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凹陷复1断块油气富集原因分析
2021-07-06
来源:乌哈旅游
2010年 天然气技术 Natural Gas Technology V01.4.NO.3 Jun.2010 第4卷・第3期 文章编号:1673—9035(2010)03—0007—04 江陵凹陷复1断块油气富集原因分析 潘泽雄潘磊闻涛 610041) (中同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四川 成都摘要 影响江汉西南缘油气富集的因素很多,其中尤其以工区内油气主要输导断层如谢凤桥断层、复兴场 断层和南岗F3断层表现最为明显。谢凤桥、复兴场等断层对油气运移具有双重作用,早期主要起通道作用,后期 则主要起封闭作用。后期封闭性的原因一是构造活动减弱,二是沿断层面发生的强烈矿化作用。这些断层的几何 形态和产状对油气运移路径有决定性影响,凸面断层使流线汇集形成垂向的优势运移通道,而凹面断层则使流线 向上发散,油气不易汇聚。复I断块ES8井和ES4—1井油气富集区位于谢凤桥断层断面凸出部位,而采穴断块 ES11—1井油气富集区则位于复兴场断层断面凸出部位,南岗1号断鼻位于南岗F3断层断面凸出部位,下步应积极 探索沙市组上段盐间盐下目的层的含油气性。 关键词 油气富集油气运移输导断层 白垩系红花套组江汉西南缘 中图分类号:TEl l2.12 文献标识码:A 1地质概况 江汉盆地西南缘位于江汉盆地江陵凹陷西南 全正确的…,从而使复I断块成为江陵凹陷唯一具 备(2~3)×10 t以上产能的白垩系油气田。 江汉西南缘的主力生烃凹陷是梅槐桥一牛头岗 部,构造上横跨江陵凹陷南部次凹带和万城一采穴 断裂构造带(万城断层以西地区)2个构造单元,地 层自下而上分别发育上白垩统红花套组(K h)、渔洋 次凹,主力生油岩是沙市组上段一新沟嘴组下段, 复I断块和采穴断块白垩系油藏、复I断块沙市组 油藏甚至谢凤桥断鼻盐下油藏均属它源性油藏,即 油气经过了或长或短距离运移后才在这些圈闭中聚 组(K:v),古近系古新统沙市组(Es),始新统新沟口日 组(Ex)、荆沙组(Ei)和潜江组(Eq),渐新统荆河镇 组(Ejh),新近系广华寺组(Ng)和第四系平原组(Q)。 从1997年至今,江汉盆地西南缘历经了12年的 油气勘探,目前已步入滚动勘探开发阶段,相继发 集成藏。因此,油气运移的指向及其优势方位是影 响江汉西南缘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41o 2断层与油气二次运移 断层与油气二次运移的关系应当分为两个具体 问题来讨论,一是横穿断层面的运移;二是沿断层 面的运移。横穿断层面的运移主要是决定于断层两 现了复I断块、谢凤桥断鼻、采穴断块和南岗断鼻4 个油田;纵向 发现了新沟下段Ⅱ油组、Ⅲ油组、 沙市组盐下、沙 油组、沙四油组和白垩系渔洋组 二油组、i油组、四油组及闩垩系红花套组等9组油 藏,形成了多套立体勘探的油气勘探层序;尤其是 2008年SK8—16井在复I断块白垩系红花套组,发现 了厚26.5 m、孑L隙度达18%的油层,2009年SK8—17 又在同一层位获得日产34 t的高产T业油流,实现 了该区油气勘探的又一历史性突破,也进一步证明 盘对接的岩性。如果是砂岩与泥岩对接,那么砂岩 中的油气将较难发生穿断层面的运移。如果断层两 盘是砂岩对接,则油气较容易穿断层面运移。沿断 层面运移的问题比较复杂,从理论上讲至少要有3个 先决条件:第一,断层两盘地层渗透率很低,横穿 断层面的运移难以发生;第二,断层面本身具有一 了笔者2005年所指出的白垩系下一步勘探方向是完 定的渗透率;第三,沿断层面上下必须具有流体势 收稿日期:20l0—03—1 8 作者简介:潘 雄(1965一),倾I ,高级r‘ ,从 油 j人然气地质勘探研究1.作 E—mail: xt23@126 c I, 天然气技术/ 7 第4卷 潘泽雄,等:江陵凹陷复1断块油气富集原因分析 第3期 梯度。一般只有当横穿断层面的运移受阻时,才可 能发生沿断层面的运移。如果沿断层面的运移也受 阻,这时断层才能真正起到封闭作用。可见,在三 维空间里断层至少要在两个方向上形成封堵才具有 封闭性,而只要在一个方向上形成通道就具有通道 性(图1)。由此看来断层的通道性似乎更为普遍 。 图1 横穿断层面与沿断层面运移示意图 在江汉西南缘,在谢凤桥断层和复兴场断层上 升盘沙市组和白垩系渔洋组发现了大量来自下降盘 的油气,这也说明谢凤桥断层和复兴场断层曾经起 到了很好的通道作用。