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石拱桥》解析
《中国石拱桥》课文详细解析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①这句话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②引用古代神话有什么作用?)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段析】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呈弧形,其外形是十分优美的。
【品味】“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外形特点。
画线句,引用神话,既说明石拱桥的形状,又仿佛使人置身于神话的诗情画意中,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③用“不但……而且……”句式有什么作用?)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段析】写石拱桥总的特征: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出现的比较早。
第一部分: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品味】 “比较早”一词,表示的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因为石拱桥的出现没有准确、具体的时间,表现了说明文用语的讲究分寸。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④为什么提到“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⑤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
【段析】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品味】“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几乎”一词,强调了石拱桥分布广泛。
赵州桥横跨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
第 2 页
第 3 页
的说明方法共分四点来阐述赵州桥的特点,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品味】画线句通过确凿的数据,即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这一特点。
引用张嘉贞的话是为了说明桥的构造奇特。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不但……而且……还……”一句,具体解说赵州桥创造性的设计带来的好处。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引用名人赞语说明了桥的形式优美,同时也使人产生联想。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 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⑧最后两句话说明了赵州桥什么方面的特点?)
【段析】这一自然段交代卢沟桥的位置、修建卢沟桥的特点。
【品味】前四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修建的时代、长度、宽度、石拱数等,介绍长度力求精确,便于读者了解。
画线句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卢沟桥的坚固。
四个“有的”连用,描绘了石狮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这里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
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人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
第 4 页
北京的胜景之一。
【段析】这一自然段说明卢沟桥早就闻名于中外。
【品味】“推崇”“欣赏”两个词语,准确地写出了马可·波罗对这座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段析】这一自然段写卢沟桥的纪念意义。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段析】这一自然段写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品味】画线句运用设问把要说明的问题提出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一下子把握了本自然段的中心。
“首先”“其次”“再其次”,作者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 “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作者仅用几个字就概括了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语言非常精练。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形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段析】第三部分;写解放后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
第 5 页
义制度的优越。
【品味】“无数”是针对“两千年来”而言,“不少”是针对“解放后”而言,都说明所建的桥的数量之多。
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解放后建石拱桥的成就。 画线句对解放后我国石拱桥技术的继承、创造、发展做了具体说明之后,进一步指出社会制度的优越,把这篇说明文的思想性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答案速查:
①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说明石拱桥的形状,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③采用此递进句式,突出的是“而且”之后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突出桥的实用性。 ④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 ⑤赵州桥和卢沟桥“最著名”,最能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具有典型性。 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点。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则其他拱桥也有同样建筑的,所以按其特点的突出与否作为列举的顺序。 ⑦先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解说桥的各个构成部分。 ⑧形式优美。
考点精析:说明文阅读综合
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察越来越受重视,很受命题老师的青睐。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因此,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是考察的重点。说明文阅读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2、考查说明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析。
3、体会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考查说明顺序。说明顺序考查以理性思考为主,如《长信宫灯》的考查。如考题:“请写出选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种说明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这样看来,考说明顺序更注重理性思考。
考察说明文相关知识点的考题,考点2和3出现的几率比较大。解题时要熟悉各种说明方法的表现形式,做题时要读懂运用方法的具体说明内容,尤其是术语必须准确(举例子,具体准确;列数字,科学准确;作比较,鲜明地突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生动形象),组织答案要注重格式。
第 6 页
例题印证
哈尔滨老火车站
佚 名
①哈尔滨老火车站是城市创建初期最早修建的几座大型建筑之一。1899年10月,在今哈尔滨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1903年哈尔滨老火车站站舍始建,1904年旅客候车室即迁入新站舍。
②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它位于南岗区、道里区和道外区三个主城区的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由车站街(今红军街)、铁路街(今曲线街)、松花江街及医院街(今颐园街)相交而成半圆形的广场,交通便捷。这个半圆形广场视野开阔,便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建筑。每当广场上鲜花盛开,繁茂的树木成为衬托建筑的绿色飘带,建筑优美而舒展的丰姿则尽现眼前。
③作为火车站建筑,从功能上看,其平面布局比较严谨而合理。建筑由一二三等候车室、中央门厅及处于最右端的中国人候车室等五个大厅构成,围绕着这五个大厅分别布置了售票室、行李房、服务员室、警察室、站长室、小卖部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总面积为1619.78平方米。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门厅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其它几个候车室通过门厅联系在一起,成为流动而连续的空间。
④哈尔滨老火车站建筑立面设计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独特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曲线装饰的运用上。一眼望去,建筑通体的曲线装饰令人目不暇接——曲线的门窗、曲线的墙墩、曲线的女儿墙甚至曲线的车站名称,犹如各种曲线的海洋。这些曲线的弧度富有变化,如一首乐曲,跳跃着,盘旋着,时而高昂,时而低回。
⑤驻足于哈尔滨老火车站之前,你会发现,建筑的每个细节都是那样生动奇异,整个建筑舒展而大方。可惜的是1959年火车站扩建时老站舍被拆毁了,它迷人的风采已随风而逝。
(选文有改动)
1.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
第 7 页
方法)
(1)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 ( )
(2)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 ( )
答案:(1)列数字 (2)作比较
周庄的桥 佚名
①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它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②水镇之古,古在水。围绕全镇有澄湖、白岘湖、淀山湖、南湖和三十多条大小河流,镇上有四条主河道,因此周庄自古有“水乡泽国”之称,总面积36平方公里。圆圆小镇,四面环水,宛如漂在水面上的一朵睡莲。周庄人家,因水而筑,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周庄的水,源远流长,波光粼粼的“井”字形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
③水乡之美,美在桥。周庄是水的世界,狭窄的青石板街道两侧,错落有致的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民居,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富安桥、双桥、贞丰桥等古桥,将老镇连为一体。周庄的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最古老的一座是富安桥,修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桥身四周都建有桥楼,并且保存完整,这在江南水乡十分罕见,另外,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
④而周庄的双桥,则是一首立体的诗。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它为“钥匙桥”。这两座石桥,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最
第 8 页
