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毕淑敏《不会变形的金刚》中的母亲形象
摘要:到了20世纪,随着西方各种先进思潮的涌入,女性问题开始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女性作家,从女性的角度用文学的形式抒写自己的心声、描述眼中的世界,本文所研究的《不会变形的金刚》,毕淑敏的作品都是以母亲的主体身份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诠释母亲的伟大和母爱的广博。在《不会变形的金刚》中,本文将结合《不会变形的金刚》的母性母性的崇拜,理性母亲的尴尬回归,在“母亲形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意义,发现其独特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母性 女性意识 崇拜 回归
人类爱的起点是母爱,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中的母爱,正如毕淑敏自己说过的“我是女性,母亲,还做过多年的儿科妇产科医生,总能感觉得到母亲们在生死抉择之际不可理喻的母爱”,她在生活中也诠释得温馨恬淡,而且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是战士,医生,心理咨询师,作家,是如此多的生活阅历,在她笔下的女性赋予了她表达大爱情怀,却不失生活哲理,去挖掘灵魂深处的意识,去寻找“高贵的灵魂”,去汲取“爱的力量”。毕淑敏塑造的女性在一方面在社会现实中,重视母性的重要性,现代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和超越,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母亲的不自觉的尴尬回归,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不平等的事实。
一 母亲的崇拜
毕淑敏在一个合家欢乐的家庭里成长,母亲在毕淑敏的印象中,是那么平凡而又是那么的伟大,是母亲也是人生路上的导师,母亲在她生命中,是那么举足轻重,毕淑敏也很珍惜从生活咸淡里体味幸福。毕淑敏,是孝女,良母,贤妻,她作品中的写作视角所表现
的情感,也深深流露出女性关怀的味道。正如毕淑敏所说的,我属于不怎么会虚构的作家,经历为我的创作涂上了浓厚的背景[2],特别是小说的母亲形象,无私,崇高,同样带有传统奉献精神。如《不会变形的金刚》里,儿子想买玩的变形金玩具,知道家境不允许,孩子主动不要却不舍,为了让儿子有个玩具的童年,自己省下帽子和围巾的钱给儿子买一个会变形的变形金刚,即使丈夫看到我大冬天的脚下发凉,催着我买,我却再三的解释旧围巾也很好,也暖和,舍弃自己的需求也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纯真的,美好回忆的童年。
母亲这种被赋予了神圣的光环,使未来前景得以美化,她是种族的繁衍的化身,精心呵护着未来的希望。尽自己所能去缔造一个温暖的家庭,舍弃“小我”成就“大我”,去实现世界的安宁,美满。母亲为了自己和儿子心中的快乐,舍弃一顶帽子和一条围巾,自己省吃俭用,让孩子拥有童年玩具的快乐。
二 女性觉醒意识深入和超越自我
(一)、女性觉醒意识的深入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各种先进思潮的涌入,对于母亲与儿童的认识获得一种现代型转变,而她们的独立人格,精神现象和社会角色的探讨使文学母题不断得到深化,绵延和繁盛。[1] 毕淑敏笔下众多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这与她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受英雄主义的渲染,自然对主体性,超越,解放的崇尚。同时,她出生的50年代,新中国自上而下的女性解放运动,毕淑敏从女医生到女作家,又攻读心理学博士,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妇女解放的一个呈现。 [3]
女性不断的自力更生,参与社会竞争,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同男性一样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的不可或缺群体,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们思考战争和平,因为女性参与
