与已给控制点之间的角度、距离关系,现场用全站仪架设已知控制网点,测设施工控制网点,测量不少于一个测回,主轴线放样后需对各主点进行校核、调整。
3.1.3建筑物轴线的定位及标定
桩、基坑开挖的定位放线施工采用外控法,地上结构需采用外控法与内控法相结合的方法,定位放线。
建筑物不同部位定位放线的具体方法如下:
1、桩、基坑开挖的定位放线施工采用外控法,施工前根据现场布设的测量控制网点,在基坑四周布置平行于建筑物主要轴线的控制点来指导基坑的开挖施工。可以利用现有的次级控制网点。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2、屋架放线:根据控制网,在每根钢屋架柱顶及柱四个侧面弹上轴线,作为放线的基本依据,用全站仪观测、检查和校正。
3.1.4高程控制
在施工中,根据现场建立的高程控制网点,指导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在柱竖向钢筋上标出50线,用以控制下一层楼板砼标高和本层模板安装。
3.1.5装修工程施工测量
1、平面控制线以结构施工时所放各轴线(或控制线)为准进行各细部放线。楼层轴线已模糊不清的须重新由内控点引测各主控制轴线,闭合后再进行细部放线。
2、装修工程开始前,原结构标高控制点重新复测,同时复测各楼层内的原有+500 mm水平控制线,以便结构与装修阶段标高统一,隔墙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测设墙体的+500mm控制线,弹墨线时应注意墨线的宽度不得大于1mm,防止误差扩大。
3、各分项工程测量
⑴ 门窗安装施工测量:安装前,首先复核窗口垂直控制线、窗间距离。门窗口的水平位置由室内+500mm水平控制线确定,向上返到窗下皮标高,并弹线找直。各门口应从水平控制线测设门口上皮标高并拉通线,保证所有的门在同一水平线上。
⑵ 吊顶工程的施工测量:根据已弹出的+500 mm楼层水平控制线,用钢尺量至吊顶的设计标高,并在四周的墙上弹出水平控制线。顶板上弹出十字直角定位线,并以此为基础在四周墙上的吊顶水平控制线上弹出龙骨的分档线。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2钻孔灌注桩
基础工程:桩基采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施工,桩径0.6m,桩长25m。 3.2.1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流程
3.2.2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1)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桩位坐标的计算复核,确认无误后,报测量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可使用。
二次清孔 Y浇筑混凝土桩 检 测截 桩 头进行下道工序 砼强度测试浇筑记录、制作试块 N施工准备特殊地质处理埋设护筒钻 机 准 备泥 浆 制 作钻机就位、校正钻 孔清 孔 超声波或检孔器检测孔形护筒制作、准备钻孔记录填写钢筋笼制作导管试拼、准备安放钢筋笼吊装、安放导管搭设平台、安装漏斗检查沉渣厚度检查记录填写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2)施工放样
采用全站仪进行桩基施工放样,放样点位精度小于5㎜,桩橛顶钉上铁钉标示桩基中心位置。放样完成后现场施工人员做好护桩的埋设,对放样结果做好保护。
护筒埋设
护筒采用6mm厚钢板制作,内径比桩径大约20cm。护筒采用挖坑法埋设,首先通过定位控制桩找出钢护筒的中心位置,用十字线标注在钢护筒底部或顶部,然后移动钢护筒,使钢护筒中心与钻孔中心位置重合;同时用水平尺或垂球检查,使钢护筒坚直并且位置准确。此后即在钢护筒周围对称、均匀地回填最佳含水量的粘土,分层夯实,达到最佳密实度,夯填时要防止钢护筒偏斜。钢护筒埋设后,顶部高出施工地面0.5m。
泥浆池的设置及泥浆制备
泥浆池隔孔开挖,尺寸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泥浆采用优质泥浆,以水化快、造浆能力强、粘度大的膨润土作为原料,内掺碳酸钠、羟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水解溶液,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
泥浆搅拌采用机械搅拌。为满足施工环保和泥浆重复使用,钻孔时设置制浆池、循环池和沉淀处理系统。净化处理系统通过泥浆槽、沉淀池、储浆池进行循环沉淀净化泥浆,泥浆循环顺序为:新制泥浆→泥浆池→桩孔→泥浆槽→沉淀池→储浆池→桩孔。
泥浆控制指标如下:(《铁路桥梁钻孔桩施工技术指南》 TZ322-2010)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入孔的泥浆比重:入孔泥浆比重为1.05~1.15。
黏 度:入孔泥浆黏度,一般地层16~22s,松散易坍地层19~28s。 含砂率:新制泥浆不大于4%。 胶体率:不小于95%。 PH 值:大于6.5 3.2.3钻孔 ⑴ 钻机就位
钻机安装前,检查钻机平台是否满足钻机施工需要,钻机为自行式,可直接驶入并将钻头中心直接对位,再精确调整机架的垂直度后,将钻头精确定位,钻机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降;同时排碴运输车驶入场地,进行排碴对位试验,以有效配合,提高钻进速度。钻机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得产生位移和沉降。
利用护桩对钻头及钻杆中心进行校核,钻头或钻杆中心与桩位偏差不大于5cm。
钻孔时,孔内水位高于护筒底脚0.5m以上。在旋挖钻机钻进中取渣和停钻后,及时向孔内补充性能指标满足施工要求的泥浆,保持孔内水头高度和泥浆比重及黏度。
钻孔时,起、落钻头速度均匀,不得过猛或骤然变速,孔内出土严禁放置在钻孔周围。
钻孔作业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因特殊情况必须停钻时,孔口添加护盖,并严禁钻头留在孔内,以防埋钻。经常对钻孔泥浆进行试验,不符合要求时随时调整。开始钻进时,进尺须适当控制,采用小冲程开钻,使初成孔竖直、圆顺,孔壁挤压密实,防止孔位偏心,孔口坍塌。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⑵ 一次清孔
清孔处理的目的是使孔底沉碴(淤泥)厚度、泥浆液中钻碴量和孔壁泥垢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当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提起钻头,补充泥浆并开始清孔。清孔标准执行下列规定:孔内排出或抽出的泥浆手摸无2-3mm颗粒,泥浆比重不大于1.1,含砂率小于2%,黏度17~20s,沉渣厚度要求符合标准要求;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方法代替清孔。清孔时注意在清孔排碴前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⑶ 成孔检验
钻孔完成后,及时对孔深、孔径、孔位、倾斜度进行检查。 (1)孔位检查
利用护桩检查钻杆中心是否与桩位一致。 (2)孔深检查
采用测锤法检测。测锤的形状采用锥形,绳具采用标准测绳,测绳每次使用前均用钢尺进行标定。
(3)孔径、倾斜度的检测
采用笼式探孔器进行检测,探孔器外径等于桩径,探孔器长度为桩径的4~5倍,且不得小于6米。检测时,将探孔器吊起,孔的中心与起吊钢丝绳保持一致,对准钻孔中心慢慢放入孔内,上下通畅无阻表明孔径、倾斜度满足质量要求。
3.2.4钢筋加工及安装
钢筋骨架制作:钢筋笼骨架在加工场内采用胎具成型法制作,胎具采用槽钢和钢板组合焊接而成。将加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强箍筋就位于每道胎具的同侧,按胎模的凹槽摆焊主筋和箍筋,全部焊完后,拆下上横梁、立梁,移出钢筋骨架,然后吊起骨架搁于支架上,套入螺旋筋,按设计位置布置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
(1)钢筋骨架临时存放的场地必须保证平整、干燥。存放时,每道加强箍筋与地面接触处都垫上等高的方木,离地高度为30cm~50cm,以免生锈或沾上泥土。每组骨架的各节段要排好次序,做好标识,便于使用时按顺序装车运出。
钢筋骨架在转运至墩位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骨架不变形。采用炮车运输时要保证在每个加强箍筋处设支承点,各支承点高度相等。
(2)钢筋笼入孔时,由吊车采用两点起吊。第一吊点设在骨架的下部,第二吊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之一点之间。起吊时,先将两吊点同时抬离距地面1.0m左右,然后第一吊点保持不动,将第二吊点缓缓升高,直至钢筋笼竖直。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应对准孔口,保持竖直,轻放、慢放入孔,入孔后应徐徐下放,不宜左右旋转,严禁摆动碰撞孔壁。钢筋笼下放过程中,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提猛落和强制下放。
钢筋骨架放到最后一节加强箍筋位置时,在加强箍筋下面平行穿进两根钢管,将钢筋骨架临时支撑在孔口钢管上,然后将吊点全部转到吊环上,然后下放骨架至设计标高。
骨架最上端的定位,由测定的护筒顶标高、平台高度、钢筋搭接长度来计算吊环筋的长度。吊环筋采用φ16Q235钢筋,顶端弯成内径20cm左右的圆环,圆环与直筋采用双面搭接焊连接,焊缝长度≥5cm。吊环筋设置两根,对称与钢筋笼主筋焊接在一起,焊接采用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双面搭接焊,焊缝长度≥5d,焊缝宽度≥0.7d,焊缝厚度≥0.3d;。钢筋笼中心与桩的设计中心位置对正,反复核对无误后在每根吊环筋吊环内插入一根有足够强度的钢管,钢管下面用枕木搭设平台,将钢管固定放置于枕木上。其后撤下吊绳,用短钢筋将钢管及吊环筋焊于护筒上,防止钢筋笼上浮。
(3)在桩基钢筋笼上每隔2m对称设置4块砼保护层垫块,垫块抗压强度与桩基砼抗压强度相同,直径14cm,厚5cm。在垫块中心穿一根φ10长25cm钢筋与钢筋笼主筋点焊在一起以保证垫块牢固,剩余钢筋长度弯至钢筋笼内。
3.2.5导管安装
导管采用内径30cm的钢导管,壁厚3mm,每节长2.0~2.5m,配2节长1m、1.5m短管及1节长为4米的底管。使用前对其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导管使用前按顺序编号,每次使用时都应对法兰盘、橡胶圈、连接螺栓做认真检查。
导管对准孔中心下放,避免碰撞钢筋笼。导管支撑架用型钢制作,支撑架支垫在钻孔平台上,用于支撑悬吊导管。导管下放深度根据钻孔深度确定,孔内第一次灌注砼时,导管下口距钻孔孔底间距0.4m左右。
3.2.6二次清孔
导管下放到位后,检查泥浆性能指标及孔底沉渣厚度是否满足砼灌注要求,若不满足要求,进行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采用换浆法。先在导管上口连接好管头,管头与导管采用螺栓连接,然后将高压泵与管头连接好,向孔内注入符合清孔后泥浆性能指标的新泥浆,清孔时,勤摇动导管,改变导管在孔底的位置,保证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沉渣置换彻底。当泥浆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后停止清孔,进行水下砼灌注。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2.7水下砼灌注
(1)采用直升导管法进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混凝土灌注期间用吊车吊放拆卸导管。
(2)水下混凝土施工采用混凝土灌车运输。灌注前应检测混凝土入孔温度、含气量、坍落度等指标,符合要求后灌注。混凝土灌注工作要在首批混凝土初凝以前的时间内完成。
(3)水下灌注时先灌入的首批混凝土,其数量必须经过计算,使其有一定的冲击能量,能把泥浆从导管中排出,并保证把导管下口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1m且不宜大于3m,采用储料斗灌注。
首批灌注砼的数量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V≥(лD2/4)×(H1+H2)+(лd2/4)×h1 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要的数量(m3) D——桩孔直径(m)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取0.4m H2——导管初次埋置深度(m)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混凝土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混凝土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 /γc
γw——井孔内泥浆的重度(KN/m3)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γc——混凝土拌合物的重度(KN/m3) 直径1.0m桩基首灌砼数量计算如下:
D=0.6m,H1=0.4m,H2=1.0m,d=0.3m,γw=11KN/m3,Hw=25+1=26m(孔深取最大孔深,另考虑1m虚钻长度),γc=24KN/m3。
经过计算:V≥1.24m3。
(4)使用拔球法灌注第一批混凝土。灌注开始后,应紧凑、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整个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一般控制在2m~6m以内。严格控制导管埋深,防止导管提漏或埋管过深拔不出而出现断桩。导管埋深要考虑砼表面的浮渣厚度。灌筑砼过程中要做好记录。
(5)灌注水下混凝土时,随时探测钢护筒顶面以下的孔深,并计算所灌注的混凝土面高度,以控制导管埋入深度和桩顶标高。
(6)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和物从漏斗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固,致使测深不准。同时应设专人注意观察导管内混凝土下降和井孔水位上升,及时测量复核孔内混凝土面高度及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做好详细的混凝土施工灌注记录,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探测时必须仔细,同时以灌入的混凝土数量校对,防止错误。
(7)施工中导管提升时应保持轴线竖直和位置居中,逐步提升。加快拆除导管动作,拆装一次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5min。要防止工具掉入孔中,已拆下的导管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8)砼灌筑顶面要高出设计桩顶约0.5~1m,在浇筑完7~10天后将砼凿除至设计标高。然后按要求逐桩对桩基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进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入下道工序。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3 承台及地梁的施工 承台及基础梁的施工流程:
基坑开挖→桩头处理→检底验槽→浇筑砼垫层→弹线、复核垫层标高→扎承台及基础梁钢筋→支模→浇砼。
3.3.1 基坑开挖与桩头处理
基坑开挖时作好防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进基坑,为此在雨季应在坑周开挖截水沟与集水坑。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大开挖,开挖时选用一台挖掘机,结合装载机,留够回填用土量后,余土用5t自卸式汽车运至指定弃土点。
基础回填土采用分层填筑夯实法,回填次序从下而上,从低至高分层铺筑。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内,夯击3~4遍。基础边50cm范围须人工夯实,墙基两侧必须夯填密实。
开挖线放样的同时,也同时划出桩基的位置,以便在机械开挖时,避开桩头。承台的基坑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由机械开挖至设计桩顶标高以上20cm后,采用人工开挖基坑底面至设计桩顶标高。
基坑开挖完成后,将桩身泥土清干净,露出混凝土面。先准确测量出整个承台底标高,在基坑底四角和中间钉入木桩,在木桩上标出桩顶标高,然后拉线在桩身上用红漆标记凿除桩顶超灌混凝土。
3.3.2混凝土垫层
基坑开挖完成后进行基坑验收,基坑验收合格后在基坑底面铺设10cm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强度C20。垫层施工完毕后应复核检查垫层标高,然后再在垫层上弹出承台及承台地梁的模板位置线。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3.3钢筋绑扎
⑴ 根据弹好的线检查下层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 ⑵ 待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6MPa后,方可进行钢筋现场绑扎的施工。承台底层钢筋网将在1#钢筋加工场加工后,运到现场在基坑内绑扎完成,其余钢筋采用钢筋加工厂内加工,坑内绑扎成型。
钢筋绑扎顺序,一般情况下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进行,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钢筋、穿箍筋、绑扎、成型。
⑶ 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采用焊接,接头位置相互错开,上层钢筋接头位置在跨中,下层钢筋接头位置尽量在桩顶处;主筋的搭接采用焊接搭接,其搭接长度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预埋柱钢筋,在达到设计的要求后加以固定,以确保其柱的预埋钢筋在浇筑完混凝土后位置不变。
⑷ 最后垫好钢筋保护层的同标号的砼垫块,侧面的垫块与钢筋绑牢,并检查有无遗漏。垫块数量不小于4个/㎡。
(5)钢筋绑扎完毕,经校核、检查合格后进行承台及基础梁的支模工作,支模完毕经现场自检合格后,会同监理单位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能浇筑承台及基础梁砼。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辅以木模。
3.3.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在拌和站集中拌和,通过搅拌车运到浇筑点,用溜槽卸灰到模板内。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超过2m时,采用串筒或接力溜槽下料,防止砼离析。砼振捣采用50mm振捣棒,砼采用水平分层下灰,每层浇注厚度不大于30cm,振捣作业时应快插慢拔,以免产生空洞,振捣器垂直插入混凝土内,并要插至前一层混凝土5~10cm,以保证新浇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时应尽可能避免与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相接触,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振捣充分,一般以振动到砼不再下沉,不出现大量气泡,表面摊平且开始泛浆为度,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浇筑过程出现少量泌水,则及时用海绵吸收法排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顶部砼初凝前,对其进行二次振捣,排除浮浆,压实抹平。为控制表面干缩裂纹,应及时进行必要的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3.5混凝土施工措施 3.3.5.1控制要点
由于承台内部水泥水化热使承台内外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可以通过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拌和和养护三个环节来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3.3.5.2配合比设计
掺加缓凝减水剂及活性混合材料粉煤灰以减少水泥用量。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混凝土,采取低水灰比,降低砼水化热。
3.3.5.3混凝土拌和
高温季节可采取冷却骨料、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办法。拌制砼前和停止拌制后,应用水冲洗搅拌机滚筒。
3.3.5.4养护
在承台表面覆盖保湿材料,减少承台表面的温差变化,从而减少承台表面与外部温差,将采用在表面包覆塑料薄膜、无纺布或聚苯乙烯发泡材料。
3.3.6土方填筑
工程的填土,主要对地基填土、基坑(槽)或管沟回填、室内地坪回填、室外场地回填平整等。对地下设施工程(如地下结构物、沟渠、管线沟等)的两侧或四周及上部的回填土,应先对地下工程进行各项检查,办理验收手续后方可回填。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4主体工程
3.4.1主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顺序:测量放样→浇筑基础梁→绑扎框架柱钢筋→支框架柱模板→浇筑框架柱混凝土→绑扎梁、板→支梁、板、模板→浇筑梁、板→填充混凝土砌块墙。
3.4.2钢筋工程
3.4.2.1材料进场与检验
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钢筋表面应有标志。钢筋在运输和存放时不得损坏标志。钢筋进场后堆放在钢筋场内,堆放时,钢筋下面要放置垫木,离地300mm。
按炉罐(批)号及钢筋直径分批检验。依据规范要求,热轧钢筋同炉罐号、同规格、同直径的钢筋每60t为一检验批量。
3.4.2.2钢筋的下料与加工
钢筋配料根据设计图中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型号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根据预先制定的钢筋接头形式、锚固以及箍筋弯钩等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经审查无误后,对此钢筋进行下料加工,钢筋下料时要求长短搭配,合理下料,提高钢筋的成材率。
⑴ 钢筋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所以在钢筋下料前要进行除锈,将钢筋上的浮皮、铁锈清除干净。对盘圆钢筋除锈在其冷拉调直过程中完成;对螺纹钢筋采用覆盖保护,架空防潮,避免锈蚀。
⑵ 钢筋调直:采用调直机调直钢筋。根据施工规范要求;Ⅰ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钢筋经过调直后应平直,无局部曲折。钢筋调直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后应防止经常雨淋、水湿。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⑶ 钢筋切断:钢筋切断设备主要有钢筋切断机和砂轮切割机等,将根据钢筋直径的大小和具体情况进行选用。钢筋切断应合理统筹配料,将相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短搭配,一般先下长料,后下短料,以减少短头、接头和损耗。切断后的钢筋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长度偏差不应小于±10mm。
⑷ 弯曲成型
①弯曲设备:钢筋弯曲成型主要利用钢筋弯曲机完成。
②弯曲成型工艺:钢筋弯曲前,对形状复杂的钢筋,根据配料单上标明的尺寸,用石笔将各弯曲点位置划出。划线工作宜从钢筋中线开始向两边进行;若为两边不对称钢筋时,也可以从钢筋一端开始划线,如划到另一端有出入时,则应重新调整。复核无误后,即可进行加工成型。
3.4.2.3钢筋搭接
本工程主体钢筋连接采用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1)框架柱、框架梁、次梁、基础梁纵向钢筋采用机械连接。(2)板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钢筋的接头位置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布置。(1)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需避开梁端、框架柱暗柱柱端的加密区。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得超过50%,采用绑扎接头时应按接头面积百分率乘以相应的系数。(2)现浇板、框架梁、次梁的底筋接头位置设在距支座1/3跨度范围处,顶筋设跨中1/3跨度范围内。(3)板内下筋不得在跨内搭接。锚固长度为伸至梁或墙中心线且不小于10d及100㎜,板中负筋不得在支座搭接。柱和墙的钢筋接头按图纸要求留置。接头要相互错开,任一截面钢筋接头总量百分率:对梁、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得大于25%,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4.2.4 钢筋运输
本工程所有钢筋在钢筋场内加工成型后,应堆放在坚硬、平整,并铺设距地300mm的方木上,防止钢筋污染和变形。成型的钢筋,应按其规格、直径大小及钢筋形成的不同,分别进行堆放整齐,并挂标志牌,现场应做到整洁清晰,便于查找和使用。现场需要使用时由拖车运至现场,并安排专人随行押车。
3.4.2.5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
⑴ 准备工作:钢筋绑扎前,应核对成品钢筋的级别、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配料单相符,如有错漏,应纠正增补。
依据各部位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准备足够数量的垫块。 ⑵ 基础梁钢筋绑扎
结构层放线后进行基础梁钢筋绑扎,将基础梁垫层清扫干净,用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按线布放钢筋,在下部钢筋下放置垫块,纵向连接采用机械连接,且在同一连接区内接头错开率不下于50%。在相应位置预留柱插筋,并在节点两侧布置加密箍筋,
