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教案《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1》
【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
如何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
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学生面对试题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在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时,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
1
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往往都与诗歌的情感有关;
二是作者、朝代、注释,这些往往能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思考的方向;
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学生若能在自己的答案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一般就能和答案无限接近了;
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联系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此外,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典例要求“从‘戏赠’入手”,并明确要求“结合全诗”。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
2.建功报国。有表现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表示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体现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反映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抒发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的,也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也有畅谈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
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 4.生活杂感。有写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发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抒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悲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的,有告慰平生的喜悦的。 5.长亭送别。有写依依不舍的留念的,有发情深意长的勉励的。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从军行七首(选二)
王昌龄 其 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 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2
【注】关城:指边关的守城。云沙:像云一样的风沙。龙荒:荒原。胡瓶:唐代西域的一种工艺品。紫薄汗:骏马名。这里指将军骑的马。明:明白地训示或告诫。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关城榆叶早疏黄”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 B.“日暮云沙古战场”用意象“日暮云沙”,比喻古战场的暗淡无光与破败。 C.“碎叶城西秋月团”通过营造和烘托战场的气氛,暗示将军关注边塞安危。 D.“辞君一夜取楼兰”写出了将军率兵奔赴边关杀敌的神速和气势。 2.这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感情有什么异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重九后菊
廖行之
寂寞东篱几夕霜,不堪憔悴逐炎凉。谁知璞玉浑金态,尽作红尘紫陌妆。 流液尚能甘水味,返魂应付与梅香。来年莫落秋深后,好趁登高入酒觞。 (注)廖行之:字天民,号省斋,衡阳(今属湖南)人。宋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仕途多舛,曾调岳州巴陵尉未数月,以母老归养。告满,改授潭州宁乡主簿,未赴而卒,年五十三。紫陌:大路。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篱边看菊,与陶渊明归隐田园后“采菊东篱下”意境情感大异其趣。 B.“浑金璞玉”是赞美菊花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也暗指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C.“返魂”句语意新奇,与流水梅香并提,其委婉含蓄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情。 D.尾句虚写来年早行,与家人团聚,登高饮酒,心情愉悦,语意明快欣然。
4.“诗言志”即说诗歌表达的是作者的思想态度,就此咏物诗,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
王 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3
注释:三农:指春耕、夏忙、秋收。
5.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请找出具体依据,并加以解说。
6.请赏析词的上片“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的妙处。
7.词中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你简要加以概括。
一 1.B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比喻的说法错误。 2.同:都通过对边塞战场荒凉景象的描绘,赞颂了边关将士英勇无畏、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
异:第三首还表达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特别是战死沙场的将士们的爱护与同情;第六首则通过描绘将士们英勇无畏为国出征的豪情,反映出诗人对国家强大国势与军力的自信与自豪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边塞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首先需要分析这两首诗各自抒发的情感,然后再进行比较:其三,诗的开头点明地点和时令,形象地描绘出边地的荒凉景象,次句暗示有不少战士在这场战斗中为国捐躯。后两句写将军上表请求把战死的将士们的尸骨运回安葬,表明了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其六,首句写这位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奔赴边塞,保境安民。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部队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信和自豪心理。 二 3.D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意象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与家人团聚,心情愉悦,语意明快欣然”错误,其中“家人团聚”,属于无中生有,“心情愉悦,语意明快欣然”表达牵强,故选D。
4
4.对重阳节后经霜菊花凋零的惋惜。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以花自比,感伤身世,表达落寞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抓住诗歌的标题、注释、诗中的意象以及直接流露情感的词语来分析。诗歌标题“重九后菊”点明时间,首联“寂寞东篱几夕霜,不堪憔悴逐炎凉”,表达诗人对重阳节后经霜菊花凋零的惋惜;颔联“璞玉浑金态”是赞美菊花未加修饰的天然美质,也暗指人的美好品质,颈联“返魂应付与梅香”,“返魂”句将菊花与流水梅香并提,托物言志,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尾联“来年莫落秋深后”且诗歌注释说诗人是“宋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仕途多舛”,这就暗示诗人以花自比,感伤身世,表达落寞之情。 三
5.暮春。“天寒”表示还未进入夏季,“湿啼红”说明春末花落,“要得一犁水足”是处于春耕季节。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解读能力。作答时要从词中找出能体现季节的一些词句,如“天寒”“数枝幽艳”“惜花”“东风”“要得一犁水足”等,这些信息透露出这首词写的季节是暮春。
6.一个“啼”字,采用拟人化的写法,把花落的楚楚动人刻画得淋漓尽致;“数枝幽艳”,写出雨后花朵颜色之深以及花朵凋零的状态。
【解析】 本题考查对相关诗句、词句的赏析能力。作答时可以从修辞手法、写景角度、情感表达等方面考虑。“数枝幽艳湿啼红”,描画的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田园景色。一个“啼”字,将花给拟人化了。“数枝幽艳湿啼红”描绘了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7.“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写出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人间辛苦是三农”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农民辛劳生活的同情、怜悯之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的思想情感。作答时要从诗词中找出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句,“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意思是不要因为风风雨雨摧残着美丽的花朵,而愁怅满怀,作无病呻吟。“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戴着蓑笠的农民,天天清晨早出,他们的足迹踏遍了田间泥泞的沟渠和田埂,写出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然而,“人间辛苦是三农”,表现了作者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
5
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生活的思想感情。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