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高中衔接教案(语文)

初高中衔接教案(语文)

2023-05-12 来源:乌哈旅游


初高中衔接教案(语文)

衔接之一——心理篇 用心学语文 学习目的:

1、认识语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习重点:

1、自我介绍,建立良好的师生初次见面印象。 2、谈语文学习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提学习语文的要求,规范学习行为。 学习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过去初三的三百多个日子里的一点一滴,正如一朵一朵姹紫嫣红的小花,开在每个人的心里。不是每朵花都美丽得惊天动地,不是每朵花都香艳得惊世骇俗,也并非每朵花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那些花儿的确真真实实地在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过一回,也确确实实留下过一些花开的甜香。这些花儿的影子连同初三带给我们的,是今天我们用来看世界的一双成熟的眼睛,这份刻骨铭心会影响我们今后在人生路上的

每一个选择,每一次决定。花儿开过了。我们承认也好,忽略也好,只要花开,就会不败。 二、走进语文 (一)语文是什么?

1、问大家一个应该非常简单的问题:

什么是语文?(自由回答)组织讨论。 2、刚才的回答我们似乎是在力求科学。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个风格,回答得尽可能诗意一些,这样,我们以“语文是……”的形式在练习本上尽可能地多地写一些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而小组内交流,请把大家认为精彩的话作上记号,待会儿请一个同学组织一下代表小组发言。 A.独立书写,小组交流;

B.各组奉献,前面已经被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说(发言者自己先报姓名。老师遇到十分精彩的,要问这个创作者的姓名,要求课后交上来)。 3、出示有关语文一段话,请大家大声地朗读。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

《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1、从语言产生的角度:表情达意的需要; “言之无文,其行不远”“诗言志,歌言情。” 2、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请同学们结合现实需要说一说) 1)学习的工具 2)工作的工具

“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家父门”事件引争议 在2007年4月18日播出的“艺术人生”特别节目“恰同学少年”中,朱军请上了毛泽东同志的嫡孙、毛岸青的儿子毛新宇,上台讲述爷爷奶奶的往事。毛新宇刚一落座,朱军就说:“不久前,毛岸青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朱军的一句“家父”,让我们发现语文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工作的工具。 3)生活的工具 新词

4)交际的工具

行酒令CP:感情深,一口闷。感情不断,就喝一半。

3、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

培养人文精神,丰富人的情感,拓宽人的人文视野,增强人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素养。

它时而幻化为诗,地震中那首《孩子,请抓紧妈妈的手》缠绵悱恻让我们禁不住潸然泪下。它时而幻化为歌,奥运会上那首《北京欢迎你》余音绕梁,振奋了国人精神……

《孩子,请抓紧妈妈的手》节选 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一起走 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说/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

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的走

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 (三)怎样学习语文?

那么,学好语文应该要有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小组交流) 1、放声朗读的习惯。 2、预习新课的习惯。 3、记笔记的习惯。 4、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5、思考和说话的习惯。 6、课外阅读的习惯。 7、勤写勤练的习惯。 8、整理积累的习惯。 9、总结得失的习惯。 10、书写清楚的习惯。 三、课堂总结

总之,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说,“成功的秘诀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刻苦、辛苦、痛苦是一切成功的基础……”

高中的你可以哭,哭得痛快。但高中的你必须会笑,抱定一颗阳光的心,你的分数一样可以灿烂无比。

我们应该像一首歌所唱:“把握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衔接之二——语法篇 “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之词类”教案

学习目的:⒈了解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⒉明确现代汉语词性,把握各类实词

与虚词的语法特征。

⒊区分名词与动词、动词与形容词、

介词与动词

学习重点:明确现代汉语词性,把握各类实词与虚词的语法特征。

学习难点:区分名词与动词、动词与形容词、介词与动词

学习时数: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语法就是讲用词造句的法则与原则。它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词法,讲词的分类以及词的语法特点和用法;另一部分是句法,讲词与词的组合,句子的构成以及句子的成分和类型。 提问:

⒈词类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⒉实词和虚词的差别表现在哪里? 二、活动过程 (一)、词类

第一课时

词类指的是词在语法方面的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2类: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和量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叹词和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二)、各类实词

1、名词 名词表示人物或时地。如: 客户、汽车、星期天、客厅 …… 名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有两个: ①一般能受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的修饰,不受副词的修饰。如:

两个客户,*不客户 三辆汽车,*都汽车

四个星期天,*很星期天 一间客厅,*也客厅 ②能直接用在介词后面,一起组成介词短语。如, 向客户(讲清楚) 把汽车(开过来) 从星期天(开始) 在客厅(跳迪斯科)

2.动词 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变化。如“看、坐、喜欢、进行、开始”。

动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有三个:

①许多动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如“看着、看了、看过;进行着、进行了、进行过”。 ②一般能进入“X不X”的格式,并且大多能带宾语。如“看不看?/坐不坐?/看不看书?/坐不坐沙发?”

有的动词受词义限制,不能说成“X不X”,’只能说成“X没X”。如“听见”一词是表一种已然的行为,我们只能问“听见没听见?”(方言里有“听不听得见?”)不能问“听见不听见?” ③某些动词可以按A(一)A或ABAB式重叠,重叠后表示动量,有“一下”或“反复多次”的意思。如:看——看看,擦——擦擦;考虑——考虑考虑,研究——研究研究。 3.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

如“好、坏、勇敢、高兴、老实、谦虚、马虎、啰嗦,快、慢、红、黑、大、小”等。 形容词突出的语法特征有两个:

①一般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全都不能带宾语。例如“老实”可以说成“很老实”非常老实”,但不能带宾语。

不能带宾语是形容词和心理活动动词的重要区别。心理活动动词一般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且又能带宾语。如“很喜欢(他),非常想念(这位者朋友)

②许多能按AA或AABB的方式重叠,重叠后突出度量,有“很”或“相当”的意思。如“好——好好,慢——慢慢,红——红红,老实——老老实实,高兴——高高兴兴”。

有些带有人们不喜爱的情绪的双音形容词,还能按A里AB式重叠,重叠后既有“很”的意思,又表明嫌恶的感情。如“马虎——马马虎虎——马里马虎,啰嗦——啰啰嗦嗦——啰里啰嗦”。 ⒋数词 数词表示数目。如“一、二、五、八、十、十五、三百二十一,四亿、半”等。 数词最突出的语法特征,是能同量词组合,并常常是同量词结合使用。如“两个(人),(读)三遍。” ⒌量词 量词表示计算数量时所用的单位。如“尺、斤、个、条、些、遍、趟”筹。 量词的突出语法特征有两个:

①能跟数词组合,而且一般跟数词结合使用。如“一尺、两斤、三条、五遍”。

量词和数词结合后常表示一般的数量关系;少数量词同数词结合表示倍数或分数。如“四倍、五成、八分(把握是有的)”。

②单音量词可以重叠,重叠之后表示“每”或强调“多”。重叠的量词单独充当成分。如“条条落实,句句算数”中,“条条”、“句句”作主语,“条条”表每一条,“句句”表每一句。又如“白云朵朵,凯歌阵阵”中,“朵朵”、“阵阵”作谓语,强调多。

⒍代词 代词指代某种对象。如“我、你、这、那、什么”等。

代词是一类特殊的实词。代词指代的范围,包括人、事物、时间、地点、行为、性状、数量和程度。代词跟所指对象的联系具有极大的不定性。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称“我”,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问“什么”,所有的人和事物都可以用“这”、“那”去指代。一个代词,或代甲,或指乙,都必须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下来。 (三)、区分名词和动词(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1)除表示方位的名词外,名词这边一般可以直接用数量词修饰;而动词一般不能直接用数量词修饰。例如:可以说“三辆车”、“一封信”,但不能说“一圈跑”、“两下看”。

(2)名词一般不能用副词修饰,而动词能用副词修饰。例如:不能说“不桌子”“不书”,但能说“不笑”、“不听”、“不喜欢”、“不讨论”。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但有些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看看、听听、想一想、讨论讨论。 (4)名词后面一般不能加动态助词,但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加动态助词“着、了、过”。例如:看着、听着、拿了、吃过。 (四)、区分动词与形容词(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1)用“很”区分动词和形容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可以用“很”来修饰以外,一般动词均不可用“很”来修饰。例如:不能说“很跑”、“很思考”、却可以说“很美丽”、“很纯洁”、“很精神”。

(2)用重叠形式来区分动词和形容词。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一般为ABAB。例如:漂漂亮亮、轻轻松松、干干净净。

(3)用能否带宾语来区分动词和形容词。动词后面一般可以带宾语(不及物动词例外)。 (五)、课堂练习 1.对对联:(上联)四川重庆成都 2.是“继续”还是“再次”?

美英对伊拉克的侵略战争备受世人注目。中央台2003年3月29日晚上的新闻联播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

《美英加强空中打击,美军北上继续受阻》。

3. 减少了5倍。这一说法对吗

4、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判断下列各词词性 热爱( )热情( )热烈( ) 限制( )限度( )有限( ) 效用( )使用( )耐用( ) 武断( )武功( )武装( ) 绿 ( )绿色( )绿化( ) 动机( )机动( )开动( ) 疑问( )可疑( )怀疑( ) 奇怪( )奇迹( )奇特( )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提问) ⒈实词包括哪些词语?

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特征各有哪些? ⒊如何区分名词和动词? ⒋如何区分动词与形容词? 二、活动过程 (一)、各类虚词

1、副词 副词经常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等意义。如“很、只、马上、不”等。

副词的语法特征主要有两个:

①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一般不修饰名词。如我们可以说“很珍惜、很珍贵”,不能说“很珍珠”,因为“珍惜”是动词,“珍贵”是形容词,“珍珠”是名词。

②一般只能作状语,少数可以作补语,如“(好得)很、(美)极(了)、(高兴)万分”。因此可以说,副词具有纯状语性。

2、介词:介词用在名词和别的词语前边,一起

组成介宾短语,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等意义。如“他在80年代就被某基金会列为重点资助对象”,“在”被”是介词。 介词的语法特征主要有两个: ①能用在单个名词前边,和名词一起组成介宾短语,共同作为一个使用单位。这一点区别于副诃和连词,

②所组成的介宾短语不能充当谓语,介词不能成为谓语中心。例如“我从北京来”,“从北京来”是谓语,“来”是谓语中心。 介宾短语不能成为谓语,如“他从北京”站不住。 3、连词 连词用来连接词语或分句,帮助表达某种关系。如“厂长和经理”。“和”表示并列关系;“厂长或经理”,“或”表示选择关系。又如:“不但勤奋,而且十分精明”,“不但……而且……”表示递进关系。“虽然勤奋,但是不怎么精明”,“虽然……但是……”表 示先让步后转折的关系。

连词的语法特征主要有三个:

①具有纯连续性。连词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凡是有修饰作用的词,都不是连词。如:“这个孩子越鼓励越不听话”,“越……越……”有关联作用,但两个“越”又分别起修饰作用,它们是副词,不是连词。 ②具有双向性或多向性。连词总要同时关涉到两个或几个语言单位。在结构中,只要有连词出现,不管是单个儿使用还是配对使用,都一定可以找到它所同时关涉的两个或几个语言单位。凡是只有单向性的词,即可以不在两个单位之间起作用的词,不是连词。比如介词,总是跟后边的名词等组成介宾短语,具有单向性。

③联结分句时,可以出现在主语前边。如用于前分句的“因为、虽然、不但”等,既可以用在主语后边,也可以用在主语前边;又如用于后分句的“所以、但是、而且”等,如果分句出现主语,是用在主语前边,许多关联副词可以用来联结分句,但关联副词不能出现在主语前边。如“只有……才……”“如果……就……”,用于后分句

的“才、就”是关联副词,如果分句出现主语,它们一般是用在主语后边。

4、助词 助词附在词语或句子上面,表示附加意义,如“的、得、着、了、过、们、吗、呢”等。

助词的语法特征主要是:具有高度附着性,帮助词语或句子表示某种附加的语法意义。如“你仔细体察过同志们当时的心情吗?”“过”附着在“体察”的后边,表示过去时态,“们”附在“同志”后边,表示多数,“的”附着在“当时”后边,表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吗”附着在句子后边,表示疑问语气。

5、拟音词 拟音词摹拟感叹声、呼应声和某种音响。如“唉、啊、咚咚。等。

拟音词的语法特征主要表现在:经常单独使用,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如“唉,真拿他没办法。”“啊,太美了!”“咚咚咚,又是一阵敲门声。”

拟音词也可以进入句子,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临时用作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但全都可以加上引号,如“打了几个‘哈哈’”(用作名词),“‘哎哟’了一声”(用作动词),“‘咚咚咚’的脚步声”(用作形容词),“‘哼哼唧唧’地走过来”(用作形容词),这说明,拟音词作句子成分也仍然具有特殊性。 (二)、区分介词和动词(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动词在句中常作谓语,能单独回答问题,介词则不能。例如:“他在教室吗?”“在”。这里“在”可以用来单独回答问题,因此是动词。“他在哪儿学习?”“在教室。”这里“在”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因此是介词。

动词可以重叠,介词不能。例如:可以说“想想、看看、听听”,不能说“向向、在在”。 (三)课堂练习

1. 能说“过分做作”吗? 2.是“关于”还是“对于”? 有这样一个句子:“现在隆重推出,让咱们听听作家关于消费趋势和刺激消费的问题有什

么见解……”(梁晓声《山里的花儿》) 3.能说“……正在……了”吗?

