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本科教育概况 .................................................. 3 (一)学校概况 ................................................... 3 (二)人才培养目标 ................................................ 4 (三)专业概况 .................................................... 4 (四)办学规模 .................................................... 6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 7 (一)师资队伍 .................................................... 8 (二)教学条件 .................................................... 9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 10 (一)专业建设 ................................................... 10 (二)课程建设 ................................................... 11 (三)教材建设 ................................................... 12 (四)教学改革 ................................................... 14 (五)实践教学 ................................................... 17 (六)创新和创业教育 ............................................. 19 四、质量保障体系 .................................................. 21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定不动摇 ................................. 21 (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组织体系日趋完善 ......................... 21 (三)日常教学监控与运行常抓不懈 ................................. 22 (四)教学质量信息发布与反馈机制逐步健全 ......................... 22 (五)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工作有条不紊 ............................. 22 五、本科生学习效果 ................................................ 23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一)课堂教学质量 ............................................... 23 (二)学生竞赛获奖情况 ........................................... 23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 24 (四)升学率与就业率 ............................................. 24 (五)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 ......................................... 25 六、特色发展 ...................................................... 25 (一)依托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发挥教育科研引领的人才培养优势 ....... 25 (二)整合G-U-S协同创新培养理念,构建职前职后融通的人才培养机制 . 25 (三)打造校内外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彰显实践取向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 26 七、问题与对策 .................................................... 27 (一)进一步强化师范专业建设,打造教师教育特色 ................... 27 (二)积极慎重发展新型交叉专业,推进专业内涵发展 ................. 27 (三)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 ................. 28 (四)不断完善校内评估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 28
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一、本科教育概况
(一)学校概况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小学和学前师资为重点的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2年的江苏教育学院,是建国初期江苏省较早设立的17所公办本科学校之一。1959年,江苏教育学院在全国省级教育学院中率先举办普通本科教育。“文革”期间学校一度停办,1978年复办并开始招收普通专科生,1996年起恢复招收普通本科生,2003年起招收专转本师范生。2013年,学校经教育部批准由省属成人本科学校转设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6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服务江苏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秉承“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精神,按照学校“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任务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内涵、特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不断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水平,着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朝着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
学校现有草场门、浦口、小行3个校区,占地面积524.32亩,另有占地面积1201亩的溧水校区在建。2015、2016年,溧水校区建设项目作为教育类唯一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预计2017年底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学校是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基地、教育部中小学校长领航班培训基地和全省唯一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基地。学校组织建设的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培育智库,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等均为学校挂设机构,形成了面向基础教育、功能完备的教师教育管理、服务体系。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先后与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国外高校联合建立孔子学院和“汉语暨中国研究中心”、“俄语暨俄罗斯文化中心”各1个。200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江苏教育学院基础上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设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等8个教学科研机构。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和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10多年来,省教科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研究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对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研究成果。
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表彰,培养了20多万名师范人才,为基础教育输送了一大批中小学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教育行政干部,被社会各界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
(二)人才培养目标
在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后,我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总结办学传统和经验,客观分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过科学的调研和论证,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新型师范学院”这一奋斗目标。根据这一目标,结合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确立了“培养本科层次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新师资”这一人才培养基本定位,同时确立了“培养师德修养良好、知识基础扎实、教学能力突出、具有初步教学研究能力和较强专业发展潜力的新师资”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稳健发展应用型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三)专业概况
