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2021-12-10 来源:乌哈旅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二十一卷第五期 2006年5月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V01.21 NO.5 JOURNAL OF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May.2006 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刘 薇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拟亲属称谓语是汉语称谓语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通过分析它存在的深厚的历史文化 背景及其存在的形式,以便更好地、恰当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拟亲属称谓语,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 关键词:拟亲属称谓语;宗法礼教;称谓形式;使用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6.4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406(2006)05—0025—04 拟亲属称谓是指对没有亲缘关系的交 际对象使用亲属称谓来相互称呼,是汉语 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称谓形式。它与中国古 代的历史传统文化、社会结构、道德标准 和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 一、汉语拟亲属称谓产生的历史 背景 1.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宗法礼教是拟亲 属称谓语产生的根源。 拟亲属称谓就是对没有亲缘关系的交 际对象用亲属称谓来称呼。拟亲属称谓与 中国自商周到明清一脉相延的“农业—— 宗法”社会密不可分,同时体现了汉民族 重血缘和亲情的传统理念。 宗法是一种宗族制度,也是一种既体 现神权又体现君权的血缘亲族制度。在三 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商周时代的宗法亲 族组织转型为秦汉以后的宗族组织,又转 型为唐宋以后的姓氏宗族组织,再转型为 明清以下直到近代的乡党家族组织。虽然 在形态上历经演变,但其基本结构却一直 保持不变,并沉积在社会人际关系和价值 系统的根部,主导着中国的全部文化现象。 在宗法观念下,君臣、官属之间不存 在以法为基础的领属、权责、制约关系, 而只有君权臣忠、官令吏从的“忠”的要 求。“视君臣如父子”说明了在政治权力领 域,权力分配仍然表现出宗法模式。其他 如官吏被称为百姓的“父母官”,百姓被称 为“子民”,为师与为父本是两不相干,可 中国人的观念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朋友之间本是友情关系,人们常以兄弟关 系作比,这些都可以说是宗法关系在社会 上的扩展。 汉民族传统的人际关系实际是一个以 五伦为核心、以亲情为纽带、从亲属差序 向外扩张的关系网。中国长期的封建生产 关系和血缘宗法人伦关系,早就使得全社 会的经济关系以及其他各种关系和基本社 会活动都染上了浓重的宗法血亲色彩,讲 究尊卑、贵贱的礼制秩序的儒家学说贯穿 在全社会的生活场景之中。汉民族是一个 特别注重血缘亲族的民族,从血亲姻亲、 直系旁系的严格区分,到“九族”、“六亲” 那样的繁复细密,都足以证明这一特点。 按理说,既然汉民族十分重视亲缘关系, 那么对那些毫无亲缘关系的“外人”应该 划清界线冷漠待之了,其实不然。汉民族 在注重亲缘关系的同时,其实也具备了宽 收稿日期:2006—03—10 作者简介:刘 薇,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25・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广宏大、“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博大情怀和 感情境界。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全部 成员都被纳入了“父子”垂直序列的等级 身份体系,在这种政治和伦理规范下自然 会引导出“泛伦理化”,而基于“泛伦理 化”和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便 会引导出亲属称谓的泛化。 在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倡导“天下 的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的女子,尽 是姐妹之群”的理念,“天下一家”、“四海 之内皆兄弟”的熟语,都是亲属关系泛化 的有力证明。 《水浒全传》中“哥哥”、 “弟弟”的拟亲属称谓更是随处可见。在中 国人看来,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成员, 可以起到增强彼此的亲切感、缓和交际双 方的紧张感和缩短双方距离的作用。 尽管今天我们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 变化,但是文化作为一种传统,它有着无 与伦比的延续性,从“农业——宗法”的 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伦理型文化,不可 能随着一种制度的更替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反它已进入我们的心态结构,成为一种 心理积淀。“历史上以五伦为本位的社会结 构和始于家庭通达天下的传统文化仍然常 常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在社会 交际中仍然常常把社会当作家庭,把社会 交际对象视为亲属成员。” 2.