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前 言
一、什么是写作:
写作,是写作主体心灵的倾诉与传达,是以语言为媒介展露内心秘密的过程。从哲学上看,写作是作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劳动;从心理学上看,写作是作者内心能量的升华与外化;从信息学上看,写作是对信息进行编码、压缩、整合,并且通过文章的形式固化下来的信息处理过程。总之,写作是人和生存方式,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二、写作与阅读关系:
阅读是通过一切文化载体去吸收信息、接受前人智慧、思想,与整个文化历史对话的过程,是心灵沟通的过程。从哲学上看,阅读是主体由外而内的吸纳与重构过程,是建构阅读者自我心灵结构的过程;从信息学是看,阅读是读者对外在信息解码、重组、整合为新文本的过程。从文章学上看,阅读是读者通过文章表层探究深层思想情感,学习语言一个重要方式与路径。
写作与阅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前提,互为结果。写作是阅读的必然结果与终极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本前提和内心启动。阅读的升华和发展就是写作。
三、学习写作的意义
1、写作是人类交往的基本工具
人的存在就是一种语言存在。人是一种主体存在,是一种主客体辩证统一存在。人的文化存在方式就是语言与符号。
审美境界是人类精神存在的化境。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构成的世界是现实 的对应。文学是语言审美结果,最高的审美境界是语言符号构筑的境界。语言符号与其它媒介如线条、色彩、声音等相比,具有间接性特征。作用于人的感官整体,时空限制较少,故而更为倚重于人的主观创造性。
2、写作是人类交往的方式与工具
交往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活动,交往的本质意义就是自由,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审美。因之,交往的本体论落脚点就是语言。语言在此又分为两种:一是口头语与行为语(包括身体语言),即时性、短暂性;二是书面语,文献性、永恒性。人通过语言交抑换生存信息、接受文化熏染、达成心灵沟通、获得生活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3、写作是人类文化承传的重要方式
文化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总和,是凝聚在生活表象深处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等一切观念的总和。
语言是人类文化承传最基本的符号载体。写作是文化保存最基本方式,是文化承传最重要手段与方式之一。
4、写作是训练思维最基本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思维和语言有同样久长的历史。”恩
格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列宁“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
写作是语言锤炼过程,也是思维磨砺最佳方式
抽象思维:概念、判断、推理;归纳、演绎、概括。
形象思维:想象、体验、共鸣;
第一章:新闻报道写作
第一节:新闻与新闻报道
一、新闻的词源考察
1、中国古代:唐初文人孙处玄“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尉迟枢《南楚新闻》,主要集中为宫廷秘闻。
2、英语新闻一词News,north北方,east东方,west西方,south南方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苏格兰记者詹姆士在1423年首次使用新闻一词。
二、新闻与新闻报道定义
1、新闻定义之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之二: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变动的信息。
2、新闻是报道;新闻是信息;报道是形式,信息是本质。
3、新闻学意义上的新闻定义应该表述为:新闻是一种信息,是传达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
4、新闻报道则是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的新闻。
第二节:新闻本源与叙事寓意
一、新闻要素
传播学中传播要素: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48年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论述了传播结构与功能。在传播的结构上,拉氏提出五个W,即谁(Who),传播主体;说了什么,即(Says What),传播内容;通过什么渠道,即(In Which Channel),传播媒介;对谁说,即hom),传播对象;产生什么效果,即(With what Effect),传播效果。在传播功能上,拉氏指出了环境监控、社会协调、文化承传三大功能;后来社会学家赖特补充了提供娱乐功能。
这里要注意与新闻学中的五个W区别开来,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新闻学的五要素,也有称之为六要素,即在五要素基础上加一个过程要素。
新闻五要素并非平分秋色的,有时根据需要突出其中的某一项或二项要素。如:
【突出人物因素】:据新华社桂林6月22日电,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上坐总统专机从上海抵达桂林,进行他中国之行的第四站访问。
【突出地点因素】:吐鲁番消息:一向以“火洲”著称的新疆吐鲁番将通过“西水东调”水利枢纽工程解决用水紧张难题。通过该工程,吐鲁番流域内五条河流的水资源将得以平衡,将不再受制于水资源短缺的困扰。
【突出事件因素】:成都消息:都江堰鱼嘴工程1300米处将建拦水大坝,2600年前李冰父子心血将毁于一旦。
二、新闻事实与叙事寓意
1、新闻事实指向新闻的客观性
客观性的内涵 选择中立: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超然事外:记者在事实叙述中超越于事外;零度叙事:记者对事实不作任何评价、不发表观点、看法。
