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内科学名词解释总结

内科学名词解释总结

2022-11-05 来源:乌哈旅游
《内科学》名词解释总结

(注:此名解皆为历年考试名解,由于预防专业和临床专业所修的学分不同,导致考试范围、考试重点都有些区别。总结基于第八版《内科学》,只供参考,不要押题。另外感谢提供资料以及参与总结的人员!)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P21):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 P133):指由各种肺内和肺外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损伤和进而发展的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

3.气道高反应性(AHR): 是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如变应原、理化因素、运动、药物等呈现的高度敏感状态,表现为患者接触这些刺激因子时气道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

4.持续哮喘(哮喘持续状态?):哮喘持续状态指的是常规治疗无效的严重哮喘发作,持续时间一般在12小时以上。哮喘持续状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哮喘类型,而是它的病生理改变较严重,如果对其严重性估计不足或治疗措施不适当常有死亡的危险。死于哮喘的尸检资料表明,最显著的异常是肺的过度膨胀,此乃由于弥漫的气道阻塞引起空气滞留所致。

5.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6.肺脓肿(lung abscess):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胸部X线显示一个或多发的含气液平的空洞,如多个直径小于2cm的空洞则称为坏死性肺炎。

7.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指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多不明显。

8.肺性脑病 :CO2潴留可引起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言语不清、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嗜睡、昏迷、抽搐和呼吸抑制等表现,这种由缺氧和CO2潴留所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样群称为肺性脑病,又称CO2麻醉。

9.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corpulmonale):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0.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空气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 / 6

11.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不足,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主要表现为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下降。呼吸衰竭可引起,表现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12.肺源性呼吸困难: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感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异常的一种病症。严重时出现鼻翼扇动、张口或端坐呼吸。 13.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的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1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sick sinus syndrome):简称病窦综合征,是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病人可在不同时间出现一种以上的心律失常,表现为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发作性眩晕、黑曚、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晕厥。

15.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得新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得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循环淤血。后者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早期或原发性肥厚性心肌病,称之为舒张期心力衰竭。

16.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急性期伴有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升高。

17.心绞痛(angina pectoris):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本病多见于男性,多数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

18.变异性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为自发性心绞痛的一种,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缺血性心绞痛,发作与活动无关,疼痛发生在安静时,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发作过后ST段下降,不出现病理Q波。其六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及死亡者较多。变异型心绞痛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心室颤动及猝死。

19.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劳力引起心肌缺血,导致胸部及附近部位的不适,可伴心功能障碍,但没有心肌坏死。其特点为前胸阵发性的压榨性窒息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面,也可放射至右臂和两臂的外侧面或颈与下颌部,持续数分钟。

20.高血压脑病(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指在高血压病程中发生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临床征象,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21.高血压急症(hypertensive emergency):既高血压危象,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者,在某些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80/120mmHg),伴有进行

2 / 6

性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功能不全的表现。除了血压升高的绝对水平和速度外,靶器官受累程度也极为重要,在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心肌梗死或脑血管疾病时,即使血压仅中度增加,也应视为高血压危象。

22.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因不明的心血管综合症,通常简称高血压。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3.Austin-flint杂音:心尖区闻及的柔和低调的隆隆样舒张期杂音,产生机制是①由于主动脉瓣反流,左心室血容量增多及舒张期压力增高,将二尖瓣前侧叶推起处于较高位置引起相对二尖瓣狭窄所致。②主动脉瓣反流血液与由左心房流入的血液发生冲击、混合,产生涡流,引起杂音。

24.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导致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为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其次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博,较少见的是无名动脉性电活动。心脏骤停发生后,由于脑血流突然中断,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经及时救治可获救。心脏骤停常是心脏猝死的直接原因。

25.复合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均有活动性溃疡,多见于男性,幽门梗阻发生率较高。其中的胃溃疡较单独的胃溃疡癌变率低。

26.球后溃疡:发生在十二指肠降段、水平段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降段的初始部及乳头附近,溃疡多在后内侧壁,可穿透入胰腺。疼痛可向右上腹及背部放射。易出血,严重的炎症反应可导致胆总管引流障碍,出现梗阻性黄疸或引发急性胰腺炎。

27.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由促胃液素瘤或促胃液素细胞增生所致的综合征,临床以高胃酸分泌,血促胃液素水平升高,多发、顽固及不典型部位消化性溃疡及腹泻为特征。

28.消化性溃疡: 胃肠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黏膜的Meckel憩室。

29.肠易激综合征(IBS):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临床上,根据排便特点和粪便的性状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

30.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

31.肝硬化(P419):有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为组织学特征的进行性慢性肝病。

32.肝肾综合征(P424):患者肾脏无实质性病变,由于严重的门静脉高压,内脏高动力循环使体循环血流量明显减少,多种扩管物质不能被肝脏灭活,引起体循环血管床扩张,肾血流量尤其是肾皮质灌注不足出现肾衰竭。临床表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 33.门静脉高压(P437):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则引起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临床表现有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和腹水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疾病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3 / 6

34.小肝癌(P429):原发性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留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其中结节直径小于5cm称为小肝癌

35.肝性脑病(P434):由严重的肝病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临床表现轻者可仅有轻微的智力减退,严重者出现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36.亚临床性肝性脑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病人,这些病人临床上没有肝性脑病的症状表现,且大多数患者代偿良好,甚至可以照常工作,常规的临床检查难下诊断,但经定量的神经心理操作测试,或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发现许多病人结果异常,从而提示存在亚临床肝性脑病。