拟亲属称谓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 方式密不可分。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以农业为主要生产 方式的家庭模式。这种小家庭生产的一个 显著特点是几代人长期居住在某一个地方, 从事农业生产,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 少跟外面的人有来往,村落中异姓的人相 互婚配。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村庄的人不 论是从近亲还是远亲方面来看,或近或远 都有亲戚关系。即便没有亲戚联系的人, 他们也会互用亲属称谓,因为在生产工具 落后的情况下,生产方式的进行都是需要 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来完成的。没有亲缘 关系的人使用拟亲属称谓,有利于拉近彼 此的距离,在生产过程中大家相互帮助, 一个村落就好像是一个大家庭,这样更有 .26・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006年第5期 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随着村落 与村落的交往,这种方式便逐渐扩展开来, 用来称呼其他村落的人,以至于成为人们 在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际称谓方式。 二、传统社会中拟亲属称谓存在的 几种形式 1.干亲。从古至今它是拟亲属称谓中 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干亲是本来不是亲属 关系的双方相互认作亲戚,或因同姓联宗 认作本家。在我国传统的社会中主要由于 以下几种原因结成千亲。如: (1)在封建社会中,由于医疗科技不 发达,小孩出生以后生病或死亡的比例很 高,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长大成人, 有的人就通过算命来寻找某种属相的人作 为干爹、干娘。从四川一些地方的方言中, 可以了解这一称谓语的内在涵义,四川省 西昌地区称“干爹”、“干娘”为“保爷”、 “保娘”,可见这个“保”字就有保护性命 的意义所在。 (2)在古代只有儿子才能继承香火, 因此古代乃至如今民间一些身怀绝技的医 生、工匠、艺人的家法中历来就有着“传 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传统。这一方 面说明血亲观念的排他性,另一方面也表 明家庭、家族观念的封闭性,即家族的利 益高于一切,为了家族的利益,可以割舍 血亲,即把女儿视为族外人;为了家族的 利益,也可以接纳族外人,即抱养一个男 孩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也是为了以后老了 有男性后代为自己养老送终。 (3)为了在社交中从各自的利益出发, 认为“干爹”、“干娘”、“干儿子”、“干女 儿”,这种现象也很普遍。 2.义亲。内外有别这一观念根深蒂固, 但有时为了各自的利益,相互之间又没有 血缘关系时,古人为了不打破这一传统的 宗法礼教,就创造了一种亲戚关系叫“义 亲”。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 之间通过桃园三结义,拜为把兄弟。彼此 称兄道弟,并没有血缘关系,通过“义” 来联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拜义父、认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刘薇:汉语拟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子等。没有血亲关系的人,只有以义亲方 式的身份融合在某一家族中,他们才得以 获得信任、帮助,从而成为这个家庭等级 序列中的一员。在现代,人们通常称“哥 ff-lJL”、“姐们儿”就是义亲称谓的延续, 理的核心是情感和理性,孔子从孝、悌这 种家庭亲情为出发点,为他的仁学体系建 立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情感原则。情感生 活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重情感是中国 人普遍遵循的交往准则。心理的情感原则 只是内在含义有所改变罢了。 3.师生亲。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 教的优良传统。古人说:“一日为师,终生 为父”,可见师生关系也是作为家族中的亲 戚关系来看待的。因此,师生关系、同学 关系都用拟亲属称谓来称呼,一直延续到 现在,如对老师的妻子称“师母”,同学之 间互相称“师兄”、“师弟”、“师姐”、“师 妹”等。 4.官化亲。汉民族长期受儒家思想和 封建意识的影响,产生了官本位的传统观 念。孔子曾说过“学而优则仕”,意思是学 习优秀的学生将来要作官,鼓励学生努力 学习,目的是为了作官。孟子也说过:“劳 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劳心者”、 “治人者”都是指做官的人, “劳力者”、 “治于人者”都是指平民百姓。长期以来, 这种“官治民”的思想一直被认为是天经 地义,不可改变的。作为官阶层,历来有 一套官文化标志,这包括官称谓、官服饰、 官仪礼、官府厅等,并且反映到词汇、成 语和俗语中。因此,官化亲也倍受有一定 地位的人的欢迎。如“青天大老爷”、“父 母官”、“子民”、“老爷”、“太太”等。 三、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原则 在话语活动中,拟亲属称谓的泛化并 不是泛滥,如果不顾实际的交际环境、交 际对象的身份背景等因素,而滥用亲属称 谓,其后果轻则闹出笑话,重则会激怒对 方,阻碍交际的顺利进行,反而会得不偿 失。反之,恰当地使用拟亲属称谓语能够 缩短话语双方的交际距离,产生良好的交 际效果。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不仅受到说 话人视角的影响,而且受到情感原则、年 龄原则、地位原则和礼貌原则等的影响。 1.情感原则 讲究情感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儒家义 成了建构社会伦理和世界的基石。