能体现古镇神韵。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只只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
⑤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多幅作品,在纽约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所属的画廊展出。当年11月,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故乡的回忆》高价购下,并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次年,这幅油画又成为当年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钥匙桥不是钥匙胜似钥匙,它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⑥从此,周庄在恬静地沉睡了千年后,以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旖旎风情。 1、阅读选文③~⑤段,思考作者在介绍周庄的桥时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2、选文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一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案:
1、逻辑顺序。【判断说明顺序】
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庄地形的特点。【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3、不能,“大多”是限定副词,表示不是全部的桥都建于元、明、清三代,去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品析说明文的语言】
类题解答技巧
试卷中经常考查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引用等。
1、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
一是区别“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四种说明方法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述方法。“作比较”在议论文中称之为“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在记叙文中称之为“对比”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打比方”在议论文中称之为“喻证法”。“举例子”在议论文中称之为“例证法”。
第 9 页
二是区别“下定义”“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作诠释”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解释说明。
2、(1)重点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考虑。解释某个术语、概念或事物,一定要对这一术语、概念或事物的前后语句认真分析,找出有助于答题的语句,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个代词的前面几句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
①对应词答题法。比如“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常”对应 “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解题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时,答题时就可以用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答题: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四步答题法。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式作结。
关于《中国石拱桥》的创作
茅以升
《中国石拱桥》一文,是1962年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散文,后来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几年来,有不少中学教师来信或来访,向我反映课堂讲授中的一些情况。教育家叶苍岑教授也曾为本课备课的问题和我四次通信征询意见。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部分转载于有关语文教学的刊物中。现行语文课本,采集了各个方面的文章,知识面无比广阔。从我接触到的中青年教师中,深深感到他们对讲授中的每一篇范文,是那样字斟句酌地认真研究,一丝不苟。这种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最近,郑州《教学通讯》编辑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谈中学语
第 10 页
文课文》,要我谈谈创作经过。作家这个称号,我不敢当,但由于上述情况,借此机会,回忆一下撰写此文时的构思活动,如果对广大语文教师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自是有益之举。
首先,本文写的是中国的石拱桥。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观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的知识面。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则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其次,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一评价,几乎和20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6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第 11 页