⑶ 垂直度控制
绑扎时要注意纵向钢筋间距均匀,依据箍筋加工尺寸保证箍筋角部纵筋到位。要求每柱上下两端进行1/6柱净高或不小于500㎜高度箍筋加密。同时箍筋和拉钩弯钩满足135度要求,特别要注意的是拉钩制作时一般一端为90度,待绑扎后再弯到135度。另外要注意箍筋间距要均匀和上下箍筋要水平。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⑷ 框架梁、次梁钢筋绑扎
绑扎梁高不一时,先绑扎高梁、后绑扎低梁,同高框梁应先绑短跨后绑长跨。梁端锚固必须到位,当伸入柱平直长度达不到0.4Lae时应在端头部位加焊同规格横向短筋,次梁钢筋置于框梁钢筋之上,绑扎箍筋时开口向上,错开放置。凡图示框梁、次梁有附加箍筋及吊筋示意时,应在主受力梁上、次梁的两侧各增图示附加箍筋和吊筋。框架梁、次梁标注有受扭和构造钢筋时一般梁侧面受扭纵筋和构造纵筋的间距绑扎时以板下梁高均分,构造钢筋其搭接与描固长度为15d,受扭钢筋其搭接与锚固均同框架梁下部纵筋。
⑸ 现浇板、楼梯钢筋绑扎
现浇板钢筋绑扎,双向板中底筋平行于短边者置于下排,平行于长边者置于上排,板底筋应伸入支撑构件的中线或不小于10d(100㎜),板的边支座负筋和两边板标高不同的中间支座在梁或墙内的锚固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另外板上负筋必须与梁筋扎牢(有梁时)以防移位。
⑹ 钢筋质量检查:钢筋绑扎完毕后,应检查下列方面:
① 依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弯钩长度、位移等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特别要注意检查钢筋的锚固长度;
② 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③ 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化现象; ④ 检查钢筋的保护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4.2.6成品保护
1、钢筋绑好后,不准踩踏成品钢筋。 2、浇灌砼时振捣棒禁止碰主筋。
3、墙、板钢筋与电线管有冲突时,应尽量保证其电线管位置准确,可将竖向钢筋沿墙面左右稍加弯曲,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3.4.3模板工程
站房地梁:地梁侧模采用18mm、20mm厚覆面多层木模板配60*80mm、80*80mm木方做背肋结合钢管支撑系统的模板体系;
框架柱:矩形框架柱采用定型钢框木模;
梁、顶板:采用20mm厚覆面多层板木模板配以80*80mm木方做龙骨结合碗扣式脚手架支撑系统的模板体系;
楼梯踏步模板:采用闭合木模板。 3.4.3.1各部位施工工艺流程
⑴ 墙、柱、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见下图
弹线定位 找平贴海绵条 安装模板 校调加固 预 检
⑵ 梁模板安装工艺流程见下图
弹线、复核标高 支架搭设 底模安装 钢筋绑扎 验 收 模板校核 模板加固 侧模安装 预应力钢筋安装 ⑶ 钢筋混凝土楼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见下图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支架搭设 安装木楞 标高调整 安装模板 整体验收 钢筋绑扎 模板验收 标高检查 ⑷ 楼梯模板安装工艺流程见下图
支架搭设 安装木楞 标高调整 安装底模板 标高检查 整体验收 模板加固 安装踏步模 钢筋绑扎 安装侧模 3.4.3.2垫层模板
垫层厚度为100mm,垫层模板采用50×100mm 跳板,沿垫层边线设置跳板,木方用钢筋棍固定在基坑表面上。
3.4.3.3梁、板、柱模板
梁、顶板均采用20mm厚胶合板作面板木方做龙骨结合碗扣式脚手架支撑系统的模板体系。
水平梁模采用18mm厚覆面多层板,水平加固肋条采用60*80mm木方及Φ48*3.5mm钢管做背杠,大截面梁的加固设Φ12对拉螺栓和“3”形卡,螺杆横向间距为500mm,水平间距500mm。跨度大于4m的梁,按2‰起拱,跨度大于6m的梁,按3‰起拱。梁下部支撑均采用碗扣式脚手架支撑系统。水平梁模板见下图。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板模:采用18mm厚覆面多层板做面板,60*80木方做背肋,碗扣式脚手架支撑系统。铺板底模时应从四周向中心铺设,在中间收口板模铺设完毕后,应清扫干净,跨度大于4m的板,按3‰起拱,注意板与梁(墙)应保持水平不得起拱。顶板支设布置见图3.4.3-6。
柱模:背部支撑由两层(60*80木楞)组成,第一层为直接支撑模板的竖楞,用以支撑混凝土对18mm面板的侧压力;第二层为支撑竖楞的柱箍,用以支撑竖楞所受的压力;柱箍之间用对拉螺栓相互拉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柱模板支撑体系。
顶板支设布置图
柱截面宽度B(mm):600.00;柱截面高度H(mm):600.00;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柱模板设计示意图
3.4.3.4楼梯模板
本工程楼梯采用后浇,钢筋提前预埋,采用闭合模板施工,此方法增加了踏步平面模板,并用对拉螺栓拉牢,使楼梯成为一个封闭的整体。每三个踏步留一个60mm的排气孔,避免浇筑砼时出现气泡,造成浇筑成型的砼面出现气凹。楼梯踏步闭合模板支设见图3.4.3-7。
51楼梯踏步模板位置控制线2振捣孔314注:在梯段中部踏面设振捣孔。1楼梯踏步闭合模板支设示意图1、钢管 2、18厚九夹板 3、木方 4、对拉螺栓 5、三角木方
楼梯踏步闭合模板支设示意图
3.4.3.5模板拆除
模板的拆除时间根据工地所留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决定。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墙、柱及梁侧模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梁板底模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下表条件后,方可拆除。
梁板混凝土满足拆模强度表 结构类型 结构跨度(m) ≤2 板 >2,≤8 >8 梁 悬臂构件 ≤8 >8 --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50 75 100 75 100 100 模板拆除顺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的原则。
模板工程作业组织,遵从某一区段的支模与拆模,由同一个作业班组人员施工,由于支模时已考虑到拆模的安全与方便,且拆模时其班组人员熟知情况,易找到关键点、位,对拆模的进度、安全、模板及配件的保护都有利。
3.4.4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主体结构采用集中搅拌砼。材料进场必须有合格证,且必须随机抽样送检,经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拌和站应按试验室出具的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配合比,换算出每盘用量,写于悬挂于搅拌台侧的小黑板上,严格按分盘用量称量,雨季材料含水率过大,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从水量中扣除,以保证砼质量,当砂、石来料中含泥量过高超过规范中规定要求时,应适当冲洗,以确保砼质量。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浇筑砼前,必须一次备齐工程材料,以免停工待料,浇筑前应先清除模内垃圾等杂物,检查模板缝隙及孔洞是否堵严,在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框架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以5~10cm厚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可从柱顶直接下灰浇筑,砼振捣时,下面也要有人随时敲打模板,浇筑梁的砼时,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浇捣时必须紧密配合,每层下料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挑梁、构造柱结点钢筋较密,浇筑此处砼时宜用细石子同强度等级砼浇筑,并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浇筑板时,可用平板振动器或用振动棒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砼厚度,振捣完毕后,用长木抹子抹平,振捣砼构件时,振动棒或平板振动器不能直接接触钢筋或预埋铁件。砼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后加以覆盖和浇水,每日浇水至少三次,使砼有足够的润湿状态,养护期不小于14昼夜。
3.4.5脚手架工程
3.4.5.1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
本工程站房主体施工室外采用φ48钢管双排扣件落地脚手架,室内模板支撑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
3.4.5.2站房外脚手架施工
站房外脚手架采用扣件式落地双排脚手架。
⑴工艺流程:基础施工→搭设脚手架→挂密目安全网→满铺竹脚手板或竹笆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外墙装修→脚手架拆除。 ⑵搭设方法:
①脚手架立杆纵向间距1.5m,立杆排距1.05m,大小横杆步距1.8m,小横杆在大横杆上,内立杆距结构面300mm。底部搭设通长扫地杆。
②剪刀撑设在脚手架外侧,沿脚手架通长全高连续设置;横向支撑每隔15m沿脚手架高度设置一道。剪刀撑钢管搭接不小于1000mm,不少于两个扣件,端部扣件的盖板的边缘至杆端间距不小于100mm。
③落地式脚手架形成整体,并且与建筑物进行拉结。
④在架子操作层上满铺木脚手板,脚手板下适当增加小横杆,不得出现探头板,用8#铁丝将木脚板与小横杆绑牢,其下挂设平网,建筑物与内立杆间进行四步架一封闭。
⑤操作层设180mm高的挡脚板及1200mm高的护身栏杆。 ⑥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纵向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⑶质量要求:
搭设前应进行交底,搭设完毕需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基础平实,不得缺少垫板及扫地杆,排水畅通。与建筑物间的拉结牢固,不得漏缺。整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架垂直度不得大于5cm,纵向直线度应小于1/200L,横杆水平度小于1/400L,搭设时要用标尺及线坠控制。扣件拧紧,与杆件连接牢固。钢管使用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Ф48、δ=3.5mm钢管。扣件使用可锻铸铁扣件。钢管表面不得有凹坑、麻点、锈蚀脱皮、裂纹、变形、扭曲现象,扣件不得有变形、裂纹、砂眼、脱丝等现象。密目安全网使用具有准用证的产品,在100cm2内有2000网目以上。
⑷脚手架拆除:
装修完成后,制定拆除方案。拆除前对脚手架作一次全面检查,清除所有物品,设立拆除区,禁止人员入内,派专人负责。拆除顺序为自上而下逐层拆除,不得上、下层同时拆除。后安装的先拆,先安装的后拆。拉墙杆及拉接筋在拆到该层时才许拆除,严禁提前解开。拆除的构件应用吊具吊下,或人工递下,严禁抛掷。每拆除一步架后,都要配合装修,割除凸出墙面的预埋铁件,完善装修的未了事宜,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拆除。
⑸脚手架的使用与保护:
脚手架使用中经常检查,清除架子上的杂物,严禁在架子上堆积过多施工材料,或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架子发生超载,造成事故。
脚手架上施工材料随用随运,施工荷载不得大于2.7KN/m2。使用的机具、材料等尽量放在脚手架里侧,以减小倾覆力矩。
施工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经常检查脚手架,如发现连接部件有松动、位移等现象时,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⑹脚手架外围护:
采用全封闭,每步架下面1.0m用竹篱笆铺设,用18号铁丝与立杆及护身栏杆绑牢,上部0.8m用安全网封闭与立杆上面、大横杆及下面护身栏杆绑扎牢固。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⑺人员出口防护:
施工人员进出的信道口设防护棚。由于上方施工可能坠落物体,以及处于塔吊把杆回转范围之内的通道,其受影响范围之内。搭设顶部能防止穿透的双层防护廊或防护棚。附防护棚计算书。
3.4.6砌体工程 3.4.6.1砌筑概况
⑴站房分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混砌体结构。
⑵砌体结构:外墙防潮层以上采用M7.5混合砂浆砌筑加气混凝土砌块,防潮层以下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240mm厚实心页岩砖。外墙为250mm加气混凝土砌块,外贴50厚挤塑聚苯板。内墙主要为2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管道井隔墙为1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
3.4.6.2施工工艺流程 砌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施 工 准 备 砌 块 采 购 砌块质量检验 找平、立皮数杆 拉接筋调直 放 线 清 理 施工放线抄平 拉线、拌制砂浆 砌 体 施 工 验 收 砌体施工工艺流程图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4.6.3砌筑施工
⑴ 严格按照建筑、结构图纸和设计说明书进行施工。
⑵ 水暖、电气、设备等管线预留须分别与各专业要求密切配合进行留设,详细核对预留洞口、管道、沟槽、预埋的位置、尺寸、以及设计规定,避免事后剔凿。
⑶ 沿长度方向按门窗洞口等位置,进行一次排砌,尽量用主规格砌块,砌块排列上下皮错缝搭接,搭接长度为砌块的1/2,不得小于砌块高的1/3,使墙体组砌合理,每道墙设置皮数杆控制标高。
⑷ 砌筑前,将砌筑部位的砂浆和杂物等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砌块在砌筑前1d浇水湿润,保证砌块有一定的含水量,以便砌筑和保证砌筑砂浆有适当的硬化条件。砌筑前应试摆,在不够整砖处,配以实心标准砖,砖砌体应上下错缝,不得有通缝。
⑸ 砌体与墙体和柱子连接处每隔500mm高加2Φ6墙拉接筋一道,两端均做180弯钩,锚入墙柱内不小于180mm,伸入墙体内不小于1000mm。
⑹ 顶到结构的砖墙,顶部砌一层斜立砖,与梁底或板底顶紧,斜立砖等下部砌体沉实后再砌。不到顶之隔墙,顶部设高180mm的压顶,C20混凝土,内配4φ12钢筋,箍筋φ6@250。
3.5屋面工程
本工程屋面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屋面防水等级II级。屋面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层,有组织排水。屋面构造做法顺序为:
20mm厚DS砂浆保护层→10mm厚低标号砂浆隔离层→4mm厚SBS防水卷材一道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10mm厚DS砂浆找平层→30mm厚LC5.0轻集料找坡层→冷底子油隔离层→10mm厚DS砂浆找平层→现浇混凝土板承重层。
屋面工程是房屋建筑中的一项重要分部工程,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而且也将直接影响使用。为此,在施工中,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项问题:
(1)屋面与外墙交界处、屋顶开口部位四周的保温层,应采用宽度不小于500mm的泡沫混凝土砌块设置水平防火隔离带保。
(2)找平层要留分格缝,缝宽5mm-20mm,分格缝的留设其纵横向最大间距不应超过6m,可防止屋面的收缩裂纹,分格缝可兼作屋面排气道。分格缝用防水油膏嵌实。
(3)凡穿屋面管先预埋止水钢管,管道穿屋面等等屋面留孔位置需检查核实后再做防水层,避免做防水层后凿洞。
(4)在找坡层上作找平层以前,将清理结构物、保温层上面的松散杂物,凸出基层表面的硬物应剔平扫净。
(5)卷材防水层的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均应做成圆弧形,且应整齐平顺。SBS改型沥青防水卷材找平层圆弧半径为50mm。
(6)找坡层和找平层的施工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7)防水层施工完毕后要进行灌水试验,蓄水24小时不漏水、无积水即为合格,方可进行隐蔽。
3.6装饰装修工程 3.6.1外装修工程 工艺流程: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基层墙面界面处理DP砂浆找平50mm厚挤塑聚苯板抹5mm厚
聚合物砂浆,中间压入一层耐碱玻纤网格布刮涂柔性耐水腻子涂刷封闭底漆高级弹性涂料平涂
罩面处理
基层处理:应清除表面的尘土、砂浆,填补孔洞,对凸出墙面过多的部位应先剔平,过多凹洼处应使用水泥混合砂浆分层填补。并应在抹灰前一天将墙面浇水润湿。
DP砂浆找平:为增强抹灰层与基体的粘结力,在抹底层砂浆前,先刷107胶水泥浆一遍。抹底层砂浆时为粘结牢固应在操作时用力涂抹,并应按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情况,大致进行找平,此时应随手抹成粗糙表面。
3.6.2内装修工程 3.6.2.1内墙面装修
内墙瓷砖施工流程:基层处理→贴饼→冲筋→抹底层砂浆→抹中层砂浆→排砖、弹线、安垫尺→镶贴→理缝、擦缝→清洗表面。
瓷砖应镶贴平整,接缝宽度一致,填嵌密实。
室内卫生洁具的支承、门窗上口等,应使用整砖套割吻合,不得使用碎砖挤凑镶贴。瓷砖应提前浸水润湿,以防空鼓发生。
涂料施工流程:基层清扫→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磨平→第一道满刮腻子→磨平→第二道满刮腻子→磨平→涂乳胶漆。
基层清扫时,应将基层表面的尘土、脏物事先清扫或铲除,基层含水率不得大于10%。刮腻子时随用随调,一次调配的数量最多不得超过2天,在找补腻子时,对孔缝深的应分二次或三次补平,待腻子干透后,用砂纸打磨光滑即可刷涂料。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6.2.2踢脚线及顶棚工程
本工程厨房、卫生间、盥洗间不设踢脚线,宿舍、梯道采用地砖踢脚线,其余楼层、房间采用不锈钢踢脚线,具体规格型号参见施工图。踢脚线做法参见上节内墙面面砖施工工艺。
本工程厨房、卫生间、盥洗间顶棚采用PVC板吊顶棚,热水箱间采用白色防水水泥砂浆顶棚,其余房间顶棚采用矿棉板吊顶棚。
3.6.2.3施工中注意事项
大面积水泥地面面层宜分格,每格不大于25㎡,分格线位置与垫层伸缩缝位置重合,垫层伸缩缝纵向缝采用平头缝或企口缝,间距3-6m,横向缝采用假缝,间距6-12m,缝宽5-20mm。
由于是两层结构,在楼体的边部靠中间适当位置搭设升降机,供材料的运输方便,特别注意是升降机仅运输材料不能上人而且在升降机的周围设置护栏,以免有东西掉落伤人。
3.7门窗及油漆、涂料工程 3.7.1门、窗安装
门窗安装流程为:弹水平控制线→门窗框固定→检查校正、钉牢→框周嵌固→安装门窗扇及小五金。
门窗安装时,门窗框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规定,钉要牢固、平直、无锤印,与墙间空隙应用沥青麻刀灰填塞密实,并不得污染框面。禁止用水泥砂浆填缝,不允许出现门窗框被水泥砂浆咬合现象,且窗台抹灰时应内高外低防止返坡。
安装门窗扇应裁口顺直,刨面平整光洁,并开启灵活,稳定无自关现象。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小五金应位置合适,槽深一致,边缘整齐,尺寸规格型号准确,配套安设,插销开启灵活方便。
木材、型材应按相应等级要求达到优等品,保证安装后的门窗质量。各类门窗应出具合格证。
3.7.2油漆、涂料施工
油漆施工流程:清扫、起钉、除油污→去脂、修复平整→打磨→节疤处点漆片→打油底→局部刮腻、磨光→腻子处油漆→第一遍油漆→补腻子→磨光→第二遍油漆。
油漆、涂料工程基层或基体的含水率,混凝土和抹灰不得大于8%,施涂时的环境温度,应按产品说明书的温度控制,冬季室内施涂时,应有采暖条件下进行,并室温保持均衡,不得突然变化。
油漆、涂料基层面应干燥、洁净不得起皮、起鼓和松散等现象,粗糙处需磨光,缝隙和小孔洞应用腻子补平。
油漆工程施工应在抹灰、木装修、楼地面及外墙面、水电安装等工程完后进行。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先做样板,经设计、建设单位认可后,方能大面积施工。
3.8室外工程
散水:采用混凝土散水,做法参见12BJ1-1-散1,宽度1.00m。 台阶: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台阶,做法参见12BJ1-1-台2B。 泄水管:采用灰白色UPVC泄水管,直径50mm,外露50mm,斜率30。。 雨篷的构造做法详见外檐详图,做好外檐的防水。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9给排水工程 3.9.1管材及连接方式
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所选管材承压1.0MPa。室内热水管采用稳态PPR管,热熔连接,所选管材承压1.0MPa。屋顶明露热水管及水箱间水管均采用热镀锌钢管,丝扣连接,所选管材承压1.0MPa。排水管采用PVC-U排水塑料管,粘结连接。排水立管在隔层距地1m处设置检查口,排水立管每层设与立管同径的伸缩节。
给水管、热水管:DN不大于50mm采用截止阀,DN大于50mm采用闸阀,工作压力1MPa,水泵吸水口及出水口阀门均采用闸阀。排水管道存水弯水封深度不小于50mm。全部给水配件均采用节水型产品,不得采用淘汰产品。
3.9.2管道敷设
给水和热水立管穿楼板时,应设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地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排水管穿楼板应预留孔洞,管道安装后将孔洞严密捣实,立管周围应设高出楼板面设计标高10-20mm的阻水圈。排水塑料管排水横支管的标准坡度为0.026,给水管、热水管道安装时横管应有0.002的坡度坡向立管或泄水装置。
3.9.3管道保温
给水管道跨越楼道外门处均采用50mm超细玻璃棉保温,敷设在不采暖楼道、房间均做保温,保温选用橡塑保温管,保温层厚度为50mm;热水水箱间水箱及热水管道均采用50mm超细玻璃棉保温,屋顶热水管道保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温采用电伴热,50mm超细玻璃棉保温,保温应在完成试压合格后进行。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9.4管道试压
给水管及热水管试验压力为0.9MPa,试压方法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污水立管注水高度为一层楼高,30min后液面不下降为合格。污水立管、横干管还应按《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做通球试验。水压试验的试验压力表应位于系统或试验部分的最低部位。
3.10空调安装 3.10.1管道材料
空调送风风道采用镀锌铁皮风道、各类风口均采用铝合金材质,风道阀门采用钢制阀门,风管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A1级的要求,风管采用30mm厚超细玻璃棉保温,排风管采用UPVC塑料管,风管软连接采用帆布,长度为150-200mm,空调冷凝水管选用UPVC管。
3.10.2安装
冷凝水管采用粘接方式连接,梁下安装,冷媒管由厂家处理,梁下安装,风管系统安装后必须进行严密性检验。
3.11太阳能安装
太阳能安装角度为当地纬度±10°,最佳布置方位是朝向正南,其偏差允许在±15°以内。
管道穿土建屋面时应设防漏措施。管道穿越建筑物顶棚楼板墙壁和基础时均应加套管,地面集水时套管应高出50-100mm。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集热器安装时除自重外,还应考虑风荷载、抗震抗冰雹措施。 3.12消防
本工程为中危险级,E类火灾,配置2A手提式磷酸铵盐灭火器,保护距离20m。通信机械室为中危险级,E类火灾,配置二氧化碳灭火器,单具灭火级别为55B,保护距离12m。
灭火器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08m。
3.13通信沟、槽、管、洞
设备位置按现场勘测情况确定设备尺寸可按实际情况调整。 室内配线均采用阻燃型,穿放线缆的金属管、线槽等防护材料采用阻燃性。
3.14机房法拉第笼
机房六面应在混凝土墙内用8mm圆钢焊成不大于0.6m×0.6m的网格作法拉第屏蔽笼,0.6m×0.6m的圆钢网格与5m×5m的圆钢网格结合处焊接
窗、金属门应用截面不小于9mm2铝合金网覆盖,铝合金网格不大于80mm×80mm。门采用带金属屏蔽的防盗门,金属门或屏蔽笼采用栓接,栓接用电线截面不小于10mm2。
钢筋需做镀锌防腐处理。焊点平滑无毛刺,并作防腐处理防腐层应在焊点四周延伸20-25mm。
3.15防雷装置
沿建筑物屋面及四周设置明装避雷带(直径为10热镀锌圆钢)、避雷网(热镀锌扁钢-40×4mm)作为接闪器,通信机械室和公安机房上方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避雷网格不大于3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3;利用建筑物混凝土柱内钢筋(不少于2根直径不小于16)作为防雷引下线。
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利用建筑物桩基内两根不小于16直径的钢筋与水平拉梁内的两根接地主筋互相焊接而组成的自然接地体,没有拉梁处用-40×4镀锌扁钢代替,通信机械室下方形成不大于3×3m的接地网;第二部分为在建筑室外距建筑外墙3米以外埋设在地面下0.8-1米的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体及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采用-40×4镀锌扁钢,垂直接地体采用50×50×5mm镀锌角钢,垂直接地体间距约为5m,室外人工水平接地体埋设深度不小于1m,人工接地体每隔5-10m采用50×5镀锌扁钢与基础接地网焊接一次,人工接地体与既有房屋接地网可靠焊接,形成整体的闭合电气通路,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施工后进行实测,实测接地电阻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级。