截至2015年底,我校共有四年制普通本科师范专业20个(参表1-1),两年制师范类专转本专业5个(参表1-2),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法学、工学、法学、艺术学、经济学和历史学9个学科门类。
经过长期的办学积累,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有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3个(参表1-3),省级特色专业6个(参表1-4)。
表1-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汉语言文学 英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 生物科学 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音乐学 秘书学 思想政治教育 专业代码 040102 040105 050101 050201 070101 070401 080905 080701 050401 050107T 030503 3
所属二级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 文学院 经济与法政学院 所属学科门类 教育学 教育学 文学 文学 理学 理学 工学 工学 艺术学 文学 法学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序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专业名称 物理学 地理科学 美术学 历史学 应用化学 商务英语 数字媒体艺术 贸易经济 专业代码 070201 070501 130401 060101 070302 050262 130508 020402 071102 所属二级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美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现代传媒学院 经济与法政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所属学科门类 理学 理学 艺术学 历史学 理学 文学 艺术学 经济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表1-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两年制师范类专转本专业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小学教育 英语 音乐学 美术学 专业代码 040102 040105 050201 050401 050406 所属二级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所属学科 门类 教育学 教育学 文学 艺术学 艺术学
表1-3: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省级品牌、重点专业建设点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表1-4: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省级特色专业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专业名称 历史学 小学教育 汉语言文学 地理科学 所在二级学院 社会发展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文学院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4
专业名称 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 汉语言文学 生物科学 所属二级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文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立项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立项时间 2015年 2012年 2012年 2012年 立项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立项时间 2006年 2007年 2009年 2010年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序号 5 6 专业名称 数学与应用数学 英语 所在二级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外国语学院 立项单位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教育厅 立项时间 2011年 2011年 (四)办学规模
截至2015年底,我校共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学生6106人。2015年计划招生2391人(参见图1-1),实际报到2352人,其中四年制普通本科学生1327人,两年制师范类专转本学生1025人。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报到率最高为100%,最低为96%,平均报到率为99.03%(参见图1-2);两年制师范类专转本专业报到率最高为100%,最低为93.43%,平均报到率为97.53%(参见图1-3)。
2015年,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主要在江苏招生,同时面向安徽、山东、福建、河南、河北、湖南、江西、四川、新疆、云南、广西和贵州等12个省(自治区)招生,外省生源数占四年制普通本科专业招生总数的17.31%。
图1-1:2013-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计划招生数与实际报到人数
图1-2: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四年制本科专业报到率
5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图1-3: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师范专转本专业报到率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我校坚持“人才强校”理念,在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博士化”,形成了一支能够满足本科教学基本需要的师资队伍的基础上,正以“提高质量、突出创新、强化特色”为抓手,加大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截至2016年8月,我校共有教职工615人,其中专任教师334人,另有外聘教师89人,生师比为17.96:1。从学历结构来看,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28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5.03%(参见图2-1);从职称结构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3.71%(参见图2-2);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135人,36至45岁的教师118人,46至55岁的教师63人,56岁及以上的教师18人,分别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0.42%、35.33%、18.86%和5.39%(参见图2-3)。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不断改善,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特征,高学历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表2-1: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任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统计表
(总计334人) 学历 博士研究生 112 教授 23 6.89% 123 33.53% 硕士研究生 172 副教授 36.82% 36-45岁 118 35.33% 115 51.50% 讲师 34.43% 本科及以下 50 14.97% 助教及以下 73 21.86% 职称 年龄 35岁及以下 135 40.42% 46-55岁 63 18.86% 56岁及以上 18 5.39% 6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图2-1: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任教师队伍学历结构
图2-2: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任教师队伍职称结构
图2-3: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截止2015年底,我校专任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2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0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7人;有50余人次分别获得“曾宪梓优秀教师奖”、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师德模范、江苏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江苏省科普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奖项。
2015-2016学年,我校共为本科生开设课程613门,其中教授授课59门。
(二)教学条件
1.教学经费和教学设备
2015年,我校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340.63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1249.81万元;本科实验经费41.44万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300元,与2014年持平。截至2015年底,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36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635.79万元。 2.教学用房