再次,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许有一处败笔。自从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过硬本领,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赵州桥的栏板,卢沟桥的石狮,都以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中国石拱桥在艺术方面一个可取的传统,对于现代石拱桥装饰也还存在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石拱桥》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中国石拱桥》一文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来被选入中学课本,作者作了修改。
本文所写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是独拱石桥和联拱石拱桥的杰出代表。 作者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2.文题诠释
《中国石拱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所作的一篇介绍我国
石拱桥的说明文,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典型范例,用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介绍了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主旨
第 12 页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赞颂了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4.内容解读
本文先概括介绍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又进一步讲到中国石拱桥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了许多惊人的杰作中的两个代表——赵州桥和卢沟桥;最后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5.结构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首先说明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一般到特殊,顺序合理。本文可分三部分,具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第一部分(第1—3段):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8段):具体分别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典型事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9-10段):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赵州桥:非常雄伟 设计巧妙 制造奇特
分: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
卢沟桥:年代久远 结构坚固 建筑优美
总:成就与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写作特点
(1)说明顺序恰当,层次分明。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进行说明的。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例如“由一般到特殊”: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具体)、卢沟桥的特点(具体)。又如“由整体到局部”:“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整
第 13 页
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个拱圈拼成……”(局部)。再如“由先到后”:“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时间顺序)。
(2)选材具有代表性。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重点记述的赵州桥和卢沟桥,都是闻名中外的石拱桥,它们充分反映了中国历史能工巧匠的高度智慧,是杰作的代表。加之一为单拱,一为多拱,更能说明中国石拱桥富于创造,形式多样。
(3)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语言准确,行文灵活。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特点则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且两例可以互相对照和补充。列数字为“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间略窄宽9米”;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至21.6米”,比喻为“虹”“人间天上的桥”等。
(4)语言准确、严密,说明严谨,且生动、富有文采。语言的准确、严密 主要在运用词语上,如在第一段的三句话中,分别用了“桥”“拱桥”和“石拱桥”这样三个不同的词语。“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这里用“桥”表明在古代神话中把彩虹当作由此岸人间通向彼岸天上的一种建筑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这里用“拱桥”准确地抓住了拱桥和虹在形象上的共同特征。又比如说“旅人桥”“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这里运用了“可能”表估计,用“有记载”表确实存在,用“最早”表示程度,使整句的意思既准确又严密。如“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修建于公元605元年“左右”;“几乎”与桥面平行。上面一些“概数”的运用,虽是“约略”之意,列数字起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再如修饰语的准确:“其中最著名的当首推河北省的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桥”,语言的准备、严密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肃的科学态度。
