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相反相成”
姓名: 班级: 学号:
内容摘要:相反相成思想源来已久,从古代的福祸相倚,美丑相对的简单范畴,到近现代矛盾论中对立统一。学习认知好相反相成的思想理论,对于人生的智慧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对于今日的社会发展也还有不可忽略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矛盾论 发展 相反相成
正文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大概可以算作“相反相成”思想的雏形。相反相成,顾名思义,指两个对立的事物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相反的东西也相互依赖,具有同一性。在中国唯物辩证法思想中,就是对立统一的思想。
塞翁失马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可是过了没几天,丢的马不仅自己回了家,还带回一匹骏马。而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是匹好马。每天都骑马出游,一次却摔断了腿。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物生有两,过极必反。事物的好坏存在总是相互依赖,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看到事物中矛盾双方的相互对立,而且还要注意到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统一和相互转化。
相反相成的思想可以说体现于生活发展的方方面面,拿中医医药发展来说,五味与五行,阴阳,五脏配伍关系,反佐学说,毒药学说等理论都运用到相反相成用药配伍思想的理论。而中国传统建筑建设思想中,同样运用到这类理论,如“反者道之动”,即以自然与社会为对立统一,“自然中有人生,人生中见自然,和而不同,各尽其性。”等等,而在贴近生活中这类思想例子也不胜枚举:没有生,死就不见 ; 没有死,生也不见。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 ; 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没有顺利,无所谓困难;没有困难,也无所谓顺利。
而对于事物之间以及内部要素之间的相反相成、相互统一、相互转化的关系,中国道家的经典著作《老子》分析得比较深刻。一方面,该书看到事物对立双方的相互依赖关系,指出:“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另一方面,该书还对事物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关系进行了论述:“祸兮福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看的出在当时对相反相成的思想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理念与认识了。
至近现代,毛泽东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法思想,但是毛泽东并没有停留在古人那里止步不前。他在继承上述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创作出了《矛盾论》。而《矛盾论》的问世,也是相反相成思想的又一次发展和升华,赋予了“相反相成”新的含义。首先,毛泽东对“矛盾动力论”进行了更具体的考察。他首先把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分为外因和内因,提出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经典论断。但是,内因和外因又是如何通过矛盾双方的作用而影响事物发展的呢 ? 毛泽东用“相反相成”这一命题对此作出了回答:“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这句话是辩证法的,是违反形而上学的。
‘相反’就是说两个矛盾方面的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之下两个矛盾方面互相联结起来,获得了同一性。而斗争性即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这段话精辟而简练地阐述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说明了矛盾的这两种基本属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相互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其关系表现为一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这是指矛盾的斗争性绝不能脱离开矛盾的同一性而独立存在,斗争性总是和同一性相联结,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如果同一性不存在,那么没有斗争性可言;二是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是说同一性不能脱离开斗争性而存在,同一是以根本性质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即矛盾的同一性必然要受到矛盾的斗争性制约,否则就根本谈不上同一性\"总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存在于矛盾的统一体当中,不可孤立的认识,更不可人为的加以割裂\"。这些都是新潮流中,毛主席对“相反相成”思想的进一步更高、更深刻的理论概括,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与“相反相成”思想相关的,还有一种“合二而一”的思
想观点。这种“合二而一”的观点,是在“一分为二”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意思同样也是表达,事物内部矛盾双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法思想中的“相反相成”思想,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就理论形态的发展而言,现代辩证法思想早已超出了传统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和朴素状态,人们对辩证法思想的原则及规律亦耳熟能详。然而,在处理具体的问题矛盾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仍时有所见。如何克服偏执与片面的观点、做到能不拘谨于问题矛盾,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法智慧有助于人们思考和判断。
[1]石明培. 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学说——略论毛泽东的矛盾学说同中国哲学的关系[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3,04:79-83.
[2]刘刚. 毛泽东对古代“化”观念的发展及其意义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03:132-137.
[3]时圣玉,刘杰. 浅论《矛盾论》中的辩证同一性思想[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05:8-10+34.
[4]周徳丰. 中国传统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理论成就及其当代价值[J]. 中州学刊,2009,06:140-144.
[5]权俊. 对《矛盾论》中辩证同一性的认识[J]. 党史博采(理论),2014,06:31-33. [6]杨建毅.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化的贡献[J]. 社科纵横,2013,12:18-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