如何抵达客观性完整:西方称为“多维背景材料”;平衡:对所报道事实,在社会上存在多种或两种对立意见时,报道者应该让各方都有表达机会,且机会均等,篇幅、时间等方面不能偏袒一方;语言非情感、中性:零度写作;非价值评断:纯新闻,对国际新闻、经济信息等新闻,完全要超越价值评断,不发表意见,不作议论。
引语运用:大量引用具体材料,引用所采写到的原话,原材料。
2、叙事寓意指向新闻的价值性
叙事寓意的根源:央视1993年5月,一个由体制外从业人员、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和巨额广告共同打造的早间新闻类节目──《东方时空》出台,节目被有意无意地区隔为三个空间:《东方之子》圈点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精英;《生活空间》为庶民的平凡、甚或艰难的生活寻求生存的意义;《焦点时刻》沟通前二者(以政治、经济、文化精英的视角对庶民实施「关怀」)。《东方时空》在整体上获得了巨大成功,1998-2000年的年度收视率分别为2.07%、2.11%、1.98%。一年后的1994年4月1日,脱胎于《焦点时刻》的《焦点访谈》诞生,成为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的又一个中国电视神话,其中1998年年平均收视率为27.48%。换言之,《焦点访谈》成了近1/3中国电视观众每天晚饭后的一项生活内容。
1996年5月17日,作为《焦点访谈》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延伸,周刊型栏目《新闻调查》隆重登场,节目以对「社会的关切」、「制度的建设」为选题的方向,以深度报导的形式对重大社会新闻事件进行调查和评说,成为央视的一大名牌栏目。
第三节: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一、客观性
从本源上说,新闻是一种变动的事实信息。但世界的客观并非世界原本的物质状态,而是一种主观认识结果。只能说是接近事实本真面目,而非纯粹物象。
从受众上说,新闻是一种客观的叙事信息。知情权与非典,《南方周末》与张文康新闻发布会。
从认识论上说,新闻传播是一种复杂、作用于人们认识过程。传播本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解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走形。例如晋公子重耳亡命记中关于“土块”的不同认识;再如小小说《街头》故事中传播的走形。一者,新闻本身是经过记者主观选择、采访的结果,必然打上主观烙印。二者,记者的认识水平与能力有差异,新闻客观性取决于记者的认知。三者,记者本身的立场、观点、视角不同,导致对新闻认识结果迥异。
因此,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是主观真实基础上的客观真实。
二、真实性
新闻报道的主客观范畴;新闻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记者的采访本身就是一个主观过程,有综合、整合、分析、筛选主观性;由于不同记者的立场、观点、视角不同,新闻报道存在着真实的差异。
新闻又是客观的,客观事实是第一性的,没有客观事实的真实就没有新闻真实;新闻反映特点决定了新闻是客观对象的主观映象,通过记者对客观事实的陈述,方才能成为新闻报道,其间涉及到一个复杂的主客观、主客体作用过程,因而,新闻的真实是客观真实基础上主观真实。
新闻真实性具有客观规定性,其理由有,没有客观事实,就不可能有新闻报道的真实。新闻报道必须与客观事实相统一、吻合,否则就是非真实的。而且,新闻永远是第二性的,
必须受第一性的制约。
例如,《中华新闻报》2001年7月21日,《不该如此愚弄百姓》报道了西安《百家生活报》在7月9日一版“富平发生一起特大家庭惨案”(肩题),正题为“老母猪吃掉一岁半男童”,副题为“刘老汉毙猪杀妻服毒自杀”假新闻;
三、公正性
新闻内容在本质是一种信息,其传播的受众从根本上说是公众。公众是新闻全家人主体,而新闻的客体则是特定群体、公众的利益和社会公共事务,其本体是什么呢?其本体是公众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与态度总和。而这种态度是社会性,在社会心理学上“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喜欢或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情感、倾向性和信念中表现出来。”
因此,必须考虑到新闻的公正性。
四、全面性
五、时效性
六、立场性
新闻立场性实质上应该表现为新闻内在的价值性,即公共伦理、自由人权等基本理念。
立场不同完全得出不同新闻效果,如对蒋介石去世这一新闻事实,1975年《人民日报》在一版下角发表一则短消息,不足百字,题为“蒋介石死了”,很客观,字体也很小;台湾《中央日报》则在一版发一大字标题新闻,详尽介绍了蒋的生平。何也?立场不同而已。
七、艺术性(技巧性)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体裁
第一节:新闻报道体裁的演变
新闻体裁与消息的演变
人类新闻报道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新闻体裁发展史。意大利威尼斯手抄新闻14-15世纪;法兰克福新闻书1588年-1620年(荷兰人);周刊、周报、日报兴起17世纪初,相当于我国明末清初;广播电台电磁波新闻,1895意大利人马克尼发明电报,开始传播新闻。
新闻专电的出现是消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成熟的标志。消息是一种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作简要、迅速的报道。它是新闻的主体,报纸的主角,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新鲜性、公开性、叙述性等特征。
消息分为一事一报的动态新闻与多角度综合报道的综合新闻等。
深度报道兴起:
深度报道从综合新闻发展而来,是20世纪30年代逐渐出现并成熟的一种相当于述评新闻的体裁。
述评新闻是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夹叙夹议,围绕着新闻事实分析、评论,从而来议
论评价新闻事件的性质,或者揭示事件的发展趋向的新闻体裁。央视的“新闻背景”和“新闻调查”“法庭内外”就是一种深度报道。
新闻述评则以论为主,以新闻事件为实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论述和表明观点是其要旨。
通讯的演变