本文语言在准确的基础上还生动、富有文采:主要表现在恰当运用比喻、引用赞语和必要的描写上。文中对石拱桥的比喻很多,集中起来是比作两种事物:一是虹,一是弓。这两种事物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又便于对石拱桥在建筑上的特点给予形象的说明。如把石拱桥比作虹,就有“卧虹”“飞虹”“长虹卧波”“长虹饮涧”等不同说法;虹和桥又互作
第 14 页
比喻,这就使人对石拱桥的优美形式有更加生动的了解,甚至一想到它们就仿佛置身于神话之中。
7.重点段落解析
①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②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③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④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⑤由于各拱相联,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⑦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⑧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⑨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
惟妙惟肖。
【赏析】
①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这11个石拱的排列,大拱的左右的两个石拱不是两两对应,文中说“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可见拱桥长度不是一一对称的,这样写是作者核实了每个拱桥长度以后所作出的结论,列数字精确,说明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②“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一词用得准确,并不是肯定与河面平行,更符合事实,突出桥面平坦,设计的巧妙。
③这段文字的最后一句对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这一句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这样描写不但能生动形象使读者对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有具体的感受,而且使文章富有色彩。
理贯辞达,简朴淡雅——读《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作者于简朴的说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处处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赞美,对祖国悠久文化和新社会制度的歌颂,十分感人。全文简朴淡雅,理贯辞达,不失为说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从全文的结构来看,这篇文章采用了有总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说明石拱桥的外形、结构和功用;接着,用例证说明和特征说明的方法,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分别说明它们的独特构造和高度艺术水平;最后又综述解放后我
第 15 页
国桥梁事业,尤其是石拱桥的新发展。以文章主体即介绍两桥的部分而论,总是以桥的地理位置、修建时代和功用,直说到桥的每一具体特点及其作用。全文条分缕析,井然有序。这种明晰的条理,是客观事物自身各种关系的如实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对所说明对象的深刻明白的认识。
简朴固非易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石拱桥》一文于简朴说明之中融入描绘,于条理之中富于变通。例如,文章开头一段介绍石拱桥的外形,先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一句,极简洁而形象地点明石拱桥的外形特色;然后,紧承“就像虹”三字,从古代神话和我国诗人作品中,进一步说明“雨后彩虹”和拱桥之间的联系,并把拱桥比作“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风景图,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不同于一般干巴巴的说明文字,分明是一段优美的写景散文了。
“稳”而多“变”,文字方显得洒脱。这从本文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层次布局中可见一斑。介绍赵州桥,着重说明它“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时间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点说明,介绍其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术。而介绍卢沟桥,除了一般说明它的修建年代、坚固等情况外,则更侧重在介绍艺术上的价值和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的纪念意义。这样,于“大同”之中显现“小异”,于平稳之中又见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滞的弊病。
条理清晰,富于变通,说明描写,相互交融,使人感到简朴之中含蕴着淡雅的韵趣。这是《中国石拱桥》一文的一大特色。
《中国石拱桥》在语言运用上的简朴,突出表现在洗练、明快上。作者以严肃的科学态度,或说原理,或引古籍,或举数字,或作比喻,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全文语句十分简短、明快,读来自然上口,毫无佶屈聱牙之感,真如古人所说:“信笔写出,无一字一句吃力,却无一字一句率易。”可谓简朴之至。
然而,简朴绝非浅薄鄙俗之谓。细细品读全文,处处可见作者笔力功夫之深。请看:为了说明“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我
第 16 页