我校现有草场门、浦口和小行3个校区,校园面积近34.96万m2,其中绿化面积16.50万m2。校舍建筑面积19.99万m2,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9.81万m2,其中教学用房建筑面积3.65万m2、辅助用房建筑面积3.38万m2、行政办公用房建筑面积2.78万m2。学生宿舍建筑面积7.48万m2,学生食堂建筑面积1.30万m2 。学校共有教室153间,建筑面积1.19万m2,座位数11445个,其中语音室8间,座位数464个,多媒体教室133个,座位数10866个,标准化考场98个。建有1座体育馆、10个篮球场和1个网球场、2个400米标准运动场和1个200米运动场,各类运动场面积总计5.50万m2。 3.图书资料
2015年学校继续加大图书购置经费投入。截至2015年底,馆藏各类纸质文献32.47万余种,拥有各类数据库20个,纸质图书861660册,当年新增31581册,生均图书达141.12册,当年订购纸质期刊1625种。可供读者全文检索利用的中外文电子期刊30758种、电子图书291万余种、会议论文200余万篇、报纸全文1000余万篇、博硕士学位论文290万余篇、中外文书刊题录数据数百万条。本地镜像电子图书15万余种、本地镜像学术视频9600多部。图书资料能够充分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4.信息资源
学校建有千兆校园主干网,截至2016年8月,共有数据信息点近5000个。网络线路覆盖整个校园,所有教室、实验室、学生宿舍和办公室都有网络接口。
8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建有学院主页在内的各部门、各院(部)网站和专题网站78个,包括校网站群系统、办公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安防监控系统、江苏省“教学新时空”网、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网、江苏教师教育网、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网、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网,以这些新媒体资源平台为依托,构建了实体与网络相结合的教师培养的信息资源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信息资源保障。尤其是“教学新时空”平台下设置的“名师课堂”和“名校课程”等栏目,许多被直接作为课堂教学素材和教师研究的课例,极大丰富了我校的教学信息资源。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1.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专业结构,编制“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根据江苏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需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稳步增加专业数量,优化专业结构,完善教师教育专业结构,适度增加应用型专业,加大已有本科专业建设力度,力争到2020年普通本科专业达到30个左右,形成教师教育专业为主、应用型专业为辅、两类专业相互支撑的专业格局。同时,大力改善专业建设条件,建设结构合理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建立完善的专业建设制度和机制,完善并强化有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十三五”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做好顶层设计。 2.规范申报流程,注重专业孵化,强化品牌专业建设。
2015年,我校组织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生物科学四个专业申报省级品牌专业,通过专家反复论证完善,四上四下,确保申报材料质量。经过激烈竞争,小学教育专业成功获批为省级品牌专业,获批建设经费940万元,为我校获得的单项经费最高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发挥其优势示范作用,辐射学校其它专业的发展,学校还特别注意遴选部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佳、发展潜力大、特色较为鲜明的优势专业加以孵化培育。同时,在品牌专业立项后,加强过程管理和后期建设,让品牌专业的示范作用落地生效。
3.提升优势专业,拓展新兴专业,稳步推进新专业建设。
学校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科学统筹、规划新专业设置和优势师范类专业建设。积极以卓越教师项目和品牌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着力打造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优势专业,并稳健发展物联网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等非师范专业。2015年,我校积极组织新一轮新专业申报,反复论证,最终获批新专业7个,分别是:美术学、历史学、应用化学、商务英语、数字媒体艺术、贸易经济和应用心理学。
9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二)课程建设
1.全面优化课程体系,实施公共基础课分类分层教学。
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为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度降低了总学分和总课时,开设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学科教学类选修课程,各专业设置专业选修课程,并鼓励学生根据特长和兴趣自由选课,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大学外语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拓展大学外语教学语种(增加了法语、日语和俄语),构建分层次大外课程体系。公共《高等数学》实行分类教学,设置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 2.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开展合格课程评估工作。
2015年,我校针对9个自主招生专业已开设的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先后分两阶段进行初步评估。评估主要查看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和PPT课件是否规范完整,相关评估结果已反馈至各二级学院,后期,学校将再次组织教学督导对所有课程的整改情况进行复查。严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开展各类课程建设项目,打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我校通过建设教学改革实验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和组织微课教学比赛,探索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力争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2015年,我校组织15门校级教学改革实验课程负责人进行开题答辩,通过专家论证的方式,进一步规范项目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果的推广应用;根据《关于启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苏师院教〔2015〕27号)文件精神,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儿童文学》等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6项;2015年5月份,组织我校首届微课教学比赛,共评选出12部校级微课获奖作品。学校从中择优推荐6部作品参加省级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表3-1: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所在学院 文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音乐学院 现代传媒学院 课程名称 戏曲赏析 儿童文学 小学教育心理学 化学与社会 曲式与作品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负责人 王珏 姚苏平 张庆 邓海威 王晗君 王华英、郭莉
1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表3-2:微课教学比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负责人 姓名 陆娟娟 邓海威 王晗君 孙汉群 陈丽 凌晓牧 叶田田 戴群 校级获 奖名次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省级获奖名次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 二等奖 二等奖 / /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音乐学院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现代传媒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微课名称 儿童创造性舞蹈创编 金属A1密堆积 音乐作品的主题特征 云的分类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球积公式之历程 苏格兰舞 革兰氏染色技术 《富春山居图》的前世与今生 反馈的概念和分类 利用Photoshop合成图像 幻方的概念及奇数阶幻方的构造 9 顾媛媛 二等奖 / 10 汤敏 二等奖 / 11 王亚莉 二等奖 / 12 张学俊 二等奖 / 4.继续强化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
继续强化基础教育名特教师成长系列课程、基础教育名特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系列课程和基础教育改革系列课程(以下简称“三大课程”),严格按照课程要求选择讲座专家,对课程全程录音、录像并将讲座内容整理成文字稿,进而为制作网络课程和编辑成册提供完整素材;利用三校区宣传橱窗,组织制作宣传材料,编辑首辑《古今中外教育家介绍》,以期建构系列教师教育隐性课程。2015-2016学年,举办“三大课程”讲座78场,覆盖全部教师教育类专业和全体师范生。
(三)教材建设
1.支持教师创编教材,重视选用高水平教材。
学校重视教材的建设与选用工作,强调教材选用与专业培养目标的适用性,
