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思考
2023-05-31
来源:乌哈旅游
第26巷 第4期 2009年8月 VoI.26,No.4 Aug.,2009 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思考 朱培榜 ’ (宁夏师范学院 体育系,宁夏 固原 756000) 摘 要::采用比较研究法、调查访谈法.针对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及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 程设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必须把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根 据社会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关键词:新课标;本科;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268X(2009)04—0070—03 College P.E.undergraduate course arrangement under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ZHU Pei—bang Abstract Wit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the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college P.E.undergraduate course arran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value of the new standard and the P.E. course.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ollege P.E.undergraduate course arrangement should grasp the new concept of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and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demand. Key words new curriculum standard;undergraduate;college and university;P.E.undergraduate major;curriculum arrangement Author's address P.E.Dept.,Ningxia Normal College,Guyuan 756000,China 1 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及发展趋势 效,发挥不了体育应有的功能.因此人们应充分发挥体育的综 合功效,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1.1 更加突出体育课程的健康价值 体育在注重社会本位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体本位的张扬,将 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体制,以及过分强调体 来体育课程将会突出地体现体育活动内容的不断更新和发 育教育社会功能,不仅体育的多样性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抑制, 展,关注人的终身锻炼身心习惯的养成,即使现代社会人的追 而且体育课程目标的单一性较为突出。在改革开放以后,人 求和需要不同,但对健康的需要是一致的——每一个人希望 们对社会、体育、自身的了解有r全新的理解和定位。体育课 健康。体育为不同人群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健康、延续生命获 程日标随之打破了单一化的格局,呈现出休闲、娱乐、健身、健 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并使体育生活化. 心等多元化发展趋势。新时期主要表现在课程标准强调体育 1.4 突出体育课程的个体需求价值 健康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从身体、心理、道德、社会等 2o世纪9O年代以前,我国体育课程目标侧重体育教育的 多维的整体健康观出发,更好地转变思想、观念,发展学生个 社会价值,其基本价值侧重于社会、工具的方面,注重体育的政 性,树立终身的体育健康观。因此,我圜学生的健康问题已摆 治价值、经济价值,这就导致了在体育教学中,较为关注将学生 在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位置. 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 个体需求,导致学生讨厌上体育课.更谈不t给学生带来欢乐 1.2 突出体育课程的实用价值 的情感价值.新课程标则要求: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 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众多的竞技运动技 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术,学生机械地学习和被动地模仿,学生没有任何激情和情感 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因此,课程标准由过分关注学 体验,目的只是应付考试,它对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创伤,并 生“社会价值”逐渐过渡到强调“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学 且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已经引起教育界 科价值”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 的极大关注和反思.因此,我们的体育课程要更加关注社会需 1.5 基础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要的、学生喜欢的、学科实用价值大的运动项目或领域,对学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启动,从当前的 生牛活、学习和以后工作起到娱乐、身心健康、适应现代社会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动向看,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以下4个趋 生活 奏和终身锻炼身心有实际价值的教学内容或领域. 