国南北朝时的《水经注》上的记载以作证明,令人信服。为了介绍赵州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作者似乎是信手拈来,举唐朝张鷟的话,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一下子勾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把人带入一种优美的境界。介绍卢沟桥上的石雕狮子,作者饶有兴味地写道:“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好像把一头头狮子陈列于读者眼前,使人有呼之欲出之感。介绍知识的说明文,能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确实不是易事。我们说《中国石拱桥》简朴而不失于浅薄,更多是指它言简而意赅。请看全文最后一段。这一段寥寥二百多字,既要收束全文,又要介绍解放以来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成就,容量很大,文字却很经济。首句“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既与文章开头照应,又一笔收拢了全文的主体部分。然后从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各种桥梁转到“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紧扣住全文题目。接着,以云南长虹大桥、双曲拱桥和最大孔的拱桥三例说明,最后归结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如水到渠成,十分自然而有说服力。
作者这种寄严谨工巧于简朴自然之中的功夫,在遣词炼字方面也很突出。如介绍赵州桥的成就,用“著名”;介绍其历史,用“最古”;说明其外形,用“横跨”“雄伟”“雄姿”;介绍其施工技术,用“巧妙绝伦”,无一字不自然贴切。宋代朱熹曾说过:“作文字须是靠实,说得有条理。”惟有理解,始能靠实。大散文家王安石也曾说过:“理解者,文不期工而自工。”《中国石拱桥》一文,之所以能如此简明朴实而又妙趣横生,绰约多姿,“理解”“靠实”确实是很重要的因素。
最后还要着重说一点。古人论文,讲“气”、讲“理”、讲“情”、讲“神”。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清人刘大櫆《论文偶记》中说:“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这几句话,说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能力等与文字简朴之间的关系。作者茅以升同志,是新中国的老一代桥梁专家,身经两种迥然不同的社会,毕生从事于我国桥梁事业和教育工作。解放前,他主持设计建造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我国群众至今引以为豪;解放
第 17 页
后,参加设计和建造了不少更大更新的桥梁,为我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从毕生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为此而骄傲、自豪,又加之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具有高度的文化素养和丰富而渊博的桥梁学方面的知识,这就使得这篇说明文写得情真意切,理贯辞达,立意简明而情蕴其中。我想,这才是《中国石拱桥》写得如此出色的根本原因。
(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拓展阅读:绍兴品桥
朱晓平
江南水乡绍兴,除有名山、名水、名园之外,还有堪称全国之最的古桥大观。桥点化了水乡风情,在人们眼中成了另一道景观。
绍兴多桥,据清光绪年间的《绍兴府城衢路图》标记,仅府城内就有桥梁229座,平均每平方公里31座,其桥梁密度比欧洲的威尼斯高出45倍。据1990年的一次调查统计,全市拥有各式桥梁10355座,其中明清时代的石桥700多座,堪称全国之最。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曾有诗曰:万古名桥出越州。
绍兴的石桥多为古桥。年代久了,就有故事。
桥头有卖纸扇的小摊,扇面蝇头小楷,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是东晋的“南下干部”,任会稽内史。从宅第到官廨,每天都要走过这座小桥,见桥堍头老婆婆的六角竹扇难卖,有心要做件好事,拿起笔就要在扇上题字。老婆婆怕内史涂坏她的扇子,一把夺过:你在上面涂了墨,扇子还会有人要吗?羲之微笑:非也。我题过字的扇子,易售不说,还能卖个好价钱呢!拗不过王羲之的一脸真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老婆婆将信将疑地让王羲之在扇子上面题了字。说来也怪,一大串题过字的扇子,不一会就被抢购一空,有的人甚至还多给了几文扇钱。老婆婆高兴得合不拢嘴巴。得陇望蜀,第二天开始,她就每天堵住内史要求题扇,桥从此得名为“题扇桥”。
光阴易逝,东晋以后,沉寂几百年的绍兴又变得喧闹起来。又是一次中原皇室的逃难和迁徙,南宋小康王高宗驻跸越州,更府名为“绍兴”。绍兴一时显为南宋的都城。虽然与中原文化有过数次融合,但绍兴文化一直保持着自身固
第 18 页
有的地域特色。湖水清冽,山峰俊秀,语言雅致,老酒醇厚,女子沉鱼落雁,民风文质彬彬,随便踱进一处僻巷台门,都会听到一曲依依呀呀的越剧,信手拈来一块断砖残瓦,就能翻出一段文人墨客的雅韵轶事。
南宋遗事,到今天已浓缩成一座石桥。这座石桥有个美丽的名字,但我寻访的脚步却滞缓沉重。
因诗人陆游“伤心桥下春波绿”诗句得名的“春波桥”,刻录着陆游与唐婉爱情故事的全部数据。陆游与唐婉曾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两人迫于陆母之命离异后,曾邂逅于绍兴城东南隅的沈氏园内。唐的后夫赵士程借故回避,为陆唐提供叙旧的空间。当时唐婉仅21岁,三人都属豆蔻年华的青年,气度却雍容绅士。陆游填《钗头凤》一阕,山盟海誓却落花流水而无可奈何。唐婉步陆游原韵,也填一词,声声泣血。分手未几,唐即哀怨死去……
越地多水,越人善事舟楫,越地多桥,越人善筑桥梁。遍布城乡的五千多座桥梁确实能为绍兴赢来“桥乡”的美誉。从结构上来说,绍兴的石桥大致有梁桥、拱桥、组合式桥三种类型。梁桥平实,以蜿蜒数里的古纤道桥、宋代的八字桥为代表;拱桥飘逸,又可分为折边、半圆、马蹄等形状,其中的折边桥,在国内其他地方很难见到,如城内的拜王桥、广宁桥、谢公桥等,就很为桥梁专家青睐,成为研究的标本;组合式桥雄伟,一般都建在较宽的河流上,拱梁结合,闻名遐迩的有泗龙桥、松陵念眼桥和樊江念眼桥,三桥都有二十个桥孔,长虹卧波,蔚为大观。这许许多多的桥梁,有的造型简洁,轻盈如驭水欲飞的仙子,有的古朴浑厚,葛藤倒垂,慈祥如一位耄耋老者,有的仅一石横铺街河,踱过桥排闼进去,里面庭院深深,厅堂画轴,桌椅俨然,原来小桥为一户人家专用。踏访在绍兴这座古桥博物馆中,不能不为古人巧夺天工的造桥技术所折服。
