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609219 U(45)授权公告日 2018.07.13
(21)申请号 201720918099.2(22)申请日 2017.07.26
(73)专利权人 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100000 北京市海淀区翠微路12号6层
1单元602(72)发明人 张雷刚 罗晓青 刘光磊 王立建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
责任公司 11237
代理人 祁献民(51)Int.Cl.
E04H 6/08(2006.01)E04H 6/2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 附图6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57)摘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涉及交通工具配套设施,能够提高存取
电车效率。包括:车库外围、出入口、多层停车架、
梯井及升降装置,所述出入口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上,所述停车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库外围内壁上,所述停车架另一端悬空朝向所述升降装置运行轨迹设置,所述电梯井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梯井中,所述升降装置设有多层第一载车平台。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医院、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工厂及公共停车场。
CN 207609219 UCN 20760921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库外围、出入口、多层停车架、电梯井及升降装置,所述出入口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上,所述停车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库外围内壁上,所述停车架另一端悬空朝向所述升降装置运行轨迹设置,所述电梯井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梯井中,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多层第一载车平台;
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立柱,所述升降立柱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两端设有第一导块或第一导轮,所述第一导块或第一导轮设于所述第一导槽中,所述第一载车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导块或第一导轮与所述第一导槽配合能沿所述升降立柱上下直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的相邻两层第一载车平台的距离至少与所述出入口层高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架上设有第二载车平台,所述第二载车平台能在所述停车架上作水平直线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的3所述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车平台与所述第一载车平台采用穿插配合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架每层至少设置一排。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梯井中,所述旋转装置上设有第三载车平台,所述第三载车平台与所述出入口所在层地平面平齐,当所述升降装置不工作时,所述第三载车平台与位于顶层的所述第一载车平台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载车平台相互穿插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载车平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错开设置的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载车平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错开设置的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上设有限位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度为0~18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库外围上设有多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对应设置一台所述升降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运行轨迹一侧或两侧设有所述停车架。
2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
1/6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工具配套车库,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现有停车泊位数量难以满足日常需求,造成停车难、停车乱的现象,特别是在城市核心区,停车矛盾更为突出,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地上、地下空间资源,改善周边环境,开发建设立体停车设施逐步得到认可和支持。
[0003]在众多类型的立体车库中,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因其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耗能低、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现有的垂直升降式立体车库由于采用单层载车平台升降结构,必须将先放进去的车辆送到指定停车位后返回出入口,再重复上述过程送后来的车辆,使得存取车效率低。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能提高存取车效率。[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6]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包括:车库外围,出入口、多层停车架、电梯井及升降装置,所述出入口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上,所述停车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库外围内壁上,所述停车架另一端悬空朝向所述升降装置运行轨迹设置,所述电梯井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梯井中,所述升降装置上设有多层第一载车平台。
[0007]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立柱,所述升降立柱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两端设有第一导块或第一导轮,所述第一导块或第一导轮设于所述第一导槽中,所述第一载车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导块或第一导轮与所述第一导槽配合能沿所述升降立柱上下直线移动。
[0008]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的相邻两层第一载车平台的距离至少与所述出入口层高度相同。
[0009]可选地,所述停车架上设有第二载车平台,所述第二载车平台能在所述停车架上作水平直线移动。[0010]可选地,所述第二载车平台与所述第一载车平台采用穿插配合结构。[0011]可选地,所述停车架每层至少设置一排。[0012]可选地,所述车库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设置于所述电梯井中,所述旋转装置上设有第三载车平台,所述第三载车平台与所述出入口所在层地平面平齐,当所述升降装置不工作时,所述第三载车平台与所述顶层第一载车平台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载车平台相互穿插配合。[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载车平
3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2/6页
