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成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成瘾的内涵和症状,介绍了严峻的形式,并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青少年 网络成瘾 治疗 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 G4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4810(2010)02-0177-02 一 引言
网络的发展,给现代生活增添了无限精彩,互联网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而网络也如一张巨大的蜘蛛网,上面粘着无数的蜘蛛,他们孜孜不倦地辛勤工作着,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等更是乐此不疲,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这一群体的不断壮大,也暴露出严重的问题,一个非常生动的词描述了这一现象——“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已经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据调查,80%的退学或留级大学生与网络成瘾有关。网络成瘾症不仅仅会让学生们荒废学业,更重要的是引发一系列深层的社会问题,如精神病、退学、自杀、犯罪等。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帮助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重回现实等,都成了摆在各位辅导员面前的常见问题。
二 网络成瘾的内涵及危害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在京发布《第 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 2008年 6月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 2.53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接近四成( 36.2%),表现出较高的高学历特征,其中 18~24岁网民占据最大的比例( 31.8%)。全国首次小学生网民专项调研近日在京发布调研结果,调查显示,小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初现,有 7.1%的小学生是网瘾用户,另外,有网瘾倾向的约占 5%。上网络看喜欢的电视剧、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其中,网络游戏成为小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许多小学生网瘾用户更多的是“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成瘾。父母“不同意”孩子上网的,以及父母“允许孩子去网吧”的学生更多的成为网瘾用户。青少年网瘾已引起了整个社会的足够重视,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通宵达旦地玩电脑游戏,网络成瘾与病态赌博、疯狂购物等强迫性依赖行为属于广义的成瘾的范畴,又被称为过程成瘾。
有学者概括了网络成瘾的症状,认为非出于工作学习目的每天上网 6个小时以上而且持续三个月以上的或者减少或者停止上网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都是网络成瘾的几大症状。而且,家长应对“网络成瘾”也要有正确和科学的了解,既不能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过于乐观,认为上网就是在“学知识”。也不能将正常的上网活动都视作“危险”信号,对孩子的个人爱好横加阻挠,当孩子每天上网时间仍然在控制范围内时,并不能算是“网络成瘾”,家长大可不必过于紧张。网络上有最新的信息和资讯,使用电脑和网络的能力也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因此,家长不必一味地担忧孩子沉溺于网络,对此不应该制止,反倒应该鼓励,因为网络上一些先进的资讯,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恰恰是对孩子十分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家长要注意与孩子之间正常的沟通技巧,很多孩子之所以沉溺于网络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所致。加之,青春期孩子本身的逆反心理,如果家长用粗暴的方式强制性阻止孩子的上网行为,不仅不能正确引导孩子,反而会加深亲子之间的隔膜。
而且当前已将网络成瘾归入精神类疾病范畴,有关专家认为,网络成瘾患者都有行为和心理问题,行为方面是被迫停止使用网络就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心理方面表现为悲观、沮丧、社交恐惧和容易紧张等。不过网络成瘾并非常人理解的精神病,更不能简单理解为“疯子”,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包括抑郁症、神经衰弱、癔症等都属于精神类疾病的范畴。
所谓网络成瘾(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指的是成瘾者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网上冲浪、聊天或进行网络游戏,并且这种对网络的过度使用影响生活质量,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损害身体健康,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境障碍、人格障碍和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消极后果。
随着研究的深入,网络成瘾又被细分为五种不同的形态:性网瘾,网民沉迷于浏览、下载和交换网上色情图片或文字,或出入成人聊天室。据研究表明,男性更倾向于浏览网络色情图片,女性更喜欢色情聊天;信息型网瘾,因害怕信息不足而不停地在网上漫游或搜寻信息;交往型网瘾,以网络聊天室或以网络社群的人际关系取代真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当然也包括网络恋情;游戏型网瘾,强迫性的网上玩网络游戏,也包括离线的(单机)游戏。习惯型(强迫型)网瘾,一再强迫型的上网购物或赌博或交易。
