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碳纤维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1一般规定
1.1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碳纤维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本章规定。
1.2外加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工程应对下列项目按隐蔽工程的要求进行验收:
1原构件清理;
2界面处理及涂刷界面胶的质量;
3碳纤维板的直线度;
4胶锚螺栓的定位与安装。
1.3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碳纤维板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规定。
2施工质量检验
(Ⅰ)主控项目
2.1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前,原混凝土构件应采用结构修补胶对较大孔洞、凹面、露筋等缺陷进行修整,并检查原构件表面修整质量。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并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2原构件混凝土界面(粘合面)经修整后,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打毛和糙化处理。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2.3粘贴预应力碳纤维板部位的混凝土,其表层含水率不宜大于4%,且不应大于6%。对含水率超限的混凝土应进行人工干燥处理,或改用高潮湿面专用的结构胶粘贴。
检查数量:每根梁、柱构件不少于1处;每100m2板、墙不少于3处;不足100m2的工程,也应检查3处。
检验方法:用含水率测定仪检测。
2.4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前,应检测被加固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推定等级不应低于C2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应低于2.0MPa。当锚固装置和张拉装置区填充了水泥基灌浆料时,其同条件养护的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在张拉时,不应低于设计规定的强度等级。
检查数量: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和《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规定执行。
检验方法:检查原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和正拉粘结强度试验报告及水泥基灌浆料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检测报告。
2.5固定端锚固装置和张拉端张拉装置的安装,其位置和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安装位置偏差不应大于5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测量。
2.6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加固用锚具的材质、型号、尺寸和性能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明文件,检查锚具力学性能检验报告。
2.7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的规格和性能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明文件,检查碳纤维板性能复验报告。
2.8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的宽度、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其宽度允许偏差应为±1mm,厚度允许偏差应为±0.1mm。
检查数量:每批次产品检查数量应不少于1%且不少于3件,每件产品两端和中间部位应检查3处。
检验方法:游标卡尺量测。
2.9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材的张拉控制应力值宜为碳纤维复合材抗拉强度设计值的0.6~0.7倍。张拉锚固后,其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值与设计规定的检验值之间的相对偏差不应超过±5%。
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1%,且不应少于3根。
检验方法:检查见证张拉记录及应力检测记录。
2.10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复合板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加固时,碳纤维复合板张拉锚固部分以外的板面与混凝土之间也应涂刷结构胶粘剂。胶粘剂应按产品说明书提供的工艺条件配制,拌匀后应立即抽样检测初黏度。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监理人员旁站监督配制,检测初黏度检测报告。
(Ⅱ)一般项目
2.11预应力碳纤维板张拉后固定的位置,与设计要求的位置相比,其中心线偏差不应大于10mm;长度负偏差不应大于15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钢尺测量。
2.12碳纤维板与原构件混凝土之间胶粘剂粘结的养护温度不应低于15℃时,固化24h后即可卸除加压夹具及支撑;72h后可进入下一工序。当养护温度低于15℃时,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采取升温措施,或改用低温固化型结构胶粘剂。
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的养护环境中,测温点不应少于2处,且应布置在朝西和朝北两部位。
检验方法:检查测温记录。
2.13碳纤维板与混凝土之间涂刷的胶粘剂,胶层应均匀,无局部过厚、过薄现象。胶层厚度应为(2.0±0.3)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每根构件应检查2处,且应选在胶层厚度最薄及最厚处,用刻度放大镜测量。
2.14碳纤维板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可用锤击法或其他有效探测法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确认的总有效粘结面积不应小于总粘结面积的95%。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检测报告及处理记录。
2.15碳纤维板张拉施工完成后,涂刷的防护面层的外观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