1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加强教材选用质量监管制度,注重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和启发性,并结合我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特色,鼓励教师自编特色教材、开发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等。同时,学校坚持在选用高水平教材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主要以选用国家优质的统编教材和规划教材为主。 2.注重教材孵化培育,全面推进重点教材建设。
2015年,我校《小学数学研究与教学指引》和《小学教育研究教程》被立项为省级重点教材(新编教材)建设项目(参见表3-3)。同时,全面开展校级重点教材评选建设工作,在各二级学院推荐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共确定校级重点教材建设项目9个(参见表3-4),在此基础上对立项教材不断优化培育,最终遴选4项参加2016年省级重点教材评选。认真做好在建省级重点教材的出版工作,城市与环境资源学院孙汉群教授主编的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课件制作》在今年4月份已经顺利出版。至此,我校在2013年立项建设的两部重点教材已经全部顺利结项。
表3-3::2015年我校省级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2 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现代传媒学院 教材名称 小学数学研究与教学指引 小学教育研究教程 主编 章飞 郭莉 类别 新编教材 新编教材
表3-4: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重点教材立项建设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院部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经济与法政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音乐学院 教材名称 语文教师素养新论 A Practical Course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教育法律法规教程 大学生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 学习心理辅导 普通物理实验(基于MBL系统) 江苏地方传统音乐概论 主持人 金荷华 张莉 段冰 诸东涛 张庆 陈青 薛雷 1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序号 8 9 院部 美术学院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教材名称 招贴设计 硬笔楷书书写技能实训教程 主持人 闫彦 孙奕 (四)教学改革 1.召开教学工作大会,继续开创教学工作新境界。
2015年,我校召开转制后第一次教学工作大会,大会以“承前启后,奋发进取,开创教学工作新境界”为主题,系统总结“十二五”教学工作的成绩与经验,深入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标准、教育厅学士学位评估标准和师范专业认证标准,系统查找存在问题,科学谋划“十三五”教学工作。讨论并出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重点专业评选与建设办法(试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课程建设和评估办法(试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重点教材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双导师制实施方案(试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生素质与能力拓展实践学分实施方案(试行)》系列教学管理与改革文件,为在“十三五”开创教学工作新境界、迎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吹响集结号。 2.修订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下简称“2015方案”)修订过程中,注重对制订过程的论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分析、各类课程实践教学方案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外论证、专业人才行业职业能力分析、课程设置衔接关系论证、人才培养方案预答辩、校内专家论证、人才培养方案校内答辩等多个流程,确保了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
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下简称“2015方案”),坚持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培养优秀新师资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继承其行之有效的“一体化”课程结构模式,同时强调以下原则:
第一,遵循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律,体现人才培养特色。通过系统的职业能力分析,科学建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和强素质”的要求,建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自觉根据学校“教育科研引领、职前职后融通、实践取向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各专业实际和特点,将这一人才培养特色融铸于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制订和实施过程。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其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政治和道德素质;强化通识教育,完善通识课
13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人道情怀、科学精神、公民意识、世界视野、审美情趣和生存智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专业发展奠定基础。其二,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优化课程结构,降低总学分和总课时。开设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学科教学课程开设若干选修课,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方向选修课程。鼓励学生根据特长和兴趣自由选课,主动建构知识和能力结构。大学外语实施分类、分层教学,拓展大学外语教学语种,构建分层次大外课程体系。公共《高等数学》实行分类教学;设置辅修专业和第二学位。其三,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人格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适应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社会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成为学习型个体奠定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习成为其生存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三,贯彻卓越教师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理念。邀请地方政府、中小学和幼儿园或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全过程,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方案的设计,同时为“三方协同”培养卓越教师或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的实施留下足够空间。
3.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逐步构建G-U-S协同培养新机制。
2015-2016学年,我校全面推进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申报与建设工作,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政府、大学和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新机制。学前教育学院的国家级卓越教师项目《职前职后融通的“双导师制”学前师资培养》圆满完成年度培养计划,完成年度自评报告,项目实施推进顺利。与此同时,积极申报江苏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通过前期反复调研论证,组织专家系统研讨,音乐学院申报的《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卓越音乐师资培养》获批为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教育科学学院的校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小学教育专业主辅修分科培养模式》进展顺利。
为进一步构建政府、大学和中小学幼儿园协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新机制(G-U-S),学校在去年与江宁区人民政府签约的基础上,又与玄武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培养卓越教师的协议书,同时与淮安市人民政府、南京浦口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实行“双导师制”,聘请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一线名师和我校专业教师一起担任学生的导师。 4.开展教学研讨与项目建设,致力打造教学改革研究新平台。
全面开展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以学校“教学十佳”评比为依托,组织文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三位“教学十佳”获得者面向全校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分文科、理科、艺体三组开设公开课,课后由教学督导点评指