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我们思考家庭和孩子,因为它是神圣的花园和晶莹的蓓蕾。我们思考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它是女性的出发和翱翔的天弯”。[4]
同时又在生活中拥有成熟智慧,自己出身虽平凡,在贫贱中仍保持者高贵的头颅,希望引导孩子健康成长,《不会变形的金刚》里当辛辛苦苦攒的钱终于给儿子买了变形金刚,没玩几天就不小心被同学小胖毁坏了, “儿子的脸色突然变得苍白,我好像还没见到他受过如此重大的打击。他从小胖手里接过散成一摊零件的威震天,平托在眼前,轻轻地吹着气,好像那是一只受伤的鸽子。”[5]即使真的是心疼又可惜,变形金刚固然珍贵,但为了儿子道德上的健全,她开导宽容比这变形金刚更珍贵,来包容别人的过失。作为家庭妇女的母亲为了生活不倦拼搏却要让孩子从小种下善良的种子,不仅细心的照顾和体贴孩子,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的有’“为子”“为人”的正气。毕淑敏张扬母性是对当今女性文学的“有意”反拨,能给人类,给我们生活带来积极影响。[4]
毕淑敏不仅歌颂母亲,同时又认为母爱是有级别的,不能单单把属于动物本能的部分做好,特别是与孩子如何更好的健康相处,否则会给孩子心灵上的伤害。在《不会变形的金刚》里,当儿子自己的变形金刚被小胖玩坏了,母亲特地考验孩子,让孩子自行解决,即使这事在孩子眼里相当于成人的一件彩电,一架高级的照相机,果然不负有心人,儿子做得很棒,原谅小胖。同时,相对比之下,大变形金刚的小女主人公的家人却不是这样,不原谅儿子,要他赔,这使自己常年教育儿子的宽容之心严重受挫,扭曲了儿子的心灵,致使儿子也失去了小胖这个朋友。作者以母亲的对比进行了善意的提醒,母亲应“高度建瓯地完成与孩子的分离,高度尊重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帮助一个新生命走向灿烂和辉煌” [9] 面对困难不哭哭啼啼,敢于坚强面对,独自承担的女人。
(二)女性意识的超越
毕淑敏不仅清楚的认识到作为女性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且努力追求人的独立发展,爱自己的孩子,到关爱他人,实现了自我的超越。毕淑敏笔下的女性不仅有主见,独立,尊严,不仅与社会,个体,生命的磨练,《不会变形的金刚》里,在母亲的眼中,还有什么比这颗孩子小小的心灵更宝贵呢,毕淑敏是个生活角色很丰富,特别是对于救死扶伤的,这与她行医20来年职业操守有关,怀着悲天悯人的心,在作品中也是在不断的自我救赎和救赎中整构社会地位,而毕淑敏小说通过对生命关怀的客观再现真实的生活面貌来阐述着生活中的困难,从而升华到对他人的救赎。在《不会变形的金刚》里表现了社会底层的主妇对自己人生的超越,尽自己的力量不断为孩子能更好的环境,用博大胸怀,和坚定的信念来救赎来确立社会属性,通过内心的冲突及对女性的生存和追问,来深度的呈现书女性真实中的生存状态,对于生命的关爱和对女性生命意义的思索,实现自己的同时也实现他人的精神救赎。[6]
特别是毕淑敏十六岁这样一个如花少女,在环境恶劣的青藏高原生活了十一年,对于有这样惊心动魄的毕淑敏来说,对于有在死亡边缘徘徊过的人来说,才使作者体验到生命的真正意义,胸膛里时刻跳动着“温暖的心”,时刻提醒她“满腔热情地注视着生活”,对于如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自己也会真诚的呼吁给人一点希望。也正是有这样的独特经验和豁达的胸襟在生活中影响深刻。
三母亲的尴尬回归
(一)、围城中的母爱
母亲在不知不觉中总是失去自己爱自己的能力,总把母爱和错爱混淆了,让我们看到的是母亲对于孩子的焦虑,不仅在家庭教育这个层面上,还有母子情感关系上,在《不会变形的金刚》里,母亲把自己能给孩子的一切尽可能的给他,为了买变形金刚,宁愿挨冻,
虽然孩子做错事,自己宁愿被丈夫挨骂,对于孩子一丁点的伤害母亲时刻都会焦虑着,究根刨底,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母亲望子成龙的心态,尤其是那些觉得自己混得不如意的母亲,几乎都会想,自己不怎么样,我的孩子一定要出人头地,弥补自己年轻时的遗憾,所以,《不会变形的金刚》里母亲竟然把自己平常生活的必须费用拿来换孩子长大后有一个美好回忆,即有玩具的童年,潜意识把儿子当做精神寄托,爱的错位和怜子之情极度扩展,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