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跨世纪文丛”之一的《人极》(贾平凹)中有这样—个句子: 一条粗如镢把的长蛇正在洞外的石砭上吸将起一只金毛松鼠了。

4、梳理现代汉语词类的知识网络

衔接之二——语法篇 “现代汉语语法短语”

教案

学习目标:了解短语的分类及其功能 学习难点:各类短语之间的异同 学习时数:1课时 活动过程

一、短语的概念 短语,也叫词组,是由词语与词语组合而成的、能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由此可与看出短语的特征:一是由词语与词语组成,二是能够独立运用。

二、短语的类型

1、并列短语

词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地位平等,这样的短语就是并列短语,也称为“联合短语”。 这类短语主要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这四种词语自我构成,或者几种词语搭配构成,主要有五种形式,可以简单表示为:n.+ n./v.+ v./adj.+ adj./pron.+ pron./aum.+ aum.,例如:

崇山峻岭 柴米油盐 思想感情 民俗风情 老师和同学 国家与集体 个人与社会

发展变化 研究决定 调查研究 总结推广 吃喝穿戴 继承和发扬 继承与创新

婉转悠扬 和谐幸福 金碧辉煌 富丽堂皇 庄严肃穆 丰富而富饶 光荣而艰巨

你、我、他 你和我 这门那户 这个那个 彼此彼此 谁谁谁 一个和八个 二百五 2、偏正短语

词语之间有修饰限制关系,前一个词语对后一个词语进行修饰和限制,而以后一个词语为中心,词语与词语之间是偏正关系,这样的短语是偏正短语。修饰名词的词叫定语,用( )来表示;修饰动词、形容词的词叫状语,用〔 〕来表示。

这类短语主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体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简单记为:adj.+ n./adv.+ v./adv.+ adj.,例如:

(1)名词性偏正短语——定语+名词(或代词) ①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作定语。例如:

名+名:中华情 赤壁赋 出师表 兰亭集序 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赤壁之战 代+名:我们家 这个人 之二虫 这只黄鹂 那只白鹭 这条纱巾 那根拐棍 动+名:发言稿 止痛片 美发厅 调查提纲 训练计划 运动规律 游览路线 形+名:黑牡丹 红太阳 白玫瑰 绿色食品 经典作品 优秀分子 永恒魅力

②指示代词、数词、量词组合作定语。例如:

(指+数+量)+名:这支笔 这一位委员 那一个书包 这两个人 那一年六月 (数+量)+名:七根火柴 一年四季 一件小事 一曲窦娥冤 千古关汉卿

(2)动词性偏正短语——状语+动词 ①状语表示的意义

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时间、频率、

范围、处所、对象等。例如:

表示情态:努力进取 认真研究 大力发展 倾情奉献 喜闻乐见 娓娓动听 表示时间:猝死 马上出发 立刻行动 现在开始 从眼前抓起 于拂晓结束 表示频率:间进 经常说 寻常见 几度闻 一再强调 再三叮嘱 常来常往 表示范围:都好 全赖 一呼百应 一丝不挂 九九归一 根根寄梦 个个宁腮

表示处所:东进 外敷 向阳开 内引外联

上窜下跳 外树形象 内抓管理 表示对象:天问 东向坐 今日始 把根留住 将心比心 对天发誓 向隅而泣 ②状语的构成

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作状语。

如:热烈欢迎 衷心祝贺 迅速发展 精

心设计 非常诚恳的帮助 表示时间、处所的名词或名词短语作状语。

如:明天早晨出发 夜间走路 四下张望

四处打听 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数量词作状语。 如: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一脚踢开 一口吃完

代词作状语。 如:这样写 怎样唱 哪里去 如此这般去做

副词作状语。 如:一再要求 终于知道 继续前进 经常发现 介宾短语作状语。 如:从梦中惊醒 在屋里开会 对大家说 向首都求援

(3)形容词性偏正短语——状语+形容词 形容词的状语主要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程度。作形容词状语的,有表示程度的副词、指称事物的代词和表示比较的介宾短语等。例如

十分灵敏 异常精美 很高兴 最早 更加繁荣 比较好 非常激动

多么可爱 那样美好 这样善良 比海深 比

山高 和他一般大 [注意]

使用定语、状语要准确、恰当。如果定语和状语使用不当,就会产生表达不明确,或堆砌、累赘等毛病。例如: 1)、(各种)读书声汇成了一支动听的歌(声)。 2)、同学们把校园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十月一日的)国庆节。 3)、(非常)雪白的墙壁,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 3、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它所支配的对象所构成的短语叫动宾短语,动词是中心词,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等。动词和宾语之间是支配关系,宾语用来 表示。 (1)充当宾语的词类 名词作宾语:改造山河 选购商品 研究问题 欣赏音乐 打开课本 赠送礼物

代词作宾语:做啥 回答他 喜欢我 需要什么 买多少 拥护谁 告诉他们

动词作宾语:搞调查 谋发展 爱唱歌 好游泳 喜欢游泳 请求援助 排除阻塞

形容词作宾语:怕冷 嫌热 找麻烦 爱干净 保持清洁 觉得疲乏 要求平等 (2)、宾语表示的意义 宾语和动词之间的意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表示动作、行为支配的对象,例如: 学文化 踢足球 嘱咐我 擦玻璃 吃苹果 买东西 看电影 热爱祖国 保卫和平 ②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例如: 上中学 去西藏 进医院 下连队 游西湖 登泰山 回娘家 住旅馆

③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手段,例如:

洗热水 吃大碗 吃食堂 刻钢板 写

毛笔 抽烟带 照镜子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例如: 看医生 晒太阳 淋了雨 (3)、双宾语

汉语里有些动词可以带双宾语,一个宾语指人,靠近动词,叫近宾语;一个宾语指事物,离动词远些,称为远宾语。可以带双宾语的有以下几类动词:

①表示给予对方的,如“给、送、教、告诉、还、问、放”等,例如:

给我一支笔 送你一本书 教我们一支歌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还他五元钱

问你一句话 放学生三天假 等我一分钟 打他一棍子 吃我一刀

②表示取得的。如“买、借、要、收”等,例如:

买了他一件上衣 借了我两本书 要了他一支铅笔 收了我三十元钱 骗我七万块

[注意]使用动宾短语,要注意动词和宾语在意义上的配合,如果动词和宾语不搭配,表达就不准确。例如: 1)大路两旁,到处都种植着果园(果树)。

2)经过大家的帮助,他端正了

决心(态度),要好好学习。 4、介宾短语 (1)介宾短语的构成 介宾短语是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充当介词宾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例如: ①介词+名词:向前 比春天 往高处 从南方 自今天 于无声处(听惊雷) ②介词+代词:朝那边 到这里 从那里 把他(抓住) 向我(汇报) 给我说 ③介词+名词短语:在蔚蓝的天空中 对学校的情况(很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2)介宾短语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起止、方向、处所。例如:

从广东(出发) (来)到北京 从明天(开始) 向南方(飞去) 往东(走) 在教室里(看书) 自北方(来) 向太阳 向阳(开) ②表示时间。例如:

(生)于一九二○年 (事情发生)在昨天下下午 从九点(开始) ③表示对象。例如: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 关于月亮(的神话) 把敌人(消灭)

跟我(去一趟) 和他(好) 连饭(都不想吃)

④表示目的。例如:

为党(工作)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为了人民的幸福 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⑤表示比较。例如:

比弟弟(高半头) 比刚来时(高多了) 不跟他(一般见识) (高)于生活

[注意]介宾短语主要作状语和补语,有时也作定语。如:

1李老师[在灯旁]把纸条展开。2他把书包高高的顶〈在头上〉。3我想听听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5、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短语,主语表示陈述的对象,谓语表示陈述的内容,主语和谓语之间是陈述关系。即表达“谁(什么)——怎么样(做什么)”。主语用=====表示,谓语用——表示。大多数情况下,主语是一个名词、代词或名词短语;谓语则由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来充当。例如:

会议结束 什么也不懂 成绩下降 露珠晶莹 精力充沛 心情极不平静 气氛非常热烈

花香鸟语 莺歌燕舞 山明水秀 人勤春早 人寿年丰 马到成功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注意]主谓短语与句子很像,但它不是句子,

它没有语气。有些主谓短语加上语气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句子了;但是有些短语加上语气还不能成为句子,它只能做句子成份。比如:“什么也不懂”就只能作句子成份,要把它放在句子中是这样的:我什么也不懂。/ 你什么也不懂! 在这两个句子中,“什么也不懂”做得是句子的“谓语”。因此上,大家不要贸然认为只要是“主谓短语”,加上一定的语气就可以成为句子!

6、后补短语

定义:由动词或形容词与它后面起补充作用的词组合而成的短语。 类型:

1. 动补短语:动词+补语

如:拿走、盛满、吓跑、抱起来、念一遍、坐了一会儿、收拾整齐、

躺在床上、生于1881年、洗得干净、激动得哭、气得暴跳如雷、

2. 形补短语:形容词+补语

如:美极了、明亮起来、清醒过来、暗得很、差得远、冻得麻木、

胖得走不动路、舒服得多、慢一点儿、大三岁、红了一片 7、的字短语

定义:是由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加“的”

组成的名词性短语。

“的”字短语可以代替名词,相当于一个名词的功能。

举例:吃的、大的、集体的、小李的、进来的、全班最高的、那个骑车的 『多义短语』

一个短语同时有两种或多种意义,即歧义。 1.由于多义词或同音词在短语中造成的多义。如:

⑴我上课去 上课:①听课;②讲课。 ⑵我想起来了 想:①回忆;②打算、欲望。 ⑶他会唱 会:①愿意;②能够。 2.由于短语的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多义。

如:①学习文件,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短语,“我们今天学习文件”;又可以理解

为偏正短语,“这份学习文件要马上下发”。 ②对张三的批评,既可以理解为介宾短语,介词“对”的宾语是“张三的批评”,“领导对张三的批评置若罔闻”;也可以理解为偏正短语,介宾短语“对张三”修饰中心词“批评”,“领导听取了群众对张三的批评”。

③两个工厂的劳模, “两个”既可以修饰“工厂”,也可以是修饰“劳模”的。

④咬死了农民的狗,既可以是动宾短语,“野狼咬死了农民的狗”;又可以是偏正短语,“咬死了农民的狗被打死了”。

三、总结提升(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多义短语在高考的语病考查中很常见。

并列短语注意常见的语病错误:分类不当、相互包含、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动宾短语注意常见的语病错误:搭配不当 多义短语注意常见的语病错误:歧义

四、课堂练习

1、下面各组短语分别以哪类短语为主,其中不同的短语各是哪个,请划线,并在题后指出属于什么类型的短语 。

1)祖国万岁 品质优良 天气晴和 思想品质 成绩好

2)看了两眼 打扫教室 洗得干净 热了起来 扔出去

3)十分伟大 我的书包 小声地说 追歼敌人 很热闹

4)讲解语法 讲述清楚 种植玉米 制造飞机 听故事

5)用圆珠笔写 对于我们 按照习惯 必然产生 被大雨淋

6)报纸杂志 调查研究 身体健康 严肃认真 读和写

2、选出下列短语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我的老师 小明听话 可爱的中国 李林的书 B聪明伶俐 漂亮美观 老师和同学 勇敢顽强

C谈谈理想 统筹方法 最可爱的人 洗洗手

绢 D打开文件 主要原因 北京立交桥 新闻记者

3、下列短语全是偏正式的一组是( )

A北京车站 虚无缥缈 极力夸奖 努力学习 B美丽的花园 慢慢的放下 刻苦学习 振作精神 C中国精神 空军医院 一个老师 十分艰巨 D优美的舞姿 干干净净 大声说话 七嘴八舌 4指出下列短语的类型。A、动宾短语 B、动补短语

讲究实效( ) 打扫干净( ) 研究一下( ) 欢迎你们( )生于一九八一( ) 研究问题( ) 跑得直喘气( ) 要求平等( ) 生活了三年( ) 坐在教室里( ) 在教室里( ) 跑出去( )

衔接之二——语法篇 “单句和复句”教案

学习目标:

1、分清单句、复句;

2、了解句子成分,寻找句子主干; 3、了解常见的复句类型

学习重难点:了解句子成分、了解常见复句的种类

学习时数: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 句子和句子成分

一、句 子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根据结构又可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的

类型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复句分单重复句和多重复句两类。

述句

按用途和语气分 疑问

句 祈使句

感叹句

主谓句 单 句

非主谓句

子 按结构分

复 句 单重复句

多重复句

二、句子成分

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间有一定的语法关系,根据不同的语法关系可分为主语(=)、谓语(—)、定语(( ))、状语([ ])、补语(< >)等几种成分。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1、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

