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2021-07-11 来源:乌哈旅游
最新山东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实验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点燃蜡烛的方法制炭黑 B.熄灭蜡烛后白烟的产生 C.打开浓盐酸瓶盖产生白雾 D.冰箱中放置木炭除异味 2.下列选项分类不正确的是( ) A.钢、黄铜、焊锡是合金

B.蛋白质、维生素、油脂是供能物质 C.甲烷、葡萄糖、尿素是有机物

D.Cu、I、Se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3.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

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与①能形成化合物MgCl2

B.①③属同种元素

C.②所表示元素化学性质与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④所表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为第三周期,离子符号为S2﹣

5.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 B.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学无止境!@

C.

电解水实验 D.

测量空气中CO2的含量

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加稀盐酸

B.

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7.某化学小组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他们对所得滤液和滤渣有如下描述: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学无止境!@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向滤液中滴加稀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描述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从化合价的升降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有下列反应 (1)2Mg+CO2

2MgO+C (2)Cl2+2KBr=Br2+2KCl (3)3CO+Fe2O3

2Fe+3CO2

(4)Zn+CuSO4=ZnSO4+Cu由此可以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上述反应都是置换反应;②上述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金属镁着火可以用CO2扑灭; ④Zn、Cl2的活动性分别强于Cu和Br2.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9.按要求填空:

(1)硫酸盐中所含阴离子______. (2)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高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学式______. (4)百炼成钢的方程式______.

(5)写一种放热非基本反应类型的方程式______.

(6)写出一种有两种不同颜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______. 10.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b两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 (2)图2实验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实验结束后,用pH试纸测量集气瓶中的液体,其pH______7(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图3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g;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②将t2℃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______. A.蒸发溶剂 B.降低温度 C.加溶质丙 D.升高温度

@学无止境!@

③当等质量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甲=乙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剂质量:甲>乙. 11.(1)下列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用序号表示) 常见氮肥

①NH4NO3

②NH4HCO3

③CO(NH2)2

相对分子质量 80 79 60

(2)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_.(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雾霾. 12.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反应条件已省略,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1)白色固体甲的成分是______;

(2)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3)溶液F中一种溶质可能存在,只需补充一个实验即可确定其是否存在,所补充实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

(4)溶液A、B、C、D、E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和NaOH溶液的是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b______.

@学无止境!@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 口通入(填“c”或“d”).

(3)若用装置E收集CO2并测量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______. 14.小明家有包开启了的小苏打,久置在灶台上方,可能因受热而变质.小明为此 开展了探究,请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查阅资料】 ①2NaHCO

Na2CO3+CO2↑+H2O

②NaHCO3+NaOH═Na2CO3+H2O

③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④Ca(HCO3)2+Na2CO3═CaCO3↓+2NaHCO3

⑤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Ca(HCO3)2都能溶与水. 【假设猜想】

假设一:小苏打没有变质,化学成分为 NaHCO3; 假设二:小苏打完全变质,化学成分为______; 假设三:小苏打部分变质,化学成分为______. 【实验方案】

可选药品:①Ca(OH)2溶液 ②CaCl2溶液 ③NaOH溶液 ④稀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一:取小苏打样品少量溶于足 操作一中无沉淀出现 假设一成立 量水后,加入过量的______(填药品编 ______ 假设二成立 号,下同),观察,如有沉淀,则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______ 假设三成立

操作二:待操作一中反应充分后过

滤,并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观察.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取一定量样品直接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对上述三种假设的每一种是否成立都能进行判断.请评价这种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

四、计算题

15.向某铁粉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80g,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铜反应),请结合图提供的数据计算: (1)b的数值;

(2)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120.8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无止境!@

@学无止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实验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点燃蜡烛的方法制炭黑 B.熄灭蜡烛后白烟的产生 C.打开浓盐酸瓶盖产生白雾 D.冰箱中放置木炭除异味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点燃蜡烛的方法制炭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熄灭蜡烛后白烟的产生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打开浓盐酸瓶盖产生白雾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冰箱中放置木炭除异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选项分类不正确的是( ) A.钢、黄铜、焊锡是合金

B.蛋白质、维生素、油脂是供能物质 C.甲烷、葡萄糖、尿素是有机物

D.Cu、I、Se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分析】A、根据钢、黄铜、焊锡都是合金进行解答;

B、根据蛋白质、油脂是供能物质,但维生素不是供能物质进行解答; C、根据甲烷、葡萄糖、尿素都是含碳的化合物进行解答; D、根据Cu、I、Se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进行解答. 【解答】解:A、钢、黄铜、焊锡都是合金,故A正确;

B、蛋白质、油脂是供能物质,但维生素不是供能物质,故B错误; C、甲烷、葡萄糖、尿素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Cu、I、Se都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物质分类,涉及合金、元素与人体健康等,难度不大,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3.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

@学无止境!@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一步反应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解答】解:①硝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假设能实现,对应的生成物是硝酸盐和氢氧化钠,均易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转化不能一步实现,故选项错误.