通讯是一种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经验、成果、工作甚至于社会自然风貌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体裁。较之消息,通讯更新、更奇、更形象、更具体。
新闻特写演变
新闻特写是从“文艺特写”发展而来,因与文学创作中的“报告文学”相混淆。
新闻特写与“文艺特写”的学术区分。
第二节:新闻报道体裁的类型
一、消息
消息的定义:消息是一种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作简要、迅速的报道。它是新闻的主体,报纸的主角,具有真实性、时效性、新鲜性、公开性、叙述性等特征。
消息又称新闻,是一种传递迅速,文字简明的事实信息,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消息的特点是快、实、新、短。
消息的分类:动态消息、综合新闻
也有教材将消息分为:动态新闻、经验消息(典型报道)、综合消息、述评消息和社会消息等种类。其中除了述评消息被我们的教材划入深度报道外,其它都属于消息。
1动态新闻:纯新闻,国内外最新动态新闻。
2典型报道:经验消息,某一地区、部门或单位经验或教训。
3综合消息:综合、全面、概括反映一个时期、一个地区情况、动态、成就、问题的新闻。
4述评消息:采用夹叙夹议方式,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或问题的新闻。介于新闻与评论之间。
动态新闻举例:一般一事一报,以迅速简洁的方式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新动态为特征。内容单一,简明扼要,时效性强,六要素全。如2001年10月10日《解放日报》刊有一则新闻,“中国深受‘东突’危害,唐外长重申反恐立场”。这是一则动态新闻,发表后引起很大震动。
综合新闻举例:一般是对一事件或同一类事件的多侧面归纳综合报道,主要反映动向、成就、问题等。
二、深度报道
1、解释性报道
侧重于揭示和说明新闻事实原因和结果,着眼于“新闻背后的新闻”,向读者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事件含义和社会影响,以及事件发展展望。重大题材,如国际、国内政治社会等大问题,经常运用大量新闻材料。如新华通讯社1999年8月18日《‘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是一则优秀解释性新闻,获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即对诺查丹马斯大预言作出报道。此文导语中先叙述了8、18平静一天过去的事实,然后补充解释了诺查丹马斯预言和日本五岛勉的书,接着用了法国里昂天文台、五岛家乡、英国天文台美国新闻官、北京天文台等专家教授的一系列事实和观点,分析解释了天体正常、预言破产的现实。
2、述评性报道
“关于新闻的新闻”,在报道事实的同时,夹叙夹议,分析评说,新闻综述、新闻展望、新闻分析等均属于述评性新闻。如关于波黑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方面的述评性新闻很多,报纸上经常有。央视白岩松、董倩主持“新闻评论”就属于此类新闻。如《南方周末》2002、10、17《亚洲版“9·11”的符号意义》;《23年视野中的江泽民访美》均属此类报道。
三、通讯
通讯是一种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经验、成果、工作甚至于社会自然风貌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体裁。较之消息,通讯更新、更奇、更形象、更具体。
通讯是比消息更为详尽和形象报道典型人物和客观事物的新闻体裁,以叙述、描述为主,兼以议论、抒情等表达式,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形象性和完整性等特点。
通讯的特点:
新闻性:必备客观性、真实性,材料真实而外,要生动、典型和新鲜。
典型性:有生活原型,达到个性与共性、普遍与特殊统一。形象性:动用除虚构以外的一切文学手段,打动读者。
完整性:人物通讯要全面立体地反映人物的经历、言谈、思想,给人以全面真切感觉。
通讯一般分为纪实性通讯、新闻故事、访问记、散文体通讯等。
纪实性通讯中又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四种。
《南方周末》所刊载的通讯一般都是具有深度、述评性的事件或人物通讯。可选择讲解。《吕日周真相》“一个具有极强符号意义的改革者的沉浮悲欢;一个力图挑战“潜规则”的市委书记的现实处境;一种体制内变革的可能路径选择”。
四、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一般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可采用文学创作中除虚构以外的一切手段。《南方周末》2002、10月左右发表的系列报道《三峡:无法告别》,就是优秀的新闻特写,其中有些篇目写得比散文诗还要感人。
第三节:新闻报道体裁分类的依据
一、新闻报道体裁区分的主要依据
1、表现手法:
消息一般称为纯新闻,故而无主观意见、态度、情感,基本上都是叙述;
深度报道也以叙述为主,但可有适当描写,即描述性较强。
通讯可以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但各有侧重。风貌通讯就描写、抒情较多。
新闻特写细节描写较多。
⑴、口吻与人称:消息和一般通讯采用第三人称较多;访问记可采用第一人称写。
⑵、结构布局: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通讯则结构灵活自由,可按事件发展过程写,可按平列式或纵列式结构写。
二、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在篇幅上:消息短;通讯长。
在表达方式上:消息以叙述为主,基本无其它手法;通讯可用除虚构外的一切文学手段。
在人称称谓上:消息只能第三人称;通讯可第三、也可第二、第一人称。
在语言上:消息简单朴实、一般不用修辞手法;通讯可用修辞、可修饰,以增强感染力。
文一:体操世锦赛单项决赛展开
董震获吊环金牌
本报天津10月15日电(记者吕恒文)在这里进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今晚开始了10个单项决赛。来自天津的选手董震不负众望,勇夺吊环比赛金牌。在团体和全能比赛中一直状态低迷的俄罗斯选手,今晚有上乘表现,他们夺走了今晚决出的另外四项比赛的金牌。(选自《中国日报》1999年月10月16日)
文二:天津小伙真棒
——记勇夺世锦赛吊环金牌的董震
本报记者 吕恒文
静静地悬垂在两条钢丝上的吊环,引起了天津观众的极大兴趣。因为今晚参加这个项目决赛的八名选手中,有一名中国国家队的选手董震,他就是“咱们天津人”。