么人”或“什么事物”。常作主语的有:名词、代词、数量词组、联合词组、“的”字结构;动宾词组、主谓词组、偏正词组、动词、形容词也作主语。

如:中国人民║志气高。(偏正词组作主语)

去北大荒的║就是他。(“的”字结构

作主语)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是亿万群众的切身事业。(动宾词组作主语)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并列短语

作主语)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

语“是什么”或“怎么样”。常作谓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及它们组成的联合词组。名词、数量词组、主谓词组也作谓语;名词作谓语只限于说明日期、天气等。

如: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动词) 叶子║黄了。(形容词) 明天║星期五。(名词) 什么书║他都看。(主谓词组) 3、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

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能作主语的词、词组,一般都能做宾语。

如:什么叫做信息?(名词)

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的”字结

构)

大会开始辩论。(动词)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无产

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偏正短语)

4、定语: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

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除副词外,实词和词组一般都可以作宾语。

如: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

黄)的珍珠。

(三杯)美酒敬亲人。

(日益强大)的(中国)的历史有自

己的特点。

他是(我的)父亲。

5、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

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

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名,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结构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词前面,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结构作状语时,可放在主语的前面。

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你〖终于〗来了。 〖在他的帮助下〗,我取得了优异的

成绩。

6、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

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处所、趋向、时间、数量、性状等。能作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介词结构和由动词、形容词组成的词组。

如:他生<于1981年>。(介宾结构)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形容词组) 7、句子的主干:句子的主要成分即主语、谓语、宾语,省去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

如:懵懂年少的我们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主干:我们不理解良苦用心。 三、课堂练习(见课本第17页)

第二课 单句

一、单句的种类: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

1、主谓句:由主谓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的句子。(有主语,也有谓语)

动词谓语句:茶桌擦得滑溜溜的发光。

形容词谓语句:他非常健康。 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一。 主谓谓语句:他性格温和。

2、非主谓句:由主谓短语以外的其他短语或单个的词组成。

名词非主谓句:飞机。 1987年夏末。 动词非主谓句:站住! 有人敲门。 形容词非主谓句:好!

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哦! 呜! 二、几种特殊单句:

主谓句中,动词谓语句复杂多样。动词谓语句中,有些句式在结构和表达上有些特殊,这些特殊句式有: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等。

1、把字句:是主动句(即主语是施动者)的

一种,用 “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作状语的一种句型。句型为:主语+【把(将)+ 宾语】+动词+补语

如:我们【把老虎】打死了。

郭全海【把玉石眼】追了回来。

2、被字句:是被动句,是主语接受动作的句

子。被动句中的的主语是受事者,由介词“被”引出主动者与“被”字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句型为:主语+【被(叫,让,给)+宾语】+动词+补语

如:老虎【被我们】打死了。 有的被字句只有介词“被”,没有主动者。

如:在罗马百花广场上,布鲁诺【被】活活烧死了。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典型结构都是:主语+状语+动词+补语,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来代

替“被”。

3、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

连动句的谓语就是两个动词短语连用。

(1)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

如:他上街买书。

(2)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互不作成分,共同作谓语,他们之间有:

先后关系:他拿了笔走了。/他开门进

去。 目的关系: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

水喝。/他上街买书。

方式关系: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

是挣扎着蠕动爬行。/他坐电车回家。

因果关系:由于长期的劳累过度,李老

师终于生病住院了。

(3)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

如:他倒水喝。

4、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它有下列特点:

(1)兼语句的谓语是由动宾短语套接主谓

短语构成的,动宾短语的宾语,兼做主谓短语的主语。

如:母亲叫闰土坐。

(2)兼语句多有使令的意思,所以句中前

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常见的使令动词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号召等。此外,前一个谓语也可以是“有”字。

如:你让他来一趟。

大家一致选小萍做代表。 我有个弟弟今年考大学。

(3)兼语句中兼语的谓语是前面动作所要

达到的目的或产生的结果。即兼语前后两个动词的语义上有一定联系。

如:护士叫他快去请大夫。(目的) 连动可以套接兼语,兼语也可以套接

连动。

如:叔叔打电话叫我去。/妈妈禁止

小妹骑车乱闯。

5、是字句:也叫判断句,是由表示判断的动

词“是”和它的宾语组成的动宾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

(1)同一关系:甲是乙,就是甲=乙。 如: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2)从属关系:甲是乙,就是甲属于乙。

宾语是一个概括的类(大类),主语是属于这个(大类)的一个(小类)。

如:他是中学生。

附:正因为如此,所以使用是字句,就要注

意主宾之间是否具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没有,主宾不配。如下句就有语病:

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

家。(不同一)

共青团员是他。

6、存现句:表示人、事物存在或出现、消失

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的特点有三点:

(1)主语常是处所词或时间词。如:门口站

着两个兵。

(2)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动作产生状态的持续。

如: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表示出现)

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存在)

(3)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一般可转换为主谓句。

如:门口站着两个兵——两个兵在门口站着。

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在台上坐

着。

三、巩固整理

第三课 复句

一、如何辨别单复句(小组讨论交流) (一)单复句的区别: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紧密联系,

在结构相互独立(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单句】: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单复句的区别可以看如下四点: 1、单句只有一套句子成分,只有一个谓语(连动、兼语式除外),复句有两个以上的单句,每句都各有谓语。

2、复句中几个单句互不作句子成分(可以共用主语或省主语);而复杂单句中,某一成分就是一个单句或一个复句。

3、组成复句的单句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常用关联词表示,单句一般不用关联词,有时用到也只是对词语起组合或强调作用。

4、单句末尾一般用句号、问号、感叹号作句末停顿;复句中单句间只有连续性的停顿,不能有隔离性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冒号表示。

(二)课堂练习:辨析单复句

1.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随便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

2.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

3.我们不但要努力读书,我们还要关心政治。

4.欢快的泉水,飞翔的苍鹰,和那盛长着各种青苗的田垄,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5.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去。 二、复句的种类

(一)复句的定义及构成方式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紧密联系,在结构相互独立(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1、分句:组成复句的的单句叫分句,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分句之间有短暂的语音停顿,书面上用逗号或分号来表示。

2、构成复句的主要方式:

(1)语序。就是分句排列先后的顺序。

如:你端起酒来说几句,我放下筷

子来接几声。

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2)关联词语。就是用关联词语把单句组合起来。

如: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

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二)复句的分类

根据分句之间不同的逻辑事理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类型。 1、并列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并列组合而成,叙述相关的几件是,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既A,又B”、“不是A,就是B”、“是A,不是B”、“也A,也B”、“一方面A,一方面B”、“又”、“也”、“还”、“同时”、“同样”。