②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③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锌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铁,氯化亚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亚铁,锌与硝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锌溶液和铁,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故②③只通过一步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与①能形成化合物MgCl2

B.①③属同种元素

C.②所表示元素化学性质与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D.④所表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为第三周期,离子符号为S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

B、根据离子的核内的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分析判断. C、依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价与最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

【解答】解:A、由②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2,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①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不能再得到电子,②与①不能形成化合物MgCl2,故A说法不正确;

B,①③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B说法正确;

C、由②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是2,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也是2,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故C说法正确;

D、由④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是=16>电子数=18,属于硫离子,硫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所表示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为第三周期,离子符号为S,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2﹣

2﹣

@学无止境!@

【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收集 B.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C.

电解水实验 D.

测量空气中CO2的含量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分析】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解答】解:A、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实验过程中,左边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是因为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右边试管中的铁钉不能生锈,是因为铁钉没有和氧气接触,因此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电解水过程中生成氢气和氧气,并且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从而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学无止境!@

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加稀盐酸

B.

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C.

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D.

向一定量的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A.根据酸碱中和以及溶液的pH来分析; B.根据镁和氧化镁与硫酸的反应解答; C.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来分析; D.根据酸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常温下向pH=10的NaOH溶液加稀盐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减小,当二者恰好完全中和时,pH=7,继续滴加pH小于7,故正确;

B.向等质量的Mg和MgO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则镁和氧化镁全部反应,由于等质量的氧化镁中镁元素的质量小于镁中镁元素的质量,故氧化镁生成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镁生成的硫酸镁,故正确;

C.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所以向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先置换出银,当银被完全置换出来后,才开始置换铜,故正确;

D.氢氧化钠变质产生碳酸钠,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再和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故该坐标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错误. 故选D.

@学无止境!@

【点评】本题通过坐标的形式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意义及坐标所表示的量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某化学小组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他们对所得滤液和滤渣有如下描述: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向滤液中滴加稀加稀盐酸会产生白色沉淀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

上述四种描述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锌>铜>银,所以加入锌粉,首先锌粉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银,如果锌粉足量可以再继续和硝酸铜反应置换出铜.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锌>铜>银.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粉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正确;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和Zn,正确;

③若滤液呈蓝色,则Cu(NO3)2未反应完或未反应,AgNO3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反应,故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不一定会产生白色沉淀,错误;

④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粉过量,AgNO3和Cu(NO3)2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和Cu(NO3)2.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8.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从化合价的升降的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有下列反应 (1)2Mg+CO2

2MgO+C (2)Cl2+2KBr=Br2+2KCl (3)3CO+Fe2O3

2Fe+3CO2

(4)Zn+CuSO4=ZnSO4+Cu由此可以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上述反应都是置换反应;②上述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金属镁着火可以用CO2扑灭; ④Zn、Cl2的活动性分别强于Cu和Br2.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学无止境!@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组成特点,分析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

【解答】解:①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所以(1)(2)(3)属于置换反应,而(3)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

②上述反应都有化合价的改变,所以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 ③金属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镁着火不可以用CO2扑灭,故错误;

④锌、氯气分别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溴化钾中的溴,所以Zn、Cl2的活动性分别强于Cu和Br2,故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与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各类反应中物质的种类及组成特点,分析化合价的变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9.按要求填空:

(1)硫酸盐中所含阴离子 SO4 .

(2)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 OH(合理即可) .

(3)空气中含量最高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学式 Al(NO3) 3 .(4)百炼成钢的方程式 C+O2CO2 .

CO2+2H2O(合理即可) .

﹣2﹣

(5)写一种放热非基本反应类型的方程式 CH4+2O2

(6)写出一种有两种不同颜色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 Ba(OH)(OH)2+CuSO4=Cu2↓+BaSO4↓(合理即可) .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硫酸盐中所含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写出其离子符号即可. (2)氢氧根离子是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写出其符号即可. (3)空气中含量最高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铝,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进行分析解答.

(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6)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解答】解:(1)硫酸盐中所含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为其离子符号为:SO4. (2)氢氧根离子是含有10个电子的原子团,其符号为:OH(合理即可).