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错开设置的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载车平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错开设置的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上设有限位结构。[0014]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度为0~180°。[0015]可选地,所述车库外围上设有多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对应设置一台所述升降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运行轨迹一侧或两侧设有所述停车架。[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包括:车库外围,出入口、多层停车架、电梯井及升降装置,所述出入口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上,所述停车架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库外围内壁上,所述停车架另一端悬空朝向所述升降装置运行轨迹设置,所述电梯井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梯井中,所述升降装置设有多层第一载车平台。通过在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多层第一载车平台,当等待存取多辆车时,不需要一辆车存取完毕返回出入口再进行下一辆车的存取,可通过所述多层第一载车平台同时从出入口存取多辆车,减少了车辆平均存车时间,提高存取车效率。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主视图;[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左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出入口层俯视图;[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俯视图;[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第二载车平台俯视图;[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载车平台俯视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的主视图;
[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存取车工作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进行详细描述。[0027]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0028]参看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适用于医院、工厂、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等需要停车的场所,包括:车库外围1,出入口2、多层停车架3、电梯井4及升降装置5,所述出入口2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1上,所述停车架3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车库外围1内壁上,所述停车架3另一端悬空朝向所述升降装置运行轨迹设置,所述电梯井4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升降装置5设置在所述电梯井4
4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3/6页
中,所述升降装置5设有多层第一载车平台6。
[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垂直升降立体车库,通过在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多层第一载车平台,当等待存取多辆车时,不需要一辆车存取完毕返回出入口再进行下一辆车的存取,可通过所述多层第一载车平台同时从出入口存取多辆车,减少了车辆平均存车时间,提高存取车效率。
[0030]参看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库外围1可由各种建筑结构材料构筑,例如,钢筋、水泥及砖,或者采用轻型钢架与夹芯板搭建;所述车库外围1的形状可根据场地形状确定,其车库外围形状的设置要保证能充分利用场地面积,尽可能提高场地利用率;示例性地,所述车库外围1形状可设置为圆形或其他已有形状的组合。当所述车库场地较大时,可将所述车库外围围成的空间内分成若干部分,优选地,在所述车库外围上设置多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对应设置一台所述升降装置,在所述升降装置的运行轨迹一侧或两侧设有所述停车架。通过将较大场地的停车库内部分割成若干部分,并在每部分上设置一台升降装置,每台升降装置对应的车库外围位置设置一个出入口,相应地增加了车辆存取口,可有效减少排队等候取车的人数,提高存取车效率。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切具有升降功能的设备,例如液压叉形升降机、导轨式升降机或丝杠升降机或者采用悬吊式升降机等。示例性地,所述升降装置采用悬吊式升降机时,可在所述车库顶层设置电机,采用钢丝绳或链条悬挂所述第一载车平台,通过电机的转动实现第一载车平台的升降;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立柱7,所述升降立柱上设有第一导槽,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两端设有第一导块或第一导轮,所述第一导块或第一导轮设于所述第一导槽中,所述第一载车平台通过所述第一导块或第一导轮与所述第一导槽配合能沿所述升降立柱上下直线移动。所述升降立柱7可采用四周一体式结构,还可采用两侧独立式结构,示例性地,当采用四周一体式结构时,可利用所述立柱的一侧或两侧的空间设置成所述停车架3;当采用所述两侧独立式结构时,停车架3与所述立柱单独设置。示例性地,当所述车库外围1为圆形时,所述升降装置位于车库外围围成的空间中心,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还设有旋转机构,所述停车架3一端固定在车库外围1内壁上,另一端径向朝向所述升降装置上下运行轨迹线设置,所述升降装置将车辆提升到指定层停车架高度,通过旋转机构调整到车辆合适放置方向并存储到相应的停车架上。当所述停车架为一排时,所述升降装置还可以设置在所述车库外围围成的空间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举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具体实现方式是为了帮助公众理解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其他可实现方式的排他性限制。[0031]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在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设置搬运装置,将车辆在所述停车架3上存取,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设有第一滑轨或第一导轮,所述搬运装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配合运动的第二导轮;或者所述车辆搬运器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轮配合运动的第二导轨。通过搬运装置在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的往复移动来实现车辆在所述停车架3上的存取。参看图1及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停车架3上设有第二载车平台8,所述第二载车平台8能在所述停车架3上作水平直线移动。这样当第一载车平台升至某层停车架高度时,第二载车平台通过水平移出配合升降装置存取车辆,能有效提高存取车效率。优选地,所述第二载车平台与所述第一载车平台采用穿插配合结构。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设有一端开放的通槽,则在所述第二载车平台上设有一端悬空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能从所述通槽中穿过,当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升到某一层停车架3略高的位置时,所述第二载车平
5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4/6页