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加强课程与 1.3 突出体育课程的延续性价值 社会的联系;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课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 体育是一门与延续人的生命有密切关系的课程,而且是 教材这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因素的整合; 最有效、最直接的积极方式,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片面和局限以 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显性与隐性课程并重.随着基础教育改 及过分追求体育的生物学功能,忽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功 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实施,势必涉及到基础教育的教育 * 基金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教改资助项目(200725015)。 ・70・ 朱培榜: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思考 思想、教育观念、培养目标、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内容等 诸方面的变化.因此对“合格师资”又增加了新的内涵,这就要 求师范院校向基础学校输送的毕业生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 能力强、素质高,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代体育 教育专业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必须 融人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中,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 表1 一些国家体育专业学科与术科 步伐,努力服务于基础教育. 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与趋势:课程设置以人为本,组 织形式灵活机动,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交互形式”的出现,使学校体育朝着现代化、多元化、整合化 的方向发展,并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独 特作用. 2 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2.1在课程设置上欠科学 出现理论与实践相悖的现象,同时对专业设置追求全而 大,没有自己的特色,实际上存在重设置轻建设的现象,专业 培养目标界限不明确,培养人才规格类似,课程设置无创新、 重复、雷同较多. 2.3 课程设置缺乏整合与优化 由于片面理解宽口径、厚基础,存在着将各门课程平均分 配到教学计划中,造成课程内容的重复。 2.4 选修课程门类相对较少,内容狭窄 从表2可以看出各校在选修课上不论是门类或内容都相 对少或狭窄,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不少院校 因师资等原因,仅有的少数几门选修课程实质变成了必修课, 设置的选修课名不符实. 2.2重视术科轻视学科 表1是一些国家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与术科比例,从中 可以看出术科与学科课程相比,学科课程占主导地位. 表2我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2.5普通教育类课程设置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如表3只重视德育和思想理论课程,特别重视几门工具课程如:外语、计算机等,而且社会化程度不高 表3 国内外体育院校普通教育类课程设置 学校 普通教育类课程设置 上海体育学院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革命史、法律基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 基础、大学语文、英语、毛泽东思想概论、运动生物科学概论、基本运动技能 人文科学(伦理学、中国文学、国语表现法、外国文学、哲学、宗教学、国文学);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 学、社会人类学、社会学、法学、历史学);自然科学(数学/统计、物质科学基础、基础生物学、化学、生物 学、物理学);综合科学(情报科学思想、运动人类学、运动事故法律学、教养) 人文科学(28学分,从文、史、哲、语言、新闻、艺术类中选择);生命科学(14学分,从物理、基础哺乳类动 大阪体育大学 印第安那大学 物生理学、基础人体解剖学、初等化学、微积分、解析几何与微积分、初等化学实验选择);社会与行为科 学(9学分,从人类学系、经济系、地理系、历史系、政治系、社会系选择). 鲁文大学体育系 哲学、逻辑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导论、实验教学法、物理、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学、人类研究导论、 生物力学导论、神经生理学、卫生学、方法论、人体生物学. 2.6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不高 目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情况看,尽管总体 素质在不断提高,尤其是理论文化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就 体育教育人才所需的能力而占,还远远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 教育实践需要.目前,存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没有安 排“能力”课程,在8~10周的教育实习时间内,实习实践环节 ' 薄弱,缺乏教育实习监控力度,学生实习有走过场之嫌,没有 达到教育实习应有的效果. ・ 71 ・ 朱培榜:新课程标准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思考 3 改革对策 3.1 把握办学指导思想的进步性,明确培养目标 立足于社会需求,培养新型体育教师是时 赋予我们的 重任,也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出发点和 省.课 改革 无疑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提出为 的、 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代体育教育 专业必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快教学改 革,努力服务基础教育.我们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发 展的内在联系和突出学生师范性的特点,来确立体育人才培 养目标.体育教育最终的目标应体现在人才的质量上,因而高 校体育教育专业应突出师范性、适应性、特色性和实践创新 性,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特色和地域特点等方而的不同,充 分发挥资源优化,培养各自特色的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体育 教师,以满足社会对体育师资的多样性要求. 