接闪器(避雷带)、防雷引下线(钢筋混凝土柱内部少于2根直径不小于16的主筋)及人工接地(水平、垂直)装置之间必须焊接牢固,形成完整的自然接地装置;柱子的基础为独立基础时应采用-40×4热镀锌扁钢将独立基础连接为闭形环,形成自然接地的电气通路。所有焊接点均应做好防腐处理。
通信信号专业等电位端子箱的引出线与人工接地体的焊接点,距离防雷引下线和其他引出线的距离不小于5m。屋顶所有凸起的金属构筑物或管道等,均与避雷带连接,焊接点不少于3处。所有焊接点均应做防腐处理。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四、质量控制措施 4.1质量保证体系 4.1.1质量方针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诚信守法,科学管理,精心施工,追求卓越。 4.1.2总体质量目标
(1) 按照验收标准要求,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2) 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 (3) 杜绝质量大事故;
(4) 在合理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满足设计使用寿命期内正常使用要求。
4.1.3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见下图。
思想保证 提高质 量意识
组织保证 经理部质量内控领导小组
技术保证 贯彻ISO9001 质量标准,推行 全面质量管理 各项工作制度和
标准
精品文档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施工保证 创优规划
制度保证 奖罚质量
作业工区 质量小组
明确创优制定创优检查创优经济责任制
可编辑修改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4.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2.1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原材料按照技术质量要求由专人采购与管理,采购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对各种原材料认真做好交接记录。对于水泥、钢材、粉煤灰、减水剂等采用甲控材料。
原材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质量控制: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施工单位应对其外观、规格、型号和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收,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施工单位应进行检验,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或见证取样检测。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场。对于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按有关规定清除出场。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4.2.1.1原材料质量验收 ⑴ 实物检查,按下列方式进行:
① 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应按进场的批次和现行有关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② 对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检验,应按现行有关标准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
③ 对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应按抽查点数符合标准规定的百分率进行检查。
⑵ 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平行检验报告、
见证取样检测报告等
原材料进场后,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账”,内容包括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检验结果以及进货日期等。“原材料管理台账”填写正确、真实、齐全。
水泥、矿物掺合料等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采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特别注意防潮。
粗骨料按技术条件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对原材料建立符合工厂化生产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必须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对骨料堆放场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4.2.2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4.2.2.1混凝土搅拌
采用强制性搅拌机、电子计量系统、含水率实时监测系统,耐久性混凝土搅拌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4-2002(2011年版)]的规定。
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应按暑期施工处理。夏季搅拌混凝土时,采取加冰水降温等措施,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
对水泥、掺合料等储存罐搭设遮阳篷,降低温度;对砂石料采用遮阳篷防晒处理,同时在砂石料上喷洒井水降温,以便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对拌合物的坍落度、扩展度、泌水率、含气量等进行测定,保证良好的工作度和可泵性。
4.2.2.2混凝土运输
运输道路平顺畅通,选用与生产、浇筑能力相匹配的专用混凝土运输车。搅拌车的数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运距、搅拌能力、浇筑速度,避免搅拌车等卸时间过长或现场等待搅拌车的现象。大方量砼的浇筑时,应加强调度,以满足现场浇筑速度。
应尽可能减少因运输而导致的砼离析、漏浆、泌水和坍落度损失较大的现象。夏季对运输车采取遮阳隔热措施(如湿的草包、土工布等)。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4.2.2.3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前,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⑴ 由专职质量员仔细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紧固程度和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等,以提高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要求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保护层垫块的尺寸应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其形状(宜为工字形或锥形)应有利于钢筋的定位,不得使用砂浆垫块。当采用细石混凝土垫块时,其抗渗能力和抗压强度应高于本体混凝土,且水胶比不大于0.4。
⑵ 浇筑混凝土的一般要求
①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砼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② 混凝土应采用分层连续的方法浇筑,分层的厚度应根据搅拌机的搅拌能力、运输条件、浇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确定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③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不大于30℃,在施工过程中对模板和新浇混凝土搭设遮阳篷,避免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局部气温不超过40℃。尽量安排在傍晚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浇注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④ 施工准备充分,保证连续施工;尽量缩短砼从拌和机到入仓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砼初凝后,立即进行养护。
4.2.2.4混凝土振捣
为使砼充分密实,浇筑时应分层振捣,一般结构采用插入式振捣棒,面层砼也可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铁件。混凝土振捣按事先规定的工艺和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均匀振捣密实,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0~100mm,与侧模应保持50~100mm的距离。
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混凝土浇筑完后,仔细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4.2.2.5混凝土养护
⑴ 炎热和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边拆边浇水或边拆边喷涂养护剂的拆模工艺。当砼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砼与表层砼之间的温差、表层砼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15℃时,方可拆模(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拆模后,迅速采用养生布对砼进行后期养护。
⑵ 砼振捣完毕,及时采取保湿措施对砼进行养护。当新浇砼具有暴露面时,先将暴露面砼抹平,再用麻布将暴露面覆盖,并及时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对砼进行保湿养护7d以上。当砼采用带模养护方式养护时,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保证模板接缝处砼不失水干燥。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⑶ 砼养护期间,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砼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砼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砼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⑷ 浇筑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时,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
⑸ 混凝土振捣完毕,及时采取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⑹ 当混凝土强度满足拆模要求,且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大于20℃时方可拆模。拆模后,迅速采用塑料布或帆布对混凝土进行后期养护。
4.2.3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针对承台等混凝土制定工程施工方案,分工序制定操作程序,确保混凝土拌合、运输、浇筑及养护质量。
混凝土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并根据不同季节到来之前模拟环境进行专用配合比设计,掺加缓凝剂,根据气温适当增加或减小塌落度。适量掺加粉煤灰或减水剂,减小水泥用量。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在试配混凝土配合比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用水量,适当增大骨料所占比例,从而控制混凝土水灰比,以减小混凝土中浆体量过大及水化热过高而引起的裂缝等质量影响。
拌制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拌合及入模温度,夏季节必须在棚内拌制混凝土。对砂、石料进行洒水降温的方法对温度进行调整,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入模温度控制在5~30℃。
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控制原则为:降温不要太快;混凝土中心和表面之间,新老混凝土之间以及混凝土表面和气温之间的温差不要太大,温度控制的方法根据季节气温、构件尺寸和配合比等条件综合确定,并根据不同情况对构件模板及钢筋等进行升温或降温。
4.2.4 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每批钢筋,附有批号、炉罐号、出厂合格证,以及有关材质、力学性能试验资料等质量证明资料。
到工地的每批钢筋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试验,所有试验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钢筋按不同品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放。
加强焊工的规范学习。钢筋制作时严格控制钢筋的相对位置;钢筋下料应由专人进行,合格后方准焊接;焊接过程中应精心操作,加强检查监督。确保帮条及搭接接头焊缝长度、焊缝高度、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帮条沿接头中心线轴。线偏移;接头处钢筋轴线弯折和偏移值满足有关规定。杜绝焊前准备工作没有做好,操作马虎;下料不准、造成钢筋位置偏移过大;钢筋电弧焊尺寸偏差等情况发生。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选用合适的电流,避免电流过大。操作时电弧不能拉得过长,并控制好焊条电焊时的角度和运弧的方法。杜绝焊接电流过大,电弧太长,或操作不熟练而造成焊缝与钢筋交界处烧成缺口。
4.2.5 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模板拆除应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规定的方法和顺序进行施工,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同时必须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模板拆除时间,应根据结构类型、特点、气温情况及砼所达到的强度等要求确定,要防止过早拆模造成结构裂缝、断裂或倒塌。
承重模板的拆除,应根据构件受力情况和砼龄期情况,在砼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自重和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或根据设计和规范规定的强度达到后方可拆除。非承重侧模的拆除,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4.2.6 预防混凝土表面缺陷措施 4.2.6.1麻面
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填严,防止漏浆。
钢模板涂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砼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应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4.2.6.2蜂窝
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砼应搅拌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应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砼的振捣应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捣实砼搅拌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轻骨料砼搅拌物,则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砼结合良好,振捣棒应插入下层砼5cm。
砼振捣时,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振捣至砼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为止。
灌注砼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灌注,并应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
4.2.6.3孔洞
现象: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预防措施: 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
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砼表面成一定角度,约40°~45°。
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应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基础承台等采用木模施工时,要注意防止土块掉入砼中;发现砼中有杂物,及时清除干净。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4.2.6.4露筋
现象: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 预防措施: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固定好垫块,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求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为4个/m2。禁止振捣棒撞击钢筋,以避免钢筋移位。砼顺落高度超过2m时,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拆模时间根据试块试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4.2.6.5缺棱掉角
现象:砼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预防措施: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灌注后认真养护。拆除钢筋砼承重模型时,砼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砼表面及棱角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避免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4.3砌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⑴ 做好砌筑前砌体的湿润工作,并注意砌体在运输过程中的半成品保护,尽量避免砌块破损和缺棱掉角。
⑵ 砌筑时及时做好砌体内安装工程的各种管、线、槽、箱、盒的留设。
⑶ 砌体要防止通缝现象,上下皮砌体要错缝砌筑,搭接长度按规范执行。
⑷ 砂浆饱满度要达到规范要求。 ⑸ 严格控制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⑹ 砂浆采用集中搅拌,原材料计量要准确,搅拌时间要达到规定的要求。
⑺ 墙面不平,砌筑时需反手挂线,舌头灰要随砌随刮平。 ⑻ 水平灰缝不平,盘角时灰缝要掌握均匀,每层砖都要与皮数杆对平,通线要绷紧穿平。
⑼ 皮数杆不平,抄平放线时,要细致认真;钉皮数杆的木桩要牢固,防止碰撞松动。皮数杆立完后,要复验,确保皮数杆标高一致。
⑽ 砂浆强度不够,注意不使用过期水泥,计量要准确,保证搅拌时间,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拆模、试压应符合规定。
⑾ 墙体顶面不平直,砌到顶部时不好使线,墙体容易里出外进,应在板底弹出墙顶线,认真按线砌筑,以保证墙体顶部平直通顺。
⑿ 砌块墙后剔凿,预留孔洞、预埋件应准备预留、预埋。防止后剔凿,以免影响质量。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⒀ 拉结筋不合砖行,应预先计算砖行模数、位置、标高控制准确,不得将拉结筋弯折使用。
⒁ 组砌方式一定要上下层应错缝,并对孔错搭砌,搭接长度不小于9Omm,当不能保证时,应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2φ6),拉结筋长度不得小于700mm。
⒂ 砂浆采用中砂,并过筛,混合砂浆采用石灰膏、磨细生石灰粉作无机掺合料。
4.4屋面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4.1找坡层和找平层
找坡层和找平层所用材料的质量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找平层的抹平工序应在初凝前完成,压光工序应在终凝前完成,终凝后应进行养护。
找平层应抹光、压光,不得有疏松、起砂、起皮现象。
卷材防水层的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找平层应做成圆弧形,且应整齐平顺。
找平层分格缝的宽度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找坡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7mm,找平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
4.4.2保温板
1、不同工艺的质量保证措施
板状材料保温层采用干铺法施工时,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在基层表面上,应铺平垫稳;分层铺设的板块上下层接缝应相互错开,板间缝隙应采用同类材料的碎屑嵌填密实。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板状材料保温层采用粘结法施工时,胶粘剂应与保温材料的材性相容,并应贴严、粘牢;板状材料保温层的平面接缝应挤密拼严,不得在板块侧面涂抹胶粘剂,超过2mm的缝隙应采用相同材料板条或片填塞严实。
板状保温材料采用机械固定法施工时,应选择专用螺钉和垫片;固定件与结构层之间应连接牢固。
2、控制项目
固定件的规格、数量和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垫片应与保温层表面齐平。
板状保温材料铺设应贴紧基层,应铺平垫稳,拼缝应严密,粘贴应牢固。
板状材料保温层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5mm,接缝高低差的允许偏差为2mm。
4.4.3卷材防水层
平行屋脊的卷材搭接应顺水流方向,卷材搭接宽度应符合表4.4.3的规定。
卷材搭接宽度(mm)
卷 材 类 别 胶粘剂 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胶粘带 单缝焊 双缝焊 搭 接 宽 度 80 50 60,有效焊接宽度不小于25 80,有效焊接宽度10*2+空腔宽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 胶粘挤 自粘 100 80 相邻两幅卷材短边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500mm。 上下层卷材长边搭接缝应错开,且不得小于宽幅的1/3。 卷材的搭接缝应粘结或焊接牢固,密封应严密,不得扭曲、皱折和翘边。
卷材防水层的铺贴方向应正确,卷材搭接宽度的允许偏差-10mm。 4.4.4保护层
防水层上的保护层施工,应待卷材铺贴完成或涂料固化成膜,并经检验合格后进行。
用砂浆做保护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光,并应按照设计要求在表面设置分格缝。
砂浆保护层不得有裂纹、脱皮、麻面和起砂等现象。 4.5装饰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5.1抹灰工程
抹灰工程应对水泥的凝结时间和安定性进行复验。
抹灰前基层表面的尘土、污垢、油渍等应清楚干净,并应洒水湿润。 外墙抹灰工程施工前应先安装钢木门窗框等,并应将墙上的施工空洞堵塞密实。
外墙和顶棚的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抹灰应无脱层、空鼓,面层应无爆灰和裂缝。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4.5.2门窗工程
门窗的品种、类型、规格、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门窗安装前,应对门窗洞口尺寸进行检验。
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 门窗预埋件在墙或柱内的木、铁构件,应做防腐、防锈处理。单块面大于1.5㎡的窗或距地净高0.9m之间的窗均采用安全玻璃。
