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员工关系理论历史

员工关系理论历史

2021-03-08 来源:乌哈旅游
第2章 员工关系理论及其历史

第1节 员工关系理论

1、 各学派观点:1、 新保守派2、 管理主义学派3、 正统多元论学派4、 自由改革主义学派5、 激进派

2、 ER的价值取向及关系调整模式(1) 一元论和多元论1、 一元论和多元论的比较2、 价值观的适用范围和特点(2) 劳动关系调整模式1、 斗争模式2、 多元放任模式3、 协约自治模式4、 统合模式

第一节 早期工业化时代的劳动关系

一、时代背景

1、时间:18世纪中期

2、事件:第一次产业革命

3、影响:生产模式的改变机械代替人类;社会结构的改变,产生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生,也代表着世界资本市场的初步形成,进入资本主义工业化时代,雇佣关系出现(两个基本条件)

二、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

1、古典经济学派:古典经济学一般指英国古典经济学,其杰出代

表和理论体系的创立者是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核心是经济增长产生于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相互作用的思想,即资本积累进一步推动了生产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发展,而劳动分工反过来通过提高总产出使得社会可生产更多的资本积累,让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生产领域,就会形成这种发展的良性循环。

古典经济学关心的是国家经济问题,虽然那时候的学者也非常强调个人利益必须尊重,但他们更强调的是如何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持协调。斯密在讲到这一点时,总是谆谆地开导人们,国家大事相比个人更重要。

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属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的时期的。它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李嘉图,终于有意识地把阶级利益的对立、工资和利润的对立、利润和地租的对立当作他的研究的出发点,因为他天真地把这种对立看作社会的自然规律。这样,资产阶级的经济科学也就达到了它不可逾越的界限。”

2、亚当斯密:他所著的《国富论》《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亚当·斯密于1768年开始着手著述《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3年时认为《国富论》已基本完成,但亚当·斯密多花三年时间润饰此书,初版于1776年3月,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 可以说,《国富论》与《独立宣言》地位比肩,这两本巨作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起源。《独立宣言》确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政治体系,而《国富论》则规划了这个时代的经济制度。

西方经济学另一位泰斗级人物保罗·萨缪尔森认为,这两部具有时代标志的巨著于同一年诞生绝非巧合,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因为政治上的民主必然要求经济上的自由。尤其对美国而言,它所发生的所有奇迹均源于两样东西,那就是《独立宣言》和《国富论》。

从开篇至结尾,《国富论》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作者亚当·斯密在这部经济学巨作中一边透视财富增长的奥秘和根源,一边解析财富增长的动力,更重要的是,他揭秘了国民分配的规则。

书中总结了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经验,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其经济思想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利己行为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却完善了整个社会的福利;二是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古典经济学分析了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将其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社会经济活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出自由放任原则;分析了国民财富增长的条件、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课本42页上面一段)润与工资成反比,政府不干涉企业运作和市场,雇主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三、该时期劳动关系状况

1、雇主VS工人:课本42页第三段2、政府:

3、工会出现:劳资对抗催其产生,雇主抵制、政府不支持4、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 科学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

一、时代背景

1、时间: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2、以电子和电力为主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出现经济危机、破产、失业。

3、影响: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尖锐,无产阶级力量增强,资本主义制度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政府意识到无产阶级的对巩固统治的威胁,要求雇主作出让步。

二、科学管理理论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正式揭开了科学管理的序幕

“泰勒制”:  1工作定额原理 2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3 标准化原理4差别记件付酬制 5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

泰勒的成就十分巨大,总结起来,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延续至今,成为现代管理理论的智慧根基。

1、首次提出要以效率、效益更高的科学性管理,来取代传统小作坊师傅个人经验传带或个人自己积累经验的经验型管理。这就告诉我们,经验对于管理虽然是重要的基础性的,但却远非决定性的和唯一性的,任何工作和业务流程,通过科学的检验,更能够接近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完美。从此,人们认识到在管理上引进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是标准化或基准化管理的创始人。泰勒以作业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论,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现实生产条件下最大生产效率,但其研究成果却是以标准化,各个环节和要素的标准化为表现形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量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开启了标准化管理的先河。现在的许多标准如ISO、GMP等等大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其沿用的仍然是我们老先生泰勒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标准化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管理不仅仅是生产管理的一个普遍性核心构成部分。

3、首次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区分开来,首次提出管理转变必须考虑人性

强调分工和专业化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是重要的,因此,他首先提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其实是不一样的。简单的说,管理者主要在计划,而被管理者主要在执行,泰勒先生甚至设计出了一种职能工长制管理模式,任务管理法,以实现其管理理论。泰勒考虑到了管理转变关系到人性的许多层面,他虽然没有展开深入研究,但他建议企业要考虑到各个层面人们的感受,尤其是强调工人要能够愉快地胜任新方法下的

