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语文教学研究・ 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唐际宏 (湖南省祁阳县浯溪镇中心学校)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 体验学习的收获与乐趣。 “究竟怎样上好新课改的语文课?”这是我们每个语文 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较好的进行自我体验, 教师应该思考、探索的新课题。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 更好地完成自主学习环节,同时,又能避免和其他环 我总结出了一种“我体验,我参与,我成功”的课堂 节之间脱节。笔者作了如下版块设计: 教学模式。 1.我体验 一 课前自主学习 在这个版块中,主要以字词为主,设计一些学生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阅读就能够完成的问题,如了解作者和文章写作 但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最根本的是落实好自主学习 的时代背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 这一关键环节,因为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有一种自我成就感。如在作文教学中,小学生进人中 合作学习才有意义,同时,自主学习也是探究学习的 学,第一件事就是帮助他们去掉心理上的“畏难”情 前提。 绪。作文课上,我并不急于要学生们写,而是花两节 课前自主学习是学生对文本初步自我体验、自我 课的时间给他们简介鲁迅、巴金、矛盾、冰心、丁玲 领悟、自我掌握的过程,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基 等作家及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让他们感受屈原、 础。为了使课前自主学习不流于形式,笔者根据课的 岳飞、陆游、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更让他们惊叹唐诗、 内容,设计“课前预习提纲”,其中包括自主学习方法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丰富内函。我自豪地说: 和自我测评两部分。让学生在自学中不仅“有规可 “在中国,抓一把黄土就能筛出它灿烂缤纷的文化;捧 循”,还能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一展用武之地,真正 一捧河水也能照出它深厚宽阔的历史。”用这些来激起 化,仪表的实测读数等。 (2)利用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操作的方法演练和细节 (3)利用影碟机、录放像机展示相关实验和知识 指导,强化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注意事项等完成实验的关键 的社会、生活背景,展示宏观的无法搬人课堂的自然现 问题,辅助学生分组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 象,展示微观过程的显微摄像资料,展示瞬间快速发生 (3)将动画模拟与真实实验相结合,在真实实验的 的物理过程或现象,并通过快录慢放或者慢录快放和暂 基础上,利用相应的实验动画,重复展示实验现象发生的 停定格技术,摆脱实验的时间、空间限制,给学生创造 全过程,并利用交互功能控制过程进行的速度,强化观察 学习的必要的情景氛围,让他们充分详细地了解相关物 主体,引导现象的分析,增强实验效果。例如:各类抛体 理过程或现象的细节,有利于揭示科学现实。 运动、波的干涉、简谐运动、电学实验、布朗运动等。 2.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动画仿真功能和便捷 总之,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 的人机交互功能,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 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不仅能够强化 (1)利用动画技术模拟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的物 实验教学效果,而且能够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为学 理现象、物理过程,为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有关抽 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不能用常规实 象物理知识创设生动形象的物理情景。.' 验创设的、逼真的认识情境,充分显示出现代化教学 模拟微观的或者宏观的无法观察到的现象或动态过 手段在辅助教学中的无穷魅力,这种教学模式已成为 程。例如:分子运动,电荷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电荷 教学手段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作为现代教师 在导体中的定向移动,多普勒效应,核反应过程等。 应不断领悟其中的奥妙,掌握其中的要领,在教学实 模拟不能做、不准做的或者不便做的实验。例如:托 践中,充分发挥实验的主体作用和媒体技术的辅助作 里拆利实验,粒子散射实验,基本仪器构造的分解、拆装 用,提高教学效益,更好地促成学生的认识飞跃,完 实验(如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各种电学仪表等)。 成意义构建和能力、意识的培养。 模拟理想实验。如:伽俐略理想斜面实验。 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哆‘ 丘 啪・ 学生们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第三堂课 起。我选一些同学们都感兴趣的话题让大家谈自己的 想法。比如 B一次,我真高兴(寂寞、孤独、想哭、 难过)》、 《童年趣事》等,学生们发言踊跃,绘声绘 色,满怀激情,教室里不时发出掌声。最后,我给他 们总结说:“同学们,你们刚才每人都口头说了一篇 精彩的作文。