董震这次得以入选中国体操队进入世锦赛主力阵容,与他在吊环这个项目上的实力突出有很大关系。在资格赛中,他在这个项目上的得分就排在八名决赛选手之首。由于中国男队在全能决赛时意外失误,今晚的单项决赛,教练组希望董震不受外界干扰,稳定发挥,
拿下这枚金牌。
晚9时30分,当现场解说员报出“董震”的名字时,全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第五个出场的董震稳住情绪,手握双环,成十字水平,再接向后翻成倒十字,整套动作连环巧妙,标准到位,编排独特,最终得到了9.775分,当董震稳稳地落地后,无论是他身边的教练,还是现场的观众,都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大家知道,这枚金牌已属于董震了。
22岁的董震是中国队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大的。苦练体操多年,是天津世锦赛给了他一战成名的机会。董震今天的成功,源于他的实力和难得的自信。正如他所言:“我的力量和连接经过这么多年的苦练,可以说是处于世界前列,只要不出重大失误,以一颗平常心去参加角逐,就一定能够赢得比赛。”
天津体育馆的万名观众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走上领奖台的天津小伙董震表示祝贺。这掌声代表着一个共同的心愿,激励着董震向2000年悉尼奥运会挺进。(选自《中国日报》1999年10月15日)
第三章:消息的基本构成
第一节:消息的新闻标题
一、新闻标题的独特性
1、消息新闻标题与文学作品标题之别
消息新闻标题直接、朴实、一语破的;文学作品标题含蓄、曲径通幽。如慧特曼诗歌《我歌唱我带电的肉体》,郭沫若《女神》。
2、消息新闻标题与通讯标题之别
消息新闻标题动态性强;通讯标题可动可静。
3、消息新闻标题多行性
消息新闻标题一般由主标题和辅标题组成。
主标题也称正题,字号大,居主位,是主要事实或观点。
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引题在上,字号小,故而又称肩题、眉题,作用在烘托、引导、说明、渲染;副题是置于主标题后的次要标题,作用在补充、注释。
单行题一般均为实标;二行题必须一实一虚,实“突”出事件要素,虚可增强感染力。
二、消息新闻标题构成
主标题与辅题
正题与引题、副题
虚标与实标
如:正警风 得民心 树形象 ——引题、虚
广东警方实行“阳光工程”——主标题、实 《人民日报》2001、3、28
逃避责任 众怒难平——正标题日欧对布什反对《京都议定书》反应强烈——副题 《参考消息》2001、3、31
在新闻写作不断创新的今天,有时还出现“提要题作引题”写法。这种提要引题一般可提供背景材料、介绍主要内容、突出新闻事实等作用。如:最近,媒体不断披露校园体罚的问题。如玉溪市北城镇夏井小学老师罚学生吞七只苍蝇;武汉市东西湖区某校五年级学生戴龙林被体育老师掐脖子扇耳光;等待。人们不仅要问: 校园“体罚”何时休?————《长江日报》2000、11、13日
再如:安排在正标题下面者
在1990年8月到1991年1月海湾危机中,我驻约旦大使章德良奉中国政府指示,成功地组织了大规模的撤侨活动,将我派驻伊拉克、科威特等地劳务人员及华侨7800人安全转移。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次撤侨活动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紧急撤侨:一个不能少》——2001、3、22《参考消息》
甚至于还出现了两段文字间夹引一个正标题的写法。
三、消息新闻标题制作原则
1、贴切传神:《南方周末》曾刊文“我是寡妇我怕谁?”
《中国青年报》曾刊文“先天下之骗而骗”
《信息日报》“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山水之间也”
《参考消息》2000、12、26美国华纳 时代在线——引题
终于拜了天地——主标题
2、突出要素:《北京晚报》赌公款 赌手枪 赌青春——引题
攀枝花出了个豪赌“警花”——主标题
3、简练生动:《参考消息》2000、12、6裁决不利 戈尔命系加州高院 胜券在握 布什难掩喜悦之情
四、消息标题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参考消息》2000、12、26美国华纳 时代在线——引题 终于拜了天地——主标题
2、巧用借代:红色的警告 黑色的咏叹 绿色的悲哀(报道大兴安岭火灾)
3、巧用比拟:遭到空袭48小时后 巴格达:平静之中气难平(《参考消息》2001年2月)
4、巧用对比:《参考消息》2000、12、6裁决不利 戈尔命系加州高院 胜券在握 布什难掩喜悦之情
5、巧用摹拟:飞天伏群芳 碧水映明霞(《中国青年报》1996年7月29日)
6、巧用反复:喜喜喜 娘家频添回门女 新田改行教师纷纷归队(《湖北教育报》1993年5月8日)
7、巧用顶针:权力金钱美色关 关前落马一批官
8、巧用对偶:梁祝声中彩蝶起舞 紫衣陈露轻揽铜牌(《深圳特区报》1998年2月10日)
9、巧用设问:潜艇没长眼? 美称将全面调查核潜艇撞船原因(《参考消息》)
10、巧用回环:峰高不显峰 流大不滞流 全国春运圆满结束(《经济日报》2001年2月)
11、巧用引用: 会翁之意不在会,在乎山水之间也 (《信息日报》)
12、巧用熟语:心急吃不得热豆腐 (《羊城晚报》1996年8月2日。
第二节 消息头
一、消息头定义
消息头是正规消息的标志,主要有“讯”“电”两种形式
二、“讯”与“电”区别
讯与电只是传递手段上的区别,而在本质是一样的。
讯,主要指通过邮寄、书面递交形式向报社传递新闻报道。
电,主要指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形式向报社传递新闻报道。一般由发布新闻通讯社、地发布新闻地点、发布新闻时间和发布新闻形式组成。
三、消息头作用
1、 文体特殊性
2、 版权独有性
3、 消息来源性
4、 新闻单位形象性
第三节:新闻导语
导语定义: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后面,由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新闻导语是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特有的标志。
导语作用:1、最简洁地反映出新闻要素。新闻的要点与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传递何种信息;2、最简洁地确定新闻基调。导语写出新闻的基本格调与舒展程度;3、最精彩地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导语要抓住读者,激起读者阅读欲望。
新闻导语写作基本要求:
1、巧语开篇:《南方周末》2002年12月5日《从大历史角度看上海》:中国历史上城市由小变大、由大变小是极频繁正常的事,是经济与民间决定的,不是官员决定的。
2、凸出核心:《南方周末》2003年5月8日《走向共和内幕故事》:4月,一部名为〈走向共和〉的电视剧引起了全国电视观众的注意。该片为孙中山、李鸿章、慈禧、袁世凯、光绪、康有为等塑造了创新的影视形象。
3、突出新奇:《南方周末》2002年12月5日《“大上海”核聚变》:陈正书,上海经济史权威,当他把花白的头从书堆里抬起,发出的预言震动了记者:“上海从来就是个大上海的概念。上海有元朝以前包括苏松太、杭嘉湖。历史将重演,2050年上海将以长江为内河,那时候大上海也许根本就不叫上海了。”陈先生不知道的是,在他安静的书斋里外,他的预言似乎正在喧闹的世界中应验。
4、简明生动:
5、引人入胜:《南方周末》2002年10月17日《吕日周真相》:2000年2月,在山西省体改委位置上坐了整整10年之后,55岁的吕日周获得了可能是他官员生涯的最后一次机会:出任长治市委书记。
新闻由头概念与寻找新闻由头方法
1、新闻由头:指在时效上、或内容上较为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
2、寻找新闻由头方法:由近及远法;现场观察法;避旧出新法。
新闻导语类型与写作要点
1、叙述型导语: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台大哲学博士动物园扮老虎险坠狮口)
2、对比式导语:合众国际社报道35届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与朝鲜队对抗赛消息:25年前,美国与北朝鲜在现在的大同江畔巨大的平壤体育馆矗立的地方互相射击与投弹。 星期四晚上,两国两次正面对抗。这次使用的武器是乒乓球拍,互相打给对方的是赛璐璐球,战场是第25届乒乓球锦标赛的赛场。
3、描写型导语:特写式(细节描写式)、见闻式(场面描写式)
4、议论型导语:引语式导语、设问式导语、评论式导语、提问式导语
5、评论式导语:布什政府没有形成全面对华政策,危险!(《参考消息》2001年3月28日)
6、提问式导语:武汉2000年度消费投诉十大案例中,涉及种子的就有两件。时下又是春耕播种季节,我市经销的种子状况如何?(《武汉晚报》2001、3、14《革除“证”出多门现象》)
第四节:新闻躯干
定义:新闻躯干,在一般的新闻写作学著作中称为“正文”、“新闻展开部分”、“新闻主体”,本教材将消息的导语后部分定义为“新闻躯干”,取义于英语“Body”(巴地),指消息后的新闻正文部分,具体展开新闻的背景与主干内容。
功能:●解释深化导语:具体展开新闻导语中的内容,即新闻的背景材料与细节。●补
充新闻事实:补充新闻导语中未展开的要素。
新闻躯干写作要求:
取材围绕核心主题:
叙事具体充实完整:新闻事实需要细节;新闻躯干回旋空间大;新闻躯干可叙述、描写、引语并举;新闻躯干可构建阅读兴奋点。
行文曲折生动有致:
结构起承转合自然:
第五节:新闻背景
一、新闻背景的定义
广义:广义新闻背景是指整个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具有三方面含义:一是大时代背景;二是新闻直接背景;三是消息、新闻提供者背景。
狭义:一般指新闻报道中的消息与新闻的直接背景,即怀新闻人物与新闻事实发生发展过程直接相关的背景材料。
二、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与作用
1、衬托对比性材料:合众国际社报道35届乒乓球锦标赛美国与朝鲜队对抗赛消息:
25年前,美国与北朝鲜在现在的大同江畔巨大的平壤体育馆矗立的地方互相射击与投弹。
星期四晚上,两国两次正面对抗。这次使用的武器是乒乓球拍,互相打给对方的是赛璐璐球,战场是第25届乒乓球锦标赛的赛场。
2、注释说明性材料:一般是些社会、科学、历史知识性的材料,补充之后可以增加新闻的深度厚度、力度等。如对里根儿子失业这一事实的新闻价值的认识。
3、分析解释性材料:
三、其作用有:
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2. 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具有可读性。
第六节:新闻结尾
什么是新闻结尾
新闻结尾,一般地说,就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严格地说,就是指新闻(消息)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或强化新闻内容,出现在新闻最后的一段或一句话。
新闻结尾的方法
常见方法
1、自然结尾:《羊城晚报》报道中国女排新闻;新华通讯社科技新闻1999年8月18日《“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严俊的话来结尾。
2、拾遗补缺:背景性补充、要素性补充。塔斯社《救救蛇》
3、卒章见义:直接点明主题。《一张营业证解决了十三口人生活》;《中国青年报》2000、11、21《选不上委员当常委》,报道浙江省嵊县县委书记罗鉴宇,调绍兴市供销社书记不就,市委委员落选,后升任常委宣传部长。被查处,判死刑。结尾直接点题。
4、别开生面:宕开一笔,补完题蕴。如《吕日周真相》结尾。《厂长负责制使优秀厂长脱颖而出》结尾。再如,《美利坚合众国演义》载,威廉·伦道夫·赫斯特以750万美元,在19世纪下半叶纽约的七家报纸中起家的故事,制造新闻,他的《美国日报》报道:“布隆克斯动物园管理员与老板吵翻了脸,他们决定把所有的猛兽笼子打开,作为强烈抗议,这样,狮子、老虎、狗熊、大象纷纷获得自由……谁也不知这场戏剧该如何收场”,其结尾放在报纸的17页角落:“以上云云,,都是本报昨晚编辑部同仁在讨论一动物园出了乱子、跑上纽约大街后的一种假设。”
新闻结尾的注意问题
1、 要紧扣主题,2、 忌画蛇添足;
3、 要以叙为主,4、 忌空泛议论;
5、 要顺势而行,6、 忌草率收尾;
7、 要简洁有力,8、 忌拖泥带水;
9、 要发人深思,10、忌味同嚼蜡。
第四章:新闻的结构形式
新闻结构形式有四种:
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式结构;3、悬念式结构;4、并列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有五:1、它打破了写作的常规,不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安排层次段落,而是按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写作顺序;2、它要求把最重要、最精彩的新闻事实放在消息的导语中,而其他事实也是按照先重后轻、先主有次来安排的;3、它往往采用部分要素式导语,即在导语中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一两个要素;4、对事件过程的叙述比较概括,各段文字都很简练;5、各段之间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倒金字塔结构的好处是:1、要利于快速组织写作;2、有利于编辑和读者了解新闻的全貌。不足在于:对某些非事件性新闻、有人情味的新闻就不太适宜了。因此它适合用来写突发性新闻,写作时要注意各段之间的衔接和逻辑递进关系。