例如: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不是意识决定存在,而是存在决定

意识。

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2、承接复句

也称顺承复句,连贯复句。几个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彼此顺序不能动。常用的关联词语有“A,于是B”、“A,然后B”、“A,接着B”、“A,便B”、“首先A,然后B”。

例如:他们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头,回到草房。 3、递进复句

由两个有递进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进了一层。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不但(不仅、不只、不光)A,而且(还、又、也)B”、“而且”、“并且”、“尚且A,何况(更不用说)B”“别说A,就连(就是)B”, 例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

固。

古人尚且知道,更何况我们现代人。

4、选择关系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集中情况,要求从中选择一种,表示“或此或彼”、“非此即彼”、“预与其这样不如那样”等意思。常用的关联词语有“或者(或)A,或者(或)B”、“A,就是B”、“是A,还是B”、“要么A,要么B”、“与其A,不如B”。 例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5、转折复句

由两个有转折关系的分句组成,后一个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来一个转折,转道相反的意思上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虽然(虽、尽管)A,但是(但、可是、却、而)B”、“A,不过B”、“可是”、“然而”、“却”、“不过”、“倒”。

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他年纪小,胆子却不小。

6、因果复句

由两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说明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因为A,所以B”、“因为A,便B”、“由于A,因而B”、既然A,就(那么)B“。

例如:因为他有坚定的信念,所以遇到困难从不气馁。

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

静。

7、假设复句

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中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由这种假设的情况产生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假如,若、倘、要是、要)A,就(那么、那、便)B”、“即使(纵就是、就算、哪怕)A,也(还)B”、“再A,也B ”、“假如”、“假使”、“假若”、“要是”。

例如:假如产品质量不好,数量再多,也没有使用价值。

如果你去,我就去。

即使你不去,我也要去。

8、条件复句

由两个有条件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

的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有“只要A,就B”、“只有(除非)A,才B”、“无论(任凭)A,都(也)B”。

例如:只有党风正,才能事业兴。

只有你去,我才去。 无论谁去,我都去。

9、解说复句

也称总分复句,有总提和分说两部分组成,总提用一个分句,分说与总提相应,用几个分句表达。一般不用关联词语。

例如: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

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10、目的复句

由两个有目的关系的分句组成,前一个分句表示一种行为,后一个分句表示这种行为的目的。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为了”、“为的是”、“以免”“省得”。

例如:你快让他去,以免他闹情绪。

我们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

的人民不吃雪。 11、连锁关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表连锁关系的分句组成,长采用“一……就……”、“越……越……”、“‘谁……谁……”、“哪里……哪里……”的格式,前后分句紧密相连,前一个分句怎么样,后一个分句就怎么样。

例如:他越客气,老杨同志越觉得不舒服。 三、多重复句及分析(重点讲二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

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用“║”划

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余此类推。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第一步,要统观全局,

从总体上分析,找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再对第一层

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找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

余此类推,直到分析到

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

有一些人怀念他们的过去,║但是过去的东西永远不会再来了,∣因此他

(转折) (因果)

们感到将来的渺茫,║从不把希望寄托在将

来。

(因果) 四、课堂练习:(见《复句》练习)

衔接之三——逻辑篇 “概念及其常见错误”教案

一、学习目的:掌握概念外延间关系分类、各小类含义,能正确判断概念间关系、能据关系正确运用概念。

二、学习重点难点:不能并列使用的几种关系、能并列使用的情况;矛盾和反对的区别。 三、学习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概念间的关系在逻辑上指概念外延间的关系。搞清概念外延间关系的意义:有助于明确概念的外延,从而准确使用概念,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

【活动一】

1、小组讨论,区别几组概念的关系。 “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教师”和“教授” ,“企业家”和“MBA” ,

“男人”和“女人”,“带眼镜的”和“不带眼镜的”, “红色”和“黄色”,“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

明确: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概念的相容关系有:(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北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这两个概念就是同一关系的概念。(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教师”和“教授”这两个概念,前者的外延就包含着后者的全部外延。(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企业家”和“MBA”这两个概念的外延就具有交叉关系。 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有:(1)矛盾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穷尽了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男人”和“女人”,“带眼镜的”和“不带眼镜的”。(2)反对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没有穷尽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例如“红色”和“黄色”,“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 2、当堂训练

说说以下每组概念的关系类型。

中国-神州 太阳-日头 师范学校-学校 商品-劳动产品 小学生-学生 学生-共青团员 水生动物-脊椎动物

明确:1、全同: 中国-神州 太阳-日头

2、从属:师范学校、学校,商品、劳动

产品,小学生、学生

3、交叉:学生-共青团员,水生动物-脊椎

动物

【活动二】

1、小组讨论,指出了以下推理的逻辑错误并说明理由。 例题1、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狂人日记》是鲁迅的著作,因此,《狂人日记》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下列哪项最为恰当地指出了上述推理的逻辑错误。( )

A、偷换概念 B、自相矛盾 C、以偏概全 D、倒置因果 E、循环论证 例题2、

19世纪有一位英国改革家说,每一个勤劳的农夫,都至少拥有两头牛。那些没有牛的,通常是好吃懒做的人。因此,他的改革方式便是国家给每一个没有牛的农夫两头牛,这样整个国家就没有好吃懒做的人了。这位改革家明显犯了一个逻辑错误。

以下哪项论证中出现的逻辑错误与题干中出现的类似?

A、天下雨,地上湿。现在天不下雨,所以地也不湿。

B、这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作者曾获诺贝尔奖。

C、你是一个犯过罪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我不懂哲学?

D、因为他躺在床上,所以他病了。

E、你说谎,所以我不相信你的话;因为我不相信你的话,所以你说谎是徒劳。

明确: 例题1解析 :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著作”,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B、D、E显然不合适。选C也不妥,因为“以偏概全”类的错误是从个体或部分的特性出发,推广到全体时所犯的推理错误。

例题2解析: 题干中改革家的犯的逻辑错误是“因果倒置”,选项D也犯了同样错误。 解析 题干中的推理两次提到“著作”,前一个指鲁迅著作的总体,第二个指一部具体的著作《狂人日记》,前后概念不一致,为偷换概念。B、D、E显然不合适。选C也不妥,因为“以偏概全”类的错误是从个体或部分的特性出发,推广到全体时所犯的推理错误。 【课堂总结】

常见的逻辑错误:1、偷换概念;2、因果倒置;3、以偏概全;4、自相矛盾;5、同语反复;6、转移论题

这些常见的逻辑错误经常会在高考语病当中考查,请同学们多加注意。

衔接之三——逻辑篇 “判断及其直接推理”教案

一、学习目的:了解判断的几种类型以及四种对当关系。

二、学习重点难点:四种对当关系。 三、学习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判断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判断也叫直言命题或直言判断