14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导,全体与会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
成功举办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2015年6月举行了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论坛中小学专场,邀请南京市60余家实习基地负责人,围绕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改革发展平台建设、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修订、2016届师范生实习实训工作安排等内容展开充分研讨。
成功组织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工作。为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推动学校教学研究工作上水平,学校组织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遴选工作,评选出2015年校级教改立项研究课题14项,其中重点课题6项、专项课题5项、一般课题3项。学校从中选出9项申报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有5项通过评审成为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其中重点1项,一般项目4项(参见表3-5)。与此同时,认真组织2013年获批的6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目前已有3项顺利完成结题。
表3-5: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一览表
校级课题 类别 省级课题类别 序号 推荐单位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教育科研引领、职前职后融通、1 学校项目 实践取向鲜明”——基于协同、追求卓越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音乐教育学院 以地方传统音乐传承为特色的卓越音乐师资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走向卓越——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优化研究 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薛雷 周振亚 尹坚勤 重点课题 徐群 赵岳峻薛岩 王家军郑洁 一般课题 王仁雷 重点课题 重点课题 2 重点课题 / 3 学前学院 4 美术学院 重点课题 / 5 教育科学 小学教育品牌专业的建设研究与学院 生命科学实践 江苏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应用化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 15
重点课题 一般课题 金浩 重点课题 花书贵 / 6 与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序号 推荐单位 课题名称 主持人 校级课题 类别 省级课题类别 7 外国语学院 数学与信卓越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模式研究 张莉 专项课题 一般课题 8 息技术学院 数学与信“互联网+”背景下师范生教学技能发展新模式的构建研究 刘晓红凌晓牧 专项课题 一般课题 9 息技术学院 物联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杨剑 赵鹏 专项课题 / 10 教育科学 基于内涵建设的省级初等教育实学院 经济与法政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 践教育中心运行机制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基于全过程视野的学前教育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研究 万东升李斌 专项课题 / 11 杨以文 专项课题 / 12 田燕 邬春芹 一般课题 / 13 学前教育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儿童学院 文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与实践 江苏高等师范美术学科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研究 姚苏平 一般课题 / 14 美术学院 朱平 一般课题 / (五)实践教学
1.以搭建实践教学资源平台为重点,稳步提高实习实训管理质量。
2015年,我校以搭建实践教学资源平台为重点,在校内重视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共申报两项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的物联网实验教学中心,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同时组织在建的省级教师教育实践教育中心完成年度报告工作。
重视实习基地建设,本年度新建南师附中新城中学、南京市南湖二中、溧水区石湫中学、南京中国旅行有限公司、江苏驰东律师事务所和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等18家实习基地。同时,深入13个实习基地(幼儿园2所,小学3所,
16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中学8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调研活动。圆满完成各二级学院656名(上学期127名专转本学生,下学期529名普本学生)学生的集中实习工作,集中实习比例比去年增长了22.9%。
2.以质量监控为抓手,全面构建毕业设计(论文)管理体系。
在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测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检测力度与精度,主要通过选题质量检测、重复率检测、校内外论文抽检三项措施。毕业论文选题期间,邀请校内专家对各专业的选题进行评审。专家从选题标题、选题内容和选题形式三方面提出意见,同时针对教务处、指导教师及选题本身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更好的开展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
应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对2015届全体近2253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重复率检测。截止最后一次提交论文数据统计,所有论文的重复率均低于30%,文字复制比在0%-10%的占60.91%。同时,学校按照随机抽取、全面覆盖的原则,从普通本科和师范类专转本专业中抽取20%的论文(共计447篇)进行校内抽检,邀请校内47位专家进行评审。同时,从普通本科专业中抽取10%的论文(共计96篇)进行校外送审。完成我校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分析报告。
规范省、校两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程序,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66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1个,优秀指导教师27人,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个人论文7篇,团队论文2项参加2016届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
3.以全员参与、以赛促练为中心,努力发展大学生各类专业技能。
(1)师范生职业技能类
成功举办“第三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总结表彰暨第四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动员大会”,表彰省级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奖同学28名,校级大赛获奖同学289名。在分析第三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成绩的基础上,提前启动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5年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积极组织各二级学院开展竞赛,并做好大赛进行过程中的资料收集工作。我校在第四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同学34名,其中获得省级一等奖6名,省级二等奖11名,省级三等奖17名。
(2)知识竞赛类
一方面,首次成功组织“江苏省第三届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我校共有11个专业,220名文科生参赛,并取得了三等奖2名,优秀奖23名的成绩。另一方面,稳步推进江苏省第五届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和江
1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苏省普通高校第十三届高等数学竞赛,协同相关二级学院积极宣传,动员学生踊跃申报。
(3)计算机设计类
在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该项目将于7月赴成都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并取得国家级二等奖的好成绩。 4.以全员训练、全员考核为宗旨,有序推进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常态化。
2015-2016学年,我校根据《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与训练实施意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案》和《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核证书制度》,继续强化对师范生职业技能的训练与考核,力争做到教师技能训练课内课外“一体化”,课内以指导为主,课外以练习为主。学校为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制订了不同水平的教师技能训练目标。充分发挥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功能,该中心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并组织专人对学生进行教师技能训练辅导,同时强化技能考核的全员化和常态化。