2﹣

@学无止境!@

(3)空气中含量最高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是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硝酸铝,其化学式为:Al(NO3)3.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

(5)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放热,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合理即可).

(6)硫酸铜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CuSO4=Cu(OH)2↓+BaSO4↓(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SO4;(2)OH(合理即可);(3)Al(NO3)3;(4)C+O2CH4+2O2

2﹣

CO2;(5)

CO2+2H2O(合理即可);(6)Ba(OH)2+CuSO4=Cu(OH)2↓+BaSO4↓(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水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b两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

(2)图2实验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 属于 (填“属于”或“不属于”)空气污染物;实验结束后,用pH试纸测量集气瓶中的液体,其pH 小于 7(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图3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0 g;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 < 乙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②将t2℃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 B . A.蒸发溶剂 B.降低温度 C.加溶质丙 D.升高温度

@学无止境!@

③当等质量甲的饱和溶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填序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甲=乙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剂质量:甲>乙. 【考点】电解水实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1)分析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a内气体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b内气体为氢气,两气体体积比为1:2.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以及产物与水反应后的酸碱性来分析.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1)由水通电分解的示意图可知,试管b收集的是电源的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试管a收集的是电源的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它们体积比是2:1,故填:1:2;

(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会造成空气的污染,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pH小于7,故填:属于;小于;

(3)①由图象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此温度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故填:20;<;

②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可采用加溶质、蒸发溶剂以及升温的方法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故填:B;

③A.将t2℃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甲、乙都是饱和溶液,正确;

B.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甲析出的晶体的质量大,溶液质量甲小于乙,错误; C.将t2℃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都形成的是饱和溶液,且在t1℃时溶解度相同,故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错误;

D.所含溶剂质量与t2℃所含溶剂的质量一样,t2℃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甲所含的溶质质量大于乙,故甲所含的溶剂质量小于乙,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1)下列氮肥含氮量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 ③①② (用序号表示) 常见氮肥

①NH4NO3

②NH4HCO3

③CO(NH2)2

相对分子质量 80 79 60

(2)治理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的一种方法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装置.使NO和CO反应生成N2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NO2CO2+N2 .

(3)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 ABC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雾霾.

【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学无止境!@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

(2)根据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经过催化作用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进行分析; (3)根据燃煤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解:(1)在硝酸铵中,NH4NO3﹣﹣﹣﹣﹣2N 80 28 在碳酸氢铵中,2NH4HCO3﹣﹣﹣﹣﹣2N

158 28 在尿素中,CO(NH2)2﹣﹣﹣﹣﹣﹣2N

60 28

由此可见,尿素中氮元素的含量最高,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含量最低.故填:③①②. (2)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CO+2NO

2CO2+N2.故填:2CO+2NO

2CO2+N2;

(3)将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还能产生大量的灰尘,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形成温室效应,生成的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产生的大量灰尘增加了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故答案为:AB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用简便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12.结合下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反应条件已省略,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1)白色固体甲的成分是 硫酸钡(或BaSO4) ;

(2)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 (3)溶液F中一种溶质可能存在,只需补充一个实验即可确定其是否存在,所补充实验的具体操作是 取少量的溶液F,加入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的碱溶液,若产生沉淀,则含有氯化镁,若没有沉淀,则不含有氯化镁

(4)溶液A、B、C、D、E中能用来鉴别稀硫酸和NaOH溶液的是 BE .

@学无止境!@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分析沉淀; (2)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根据三个反应的产物结合实验现象判断各反应的程度分析沉淀的成分设计实验验证可能存在的物质;

(4)根据四种溶液的成分结合硫酸、氢氧化钠的性质进行鉴别,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 【解答】解:(1)硫酸镁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因此沉淀是硫酸钡,故填:硫酸钡(或BaSO4);

(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溶液A、B、C混合会产生沉淀,且沉淀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根据各反应的产物可知沉淀一定含有过量的氯化钡和过量的碳酸钠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可能含有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镁沉淀,若含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和水,则F中就含有氯化镁,为确定氯化镁的存在,可以加入可溶性的碱溶液,看能否产生沉淀;故答案为:取少量的溶液F,加入氢氧化钠等可溶性的碱溶液,若产生沉淀,则含有氯化镁,若没有沉淀,则不含有氯化镁;

(4)溶液A中含有氯化镁和过量的氯化钡,氯化钡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沉淀,氯化镁能够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沉淀,因此无法鉴别;

溶液B中含有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混合无现象,可以鉴别;

溶液C含有氯化钠,不能确定氯化铵和氢氧化钠的存在,氯化钠和两种溶液都不反应,不能鉴别; 溶液E中含有酚酞试液,在硫酸中不变色,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变成红色,可以鉴别; 故选择:BE.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离子的性质应用,离子检验的现象和判断,关键是根据现象分析反应的程度判断存在物质,难度较大.