工作并获得更高报酬,这说明了泰勒虽然较多关心提高社会生产总效率问题,但并不是对工人就很残酷。他只是一个管理学者,不是时代的救世主,而是救世主在工厂管理上的一个仆人,他已尽己所能。

PS:该时期其它管理理论

1、韦伯:行政组织理论 官僚制或科层制,是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的萌芽2、法约尔:管理职能理论 “十四条原则”三、该时期劳动关系状况即特点 :课本45页

第三节 行为科学时代的劳动关系(冲突的制度

化)

一、时代背景

1、时间: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2、事件: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

3、影响:大规模的罢工,政府直接进行干预,对劳动力市场宏观干预。

二、行为科学理论

1、工业心理学

2、霍桑实验

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为代表的传统管理理论认为,人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工作的,因此金钱是刺激工人积极性的唯一动力,因此传统管理理论也被称为“经济人”理论。而霍桑实验表明,经济因素只是第二位的东西,社会交往、他人认可、归属某一社会群体等社会心理因素才是决定人工作积极性的第一位的因素,因此梅奥的管理理论也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或“社会人”理论。 “非正式组织”:在官方规定的正式工作群体之中还存在着自发产生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着自己的规范和维持规范的方法,对成员的影响远较正式群体为大,因此管理者不能只关注正式群体而无视或轻视非正式群体及其作用。3、社会系统理论

(1)切斯特巴纳德 美国《财富》杂志盛赞他为“可能是美国适合任何企业管理者职位的具有最大智慧的人”。 1938年,巴纳德出版了著名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此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之作。1948年,巴纳德又出版了另一重要的管理学著作《组织与管理》(2)XY理论:麦格雷戈

(3)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成就需要理论等

三、该时期劳动关系状况(劳动关系的制度化)1、政府干预制度化、法制化

2、工人参与度提高,产业民主化,三方性原则出现3、具体特点

第四节 现代成熟的员工关系

一、时代背景

1、时间: 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中后叶2、背景:看课本 科技发展、社会保障

3、影响:新理论应运而生、企业实践进一步改进

二、管理思想:思想庞杂、内容广泛----管理理论的丛林

1、经验主义学派: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认为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因此,这个学派的学者把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放在对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的研究上,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而不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来进行研究,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

经验主义学派的方法可以说在管理理论丛林中较具特色,但他们受到了许多管理学家的批评。经验主义学派由于强调经验而无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则,无法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理论,管理者可以依靠自己的经验,而无经验的初学者则无所适从。而且,过去所依赖的经验未必能运用到将来的管理中。

1954年,德鲁克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简称为MBO),它是德鲁克所发明的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概念,并已成为当代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标管理的最大优点也许是它使得一位经理人能控制自己的成就。自我控制意味着更强的激励:一种要做得最好而不是敷衍了事的愿望。它意味着更高的成就目标和更广阔的眼界。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2、经理角色学派 它之所以被人们叫做经理角色学派,是由于它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以求提高管理效率。该学派所指的“经理”是指一个正式组织或组织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拥有正式的权力和职位,而“角色”这一概念是从舞台的术语中借用的,是指属于一定职责或地位的一套有条理的行为。 明茨伯格认为经理有以下特点:大量的工作,始终不懈的步调;工作活动具有简短性、

多样性、琐碎性;把现实的活动放在优先地位;爱用口头交谈方式;处在他的组织与联络网之间。

3、 权变理论学派(超Y理论)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权变理论在美国兴起,当时的美国,社会不安,经济动荡,政治骚动,达到空前的程度,石油危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所处的环境很不确定。以往的管理理论主要侧重于研究加强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大多都在追求普遍适用的、最合理的模式与原则,而这些管理理论在解决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时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再相信管理会有一种最好的行事方式,而是必须随机制宜地处理管理问题,于是形成一种管理取决于所处环境状况的理论,即权变理论,“权变”的意思就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学派同经验主义学派有密切的关系,但又有所不同。经验主义学派的研究重点是各个企业的实际管理经验,是个别事例的具体解决办法,然后才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作些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的重点则在通过大量事例的研究和概括,把各种各样的情况归纳为几个基本类型,并给每一类型找出一种模型。

3、 该时期劳动关系状况及特征:成熟的劳动关系

1、 冲突程度相对缓和,合作成为主流,三方原则广泛应用2、 解决劳资矛盾制度化+法律化,集体谈判制度完善3、 政府间接立法干涉,调控手段完善,社保水平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