3.2 合理设置理论课程(学科)与术科课程开设状 况,把握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 3.2.I体育理论课程分析 美国等国重视理论课程,理论课程占7O 以上,技术课 程仅占总学分的9Ko左右,重视公共基础课程,这一特点适应 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扎实基础知识的规律。自然学科的 课程内容的比例大.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和企业 提供的研究经费大多数足自然科学的款项,而且学生毕业后 从事科研的收入比教师的收入高.日本首先考虑的是学生准 确掌握现在和以后若干年内社会对素质的需要,学科课程大 约是143¨左右,是我国的数倍,来满足或适应社会对体育人 才的多样化需求。因此,根据我国的国情,要因地因时因人制 宜和灵活多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课程。 3.2.2体育专业术科分析 与国外的体育院校相比,我国的术科比重超过国外的体 育院校,并且我国的术科设置相对狭窄,学时过多,尤其是田 径、体操、球类占很大的比例,四年的学习中,学生花费大量的 时间在专项训练 ,如果是培养运动员,则练习的时间还远远 够,如果是为了培养体育敦师,则似乎没有必要花如此多的 时间。围外的术科学习不重学生个人运动技能水平的主要原 因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1)提高运动技能要花大量的 时问,对其它内容的学习造成巨大的压力;(2)随着现代化教 学手段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电子媒介看到一流的技术, 于是教师本人的示范动作的重要性在下降,教授、分析和评价 体育技能的能力越来越重要;(3)大众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发 展,使大部分社会成员将体育视为休闲、娱乐、健身调心的手 段,而追求运动成绩水平的提高只是少数人的目标。 3.2.3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分析 按照课程设置的要求将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 结卡勾需要相当数量的必修课以确保学习者对专业知识(能力) 的掌握,同时也需要有相当数量的选修课以便为学生知识(能 力)结构的组合提供多种可能性,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社会对 体育的不同需求。当前高等体育院校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对课 程的自主选择,与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发展趋势相 符合,这就需要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要 符合我国的国情,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随社会和时代的 ・ 72 ・ 需求在不断的减小。 3.3通过必修课程优化整合,选修i#-程小型化的合 理选择,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化 由于各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学科的课程越分越细,越 来越多,课程优化组合应体现在“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 能力、广适应和重创新”的体育人才培养 .通过必修课程优 化整合,选修课程小型化,以及对选修课程的合理选择,实现 课程设置科学化去解决上述的矛盾. 所谓“课程综合化”是把两门以上的相近课程加工、整理、 综合成一门课程,如把“体育统计学”和“体育测量与评价”合 并为“体育统计与测量”,“体育游戏”和“中小学体育教材教 法”合并为“体育游戏机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体育史”与 “奥林匹克运动”合并为“体育与奥林匹克史”及各门术科的 裁判法与组织编排的整合等。但随着选修课程时数的增加, 必修课程时数相对减少.必修课程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挤压, 如果分科越来越细,为了照顾学科的完整件、系统性而增没必 修课程,显然是很不适应的,所以必须把相邻或相近课程合 并、简化和整合,使必修课程成为覆盖 广、内容精,没有交叉 重复而又充分反映学科前沿信息的基础课程。这样既可服从 于课程的整体结构,又可保存一些必要的基础课程。 所渭“课程小型化”即是把一些专业性较强以及新发展的 课程简约设置成…门耗时不多的课程.选修课程小型化,学生 能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选修自己喜欢的或适合自己发 展社会又需要的课程,也能为多学科选修提供条件。这样的 课程设置,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 率,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又能在多方面培养人才适应社会的 多方面需要的同时促进学科的发展。 3.4 重视基础理论课程及工具类、人文社科课程设置 因为体育类学生的文化功底相对较差,影响他们大学期 间对人文社科和工具性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外语和计算机等 课程,有的因为过不了级而拿不到学位证,有的甚至影响到顺 利毕业.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课程小断深化,体育教师不仅仅 是要求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求有全面综合的素质,尤 其足人文社科及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学科,已成为我们的薄 弱环节。目前,有的院校已有意识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但有的 院校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种过分强调其专业性,而不注重 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是不能适应社会和整个教 育发展需要.因此,各院校(系)应加强这方面课程设置,并制 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效果. 与国外的普通教育类课程比较(表3)可以看出,我国教育 类课程的内容主要局限在政治类、德育、外语,缺少自然学科、 社会学科、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而体育考 在入学考试时文 化分数线就低于理工科及其他师范性学院,在四年的本科学习 中若再缺少普通基础教育,显然不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 学出版社,2003(1). [2]孙庆祝.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2009-01 29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