4.5.3涂刷工程
混凝土或抹灰基层涂刷溶剂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8%;涂刷乳液型涂料时,含水率不得大于10%。木材基层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2%
基层腻子应平整、坚实、牢固,无粉化、起皮和裂缝;内墙腻子的粘结强度要符合要求。
厨房、卫生间墙面必须使用耐水腻子。
水性涂料涂刷工程施工的环境温度应在5-35℃。 涂饰工程应在涂层养护期满后进行质量验收。 4.6 给排水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6.1 给水工程
给水系统采用的管材和管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要求。管材和管件的工作压力不得大于产品标准公称压力或标称的允许工作压力。
给水管道应选用耐腐蚀和安装连接方便可靠的管材。
室外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接口不应重叠;当给水管道敷设在下面时,应设置钢套管,刚套管的两端应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采用防水材料封闭。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4.6.2 排水工程
排水管道在地下或楼板填层中埋设或在地面上、楼板下明设。当建筑有要求时,可在管槽、吊顶、架空层内暗设,但应便于安装和检修。
排水支管连接在排出管或排水横干管上时,连接点距立管底部下游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5m。
五、安全管理 5.1安全方针
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分级责任制,落实“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要求,做到层层落实,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
5.2安全管理目标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杜绝责任从业人员因工死亡事故。
年重伤率控制在0.6‰以下,年负伤率控制在5‰以下。 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工地;实现安全生产管理达标。 5.3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安全质量环保部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安全生产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重点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安全质量环保部是项目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日常工作,对项目部所属工程的安全生产负有监督、检查的管理责任。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全员参与管理。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框图见下图。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5.4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符合本项目特点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配置必要的设备、装备和专业人员,确定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关键点及危险部位的控制手段、措施并严格实施,以确保安全措施计划的内容具有严密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保证体系,各部门、作业架子队分级负责,以加强施工作业现场控制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为重点,开展创建安全标准工地活动,确保单元工程的施工安全。
安全领导小组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覆盖所有参建单位,自管理层到作业层,认真执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标准,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实行安全包保责任制。
5.5安全生产管理重点
施工重点是施工防高空坠落和落物伤人;防洪防汛;雨季防洪;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等。
5.6安全保证措施
5.6.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
根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结合本标段工程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有制度、有考核、有奖惩,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实行安全奖罚制度,按照国家和铁道部的有关规定,在生产中定期开展安全检查评比活动,奖优罚 ,提倡人人管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危险岗位的操作规程和书面告知制度;防洪防汛施工安全制度;高空作业安全制度;车辆运输运行安全作业制度;各种机械的操作规则及注意事项;有害气体检测制度;用电安全须知及电路架设养护作业制度;便道通行及养护作业制度;各种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等;重大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及演练;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其它各种安全管理规定。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5.6.2开工前的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项目部经常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令和规章制度。
项目开工前,由安全质量环保部对所有参建员工进行上岗前的安全教育,并做好记录。教育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知识、各工种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工程特点及该工程的危险源等。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对于从事电器、焊接、机动车驾驶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5.6.3开工前的安全检查
工程开工前,由项目安全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对将开工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施工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方案是否进行交底,施工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5.6.4定期安全生产检查
定期安全生产检查:项目经理每月组织一次由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项目专职安全员参加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并积极配合上一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施工队每旬进行一次检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施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并做好记录。
5.6.5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建立安检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使用《事故易发点检查表》每日进行检查,检查重点:危爆物品管理、施工用电、机械设备、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焊接作业、高空作业、龙门架、季节性施工等。
5.6.6专业性的安全检查
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项目部专职安全员负责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进行检查。设备管理人员负责对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
5.6.7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夏季检查防洪、防暑、防雷电措施落实情况;冬季检查防冻、防煤气中毒、防火、防滑措施落实情况;春秋季检查防风、防火措施落实情况;节假日加班及节假日前后安全生产检查。
5.6.8隐患整改 ⑴ 隐患登记、分析
各种安全检查查出的隐患,要逐项登记,根据隐患信息,对安全生产进行动态分析,从管理上、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上分析原因,为加强安全管理与防护提供依据。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⑵ 整改
检查中查出的隐患应发《隐患整改通知书》,以督促整改单位消除隐患,《隐患整改通知书》要按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
⑶ 复查
被检查单位收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应立即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将《隐患整改反馈单》报回检查组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复查。
⑷ 销案
有关部门复查被检查单位整改隐患达到合格后,在《隐患整改反馈意见单》上或检查台帐上签署复查意见,复查人签名,即行销案。
5.6.9 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编制审批制度
开工前制定好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
对于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施工用电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方案,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5.6.10 施工安全措施费
严格按照《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规定,正确使用安全施工措施费用,专款专用,建立专项使用台帐,禁止挪作他用。
5.6.11具体分项安全措施 5.6.11.1施工机械安全保证措施 ⑴ 加强机电设备管理
① 进入工地的所有机电设备都实行进场验证,根据清单核对数量是否准确。查验零部件是否受损,测试各种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② 机械设备严格按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安装。
③ 在每台机械设备前显眼处悬挂安全警示牌及相应机械操作规程牌,明确注意事项。
④ 机械设备都要配设安全防护设备。 ⑵ 加强机械使用安全教育
① 定期进行施工机械操作培训,操作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熟悉所使用机械设备的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作业时做好设备运转记录,按规定进行定期维修保养。
② 定期、不定期进行安全教育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施工机械安全教育,说明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⑶ 起重作业安全保证措施
① 起重吊装工人应经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人员要了解和熟悉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性能,并遵守操作规程。
② 大型吊装施工要制定专项吊装方案,经逐级审批后实施。 ③ 遇有六级以上大风或大雨、大雾等恶劣气候条件时,应停止起重作业,在雨期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时,采取防滑措施。
④ 起重司机做到“十不吊”即:指挥信号不明或乱指挥不吊;超负荷不吊;工件紧固不牢不吊;吊物下面有人不吊;安全装置不牢不吊;工件埋在地下不吊;光线阴暗看不清不吊;易燃易爆物无安全措施不吊;斜拉工件不吊;钢丝绳不合格不吊。
5.6.11.2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⑴ 加强高空安全教育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① 要在职工中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认识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做到每天班前教育,班后总结,班中检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三级教育。
② 进入施工现场戴安全帽,2米以上高空作业佩带安全带。 ③ 吊装前起重指挥要仔细检查吊具是否符合规格要求,是否有损伤,所有起重指挥及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④ 高空操作人员应符合超高层施工体质要求,开工前检查身体。 ⑤ 高空作业人员应佩带工具袋,工具应放在工具袋中不得放在钢构件或易失落的地方,所有手工工具(如手锤、扳手、撬棍),应穿上绳子套在安全带或手腕上,防止失落伤及他人。
⑥ 高空作业人员严禁带病作业,施工现场禁止酒后作业,高温天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⑦ 吊装时应架设风速仪,风力超过6级或雷雨时应禁止吊装,夜间吊装保证足够的照明,构件不得悬空过夜。
⑵ 脚手架安全管理措施
① 内、外脚手架进行专门方案设计,并经审核批准后实施,脚手架严格按批准的施工方案搭设。加强外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② 按规范要求进行安全网搭设。外脚手架,沿外围满挂安全网。操作层脚手板满铺,禁止留空头板,保证有3个支撑点绑扎牢固。
③ 脚手架地基平整填实,钢立柱加设底座和垫板。脚手架地基有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浸泡。
④ 脚手架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并持有效证件上岗。
⑤ 脚手架拆除时要有专人指挥,划分作业区,竖立警戒标志,作业人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员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扎绑腿,穿软底鞋,而且要遵循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先上后下、先搭后拆”的原则。拆除材料垂直放下,不得随意抛落。 ⑥ 脚手架及高空作业时,现场要有专职安全员进行指挥、检查,随时发现安全隐患,随时进行安全整改。
⑶ “三宝四口”保证
① 在施工中所有进入现场的人员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系好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带,并且要有牢靠的挂钩设施。安全网的搭设要符合操作规程,要使用合格的安全网,防止坠物穿过安全网伤人,搭设时不得有任何遗漏,拆除时要在施工完成后,经工程负责人同意,方可施工。
② 楼梯口、预留洞口、通道口、楼板临空边、房屋檐口边等位置,在施工中要设置牢固的防护门、防护栏杆、防护盖板和防护棚等设施,避免人员坠落和物体坠落伤人。
⑷ 安全通道设置
在各个区结构施工、装修施工过程中,要设置专门的施工通道。 施工通道采用钢管搭设,要保证整体通道的刚度,顶棚设两层方木板拼严,保证从上部掉下的块料,不掉进通道。
施工通道口要突出外脚手架3m以上,当空间受限时,通道顶部挑出3m宽,以保证人员进出通道口的安全。通道口采用明显标志标识通道编号及带好安全帽、严禁烟火,注意坠物等警示标识,入口处画出整体现场平面布置,标明通道位置及通道流向。
5.6.12 施工现场安全用电措施
⑴ 现场用电,要有专门的用电设计方案。用电设计方案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及业主,监理的审核批准才可进行布置。现场严格按用电设计进行配电箱布置。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⑵ 现场实行三相五线制,进行三级配线二级保护,由总配电箱和分供到各区的二级配电箱安装。配电箱、开关箱使用BD型标准电箱,电箱内开关电器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设置与用电匹配的漏电保护器。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V和220V两种电压等级。
⑶ 总配电箱按规定埋设接地极,沿线路每间隔50m做重复接地,测试接地阻值小于规定值。
⑷ 现场移动式电器设备使用橡皮绝缘电缆,横过通道时穿管埋地敷设。
⑸ 临时用电线路采用架空敷设时,电杆采用10m水泥杆,安装执行规范要求间距50m。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架空线装设横担和绝缘子。架空线离地4m以上,机动车道为6m以上。
⑹ 对高压线路、变压器要按规程安置,设立明显的标志牌、警示牌。 ⑺ 所有电气设备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并有良好的接地保护措施。接地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mm2,一组二根接地之间间距不小于2.5m,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电杆转角杆,终端杆及总箱,分配电箱有重复接地。
⑻ 坚持不带电检修原则,各种机电设备在检修、维护时应首先断电、停止运转。试运转时要有针对性保护措施。
⑼ 坚持执证上岗,非电工人员,不得私自或是被派遣进行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电工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⑽ 时刻牢记,用电绝缘。严禁将电线拴在铁扒钉、钢筋或其它导电金属物上,电线用绝缘子固定,配电导线保证与邻近线路或设施的安全间距。室外配电箱做防雨罩,并上锁,钥匙由值班电工统一管理,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均设漏电开关,开关箱内的漏电开关动作电流≤30mA,所有用电设备均采用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保护。配电箱要安装牢固,底边距地面不小于1.5m。各配电箱均应有用电标识。
⑾ 在潮湿场所及高度低于2.4m的房间以及各种通道内作业时应使用36V的安全电压做照明;油料及易燃易爆品仓库内使用防爆灯具。严禁使用移动式碘钨灯。
六、预警机制和应急方案 6.1预警机制
实施在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时的救援工作,尽量减少事故的危害,保障员工和周边居民的人身健康和安全、项目财产安全和周边单位财产安全。特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6.1.1处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提高自防自救意识,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主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制定新建张唐铁路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其基本原则为: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强化日常安全管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查堵各种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施工前期,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提前预测,并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及配备应急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以防突发事件,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施工安全。各作业队、作业班组紧紧结合各自施作业区段的实际,成立抢险救灾小组,做好相关应急准备工作,包括救援器材,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施工安全。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坚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紧急处置,快速反应,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建立经理部/作业工区/作业架子队/班组应急救援体系,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关爱生命高于一切,确保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重大事故,能够迅速、快捷、有效的启动应急系统。
6.1.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三部分组成: 组长:亓守臣(项目部经理)
副组长:王志朝(项目部书记)、李金奎(项目部安全长)、马林(项目部总工)
组员:郁宝刚(工程部部长)闫立刚(安全质量部部长)、薄健(安全质量部副部长)
6.1.3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基础,成立应急反应指挥部,下设应急处理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应急处理行动工作组24小时值班,接到应急通知迅速组织各应急处理组、应急处理突击队赶到现场进行抢险救援。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组长:项目部经理副组长:项目部副经理、总工组员:各部门负责人、桥涵架子队负责人应急处理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应急处理组织机构
6.2应急指挥中心 6.2.1值班人员行动
记录事故发生区报告的基本情况;按预案规定,通知项目上所有人员到达集中地点,并规定时限;根据情况的危急程度,或按预案规定通知各应急救援组织做好应急出动准备。
6.2.2应急救援工作小组的行动
根据事故发生区报告的情况,指示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危害估算;会同专家咨询组判断情况,研究应急行动方案,并向应急救援小组提出建议。其主要内容是:事故危害后果及可能发展趋势的判断,应急的等级与规模,需要调动的力量及其部署,公众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按应急救援小组的指令调动并指挥各应急救援组投入行动。
6.2.3应急级别划分
一级预警,最低应急级别,可以控制的异常事件或容易被控制的事件。
二级现场应急,属于中间应急级别,不会超出项目界限。外部人员和财产一般不会受事故的影响。这种级别表明项目内人员已经不能或不能立即控制事故,需要外部援助(如消防、医疗单位的援助)。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三级全体应急,这是最严重的紧急情况,表明事故已扩散到项目外。根据不同事故类型和外部人群可能受到影响,可决定进行安全避难或疏散。同时需要医疗和其他机构的人员支持。
6.2.4报名系统和通告程序
一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我部抢险救援力量不足或者有可能危及社会安全时,应立即向上级单位和相邻单位通报,必要时请求社会力量援助;社会救援队伍进入本场后,由项目部副经理负责联络,引导并告知安全注意事项。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见图6.2-1
事故发生报 警信息沟通应急人员到位应急资源调配现场预案启动扩大应急警情判定预案启动赶赴现场人员救助工程抢险秩序维护警戒应急救援行动交通管制人群疏散申请增援现场清理接触警戒稍后处理恢复生产事态控制医疗救护现场监测应急恢复专家指导应急结束预案评审、资料汇总
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
6.3具体应急预案
详见项目部已制订的以下应急预案: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施工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食物中毒、传染疾病事故应急预案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预案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防台、防汛、防雷电应急预案 起重作业应急预案
