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的书普遍都太深奥,看起来晦涩、枯燥。但这本《20世纪传播学经典案例》却不一样。几乎是一口气就把《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给看完了,还觉得很有意思。主要有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李普曼的“舆论学”、米德的“心灵、自我与社会、霍夫兰的“传播与劝服”等。
作者张国良是这样评价这本书“本书涉及的28位学者均为传播学发展史上首屈一指地人物,所撷选的文本亦是传播思想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篇章.全书按文本的出版时间为序,契合传播思想史上的内在逻辑,便于展现传播学发展的历程。书中对每位人物均作了介绍,对其研究领域编制了分类索引,作者很巧妙的把28位学者的精髓汇聚一堂,更方便我们阅读和了解各位学者论点。”我摘取其中几个篇章总结一下。 一、亚理士多德 修辞学
亚理士多德说过,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不论现在还是最初,人都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开始是对身边所不懂的东西感到奇怪,继而逐步前进,对更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一个感到疑难和好奇的人,便觉得自己无知、如若人们为了摆脱无知而进行哲学思考,那么很显然他们是为了知识而追求知识,而并不以某种实用为目的。
他在修辞学中认为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他在谈论古希腊的演说术时指出:“知道我们应当说什么还不够,我们还必须把它说得好像是我们所应当说的”,即“怎样把这些事实用语言表达出来;又说,“修辞学的全部工作是关于外部表现的”,“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的风格的基础”。在《修辞学》一书中,他详细讨论了体现风格的语言表达问题,如妥贴恰当、节奏、隐喻等。语言对于我们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运用语言,我们在学习,社交,招聘,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诗学》中,他同样只从修辞的意义上探讨悲剧的风格,指出“风格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淡。最明晰的风格是由普通字造成的,但平淡无奇,“最能使风格既明白清晰而又不流于平淡无奇的字,是衍体宇和变体字;它们因为和普通宇有所不同而显得奇异,所以能使风格不致流于平凡,同时因为和普通宇有相同之处,所以又能使风格显得明白清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风格差异确实与它
们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结构、修辞技巧,所以修辞、风格、语言、表达,就如同是一个电子程序,缺一不可,也不提倡跳过任何一个环节或不按顺序进行。 二、米德 心灵、自我与社会
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是20世纪的一位重要思想家。从1894年开始,米德在芝加哥大学哲学和心理学系执教了40年。其间曾任哲学系主任。他在芝加哥大学最后10年对社会学系的影响使该系享有”米德的前哨”之称。米德是与皮与士、詹姆士、杜威齐名的实用主义者,也是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心灵、自我与社会》是米德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是其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分析对于我们传播学研究非常为意义的\"符号互动论”这一重点内容并揭示他的一些观点对传播学研究的意义。
米德的分析并没有集中于成熟有机体的心灵上,而是集中于考察个体最初是怎样形成这种能力的。米德认为除非心灵在婴儿时期便已萌发,否则,社会与自我便不可能存在.根据行为主义、进化论和实用主义的原理,米德强调心灵产生于一种选择过程,在此过程中,儿童最初的随意之态所具有的可能技能被规制为一些有利于婴儿生存反应的动作。这种选择过程可以通过试错法被规制为一些有利于婴儿生存反应的动作。这种选择过程可以通过试错法来实现,也可通过那些婴儿必须与之协作的人对他的有意识训练中达到。通过试错法或有意识的训练这两个过程中的任意一个,婴儿的姿态便与周围其他人的姿态具有了共同的意义.从此之后,一个姿态现在指涉同一客观事物,并在互动中对交往各方而言具有同一意思,米德把这种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姿态称作常规姿态。它们能增强个体间互动的有效性,因为它能促使人们的愿望、需求连同有意识的行动过程在更精确的层面上交流,从而提高个体彼此适应的能力。
三、诺曼 沉默的螺旋:舆论-一我们的社会皮肤
“沉默的螺旋”本是西方传播学中的著名理论.诺埃尔•诺曼认为,人出于社会天性,为防止交往中的孤立,总是寻求与周围关系的和谐。这样,在舆论上就形成一种“沉默的螺旋”现象:当人们在公开发表意见的时候,如果感觉到自己的意见处于“优势”时,便倾向于积极大胆地发表这种议论;当发觉自己的意见处于“劣势”时,为防止可能的孤立而保持“沉默\"。而一方的沉默就造成另一方
意见的增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螺旋发展过程。
提出的关于舆论的假说。在纽曼看来,人们总是害怕被孤立,因此倾向于和社会主流的意见达成一致.大众传播所鼓吹的观点被人们认为是主流观点,于是持异见的人避免发表自己的意见,人际支持也随之减弱,最终“把一种意见确立为主要的意见。”
我记得“沉默的螺旋”的模式图,左边的箭头指的是大众媒介表达的意见,它是逐步增强的;右边的箭头指的是对非主流意见的人际支持,它是逐步减弱的;而中间这个螺旋指的是支持主流意见的人数,它是不断增加的。
总之,在沉默的螺旋理论看来,大众传播的三个特质是累积性、普遍性和共鸣性,三者综合,对舆论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因此,这个假说被认为是新的“强大效果论”。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随着“沉默的螺旋”影响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也对此传播学理论提出了质疑。
1.沉默的螺旋大多都是影响的都某一事件没有明确侵向性,且意志不坚定的人,如果一个人十分确定某件事,且意志坚定,将不会被螺旋影响。
2.社会是一个人际社会,需要考虑事件与自己或自己亲人好友是否相关,若相关,人们可能不被螺旋所影响。
3.现代社会是一个麦克风时代,人人都可以说话,人人都可以出风头。很多人为了展现自己,为了让大家看到他,会故意发出与螺旋意志不一样的话语,从而影响其身边的人。若持对抗意见的人是意见领袖,很有可能引起与之前螺旋完全相反的反螺旋。
总的来说,《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是一本相对易读的,却又都是典型事例的传播学经典书目之一,非常值得一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