在一定程度来说,在广泛层面上看,社会上人们的就业激烈,生存压力大,人们虽努力的生活结果并不是预期想的那么美好,社会上的保障水平偏低等等,人们在看不见的未来中只好加之于看的见培养孩子中,养儿防老。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传统的两性观念主流下,女性自觉的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因此母亲的视野所紧密关注的焦虑也是不足为奇了。母亲的温柔和多情,无私的奉献精神,不自觉的沦为传统文化的泥淖当中,为了追求世界美满,舍小我求大我,
(二)、不自觉的回归男性主义
毕淑敏十几年的荒江野岭生活,冷暖自知,特别是九十年代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很多女作家对女性主体做出了新的解释,毕淑敏也尝试超越男权制,而毕淑敏小说中的母性形象给人印象是顺从的,情感的,负有养育培育的责任,是家里家外的一把手,而父亲给人是坚强的,保护的,起决定作用的,其实这些就证明了男女间的不平等还是合理的,许多母性成为“受男权制熏染的女人,”就是在这种男权制下的价值和标准来提倡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7]
在《不会变形的金刚》,当儿子把别人大的变形金刚玩坏掉,母子俩惴惴不安的迎接家
里最主要的男人,听从被发落,父亲的判决决定孩子的处罚的轻重,即使母亲的偏袒也无法挽回父亲的火气,自己只能在孩子被打时尽一己之力来减轻孩子身上的疼痛。
所以我们看到毕淑敏在表达对女性的欣赏,对女性在一定程度的超越,呼唤女性意识,然而又不知不觉的回归到男性中心主义,未能清晰的指出女性主体的缺失,把对母性品质等同于宽容,耐心的培养孩子,尊从丈夫的决定,团结家庭,积极面对现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女性主体意识的主要内涵,同时又不自觉的陷入男权制下。即使她们负担重,但未能站在女性主义者深刻解剖缺失女性自主意识的深层原因,由此可见男权中心意识至今仍深入到人的内心,内化到毕淑敏这样作家,因此,女性有一定程度的超越,但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有待意识的觉醒。
结语
毕淑敏笔下的母亲对于孩子,尽心尽职,没有高贵的身躯也要有高贵的头颅,高贵的心灵来为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让我们体会到母性是如此的伟大,如此的无私。
同时,我们又看到毕淑敏笔下的母亲无意识渗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超越,坚强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做好自己的社会角色,爱孩子,到爱他人,实现了自我的超越,但又无意识的渗透着追求母性和独立的矛盾,母亲把孩子作为未来的寄托,对孩子的焦虑至始至终,失去了自己爱自己的能力,在家庭当中的男性权制依然存在,并没有刻意的去反抗男性权制,要达到男女平等这样的一个平衡,有待时日去深入觉醒。
参考文献:
[1]田媛:母爱主题和儿童教育的宏观考察与独特观照——《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的母爱
主题和儿童教育》.《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02).
[2]余玮.杨滢:《毕淑敏亲情故事里找到_成长密码》,中华儿女,2010年第12期.
[3]吴永恒:女性主义视界中的毕淑敏散文.[J].职大学报,2004,(03).
[4]浅论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5]毕淑敏小说
[6] 生命关怀视野下的女性话语多样性_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7]刘俐俐《“书写他者”的困境和批评的失语—— —论毕淑敏文
学创作及其现象》见《文艺争鸣》长春, 年第期 页至 页
[8]女性主义视界中的毕淑敏散文
[9]从觉醒到超越_论毕淑敏小说中女性的性别意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