七、文明施工及标准化工地 7.1 文明施工目标
工程开工后项目部将以文明工地的建设为先导,坚持文明生产,创建文明工地。保证严格执行当地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管理,现场的场容场貌、工地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表率。通过文明工地促进整个队伍的素质建设,提高我们的综合管理水平,确保文明施工,达到标准化工地的要求。
7.2 文明施工措施
7.2.1 健全创建文明工地领导小组
⑴ 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组长,由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办文明工地领导小组,制定规划和目标,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编写文明施工实施细则,推动工程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⑵ 制定和实行文明施工管理奖惩制度,如“项目部文明管理考核办法”、“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及奖惩办法”、“架子队命名管理奖惩协议”等,把文明施工与经济效益挂钩在一起。
⑶ 建立文明施工检查制度,在每周生产例会上汇报文明施工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每个作业点每月至少进行二次检查,通过检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查落实管理制度。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⑷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做好有关文明施工的规划,施工过程中记好施工日志中有关文明施工的内容;保存好上级文明施工的有关资料;做好文明施工的自检、考核、教育和培训等的记录。
7.2.2 细化标准化文明工地细则 7.2.2.1项目部文明管理
⑴ 项目部及架子队营区布置图清楚,规划合理,在大门或醒目地方悬挂单位铭牌。
⑵ 办公室干净、卫生、整齐,职工宿舍达到通风、明亮、保暖、隔热要求,室内地面硬化,设施摆放整齐。
⑶ 食堂干净,食品卫生,餐具消毒,有防“四害“和通风、保暖措施,面积满足所有职工就餐要求。
⑷ 营区生活垃圾设堆放场,定期处置不乱弃,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 7.2.2.2混凝土拌和站文明管理
⑴ 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拌和站规模合理,布置图清楚.
⑵ 拌和站配置大方量自动计量拌和设备,标明配合比等技术参数。 ⑶ 各类设备铭牌清楚,料场标明品名、规格、数量。 ⑷ 组织体系、安全措施、技术标准上墙(牌)。
⑸ 拌和站设围墙,料场、水泥库地面硬化,水泥存放有可靠的防水、防潮措施,砂石料分隔贮存,防止混料。
⑹ 场内清洁,无垃圾废物堆弃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7.2.2.3钢筋加工场文明管理
⑴ 钢筋加工厂规模适当,布置合理,可与材料厂相邻,厂界设置围墙。
⑵ 钢筋原材、半成品存放场地根据需要适当硬化,钢筋加工场 地硬化。
⑶ 原材、半成品存放均要架空并采取可靠的防雨雪措施或存放在棚内。
⑷ 钢筋原材料、半成品要分区存放,按规定标识清楚。 7.2.2.4施工现场文明管理
⑴ 工地布置合理、分区明确,材料定置堆放整齐,场地平顺,道路排水畅通,机械、照明、通风状态良好,安全措施到位,施工紧张有序。
⑵ 现场组织管理体系、安全措施、技术标准上墙(牌)。 ⑶ 施工现场使用的管线必须为合格产品,不得使用废旧材料,各种管线按照有关要求配备箱、锁,现场电力线路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架设。
⑷ 现场清洁,无垃圾废物堆弃。 7.2.2.5施工人员文明管理
⑴ 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劳务用工上岗前安全施工教育培训率达到100%。
⑵ 施工人员穿工作服装统一,有明显的标志,标志包括着装的颜色区分,安全帽按照管理人员、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分别佩不同颜色的安全帽。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⑶ 管理人员工作期间必须佩戴胸卡。胸卡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姓名、职务(岗位)、编号,并有使用人本人的照片。
八、环保措施 8.1 环保目标
落实铁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达到“施工排放达标化,生活垃圾无公害化、运输环境人文化、噪声治理环保化”的目标。
8.2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经理部建立以副经理为首的,安全质量部为主责部门,各项目队为主体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根据本标段的施作业工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我国铁路环保有关规定,实行生态保障领导负责制。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土流失、水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系统、维护土壤生物即避免土壤沙化,避免人为恶化环境等),从思想、组织、过程、检查、效果、目标、经济七个方面控制环保工作,实现总体环保目标。保证体系框图见图8.2-1。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土地、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矿产资源、森林、野生动植物、土地复垦、航道管理、文物保护、水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土地复垦,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必须做到与正式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入使用。施工单位必须将环保、水保、土地复垦、文物保护正式工程纳入施组,编制详细的环保、水保、土地复垦、文物保护实施规划,报当地县级以上主管部门备案,自觉接受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8.3 环境保护措施
8.3.1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
保护当地自然植被,采取措施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施工现场生产、生活房屋及生活设施、原材料堆放处和材料加工厂均在规划的区域内进行。修建的施工便道,要结合地方乡镇长远规划,选择线路。弃土场必须做好防护工作,确保不发生水土流失情况,并进行弃土场绿化。
按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2004标准建立环保、水保管理体系思想保证政治思想教育领导小组组织保证工作保证编制实施性环保措施制度保证经济保证措施保证各种针对性保证措施社会保证签定合作协议制定合作计划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制定各种环保制度建立包保责任制为人工大自类树力觉,立宣的视强传行责烈环为任的保。重环工于保作泰意的山识重,,要让视性环环,保保让工如每作保个成护职护保建情工立况作组,列织及入保时议证发事制现日度问程,题,选,经派及常得时了力解解人决环员。境把保环实按。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落制抓。好定环期保组日织常环管保理检,查建。立健全环保责任奖惩措施落到实处段时制真充订正实有落或针实修对到改性实。措处把施。各,项并措根施据用动物态化信的息手及大进聘环科请保学地工可方作行专的,家效经对果济环及可保效行工益的作。环进保行设指施导,,增引涉及所有施工活动(点、线、面)逐项检查全面实现环保目标环境保护保证体系框图
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及野生动植物的教育,严禁随意砍伐和破坏,限制施工人员和车辆的活动范围。
施工便道选线、生活营地、大型临时设施场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树木等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尽力维护,严禁超范围砍伐。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复垦或绿化。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8.3.2合理规划施工用地措施
严格按设计和业主规定的征地范围和数量丈量用地,严禁超范围占用土地和水面。施工临时设施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不占或少占农田,各种临时房屋采取因地制宜、简易方便的原则就近设置,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线路附近的既有道路和房屋场地。
8.3.3临时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便道、砼搅拌站、钢筋加工场及办公生活驻地的设置,要合理、紧凑,严禁随意搭建,尽量减少对植被的损坏,不占用乡村道路、阻碍交通。搅拌站等高噪音生产设施尽可能远离居民区或采取限时作业措施。施工场地周围预先开挖排水沟,做到排水畅通,场内不得积水、积污,应充分考虑其对原地面排水的影响,以免阻挡地表径流的排泄,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施工营地及施工现场设固定的垃圾桶或垃圾池盛放垃圾,分类标识存放,定期清理,运至指定的垃圾处理场或废品回收利用,不得乱扔、乱倒垃圾。施工场地的遗弃物、废油等集中进行预处理后,采用专用车辆运输至指定的处理厂或存放点。污水须排入当地的排污管道或经集中净化处理后排出,严禁将未达到排放标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江河及其它水体中。拌合站、梁场设置沉淀池和垃圾分离机。
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须定期洒水养护,避免产生扬尘。 8.3.4生活区环境保护
生活区及施工场地周围的植物、植被严禁随意践踏和破坏,并在生活区设立植被宣传保护牌,告示参加施工人员对环境的保护人人有责。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生活区临时工程的修建本着节约用地、方便生活、利于生产、保护植被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选址,经业主、当地环保部门审批,主动接受监督检查。
生活区的设置要相对集中,设置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废水净化池、化粪池,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生活固体垃圾集中堆放、适时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保持驻地清洁。
临时生活设施的修建、拆除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弃于指定地点处理。
8.3.5植被保护
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加强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严禁随意砍伐,限制施工人员和车辆的活动范围。
施工便道选线、生活营地、大型临时设施场地选址尽量少占或绕避林地、耕地,保护原有植被。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护,严禁超范围砍伐。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复垦或绿化。
8.3.6施工作业的环境保护
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对距离居民区160m以内的工程,则应根据需要限定施工时间。少数高噪音设备尽可能不在夜间施工作业,必须在夜间从事有噪音污染的施工应先通知附近居民,以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如有可能采取限时作业措施。
对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不能使用。
工程车辆在施工时按照规定的线路进行行驶,施工车辆不得越界行驶,以免碾坏植被、庄稼、乡村道路等。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及当地的汛情,提前做好河道清淤、畅通工作,做好排水措施。钻孔桩泥浆经沉淀处理后定点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河流。
8.3.7竣工环境恢复
工程完工后应将临时设施全部拆除,可以利用的临时设施,可通过当地政府或环保部门的同意,协议转让。对施工场地要认真清理并收集施工垃圾运至指定的位置处理或就地掩埋。
工程完工的同时,严格按照环保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临时设施、施工工点、弃土场及其他施作业工区域范围做好环保及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
8.3.8土地复垦保证措施
⑴ 使用临时用地要报经当地国土、水保等部门批准,使用临时用地要尽量少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能占劣地的不占好地,并签定临时用地协议。
临时用地要严格按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8]104号)文件,加强土地复垦工作。要严格按设计编制的并经省(自治区)国土厅评审通过的《土地复垦方案》进行复垦。
⑵ 施工便道土地复垦
施工便道应利用已有的乡村道路或其它道路,减少新建施工便道对土地的占用,对能复垦的施工便道进行翻松、平整,利用主体工程表土或周边客土进行复垦。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⑶ 施工场地土地复垦
施工场地选址时,在满足就近使用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利用周边的闲置场地或未利用地,减少临时工程的占地。施工场地平整时,应先剥离表层土暂存,并做好临时防护措施。施工场地完工后,将暂存的表层熟土重新覆盖,用于复耕。
⑷ 生物化学措施
在复垦后的土地,采取一定量的生物化学措施,生物化学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恢复植被和环境优化等工程。
8.3.9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临时运输道路经常洒水湿润,减少道路扬尘。对产生尘埃运输车辆和石灰等挥发性材料堆场加以覆盖,减少对空气污染,生产及生活垃圾定期处理。严禁焚烧有毒废料。
8.3.10防止噪声污染措施
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机械作业时和车辆运输时产生的噪声。为减少噪声影响,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尽可能采取液压设备和摩擦设备代替振动式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安装防震底座等措施。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确保施工噪声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
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区域。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车辆少鸣笛、不急刹、不带故障运行,减少噪声。
砼拌合站等高噪音作业场地设置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合理安排临近城区、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地带的施工时间;施工场地和道路定时洒水,防止施工扬尘对地表植被和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8.3.11防止水污染措施
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
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须经过沉淀池沉淀,经净化处理,符合要求后排放。
食堂的废水处理应设置隔油池,定期清理油污,污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施工、生活污水严禁排入农田和水源。
废弃物中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避免雨水冲刷后对地表、地下水造成污染。
8.4水土保持措施
应妥善安置桩基施工泥浆和弃渣,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钻孔过程中的泥浆水先集中在沉淀池沉淀,符合要求后排放,严禁乱流乱淌。
在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不将有害物质和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保证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柱模板计算书
柱模板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柱模板的背部支撑由两层(木楞或钢楞)组成,第一层为直接支撑模板的竖楞,用以支撑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第二层为支撑竖楞的柱箍,用以支撑竖楞所受的压力;柱箍之间用对拉螺栓相互拉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柱模板支撑体系。
柱模板设计示意图
柱截面宽度B(mm):600.00;柱截面高度H(mm):600.00;柱模板的总计算高度:H = 3.60m;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计算简图
一、参数信息 1.基本参数
柱截面宽度B方向对拉螺栓数目:0;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数目:3; 柱截面高度H方向对拉螺栓数目:0;柱截面高度H方向竖楞数目:3; 2.柱箍信息 柱箍材料:木方;
宽度(mm):60.00;高度(mm):80.00; 柱箍的间距(mm):450;柱箍合并根数:1; 3.竖楞信息
竖楞材料:木方;竖楞合并根数:1; 宽度(mm):60.00;高度(mm):80.00; 4.面板参数
面板类型: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8.00;
面板弹性模量(N/mm2):950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 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50; 5.木方参数
方木抗弯强度设计值fc(N/mm2):13.00;方木弹性模量E(N/mm2):9000.00;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ft(N/mm2):1.50; 二、柱模板荷载标准值计算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其中的较小值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模板计算高度,取3.60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000。
分别计算得 20.036 kN/m2、72.000 kN/m2,取较小值20.036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计算中采用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 q1=20.036kN/m2; 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 q2= 2 kN/m2。 三、柱模板面板的计算
模板结构构件中的面板属于受弯构件,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分别取柱截面宽度B方向和H方向面板作为验算对象,进行强度、刚度计算。强度验算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由前述参数信息可知,柱截面宽度B方向竖楞间距最大,为l= 270 mm,且竖楞数为 3,因此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进行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
1.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对柱截面宽度B方向面板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用下式计算最大跨中弯距:
M=0.1ql2
其中, M--面板计算最大弯矩(N·mm);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 =270.0mm;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20.04×0.45×0.90=9.737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45×0.90=1.134kN/m; 式中,0.90为按《施工手册》取用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 q = q1 + q2 =9.737+1.134=10.871 kN/m;
