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1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1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0-11-16 来源:乌哈旅游
2021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含不饱和程度最高的脂肪酸是

A.牛油 B.花生油 C.冷水海鱼油 D.热带海鱼油

参考答案:

C

2. 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周期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DNA 数目加倍早于染色体数目加倍 B. 细胞核的分裂早于细胞质的分裂 C. 染色单体的形成早于纺锤体的形成

D. 赤道板的形成早于细胞板的形成

参考答案:

D

【详解】高等植物细胞周期中,DNA数目加倍在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在后期,A正确; 在末期,细胞核的分裂早于细胞质的分裂,B正确;

染色单体形成在间期,纺锤体形成在前期,因此染色单体的形成早于纺锤体的形成,C正确;赤道板是一个位置,是一个并不存在的假想的板,D错误。

3.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状态,葡萄糖的消耗量剧增,但产生的ATP没有显著增加。这是因为

A. 葡萄糖分解不彻底,能量没有完全释放 B. 机体产热增加,呼吸酶的活性明显下降 C. ATP合成酶量减少,无法大量合成ATP D. 机体代谢加快,大量能量随着汗水流失

参考答案:

A 【分析】

本题是对无氧呼吸的概念和过程的考查,无氧呼吸是指在缺氧的状态下,有机物进行不彻底的氧化分解,产生乳酸或者二氧化碳和酒精,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因为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未被释放出来,与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 【详解】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处于暂相对缺氧状态,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因为

乳酸中含有大部分能量未被释放出来,因此消耗同质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合成的ATP少;故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时,葡萄糖的消耗量增加,但产生的ATP没有明显增加,A正确。 故选A。

4. 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一个密码子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对识别该密码子的tRNA种类及转运的氨基酸种类将会产生的影响是

A.tRNA种类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一定改变 B.tRNA种类不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

C.tRNA种类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

D.tRNA种类不一定改变,氨基酸种类一定改变 参考答案: 答案:C

解析:信使RNA的碱基发生改变,则与之相对应的tRNA一定改变,但由于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因此翻译形成的氨基酸种类不一定改变。

5. 下列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内衰老、破损的细胞以及癌变细胞的识別和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B.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 C.对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异体移植器官的细胞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效应T细胞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参考答案:

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

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①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解答】解:A、机体内衰老、破损的细胞以及癌变细胞的识別和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A错误;

B、记忆B细胞在相同抗原的再次刺激下能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抗体,B正确; C、对被病原体侵入的细胞、异体移植器官的细胞起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效应T细胞,C正确; D、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A.

6. 细菌被归为原核细胞的原因是 A. 单细胞

B. 没有核膜 C. 细胞很小 D. 没有DNA

参考答案:

B 【分析】

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是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也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 【详解】单细胞以及细胞很小不是原核细胞的特征,真核生物中也有单细胞的生物,A、C错误。细菌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这是原核细胞最典型的特征,B正确。细菌有DNA和RNA,DNA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是既有DNA也有RNA,D错误。

7. 各取10%的无菌葡萄糖溶液100mL,加入少许且等量的酵母菌液,混匀、密封,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测定甲、乙装置中产生的CaCO3沉淀均为10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滤液分别倒入如下U形管中。开始时液面相平,一段时间后,A、B液面现象及其原因是

A. A、B液面平齐,因为生成的CaCO3质量相等,分解的葡萄糖也应该相等 B. A液面高于B,因为甲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C. A液面低于B,因为甲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多,溶液浓度小 D. A液面低于B,因为乙进行无氧呼吸,分解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

参考答案:

B 【分析】

考点是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无氧呼吸的概念与过程。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意在考查,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详解】有氧呼吸时,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产生6分子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二氧化碳,所以甲乙两装置产生等量的CaCO3沉淀时,甲装置中的酵母菌消耗的葡萄糖少于乙装置,故A错误。

由于产生等量CaCO3沉淀时甲乙装置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比值为1:3,所以的甲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浓度大,因此A液面高,B正确,C、D错误。

【点睛】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乙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有氧呼吸时,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产生6分子二氧化碳,而无氧呼吸时,每消耗一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二氧化碳,甲、乙装置中产生的CaCO3沉淀均为10g,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是相同的,所以甲乙装置酵母菌消耗葡萄糖的量比值为1:3.

