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鱼论战》学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一)、重点实词
1、宋人既成列.( ) 2、楚人未既济.( 4、公伤股.( ) 5、门官歼.焉( 7、君子不重.伤( ) 8、勍.敌之人( 10、天赞.我也 ( ) 11、犹.有惧焉( 13、爱.其二毛( ) 14、则如服.焉( 16、声盛致.志( ) ( (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既陈而后击之( )(三)、词类活用
1、明耻教战( ) ) 3、及.
其未既济也 ( ) 6、国人皆咎.
公 ( ) 9、隘.
而不列 ( ) 12、虽及胡耇..
( ) 15、三军以利.
用也( 17、鼓儳.
可也( 2、不禽二毛( 2、三军以利用也( ) ) ) ) ) )
)
) )
3、金鼓以声气也( ) ( )
(三)、一词多义
既:1、既济而未成列 ( ) 2、楚人未既济( )
虽:1、寡人虽亡国之余( 及:1、宋人及楚人战于泓(而:1、既济而未成列( 3、隘而不列( 5、利而用之( 鼓:1、一鼓作气( 之:1、既陈而后击之( 3、寡人虽亡国之余( 以:1、不以阻隘也( 3、又以告 ( ) 2、 虽及胡耈( ) 2、及其未既济也( ) 2、既陈而后击之( 4、阻而鼓之(
) 2、不鼓不成列( ) 2、古之为军也( 4、阻而鼓之( ) 2、三军以利用也( 4、金鼓以声气也( )
)
)
)
)
)
) ) ) ) ) ) )
二、翻译下列语句
(一)特殊句式
倒装句:宋公及楚人战于泓。译:
省略句:既陈而后击之。译:
判断句: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译:
(二)重要句子翻译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译:
2、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
3、声盛致志,鼓儳可也。译:
4、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译:
5、明耻教战,求杀敌也。译:
6、君未知战。 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
译: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的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伐宋以救郑。 金鼓以声气也。 B、古之为军也, 敌之人,隘而不列。 ....
C、既济而未成列。 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D、及楚人战于泓。 何有于二毛。 ....
2、下列句子都反映了子鱼军事思想的一组是( )
A、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B、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C、既陈而后击之。 D、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E、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A、ABE B、BD C、CDE D、AC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宋之战,宋军大败,主要归咎于宋公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用荒谬的军事思想来指挥的这场战争。
B、在军事斗争已发展到很高水平的春秋时期,宋公能搬用“古之为军”的作法,证明他对待战争的态度还是非常严肃的。
C、面对宋公这样一位不可理喻的君王,作为臣子的子鱼讲话时的语气和声态是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的。
D、子鱼的讲话部分多用反诘句、假设句、对偶句,要言不烦,收到了辞理俱佳的艺术效果。
四、简答题
1、“泓水之战”宋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作者对宋襄公持怎样的态度?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同样选择了后发制人的战术,长勺之战与宋楚泓水之战的结果完全不同,这对你的学习生活有怎样的启发?
五、课外阅读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①,食人之稼,野人②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③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皆如此其辩也,独和向④之人?”解马而与之。
注:①逸:跑。②野人:农夫。③鄙人:仆人。④向:从前。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解马而与之
A.泉香而酒洌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乃记之而去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解释。
(1)子贡请往说之( ) (2)其野人大说( ) ..
3.翻译下列句子。
(1)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
(2)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在路上休息时马吃了人家的庄稼,农夫将马捉住。
B.子贡自告奋勇地去要马但到底也没有说服农夫。
C.孔子的仆人因刚开始跟随孔子而想表现自己就抢先去说服农夫。D.文章虽短却说明了说话的方式方法要适合情境、对象的道理。
没有抓住有利战机,没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坐失良机。 批评 公:不重伤,不禽二毛。驳:且今……服 不以阴隘,不鼓不成列。驳:详写子鱼的反驳 宋敌之人……三军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