面板的最大弯矩:M =0.1 ×10.871×270×270= 7.93×104N.mm; 面板最大应力按下式计算: σ =M/W b:面板截面宽度,h:面板截面厚度; W= 450×18.0×18.0/6=2.43×104 mm3;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f=13.000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M/W = 7.93×104 / 2.43×104 = 3.261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3.261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σ]=13N/mm2,满足要求! 2.面板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V=0.625ql 其中, V--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 =27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20.04×0.45×0.90=9.737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45×0.90=1.134kN/m; 式中,0.90为按《施工手册》取用的临时结构折减系数。 q = q1 + q2 =9.737+1.134=10.871 kN/m;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面板的最大剪力:V = 0.625×10.871×270.0 = 1834.565N;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下式: τ = 3V/(2bhn)≤fv 其中, τ --面板承受的剪应力(N/mm2); V--面板计算最大剪力(N):V = 1834.565N; b--构件的截面宽度(mm):b = 450mm ; hn--面板厚度(mm):hn = 18.0mm ; fv---面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 = 13.000 N/mm2; 面板截面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3×1834.565/(2×450×18.0)=0.340N/mm2; 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N/mm2; 面板截面的受剪应力 τ =0.34N/mm2 小于 面板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N/mm2,满足要求! 3.面板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0.521ql4/(100EI)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kN/m): q = 20.04×0.45=9.02 kN/m; ν--面板最大挠度(mm); l--计算跨度(竖楞间距): l =270.0mm ; E--面板弹性模量(N/mm2):E = 9500.00 N/mm2 ; I--面板截面的惯性矩(mm4); I=bh3/12 I= 450×18.0×18.0×18.0/12 = 2.19×105 mm4;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 [ν] = 270 / 250 = 1.08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521×9.02×270.04/(100×9500.0×2.19×105) = 0.120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12mm 小于 面板最大容许挠度设计值 [ν]= 1.08mm,满足要求! 四、竖楞计算 模板结构构件中的竖楞(小楞)属于受弯构件,按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柱高度为3.600m,柱箍间距为450mm,因此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本工程中,竖楞采用木方,宽度6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80×80/6×1 = 64cm3; I = 60×80×80×80/12×1 = 256cm4; 竖楞方木计算简图 1.抗弯强度验算 支座最大弯矩计算公式: M=0.1ql2 其中, M--竖楞计算最大弯矩(N·mm);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 =450.0mm; q--作用在竖楞上的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20.036×0.270×0.900=5.842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0.270×0.900=0.680kN/m; q = 5.842+0.680=6.523 kN/m; 竖楞的最大弯距:M =0.1×6.523×450.0×450.0= 1.32×105N·mm; σ =M/W W --竖楞的截面抵抗矩(mm3),W=6.40×104; f --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f=13.000N/mm2; 竖楞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M/W = 1.32×105/6.40×104 = 2.064N/mm2; 竖楞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2.064N/mm2 小于 竖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σ]=13N/mm 2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最大剪力按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V=0.6ql 其中, V--竖楞计算最大剪力(N);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 =450.0mm; q--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线荷载,它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1: 1.2×20.036×0.270×0.900=5.842kN/m; 倾倒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q2:1.4×2.000×0.270×0.900=0.680kN/m; q = 5.842+0.680=6.523 kN/m; 竖楞的最大剪力:V = 0.6×6.523×450.0 = 1761.182N;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下式: τ = 3V/(2bhn)≤fv 其中, τ --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N/mm2); V --竖楞计算最大剪力(N):V=0.6ql= 0.6×6.523×450=1761.182N; b --竖楞的截面宽度(mm):b = 60.0mm ; hn--竖楞的截面高度(mm):hn = 80.0mm ; fv--竖楞的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 = 1.500 N/mm2; 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3×1761.182/(2×60.0×80.0×1)=0.550N/mm2; 竖楞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00N/mm2; 竖楞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0.55N/mm2 小于 竖楞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fv]=1.5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按三跨连续梁计算,公式如下: νmax=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作用在竖楞上的线荷载(kN/m): q =20.04×0.27 = 6.52 kN/m; νmax--竖楞最大挠度(mm); l--计算跨度(柱箍间距): l =450.0mm ;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E--竖楞弹性模量(N/mm2),E = 9000.00 N/mm2 ; I--竖楞截面的惯性矩(mm4),I=2.56×106; 竖楞最大容许挠度: [ν] = 450/250 = 1.8mm; 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6.52×450.04/(100×9000.0×2.56×106) = 0.079 mm; 竖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79mm 小于 竖楞最大容许挠度 [ν]=1.8mm ,满足要求! 五、B方向柱箍的计算 本工程中,柱箍采用木方,宽度6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80×80/6 ×1= 64cm3; I = 60×80×80×80/12 ×1= 256cm4; 按集中荷载计算(附计算简图): B方向柱箍计算简图 其中 P - -竖楞方木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 P = (1.2 ×20.04×0.9 + 1.4 ×2×0.9)×0.27 × 0.45 = 2.94 kN;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B方向柱箍剪力图(kN) 最大支座力: N = 2.935 kN; B方向柱箍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 M = 0.807 kN·m; B方向柱箍变形图(mm) 最大变形: ν = 2.184 mm; 1. 柱箍抗弯强度验算 柱箍截面抗弯强度验算公式 σ =M/W B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8.07×108/6.40×107=12.61N/mm2 小于 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2. 柱箍挠度验算 经过计算得到: ν= 2.184 mm; 柱箍最大容许挠度:[ν] = 600 / 250 = 2.4 mm; 柱箍的最大挠度 ν=2.184mm 小于 柱箍最大容许挠度 [ν]=2.4mm,满足要求! 3.柱箍抗剪强度验算 τ = 3V/(2bhn)≤fv 其中, τ --柱箍承受的剪应力(N/mm2); V--柱箍计算最大剪力(N):V = 1761.182N; b--柱箍的截面宽度(mm):b = 60.0mm; hn--柱箍的截面高度(mm):hn = 80.0mm ; fv---柱箍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 = 13.000 N/mm2; 柱箍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3×1761.182/(2×60.0×80.0×1)=0.550N/mm2; 柱箍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0.55N/mm2 小于柱箍抗剪强度设计值[fv]=13N/mm2,满足要求! 六、B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B方向没有设置对拉螺栓! 七、H方向柱箍的计算 本工程中,柱箍采用木方,宽度6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60×80×80/6 ×1= 64cm3; I = 60×80×80×80/12 ×1= 256cm4; 按计算(附计算简图): H方向柱箍计算简图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其中 P -- 竖楞方木传递到柱箍的集中荷载(kN); P = (1.2×20.04×0.9+1.4×2×0.9)×0.27 ×0.45 = 2.94 kN; H方向柱箍剪力图(kN) 最大支座力: N = 2.935 kN; H方向柱箍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 M = 0.807 kN·m; H方向柱箍变形图(mm) 最大变形: ν = 2.184 mm; 1.柱箍抗弯强度验算 柱箍截面抗弯强度验算公式: σ =M/W 可编辑修改 其中, 柱箍杆件的最大弯矩设计值: M = 807208.58 N·mm; 弯矩作用平面内柱箍截面抵抗矩: W = 64000 mm3; H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12.613 N/mm2; 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 N/mm2; H边柱箍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8.07×108/6.40×107=12.613N/mm2 小于 柱箍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 柱箍挠度验算 经过计算得到: ν = 2.184 mm; 柱箍最大容许挠度: [ν] = 600 / 250 = 2.4 mm; 柱箍的最大挠度 ν =2.184mm 小于 柱箍最大容许挠度 [ν]=2.4mm,满足要求! 3.柱箍抗剪强度验算 τ = 3V/(2bhn)≤fv 其中, τ --柱箍承受的剪应力(N/mm2); V--柱箍计算最大剪力(N):V = 1761.182N; b--柱箍的截面宽度(mm):b = 60.0mm; hn--柱箍的截面高度(mm):hn = 80.0mm ; fv---柱箍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fv = 13.000 N/mm2; 柱箍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3×1761.182/(2×60.0×80.0×1)=0.550N/mm2; 柱箍截面最大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0.55N/mm2 小于柱箍抗剪强度设计值[fv]=13N/mm2,满足要求! 八、H方向对拉螺栓的计算 H方向没有设置对拉螺栓!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梁模板计算书 计算依据《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等规范编制。 一、参数信息 1、模板参数 木支撑纵距Lb(m):0.400;立杆计算高度H(m):3.000; 立杆方木截面宽度b(mm):80.000;立杆方木截面高度h(mm):80.000; 梁底斜撑方木截面宽度b1 (mm):80.000;梁底斜撑方木截面高度h1(mm):60.000; 帽木长度La(m):1.000; 帽木截面宽度b2(mm):60.000; 帽木斜撑方木截面高度h2(mm):80.000; 斜撑与立杆连接处到帽木的距离h0(mm):600.000; 梁截面宽度B(m):0.300;梁截面高度D(m):0.800; 2、荷载参数 模板自重(kN/m2):0.4;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2): 25.0; 施工荷载(kN/m2): 1.0;新浇混凝土荷载侧压力(kN/m2):12.0; 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 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 3、梁侧模板参数 主楞间距(mm):500;次楞根数:4;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4; 竖向支撑点到梁底距离依次是:80mm,160mm,300mm,380mm; 穿梁螺栓直径(mm):M12;穿梁螺栓水平间距(mm):500; 主楞材料:木方;宽度(mm):80.00;高度(mm):80.00; 主楞合并根数:2; 次楞材料:木方;宽度(mm):80.00;高度(mm):80.00; 次楞合并根数:2; 4、面板参数 面板选用类型: 胶合面板;面板弹性模量E(N/mm2): 6000.000; 面板厚度(mm): 20.000;面板抗弯设计值fm(N/mm2): 13.000; 5、立杆方木参数 立杆方木选用木材:杉木;方木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方木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2): 10.000; 6、斜撑方木参数 斜撑方木选用木材:杉木;斜撑方木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 斜撑方木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2): 11.000; 7、帽木方木参数 帽木方木选用木材:杉木;弹性模量E(N/mm2): 9000.000; 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 1.400;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 11.000; 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γtβ1β2V1/2 F=γH 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3; 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2.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500m;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0.850。 分别计算得 17.031 kN/m2、12.000 kN/m2,取较小值12.000 kN/m2作为本工程计算荷载。 三、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强度验算要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新浇混凝土侧压力。 次楞的根数为4根。面板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面板计算简图(单位:mm) 1.强度计算 材料抗弯强度验算公式如下: σ = M/W < [f] 其中,W --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W = 50×2×2/6=33.33cm3; M -- 面板的最大弯矩(N·mm); σ -- 面板的弯曲应力计算值(N/mm2) [f] --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 按照均布活荷载最不利布置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M = 0.1q1l2+0.117q2l2 其中 ,q -- 作用在模板上的侧压力,包括: 新浇混凝土侧压力设计值: q1= 1.2×0.5×12×0.9=6.48kN/m; 振捣混凝土荷载设计值: q2= 1.4×0.5×4×0.9=2.52kN/m; 计算跨度: l = (800-120)/(4-1)= 226.67mm; 面板的最大弯矩 M= 0.1×6.48×[(800-120)/(4-1)]2 + 0.117×2.52×[[(800-120)/(4-1)]]2= 4.84×104N·mm; 面板的最大支座反力为: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N=1.1q1l+1.2q2l=1.1×6.480×[(800-120)/(4-1)]/1000+1.2×2.520×[(800-120)/(4-1)]/1000=2.301 kN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 经计算得到,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4.84×104 / 3.33×104=1.5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3N/mm2; 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1.5N/mm2 小于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 =0.677ql4/(100EI)≤[ν]=l/250 q--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浇筑混凝土侧压力线荷载设计值: q = q1= 6.48N/mm; l--计算跨度: l = [(800-120)/(4-1)]=226.67mm; E--面板材质的弹性模量: E = 6000N/mm2; I--面板的截面惯性矩: I = 50×2×2×2/12=33.33cm4;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6.48×[(800-120)/(4-1)]4/(100×6000×3.33×105) = 0.058 mm;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ν] = l/250 =[(800-120)/(4-1)]/250 = 0.9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58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0.907mm,满足要求! 四、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次楞计算 次楞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次楞均布荷载按照面板最大支座力除以面板计算宽度得到: q = 2.301/0.500= 4.602kN/m 本工程中,次楞采用木方,宽度8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 = 2×8×8×8/6 = 170.67cm3;I = 2×8×8×8×8/12 = 682.67cm4;E = 9000.00 N/mm2;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计算简图 剪力图(kN)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弯矩图(kN·m) 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 0.115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2.531 kN,最大变形 ν= 0.032 mm ⑴ 次楞强度验算 强度验算计算公式如下: σ = M/W<[f] 经计算得到,次楞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1.15×105/1.71×105 = 0.7 N/mm2;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1N/mm2; 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0.7 N/mm2 小于 次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N/mm2,满足要求! ⑵ 次楞的挠度验算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500/400=1.25mm; 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032mm 小于 次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1.25mm,满足要求! 2.主楞计算 主楞承受次楞传递的集中力,取次楞的最大支座力2.531kN,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本工程中,主楞采用木方,宽度80mm,高度80mm,截面惯性矩I,截面抵抗矩W和弹性模量E分别为: W = 2×8×8×8/6 = 170.67cm3;I = 2×8×8×8×8/12 = 682.67cm4;E = 9000.00 N/mm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2 ; 主楞计算简图 主楞弯矩图(kN·m) 主楞变形图(mm) 经过计算得到最大弯矩 M= 0.565 kN·m,最大支座反力 R= 11.823 kN,最大变形 ν= 0.285 mm ⑴ 主楞抗弯强度验算 σ = M/W<[f] 经计算得到,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 5.65×105/1.71×105 = 3.3 N/mm2;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 = 11N/mm2; 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σ =3.3N/mm2 小于 主楞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1N/mm2,满足要求!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⑵ 主楞的挠度验算 根据连续梁计算得到主楞的最大挠度为 0.285 mm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 = 300/400=0.75mm; 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285mm 小于 主楞的最大容许挠度值 [ν]=0.75mm,满足要求! 五、穿梁螺栓的计算 验算公式如下: N<[N]=f×A 其中 N -- 穿梁螺栓所受的拉力; A -- 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mm2); f -- 穿梁螺栓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取170 N/mm2; 穿梁螺栓型号: M12 ;查表得: 穿梁螺栓有效直径: 9.85 mm;穿梁螺栓有效面积: A= 76 mm2;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 =11.823 kN。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 = 170×76/1000 = 12.92 kN; 穿梁螺栓所受的最大拉力 N=11.823kN 小于 穿梁螺栓最大容许拉力值 [N]=12.92kN,满足要求! 六、梁底模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的原则是按照模板底支撑的间距和模板面的大小,按支撑在底撑上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强度验算要考虑模板结构自重荷载、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钢筋自重荷载和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挠度验算只考虑模板结构自重、新浇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荷载。 本算例中,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300×20×20/6 = 2.00×104mm3; I = 300×20×20×20/12 = 2.00×105mm4;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1.抗弯强度验算 按以下公式进行面板抗弯强度验算: σ =M/W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400.000mm; q -- 作用在梁底模板的均布荷载设计值(kN/m); 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荷载设计值: q1: 1.2×25.000×0.300×0.800×0.900=6.480kN/m; 模板结构自重荷载: q2:1.2×0.350×0.300×0.900=0.113kN/m; 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 q3: 1.4×(1.000+2.000)×0.300×0.900=1.134kN/m; q = q1 + q2 + q3=6.480+0.113+1.134=7.727kN/m; 跨中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面板的最大弯矩:Mmax = 0.10×7.727×0.42=0.124kN.m; 面板的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σ =0.124×106/2.00×104=6.2N/mm2; 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σ =6.2 N/mm 小于 梁底模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根据《建筑施工计算手册》刚度验算采用标准荷载,同时不考虑振动荷载作用。 