时间顺序式结构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它适用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它的优点是条理清晰,现场感强。它的缺点是:1、开头太平淡,往往不能吸引人;2、消息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淹没在冗长的叙述中。
悬念式结构是把倒金字塔式结构和时间顺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导语,巧妙地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它的优点是: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适用于那些以戏剧性见长的新闻事件,如亲历记、现场目击记、新闻故事等。
并列式结构是开头有一个总括性的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并列关系。并列式结构适用于经验式、公报式的新闻报道。
新闻结构的形式有很多,不论采用何种新闻结构,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根据新闻本身的特点来选择确定新闻结构形式;2、要统筹兼顾,上下贯通;3、要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句式最好要短些,每段也以一两句话为宜,这样在版面上疏密有致,便于读者有选择地阅读;4、要赋形定势,匠心独运。
第五章: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一篇报道的主旨。它解决的是报道要表达什么,反映什么的问题,是整篇报道的灵魂。
新闻主题的特征:
1 新闻主题是客观性与观念性的统一。
2 新闻主题基于事实,高于事实。
3 新闻主题既有集中性,又有丰富性。
新闻主题的选择和确定:
1 审时度势,根据手中所掌握的材料的特点,以及最能恰如其分的反映实际情况的角度确定最佳新闻主题。
2 新闻主题的选择要因人因事而异,但总的原则应是不落俗套,独辟蹊径。
3 选择新闻主题要兼顾读者的阅读心理,要选择读者最关心的内容,与读者利益关系最近的内容或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内容作主题。
4 选择主题要注意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5 选择主题要注意现实针对性。
新闻主题的提炼方法:1 追根究源法 2 对比联系法 3 见微知著法
第六章:新闻材料
一 新闻材料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映和记载的总称。
二 第一手材料指那些记者直接接触新闻事实时所得到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记者从当事人或者目击者那里得来的材料是第二手材料。
三 新闻材料的鉴别:1 材料来源;2 材料的性质;3 材料形成的时间;4 材料产生的原因与条件。5 对同一内容不同材料进行分析、比较。
四 新闻材料的选择原则:1 要选择真实的材料。2 要选择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3 要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
第七章:新闻语言
一 新闻语言指的是“新闻作品”的语言,它以使用者的本民族规范化了的语言为基础,又以新闻报道的特殊要求加以改造,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方面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
二 新闻语言既要遵守祖国的语言规范,又要富有时代气息。
三 新闻语言的基本特点:(03年已考过,只简单看一下即可。)
1 准确:1)注意词义差别;2)要推敲词语的感情色彩;3)要讲究“立言得体”。
2 具体、清晰;通过阅读新闻,读者的头脑中应该形成对于事实的图像,新闻要突出事实而不能全是概念、说教和感情抒发。新闻报道用于就要讲究具体、形象,你描写具体细腻一些,读者得到的印象也就真切一些。你的报道若是形象生动,那读者就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一般。
3 生动:1)要尽力寻找有特色的字眼。2)注意长短句搭配,有节奏感。3)要多使用形象化语言。4)注意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5)多用动词。6)交替适用记叙、描写、议论、引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易产生生动活泼的报道效果。
4 朴实、简洁
第八章:各类新闻的写作
一 简明新闻:
1 概念:简明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又称简讯、短讯、快讯和一句话新闻。
2 特点:a 篇幅短小;b 结构简单;c 叙事简明;d 一般一事一报;e 要求简而不陋。
二 动态新闻:
1 概念: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的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 特点:a 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其主要着眼点;b 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其主要价值取向;c 以突发性事件为其主要报道内容;d 以客观叙事为其基本特征;e 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其主要写作原则。f 动态新闻要给人以“动感”与现场感。
三 综合新闻