绍兴河道纵横,水网密布,水域形状各式各样,名称有江、河、湖、池、汇。地形河流这位考官,专爱给学生出一些高难度的试题。
稽山河由南向北,无名河自西往东,三街于此交错,三河在此相汇。八字桥就建在这水陆枢纽上。《嘉泰会稽志》载:“八字桥在府城东南,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可知桥始建于宋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年)。现桥下西侧第五根石柱刻有“时宝佑丙辰仲冬吉日建”10字,复可知桥重
第 19 页
修于1256年。八字桥主桥东西走向,两边副桥南北延伸,空间上共有三个层面五处出口,连接三条道路。桥洞近水处一个层面,供纤夫在桥下拉纤;副桥桥面又是一个层次,南北行人只需上到这一层就可往来;主桥桥面最高,只有东西交通才需踏过这一层。八字桥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桥梁,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空间层次的巧妙运用,已具有现代立交桥的各种元素,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立交桥”也就当之无愧。
建造八字桥的工人,应是心智体魄综合素质十分健全的考生。
八字桥南北百米内有古广宁桥、东双桥相互烘云托月,古风依依。傍晚的八字桥笼罩在一片斜阳之中。伫立桥头,沿河鳞次栉比的民居一眼望不到头。居住在老街的人们已经结束一天的劳作,有的隔河拉着家常,有的在河里浣洗衣服,有的围着一张小桌正在晚餐。美仑美奂的江南风情,在这里依然演绎得有板有眼,浑然天成。
绍兴有许多以桥命名的镇村,柯桥、下方桥、夏履桥、周家桥……散落在鉴湖水系中这些数不清的小镇,往往以一河一街、一河两街为主要格局。岸上店铺,河道交通。公路未通的年代,货物集散都走水路,当地民谚用“一千根撑杆(竹篙)”来形容柯桥的繁荣,一点也不夸张,而今天的柯桥已建起了亚洲最大的“中国轻纺城”。平凡的镇村常有不平凡的故事。1952年的一天,鲁迅夫人许广平到中南海周总理家作客,周总理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很认真地对许广平说:“我应该叫你婶母呢!”原来,周恩来和鲁迅(周树人)的周氏根脉,都出自绍兴的周家桥村。
梅雨江南,出门总要带一把雨伞。“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这是人们形容安昌古镇的诗句。安昌镇在鉴湖水系的下游,街河并行,一竹一丝,河上横跨十七座石桥。也许是离开城市远些,小镇人的生活依然像一曲江南丝竹的小唱,舒疾有致,平静如门前流水。去的那天,雨丝绵绵。石板小街上保留有旧时的雨廊,能为沿街店铺免除风雨之苦,也为行人省去了撑伞的麻烦。从镇东到镇西,一座一座拾级而过,不多不少,正好一十又七座石桥。绍兴俚语“无桥不成市,无桥不成镇,无桥不成路”,句句都能在安昌得到诠释。
小镇有不少与桥有关的风俗。小镇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是到桥头聚堆聊,这一风俗在绍兴一带大概源远流长。位于城里闹市的小江桥,桥栏里还凿有精
第 20 页
致的石椅,专供人们休闲憩息。早市未落,长桌条凳的茶馆里早已热闹非凡。喝茶的人以镇上人居多,也有不少四乡八村的农民。这几年到小镇拍电视、搞采风的人很多,小镇人对外来游客已习以为常。我进去坐下后,一点没有影响人们的谈兴。捧着一只粗大的茶碗,茶客们讨论的却是伊拉克的炮声和股市涨落的行情,断断续续的谈话中甚至不乏对大势的预测和研判。不过据说更精彩的要到夜晚。夏夜燠热,桥头成为露天“沙龙”。携一壶浓茶,占一个合乎身份的位置,历史地理,文学政治,奇闻趣事,没有讨论的主题,只管百花齐放,只管百家争鸣,出格一点也没有关系,劳累一天后的情绪释放,人人都恪守着“不足为外人道”的纪律。这样直到北斗西移,河风凉起时踅回家去,才能睡个囫囵好觉。天亮醒来,又是抖擞的一天。
安昌还有迎亲过桥的习俗,这可能由绍兴城里“出嫁过三桥”的旧习演变过来。旧时绍兴人嫁女儿,新娘坐的花桥一定要在城内的福禄、万安、如意三座桥上去绕一圈,其用意大约是为了讨取吉祥平安的彩头。现在安昌一带仍保留有腊月成婚的乡风。农历十二月,正逢小镇一年一度的“水乡腊月风情节”,人们争相舂年糕、灌腊肠、扯白糖、晒酱鸭、做米酒……以最质朴的情感,迎接远道而来的亲朋好友。三里长街成为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而吹吹打打、穿街过桥的迎亲队伍,就成为节日里一道最别致的景观。“新娘子”远远未到,桥上桥下已候满人群,争相一睹新娘的芳容,或者评一评嫁奁的厚薄。别人的婚姻与己无关,无关的婚姻最引人关注,风俗如此。
《绍兴府城衢路图》记载,绍兴城内当时共有33条河流,229座桥梁,到现在保存完好的,尚不下半数,且有不少已被列为省、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学者专家在对绍兴现存的古代石桥做文化层面的研究,称之为桥文化,这应该是一件幸事。桥文化有丰富的内涵,石雕、民俗、典故、文学……其中的桥联,读来就颇有趣味:
“一声渔笛忆中郎,几处村酤祭两阮”,远处传来的鉴湖渔歌,让人想起汉时的蔡邕;近村飘动的杏色酒旗,至今悼念着晋代阮籍、阮咸叔侄。柯桥一带流传有汉代蔡邕柯亭制笛、吹笛的故事。蔡邕是汉代的音乐家,善鼓琴又擅长乐器的制作,贬官时曾避难柯桥,见椽竹采而制笛,吹之果然声韵悠扬。嗜酒的阮咸曾在今天的阮社居住。荫毓桥去柯桥、阮社两地不远,桥联因景生情,
第 21 页
把余音绕梁的音乐故事,放浪形骸的名士行迹,渔舟唱晚的鉴湖胜状,统统推敲压缩进十四个文字当中,真可抵得过一篇洋洋千言的散文。民间的传说要作专门的考证,上佳的老酒,则确实盛产在鉴湖之滨。笛声已无处寻觅,绍兴黄酒倒飘洋过海,成了宴席中删之不去的程序。还有更耐人寻味的对联。泗龙桥横卧鉴湖一曲,长达百米,镌刻的桥联是“忍三分心和气平,退一步天宽地阔”,与今天 “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交通警示语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看作是绍兴人处世的一种态度。
不过,桥梁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建筑,一旦被进行考古式的研究,也就表明原有的价值正在逐步消失。过于田园牧歌,过于节奏舒缓,过于一唱三叹,石桥文化的这些特征,有很多农耕经济的色彩,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中,慢慢淡作背景,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石桥决不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抹去。奔波久了,在石桥上坐一坐,就像一个在烈日下挑着重担跋涉已久的行人,在凉亭中歇一歇,便会生出更多前行的力气。
石桥是人文的凉亭。
第 2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