8.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的结果将造成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种类的差异 B.细胞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

C.细胞凋亡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有着重要作用 D.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的结果

参考答案:

D

9.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如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

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

m值增加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参考答案:

A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温度从30℃下降到25℃后,光合速率加快,呼吸速率减慢。图中a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减慢,故a点上移;b点代表光补偿点,即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由于呼吸速率减慢,光合作用加快,需要降低光合作用强度,才能够b点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故b点左移;m代表最大净光合作用强度,由于升高温度后,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故m值增加;所以选A。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细胞呼吸曲线中关键点移动方向的判断方法

(1)CO

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的移动方向:一般有左移、右移之分,其中CO2(或光)补偿点B是曲线与横轴的交点,CO2(或光)饱和点C则是最大光合速率对应的CO2浓度(或光照强度)。 ①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②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或光)补偿点B应右移,反之左移。 ③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应向左移动。

(2)曲线上其他点(补偿点之外的点)的移动方向: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进而对曲线上某一点的纵、横坐标进行具体分析,确定横坐标左移或右移,纵坐标上移或下移,最后得到该点的移动方向。

①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曲线上的A点下移,B点向右移动,反之A点上移,B点向左移动。 ②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曲线上的A点不动,B点向右移动,反之B点向左移动。

10. 某蛋白质由12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8个—SH,在肽链形成空间结构(如图6)时,生成4个二硫键(—S—S—),若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5,则该蛋白质的分子量约为

A.13276 B.13278 C.13294 D.15500

参考答案:

B

11. 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改变

B.②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C.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

D.④表示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参考答案:

C

12.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密闭装置),绘出图甲、乙和丙,图中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并不相等的点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

A

13. 抗菌肽对治疗癌症有一定作用,下图表示抗菌肽生产过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PCR克隆目的基因需要DNA解旋酶

B.基因表达载体包含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 C.筛选菌种时用基因探针检测相关蛋白质

D.酵母菌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可能与抗菌肽的空间结构有关

参考答案:

D

14. 甲型流感病毒(H1N1)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细胞能特异性识别H1N1的宿主细胞 B.呈递给甲细胞的抗原是巨噬细胞重新合成的子代病毒外壳 C.甲细胞直接感受抗原刺激会产生白细胞介素﹣2作用于B细胞 D.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

参考答案:

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体液免疫过程:

(2)细胞免疫过程:

据图分析,图示巨噬细胞吞噬H1N1的过程,呈递给甲细胞即T淋巴细胞.

【解答】解:A、甲细胞即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能特异识别HIN1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并将其裂解释放出抗原,A正确;

B、呈递给甲细胞即T淋巴细胞的抗原是吞噬细胞吞噬后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的抗原,B错误; C、甲细胞即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不能直接感受抗原刺激,C错误;

D、预防H1N1病毒的感染应注射疫苗实施主动免疫,对感染H1N1病毒的患者应属于被动免疫,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

次的考查.

15.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B.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利用过氧化氢、鲜猪肝均浆和氧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活性酶的影响

参考答案:

C

【考点】39:酶的特性;3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

1013

倍. 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

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

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解:A、碘液可鉴定淀粉是否被分解,但碘液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分解,所以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不能验证酶的专一性,A错误;

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能分解,而且温度不同、分解速率不同,因此不能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

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错误;

C、鲜猪肝匀浆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氧化铁溶液作为无机催化剂也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较氧化铁溶液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更具有高效性,因此可以利用过氧化氢、鲜肝匀浆和二氧化锰研究酶的高效性,C正确;

D、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分解的最适pH是2.0左右,因此不能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16. 已知某一动物种群中有Aabb和AAbb两种类型的个体,Aabb:AAbb=1:1,且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为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个体之间能自由交配。则该种群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A.l/2 B.l/4 C.5/8 D.3/4

参考答案:

C

17.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蝌蚪存活率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斗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斗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参考答案:

D

18. 在这个食物链中:草→鼠→鹰,若将鹰杀绝,那么田鼠的数量将会

A.迅速上升 B.缓慢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保持原来状态 参考答案:

C

19. 据报道:美国研究人员在莫诺湖首次发现细菌GFAJ-1可以利用有毒的化学元素砷(As)生长、

繁殖。这种细菌在其细胞成分中以砷取代磷。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s是组成该细菌核酸的元素之一

B.该细菌无线粒体,细胞内ATP含量较多

C.若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在该细菌的细胞膜上可能检测到As D.该细菌衰老时,呼吸速率减慢

参考答案:

B

20. 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以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所示。右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应是( )

装置编号 甲 乙 丙 半透膜面积 S S/2 S 蔗糖溶液体积 T T 2T

A.1—丙;2—甲;3—乙 B.1—乙;2—甲;3—丙 C.1—甲;2—乙;3—丙 D.1—丙;2—乙;3—甲 参考答案: D

21.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右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R基因的出现是使用杀虫剂的结果

B.在不继续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中,SS基因型幼虫比RR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低 C.该地区不再使用刹虫剂后,在未来种群中最终SS基因型的频率最高 D.使用杀虫剂后所发生的变化不属于自然选择的过程

参考答案:

C

22.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也发生改变 B.DNA与R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与DNA分子的多样性有关 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由低密度脂蛋白携带运送到全身组织 参考答案: C

23. 2017年的诺贝尔奖得主利用果蝇作为模型,成功分离出控制生物正常昼夜节律的基因。研究表明:从果蝇到人存在同样一批控制生物钟的基因,节律性地调节细胞内的基因转录,并与光和温度等外界因素协调,对应于地球自转的近24小时节律。 (1)人体内与调控生物节律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

(2)控制节律的基因有许多个,体现了基因与性状的何种关系?_________________。

(3)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来控制性状,这一过程称为___________。合成的蛋白质通过______进入________,调节另一些基因的转录,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4)科学家从两千多只果蝇中只筛选到三只突变果蝇用以研究,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

特性。

参考答案:

(1). 下丘脑 (2). 多个基因控制一种性状 (3). 基因的表达 (4). 核孔 (5). 细胞核 (6). 反馈(负反馈) (7). 低频性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生物正常昼夜节律是受基因控制的,从果蝇中成功分离出相关基因,且为一批基因,说明该性状是受多个基因控制的,体现了性状与基因之间的数量关系。

(1)下丘脑与人体内与调控生物节律有关。

(2)控制节律的基因有许多个,体现了性状与基因之间的数量关系,说明一种性状可以受多个基因控制。

(3)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称为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调节另一些基因的转录,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负反馈)调节。

(4)科学家从两千多只果蝇中只筛选到三只突变果蝇用以研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 24. 下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图4所示和有丝分裂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相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图3中B→C段包含图1所示细胞;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对应图3中的A→B段

参考答案:

D

25. 微生物(11分)

幽门螺杆菌病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常通过食物等媒介物传播,易引起多种胃部疾病.下图为幽门螺杆菌显微图象.

(1)图甲中A指的是 ,幽门螺杆菌所含有的细胞器是 .

(2)从物理状态分,表格所示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该培养基配置时,应将pH值调整后,再进行 ,最后倒平板备用. 成分 含量(g/L) 蛋白胨 10 牛脑浸出粉 10 牛心浸出粉 9 氯化钠 5 葡萄糖 2 磷酸氢二钠 2.5 水 1L (3)如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分离,下列条件或操作适宜的组合是

A.pH=2 B.pH=7 C.pH=9 D.28℃E.37℃F.高氧 G.低氧 H.无氧 I.正置培养 J.倒置培养 K.加青霉素 L.不加青霉素

(4)请在图乙中画出在培养皿中进行幽门螺杆菌单菌落分离时所用方法的操作轨迹.

(5)若某人被检测出携带有幽门螺杆菌,则下列做法不合适是 . A.及时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B.避免与患者共餐以免传染 C.日常接触中佩戴口罩

D.加强自身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参考答案:

(1)鞭毛 核糖体 (2)液体 灭菌

(3)AEGJL (4)

(5)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了解幽门螺杆菌的生活习性,主要是从材料中获取、推断.

②了解培养基的营养成分组成,微生物的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水、无机盐,有的还有生长因子. ③区别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解答】解:(1)图甲中A指的是细菌的鞭毛,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所含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据表分析表中的培养基配方中没有能够将琼脂,所以属于液体培养基.培养基配置时,应将pH值调整后,再进行灭菌和倒平板.

(3)幽门螺杆菌主要生活人体的胃里,所以其生活的pH在2左右,温度为37℃左右的低氧环境中,接种培养时需要将平板倒置,其对抗生素敏感,所以培养基中不能添加青霉素.故选:AEGJL.

(4)该实验中的接种方法应该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皿中进行幽门螺杆菌单菌落分离时所用方法的操作轨迹为

(5)A、该菌属于细菌,对抗生素敏感,可以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A正确; B、该菌抗原通过餐具食物等传染,应当避免与患者共餐以免传染,B正确; C、日常接触中不需要佩戴口罩,C错误;

D、加强自身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可以预防感染该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以“幽门螺杆菌”为背景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6. 某小麦自然情况下自由传粉,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若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在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时,全部易感锈病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若该小麦种群繁殖一代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感病植株分别( )

A.14%、14% B.14%、25% C.25%、14% D.25%、25%

参考答案:

C

27.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的是 A.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改变某一种群的K值 B.火灾后草原的自然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C.演替过程中常会使不占优势地位的种群消失 D.调査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参考答案:

C

28. 为探究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因素,某兴趣小组以同一植物的枝条为材料,用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