1 概念:综合新闻是对同类事物或一事物的多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 特点:a 综合新闻所涉及的新闻信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b 通过综合新闻事实表达新闻主题,体现记者的报道意图;c 注意点面结合,多角度的反映客观事物或人物的概貌。d 注重导语的构思与背景材料的交代;e 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的交代;f 注重分析,却又以客观叙事的方式表现。
四 述评新闻:
1 概念:述评新闻是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载体。
2 写作特点:a 视野开阔,材料丰富,高屋建瓴的分析事件与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向;b 跳出材料概括,抓住典型举例子;c 边述边评,讲究逻辑,不摆架子,以理服人;
五 事件新闻:
1 概念:事件新闻是以突发事件为主的新闻报道,是动态新闻的主要品种。
事件包括:a 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的突变;b 重大自然灾害;c 重大交通事故;d 暴发性流行病;e 重大刑事案件;f 对社会各界有较大影响的新发现或新成就。
六 非事件新闻:
1 概念:是表现内容与表现手法上都有别于事件新闻的新闻报道的统称。
2 特点:a 它不以记录突发事件为满足,而是注重事物渐变过程中对某些带有规律性内容的揭示;b 具有新闻性;c 综合归纳多个事件或事实;d 非事件新闻,写作要找新闻由头,发表要寻报道时机;e 非事件新闻仍需以写实为主;f 在表现手法上,非事件新闻
一般描述、概括兼而有之;g 非事件新闻是一种透视性的新闻报道,它要求记者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与新闻洞察力。
3 广义的非事件新闻包括综合新闻、记者见闻、记者述评、新闻综述、采法札记、工作通讯等多种形式。狭义的非事件新闻限于消息体裁。
七 人物新闻:
1 概念:人物新闻就是通常说的人物消息。是以消息形式专门报道新闻人物的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
2 特点:a 篇幅短小,叙事单一;b 时效性强,所表达的内容必须是“现在进行时“或者”现在完成时”c 有一定故事性,能够打动人心;d 人物新闻要求“一人帅事,以事显人”。
3 写作要求:a 要选准新闻人物;b 不要贪大求全;c 力求概括叙述与具体描写相得益彰 d 注意以事显人。
4 在人物新闻中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与思想品格的方法:a “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b 记其行而明其心。c 通过捕捉人物的神态、语调的变化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或性格特征。
八 会议新闻:
1 概念:会议新闻是与会议有关的新闻报道的总称。
集会新闻
2 集会新闻特点:a 讲究规格程序;b 注重声势与气氛。c 突出演讲内容;
3 工作会议新闻的写作要求:a 要从纷繁复杂的会议内容中,挑出读者最关心的新闻信息,突出地写入报道。b 要善于抓住会议召开的背景。c 要兼顾会场内外。
九 社会新闻:
1 概念:指侧重于报道社会上或自然界中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能激起读者某种情感,或富有情趣的新闻。
2 特点:a 传通性大;b 民间性强;c 人情味浓;d 涉及面广
3 社会新闻的写作要求:a 尽量写出情趣b 尽量追求时效;c 写作要不拘一格
第九章:通讯写作的一般技巧
一 通讯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大事件,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写出一种思想,一个人物,一种经验,一个问题的报道形式。
二 通讯的特点:1 新闻性;2 完整性;3 形象性;4 四个区别:a 通讯以严格的真实性与文学相区别;b 通讯已报道的客观性与评论、调查报告相区别;c 通讯以较强的时间性与回忆录、人物传记相区别;d 通讯以叙述描写的形象性、故事性、细致性与消息相区别
三 通讯的种类:1 人物通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2 事件通讯:报道突发的、为受众所关心的事件,报道典型的、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事件。3 工作通讯:通
过各种典型事实,反映各地区,各条战线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具体经验和方法;提出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而没有获得解决的各种问题;对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4 风貌通讯
四 通讯的几种表达方法:
1 叙述:a 从头到尾的叙述法;b 头足倒置或中心开花的叙述法;c 中断过程穿插材料的叙述法;d 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叙述法
2 描写:a 人物描写;b 场景描写;c 细节描写
3 议论、抒情:a 开头之处作诱导;b 关节之处作渲染;c 衔接之处作揉和;d 结尾之处作抒发
作用:a 揭示本质,深化主题;使事物形象光辉;b 借助议论,阐明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c 激发读者感情;
五 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1 叙述的直接性;2 描写的直观性;3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4 对话的实录性;
六 通讯的主题:要求是,集中,新鲜,深刻
七 通讯的结构:1 纵式结构;按事情发展 2 横式结构,将几个侧面集纳。3 纵横结合的结构
第十章:各类通讯写作
一 人物通讯(具体的形象的报道各类人物的事迹、经历的新闻文体)的要求:
1 着力从写人物的具体事迹中,反映出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感情。
2 要善于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
3 正确处理人物通讯写作中的几个关系:a 人物与群众的关系;b 人物与社会的关系c 人物与家庭的关系d 人物与党的关系;
二 事件通讯