其实,作文并不难,把自己的所思所想 加以整理,围绕某一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这就是作 文。”有时,我利用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即兴演讲”, 每天大家轮流上。例如有一次,上课铃响了,一位同 学跑进教室,不小心被教室旁边的东西绊倒了,他狼 狈地爬起来哭了,同学们却哄堂大笑。另一同学就此 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摔倒了,就要爬起来,爬起来就 是好样的!当我们在学习中碰到难题,就要去攻克它。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就要迎难而上。只要爬 起来,生活就有希望,那位同学破涕为笑了。这就很 好地将听、说、写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时,我 还利用读报课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朗读自选的好文章, 有谈怎样写作文的,有谈思想品德修养的,也有作文 精品。经过半个学期的练习,学生们不再觉得作文神 秘莫测了,而是一到作文课就有一种口头表达的欲望, 大部分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了。一个学期下来,绝大 一 部分同学都盼望上作文课。 2.我参与 在这个版块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理解 与文章整体感知的问题。主要目的就是为课堂讨论作 好准备,紧凑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除此之 外我还设计了“我的疑问”和“挑战我的你”两个内 容。 “我的疑问”在于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通过 “挑战我的你”这个环节促进学生的参与意识。以此创 设更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如在作文教学中,作文写好 后,学生的自改、互评一方面是对教师评改的补充; 另一方面也是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通过自改、互评, 让学生对怎样写好作文和对好作文有更深刻的体验, 另外还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学生评议时: (1) 老师讲好要求。评改时要把握好两个层面,错别字、 病句、标点符号不正确、书写格式不妥当,均属技术 性层面。教师对此项批改应有严格细致的规定。每次 把作文本发下去,即要求学生改好这一层面的内容, 并作好批注。批注一般要写一年,以引起学生对最基 础的知识持久的注意。 (2)写评语,是作文互评的第 二个层面。互评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有的还可 拿来让全班同学讨论,集思广益,开发了学生的思维 能力。老师也加入他们的讨论,学生写的评语,初一 时是“中心突出”、“选材恰当”、“结尾令人回味” 之类的。初二、初三时,他们的评语就带有思索性和 ●2006年第6期下半月刊● 欣赏性,中肯达意,看问题逐步全面。有一次写了一 篇题为《理解》的文章。学生写的评语是这样的: “你的文笔很精彩,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我的心田,理 解。它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愿我们的友谊之桥 越来越牢固。”两个本来有点隔阂的同学通过一次作文 的交流竞成了知己。再如,有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 经历写了一篇《挫折,让我欢喜让我忧》的文章,评 改者像谈心一样,评语中既有同情,又有安慰,还有 相互鼓励。学生们的领悟能力、批评能力无形中得到 了较大的提高。一个学期,让学生自改、互评的次数 一般不少于4次。 二、合作学习环节 在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导人内容后,马上就 课前自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对一些基础问题进 行指正、交流,再巩固,对于参与性的问题组内达成 共识。这一环节可分两个阶段: 1.班级共同探讨交流阶段。 这一阶段要求各小组针对问题,陈述自己的观点, 展开班级讨论,教师适时进行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参 与热情,并促使学生达成一致见解。 2.个人问题研讨阶段。 在本环节中要求学生提出“我的疑问”和“挑战 我的你”中的问题,可以在课堂进行分组讨论,也可 以分组布置,课后进行讨论。 三、探究拓展环节——我成功 本环节根据各课内容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拓展 练习,可以是拓展阅读训练。如教余光中的《乡愁》、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等,我找了相类似的文章,让学 生进行类比阅读,有时也可以是片段写作练习,如教 《最后一课》,我叫学生写想像作文, 《最后一课后的 韩麦尔和小弗朗》,教王安石的《伤仲永》后,我叫学 生写课后随笔, 《假如我是仲永之父》。当然,要注意 所安排的内容,不宜过多,课堂上要有充足的时间去 完成,并进行交流总结。让学生不但知道课文的内容, 而且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章的现实意义。 仅以初中古诗教学为例,具体的教学流程是:介 绍背景释诗题——质疑讨论探诗意——吟背想象品诗 味——迁移拓展悟诗性。也可以用“查”——“释” ——“探”——“品”——“悟”五个字来概括,使学生 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使全班学生主动思考, 主动探索 主动发现,最后互相补充,集思广益,真 正做到人人都有“我成功”之感。 当然,语文教学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而新课改, 把整个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带到了一个广袤神秘的大 原野,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