处理后,得到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营养素对根的形成无明显影响

B. 生长调节剂X对不同枝条的生根均具有促进作用 C. 营养素和生长调节剂X均有利于根的形成 D. 叶片可能产生与生长调节剂X类似作用的物质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含有营养素时无叶枝条和有叶枝条的根平均数量几乎相同,所以营养素对根的形成物明显影响,故A正确。只含生长调节剂X对无叶枝条的生根没有促进作用,故B错误。营养素只有和生长调剂剂共同使用时才有利于根的形成,单独使用无任何影响,故C错误。叶片可能产生与营养素类似作用的物质,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9. 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发生了交叉互换 B. 乙图发生了基因重组 C. 丙图发生了染色体易位 D. 丁图发生了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

D

据图分析,甲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颜色判断可知,该图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基因重组

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丙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是因为发

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30. 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B.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C.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 D.装瓶时,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参考答案:

A

【考点】K7: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分析】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解答】解:A、制作腐乳应选择含水量为70%的豆腐,A错误;

B、腐乳的制作主要是应用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它们能够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B正确;

C、腐乳的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浓度过低腐乳易变质,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成熟的时间,C正确;

D、装瓶时,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以防止杂菌的污染,D正确. 故选:A.

31. 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

A.核膜 B.核仁 C.核质 D.染色质 参考答案: D

32. 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高倍镜使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换高倍镜前,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B.换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螺旋调焦

C.换高倍镜后,物镜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减小 D.换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可增加进光量 参考答案: 答案:B

33. 右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载体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参考答案:

B

34.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 B.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害的

C.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的 D.如果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参考答案:

C

3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的现象 B、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相同 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D、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参考答案:

C

36. 右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根据此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晚间用550nm左右波长的绿光照射行道树,主要目的是通过光合作用增加夜间空气中的氧浓度

②白光中450nm左右波长的光(红光)利用率最高,所以建造蔬菜大棚宜选择红色塑料薄膜 ③土壤中缺乏镁元素时,部分叶片可能变黄,对420~470 nm波长的光的利用量会显著减少 ④在植物试验中,若其他条件适宜固定,则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B

37. 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 )

A.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生长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含量均不变 D. 血糖含量升高

参考答案: A

38. 硝化细菌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所需能量与CO2和H2O合成有机物所需能量分别来源于 A.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B.化能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环境周围物质氧化

D.都来自环境周围物质氧化 参考答案:

C

39. 艾滋病(HIV)研究者发现这一怪现象:有1—2%HIV感染者往往感染HIV但不会发病。旅美中国学者张林琦博士及其同事为这一现象找到了初步答案,这些感染者在感染HIV前体内存在3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这可能是少数HIV感染者可以长期健康存活而不发病的原因。下列对“阿尔法—防御素”的认识不可能成立的是

A.它们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B.氮是构成“阿尔法—防御素”的特征元素

C.组成这种3种“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都有20种氨基酸 D.可以人工合成并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参考答案:

C

40.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参考答案:

D

分析:本题是考查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特征是;①在适宜条件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细胞膜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性降低;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生物致癌因子;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解答:解: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粘着性降低,因此它们易分散转移,故A选项正确;

B、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故B选项正确;

C、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故C选项正确;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所以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故D选项错误. 故选:D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41. 下图为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乙是两种遗传方式不同的遗传病,与甲病相关的基 因为B、b,与乙病相关的基因为D、d。请据图回答。

(1)甲病最可能属于 染色体上 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2)Ⅱ4的基因型为 ,Ⅲ2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 (3)若Ⅲ4与Ⅲ5婚配,其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

(4)已知某地区人群中基因d的频率为99%,Ⅲ6和该地区表现型与其相同的一女子婚配,则他们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参考答案:

(1)X 显 (2)ddXbY 1/2 (3)1/2 (4)33/199 42.

(11分)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___________。

(2)种群丙在a、d、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剧烈的是_______期。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对F、D数量的影响是

__ __。

(4)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

·y)。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贮存;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kJ/m2

·y,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

效率为 。

②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

参考答案:

答案:(1)B、C、D、E、F(缺一不得分) F (2)a

(3)数量都将减少

(4)(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1.1×105

15.6%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

43. 下图是某种植物叶肉细胞的模式图,请回答:

(1)上图所示细胞中含有RNA的结构有 (填数字标号)(2分)。天气晴朗时,A产生的CO2的扩散过程是___________(填字母)(2分)。 (2)若物质X为丙酮酸,则其到达A结构的 (填数字),若物质X为[H],则其到达A结构的 (填数字)。

(3)构成图中[9]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细胞从土壤中吸收NO3-、NH4+

的方式主要是 。植物体内若缺乏镁元素时,会影响叶绿体

内 的合成,从而影响了植物捕获光能的能力,叶片颜色也会受到影响。 参考答案:

(1)3、4、6(2分) h、c(2分) (2)3 2

(3)磷脂双分子层 主动运输 叶绿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