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古文阅读。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宫中饮,饮甚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至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左右曰:“可罢,改日而猎。”文侯曰:“不可。人若无信,岂③能信于他人哉?又岂能治国?”遂行。
注释:①虞人:掌管山泽的官员 ②焉至:到哪里去 ③岂:副词,难道、怎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吾与虞人期猎 期___________猎___________ (2)人若无信 信___________ (3)遂行 遂___________
[2]文中“可罢”的“罢”的意思,同现代汉语中“罢工”、“欲罢不能”中的“罢”的意思是一样的,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从这个小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看了这则故事,根据获得的启示,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钳②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注释]①鹬(yù):鸟名,羽毛茶褐色,嘴、腿都很长,趾间无璞,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食小鱼、昆虫和贝类。②钳(qián):用东西夹住。
[1]文中的“不雨”应解释为__________;“雨”本为名词,但在本文中它作__________用。
[2]“今日不出,明日不出”中是指__________“不出”。这个字的读音是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禽”的意思是__________。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相舍: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蚌方出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者得而并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8
[6]这个寓言故事后来被缩写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东施效颦
西施①病心而颦其里②,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③,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④;贫人见之,挈⑤妻子⑥而去之走⑦。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⑧。
——选自《庄子》 (注释)
①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②顰(pín): 皱眉。里:乡里。
③美之:意动用法,即“以之为美”,认为这样很美。 ④坚:紧紧地。
⑤挈(qiè): 带领。 ⑥妻子:妻子和儿女。 ⑦去:离开。走:跑。 ⑧之所以美:为什么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美: _______ (2)坚闭门而不出 坚: _______
(3)挈妻子而去之走 妻子:_______ 走: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里之富人见之。
A.其里之丑人 B.见而美之 C.贫人见之 D.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郑人买履①
郑人有欲①买履②者,先自度③其足而置之其坐④。至之市⑤,而忘操⑥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⑧,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⑨足?”曰:“宁⑩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
①郑:春秋时代的郑国。欲:将要,想要。 ②履(lǔ):鞋子。
③先:首先,事先。度(duó):测量,衡量。
④而:表顺承的连词,意为然后。置:安放,搁。坐:通假字,通
2 / 8
“座”,座位。⑤至:等到。之:到……去,往。
⑥操:拿、带。
⑦乃:然后,才。持:拿、带。度(dù):量好的尺码。
⑧及:等到。反:通假字,通“返”,返回。罢:本义结束,这里引申为散了。
⑨以:用。
⑩宁(nìng):副词。宁可,宁愿。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郑人有欲买履者 __________ (2)置之其坐 __________ (3)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 (4)吾忘持度 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至之市,而忘操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言文阅读。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媪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②其意,还卒③业。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女。②感:被……感动。③卒:完成。 [1]解释文中带点的字。
方:____________ 欲: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说“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东床姣婿
郗太傅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②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③:“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④,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⑤,因嫁女与焉。
——《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xī)太傅:郗鉴,以儒雅著称,官至太尉。②王丞相:王导,东晋琅琊临沂人。曾任三朝丞相,在东晋政权中是举足轻重的人物。③信:使者,即上文中的门生。④矜持:庄重,拘谨不自然。⑤逸少: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侄儿。 [1]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3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丞相语郗信:告诉 B.白郗曰:姓氏 C.咸自矜持:都 D.因嫁女与焉:于是 [3]用现代汉语翻译。
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内容可以看出王羲之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言文阅读。
日攘①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②告之日:“是非③君子之道。”曰:“请损⑤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⑥已⑦。”如知其非义⑧,斯⑨这⑩已矣,何待来年?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攘(rǎng):窃取,偷。②或:有人。③是非:这不是。是,这。④君子:此指品行端正的人。⑤损:减少。⑥然后:表示接着前一个动作(情况)之后。⑦已:停止。⑧非义:不符合道义。⑨斯:就。①速:马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是非君子之道 是:_________ 道:_________ (2)以待来年然后已 已:_________ (3)斯速已矣 斯:__________ (4)何待来年 来年: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告之日:“是非君子之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
___________。”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
[3]俞伯牙和钟子期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8
[4]根据文中第2、3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割席①分坐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②而掷③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④过门者,宁⑤读如故,歆⑥废⑦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注释)