而现今许多油气藏又是靠它 们封闭,这充分说明谢凤桥断层和复兴场断层对油 气运移的双重作用。我们推测造成谢凤桥断层和复 兴场断层后期封闭性的主因是沿断层面发生的矿化 作用。 江陵凹陷是一个高含盐的白垩系——第三系盆 地,由于谢凤桥、复兴场等断层断裂活动,引发深 部(如沙市组)高温、超压、高盐度流体向上释放, 与浅部下渗的低温流体相遇,两种温度、压力和化 学成分不同的流体相混合必然发生大规模的沉淀、 结晶、胶结和矿化作用并导致断层封闭(图2)15]。 3油气输导断层断面形态与油气富集区 断层是形成垂向运移通道最主要的地质条件。 断层的存在切断了由封盖层形成的侧向运移通道, 使油气转而发生垂向运移。但要形成垂向运移通道 断层面在两盘必须封堵,油气才能沿断层面垂向运 移。同样,断层面的几何形态和产状对油气运移路 径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凸面断层使流线汇集形成 垂向的优势运移通道,处于这种优势运移通道附近 的圈闭往往是油气最富集的地区;而凹面断层则使 \ \ 图2断裂活动流体释放与矿化胶结作用图 流线向上发散,油气呈漫散状态,不易富集(图3)15]。 在江汉西南缘,谢凤桥断层、复兴场断层是工 区内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它们沟通了下降盘 (梅槐桥一牛头岗生油次凹)主力烃源岩与上升盘主 力储层(白垩系渔洋组),从目前的油气藏与烃源岩 对接关系来看,横穿断层面的油气侧向运移和沿断 层面的油气垂向运移均发生过[1-4]o从谢凤桥断层和 复兴场断层平面展布特征来看,其断面形态很不规 则,并不是一个平整的断面,而是凹凸不平 】。谢 凤桥断层整体走向为北北东,但在复1断块东南部向 东急剧凸出;复兴场断层则是在鄂深1 l附近断面向 东南凸出(图4)。这种断面形态对油气沿断面作垂向 运移汇聚十分有利,位于凸出部位的圈闭可以吸纳 更多的油气(这一点对于油源不十分充足的江陵凹陷 来说尤其重要),从而成为油气最富集的地区。而其 他部位油气富集程度则相对较低,甚至没有油气聚 集。多年来的油气勘探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认识 规律,位于谢凤桥油气输导断层凸出部位的鄂深4 井、鄂深8井、鄂深14井、鄂深4—1井、鄂深6侧钻 井、鄂深6—1井及SK8—10井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油气 成果,其中许多井还取得了高产自喷工业油流,如 鄂深8井、鄂深4—1井、鄂深6—1井和SK8—10井 。 南岗I号断鼻处于南岗F3断层的上升盘,南岗 总第21期 天然气技术・勘探与开发 2010笠 ・油运移路径汇集 ・聚集趋势 (a)平面断层单元 (1,)【Ll_I面断层单元 (c )凸而断层单元(不久常见) 图3断层面的形状和产状对二次运移路径分布的影响图 图4江陵凹陷谢凤挢(左)、复兴场(右)断层断面图 F3断层断面具有向东南凸出的特征,类似于复兴场 断层鄂深11井部位,该断层断距较大,是盆地内重 要的油气垂向运移断层之一,尽管南岗I号断鼻新 沟嘴组下段因储层原因油气成果不如谢风桥断鼻, 但该构造应该是一个油气富集区,下步应积极向纵 深挺进,探索沙市组上段盐间盐下目的层的含油气 性(图5)。 4结论 1)谢凤桥、复兴场等断层对油气运移具有双重 作用,早期主要起通道作用,后期则主要起封闭作 用。后期封闭性的原因一是构造活动减弱,二是沿 断层面发生的强烈矿化作用。 2)断层的几何形态和产状对油气运移路径有决 定性的影响,凸面断层使流线汇集形成垂向的优势 运移通道,而凹面断层则使流线向上发散,油气不 图5南岗构造东西向地震剖面构造图 天然气技术/ 9 第4卷 潘泽雄,等:江陵凹陷复1断块油气富集原因分析 第3期 易汇聚。 油学院学报,2006,28(6):26—31. [9]陈波.江汉盆地西南缘万城断层的封闭性及其对油气成藏 的控制[J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28(3):1—5. [1O]陈孔拿,程志强,詹海军.江陵凹陷西南缘新生古储型 3)复I断块ES8井和ES4一l井油气富集区位于 谢风桥断层断面凸出部位,而采穴断块ES1 1~1井油 气富集区则位于复兴场断层断面凸出部位,这也是 复I断块油气富集的主要原因之一。 