(六)创新和创业教育
1.注重项目孵化与融合,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我校共有两类大学生创新项目,分别是以省级项目为依托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校级特色项目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在两类项目的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二者的融合互通,以及校级项目向省级项目的培育孵化过程。
2015-2016学年,我校获得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省级重点项目(同为国家级)15项(参见表3-6),省级一般项目25项,省级指导项目20项;完成2014年101项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结题评审工作,并从中遴选出优秀项目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和“2015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网上交流展示会”,共推荐大学生学术论文4篇、参展项目4项,创业推介项目2项。
根据《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管理条例(试行)》文件精神,在二级学院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共评选出我校2015年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66项,其中重点项目16项,一般项目50项。
表3-6: 2015年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国家级大创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推荐单位 文学院 推荐项目名称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分类整理研究 提高英语本科师范生说课能力研究 ——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 项目主持人 张子俊 王敏 韩煦 张珂郡 2 3
外国语学院 经济与法政学院 江苏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和传播效果研究 18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序号 4 5 6 推荐单位 学前教育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 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美术学院 推荐项目名称 南京市农村标准化提升工程研究 留守儿童在语文学习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研究 物联网无线室内节电控制系统 DNA条形码技术在鱼肉干制品制品防欺诈中的应用 基于历朝现存文化遗址分布特征的南京城市发展研究 基于师范文化建设的校园景观小品设计研究——以第二师范学院溧水校区为例 《学与教的心理学》核心概念的微课开发 对实体旧书书店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未来出路的思考 卓越之路——幼儿园名特教师成长研究 5分钟演讲对师范生口语和个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数学的比较研究 项目主持人 邓晓珍 黄巧 王敏 程昆 孙永旺 吴琳 姜珺 周依婷 胡泽崟 赵士涵 王籽 王欢 蒋紫涵 顾文轩 张一 李亚萌 7 8 9 10 现代传媒学院 11 社会发展学院 12 学前教育学院 13 教育科学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音乐学院 14 周伟漫 郭炎孙 夏宁静 15 丹剧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研究 2.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近年来,我校继续推进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为做好创业园创业项目入驻工作,招就处组织各二级学院代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大学生创业项目专家评审团,召开专题评审会,就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可操作性,投资额度、投资风险,带动就业效果等进行公开答辩。在参加评审的项目中,有些已经实现了准公司化运营,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有些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市场前景广阔;有些已经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同学们的创业灵感大多来自于各自的学习和生活,共有天马快运、“职通车”兼职中心等7个创业项目获准成为首批入驻我校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
19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四、 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坚定不动摇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工作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来落实,把教学工作列为党委行政议事日程。“一切为了教学”、“课比天大”的理念,已成为我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学校建立了校领导联系各教学单位的制度,党政领导班子定期研究教学工作,分管教学校长主持召开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例会,安排教学工作,听取各方意见,发现突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学校还坚持开展校领导检查制度并已形成惯例,校领导带领各职能部门、各院(部)领导、教学督导深入课堂教学一线,检查教学运行情况,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在学校被充分重视和体现。
(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组织体系日趋完善
我校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参图4-1)。校长是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校长是教学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校教学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校长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建立校领导联系各二级学院的制度。教务处在分管教学校长的直接领导之下开展全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也负责全校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工作。聘请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为学校教学督导,形成了专业结构合理的校教学督导组。校教学督导组在分管教学校长的直接领导下对全校的教学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各二级学院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有效开展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工作。
校教学委员会 校党政联席会议 校长 分管教学校长 校专业指导委员会 教学秘书 20
二级学院 教学委员会 教务处 校教学督导组 二级学院院长 二级学院分管 教学副院长 二级学院 专业委员会 二级学院教研室 图4-1: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组织结构示意图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三)日常教学监控与运行常抓不懈
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工作。在开学初重点安排教学督导对教师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进度计划编制质量以及审核程序等进行监测与调控;期中期末重点检查各教学单位的常规教学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实习实训管理、师范生技能训练等情况,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同时检查教师教学进度计划的完成情况、课程考试命题规范程度、阅卷情况等。
节假日前后常规教学检查工作。重大节假日,例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均安排教学督导对三校区课务进行常规检查,每次检查均有意见分析反馈报告。
督导随机听课工作。组织教学督导对新进教师、参加职称评审教师、申报高校教师资格证教师进行听课,并采取现场集中交流研讨的形式来反馈听课情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上述检查结果,学校教务处均能以书面报告、教学通报、工作建议等形式及时反馈至各院部,并督促其及时整改完善。专项检查工作的开展有效规范提升了我校的教学管理质量和水平,确保了课务、考务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四)教学质量信息发布与反馈机制逐步健全
2015-2016学年,我校不断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升级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更好的开展教务管理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减轻一线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本年度对青果教务管理系统进行个性化升级,强化了成绩管理和试卷分析等功能。其次,新建安装各类教学管理系统。安装“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和“实践教学平台管理系统”。实现了各类教学质量工程、毕业设计(论文)、教育见习实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实验教学网络化全过程监控,提高了管理水平。基于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完成对教学状态基础数据的监测与采集,提高了数据采集的质量与效率。