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2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其中,q--作用在模板上的压力线荷载: q =(25.00×0.800+0.35)×0.30= 6.11kN/m; l--计算跨度(梁底支撑间距): l =400.00mm; E--面板的弹性模量: E = 6000.0N/mm2;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400.00/250 = 1.600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6.105×4004/(100×6000×2.00×105)=0.882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ν=0.882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值:[ν] = 400 / 250 = 1.6mm,满足要求! 七、帽木验算: 支撑帽木按照集中以及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两跨连续梁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线荷载设计值(kN/m): q1 =1.2×25.000×0.800×0.400 = 9.600 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设计值(kN/m): q2 =1.2×0.350×0.400 = 0.168 kN/m; (3)施工荷载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设计值(kN/m): q3=1.4×(1.000+2.000)×0.400 = 1.680 kN/m; q= q1 + q2 + q3 = 11.448kN/m; (4)帽木的自重线荷载设计值(kN/m): q4=1.2 ×60.000×10-3×80.000×10-3×3.870 = 0.022 kN/m; 帽木截面抵抗矩:W = 60.000×80.0002/6 = 64000.000 mm3; 帽木截面惯性矩:I = 60.000×80.0003/12 = 2560000.000 mm4;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帽木简图 帽木剪力图(kN) 帽木弯矩图(kN·m)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帽木变形图(mm) 各支座对支撑梁的支撑反力由左至右分别为: R1 = 0.076 kN;R2 = 3.305 kN;R3 = 0.076 kN; 最大弯矩Mmax = 0.094 kN·m;最大变形νmax = 0.019 mm;最大剪力Vmax = 1.653 kN; 截面应力σ = 93738.275/64000 = 1.465 N/mm2。 帽木的最大应力为 1.465 N/mm2,小于帽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1 N/mm2,满足要求! 帽木的最大挠度为 0.019 mm,小于帽木的最大容许挠度 1.6 mm,满足要求! 八、梁底木支架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木顶撑的自重(kN): NG1 = {1.000×0.060×0.080+[(1.000/2)2+0.6002]1/2×2×0.080×0.060+3.000×0.080×0.080}×3.870= 0.122 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0×0.400×0.300 = 0.042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00×0.300×0.800×0.400 = 2.400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0.122+0.042+2.400 = 2.564 kN; 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 NQ = (1.000+2.000)×0.300×0.400 = 0.360 kN; 3、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1.4NQ = 1.2×2.564+1.4×0.360 = 3.581 kN; 稳定性计算公式如下: σ =N/(φA0)≤fc 其中,N-- 作用在立杆上的轴力 σ--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fc--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A0--立杆截面的计算面积; A0 = 80.000×80.000 = 6400.000 mm2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l0/i结果确定; 轴心受压稳定系数按下式计算: φ =1/(1+(λ/80)2) i--立杆的回转半径,i = 0.289×80.000 = 23.120 mm; l0-- 立杆的计算长度,l0 = 3000-800-600=1600mm; λ = 1600.000/23.120 = 69.204; φ =1/(1+(69.204/80)2)= 0.572; 经计算得到: σ = 3580.676/(0.572×6400.000) = 0.978 N/mm2; 根据规范规定,用于施工和维修时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应乘1.2调整系 数:[f] = 1.2×10.000 = 12.000 N/mm2; 木顶支撑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为0.978N/mm2,小于木顶支撑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12N/mm2,满足要求! 九、梁底斜撑稳定性验算: 木顶撑斜撑的轴力RDi按下式计算: RDi=RCi/sinαi 其中,RCi -斜撑对帽木的支座反力; RDi -斜撑的轴力; αi -斜撑与帽木的夹角。 sinαi = sin{arctan[600.000/(1000.000/2)]} = 0.768; 斜撑的轴力:RDi=RCi/sinαi= 0.076/ 0.768= 0.098 kN 稳定性计算公式如下: σ =N/(φA0)≤fc 其中,N -- 作用在木斜撑的轴力,0.098 kN σ --木斜撑受压应力计算值; fc --木斜撑抗压强度设计值;11.000 N/mm2 A0--木斜撑截面的计算面积;A0 = 80.000×60.000 = 4800.000 mm2; φ --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λ=l0/i结果确定; 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按下式计算: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φ =1/(1+(λ/80)2) i --木斜撑的回转半径,i = 0.289×60.000 = 17.340 mm; l0-- 木斜撑的计算长度,l0 = [(1000.000/2)2+600.0002]0.5 = 781.02 mm; λ = 781.025/17.340 = 45.042; φ =1/(1+(45.042/80)2)= 0.759; 经计算得到:σ = 98.414/(0.759×4800.000) = 0.027 N/mm 2; 根据规范规定,用于施工和维修时木材的强度设计值应乘1.2调整系数; [f] = 1.2×11.000 = 13.200 N/mm2; 木顶支撑斜撑受压应力计算值为0.027 N/mm2,小于木顶支撑斜撑抗压强度设计值13.2N/mm2,满足要求! 板模板计算书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模板支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一、参数信息: 1.模板支架参数 横向间距或排距(m):1.00;纵距(m):1.00;步距(m):1.50; 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m):0.10;模板支架搭设高度(m):3.00; 采用的钢管(mm):Φ48×3.5 ;板底支撑连接方式:方木支撑; 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 2.荷载参数 模板与木板自重(kN/m2):0.350;混凝土与钢筋自重(kN/m3):25.000; 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 3.材料参数 面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板底支撑采用方木; 面板弹性模量E(N/mm2):6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 木方弹性模量E(N/mm2):9000.000;木方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13.000; 木方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1.400;木方的间隔距离(mm):300.000; 木方的截面宽度(mm):60.00;木方的截面高度(mm):80.00;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二、模板面板计算: 模板面板为受弯构件,按三跨连续梁对面板进行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模板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00×1.82/6 = 54 cm3; I = 100×1.83/12 = 48.6 cm4; 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面板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 25×0.12×1+0.35×1 = 3.35 kN/m;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1×1= 1 kN/m; 2、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其中:q=1.2×3.35+1.4×1= 5.42kN/m 最大弯矩M=0.1×5.42×3002= 48780 N·mm; 面板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W= 48780/54000 = 0.903 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 N/mm2; 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0.903 N/mm2 小于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公式为: ν=0.677ql4/(100EI)≤[ν]=l/250 其中q =q1= 3.35kN/m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3.35×3004/(100×6000×48.6×104)=0.063 mm; 面板最大允许挠度 [ν]=300/ 250=1.2 mm; 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63 mm 小于 面板的最大允许挠度 1.2 mm,满足要求!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三、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 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b×h2/6=6×8×8/6 = 64 cm3; I=b×h3/12=6×8×8×8/12 = 256 cm4; 方木楞计算简图(mm) 1.荷载的计算: (1)静荷载为钢筋混凝土楼板和模板面板的自重(kN/m): q1= 25×0.3×0.12+0.35×0.3 = 1.005 kN/m ; (2)活荷载为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kN/m): q2 = 1×0.3 = 0.3 kN/m; 2.强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M=0.1ql2 均布荷载 q = 1.2 × q1+ 1.4 ×q2 = 1.2×1.005+1.4×0.3 = 1.626 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 = 0.1×1.626×12 = 0.163 kN·m; 方木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M /W = 0.163×106/64000 = 2.541 N/mm2; 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f]=13.000 N/mm2; 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2.541 N/mm2 小于方木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13 N/mm2,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τ = 3V/2bhn < [τ] 其中最大剪力: V = 0.6×1.626×1 = 0.976 kN;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方木受剪应力计算值 τ = 3 ×0.976×103/(2 ×60×80) = 0.305 N/mm2; 方木抗剪强度设计值 [τ] = 1.4 N/mm2; 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305 N/mm2 小于 方木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1.4 N/mm2,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计算公式如下: ν=0.677ql4/(100EI)≤[ν]=l/250 均布荷载 q = q1 = 1.005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 ν= 0.677×1.005×10004 /(100×9000×2560000)= 0.295 mm; 最大允许挠度 [ν]=1000/ 250=4 mm; 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95 mm 小于 方木的最大允许挠度 4 mm,满足要求! 四、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1.626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mm) 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 最大弯矩 Mmax = 0.547 kN·m ; 最大变形 Vmax = 1.399 mm ; 最大支座力 Qmax = 5.913 kN ; 最大应力 σ= 547354.96/5080 = 107.747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支撑钢管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07.747 N/mm2 小于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为 1.399mm 小于 1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 五、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规范5.2.5):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 kN; 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 5.913 kN; 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六、模板支架立杆荷载设计值(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和活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G1 = 0.129×3 = 0.387 kN; (2)模板的自重(kN): NG2 = 0.35×1×1 = 0.35 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G3 = 25×0.12×1×1 = 3 kN; 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 = 3.737 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活荷载标准值 NQ = (1+2 ) ×1×1 = 3 kN; 3.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NG + 1.4NQ = 8.685 kN; 七、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N/(φA)≤[f]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 :N = 8.685 kN; φ----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8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89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5.08 cm3; σ--------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N/mm2);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计算长度 (m); 根据《扣件式规范》,立杆计算长度L0有两个计算公式L0=kuh和L0=h+2a,为安全计,取二者间的大值,即L0=max[1.155×1.7×1.5,1.5+2×0.1]=2.945;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1.155; μ ---- 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取1.7;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a ----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 = 0.1 m; 得到计算结果: 立杆计算长度 L0=2.945; L0 / i = 2945.25 / 15.8=186 ; 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207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σ=8684.76/(0.207×489) = 85.798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85.798 N/mm2 小于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满足要求!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钢管落地脚手架计算书 扣件式钢管落地脚手架的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等编制。 一、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 18 m,18米以下采用双管立杆,18米以上采用单管立杆; 搭设尺寸为:横距Lb为 1.05m,纵距La为1.5m,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8 m; 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0.30m; 大横杆在上,搭接在小横杆上的大横杆根数为 2 根; 脚手架沿墙纵向长度为 55.00 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 Φ48×3.5;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双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 1.00; 连墙件采用两步三跨,竖向间距 3.6 m,水平间距4.5 m,采用扣件连接; 连墙件连接方式为双扣件; 2.活荷载参数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2.000 kN/m2;脚手架用途:装修脚手架; 同时施工层数:2 层; 3.风荷载参数 本工程地处唐山曹妃甸,基本风压0.44 kN/m2;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计算连墙件强度时取0.92,计算立杆稳定性时取0.74,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为0.214; 4.静荷载参数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0.1248;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0.350;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0.140; 安全设施与安全网(kN/m2):0.005; 脚手板类别:木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别:木脚手板挡板;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每米脚手架钢管自重标准值(kN/m):0.038; 脚手板铺设总层数:13; 5.地基参数 地基土类型:素填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100.00; 立杆基础底面面积(m2):0.20;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1.00。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二、大横杆的计算: 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大横杆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将大横杆上面的脚手板自重和施工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0.038 kN/m ;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0.35×1.05/(2+1)=0.122 kN/m ; 活荷载标准值: Q=2×1.05/(2+1)=0.7 kN/m; 静荷载的设计值: q1=1.2×0.038+1.2×0.122=0.193 kN/m; 活荷载的设计值: q2=1.4×0.7=0.98 kN/m;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跨中最大弯矩和跨中最大挠度) 图2 大横杆设计荷载组合简图(支座最大弯矩) 2.强度验算 跨中和支座最大弯距分别按图1、图2组合。 跨中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M1max = 0.08q1l2 + 0.10q2l2 跨中最大弯距为 M1max=0.08×0.193×1.5+0.10×0.98×1.5 =0.255 kN·m; 支座最大弯距计算公式如下: M2max = -0.10q1l2 - 0.117q2l2 支座最大弯距为 M2max= -0.10×0.193×1.52-0.117×0.98×1.52 =-0.301 kN·m; 选择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的最大值进行强度验算: σ =Max(0.255×106,0.301×106)/5080=59.252 N/mm2; 2 2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大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为 σ = 59.252 N/mm2 小于 大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 计算公式如下: νmax = (0.677q1l4 + 0.990q2l4)/100EI 其中:静荷载标准值: q1= P1+P2=0.038+0.122=0.161 kN/m; 活荷载标准值: q2= Q =0.7 kN/m; 最大挠度计算值为:ν = 0.677×0.161×15004/(100×2.06×105×121900)+0.990×0.7×15004/(100×2.06×105×121900) = 1.617 mm; 大横杆的最大挠度 1.617 mm 小于 大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 1500/150 mm与10 mm,满足要求! 三、小横杆的计算: 根据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上面。用大横杆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作为小横杆集中荷载,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p1= 0.038×1.5 = 0.058 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P2=0.35×1.05×1.5/(2+1)=0.184 kN; 活荷载标准值:Q=2×1.05×1.5/(2+1) =1.050 kN; 集中荷载的设计值: P=1.2×(0.058+0.184)+1.4 ×1.05 = 1.76 kN; 小横杆计算简图 2.