37.上消化道出血(P452):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 38.肾炎综合征(P461):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症。按起病急缓和转归,分为急性肾炎综合症、急进行肾炎综合症和慢性肾炎综合症。 39.肾病综合症(P461):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明显水肿和(或)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症。

40.蛋白尿(P467):当尿蛋白超过150mg/d,尿蛋白定性为阳性,称为蛋白尿。 41.急性肾炎综合症(P472):以突起的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为表现,其中血尿为必备。

42.隐匿性肾小球肾炎(P475):又称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指无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而只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和)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43.无症状细菌尿(P498):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的症状,可由症状性尿感演变而来或无急性尿路感染病史。

44.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IA,P503):是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肾脏酸化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为:①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②电解质紊乱;③骨病;④尿路症状。

45.多尿(P520):指在不使用利尿剂的情况下,24h尿量大于2500ml称为多尿。 46.慢性肾衰竭(P524):为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以①代谢产物潴溜;②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③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47.细胞外铁:观察骨髓小粒中贮存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的铁(在幼红细胞之外的铁)。阳性反应为骨髓小粒上见到的呈浅蓝绿色均匀的无形物质,或呈蓝色或深蓝色的小珠状、粗颗粒状或蓝黑色的小块物质,按阳性反应的强度分为5级: “—” 骨髓小粒无蓝色显现(提示骨髓贮存铁缺乏)。 “1+” 有少量铁颗粒,或偶见少量铁小珠。 “2+” 有较多的铁颗粒和铁小珠。

“3+” 有很多铁颗粒、小珠和少数蓝黑色小块。

“4+” 有极多的铁颗粒和小珠,并有很多密集成堆的小块。

4 / 6

48.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

49.缺铁性贫血:Fe供、需失衡,贮存的Fe耗尽,RBC内的Fe缺乏,引起IDA。表现为:缺铁引起的小低贫& 其他异常。

50.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通常指原发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综合征,病因不明。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51.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溶血(hemolysis)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过程。骨髓具有正常造血6~8倍的代偿能力,当溶血超过骨髓的代偿能力,引起的贫血即为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A);溶血发生而骨髓能够代偿时,可无贫血,称为溶血状态。

52.中性粒细胞减少: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减少 成人:<2.0×10/L;

儿童(>10y):<1.8×10/L;儿童(<10y):<1.5×10/L; 当<0.5×10/L 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53.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而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54.类白血病反应:类白血病反应是某种因素刺激机体的造血组织而引起的某种细胞增多或左移反应,似白血病现象。其分型较多,包括粒细胞型、红白血病型、浆细胞型以及混合细胞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多见。本病最多见于某些细菌和病毒的严重感染,亦常出现于恶性肿瘤广泛播散,急性溶血及某些药物反应。

5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以微血管体系损伤为病理基础,凝血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5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一种复杂的多机制共同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疾病,又称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该病的发生是由于患者对自身血小板抗原的免疫耐受,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和血小板生成受抑,出现血小板减少,伴或不伴皮肤黏膜出血的临床表现。

57.高血糖高渗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yndrome HHS P755 ):是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的另一临床类型,以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脱水为特点,无明显酮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10%)。

58.妊娠糖尿病(GDM P734):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

59.somogyi现象(P749):即在夜间曾有低血糖,在睡眠中未被察觉,但导致体内胰岛素拮抗激素激素分泌增加,继而发生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

5 / 6

9

9

9

9

60.糖尿病酮症酸中毒(P752):最常见的糖尿病急症,以高血糖、酮症和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胰岛素不足和拮抗胰岛素激素过多共同作用所致的严重代谢紊乱综合症。 61.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PTA P503):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肾脏酸化功能障碍而产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是1.高氯性、正常阴离子间隙性代谢性酸中毒;2.电解质紊乱;3.骨病;4.尿路症状。

62.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 P749): 即夜间血糖控制良好,也无低血糖发生,仅于黎明短时间内出现高血糖,可能由于清晨皮质醇、生长激素等分泌增多所致。 63.肢端肥大症(P669):主要是下垂体分泌生长素(GH)的细胞出现增生或产生腺瘤所致,因此会分泌过多的GH。青少年因骨骺未闭形成巨人症;青春期后骨骺已融合则形成肢端肥大症;少数青春期起病至成年后继续发展形成肢端肥大性巨人症,此病虽不常见,但患者多会伴有软组织、骨骼及内脏的增生肥大,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晚期体能衰退,垂体前叶因肿瘤增大压迫,而引起继发性垂体功能低下。

64.Graves病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P685):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之一,主要特征是血清中存在针对甲状腺细胞TSH 受体的特异性自身抗体,称为TSH抗体。临床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毒症;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胫前粘液性水肿。

65.甲状腺危象(P687):也称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多发生于较重甲亢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临床表现有:高热大汗、心动过速(140次/分以上)、烦躁、焦虑不安、谵妄、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患者可有心衰、休克及昏迷等。

66.甲状腺毒症(P685):是指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神经、循环、消化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67.甲减(P693):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综合征,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表现为黏液性水肿。

68.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 P703):各种病因造成肾上腺分泌过多糖皮质激素所致的病症的总称,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多血质外貌、向心性肥胖、痤疮、紫纹、高血压、继发性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

69.阿托品化:抢救有机农药(多为有机磷农药)中毒时,使用阿托品剂量适量的五大表现: 一大(瞳孔散大)二干(口干、皮肤干燥)三红(面部潮红)四快(心率加快)五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去阿托品化就是抢救阿托品过量中毒。 70.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P277: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多支病变造成的弥漫性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此种心肌病有别于其他原因不明的扩张型心肌病。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