4)南岗1号断鼻位于南岗F3断层断面凸出部 位,尽管该构造新沟嘴组下段因储层原因油气成果 不如谢凤桥断鼻,但该构造应该是一个油气富集 区,下一步应该积极向纵深挺进,可探索沙市组上 段盐间盐下或白垩系目的层的含油气性。 参考文献 油气藏成藏条件[J].天然气T业,2004,(2):33—36. [11]尚保龙.江汉盆地西南缘江陵凹陷谢凤桥构造储层特征 分析[J].油气井测试,2003,12(5):26—28. [12]殷文洁,李慧.江汉盆地 垩一古近系储层盖层有利相 带研究[JJ.江汉石油职T大学学报,2005,18(4): 12—14. [13]卢明罔,童小兰,王必金.江汉盆地江陵『LrI陷油气成藏 期分析[J].石油实验地质,2004,26(1):28—30. [14]李群,吴慕宁,王必金.江汉盆地东部向垩系多源次生 成藏条件分析[JI_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25(1): 14—16. [1]潘泽雄.江汉西南缘向垩系下步油气勘探方向分析[J].中 扬油气勘查,2005,(2):29—37. [2].潘泽雄.江汉西南缘油气区带划分及评价[J].中扬油气 勘查.2004,(1):13—23. [15]蒋卫明,李建华.江陵凹陷复兴场地区地质结构与油气 成藏规律[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5,18(2): 4—11. [3]潘泽雄.江汉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分析[Jj.中扬油气勘 查,2005,(1):13—22. [16]胡华,夏胜梅,张光明.江陵凹陷白垩系油气勘探有利 区块分析[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4,26(增): l82—183. [4]陈波.江汉盆地西南缘二次生烃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4):557—562. [5]李明诚.石油与天然气运移[M].北京:石油T业 版 社,2004,143—153. [17]卢明 ,奄小兰.江陵凹陷新老第三纪间断面地层剥蚀 厚度研究….矿物岩石,2004,24(1):93—96. [18]邹家建,彭再兰.论中扬子油气勘探方向(以江汉盆地 西南缘油气突破为例)[J].中扬油气勘查,2003,46: l一9. 16 J Hindle A D.Petroleum migration pathways and charge con- centration;a three—dimensional model[J].AAPG Bulle— tin,1997,81(9)1451—1481. [7]陈孑L全.江陵 陷西南缘新生古储型油气藏成藏条件[J]. 天然气T业,2004,24(2):33—36. (编辑:胡应富) [8]陈波.江汉盆地白垩系油气藏特征 勘探潜力[J1.江汉石 鸣谢: 中国石油天然气与管道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海南中油深南石油技术开发公司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贵州赤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 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工程西南有限公司四川钻井分公司 陕西省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长庆钻井总公司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 华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海福建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管委会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 1 O/Natural Gas Technology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