大多数学者认为人们要是过度的使用网络,就会信息交流单一,思维方式刻板,影响大脑的深入思考,导致思维惰性。这样就不利于人的智力开发,使人丧失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影响工作和学习,特别是对心智发育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危害之大那就是可想而知的了。美国心理学会指出,过度地使用网络可能会形成类似酒瘾、药瘾、毒瘾、病态性赌博等不可自拔的上瘾行为。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给本人、家庭和学校都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成瘾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荒废学业,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一系列深层的社会问题,如精神病、退学、自杀、犯罪..对于已经明确为网络成瘾的学生,打骂、指责、说教并不能解决问题,需要心理医生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三 网络成瘾的心理咨询建议 1.提供更多的社交机会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的社交面相对较窄、社交活动少、人际关系松散,不论是在被动获得、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还是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等方面均相应减少,他们与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时很容易受到挫折和失败,也很难信任别人,因此他们很容易产生网上交流更直接更真实刺激的想法,转而求助于匿名、互动、开放的网络世界。网络成了他们躲避孤独、抑郁、交往焦虑,减轻心理压力、寻求自我价值和情感表达的场所。长时间的上网反过来又加剧了他们与现实的脱节,人际关系进一步恶化,增加了孤独、抑郁、交往焦虑等出现的可能。孤独、抑郁、交往焦虑似乎是网络成瘾病因学的几个必要成份,但它们和网络成瘾之间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但有一点是得到了人们广泛肯定的,就是通过交流,通过与同龄人的谈话、交互活动,可以逐渐使得性格向外向型转变,将以往通过网络倾述的习惯慢慢转向现实生活中的交互,能够有效减少网瘾。 2.加强体育锻炼也是有效的手段
体育运动对于缓解人们压力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半个小时的慢跑可以让几天的心理疲惫消失的无影无踪,而强健的身体也是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基础。由于心理发展尚不稳定、尚不成熟,青少年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网络成瘾成为影响青少年学业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电脑和互联网逐步进入家庭,若不采取有效措施,网络成瘾患者将越来越多,消极心理效应会更加凸现,而网络成瘾逐步演变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医学问题,深入研究网络成瘾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所以在开始时,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引导这一趋向,组织他们进行体育锻炼,通过一段时间独立封闭的训练,融体能训练、意志磨练、吃苦耐劳、生存训练、心理调节、文化提升、技能培训为一体,洗涤孩子心灵的尘埃,重塑孩子完整的人格。变叛逆为沟通,变抑郁为开朗,变多动为多思,变倔强为坚强。
当前一些特训营采用军事化全封闭管理也是一种可取的方式,首先从规范行为习惯开始,再通过心理沟通、感恩教育、经典诵读、徒步天涯、社会实践等让孩子能够更多地学习知识、学习文化、了解社会,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改变他们思考问题的单纯途径,学会理解与宽容。
3.注重环境的塑造
作为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就是环境,应该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群体氛围。学校、社会和家庭成员要认识到网络具有强烈的致瘾倾向,从而减少对成瘾者的责备;应与成瘾者就其成瘾的原因进行平等、开放的沟通和交流;应鼓励周围老师、同学、家人通过倾听成瘾者的感受,与之外出度长假或帮助其培养新的爱好等措施加快其恢复进程;还可以鼓励成瘾者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种社团或公益组织,以提高其结交具有类似背景朋友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克服网络诱惑的社会支持力,减少对网络群体的依赖。
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加大对青少年心理支持的力度,有效疏导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青少年生理发育加速,但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由于身心发展中的不平衡,他们会感受到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据有关资料显示,青少年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高达 12%以上。所以要建立一支专兼职的中学心理卫生工作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卫生工作,如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悄悄话信箱、开展心理卫生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热线等,帮助青少年学会心理调节,正确面对和化解各种压力。 四 结束语
网络在交流、购物、通讯等方面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互联网成瘾问题在世界和我国已经存在。作为网络时代一种新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已对相关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青少年上网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网络成瘾现象,并有逐步加重趋势。如何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维护大学生身心健康,已经成为近期高校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网络时代一种新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已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随着电脑和互联网逐步进入家庭,若不采取有效措施,网络成瘾患者将越来越多,消极心理效应会更加凸现,学校和社会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马静 .大学生网络成瘾探析 .青年科学, 2009.8
[2]Young, Kimberly S.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with internet addicts: treatment outcomes and implications.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2007, 10(5): 671~679 [3]王立花 .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导致违法犯罪的心理分析 .英才高职论坛,2007.4 [4]陈海涛 .青少年网瘾现象的思考 .青少年研究, 2005.2
[5]李晓临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探讨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