因此在 人与人交往中,总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喻为 亲缘关系。这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 况:说话人与听话人或被指称人不熟悉; 说话人与听话人或被指称人熟悉。 (1)说话人与听话人或被指称人不熟 悉的情况。如:危素欢道:“我学生出门久 了,故乡竞有此贤士,竞坐不知,可为惭 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 ”……。(《儒林外史》)在不考虑地位因素 的情况下,由于被指称者不在场,此时拟 亲属称谓的使用一方面反映出说话人对被 指称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体现了说话人自 身良好的修养。 (2)说话人与听话人或被指称人熟悉。 如:士隐笑道: “……贾兄来得正好, ……”(《红楼梦》)在不考虑地位因素的 情况下,拟亲属称谓语的使用反映出说话 人与被指称人的熟悉程度和对被指称人的 尊敬。 2.称谓词语选择的原则 拟亲属称谓词的选择主要与汉民族的 传统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代主要的 生产方式是农耕,农耕经济的发展需要长 期的定居,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动。 在大规模、大体力消耗的农业生产活动中, 男子以其天生具有的优越性,取得了生产 劳动和家庭生活中的支配地位和特殊权利。 因此,在拟亲属称谓中主要选用父方亲属 称谓词,母方称谓词选用仅有近代出现的 “阿姨”一词。如有“爷爷”、 “奶奶”、 “叔叔”,而没有“外公”、“外婆”、“舅 舅”之类的拟亲属称谓词。在日常生活中, 拟亲属称谓选用父方称谓词,更能突出被 称呼者的地位、身份和与自我的亲近,因 而显得格外亲切。 3.年龄原则 年龄原则是恰当地选择拟亲属称谓的 ・27・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 指导性原则,说话人常常根据自己与听话 人或被指称人之间的年龄差距来选择相应 的拟亲属称谓。在运用年龄原则时,一般 是只有当说话人的社会地位高于听话人或 被指称人,或者说话人的社会地位等同于 听话人或被指称人时,说话人才会根据年 龄来选择亲属称谓。如:张静斋道:“老伯 母,我们做子侄的理应效劳……”(《儒林 外史》)这反映了说话人对被指称人的尊 重,说话人与被指称人的年龄是晚辈与长 辈之间的关系。 4.地位原则 在使用地位原则时,有时要违背年龄 原则。当说话人的地位低于听话人时,一 般不使用年龄原则,而是根据地位原则来 选择称谓语。如:刘姥姥只得蹭上前来问 道:“太爷们纳福”。(《红楼梦》)刘姥姥 用“太爷们”称呼荣府门前的几个男性, 完全是出于地位的考虑。刘姥姥家境贫寒, 社会地位显然低于荣府门前的这几个人, 但是她的年龄却远远长于这几个人,刘姥 姥违反年龄原则,选择了“太爷”来称谓 他们,反映出双方地位的差异。 5.礼貌原则 同年龄原则一样,礼貌原则也是在一 定的前提下产生作用,该前提为说话人必 须与听话人处于相同社会地位,或说话人 的社会地位必须高于听话人。如:士隐不 甄士隐是一乡宦,而贾雨村却极为贫寒, 在社会地位上甄士隐高于贾雨村,而甄士 隐称贾雨村为“兄”首先违反了地位原则, 其次甄士隐年长于贾雨村,他使用“兄” 这一称谓也违反了年龄原则。当说话人同 时违反年龄原则和地位原则选用拟亲属称 谓语时,起作用的完全是礼貌原则。它反 映出说话人对听话人或被称谓者极为敬重; 说话人故意夸大对对方的赞扬和对自己贬 低,以减小双方的地位差异,从而实现有 效交际;说话人的交际目的单纯,即纯粹 是为了达到有效交际,而无其它目的;体 现说话人的涵养。 现在随着改革开放和生产模式的改变, 拟亲属称谓也不再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唯一 的称呼形式了。据有人调查,在经济特区 或大城市,使用拟亲属称谓语明显低于农 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主要以 “同志”、“先生”、“小姐”、“老师”等通 称来替代拟亲属称谓。但是由于传统文化 的影响,拟亲属称谓语不会在短时间内从 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参考文献: 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弟已久有此 意,但每遇兄时,并未谈及,故未敢唐突 ”(《红楼梦》)。甄士隐称贾雨村为 “兄”而己为“弟”完全是出于礼貌,因为 ……[1]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语 言文字应用.1998(2). [2]张希玲.拟亲属称谓习俗及其文 化思考.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12). [3]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 曹晓宏)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Chinese Kinship Terms LIU Wei (College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Ymm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B1,Vunna ̄) Abstracts:Kinship terms are special forms of terms of address in Chines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existent forms of kinship terms in order to using kinship terms and understanding well in ordinary life. Key Words:kinship terms,patriarchal system,form of terms,pragmatic principles ・28・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