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之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体会景物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释课题,初步了解作者。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的题目是《四季之美》,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文。
2、读关于清少纳言的简历。
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明白了什么?
二、初步了解课文
1、这样一位造诣极高的作家,她眼中的四季会有怎么样的独特之处呢?自己翻开书,
读一读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认为每个季节什么时候最美?
2、四季之美人人都能写,如果让你写你会写什么?
•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清少纳言一起来,走进春天的黎明!看一看在清少纳言的黎明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体会天空颜色的变化,通过“泛”“染”“飘”等动词和“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的”等词体会颜色变化的过程,体会美。
2、指导朗读。
师:怎么读出这种美?
节奏舒缓,读出黎明时的安静,其中“一点儿一点儿”要读得慢些,仿佛让人看到天空的颜色正在一点一点地发生变化……
3、再读一遍。
• 学习第二自然段。
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夏天的夜晚。
1、自己读一下,想象文字中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我看了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
我看了下着蒙蒙细雨的晚上,有一只两只萤火虫在飞舞……
2、再来读一读,我们发现了有三种夜,第一种夜:明亮的月夜;第二种夜,你们说……(你喜欢什么样的夜,你来读读)
3、你觉得作者最喜欢哪一种夏夜之美?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固然”“也”“即使……也……”“这情景着实迷人”来理解。
4、作者把这三种夜为什么写得这样简洁呢?
5、是什么把清少纳言迷住了?(萤火虫、生命的美)
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是如此宁静、深邃,那些带着朦胧微光飞行的,充满动感的萤火虫,在这种宁静的背景下的动态之美是作者非常独特的审美情趣。
6、再次朗读,清少纳言她爱着这每一个夏夜。明亮的月夜,她觉得美,漆黑漆黑的暗夜,她也觉得美,就算是蒙蒙细雨的夜晚,她觉得还美。在这夏夜里,她静静感受着这
种美。
• 学习第三自然段。
走过夏夜,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黄昏,读一读秋天的黄昏,写了哪些景物?
1、交流:第三自然段写了什么景象?你觉得哪些句子美?为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作者描写的独特之处。
2、你觉得在这一段中,作者有哪些独到之处?
如:作者没有写司空见惯的枫叶,落叶,而写了乌鸦,大雁,乌鸦并不美,在作者笔下却成了美的象征,“点点归鸦”“比翼而飞的大雁”有了情感
3、指导朗读,感受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以及秋天的景致。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走过秋天的黄昏,我们一起走进冬天的早晨,想一想清少纳言她会说什么呢?
冬天的早晨,有落雪,有白霜,画面是静美的,当生起熊熊炭火,画面就变得温暖而具有动感了。引导读出寒冷的冬天手捧火盆穿过走廊时的闲情逸致。
三、感受独特的视觉、表达、韵味。
这篇课文作者不仅写出了四季之美,而且她的感受格外细腻,笔下的景物独有韵味。
• 小练笔(课后作业)
孩子们,相信在你们心中也会有一份属于你的美,那么就让我们也写一写心中的美,印象最深的那份景致。(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
22 四季之美
独特
视觉 表达 韵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