一、小组讨论,说说以下判断的特点,归纳判断类型。

(1)、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3)、有的金属是液态。

(4)、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

(5)、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6)、小王不是警察。 明确:

1、判断的六种基本类型:

(1)全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全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3)特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 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 例如: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O (5)单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6)单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警察 总结:

判断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1)全称肯定判断,简称为“A”判断,可写为“SAP”

(2)全称否定判断,简称为“E”判断,可写为“SEP”

(3)特称肯定判断,简称为“I”判断,可写为“SIP”

(4)特称否定判断,简称为“O”判断,可写为“SOP”

从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来说,判断主项“S”的外延与谓项“P”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共存在五种:全同关系、被包含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

全同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全部相重合。如“中国最长的河流”与“长江”就是全同关系。 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如“老师”与“大学老师”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重合,如“人”与“男人”之间就是真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重合,如“大学生”与“青年”之间就是交叉关系。

全异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上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老人”与“少年”之间就是全异关系。 二、四种关系的对当关系

对当关系就是指具有相同素材的判断间的真假关系。判断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彼此之间的关系: (1) 矛盾关系。这是A和O、E和I之间存在的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 例如:

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

O:有些工商干部不是大学毕业生(真) A:所有的工商干部都是大学毕业生(假)

I:有些物体是固体(真) E:所有物体都不是固体(假)

E:语言都不是上层建筑(真) I:有些语言是上层建筑(假)

(2) 差等关系(又称从属关系)。这是A和I、E和O之间的关系。如果全称判断真, 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例如:

已知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则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

已知I:有的单位参加了义务献血。(假)则A:所有的单位都参加了义务献血(假)

已知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则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假不定)

已知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则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真假不定)

类似地,可举例说明E和O判断之间的差等关系。

(3)反对关系。这是A和E之间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

在A、E两个判断中,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真的,就可推知另一个是假的。 例如:

已知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则E:所有事物都不是运动的(假)

已知E:所有的科学家都不是思想懒汉(真)则A:所有的科学家都是思想懒汉(假) 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假的,那么另一个真假不定。例如:

已知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则E:我班同学都没学过日语(真假不定)

(4)下反对关系。这是I和O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关系。

在I、O两个判断中,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假的,那就可以断定另一个是真的。 例如:

已知I:有些民主人士是共产党员(假)则O:有些民主人士不是共产党员(真)

已知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则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

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真的,那么另一个真假不定。例如:

已知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则O:我班有些同学没学过日语(真假不定) 三、课堂练习

1、所有的三星级饭店都搜查过了a,没有发现

犯罪嫌疑人的踪迹。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在下面四个断定中: Ⅰ.没有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 Ⅱ.有的三星级饭店被搜查过。

Ⅲ.有的三星级饭店没有被搜查过。

Ⅳ.犯罪嫌疑人躲藏的三星级饭店已被搜查过。

可确定为假的是( )

A.仅Ⅰ和Ⅱ B.仅Ⅰ和Ⅲ C.仅Ⅱ和Ⅲ D.仅Ⅰ、Ⅲ和Ⅳ E.Ⅰ、Ⅱ、Ⅲ和Ⅳ

明确:B

如果“所有的三星级饭店都搜查过了”为真,即A判断为真,则根据对当关系知I判断为真,E判断与O判断均为假。

2、学院路街道发现有保姆未办暂住证。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 )

Ⅰ.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未办暂住证。 Ⅱ.学院路街道所有保姆都办了暂住证。 Ⅲ.学院路街道有保姆办了暂住证。

Ⅳ.学院路街道的保姆陈秀英办了暂住证。 A.Ⅰ、Ⅱ、Ⅲ和Ⅳ B.仅Ⅰ、Ⅲ和Ⅳ C.仅Ⅰ D.仅Ⅰ和Ⅳ E.仅Ⅳ

明确:B

题干是O判断,选项I是E判断,Ⅱ是A判断,Ⅲ是Ⅰ判断,Ⅳ是单称肯定判断。根据对当关系,由O判断真,在各选项中只能推出A判断假,其余都真假不定。

衔接之三——逻辑篇 “三段论”教案

一、学习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三段论”的基本模式,以及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的联系与差异。 ②能运用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三段论”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 二、学习重点

能利用“三段论”进行简单的推理。 三、学习时数 1课时 四、活动过程 1、导入

问题1:在美丽的云南大理,居住着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白族,那里的人们都把未婚女孩叫做“金花”,未婚男孩叫做“阿鹏哥”。小李家在大理,大家平时都叫她“金花”,那么小李( ) A:是个女孩,已婚 B:是个男孩,已婚 C:是个女孩,未婚 D:是个男孩,未婚 生答: 选C 设问:上述推理是合情推理吗?为什么? 答(1):是,因为上述例子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答(2):不是,上述例子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所以不是合情推

理。 【师点评】:第一位同学回答错误,上面这个例子它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因此它并不是合情推理。 2、概念的提炼

问题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思考下列推理有何特点?

① 所有的金属都能够导电,铀是金属,所以铀能导电。

② 太阳系的行星都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天王星是太阳系的行星,因此天王星以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③ 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 是奇数,所以 不能被2整除。

④ 三角函数都是周期函数, 是三角函数,因此 是周期函数。

⑤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如果∠A与∠B是两条平行直线的同旁内角,那么∠A+∠B=180°

答:上述例子都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师点评】定义:像上面这样,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我们把这种推理称为演绎推理,它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3、三段论的一般模式

设问1:请同学们从语文的角度分析以上例子可分为几段?这几段与演绎推理的定义有何关系?

答: 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相当于定义中的:一般性原理;第二段相当于定义中的特殊情况;第三段为定义中的结

论。 【师点评】这位同学回答正确,上述例子都可分为三段,我们称为“三段论”,其中第一段称为“大前提”,如“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指的是一般的原理;第二段称为“小前提”,如“铀是金属”,指的是一种特殊情况;第三段称为“结论”,如“铀能够导电”,是所得的结

论。

设问2:你能再举一些用“三段论”推理的例子吗?