建立多元教学信息反馈途径。第一,加强教学质量学生信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信息收集与反馈,及时、客观地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状况,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各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积极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开展同行教师互听、教学观摩与研讨等活动,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并于每学期结束前两周汇总通报其听课次数。第三,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设立教务处教学质量信息电子邮箱,开展教学质量调查和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搜集教学质量信息,做好教学质量信息的汇总分析工作。第四,定期编辑发布《教学简报》,公布教学质量信息。
(五)教学质量评价与激励工作有条不紊
做好教师教学年度考核工作。为加强我校教学质量管理,准确评价教师教学
2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质量,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全面开展2014年度教师教学考核工作,经教师自评、各院(部)考核小组考核,学校审定,共评出优秀87人。同时,2015年度教师教学考核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实施教学工作绩效考核。科学制订《二级院部考核办法(试行)》中“教学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部分,集思广益,充分讨论,数易其稿,对各二级院部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开展教学质量网络评价工作。学校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学生评教体系,2015年组织学生对全体专任教师开设的1558门次课程进行了网上评教。
实施各项教学质量奖励制度。参照《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方案》,对2015年省级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省级以上教学获奖项目和指导学生获奖教师进行了奖励,奖励幅度不低于同层次的科研项目。
五、 本科生学习效果
(一)课堂教学质量
学生网上评教得分在90分以上的课程达97.94%,教师对学生学风的评价也在逐年提升。2015年,我校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达到80%和41%。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四级、专业八级通过率分别为92.59%和75.32%,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近30%。江苏省计算机一级通过率常年保持在80%左右,高出全省平均通过率近20%。
(二) 学生竞赛获奖情况
2015年,我校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详见表5-1。
表5-1 :我校学生在各类省级以上大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奖项级别 一等奖 1 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 二等奖 三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2 2015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三等奖 特等奖 3 第十四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三等奖 奖项数 6 11 17 2 7 13 1 2 江苏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颁奖单位 4 二等奖 22
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序号 5 项目名称 2015年外研社杯阅读大赛 奖项级别 三等奖 奖项数 1 颁奖单位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数学竞赛组委会 外研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外研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厅 6 2015年外研社杯写作大赛 三等奖 2 7 2015年外研社杯演讲大赛 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论文江苏省选拔赛决赛 2014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首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 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乙组健美操女子单人 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乙组啦啦操街舞规定 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乙组健美操女子五人 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乙组啦啦操街舞自选 2015年江苏省大学生健美操、啦啦操比赛乙组啦啦操花球自选 二等奖 1 8 二等奖 1 9 三等奖 1 江苏省教育厅 10 三等奖 1 江苏省教育厅 江苏省学生体协高校工作委员会 江苏省学生体协高校工作委员会 江苏省学生体协高校工作委员会 江苏省学生体协高校工作委员会 江苏省学生体协高校工作委员会 11 一等奖 1 12 一等奖 1 13 一等奖 1 14 三等奖 1 15 三等奖 1 (三)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在201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检测工作中,进一步加大了毕业论文的质量检测力度与精度,主要通过选题质量检测、重复率检测、校内外论文抽检三项措施。2015年,我校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66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1个,优秀指导教师27名。同时,我校3篇毕业设计(论文)获评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1项团队毕业设计(论文)获评省级优秀团队毕业设计(论文)。
(四)升学率与就业率
2015年,共有1303名两年制师范类专转本专业毕业生毕业,整体就业率为93.82%,。其中有268人考取了教师编制,81人考取研究生。
(五)毕业率与学位授予率
23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2015年,我校共有本科毕业生1303人,毕业1303人,1215人获得学士学位,本科生毕业率达100%,学位授予率达93.25%。
六、 特色发展
2015年,我校以国家级、省级、校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和省级品牌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为抓手,继续加强教师教育改革研究,不断整合G-U-S协同创新培养理念,致力打造校内外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彰显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特色。
(一)依托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发挥教育科研引领的人才培养优势
我校继续利用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下简称“教科院”)“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体制优势,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通过教科院这些高水平专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促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我校教师教育资源。
2015年,通过教科院专家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教师联动开展教学教育改革研究,继续发挥我校教育科研引领的人才培养优势。教育科研人员直接参与到我校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参加2015年教学工作大会,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讨;教育科研人员担任教育理论或教学法课程的教学;为我校师范专业学生讲授“基础教育改革系列课程”;我校参与主办“2015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教科院研究人员共同参与;教科院定期举办的“学术沙龙”活动,我校教学一线人员共同参与;邀请教育科研人员参与“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教育科研人员参与到我校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中来,为我校课程和教材建设出谋划策。
(二)整合G-U-S协同创新培养理念,构建职前职后融通的人才培养机制