三、实验探究题

1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学无止境!@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b 长颈漏斗 .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c 口通入(填“c”或“d”).

(3)若用装置E收集CO2并测量生成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

(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管进气;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进行解答. 【解答】解:(1)标号仪器是可随时添加液体药品的长颈漏斗; (2)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短管便于排尽空气; (3)若用装置E收集CO2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c;(3)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性质等知识,难度不大.

14.小明家有包开启了的小苏打,久置在灶台上方,可能因受热而变质.小明为此 开展了探究,请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查阅资料】 ①2NaHCO

Na2CO3+CO2↑+H2O

②NaHCO3+NaOH═Na2CO3+H2O

③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④Ca(HCO3)2+Na2CO3═CaCO3↓+2NaHCO3

⑤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Ca(HCO3)2都能溶与水.

@学无止境!@

【假设猜想】

假设一:小苏打没有变质,化学成分为 NaHCO3; 假设二:小苏打完全变质,化学成分为 Na2CO3 ;

假设三:小苏打部分变质,化学成分为 NaHCO3和Na2CO3 . 【实验方案】

可选药品:①Ca(OH)2溶液 ②CaCl2溶液 ③NaOH溶液 ④稀盐酸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一:取小苏打样品少量溶于足 操作一中无沉淀出

假设一成立

量水后,加入过量的 ② (填药品编 现 号,下同),观察,如有沉淀,则继续进行下一步 操作一中有沉淀

假设二成立

操作. 出现 操作二:待操作一中反应充分后过 操作二中产生气

假设三成立

滤,并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④ ,观察. 泡 【问题讨论】

有同学认为,取一定量样品直接加热,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根据实验现象,对上述三种假设的每一种是否成立都能进行判断.请评价这种方案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否;不能判断是部分还是没有变质的情况 .

【考点】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假设猜想】根据碳酸氢钠分解的产物来分析可能性; 【实验方案】根据提供的资料中,③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④Ca(HCO3)

2

+Na2CO3=CaCO3↓+2NaHCO3来进行相关分析;

【问题讨论】只要有碳酸氢钠存在,在加热时就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解:【假设猜想】因为碳酸氢钠变质就是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若完全变质,则为碳酸钠;若没有变质,则为碳酸氢钠;若部分变质则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实验方案】因为碳酸氢钠与氯化钙溶液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氢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水;故应用氯化钙溶液先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再用氢氧化钙溶液来检验碳酸氢钠的存在;检验第一步填氯化钙没问题,但题干说的是 过量,排除假设一以后,氯化钙会将碳酸钠反应完.所以如果是假设二的话,过滤后剩下的溶质应该是氯化钙和氯化钠.如果是假设三的话,剩下的溶质应该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综上所诉,我认为可以在滤液中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应该是假设三,若无明显现象,则为假设二.

【问题讨论】无论碳酸氢钠没有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其中的碳酸氢钠加热都会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这种方案不合理. 故答案为:【假设猜想】Na2CO3;NaHCO3和Na2CO3;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操作一:取小苏打样品少量溶于足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操作一中无沉淀出现 假设一成立

@学无止境!@

量水后,加入过量的 ②(填药品编 操作一中有沉淀出现 假设二成立 号,下同),观察,如有沉淀,则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操作二中产生气泡 假设三成立

操作二:待操作一中反应充分后过

滤,并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④,观察.

【问题讨论】否;不能判断是部分还是没有变质的情况.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证明了药品变质及变质的情况,培养了学生探究性思维,知道碳酸氢钠变质后的产物为碳酸钠,常用氯化钙来检验.

四、计算题

15.向某铁粉样品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铜溶液80g,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铜反应),请结合图提供的数据计算: (1)b的数值;

(2)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120.8g水,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分析】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由参加反应的硫酸铜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生成铜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可.

【解答】解:硫酸铜的质量=80g×20%=16g.

设样品中铁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生成铜的质量为z Fe+CuSO4=FeSO4+Cu

56 160 152 64 x 16g y z (1)(2)

x=5.6g y=15.2g z=6.4g

向不饱和滤液中加入120.8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7.6%.

答:(1)b的数值为5.6g;(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计算出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学无止境!@

10月5日

@学无止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