答:(1)高一(1)班的同学都是少数民族,小李是高一(1)班的,所以他是少数民族。 (2)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13不能被2整除,所以13是奇数; 【师点评】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由此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以后我们可以用三段论的推理模式去证明一些问题。 4.迁移训练(完成P46) 5、课堂小结

(1)演绎推理的定义:从一般性的原理出发,

推出某个特殊情况下的结论 。 (2)演绎推理的重要模式——“三段论”的关键是: 弄清楚正确的大前提、小前提及结论

衔接之四——修辞篇

“比喻和比拟”教案

教学目标:

1.梳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 2.辨别部分修辞手法的异同:比喻与比拟。 3.帮助学生提高在语言表达中准确、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准确辨别比喻与比拟的异同。 2. 举一反三,能力训练,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难点:1.理解修辞手法的内涵,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能够准确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以猜谜语导入修辞手法的运用。

1.头戴红顶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摇船,说话像驴叫。(猜一动物) (鹅)拟人、比喻

2.长长的黄鳝,短短的泥鳅。弯弯的虾米,倒挂的石榴。(猜一日常用具)

(秤杆、秤纽、秤钩、秤锤)比喻

3.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裳,坐在绿洲上。(猜一植物)

(荷花)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我们今天主要来学习比喻和比拟。 活动一: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54页的“比喻”“比拟”,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大理解的地方做一下标记,并小组讨论一下。 (一)比喻 分为

[学生和教师共同梳理完成]

明喻:甲(喻词:像、好像、仿佛、犹如、似、若)乙

暗喻:甲(喻词:是、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对同一本体从不同角度、不同相似点进行比喻。

【教师强调】: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所以并不是所有出现“像”、“仿佛”这样的词语就是比喻句。

活动二:[学生活动]:请大家辨别一下下列的句子,哪些是比喻。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借喻)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博喻)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相比)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推测)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表示列举)

6、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活动三:品味比喻的妙处。

1.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玫瑰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

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红玫瑰与白玫瑰》张爱玲)

品味:用了借喻、暗喻。红玫瑰是火,白玫瑰是冰,蚊子血,颜色艳丽,却让人隐约厌恶。明月光,清淡幽远,可望而不可及。白饭粒,不觉珍贵,却不能缺少。朱砂痣,是心头隐痛,当时惘然。换而言之,人多半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对已拥有的毫不珍惜,念念不忘的是那得不到的。 2.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去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品味:饭里的沙粒带来的感受应该每个人都是很清楚地,这种不在意料中的伤痛更让人不舒服。用这样的比喻写出了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对信赖他的人的情感上的伤害。

3.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和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的露水,手指那么轻一碰就会掉下来。(《围城》钱钟书)

品味:用那晶莹剔透、一碰即落的早晨花瓣的露水作比喻,非常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太太那溢满双眼的泪水将落未落,一触即落的情态,好像这样的人就在你我的面前。

活动四:展开想象,小试身手,恰当运用比喻。 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妙比喻人我们叹为观止,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如果能够在必要的时候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那么你的文章一定更具文采,更有吸引力。 请大家展开想象,运用比喻写阳光下小孩灿烂的笑脸。 (要求:在你手边的草稿纸上写下你认为最恰当的比喻,再请你加上一定的修饰语。 参考答案:阳光下孩子的笑脸仿佛一朵盛开的童子面茶花。儿童的笑脸,像春天里娇艳的鲜花在开放。像天上的彩云一样灿烂。

活动五:(一)[学生和教师共同梳理完成] 定义:把一种事物当作另一种事物。包括拟人和拟物。

1.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拟人,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学生思考、教师讲解](拟物,像鸟儿一样飞,写出了侄儿听到我到来无比开心雀跃的心情。) 活动六:欣赏《心田上的百合花》林清玄,从修辞角度。

《心田上的百合花》

林清玄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一开始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小小的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脑长瘤了。” 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偶尔也有飞过的蜂蝶鸟雀,它们也会劝百合不用那么努力开花:“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啊!”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众多不屑、讥讽鄙夷声里,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这时候,野草与蜂蝶再也不敢嘲笑它了。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珠。

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它的

种子随着风飘扬,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赶来欣赏百合开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着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景,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后来,那里被人称为“百合谷地”。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称赞,满山的百合花都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赏析] 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通篇用“拟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以花来证明”来绽放了她充满灵性的美”,当然也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不管他人的嘲笑或鄙视,做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人生之花定会绽放它的美丽。

活动七:小试身手,请以“黑板”或“粉笔”为中心写一句带有拟人手法的句子。

参考答案:你那黑色,是你深邃的眼眸,迸射出的智慧之光引导着我们思维的方向。 你那宽广,是你博大的胸怀,积淀了悠久的文化精髓向我们款款的道来。

粉笔最爱穿雪白雪白的裙子。 有时它还挺爱打扮的,一会儿穿上绿裙子,一会儿又换上红衣服;一会儿穿上蓝衣服,一会儿又换上黄裙子。 活动八:辨析比喻、比拟之间的异同。 [教师讲解]

(一)比喻与比拟 1.区别:

①比喻的重点在“喻”,即“比方”,它突出的是两事物的相似点;比拟的重点则在“拟”,即“当作”,它直接把甲当乙来描述。比拟的本体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 ②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不出现但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学生活动]:结合例子来辨别。

例: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参考答案:整个句子是比拟,“大块的翡翠”是比喻,是比拟和比喻套用。

活动九:请以“露珠”为中心,运用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露珠(散文诗)

细小,微弱,透明......

树叶上,草丛间,寻找透彻的足音,蔓延渗入内心动感的乐曲.

被你的身影感动.

不留意者,就不能看到你的存在,白昼或黑暗行走的身影,来得悄悄,去也匆匆.

眷恋阳光,将生命渗透在滋润的梦想里. 迷恋月夜,月色朦胧的清辉中透明轻盈的遐思和憧憬.

像一团团燃烧的微笑,感染着多情的树林和花朵.阳光般的笑容,雨后或清晨,早早地将太阳等候, 当阳光抚摸你的时刻,你羞涩的身影全部笼罩在它的光环里,你用生命滋润绿色的脉络和希望,繁衍绿的 蓊郁和茂盛.却没有人在意你的离开和消失.

似一只只小小灯笼,用微弱的光亮搬运自己的影子,照着叶脉脉络,悄悄挪动俏丽的身姿.月色明亮的 夜晚,怕惊动风的莅临,破碎浪漫的琴韵,听蟋蟀不息的歌唱,你默默地感动着自己.唯有请求风轻些再

轻些,不要用指尖戳穿美丽的爱情,任一帘幽梦月色中陶醉,在绽放的羞涩里,擦拭浮尘和脏污,留一片 片清新亮丽的神往和幻景.

寻觅绿色的天籁,一滴滴露珠默然无声;置身露珠的氛围,我仿佛在虚拟的世界中,倾听一只只蝉鸣 的乐曲,以快乐鸣唱道破一片片美丽的梦想和爱情.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理解、明确了几个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的异同,在鉴赏练习中明白了,恰当

地使用修辞手法,能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气势贯通,音韵和谐,从而妙语连珠,文采飞扬。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能够有意识地恰当运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