1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形象的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
2 事件通讯的共同特点:a 新闻性与具体性;b 典型性与重要性;c 完整性与形象性
3 写作要求:a 以人记事,以事带人;b 故事完整,主线突出;c 寓清于事,寓理于事;d 大中取小,以小见大
三 工作通讯
1 工作通讯指问题性、论述性、经验性的通讯。
2 工作通讯的内容:a 提出并探讨当前实际工作和人民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问题;b 某个地区,单位,部门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的经验,教训,某些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作用的工作体会。c 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方面有普遍启迪作用的事例评述d 揭露性、批评性的典型报道。
3 工作通讯与工作总结的区别:a 在对象上,工作总结是上下级之间报告工作情况的;工作通讯却是面向广大受众,包括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受众的。b 在内容上,工作总结比较全面,必须反映工作概貌、问题、经验、措施以至努力方向;工作通讯则要求集中、尖新,有现实针对性和迫切性;c 在写法上,工作总结是第一人称汇报情况的口吻,概述多,架子较大,涉及面广,结构较死板,工作通讯则多以第三人称作客观报道,除了叙述外,还多用描写、抒情和议论,抓住一点加以引申即可。
4 工作通讯的写作要求:a 提出问题具有现实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b 阐述问题和经验力求透彻具体;c 表现形式不拘一格。
四 风貌通讯:
1 风貌通讯是着重描写事物发展中新变化、新面貌的通讯。
2 写作要求:a 善于观察,突出见闻;b 抓住特征,着力写“变”c 缘物寄情,感同身受。d 知识丰富,文笔增趣
第十一章 特色通讯的写作
一 新闻特写:
1 新闻特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
2 特点:a在选材上,注重再现生活的画面,放大新闻事实诸要素中有意义,有情趣,有影响的一两个要素片段。b 在结构上,多数采用“倒金字塔”结构,按重要程度安排材料。引言-叙述-最**;c 在角度上,切忌从头到尾的流水帐,要求选取特定角度,出奇制
胜。
3 写作要领:a 要抓住生动的形象。b 要抓住事物的特征。c 要抓住情节的**。
4 新闻速写:指在短暂的时间内,即景写生,粗线条描绘勾勒对象的形象动态,反映出事物的大致轮廓和主要特征的报道手法。
5 新闻素描:指主要依靠朴素自然的描写手法,淡色轻抹,质朴自然,准确平实的记录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新闻体裁。
二 深度报道和大特写:
1 深度报道是指完整的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2 深度报道的特点:a 题材的重要性;b 材料的详尽性;c 内涵的深刻性;d 体裁的综合性;
3 深度报道的形式:a 单一类,包括:1)提出问题型,2)分析解释型,3)综合概括型;4)典型传播型,5)对比解释型;b 集合式的深度报道,包括:1)连续报道: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的报道;2)系列报道:对于典型的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体裁进行的一系列报道。3)组合报道:围绕某一主题,将不同地点,单位和不同内容的新闻编排组合在一起的报道。
4 大特写:大特写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方式。
大特写的特征:a 新闻性;b 社会性;c 深刻性;d 艺术性。
三 解释性新闻报道:
1 解释性新闻,是一种充分运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
2 解释性报道与纯新闻的区别:a 对新闻要素的叙述,着重点不同:b 背景材料的运用不同;3 解释性报道与评论、社论的区别:a 前者内容较实在,一般不直接发表意见,后者则以发表意见为主。b 前者反映记者个人观点,后者反映集体观点。
4 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求:a 把(WHY)作为**和重点,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反映事件的来龙去脉;b 在报道事实的基础上,点明事物的意义、特征;c 把今天的实践,置于昨天的背景之下,从而揭示它对明天的含义。d 把某一事件与一系列其他有关事实联系起来,从比较对照中揭示其本质,发展趋势。
第十二章 其他文体
一 广播电视稿写作的特点和要求:
1 要严格注意内外有别,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
2 事实具体,实实在在。
3 通俗易懂,采用口语。
1)用句要短,少用长句,倒装句;2)合理重复,少用代词。3) 不要滥用简称,略语,少用方言,土语。 4)音同义不同的字词要分清。5) 多用口语词,少用文言词,单音词、行语、术语6) 适当注意协调音节,协和音调。7) 有些标点符号,在广播、电视新闻稿里,一定要改成文字。8) 说话要注意身份,什么人讲什么话。
4 言简意明,新鲜活泼。
二 调查报告的写作基本要求:
1 深入第一线,大量地,详细的占有材料。1)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唯心主义先验论。2)下苦功夫,甘当小学生。3)从具体问题着手进行调查。4)处处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5)要选择调查对象,分门别类
2 占有材料的具体要求:1)既要掌握间接材料,又要掌握第一性的直接材料。2)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3)既要了解面的材料,又要了解点的材料。4)既要了解正面意见材料,又要了解反面意见材料。
3 对材料分析、概括和提炼。1)分析要有正确的立场。2)分析要有辩证的方法。
4 对材料恰当运用。
三 内参的写作要求:
1 事实具体,文字简洁
2 客观分析,准确判断。
3 实事求是,敢讲真话。
4 专题为主,典型为主。
5 尊重党委,独立思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