当前,为打破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地方政府、高校、中小学幼儿园的三方协同培养卓越教师,成为各高校的一种共识。2015年,我校进一步整合G-U-S协同创新培养理念,力争构建一种职前教师专业培养、职后教师发展支持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在去年与江宁区人民政府签约的基础上,又与玄武区人民政府签署了合作培养卓越教师的协议书,同时与各级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学前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音乐学专业率先开展G-U-S培养模式,同时为卓越工程师新机制的实施积累经验。 1.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
充分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资源,加强与专业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协同开展综合实践课程,在真实的实践场景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道德和情感修养,实现校内外合作培养的有效融通。同时,依托各种培训项目和课题研究,与
24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基地合作建立教学实践联盟和科学研究共同体,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选派专任教师赴中小学和幼儿园兼职任教、挂职实践,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和各种实践教学技能。借助共同体的发展,使各基地和各专业成为互惠互助的亲密伙伴。 2.打造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
发挥各基地的人才资源的优势,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导师”教学,打造“双师型”实践教学团队。中小学和幼儿园参与卓越教师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参与名特教师成长系列课程、名特教师教育思想系列课程和基础教育改革系列课程等卓越教师课程体系的建设,参与实践教学指导和科研指导,参与卓越教师培养质量评价等,全面而深入地参与卓越教师培养工作。
3.实施小学教师优选计划
我校致力于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定制培养计划,探索“U-S”协同共生的校际合作机制。我校小学教育专业与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按照卓越教师培养的模式,签订了优秀小学教师定制培养的小学教师优选计划。
图6-1 “G-U-S”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结构图
(三)打造校内外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彰显实践取向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构建了专业能力发展实践体系,实现了师范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化和全程化,职业技能训练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校外实践基地的优质化和现代化。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随着我校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院与中小学、幼儿园的互动日益频繁,校际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也不断扩大,为配合校内实训三级管理体制和校外紧密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打造校内外资源共享网络平台,进一步彰显我校实践取向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专业依托省级品牌
25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专业建设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率先进行了网络平台构建与探索。 1.资源数据库管理与共享平台
建设了“小学教育专业资源数据库管理与共享平台”,该平台包括教学资源、名师课堂、课堂直播、教学研讨、在线互动等板块组成,为我校学生校内实训和教师专业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真实的情境、直接的互动、生动的体验和有效的实践。同时,校外实践基地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大学的教育理念、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师资源、教学资源、课程资源也可顺利地进入我校常规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中。 2.远程互动教学和资源数据库平台
建设了“远程互动教学和资源数据库平台”,在城区选择3-5所有特色的小学名校作为合作单位,建设3-5个终端,实现校内课堂和校外实践基地教学实时互动与资源共享,为校内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基础保障。通过平台建设,一方面,为网络课程的开发与推广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强化与城区实践教育基地的联系与合作,使之在我校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3.网络课程和智慧学习综合管理平台
建设了“基于新媒体技术的网络课程和智慧学习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平台建构实现小学教育专业所有主干学科课程的网络化改造,并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开展课堂教学的线上线下的混合制改革,使课堂翻转成为可能,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模塑学生的学习行为,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七、 问题与对策
作为新建普通本科院校,我校面临着专业数量较少、发展层次不齐,教师国际化水平低、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校内评估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我校将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师范专业建设,打造教师教育特色
我校师范类专业总体仍处在起步阶段,以卓越教师培养为标志的教师教育综合改革虽已启动,但各专业发展差异较大,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推进力度较大,其他师范类专业有待跟进。师范类专业虽初显“教育科研引领、职前职后融通、实践取向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但仍须倾力打造和彰显。
(二)积极慎重发展新型交叉专业,推进专业内涵发展
根据我校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继续大力发展师范类专业,建立较为完备的、能够全方位服务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师教育专业体系。同时,根据国家、特别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稳健发展非师范类专业,积极慎重发展新型交叉专业。争取通过“十三五”的建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以师范类专业为主,非师范类专业为辅,两类专业互相支撑的专业格局。同时,继续推进专业内涵建
26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5-2016学年)
设,开展校级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在5年内建设6-7个校级重点专业;建立并实施专业评估机制,健全专业进入和退出机制;以学前教育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发展为引领,带动其他专业内涵发展,减小专业发展水平差距。
(三)继续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
高层次人才对引领学科专业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我校成人本科院校体制背景和学科专业布局等因素影响,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海外背景和高级职称的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团队数量不足,制约了我校学科专业积极发展。为此,我校已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做好顶层设计和路径谋划,分类制定引才规划,完善各类保障机制。同时,进一步明确学院、学科、专业在引人计划中的主体责任地位,鼓励各学科通过学术交流平台和境外高水平大学、高水平学科建立合作关系。同时,进一步推进博士化工程、国际化工程和教学名师培养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国际化水平。
(四)不断完善校内评估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我校面临着师范专业评估、新专业评估、学士学位评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等一系列评估工作。同时,在双导师制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缺乏完善的导师监督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所以,完善校内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迫在眉睫。我校将通过建立健全评估机构,构建第三方评估与校内评估的自我评估体系,完善常态化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馈机制,完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系统,健全“双导师”师资的准入与考评制度,尝试建立学生评价、教职工评价、社会评价等多层次的评价体系,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化水平,做好教学质量保障工作。
2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