强度验算 最大弯矩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大横杆传递荷载的标准值最不利分配的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弯矩和;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qmax = ql2/8 Mqmax = 1.2×0.038×1.052/8 = 0.006 kN·m;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pmax = Pl/3 Mpmax = 1.76×1.05/3 = 0.616 kN·m ; 最大弯矩 M = Mqmax + Mpmax = 0.622 kN·m; 最大应力计算值 σ = M / W = 0.622×106/5080=122.484 N/mm2 ; 小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 σ =122.484 N/mm2 小于 小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与大横杆传递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 小横杆自重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qmax = 5ql4/384EI νqmax=5×0.038×10504/(384×2.06×105×121900) = 0.024 mm ; 大横杆传递荷载 P = p1 + p2 + Q = 0.058+0.184+1.05 = 1.291 kN;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νpmax = Pl(3l2 - 4l2/9)/72EI νpmax = 1291.35×1050×(3×10502-4×10502/9 ) /(72×2.06×105×121900) = 2.113 mm; 最大挠度和 ν = νqmax + νpmax = 0.024+2.113 = 2.137 mm; 小横杆的最大挠度为 2.137 mm 小于 小横杆的最大容许挠度 1050/150=7与10 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力的计算: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1.0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6.00kN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5.2.5):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R ≤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 kN; R --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大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1 = 0.038×1.5×2/2=0.058 kN; 小横杆的自重标准值: P2 = 0.038×1.05/2=0.02 kN; 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 P3 = 0.35×1.05×1.5/2=0.276 kN; 活荷载标准值: Q = 2×1.05×1.5 /2 = 1.575 kN; 荷载的设计值: R=1.2×(0.058+0.02+0.276)+1.4×1.575=2.629 kN; R < 16.0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脚手架立杆荷载计算: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为0.1248kN/m NG1 = [0.1248+(1.50×2/2)×0.038/1.80]×18.00 = 2.822kN; (2)脚手板的自重标准值;采用木脚手板,标准值为0.35kN/m2 NG2= 0.35×13×1.5×(1.05+0.3)/2 = 4.607 kN; (3)栏杆与挡脚手板自重标准值;采用木脚手板挡板,标准值为0.14kN/m NG3 = 0.14×13×1.5/2 = 1.365 kN; (4)吊挂的安全设施荷载,包括安全网:0.005 kN/m2 NG4 = 0.005×1.5×18 = 0.135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NG1+NG2+NG3+NG4 = 8.929 kN; 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立杆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1/2取值。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Q = 2×1.05×1.5×2/2 = 3.15 kN;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 N = 1.2 NG+0.85×1.4NQ = 1.2×8.929+ 0.85×1.4×3.15= 14.464 k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为 N'=1.2NG+1.4NQ=1.2×8.929+1.4×3.15=15.125kN;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外脚手架采用双立杆搭设部分,按照构造要求设置,不进行稳定性计算,只进行单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风荷载标准值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Wk=0.7μz·μs·ω0 其中 ω0 -- 基本风压(kN/m2),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ω0 = 0.44 kN/m2; μz --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按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采用:μz= 0.74; μs -- 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为0.214; 经计算得到,风荷载标准值为: Wk = 0.7 ×0.44×0.74×0.214 = 0.049 kN/m2;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 为: Mw = 0.85 ×1.4WkLah2/10 = 0.85 ×1.4×0.049×1.5×1.82/10 = 0.028 kN·m;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φA) + MW/W ≤ [f]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 = Nd = 14.464 kN;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φA)≤ [f]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 :N = N'= 15.125kN;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 :i = 1.58 cm;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表5.3.3得 : k = 1.155 ;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表5.3.3得 :μ = 1.5 ; 计算长度 ,由公式 l0 = kuh 确定:l0 = 3.118 m; 长细比: L0/i = 197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由长细比 lo/i 的结果查表得到 :φ= 0.186 立杆净截面面积 : A = 4.89 cm2;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 :W = 5.08 cm3;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考虑风荷载时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σ = 14463.63/(0.186×489)+28208.464/5080 = 164.574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64.574 N/mm2 小于 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不考虑风荷载时 σ = 15125.13/(0.186×489)=166.294 N/mm2; 立杆稳定性计算 σ = 166.294 N/mm2 小于 立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七、最大搭设高度的计算: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3.6条考虑风荷载时,采用单立管的敞开式、全封闭和半封闭的脚手架可搭设高度按照下式计算: Hs = [φAf - (1.2NG2k + 0.85×1.4(ΣNQk + MwkφA/W))]/1.2Gk 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 NG2K(kN)计算公式为: NG2K = NG2+NG3+NG4 = 6.107 kN; 活荷载标准值 :NQ = 3.15 kN;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 :Gk = 0.125 kN/m; 计算立杆段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 Mwk=Mw / (1.4×0.85) = 0.028 /(1.4 × 0.85) = 0.024 kN·m; Hs =( 0.186×4.89×10-4×205×103-(1.2×6.107+0.85×1.4×(3.15+0.186×4.89×100×0.024/5.08)))/(1.2×0.125)=47.167 m;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3.6条脚手架搭设高度 Hs等于或大于26米,按照下式调整且不超过50米: [H] = Hs /(1+0.001Hs) [H] = 47.167 /(1+0.001×47.167)=45.043 m; [H]= 45.043 和 50 比较取较小值。经计算得到,脚手架搭设高度限值 [H] =45.043 m。 脚手架单立杆搭设高度为0m,小于[H],满足要求! 八、连墙件的稳定性计算: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照下式计算: Nl = Nlw + N0 连墙件风荷载标准值按脚手架顶部高度计算μz=0.92,μs=0.214,ω0=0.44,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Wk = 0.7μz·μs·ω0=0.7 ×0.92×0.214×0.44 = 0.061 kN/m2; 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的迎风面积 Aw = 16.2 m2; 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5.4.1条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kN), N0= 5.000 kN; 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kN),按照下式计算: Nlw = 1.4×Wk×Aw = 1.375 kN; 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 Nl = Nlw + N0= 6.375 kN; 连墙件承载力设计值按下式计算: Nf = φ·A·[f] 其中 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 由长细比 l/i = 300/15.8的结果查表得到 φ=0.949,l为内排架距离墙的长度; A = 4.89 cm2;[f]=205 N/mm2; 连墙件轴向承载力设计值为 Nf = 0.949×4.89×10-4×205×103 = 95.133 kN; Nl = 6.375 < Nf = 95.133,连墙件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连墙件采用双扣件与墙体连接。 由以上计算得到 Nl = 6.375小于双扣件的抗滑力 16 kN,满足要求! 连墙件扣件连接示意图 九、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p ≤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 fgk×kc = 100 kPa;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00 kPa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75.774 kPa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 N+0.038×H1 = 14.464+0.038×18=15.155 kN; 基础底面面积 :A = 0.2 m2 。 p=75.774kPa ≤ fg=10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十、脚手架配件数量匡算: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杆件配备数量需要一定的富余量,以适应构架时变化需要, 因此按匡算方式来计算;根据脚手架立杆数量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L = 1.1·H·(n·(1+Hs/H)+la/h·n-2·la/h) + [(H/h)-1]取整·(m+2)·c N1 = 1.1·(H/2h + 1)·n N2 = 2.2·(H/h + 1)·n·2·(1+Hs/H) + (c/la+1)·(m+2)·K·2.2 N3 = L/li N4 = 0.3·L/li S = 1.1·(n-2)·la·lb L -- 长杆总长度(m); N1 -- 小横杆数(根); N2 -- 直角扣件数(个); N3 -- 对接扣件数(个); N4 -- 旋转扣件数(个); S -- 脚手板面积(m2); n -- 立杆总数(根) n=76; H -- 搭设高度(m) H=18; h -- 步距(m) h=1.8; la -- 立杆纵距(m) la=1.5; li -- 长杆平均长度; m -- 大/小横杆搭设根数; K -- 脚手板铺设层数; c -- 脚手架搭设总长度; lb -- 立杆横距(m) lb=1.05; Hs -- 双立杆计算高度; 长杆总长度(m) L =1.1 ×18.00 ×(76×(1+18.00/18.00) + 1.50 ×76/1.80 - 2 ×1.50/1.80)+(18.00/1.80-1) ×(2+2) ×55.00=6210.60; 小横杆数(根) N1 =1.1 ×(18.00 /1.80 ×1/2 + 1) ×76 = 502;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直角扣件数(个) N2 =2.2 ×(18.00 / 1.80 + 1) ×76×2×(1+18.00/18.00) + (55.00/1.50+1) ×(2+2) ×13 ×2.2 = 11666; 对接扣件数(个) N3 =6210.60 / 6.00 = 1036; 旋转扣件数(个) N4 =0.3 ×6210.60 / 6.00 = 311; 脚手板面积(m2) S = 1.1 × ( 76-2) × 1.50 × 1.05=128.21。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长杆总长6210.6m;小横杆502根;直角扣件11666个;对接扣件1036个;旋转扣件311个;脚手板128.205m2。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防护棚计算书 由于防护棚有双层防护,故只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不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书中规定防护棚开间方向为横向,进深方向为纵向,简图如下: 一、参数信息: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1、构造参数: 立杆横距lb(m):1.5 ; 立杆纵距la(m):2.1 ; 防护棚高度H(m):4 ; 上下防护层间距h1(m):0.6 ; 立杆步距h(m):1.2 ; 斜撑与立杆连接点与地面的距离h2(m):1.6 ; 斜撑与立杆连接点到下防护层的距离h3(m): 1.5; 水平钢管搭设方式:钢管沿纵向搭设 ; 水平钢管间距a(m):0.3 ; 钢管类型:Φ48 × 3.5 ; 扣件连接方式:双扣件 ,双扣件抗滑承载力调整系数: 0.8 ; 2.荷载参数: 高空坠落物最大荷载标准值N(kN):1 ; 脚手板自重(kN/m2):0.35 ; 栏杆及挡脚板自重(kN/m):0.15 ; 3.地基参数: 地基土类型:素填土; 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120; 立杆基础底面面积(m2): 0.25; 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1。 二、纵向水平支撑钢管计算: 纵向钢管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承受脚手板自重、坠落物冲击集中荷载。由于防护棚有双层防护,故只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不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截面几何参数如下: 截面抵抗矩 W = 5.08 cm3; 截面惯性矩 I = 12.19 cm4;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纵向钢管计算简图 1、荷载的计算: (1)脚手板自重(kN/m): q1 = 0.35×0.3 = 0.105 kN/m; (2) 高空坠落物最大荷载标准值(kN): N= 1 kN; 2.强度验算: 纵向支撑钢管按三跨连续梁计算; 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 M = 0.08ql2 + 0.2Fl 均布恒载:q = 1.2 ×0.105 = 0.126 kN/m; 冲击荷载:F = 1.4×1 = 1.4 kN; 最大弯距 M = 0.08×0.126×2.12 + 0.2×1.4×2.1= 0.632 kN.m; 最大应力 σ = M / W = 0.632×106 / (5.08×103) = 124.499 N/mm2; 支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f]=205 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应力 124.499 N/mm2 小于 钢管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三、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水平钢管按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计算; 冲击荷载按最不利情况作用于跨中,上部钢管传递的恒载按等间距步置。 冲击荷载: F= 1.4 kN; 上部钢管传递恒载:P=1.2×0.35×0.3×2.1 = 0.265 kN;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 最大弯矩 Mmax = 0.763 kN·m ; 最大应力 σ= Mmax / W = 0.763×106 / (5.08×103) = 150.227 N/mm2; 支撑钢管的计算应力 150.227 N/mm2 小于 横向钢管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 N/mm2,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计算: 水平钢管传递最大支座力N=1.4+ 1.5 / 0.3×0.265/2=2.061; 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扣件抗滑移按下式 : R ≤Rc 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 kN; 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2.061 kN; R < 12.80 kN,所以双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满足要求! 五、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一)立杆荷载计算: 作用于立杆的荷载包括防护棚结构自重、构配件自重、冲击荷载。 1、 防护棚结构自重NG1: 钢管自重取0.04kN/m,扣件自重取0.015kN/个 ; 钢管长度:L=[1.5/2+2.1×1.5/(2×0.3)] ×2+(4-0.6)/1.2 ×2.1+4= 22.3 m ; 扣件数量:n=2×2+(4-0.6)/1.2= 7 个 ;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NG1=0.04×22.3 + 0.015×7 = 0.997 kN; 2、 防护棚构配件自重(kN): 栏杆、挡脚板自重:0.15×2.1= 0.315 kN; 脚手板自重:0.35×1.5×2.1/2= 0.551 kN; NG2=0.315+0.551=0.866 kN; 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G = 0.997+ 0.866 = 1.863 kN; 3、冲击荷载NQ (kN): NQ = 1 kN ; 立杆荷载设计值 N = 1.2NG + 1.4NQ = 1.2×1.863 + 1.4×1 = 3.636 kN; (二)立杆的稳定性验算: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 σ = N/φA ≤ [f] 其中 N ----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kN):N =3.636 kN; φ ---- 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o/i 查表得到; i ----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cm) :i = 1.58 cm; A ---- 立杆净截面面积(cm2):A = 4.89 cm2; W ----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cm3):W= 5.08 cm3; σ ------- 钢管立杆最大应力计算值 (N/mm2); [f] ----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 :[f] =205 N/mm2; l0 ---- 计算长度 (m); 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 l0 = kμh ; k ----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取值为1.155; μ---- 计算长度系数,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表5.3.3;取μ= 1.8; h ---- 立杆自由长度; 防护棚不同于落地脚手架,一般的落地架在主节点处有横向水平杆支撑,故立杆自由长度取立杆步距;而防护棚在主节点处大多无横向水平杆支撑,立杆自由长度h取值如下; 斜撑与立杆的连接点到地面的距离为1.6 m,;斜撑与立杆的连接点到下层防护层的距离为1.5 m; 精品文档 可编辑修改 h取上述两者的最大值 1.6 m。 立杆计算长度 l0 = kμh = 1.155×1.8×1.6 = 3.326 m; λ=l0/i =3.326×103 / (1.58×10) = 211 ; 由长细比λ查表得到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φ= 0.163 ; 钢管立杆受压应力计算值 ; σ =3.636 ×103/( 0.163×4.89×102 )= 45.616 N/mm2; 钢管立杆稳定性验算 σ = 45.616 N/mm2 小于 抗压强度设计值 [f] = 205 N/mm2,满足要求! 六、立杆的地基承载力计算: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p ≤ fg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fg = fgk×kc = 120×1 = 120 kPa ; 其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gk= 120 kPa ;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kc = 1 ; 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 = N/A =3.636 / 0.25 = 14.544 kPa ; 其中,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轴向力设计值 :N =3.636 kN; 基础底面扩展面积 :A = 0.25 m2 。 p= 14.544 kPa≤ fg= 120 kPa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 . 精品文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