台从所述停车架3中朝向升降装置运行轨迹一侧移出到所述第一载车平台6的正下方,此时所述第一载车平台缓慢下降,通过所述通槽穿过所述支撑臂继续下降,若第一载车平台上载有物体,则会落在所述第二载车平台,第二载车平台移动进入所述停车架中,完成物体存放到停车架3上。参看图4及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设有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载车平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错开设置的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上设有限位结构,用于防止车辆在所述第一载车平台及第二载车平台上滚动滑落。所述限位结构具体实现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设置挡板、挡销等,但是这些限位结构是增设零部件,相应地会增加成本;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上设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弧度为0~180°。所述弧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上表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对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自身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不需要另外增设零部件,不仅使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具有对物体的支撑作用,还能够利用其自身结构防止物体滚落,对物体有效限位。优选地,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上还设有限位元件,用于限制所述上下运动的行程,保护升降装置碰撞到极限位置。[0032]参看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作为一可选地实施例,所述车库还包括旋转装置9,所述旋转装置9设置于所述电梯井4中,所述旋转装置上设有第三载车平台10,所述第三载车平台10与所述出入口所在层地平面平齐,当所述升降装置5不工作时,所述第三载车平台与所述顶层第一载车平台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且与所述第一载车平台相互穿插配合。所述旋转装置具体布置方式有很多种,参看图7所示,示例性地,所述旋转装置9可以为在所述电梯井4底部设置转轴,将所述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旋转装置上的第三载车平台上;还可采用其他实现方式,参看图1及图6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三载车平台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电梯井位于出入口层地面上,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第三载车平台的连接处设有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载车平台连接;当升降装置5不工作时,所述第三载车平台与升降装置上的最顶层所述第一载车平台相互穿插拼接成一个平整平面,该平面与出入口所在层地平面平齐或略高,当有车驶入出入口中时,车辆直接开到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与所述第三载车平台组成的平整平台上,所述第一载车平台沿所述升降立柱7略下降一定高度,使得所述车辆完全由所述第三载车平台支撑托起,第三载车平台在所述旋转装置的带动下转动180°,使车头朝向出入口,这样可使在取车时,车辆直接可以开出出入口,而无需再调头;当车头调整好方向后,所述第一载车平台升起,托起所述车辆底部上升,将所述车辆送到指定层停车架。需要说明的是,该举例只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不能理解对本实施例技术方案排他性限定。优选地,所述第三载车平台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板错开设置的若干相互间隔的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与第三载车平台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三支撑板穿插设置拼接成一个平整平台。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上设置的相邻两层第一载车平台的距离至少与所述出入口层高度相同;必要时,可略高于所述出入口层高,这样才能够使所述第一载车平台各层协调地工作,准确地使所述载车平台与所述出入口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保证车辆顺利出入,提高存取车效率。[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库可根据场地要求设置成全地上、全地下或一部分地上与一部分地下使用,所述出入口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方便出入车辆的位置,所述出入口还设置有门禁装置,车库的使用者需要有相应的门禁卡才能打开出入口的门,示例性地,在使用
6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5/6页
车库时,可通过给使用者发放门禁卡或绑定身份证号,将所述门禁卡与相应车牌号码关联,当使用者用门禁卡刷门禁时,车库内安装的自动控制系统会根据门禁卡号获取相应车牌号的车辆,并自动存取在停车架上。车辆停放在哪一个停车架上是随机地,系统会自动送到空停车架上,这样随机停放车辆可有效避免一对一造成的停车位资源闲置浪费。此处只是对门禁装置进行举例说明,还可以使用其他识别装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车库对于重列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依然适用,所述重列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即在电梯井一侧或两侧布置多排停车位,以往取远离电梯井的车辆时,先将紧邻电梯井的车辆临时停放到就近空车位,之后再将远离电梯井位置的车取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垂直升降立体车库,由于升降装置设有多层第一载车平台,可将紧邻电梯井的车临时停放到上层或下层载车平台上,之后再将远离电梯井位置的车辆取出,多层第一载车平台可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可提高重列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取车效率。[0035]参看图7所示,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对其中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立体车库存取车过程作一描述如下:[0036]存车过程:所述升降装置顶层第一载车平台与出入口地面平齐,车辆驶入出入口停放在所述顶层第一载车平台上,所述第一载车平台沿所述升降立柱略下降一定高度,使得所述车辆完全由所述第三载车平台支撑托起,第三载车平台在所述旋转装置的带动下转动180°,使车头朝向出入口。
[0037]待顶层第一载车平台上的车辆稳定地停放好之后,所述升降装置上升,使下层第一载车平台与出入口地面平齐,将另一车辆停放在所述下层第一载车平台上,所述第一载车平台沿所述升降立柱略下降一定高度,使得所述车辆完全由所述第三载车平台支撑托起,第三载车平台在所述旋转装置的带动下转动180°,使车头朝向出入口。[0038]所述升降装置上升到指定停车层高度,对应停车层停车架上的第二载车平台横移至升降装置各第一载车平台下方,升降装置向下降落,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从所述第二载车平台穿插而继续下落,车辆落到所述第二载车平台上。[0039]载有汽车的第二载车平台横移回停车架上,所述升降装置下降到出入口层,完成一次停车。
[0040]取车过程:待取车停车架上的第二载车平台横移至所述升降装置运行轨迹线上,与此同时,所述升降装置上升,所述第一载车平台从所述第二载车平台中穿插而过,将第二载车平台上的汽车托起。[0041]第二载车平台横移回停车架,载有汽车的第一载车平台随升降装置下降到出入口层。
[0042]汽车出库,完成一次取车。[0043]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
CN 207609219 U[0044]
说 明 书
6/6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8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6页
图1
9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附 图
2/6页
图2
10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附 图
3/6页
图3
图4
11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附 图
4/6页
图5
图6
12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附 图
5/6页
图7
13
CN 207609219 U
说 明 书 附 图
6/6页
图8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