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应对能力研究
作者:刘婷婷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7期
摘 要: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使信息传播更具即时性、交互性,拓展了信息的传输渠道,使资讯的传播更加便捷而灵活。新媒体时代的社会热点舆情管理已经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职能。社会热点舆情具有传播快、覆盖广、海量性、周期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畅通各种媒体渠道,顺畅政府与社会的沟通,确立各职能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情绪的疏导工作等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 政府; 应对舆情
“舆情”是中国语境下一个较为特殊的概念,是指公众对待热点事件的社会政治态度。舆情即包括公众主观性的民意,又包括客观性的社情,其研究发端是如何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舆情问题一直以来作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被广泛关注和研究。但舆情同样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舆情管理也是社会管理,舆情管理工作体现着党的执政能力,体现着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新媒体时代社会热点舆情的特征
我国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社会进入矛盾高发期,社会热点舆情可谓体现我国社会矛盾变化的“晴雨表”。社会热点舆情的发生、发展规律是政府部门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基础问题。梳理并综合近年我国社会热点舆情的发生、发展脉络,总结其特征如下:一是逐年递增且增速较快。二是覆盖面广且涉危重敏感领域。三是网络舆情首当其冲且呈突发性、海量性的特点。四是微博崛起导致热点舆情呈现“全民围观,全民发声”的特点。 二、政府舆情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一是管理思路和工作理念陈旧,不适应新媒体时代对舆情管理的新要求。传统的舆情管理过度强调其政治属性,将舆情当做敌情。在工作过程中,仍然沿用封堵、遮掩、欺瞒甚至打压等手段,常常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部分机构执政能力欠缺,少数领导干部思想守旧,素质低下,其对舆情处理的不当态度和方式常常成为热点舆情的导火索。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拥有权力的傲慢和对民众利益的漠视,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形成巨大反差,必然会引起舆情的强力反弹。二是舆情管理工作业务不精,队伍专业性不强。舆情管理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需要各部门大力协同来完成。舆情管理者既要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又要具有新思维,既要沉稳清醒,又要灵活应变。三是部分领导干部领导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一些地方政府和少数领导干部思想僵化,作风保守,过分强调政治性、对抗性,把人民内部矛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成敌我矛盾来抓,激化了社会矛盾,恶化了党群政群关系,最终酿成重大的社会舆情危机。所谓“知雨漏者在屋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正视和重视网络民意,重视公众微博的巨大作用,在舆情管理工作中不断与时俱进,开拓的新的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三、社会热点舆情管理工作的对策
如前所述,社会热点舆情不仅具有政治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舆情管理应该属于社会管理范畴。政府部门应对舆情危机不应仅仅是单纯的“救火”行动,更应该树立长期的“防火”机制。也就是说,社会舆情是火焰,社会矛盾是火源。社会舆情管理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不断更新管理思路,创新工作模式以建立起长效的预测和防范机制。具体包括: (一)开创舆情管理工作新思路,树立舆情管理工作新理念
一是将舆情管理纳入社会管理范畴。突出舆情管理的社会属性,将舆情管理纳入社会管理,从而确立“舆情管理就是社会管理”的工作理念。重视舆情的社会属性,植入社会管理理念,以治世的平和心态来指导舆情管理工作。二是建立舆情管理长效机制。舆情管理纳入社会管理范畴之后,其管理工作便进入常态化程序。与舆情危机管理的突发性和应急性不同,舆情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和协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舆情管理工作的制度安排和平台建设。三是树立社会危机管理前置的理念。所谓舆情是火焰、社会矛盾是火源,舆情管理工作并非消极地等待舆情出现,而是要从摸排社会矛盾的源头开始,掌握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动态,做好预防重大舆情危机的出现。
(二)完善舆情管理工作制度,创新舆情管理工作模式
一是继续健全和完善舆情管理系统,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舆情管理工作是个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涉及众多部门,其源头也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多部门协作管理。因此,实现由主要领导负责,加大部门间协同工作的力度,分解任务到边,责任落实到人,实现舆情管理工作系统的畅通性、有效性的运转是非常必要的。二是建立舆情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和舆情灾害预警机制。网络舆情的突发性、海量性和难预测性等特点,为舆情的监测、跟踪、预测造成了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舆情管理应形成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集信息,依据舆情危害等级分类,实施动态监测和预警,组织专业人员对舆情发展和可能形成的灾害进行研判,以此作为舆情危机管理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全天候的政府公众沟通机制。政府应建立健全政群信息沟通机制,一方面发布权威信息,与公众进行良性有效沟通,集中力量解决产生舆情危机的社会问题。此环节突显政府部门处理和应对舆情危机管理的能力。
(三)认真总结和概括舆情管理经验,切实提高舆情研究理论水平
舆情管理和舆情研究皆有各自的领域和功能,一个属于实践层面,一个属于理论层面。舆情管理者与舆情研究者分属不同的职业和岗位,前者是政府管理者,后者是专家学者。做好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媒体时代的舆情工作,舆情管理思路和形式的创新需要舆情研究提供充足的、有高度的理论体系来作支撑。舆情研究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就必须扎根于舆情管理工作一线,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舆情管理一线的工作者应该认真总结和概括舆情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适时进行梳理和提炼作为舆情理论研究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为不断充实和丰富舆情研究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研究舆情理论的专家学者也可以深入舆情管理工作一线,切身感受舆情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入了解各系统的配合、协调与运作,掌握舆情管理一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舆情理论研究找到新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可见,舆情管理和舆情理论两个领域需要密切联系,舆情管理者与舆情研究者之间必须建立起牢固的合作关系。这样有利于避免舆情管理中的盲目性和非专业性,也有利于避免舆情研究者“闭门造车”、“纸上谈兵”,使舆情管理工作在理论的支撑下更准确更到位,使舆情研究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及时跟进、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尚文静.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发展态势与应对[J].社科纵横.2013(06)
[2]尹朝晖.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谣言传播与政府治理[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2(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