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学生的思路,再谈分数的大小比较
作者:何景辉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6年第04期
在学生学习完“分数意义”后,我出示了一道练习题:
某实验小学五年级开展了征文活动,下面是五年级三个班的获奖情况。先完成下表,再将表中的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
第一类:学生能利用学过的多种模型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例如,教材中一开始就通过“平均分”某个“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上“阴影”)来认识分数,这些模型为分数的“面积模型”,借助面积模型比大小的学生数量并不多。
再如,学生借助“线段模型”,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很直观地比较出分数的大小。这种模型是对面积模型的进一步抽象,更利于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使用这种方法的学生较多。 另外,还有个别学生借助“分数墙”这一直观模型,通过分数单位的度量及累积,比较出分数的大小。
第二类:多方面理解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是从“比率”“度量”“运算”“商”四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这对学生多角度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生把分数看成商,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比大小。再如,还有一些学生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要么通分,要么把分子转化为相同的数后再比大小。 教材通过多个维度认识分数,而且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构建,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老师们都知道,先学通分,再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是直接教给学生一种解题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后学生就可以解决任何有关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而新版北师大教材在学习通分这一知识点之前,已经让学生积累了不同的比较分数大小的经验,使学生的思维灵活多变,尤其在这道练习题中极为明显,真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编辑 姚晓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