①席:古人把席子铺在地上,席地而坐。 ②捉:握,拿。 ③掷:扔,抛。
④轩冕(xuān miǎn):古代卿大夫的车乘和礼服。这里实际上只有“轩”的意思。轩,古代大夫以上乘坐的车,四周有帷幕,前顶较高。
⑤宁:上文称管,这里称宁,都是指管宁。 ⑥歆:上文称华,这里称歆,都是指华歆。 ⑦废:放下。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子非吾友也
[2]解释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________ (2)宁读如故 __________ (3)有乘轩冕过门者 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宁割席分坐,日:“子非吾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赞同管宁“割席分坐”的做法?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匡(kuānq)衡凿(záo)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主人怪④ ,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⑤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①逮:达到,及。②映:照。③偿:报酬,回报。④怪:对……感到奇怪。⑤资给:资助,供给。⑥遂:最终,终于。
[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B.打孔,穿通 C.明确,真实
[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
5 / 8
B.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
C.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 D.匡衡最后成不了大学问家。
[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文言文《执竿入城》,完成后面的习题。
执竿入城
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②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③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②俄:不一会儿。③遂:于是,就。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出停顿。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计 无 所 出 [2]给句子中的“之”选择正确的解释。
之:①的;②代词,代指长竿;③代词,代指那个“执长竿入城门者。” 遂依而截之(_____) 世之愚(_____) 莫之及也(_____) [3]将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个成语跟这个故事的寓意最贴近?( ) A.南辕北辙 B.亡羊补牢 C.守株待兔 D.刻舟求剑
12.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①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②与牛驾,子将谁策③?”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 :“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注释]①愈:通“逾”,超过,胜过。②骥:好马。③谁策:即“策谁”,赶哪一种(指骥或牛)。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 何故策骥(____)
[2]下列“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认为你是值得鞭策的 B.我也是给了你足够的鞭策 C.我也是把你当作好马的脚 D.我也认为你足够成为好马
[3]我无愈于人乎?”从耕柱子的语气中可以看出他_____的态度。 [4]“耕柱子悟”,下列对“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他明白了自己就是被“策”的鞭 B.他领悟到自己应不断努力进步 C.他知道了自己确实不如别人优秀 D.他明白了墨子对自己抱有希望。
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永之氓咸善游 [唐]柳宗元
永之氓①咸善游。一日,水暴②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③,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④。其侣⑤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
6 / 8
⑥。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⑦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⑨。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释)①氓(méng):古代指百姓。②暴:突然。③中济:渡到河的中间。 ④寻常:平常。⑤侣:同伴。⑥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 ⑦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⑧货:这里指钱。 ⑨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 [1]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之氓咸善游(都) B.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渡过) C.何不去之(丢弃,放弃) D.身且死,何以货为(并且) [2]结合注释,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溺”是哀叹溺水者的意思。
B.这句话是说如果像这样,难道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C.作者替被淹死的人感到悲哀、惋惜,因为这个人很愚蠢,要钱不要命。 D.溺水者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
[4]本文讲述了一个________的故事,作者借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4. 阅读理解。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轼
元丰六年①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②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①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②相与:共同,一起。③中庭:院子里。④空明: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1](字词理解)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意思填在括号里。(填序号)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A.想念。 B.想到。 C.想法。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 A.成功。 B.终于。 C.于是。 [2](提取信息)用“ ”画出文中描写月色的语句。 [3](综合判断)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然”一词体现出作者在这月色如水的夜晚喜悦与兴奋的心情。 B.作者与张怀民一早就约好一起欣赏月色美景。 C.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和起因。
D.文章最后几句流露出作者被贬后复杂的心情。
[4](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由这篇古文中对月色的描写,想到了些什么呢?
7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阅读与思考。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解释加点的字。
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_________ 日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日中则如盘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明两小儿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